(新八省专用)黄金卷: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含答案及解析A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2单元】(新高考八省专用)_第1页
(新八省专用)黄金卷: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含答案及解析A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2单元】(新高考八省专用)_第2页
(新八省专用)黄金卷: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含答案及解析A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2单元】(新高考八省专用)_第3页
(新八省专用)黄金卷: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含答案及解析A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2单元】(新高考八省专用)_第4页
(新八省专用)黄金卷: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含答案及解析A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2单元】(新高考八省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适用地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第1-2单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5.难度系数:0.7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亦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扶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前途将亦不堪设想矣。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专此即颂安好聂荣臻八月二十二日(摘编自聂荣臻《大战中的“插曲”》)材料二:本世纪以来,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卡特里娜飓风以及新冠肺炎等灾害接踵而至,据统计,自1980年以来全球共有16亿人死于灾害。破坏性的灾难,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也会挑战乃至根除相关主体的联结关系,对人们情感造成开放性的创口。而这种形势下的相互帮助,则有助于产生新的情感联结,将处于同一环境中的人联系在一起,重塑信任与认同,乃至形成新的情感共同体。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学者迈克尔·格兰茨首次提出了“灾难外交”这一概念。“灾难外交”就是一国以救灾为契机,同其他国家,特别是受灾国家共同应对灾难挑战,围绕灾难的预防、救援和重建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从而促进国家间关系的改善或深化。己有对“灾难外交”的认识仍局限于传统的创造性介入外交分析框架之中,强调“灾难外交”通过发挥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来促进国家间关系升级。然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感因素对“灾难外交”的实践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喜爱、信任等积极情感可以使援助国免受受援国对其动机的怀疑,而担忧、恐惧等负面情感可能使受援国拒绝接受援助或只接受援助但不改变对援助国的刻板印象和态度,从而使灾难外交难以达到改善国家间关系的目的。从心理层面上看,灾难外交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实践,当受灾者和援助者寻求一种方式来表达其经历或感受时,灾难外交通过向双方传达对方的情感来吸引两国民众形成情感联系——援助者可以借此表达同情与友谊,受灾者则从中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孤立的个人情感由此被嵌入到更大的集体之中,这个集体有着对灾难共同的情感理解。近年来我国的灾难外交实践,也证实了灾难外交培育共同情感的作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我国作为受灾国收到多国帮助,我国在疫情好转后又主动向他国伸出援手,在相互的援助与协作中增进了国家间的互信、巩固了国际团结,促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化。疫情前期,日本官方和民间慷慨地向我国捐赠了口罩等医疗物资,我国的社交媒体、人民和政府也积极主动回馈着这份善意。外媒评论称,中日两国民间和政府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相互支援“缓和了中日几代人的敌意”。当然,灾难外交要尊重受援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情感基础。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一点可以从美国民主党在“9·11”事件后针对中东受众的一项旨在促进民主价值观的重要倡议的失败中得到证明——仅展示了美国的观点,缺少同中东国家经历与情感的相互承认。遵从受援国情感表达的规则也不是可有可无。不同国家在情感交流的方式上存在差异,例如,日本文化对公开展示震惊和恐怖的表情有规定,而美国文化则没有。规则表达了某种社会确定的规范或习俗对情感信息交流方式的期望,包括语言、强度等,在跨文化环境中,违反特定文化的情感表达规则就会导致沟通障碍和敌意,不利于人类的共同情感建设。(摘编自韦红、马赟菲《论灾难外交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情感建设》)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日阀造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老人失去儿女,此弱女成孤仅是其中一例。B.聂荣臻元帅的信,蕴含着平等、和平、人道、友爱的思想,胸怀宽广,境界高远。C.“灾难外交”理念的提出,为国家救灾提供契机,也将促进国家间关系的改善或深化。D.彼此尊重、相互认同是灾难外交援助的重要基础,舍此,往往会失却灾难外交的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日阀发动了侵华战争,但两国士兵、人民不宜交恶,应携手反战,赢得自由和幸福。B.破坏性的灾难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它即能为重建“情感共同体”提供契机。C.在灾难外交中,相较于传统手段,发挥情感因素的影响来升级国家间关系更为重要。D.中日如能在外交实践中相互支援,就能培育共同情感,消除中日几代人之间的敌意。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在灾难外交中重塑人类情感共同体”观点的一项是(

)(3分)A.“糟糕的埃博拉危机提供了认识我们真正的朋友的机会,而中国则是利比里亚真正的朋友之一。”B.新冠疫情燃起,中国把多国联结在一起,善意在各国民众之间传递,显示了民族间的情感力量。C.在形成共同情感的路径中,人们通过互动传递情感,并共同理解灾害中的情感,从而使情感聚合。D.情感可以在媒体上自由地表达和传递,即使远在天涯的人们坐在家中也可以感受到异国“遥远的情感”。4.聂荣臻将日本人分为“日阀”和“日本士兵及人民”两部分进行阐述,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4分)5.结合文本,就“灾难外交培育共同情感”,请整合出几点合理化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孔子的自白顾随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叶公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在的确是老了。跟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长沮、桀溺、丈人、晨门诸人的话——吃得也着实不少了。他的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抢白叶公的话,已经来到嗓子里,又用力地咽了回去。子路想起这叶公就是相传有着好龙的奇癖的叶公,他的居室的墙上,所使用的器具上,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龙。于是天龙们被他的至诚所感动,居然有一条肯从半空中落在叶公的庭院里。但想不到的是叶公吓得面无人色,一头扎在床底下,紧闭了眼,又用两手死劲握住两只耳朵,浑身战栗着,泪和鼻涕流满了他的面颊,又沾湿了他的胡子。龙于是伤心了,一个焦雷,震破了屋顶,它乘着云又回到半空去了。这个焦雷,据说不是龙的怒吼,乃是龙的叹息。这询问“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物”的叶公,便是好龙而被龙吓坏了的那个叶公。——他这样好名而不务实的懦夫,也有打听圣人的为人的资格吗?子路这样想。子路于是装作没有听说,昂然地走出去。叶公的青脸几乎变成铁色,手脚似乎战栗得骨肉都要散开了的样子。他是愤怒,还是羞愧呢?那只有他自己知道吧。一个清秋的早晨,金黄色的太阳照着逆旅庭院中那棵银杏树的金黄色的叶子,而且那叶索索地抖着,仿佛太阳的光线在上面跳舞。在这样的晨间,孔子早已起来盥漱多时了,他正在楚国逆旅的屋子里伤感着呢!——老了哇!真是老了哇!有好些时候,不曾梦见那位老圣人周公了!真是老了哇!梦也没有了呢!而且……而且……这趟南游,又是白跑了腿啊!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么?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孔子想到这里,他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他那为了读《易经》写《春秋》而老花了的眼睛炯炯地注视着对面的墙上,似乎看见一种东西——环绕着侍立的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子路蓦然说起话来了:——先生!像叶公那样的人物,也要向我打听先生是如何的一个人呢!孔子把注视着辽远处的眼光立刻收回来,在弟子群里找到了子路。——你同他说了些什么呢?——我同他说些什么呢?无论如何说,像那样的人,是不能了解先生的伟大的人格的,我昨天什么也不曾同他说哩!孔子有些怃然了。——由呀!你总是这样执拗,你便告诉他又有什么妨害呢?你大概也觉得他好龙而又被天龙吓得生了病,有些滑稽,所以才厌恶他的为人吗?他好假的龙,岂不比那用了笼子装着鸟儿或用手牵着小狗儿的人们强得多吗?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由呀!你是太执拗了!你宿在石门的那一夜,那晨门曾讥讽过我了,你也不曾同他辩驳;长沮、桀溺在你问津的时候,也曾说过许多不满意于我的话,你对于他们也不曾说过什么;那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晨门、长沮、桀溺——都是深知我的人们,都是了解我的主义和行为的人们呀!便是前几日,此处的接舆不是也在我的车前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歌儿跑着过去了吗?我当时虽然想着同他说话而不能,然而我是不懊悔的啊!我不能使他变为我,犹之他不能使我变为他,我而今是第一次来到楚国,很愿多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心迹。由啊!你为什么不答复叶公呢?他是一个富于好奇心而且不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的人呀!子路遭了先生的抱怨,心里有些着慌了。——同他说些什么呢?先生!——你说:我们的先生,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忘掉了忧愁,而且不晓得什么叫作“老”哩!孔子说这句话的时节,眼睛又从子路身上挪开,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又看见那种众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但是子路听了方才的话,却分外地替先生伤悲。先生周游列国已二十年了,到处受人家的欺侮与嘲笑。还用得什么功哩?欢喜从何而来呢?但是“老”的确来了——先生的两鬓和胡须实在白得令人恐惧,便是颜面也干枯得有如树皮了!但是先生还不知老,也许是先生不好照镜子的缘故吧。孔子的眼光,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看那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五期,署名葛茅。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叶公虽以“老先生”尊称孔子,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将孔子看作庸凡之人,缺少对孔子的礼敬尊崇,结果惹恼了子路。B.小说依据“叶公好龙”这一典故,用漫画式笔法描绘叶公见到天龙时的狼狈相,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好名而不务实者的嘲讽。C.子路不屑于回答叶公,孔子却认为可借此阐明心志,小说这一细节刻画了师徒的不同形象,也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D.作者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选取《论语》的有关记述进行大胆的糅合创造,使小说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融合。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所刻画的子路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路形象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常常受到孔子批评的鲁莽好勇之人。B.文中以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暗写叶公,与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都运用双关手法。C.“晨门”说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这一评价既可理解为对孔子的讥讽,也可理解为对他的褒赞。D.文中说的“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这一现象,在小说《边城》中也有反映。8.小说中孔子的弟子们当时“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指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9.小说通过孔子的“自白”来塑造孔子形象,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凊者,芊魚且不加①者去之。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有盗贼加固者,芊魚且不加者去之。其为甲盾五兵何?以为以圉寇乱盗贼,若有寇乱盗贼,有甲盾五兵者胜,无者不胜。是故圣人作为甲盾五兵。凡为甲盾五兵,加轻以利,坚而难折者,芊魚且不加者去之。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芊魚且不加者去之。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得不劳,其兴利多矣。又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于数倍乎!若则不难。故孰为难倍?唯人为难倍,然人有可倍也。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圣王既没,于民次②也,其欲蚤处家者,有所二十年处家;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十年处家。以其蚤与其晚相践③,后圣王之法十年。若纯三年而字④,子生可以二三年矣。此不惟使民蚤处家,而可以倍与?且不然已。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且大人惟毋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与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死者,有与侵就援橐⑤,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此不令⑥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数术而起与?圣人为政特无此,不圣人为政,其所以众人之道亦数术而起与?故子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节选自《墨子·节用》)【注】①芊魚且不加:徒为华美而无益于实用。②于民次:“次”同“恣”,听任。“于民次”即听任百姓所欲之意(指嫁娶之事)。③践:比较。④字:生育,生子。⑤侵就援橐:因侵略被俘虏。⑥令:当为“今”。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3分)故eq\x(A)子墨子eq\x(B)曰eq\x(C)去无用eq\x(D)之费eq\x(E)圣王之道eq\x(F)天下eq\x(G)之大eq\x(H)利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兵,五种兵器,具体所指不一。可泛指各种兵器;后可用于指军队或战争。B.处家,居家,文中指男子娶妻成家;事人,侍奉服侍人,文中指女子出嫁。C.“其欲蚤处家者”与《鸿门宴》“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意思相同。D.“其所以众人之道”与《师说》“今之众人”中的“众人”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从“衣裘”“宫室”“甲盾五兵”“舟车”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构成排比,既强调了重实用弃华美的观点,又增强了气势。B.在指出“无不加用而为者”是“节用”的正确做法之后,墨子又提出应去除贵族“聚珠玉、鸟兽、犬马”的爱好,来节省费用。C.墨子指出,节用不难,使人口倍增才难,然而也有办法,减少赋税,少发动战争,比效仿古代圣王制定法则让男女按时结婚效果更好。D.最后一段,墨子具体列举当今为政者坑害百姓的种种措施,并将其做法与圣人为政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当今执政者的批判之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故用财不费,民得不劳,其兴利多矣。(4分)(2)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4分)14.墨子提出“节用”的观点是有其社会背景的,请根据最后一段概括当时统治者对待百姓有哪些不足。(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感遇三十八首(其三)[唐]陈子昂苍苍丁零①塞,今古缅②荒途。亭堠③何摧兀④,暴骨无全躯。黄沙幕南⑤起,白日隐西隅⑥。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注】①丁零:古国名,汉时为匈奴属国,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②缅:遥远,渺茫。③亭堠(hòu):岗亭和了望敌情的土堡。④摧兀:毁坏。⑤幕南: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⑥西隅:指西天边。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四句,笔调悲凉,借对边塞特有的荒凉萧条、兵营破败、横尸遍野的典型景物的描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B.五六句诗人以“幕南”与“西隅”相对,“黄沙”与“白日”相合,一“起”一“隐”则更给人动感,勾画了古战场辽阔而荒寂的环境,进一步渲染了古战场萧索而雄浑的气氛。C.最后四句实写三十万汉军征战匈奴一事,从而引出下文:广大士族战死疆场,抛下孤儿寡母无人可怜。D.诗歌借古讽今,揭露了武则天统治集团好大喜功,不惜人民生命,不断对边塞少数民族发动战争的罪恶,并以充满同情的笔触,申诉了人民的灾难。16.请简要概括本诗的语言特色,并举例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自勉。

(2)《礼记》中强调,无论地位高还是地位低的人,都要强化自身的修养。这两句是:“,。”

(3)荀子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老子》中也有类似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名言都启发我们做事要从点滴做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是一次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著名讲话。阅读毛主席的这篇讲话稿,①要注意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历程,特别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②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③体会毛泽东这一宣告体现的深入透彻的深刻含义,④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毛泽东在改天换地的伟大时刻,在回顾过去中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作出了规划;在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展望未来。学习时,注意分析作者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阐述了哪些具体内容,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联。18.下列句子中的“发起”与文中加点的“发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现在到了京城,这情形还未改变,我也时时发起如此忧虑。B.这一切都说明了全团正在准备对敌人发起一次突然的袭击。C.这是个星期日,章一桐的朋友为他发起了一场洗尘的筵宴。D.她准备向这种邪恶风气、向浸染党的肌体的毒菌发起冲刺。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改为排比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血浓于水、同气连枝,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①。1997年,香港回归,步入同国家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大道。回归后,香港同祖国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今天,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活力香港朝气蓬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融危机的应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港珠澳大桥成功通车,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25年间,世界形势②、波谲云诡,但祖国的支持始终未变。从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每当香港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祖国都有求必应、果断帮助,帮其化解问题、渡过难关。“‘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祖国强大了,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底气更足了,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更多了。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祖国一直为香港③。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庄子·外篇·秋水》中有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启示我们任何事物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材料二:《庄子·内篇·齐物论》中却有言:“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值得肯定的,只要寻找恰当的角度,便可以突破事物本身局限。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C2.(3分)A3.(3分)D4.(4分)①既能鲜明地谴责日本人的侵略行径,又利于团结日本人中的人道和正义力量去抵制战争。②先分点阐述,文末总结,明确立场,并发出警告,行文思路更清晰。5.(6分)①利用机会,主动伸出援手,增加人道主义输出,强化情感联系。②尊重受援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情感基础。③遵从受援国情感表达的规则。(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C7.(3分)D8.(4分)①孔子结束周游,回到家乡教育弟子的场景;②后代门生实现孔子的理想,仁道行于天下的景象。9.(6分)①可以写出孔子的自我剖析和心路历程,更深刻地表现孔子的伟大,突出小说赞颂孔子人格精神的主题;②可以借孔子自述人生经历和理想心迹,更真实立体地塑造孔子执着有为、坚韧不屈、乐观睿智的形象;③可以拉近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孔子的魅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CEF11.(3分)D12.(3分)C13.(8分)(1)所以财物不会浪费,百姓能够不受劳苦,而产生的财利很多。(2)现在天下执政的人,他们用来使人口减少的方法很多。14.(3分)①横征暴敛、滥用民力。②穷兵黩武、任意发动战争。③无法保证百姓吃、住、看病、婚配等基本生活需求。参考译文:做衣裳是为了什么呢?认为衣服冬天可以御寒,夏天可以防暑。凡缝制衣服的原则,冬天能增加温暖、夏天能增加凉爽,没有这些益处只追求华美的就省去。建造房子是为了什么呢?认为房子冬天可以抵御风寒,夏天可以防御炎热和雨水,有盗贼侵入就加固它,没有这些益处只追求华美的就省去。制造铠甲、盾牌和兵器是为了什么呢?用以抵御外寇和盗贼,如果有外寇盗贼,拥有铠甲、盾牌和兵器的就能取胜,没有的就会失败。所以圣人制造铠甲、盾牌和兵器。凡是制造铠甲、盾牌和兵器,能够轻便锋利、坚固而难以折断就可以了,没有这些益处只追求华美的就省去。制造车、船是为了什么呢?车用来在陆地行走,船用来在水道行走,以此来沟通四方的便利。凡是制造车、船的原则,只要轻快便利就可以了,没有这些益处只追求华美的就省去。制造这些东西,无一不是有益于实用才去做的。所以财物不会浪费,百姓能够不受劳苦,而产生的财利很多。又去掉王公大臣搜集珠玉、鸟兽、狗马的费用,用来增加衣服、房屋、铠甲盾牌、兵器、车船的数量,应当是能够增加几倍吧?要做到这些并不难。那么为什么难以倍增呢?只有人是难以倍增的。然而人也有可以倍增的办法。古代圣王制定法则,说道:“男子年满二十,不许不成家,女子年满十五,不许不嫁人。”这是圣王的法规。圣王去世后,百姓开始放任自流,那些想早点成家的,有的二十岁就成家;那些想迟点成家的,有的四十岁才成家。将早婚的与晚婚的相比较,与圣王的法则差了十年。如果婚后都是三年生一个孩子,(十年间)就可多生两三个孩子了。这不是让百姓早成家便可使人口倍增吗?然而现在(执政的人)却不这样做。现在天下执政的人,他们用来使人口减少的方法很多。他们使百姓劳苦,他们加重税收,百姓财用不足,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而且王公大臣们只知兴师动众去攻打邻国,时间久的要一年,快的也要几个月,男女之间很久不能见面,这就是减少人口的根源。再加上居住不安定,饮食不定时,暴病而死的,以及因侵略被俘虏的,攻城野战而死的,也不计其数。这些不都是由于今天当政者采取了种种手段而造成人口减少的吗?圣人施政没有这种情况,圣人施政,他使人多的方法不也是采取多种手段取得的吗?所以墨子说:“除去无用的费用,是圣王之道,是天下最大的利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C16.(6分)①本诗语言质朴沉郁悲壮。

②诗人用“苍苍”“荒途”等词语表现出边塞的荒凉;用“暴骨无全躯”“汉甲三十万”“沙场死”等描写战场情境,语言质朴有力。

③“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描写阴沉凄凉景象。充满低沉抑郁之悲,“但见”“谁怜”相呼应,发人深省,语言沉郁,蕴含悲壮之气。(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18.C19.(4分,每点2分)①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历程”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调换位置;③句删除“深入透彻的”或“深刻”。20.(6分)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立足当下,规划出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展望未来,描绘出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21.(3分,每词1分)①休戚与共/息息相关/休戚相关②瞬息万变/千变万化/风云变幻/变幻莫测③保驾护航/遮风挡雨22.(4分)从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到开通港珠澳大桥。四、写作(60分)例文:突破局限,发现无限可能在庄子的哲学世界里,我们看到了对事物局限性的深刻洞察,同时也窥见了突破局限的可能。《秋水》篇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的论断,揭示了生物因环境、时间等条件限制而产生的认知局限。然而,《齐物论》篇又告诉我们,“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这启示我们,尽管事物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但只要我们转换视角,就能发现其独特价值,从而突破局限。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像井底之蛙或夏日之虫,被自身的经验、知识、环境所局限。我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熟悉的一隅,而无法窥见更广阔的世界。然而,正如庄子所言,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探索、去发现。突破局限,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只有当我们愿意接纳新的观念、新的信息,才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超越自己的认知边界。正如科学家在探索未知领域时,必须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错误的容忍度,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保持这种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挑战自己。突破局限,还需要我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可能有不同的价值。就像一块普通的石头,在建筑师眼中可能是建造大厦的基石,在艺术家眼中可能是创作雕塑的原材料。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发现事物的多重价值。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困难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遭遇挫折时,找到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当然,突破局限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否定自己的过去和经验。相反,我们应该在保留自身优点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庄子一样,保持对世界的敬畏和好奇,不断探索和发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突破自身的局限,发现无限可能。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多元的视角和不懈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吧!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适用地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第1-2单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5.难度系数:0.7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亦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扶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前途将亦不堪设想矣。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专此即颂安好聂荣臻八月二十二日(摘编自聂荣臻《大战中的“插曲”》)材料二:本世纪以来,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卡特里娜飓风以及新冠肺炎等灾害接踵而至,据统计,自1980年以来全球共有16亿人死于灾害。破坏性的灾难,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也会挑战乃至根除相关主体的联结关系,对人们情感造成开放性的创口。而这种形势下的相互帮助,则有助于产生新的情感联结,将处于同一环境中的人联系在一起,重塑信任与认同,乃至形成新的情感共同体。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学者迈克尔·格兰茨首次提出了“灾难外交”这一概念。“灾难外交”就是一国以救灾为契机,同其他国家,特别是受灾国家共同应对灾难挑战,围绕灾难的预防、救援和重建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从而促进国家间关系的改善或深化。己有对“灾难外交”的认识仍局限于传统的创造性介入外交分析框架之中,强调“灾难外交”通过发挥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来促进国家间关系升级。然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感因素对“灾难外交”的实践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喜爱、信任等积极情感可以使援助国免受受援国对其动机的怀疑,而担忧、恐惧等负面情感可能使受援国拒绝接受援助或只接受援助但不改变对援助国的刻板印象和态度,从而使灾难外交难以达到改善国家间关系的目的。从心理层面上看,灾难外交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实践,当受灾者和援助者寻求一种方式来表达其经历或感受时,灾难外交通过向双方传达对方的情感来吸引两国民众形成情感联系——援助者可以借此表达同情与友谊,受灾者则从中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孤立的个人情感由此被嵌入到更大的集体之中,这个集体有着对灾难共同的情感理解。近年来我国的灾难外交实践,也证实了灾难外交培育共同情感的作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我国作为受灾国收到多国帮助,我国在疫情好转后又主动向他国伸出援手,在相互的援助与协作中增进了国家间的互信、巩固了国际团结,促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化。疫情前期,日本官方和民间慷慨地向我国捐赠了口罩等医疗物资,我国的社交媒体、人民和政府也积极主动回馈着这份善意。外媒评论称,中日两国民间和政府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相互支援“缓和了中日几代人的敌意”。当然,灾难外交要尊重受援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情感基础。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一点可以从美国民主党在“9·11”事件后针对中东受众的一项旨在促进民主价值观的重要倡议的失败中得到证明——仅展示了美国的观点,缺少同中东国家经历与情感的相互承认。遵从受援国情感表达的规则也不是可有可无。不同国家在情感交流的方式上存在差异,例如,日本文化对公开展示震惊和恐怖的表情有规定,而美国文化则没有。规则表达了某种社会确定的规范或习俗对情感信息交流方式的期望,包括语言、强度等,在跨文化环境中,违反特定文化的情感表达规则就会导致沟通障碍和敌意,不利于人类的共同情感建设。(摘编自韦红、马赟菲《论灾难外交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情感建设》)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日阀造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老人失去儿女,此弱女成孤仅是其中一例。B.聂荣臻元帅的信,蕴含着平等、和平、人道、友爱的思想,胸怀宽广,境界高远。C.“灾难外交”理念的提出,为国家救灾提供契机,也将促进国家间关系的改善或深化。D.彼此尊重、相互认同是灾难外交援助的重要基础,舍此,往往会失却灾难外交的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日阀发动了侵华战争,但两国士兵、人民不宜交恶,应携手反战,赢得自由和幸福。B.破坏性的灾难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它即能为重建“情感共同体”提供契机。C.在灾难外交中,相较于传统手段,发挥情感因素的影响来升级国家间关系更为重要。D.中日如能在外交实践中相互支援,就能培育共同情感,消除中日几代人之间的敌意。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在灾难外交中重塑人类情感共同体”观点的一项是(

)(3分)A.“糟糕的埃博拉危机提供了认识我们真正的朋友的机会,而中国则是利比里亚真正的朋友之一。”B.新冠疫情燃起,中国把多国联结在一起,善意在各国民众之间传递,显示了民族间的情感力量。C.在形成共同情感的路径中,人们通过互动传递情感,并共同理解灾害中的情感,从而使情感聚合。D.情感可以在媒体上自由地表达和传递,即使远在天涯的人们坐在家中也可以感受到异国“遥远的情感”。4.聂荣臻将日本人分为“日阀”和“日本士兵及人民”两部分进行阐述,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4分)5.结合文本,就“灾难外交培育共同情感”,请整合出几点合理化建议。(6分)【答案】1、C2、A3、D4、①既能鲜明地谴责日本人的侵略行径,又利于团结日本人中的人道和正义力量去抵制战争。②先分点阐述,文末总结,明确立场,并发出警告,行文思路更清晰。5、①利用机会,主动伸出援手,增加人道主义输出,强化情感联系。②尊重受援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情感基础。③遵从受援国情感表达的规则。【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为国家救灾提供契机”理解错误。文中是以救灾为契机而进行外交活动,即救灾为外交活动提供契机,促成灾难外交,而不是为国家救灾提供契机。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有好的一面”理解错误,能提供契机并非是“好处”,只是一个机会,利用好才会带来好处。C.于文无据,依据原文“己有对‘灾难外交’的认识仍局限于传统的创造性介入外交分析框架之中……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感因素对‘灾难外交’的实践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不是“更为”重要的影响。D.“就能”错误,依据原文“中日两国民间和政府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相互支援‘缓和了中日几代人的敌意’”可知,选项推论中的“就能……消除”充分条件推理误用,绝对了。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D.该项内容是说媒体带来的情感表达形式的变化,与“灾难、重塑、情感共同体”没有必然关系。所以不能体现“在灾难外交中重塑人类情感共同体”这一观点。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从内容上来分析:依据文章“日阀横暴”“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不图日阀专政”以及“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等内容可知,作者这样分,既能鲜明地谴责日阀的侵略行径,又有利于团结日本人中的人道和正义力量去反对战争、抵制战争。其次,从结构上来分析:文章先分说“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以及“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最后总结“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提出希望,明确立场,发出警告,这使得文章思路清晰。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依据文中“‘灾难外交’就是一国以救灾为契机,同其他国家,特别是受灾国家共同应对灾难挑战,围绕灾难的预防、救援和重建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从而促进国家间关系的改善或深化”“从心理层面上看,灾难外交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实践,……这个集体有着对灾难共同的情感理解”“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我国作为受灾国收到多国帮助,我国在疫情好转后又主动向他国伸出援手”可知,要利用机会主动伸出援手,进而强化情感关系。其次,依据“灾难外交要尊重受援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情感基础。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可知,要尊重受援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情感基础。最后,依据“遵从受援国情感表达的规则也不是可有可无。不同国家在情感交流的方式上存在差异”可知,要遵从受援国的情感表达规则。(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孔子的自白顾随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叶公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在的确是老了。跟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长沮、桀溺、丈人、晨门诸人的话——吃得也着实不少了。他的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抢白叶公的话,已经来到嗓子里,又用力地咽了回去。子路想起这叶公就是相传有着好龙的奇癖的叶公,他的居室的墙上,所使用的器具上,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龙。于是天龙们被他的至诚所感动,居然有一条肯从半空中落在叶公的庭院里。但想不到的是叶公吓得面无人色,一头扎在床底下,紧闭了眼,又用两手死劲握住两只耳朵,浑身战栗着,泪和鼻涕流满了他的面颊,又沾湿了他的胡子。龙于是伤心了,一个焦雷,震破了屋顶,它乘着云又回到半空去了。这个焦雷,据说不是龙的怒吼,乃是龙的叹息。这询问“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物”的叶公,便是好龙而被龙吓坏了的那个叶公。——他这样好名而不务实的懦夫,也有打听圣人的为人的资格吗?子路这样想。子路于是装作没有听说,昂然地走出去。叶公的青脸几乎变成铁色,手脚似乎战栗得骨肉都要散开了的样子。他是愤怒,还是羞愧呢?那只有他自己知道吧。一个清秋的早晨,金黄色的太阳照着逆旅庭院中那棵银杏树的金黄色的叶子,而且那叶索索地抖着,仿佛太阳的光线在上面跳舞。在这样的晨间,孔子早已起来盥漱多时了,他正在楚国逆旅的屋子里伤感着呢!——老了哇!真是老了哇!有好些时候,不曾梦见那位老圣人周公了!真是老了哇!梦也没有了呢!而且……而且……这趟南游,又是白跑了腿啊!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么?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孔子想到这里,他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他那为了读《易经》写《春秋》而老花了的眼睛炯炯地注视着对面的墙上,似乎看见一种东西——环绕着侍立的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子路蓦然说起话来了:——先生!像叶公那样的人物,也要向我打听先生是如何的一个人呢!孔子把注视着辽远处的眼光立刻收回来,在弟子群里找到了子路。——你同他说了些什么呢?——我同他说些什么呢?无论如何说,像那样的人,是不能了解先生的伟大的人格的,我昨天什么也不曾同他说哩!孔子有些怃然了。——由呀!你总是这样执拗,你便告诉他又有什么妨害呢?你大概也觉得他好龙而又被天龙吓得生了病,有些滑稽,所以才厌恶他的为人吗?他好假的龙,岂不比那用了笼子装着鸟儿或用手牵着小狗儿的人们强得多吗?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由呀!你是太执拗了!你宿在石门的那一夜,那晨门曾讥讽过我了,你也不曾同他辩驳;长沮、桀溺在你问津的时候,也曾说过许多不满意于我的话,你对于他们也不曾说过什么;那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晨门、长沮、桀溺——都是深知我的人们,都是了解我的主义和行为的人们呀!便是前几日,此处的接舆不是也在我的车前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歌儿跑着过去了吗?我当时虽然想着同他说话而不能,然而我是不懊悔的啊!我不能使他变为我,犹之他不能使我变为他,我而今是第一次来到楚国,很愿多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心迹。由啊!你为什么不答复叶公呢?他是一个富于好奇心而且不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的人呀!子路遭了先生的抱怨,心里有些着慌了。——同他说些什么呢?先生!——你说:我们的先生,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忘掉了忧愁,而且不晓得什么叫作“老”哩!孔子说这句话的时节,眼睛又从子路身上挪开,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又看见那种众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但是子路听了方才的话,却分外地替先生伤悲。先生周游列国已二十年了,到处受人家的欺侮与嘲笑。还用得什么功哩?欢喜从何而来呢?但是“老”的确来了——先生的两鬓和胡须实在白得令人恐惧,便是颜面也干枯得有如树皮了!但是先生还不知老,也许是先生不好照镜子的缘故吧。孔子的眼光,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看那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五期,署名葛茅。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叶公虽以“老先生”尊称孔子,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将孔子看作庸凡之人,缺少对孔子的礼敬尊崇,结果惹恼了子路。B.小说依据“叶公好龙”这一典故,用漫画式笔法描绘叶公见到天龙时的狼狈相,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好名而不务实者的嘲讽。C.子路不屑于回答叶公,孔子却认为可借此阐明心志,小说这一细节刻画了师徒的不同形象,也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D.作者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选取《论语》的有关记述进行大胆的糅合创造,使小说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融合。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所刻画的子路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路形象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常常受到孔子批评的鲁莽好勇之人。B.文中以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暗写叶公,与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都运用双关手法。C.“晨门”说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这一评价既可理解为对孔子的讥讽,也可理解为对他的褒赞。D.文中说的“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这一现象,在小说《边城》中也有反映。8.小说中孔子的弟子们当时“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指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9.小说通过孔子的“自白”来塑造孔子形象,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6.C7.D8.①孔子结束周游,回到家乡教育弟子的场景;②后代门生实现孔子的理想,仁道行于天下的景象。9.①可以写出孔子的自我剖析和心路历程,更深刻地表现孔子的伟大,突出小说赞颂孔子人格精神的主题;②可以借孔子自述人生经历和理想心迹,更真实立体地塑造孔子执着有为、坚韧不屈、乐观睿智的形象;③可以拉近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孔子的魅力。【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也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错。表面上看,子路的不答与孔子的要答的确存在处世方式的不同,实质上是表现孔子追求理想的执着,这也是本文作为一篇具有故事新编性质的小说的创作意图,选项中说“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无疑是把孔子理解成一个灵活机变、左右逢源的投机者形象,完全背离文章的创作意图。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子路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路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常常受到孔子批评的鲁莽好勇之人”错误。子路是孔子学生中性格特点较为鲜明的一个,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有多段有关子路的文字,从中可以看出,子路的确是“鲁莽好勇”,“常常受到孔子批评”。但本文所描写的子路形象,却与《论语》中的子路有所不同。其不同主要表现为:小说中的子路比较执拗;子路陪同孔子出游多年,“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不再“好勇”了。B.“……写法一样,都运用双关手法”错误。小说中描写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是以景衬情,以树叶知秋表现时光流逝,此处的“叶”与“叶公”毫无瓜葛,自然也就不存在选项所说的“双关”,不可能与“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C.“这一评价对孔子只有是讥讽”错误。这一评价是对孔子的讥讽,也可理解为是褒赞。首先,孔子认为这是“晨门”对自己的讥讽;其次,“晨门”与长沮、桀溺一样,都是深知孔子,了解孔子的主义和行为的人们,因此,这一评价也可以理解为孔子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的概括。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小说中写孔子看见“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一共有三次,其中第二、三次是对第一次的强调,孔子所看见的“东西”并没有改变。因此,要准确回答“东西”所指的内容,就要回到第一次写孔子看见“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的文本中,结合前后文有关孔子的心理描写及对孔子形象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概括整合。前文写到,孔子正在为此次出游没取得预期成果而伤感,于是便有了“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么?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的想法,并因此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可见,孔子第一次在对面墙上看见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就是因为之前的联想,所看见的“东西”的主要内容,也应当是关于未来的某些值得期待的情景。结合小说所要着力刻画的孔子“执着坚韧”“乐观睿智”的形象特征,我们可以理解到,孔子看见而当时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应当是孔子对自己未来生活和理想追求的愿景,因为是孔子个人的想法而尚未告诉弟子们,而且弟子们也没有孔子的眼界和乐观态度,所以这些愿景只是孔子看见而弟子们“不能看见”。理清这样的答题思路后,便可以结合前文对孔子的心理描写内容作概括了。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文本中提到的“孔子南游于楚”的交代,将教育弟子的晚年生活场景准确表述为“结束周游,回到家乡教育弟子的场景”;结合《论语》中对孔子思想的阐述,将文中“我的道”具体阐述为“实现孔子的理想,仁道行于天下”。9.本题考查考生探究作品表现手法和叙事特点的能力。本文所采用的孔子“自白”这一艺术手法,在文本中具体表现为两种人物描写技法,一是心理描写和幻觉描写,即孔子逆旅晨起后的心理活动;二是语言描写,即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及面对众弟子发表的演说式自我陈述。以上两种人物描写技法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其运用的好处基本一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采用孔子内心独白和幻觉的形式,可以直接坦露孔子的内心世界,更加真实写出孔子从伤感楚国之游的失败到决心重新选择人生努力方向的心路历程,表现孔子的自我剖析精神和伟大人格,进而表现小说赞颂孔子人格精神的主题。二是采用孔子演说式自我陈述的形式,可以借此合理地融入孔子周游列国屡遭挫败、理想志向不被理解的人生经历,以及在实现理想志向道路上不懈怠、不懊悔、不悲观的内心世界,从而形成从想与做、人与事等不同角度立体塑造孔子形象的小说格局,有利于更真实地表现孔子执着有为、坚韧不屈、乐观睿智的形象特征。三是采用人物“自白”的形式,可以通过孔子的内心独白、幻觉和直接倾诉,把孔子的内心世界直接坦露在读者面前,不但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而且增加了文本的抒情性,使读者更能真切感受到孔子的人格魅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凊者,芊魚且不加①者去之。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有盗贼加固者,芊魚且不加者去之。其为甲盾五兵何?以为以圉寇乱盗贼,若有寇乱盗贼,有甲盾五兵者胜,无者不胜。是故圣人作为甲盾五兵。凡为甲盾五兵,加轻以利,坚而难折者,芊魚且不加者去之。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芊魚且不加者去之。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得不劳,其兴利多矣。又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于数倍乎!若则不难。故孰为难倍?唯人为难倍,然人有可倍也。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圣王既没,于民次②也,其欲蚤处家者,有所二十年处家;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十年处家。以其蚤与其晚相践③,后圣王之法十年。若纯三年而字④,子生可以二三年矣。此不惟使民蚤处家,而可以倍与?且不然已。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且大人惟毋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与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死者,有与侵就援橐⑤,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此不令⑥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数术而起与?圣人为政特无此,不圣人为政,其所以众人之道亦数术而起与?故子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节选自《墨子·节用》)【注】①芊魚且不加:徒为华美而无益于实用。②于民次:“次”同“恣”,听任。“于民次”即听任百姓所欲之意(指嫁娶之事)。③践:比较。④字:生育,生子。⑤侵就援橐:因侵略被俘虏。⑥令:当为“今”。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3分)故eq\x(A)子墨子eq\x(B)曰eq\x(C)去无用eq\x(D)之费eq\x(E)圣王之道eq\x(F)天下eq\x(G)之大eq\x(H)利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兵,五种兵器,具体所指不一。可泛指各种兵器;后可用于指军队或战争。B.处家,居家,文中指男子娶妻成家;事人,侍奉服侍人,文中指女子出嫁。C.“其欲蚤处家者”与《鸿门宴》“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意思相同。D.“其所以众人之道”与《师说》“今之众人”中的“众人”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从“衣裘”“宫室”“甲盾五兵”“舟车”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构成排比,既强调了重实用弃华美的观点,又增强了气势。B.在指出“无不加用而为者”是“节用”的正确做法之后,墨子又提出应去除贵族“聚珠玉、鸟兽、犬马”的爱好,来节省费用。C.墨子指出,节用不难,使人口倍增才难,然而也有办法,减少赋税,少发动战争,比效仿古代圣王制定法则让男女按时结婚效果更好。D.最后一段,墨子具体列举当今为政者坑害百姓的种种措施,并将其做法与圣人为政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当今执政者的批判之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故用财不费,民得不劳,其兴利多矣。(4分)(2)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4分)14.墨子提出“节用”的观点是有其社会背景的,请根据最后一段概括当时统治者对待百姓有哪些不足。(3分)【答案】10、CEF11、D12、C13、(1)所以财物不会浪费,百姓能够不受劳苦,而产生的财利很多。(2)现在天下执政的人,他们用来使人口减少的方法很多。14.①横征暴敛、滥用民力。②穷兵黩武、任意发动战争。③无法保证百姓吃、住、看病、婚配等基本生活需求。【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曰”后是说话的内容,习惯上断开,即C处;“无用之费”是“去”的宾语,宾语后断开,即E处;“圣王之道”与“天下之大利”句子结构一致,二者之间断开,即F处。故在CEF三处断句。故选CEF。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能力。D项中两个“众人”意思不相同,第一个意思是“使人多”;第二个意思是“一般人”。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中“减少赋税,少发动战争,比效仿古代圣王制定法则让男女按时结婚效果更好”无中生有,二者在文中并没有进行比较。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费”,浪费;“劳”,受劳苦;“兴”,产生。(2)“所以”,用来……的方法;“寡人”,使人口减少;“道”,方法。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①由原文“其使民劳,其籍敛厚”可知,横征暴敛、滥用民力。②由原文“且大人惟毋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可知,穷兵黩武、任意发动战争。③由原文“男女久不相见……与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死者”可知,无法保证百姓吃、住、看病、婚配等基本生活需求。【参考译文】做衣裳是为了什么呢?认为衣服冬天可以御寒,夏天可以防暑。凡缝制衣服的原则,冬天能增加温暖、夏天能增加凉爽,没有这些益处只追求华美的就省去。建造房子是为了什么呢?认为房子冬天可以抵御风寒,夏天可以防御炎热和雨水,有盗贼侵入就加固它,没有这些益处只追求华美的就省去。制造铠甲、盾牌和兵器是为了什么呢?用以抵御外寇和盗贼,如果有外寇盗贼,拥有铠甲、盾牌和兵器的就能取胜,没有的就会失败。所以圣人制造铠甲、盾牌和兵器。凡是制造铠甲、盾牌和兵器,能够轻便锋利、坚固而难以折断就可以了,没有这些益处只追求华美的就省去。制造车、船是为了什么呢?车用来在陆地行走,船用来在水道行走,以此来沟通四方的便利。凡是制造车、船的原则,只要轻快便利就可以了,没有这些益处只追求华美的就省去。制造这些东西,无一不是有益于实用才去做的。所以财物不会浪费,百姓能够不受劳苦,而产生的财利很多。又去掉王公大臣搜集珠玉、鸟兽、狗马的费用,用来增加衣服、房屋、铠甲盾牌、兵器、车船的数量,应当是能够增加几倍吧?要做到这些并不难。那么为什么难以倍增呢?只有人是难以倍增的。然而人也有可以倍增的办法。古代圣王制定法则,说道:“男子年满二十,不许不成家,女子年满十五,不许不嫁人。”这是圣王的法规。圣王去世后,百姓开始放任自流,那些想早点成家的,有的二十岁就成家;那些想迟点成家的,有的四十岁才成家。将早婚的与晚婚的相比较,与圣王的法则差了十年。如果婚后都是三年生一个孩子,(十年间)就可多生两三个孩子了。这不是让百姓早成家便可使人口倍增吗?然而现在(执政的人)却不这样做。现在天下执政的人,他们用来使人口减少的方法很多。他们使百姓劳苦,他们加重税收,百姓财用不足,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而且王公大臣们只知兴师动众去攻打邻国,时间久的要一年,快的也要几个月,男女之间很久不能见面,这就是减少人口的根源。再加上居住不安定,饮食不定时,暴病而死的,以及因侵略被俘虏的,攻城野战而死的,也不计其数。这些不都是由于今天当政者采取了种种手段而造成人口减少的吗?圣人施政没有这种情况,圣人施政,他使人多的方法不也是采取多种手段取得的吗?所以墨子说:“除去无用的费用,是圣王之道,是天下最大的利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感遇三十八首(其三)[唐]陈子昂苍苍丁零①塞,今古缅②荒途。亭堠③何摧兀④,暴骨无全躯。黄沙幕南⑤起,白日隐西隅⑥。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注】①丁零:古国名,汉时为匈奴属国,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②缅:遥远,渺茫。③亭堠(hòu):岗亭和了望敌情的土堡。④摧兀:毁坏。⑤幕南: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⑥西隅:指西天边。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四句,笔调悲凉,借对边塞特有的荒凉萧条、兵营破败、横尸遍野的典型景物的描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B.五六句诗人以“幕南”与“西隅”相对,“黄沙”与“白日”相合,一“起”一“隐”则更给人动感,勾画了古战场辽阔而荒寂的环境,进一步渲染了古战场萧索而雄浑的气氛。C.最后四句实写三十万汉军征战匈奴一事,从而引出下文:广大士族战死疆场,抛下孤儿寡母无人可怜。D.诗歌借古讽今,揭露了武则天统治集团好大喜功,不惜人民生命,不断对边塞少数民族发动战争的罪恶,并以充满同情的笔触,申诉了人民的灾难。16.请简要概括本诗的语言特色,并举例分析。(6分)【答案】15.C16.①本诗语言质朴沉郁悲壮。

②诗人用“苍苍”“荒途”等词语表现出边塞的荒凉;用“暴骨无全躯”“汉甲三十万”“沙场死”等描写战场情境,语言质朴有力。

③“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描写阴沉凄凉景象。充满低沉抑郁之悲,“但见”“谁怜”相呼应,发人深省,语言沉郁,蕴含悲壮之气。【解析】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最后四句实写三十万汉军征战匈奴一事”错误。虚中有实,明写汉兵三十二万征战匈奴,暗写唐朝派曹仁师等二十八将攻打契丹,全军覆没之事。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陈子昂参与边境平叛,而有此诗,他目睹了西北边塞政治与军事的危急形势,激发了忧时报国之心。诗句多采用赋的手法,如“暴骨无全躯”“谁怜塞上孤”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慷慨沉郁之情,语言质朴,强劲有力,并且沉郁悲壮。“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写苍苍茫茫的丁零族要塞,从古至今道路荒僻遥远。其中“苍苍”“荒途”等词语则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暴骨无全躯”“汉甲三十万”“沙场死”等都是描写战争的情景,没有过多的修饰,语言却质朴有力。五六两句描写了一幅阴沉凄凉的景象——狂风卷起黄沙,漫天飞扬,夕阳西坠,惨淡无光,渲染了古战场的悲凉气氛,充满了低沉抑郁之悲。“但见”“谁怜”相呼应,用质朴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在塞外为国捐躯的士兵的无限感伤,蕴含悲壮之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自勉。

(2)《礼记》中强调,无论地位高还是地位低的人,都要强化自身的修养。这两句是:“,。”

(3)荀子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老子》中也有类似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名言都启发我们做事要从点滴做起。

【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弘毅、庶、壹、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是一次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著名讲话。阅读毛主席的这篇讲话稿,①要注意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历程,特别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②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③体会毛泽东这一宣告体现的深入透彻的深刻含义,④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毛泽东在改天换地的伟大时刻,在回顾过去中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作出了规划;在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展望未来。学习时,注意分析作者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阐述了哪些具体内容,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联。18.下列句子中的“发起”与文中加点的“发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现在到了京城,这情形还未改变,我也时时发起如此忧虑。B.这一切都说明了全团正在准备对敌人发起一次突然的袭击。C.这是个星期日,章一桐的朋友为他发起了一场洗尘的筵宴。D.她准备向这种邪恶风气、向浸染党的肌体的毒菌发起冲刺。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改为排比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答案】18.C19.(4分,每点2分)①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历程”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调换位置;③句删除“深入透彻的”或“深刻”。20.(6分)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立足当下,规划出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展望未来,描绘出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材料中的“发起”的意思是“倡议做某件事”。A.生长、产生、发生。B.发动、使开始。C.倡议做某件事情。D.发动、使开始。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语序不当。句中两句话是递进关系,应该先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递进句应该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所以两句话要调换位置。③重复累赘。“深入透彻”与“深刻”意思一样,两个词语只能保留一个。20、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可以在三句话中任选一句当做改为排比句的标准句,然后把其他两句按照这个句式的特点改写。比如把第一句当做标准句,其句式结构特征是“状语(在回顾过去中),谓语(论证),宾语的定语(革命胜利),宾语(历史必然)”,那么第二句就要修改为“在立足当下中规划了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等。当然,三句话中任何一句都可以作为标准向,只要三句话句式相同,字数大致一致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血浓于水、同气连枝,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①。1997年,香港回归,步入同国家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大道。回归后,香港同祖国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今天,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活力香港朝气蓬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融危机的应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港珠澳大桥成功通车,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25年间,世界形势②、波谲云诡,但祖国的支持始终未变。从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每当香港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祖国都有求必应、果断帮助,帮其化解问题、渡过难关。“‘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祖国强大了,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底气更足了,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更多了。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祖国一直为香港③。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案】21.(3分,每词1分)①休戚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