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二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二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二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二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B.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C.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不存在联系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离定律是对一对相对性状适用,自由组合定律是对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适用的。自由组合定律是

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无论多少对相对独立的性状在一起遗传,再怎么组合都会先遵循分离定律。

【详解】A、两对等位基因不论位于一对还是两对染色体上,每对都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

B、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B错误;

C、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C错误;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D正确。

故选D。

2.下列描述与生物学事实相符的是()

A.DNA是豌豆主要的遗传物质

B.细菌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需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D.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含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3、隔离是物种形成

的必要条件。4、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

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

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豌豆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

C、物种的形成必需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C错误;

D、受精卵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DNA几乎全部来自母方,D错误。

故选B。

【点睛】

3.图表示某果蝇体内一条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示意图。由此判断错误的是()

白眼

截刚毛

朱深红眼

A.朱深截红眼红刚和眼毛深红眼属于相对性状

BI.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该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白眼和朱红眼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DNA分子上的分布是不连

续的;真核细胞的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其次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因此也含

有少量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详解】A、图中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基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所以朱红眼和深红眼不属

于相对性状,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从图中看出含有2个截刚毛和2个深红眼基因,说明发生了染色体重复,C正确;

D、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A„

4.某雄性果蝇体内的一个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正在向细胞两极移动,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

述不正确的是()

A.可能正在进行有丝分裂B.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C.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D.不可能含有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个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正在向细胞两极移动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该细胞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A正确;

B、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B正确;

C、该果蝇为雄性,体内不会出现次级卵母母细胞,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D。

5.研究发现,CyclinB3(蛋白)在雌性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当CyelinB3缺失时

雌性小鼠不能产生后代(个体)。为揭示CyclinB3的作用机理,研究者对CyclinB3缺失雌鼠和正常雌鼠卵

细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对比,并绘制了下图。

据此推测CyclinB3的功能是()

A.促进纺锤体的形成B.促进DNA的复制

C.促进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促进着丝粒的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

雌性哺乳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详解】A、由图可知,CyclinB3缺失雌鼠形成了纺锤体,说明CyclinB3的功能不是促进纺锤体的形成,

A错误;

B、DNA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由图可知,CyclinB3缺失雌鼠和正常雌鼠均正常进行,说

明CyclinB3的功能不是促进DNA的复制,B错误;

C、由图可知,与正常雌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相比,CyclinB3缺失雌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才有异常,

CyclinB3缺失雌鼠同源染色体不能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不能正常进行,说明CyclinB3的功能是促进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正确;

D、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未显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无法

得出CyclinB3对着丝粒的分裂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6.牵牛花叶片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茎的颜色有紫色和绿色两种,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纯合

的普通叶绿茎植株和纯合的枫形叶紫茎植株杂交,Fi均为普通叶紫茎,B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普通叶和绿茎为显性性状B.F2有4种表型,出现了新性状

C.F?与亲本表型相同的个体占3/8D.F?紫茎植株中普通叶个体占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用普通叶绿茎植株和纯合的枫形叶紫茎植株杂交,Fi均为普通叶紫茎,Fi自交得F2,结果符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可知普通叶紫茎为显性,且Fi为双杂合体,设其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的基

因型为AAbb和aaBB»

【详解】A、由分析可知,普通叶和紫茎为显性性状,A错误;

B、因为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F2有4种表型,并且出现了新组合性状普通叶紫茎

和枫形叶绿茎,B错误;

C、F2与亲本表型相同的个体即两种双显类型,3/16+3/16=3/8,C正确;

D、普通叶为显性,故F2紫茎植株中普通叶个体占3/4,D错误。

故选C。

【点睛】

7.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另一个儿子和女儿

表型均正常。据此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妻子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C.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D.该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儿子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X

染色体上,用Aa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

【详解】A、父母表现正常,儿子患病,则该病为隐性病,A正确;

B、如果该病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儿子基因aa,母亲为Aa,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则儿子基因型XaY,母

亲基因型XAxa,都是携带者,B正确;

C、致病基因不能确定在哪条染色体上,C错误。

D、如果该病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父母基因都是Aa,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

则父母基因型是XAY和XAxa,患病概率也是1/4,D正确。

故选C。

8.Tay-Sachs病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者体内缺乏氨基乙糖酶,导致神经节背脂沉积,通常

在3岁之前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Tay—Sachs病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均为杂合子

C进行遗传咨询就能避免Tay—Sachs病患儿出生

D.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其中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的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而不是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病为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设患者基因型为aa,则其父母一定表现为正常(患者3

岁前死亡),且均携带致病基因,故基因型为Aa,即均为杂合子,B正确;

C、进行遗传咨询只能推测子代患病的概率,并不能避免Tay—Sachs病患儿出生,C错误;

D、具体干信息可知:该病患者体内缺乏氨基乙糖酶而导致的,故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

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故选B。

9.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关于两种酶参与的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

是()

A.都发生氢键的断裂B.都只在细胞核内进行

C.都以脱氧核昔酸为底物D.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糖核甘酸连接成长链,RNA聚合酶和DNA结合催化核糖核甘酸连接成RNA长链。

【详解】A、DNA聚合酶参与DNA的复制,RNA聚合酶参与转录,都发生氢键的断裂,A正确;

B、复制和转录还可以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B错误;

C、RNA聚合酶以核糖核昔酸为底物,C错误;

D、由于DNA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特有的碱基是U,DNA复制和转录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错误。

故选Ao

10.克里克阐明了三个碱基构成一个遗传密码,美国生物学家尼伦伯格将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喀陡核昔酸、

苯丙氨酸和细胞提取液混合加入同一试管中,结果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A.加入的细胞提取液应去除所有的DNA和RNA

B.该实验说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只有UUU

C.该实验中细胞提取液可为翻译提供场所

D.该实验说明在体外进行翻译时不需要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昔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

合成RNAo

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

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A、为了防止细胞提取液中的DNA重新合成新的mRNA干扰最终结果,该实验中所用的细胞提

取液需要除去DNA,但不能除去所有的RNA,因为翻译过程中需要转运RNA,A错误;

B、该实验说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有UUU,B错误;

C、在细胞提取液中加入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喀咤核甘酸、苯丙氨酸,结构试管中出现可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

说明细提取液可为翻译提供场所,C正确;

D、该实验说明不能说明在体外进行翻译时不需要能量,因为细胞提取液中有翻译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D

错误。

故选C。

【点睛】

11.亚硝酸具有氧化脱氨作用,能使胞喀咤(C)脱去氨基变成尿喀咤(U),从而引起碱基对C-G替换为T-A,

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两个子代DNA

A.两个子代DNA均发生了碱基对替换

B.两个子代DNA转录生成的RNA不同

C.两个子代DNA表达的蛋白质可能相同

D.子代DNA还需复制一次才能实现碱基对替换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亚硝酸能使DNA分子中碱基发生替换,即一条链上的碱基C替换为碱基U,而另一条链上的

碱基没有发生改变。

【详解】A、据图可知,亲代DNA分子中只有1个碱基发生了替换,所以复制一次后,只有一个子代DNA

分子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A错误;

B、由于复制一次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碱基序列不同了,所以转录后生成的RNA不同,B正确;

C、由于复制一次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碱基序列不同了,所以两个子代DNA表达的蛋白可能不同,C

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亲代DNA碱基替换为C-U,故复制时配对方式为U-A,故子代DNA还需复制一次

才能实现碱基对A-T的替换,D正确。

故选A。

12.某种鼠的毛色有黄色和黑色,分别受等位基因A和a控制。纯种黄色小鼠和纯种黑色小鼠杂交,Fi表

现出不同毛色。研究表明,Fi小鼠的A基因的碱基序列均相同,但A基因中的胞喀咤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

现象,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基化在转录水平上影响基因的表达B.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

C.碱基的甲基化可以遗传给后代D.甲基化引起A基因发生了突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

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详解】A、由于基因中的C存在甲基化,导致生物的性状不同,所以甲基化在转录水平上影响基因的表达,

A正确;

B、根据题干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说明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B正确;

C、由于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所以碱基的甲基化可以遗传给后代,C正确;

D、甲基化现象并没有造成碱基对的增添、缺少或替换,没有导致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D。

13.西瓜是炎炎夏日消暑解渴的必备水果。下图为利用二倍体西瓜品系甲培育无子西瓜的流程图,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授以甲的花粉j丙(三倍体)

A.①过程可以采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B.与甲相比,丙茎秆粗壮,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

C.与甲相比,乙发生了进化并且形成了新物种

D.该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是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甲是二倍体西瓜,①是利用秋水仙素加倍,乙是四倍体西瓜。

【详解】A、过程①是获得四倍体西瓜,可以采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A正确;

B、丙三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B错误;

C、乙四倍体和甲二倍体产生的三倍体高度不育,所以与甲相比,乙发生了进化并且形成了新物种,C正确;

D、该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为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故选Bo

14.花天牛是果园中常见的害虫,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人们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来防治虫害,也可以利用

花天牛的天敌一啄木鸟来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农药会导致不同的花天牛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机会不同

B.花天牛和啄木鸟之间相互影响属于协同进化

C.啄木鸟的引入可能会改变花天牛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啄木鸟的引入不利于果园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使用农药会花天牛会对抗药性进行选择,所以具有抗性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

A正确;

B、花天牛和啄木鸟之间相互影响属于协同进化,B正确;

C、啄木鸟以花天牛为食,对其起着选择作用,所以引入可能会改变花天牛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

D、啄木鸟的引入属于生物防治,不会使物种数目减少,所以有利于果园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错误。

故选D。

15.科学家提取了鸡的输卵管细胞、红细胞和胰岛细胞,对这三种细胞中的mRNA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

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检测的3种细胞卵清蛋白mRNA珠蛋白mRNA胰岛素mRNA

输卵管细胞+一一

红细胞一+一

胰岛细胞一一+

说明:“+”表示检测出相应的分子,“-”表示未检测出相应的分子

A.上述三种mR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B.若检测三种细胞的ATP合成酶mRNA,则结果应均为“+”

C.三种细胞含有不同mRNA的原因是细胞内DNA不同

D.三种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细胞中的mRNA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输卵管细胞只表达卵清蛋白基因,成红细胞表达只0珠蛋白基因,胰岛细胞只表达胰岛素基因。

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含有该生物体全部的遗传物质。

【详解】A、m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错误;

B、ATP合成酶催化ATP的合成,为细胞提供能量,所以三种细胞中都会表达其mRNA,B正确;

C、三种细胞含有不同mRNA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

D、三种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同,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

16.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内染色体DNA两条链均被ON标记,该精原细胞在不

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产生了4个精子(不考虑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精子中含有4条染色体

B.次级精母细胞中带15N标记的DNA有8个

C.初级精母细胞中带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8条

D.每个精子中的所有染色体均带有BN标记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内染色体DNA两条链均被标记,则复制后每条姐妹染色单体

均被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减二

后期含有八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DNA分子数为&减数分裂结束得到4个精子,每

个精子含4条染色体。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精原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为4

条,A正确;

BD、由以上分析可知,次级精母细胞中DNA分子数为8,此时DNA中两条链均有1一条被15|\)标记;

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得到精细胞,每个精细胞(变形后为精子)所有的染色体均带有15N标记,B、D正确;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染色单体数目为16,此时每条染色单体均被标记,C错误。

故选ABD。

17.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种子的甜与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甜玉米种子

(甲)和非甜玉米种子(乙)进行相关实验,实验一:甲、乙单独种植,甲的后代均为甜玉米,乙的后代

均出现性状分离;实验二:等量的甲、乙间行种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实验一可知甜对非甜为显性B.甲均为纯合子,乙均为杂合子

C.实验二的后代中非甜玉米占7/16D.实验二的乙植株所结种子均为非甜

【答案】BC

【解析】

【分析】

甲乙单独种植甲的后代均为甜玉米,乙的后代均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乙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且乙是杂合子,

甲为隐性性状,用Aa基因表示,乙为Aa,甲为aa。

【详解】A、根据分析非甜对甜味显性,A错误;

B、根据分析,甲为隐性性状全为纯合子,乙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乙为杂合子,B正确;

C、实验二甲、乙间行种植,进行随机交配,A的频率=1/4,a=3/4,所以非甜A_=l/4xl/4+2xl/4x3/4=7/16,

C正确;

D、实验二的乙植株可以接受甲的花粉,生成aa的甜玉米,D错误。

故选BC„

18.单链RNA病毒分为(+)RNA病毒和(-))RNA病毒。(+)RNA可以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而(-)

RNA则需要先复制形成互补的(+)RNA才能进行翻译。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属

于(-)RNA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都会得到四种核糖核甘酸

B.新冠病毒的RNA能够与甲型流感病毒的RNA形成互补的RNA双链

C.新冠病毒与甲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RNA都能直接与核糖体结合

D.新冠病毒与甲型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时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

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

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

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发展。

【详解】A、新冠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获得四种碱基、磷酸和核糖,共6种物质,A错误;

B、不同病毒的RNA碱基序列不同,所以不能互补配对,B错误;

C、甲型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需要先复制形成互补的(+)RNA才能进行翻译,才能与核糖体结

合,C错误;

D、新冠病毒与甲型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时碱基配对方式相同,都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D正确。

故选D。

19.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特异性染色体异常的血液肿瘤。患者的第9号和第22号染色体断裂的片段相

互移接(交叉易位),交叉易位形成的染色体会形成一个新的融合基因BCR-ABL。BCR-ABL表达出的融合

蛋白具有很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能导致造血细胞高度增殖,最终发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据此分析,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的交叉易位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

B.交叉易位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融合基因BCR-ABL表达出的蛋白使造血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

D.利用显微镜对染色体进行分析可用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

序进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详解】A、染色体的交叉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不一定在四分体时期,A错误;

B、易位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正确;

C、BCR-ABL表达出的融合蛋白具有很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能导致造血细胞高度增殖,所以造血细胞的

细胞周期缩短,C正确;

D、染色体易位可以用显微镜观察,D正确。

故选BCDo

20.科学家利用果蝇进行生物进化实验:将基因型为Aa的果蝇随机均分至甲、乙两培养箱,除饲喂食物不

同外其他条件一致。培养至15代时,甲箱中果蝇基因型频率为:AA=14%,Aa=32%,aa—54%,乙箱中果

蝇基因型频率为:AA=25%,Aa=50%,aa=25%.然后分别从甲、乙两培养箱中随机选取等量的果蝇混合于

丙培养箱中,并置于与甲箱相同的培养条件下继续培养若干代。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箱果蝇在培养过程中发生了不同方向的进化

B.饲喂食物的不同使甲、乙两箱中的果蝇产生了不同变异

C.丙箱中的果蝇基因A的初始基因频率低于50%

D.丙箱中果蝇培养若干代后,基因a的频率将上升

【答案】C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

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甲、乙两箱果蝇最初的基因频率相等,且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培养至15代时甲箱

果蝇的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30%,乙箱中果蝇群体的A基因频率依然为50%,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

程就是生物界进化的过程,显然在培养过程中甲发生了进化,而乙群体没有进化,A错误;

B、饲喂食物的不同对甲、乙两箱中的果蝇进行了选择,并未诱导变异的产生,B错误;

C、丙箱中的果蝇群体中基因A的初始基因频率为(50%+30%)32=40%,显然低于50%,C正确;

D、根据甲箱果蝇群体的进化方向(a的基因频率增加)可推测,在饲喂甲箱所喂食物的前提下,丙箱中的

果蝇培养若干代后,基因a的频率将上升,D正确。

故选CD。

【点睛】

三、非选择题

21.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雌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

(1)A-C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是,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2)C细胞的名称为,该细胞出现b基因的原因是

(3)A-C对应的分裂时期中能发生基因重组现象的是,除此之外,另外一条能产生基因重组

的途径是o

【答案】(1).B、C(2).AB(3).次级卵母细胞或(第-)极体(4).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

单体之间片段互换(交叉互换)(5).B(6).减数分裂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A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部位,故该细胞处于有

丝分裂中期,图B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故该细胞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四分体时期;图C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部位,处于减数第二次

分裂中期,产生该细胞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详解】(1)由分析可知,A-C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是BC,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B细胞,分别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2)C细胞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故其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图中细胞取自基因型为AaBb

的某雌性动物体内,故该细胞出现b基因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互换(交叉互换)。

(3)A-C对应的分裂时期中能发生基因重组现象的是B,在该期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

间能够发生交叉互换,进而实现基因重组,另外,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

因通过自由组合实现基因重组。

【点睛】熟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理解基因重组的细胞学基础是解答本题的另一

关键,正确辨别图中的细胞分裂图像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22.某鼠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基因A或a

所在的染色体上具有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但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性别的影响。某研究小

组利用黄色和黑色雌雄鼠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一:黑色雌鼠与黄色雄鼠杂交,Fi雌鼠和雄鼠中黄色:黑色均为1:1

实验二:实验一Fi中的黄色雌雄鼠相互交配,子代中黄色雌鼠:黑色雌鼠为3:1,黄色雄鼠:黑色雄鼠为

2:1

(1)鼠毛色黄色对黑色为(填显性或隐性),判断的依据是

(2)由上述杂交实验可判断,致死基因是(填显性或隐性)基因,并且与基因

(填A或a)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3)实验二子代中雌、雄鼠性状比例出现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基因型为的雄性个体含两个

致死基因而死亡。利用实验二子代中的雌、雄鼠设计杂交方案可验证上述解释,杂交组合是o

【答案】(1).显性(2).实验二中黄色雌雄鼠相互交配,后代出现黑色鼠(3).隐性(4).A

(5).AA(6).黄色雄鼠X黑色雌鼠

【解析】

分析】

实验二亲本为实验一B代黄色个体,其子代中出现了黑色个体,所以黄色是显性性状。由此也可以得出Fi

亲本个体都为杂合子(Aa),其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应为3:1,这在子代雌性个体中得到体现,且黄

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比例为1:2;但在子代的雄性个体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为2:1,其

原因是子代黄色雄性个体中的显性纯合个体(基因型为AA)可能带有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

【详解】(1)由实验二中黄色雌雄鼠相互交配,子代中出现黑色鼠,可推断黑色为隐性性状,黄色为显性

性状。

(2)从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死亡,基因型为AA的雌性个体和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存的现象可以看出,

致死基因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不带有致死基因,且雄性激素会促使致死基因

的表达,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致死基因纯合的雄性个体中表达使胚胎致死。

(3)实验二子代中雌、雄鼠性状比例出现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因致死基因纯合而

死亡。利用实验二子代中的黄色雄鼠与黑色雌鼠杂交,如果后代个体中黄色鼠:黑色鼠=1:1,则说明实验

二子代中AA的雄性个体含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即验证了上述解释。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异常情况分析,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

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果蝇突变体种类很多,可用于遗传研究。下图为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示意

图,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野生型、翅外展突变型、白眼突变型和黑檀体突变型雌雄果蝇(各种突变均只有

一种突变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X染色体2号染色体3号染色体

'w白眼Id翅外展Ib黑檀体

(1)为了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同学甲利用白眼突变型雄果蝇与雌果蝇杂交,Fi全为正常翅红眼,

Fi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的F2表型及比例应为正常翅红眼:正常翅白眼:翅外展红眼:翅外展白眼=

(2)为了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学乙利用雌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杂交,得

到的Fi表型及比例应为o

(3)同学丙欲用各种突变型果蝇培育翅外展黑檀体双突变型个体,请写出杂交实验方案0

【答案】(1).翅外展突变型⑵.9:3:3:1(3).白眼突变型(4).白眼雄蝇:红眼雌蝇=1:

1(5).取翅外展突变型果蝇与黑檀体突变型果蝇为亲本杂交得B,让B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从F?

中选取翅外展黑檀体果蝇即为双突变型个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要求学生在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

【详解】(1)根据Fi全为正常翅红眼,可知学生选取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为眼色和翅型,故选择白

眼突变型雄果蝇与翅外展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因B全为正常翅红眼,说明红眼和正常翅是显性性状,Fi基

因型为DdXWXw、DdXwYo据题图可知控制二者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这

样得到的F2表型及比例应为正常翅红眼:正常翅白眼:翅外展红眼:翅外展白眼=9:3:3:1„

(2)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学乙利用白眼突变型雌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杂交,若眼色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的基因型分别为Xwxw、XWY,得到的R基因型及比例为XWXw:XWY=1:1,

即Fi表型及比例应为红眼雌蝇:白眼雄蝇=1:1。

(3)杂交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利用杂交,将翅外展黑檀体基因集中到一个个体上,具体的方案为取翅外展突

变型果蝇与黑檀体突变型果蝇为亲本杂交得Fi,让Fi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从F2中选取翅外展黑檀体果

蝇即为双突变型个体。

【点睛】学生在审题时就要注意到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可知几种基

因并没有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因为是隐性突变,所以野生型都是相应的显性纯合子。

24.下图为血红蛋白p肽链基因表达的过程(①、②表示不同生理过程)。图中方框处碱基对T-A替换为A-T,

会导致P肽链中第6位的谷氨酸替换为缴氨酸(密码子为GUG),从而使人患镰状细胞贫血。

——CACGTG-GGACFFIC——a链

——GTGCAC-CCTG|A|G——b链

mRNA

缀氨酸一组氨酸…脯氨酸一谷氨酸一

第1位第2位第5位第6位

B肽链

(1)①过程为,该过程是以(填a或b)链为模板,在_______酶的作用下进行的。

(2)②过程中沿mRNA移动并读取密码子,由_________携带并输送氨基酸用于肽链的合成。

(3)用肽链基因中碱基对T-A替换为A-T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DNA分子复制过程中不易发生

碱基对的替换,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是

【答案】(1).转录⑵.a⑶.RNA聚合(4).核糖体⑸.tRNA⑹.基因突变⑺.

DNA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进行

【解析】

【分析】

图中①是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