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教学案
教学目标:1.精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把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5.熟悉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
求抱负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体会本文美丽、精炼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笔下的社会抱负及寄予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黄发垂髻()
诣太守()阡陌交通()妻子邑人()
2、你能精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缘溪行()落英缤纷()便扶向路()
诣太守()遂迷()欣然规往()
3、填空《桃花源记》是--------代大诗人——的名作。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成语“世外桃源”或许众所周知,由于它描写的是一个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没有战斗;人人公平、人人富足、人人憧憬的美妙地
方。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今日,
我们就随着陶渊明的脚印去探访桃花源。
(二)熟悉,检查预习状况
1、指名简介,老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仔细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
生词。老师指导朗读
2、同学放声自读课文。
3、同学齐读,读出感情和韵律。
要求:1)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2)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同学自主理解课文,疑难之处作下圈点。
2、小组内争论解决疑难。
3、班上沟通。
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要求同学领悟把握以下加点字
的含义:(多媒体展现)
武陵人捕鱼为业:芳草鲜美:
甚异之:欲穷其林:
不足为外人道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一为具言所闻:
具答之: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率妻子邑人:
咸来问讯:黄发垂髯:
复延至其家:到处志之:
谐太守:寻病终:
4、找同学通译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5、同学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练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
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①.上面语段出自(朝代)()写的《》,
由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O
②.写出描写桃花林的句子。
③.请写出描写桃花源内景物的句子。
④、“黄发垂髯”用的修辞手法是“黄发”指—“垂髯”指
⑤、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缘溪行()②阡陌交通()
③芳草鲜美()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豁然开朗------
恰然自乐------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
依据这段文字,充分发挥想象,以“奇遇”为题,作一番场景描
写(300-400字)
6背诵课文,默写其次段
21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3.通过争论、辨证地看待在文章中寄予的抱负社会。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美丽、精炼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笔下的社会抱负及寄予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检查课文背诵状况。
二、学习・研讨
(一)、结合课文,争论分析,同学思索,分小组争论沟通。(多
媒体投影)
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2.齐读第1段,思索:渔人是怎样发觉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
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3.请一位同学们朗读第2段,思索: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
见到了怎样的景致?
4.请一位同学朗读第3段,思索:
①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②“皆叹惋”说明白什么?
5.默读课文最终两段,思索:
①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到处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访桃花源,
可人们再去查找时,却“迷”、“未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②最终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
6.在这篇文章里寄予了怎样的社会抱负?能否变为现实?
7.你怎样评价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抱负社会?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林,夹
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
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人。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二
1、假如请你依据上述语段为“桃花源”旅游开发公司写一篇广
告词,并配一段风光录像,你怎么设计呢?
2、体会加点词的意思,选出相同的一组()
A、初极狭,才通人B、欲穷其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欲与天公试比高
C、便舍船,从口人D、渔人甚异之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或异二者之为
3、翻译下列句子。
A、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妙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
活。
C、桃花源人见了渔人“大惊”,说明桃花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
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
花源人的热忱好客。
6、《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什么“此中
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社会抱负,对这种
社会抱负,你有什么看法。
21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1.精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把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5.熟悉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
求抱负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体会本文美丽、精炼的语言;
学习难点
理解笔下的社会抱负及寄予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黄发垂髯()
诣太守()阡陌交通()妻子邑人()
2、你能精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缘溪行()落英缤纷()便扶向路()
诣太守()遂迷()欣然规往()
3、填空《桃花源记》是--------代大诗人—的名作。
二、研讨学习:
(一)介绍有关学问。
(二)检查预习状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1)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2)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理解课文,疑难之处作下圈点。
2、小组内争论解决疑难。
3、班上沟通。
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要求领悟把握以下加点字的含
义:(多媒体展现)
武陵人捕鱼为业:芳草鲜美:
甚异之:欲穷其林:
不足为外人道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一为具言所闻:
具答之: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率妻子邑人:
咸来问讯:黄发垂髯:
复延至其家:到处志之:
谐太守:寻病终:
4、通译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5、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练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
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①.上面语段出自(朝代)()写的《》,
由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0
②.写出描写桃花林的句子。
③.请写出描写桃花源内景物的句子。
④、“黄发垂髯”用的修辞手法是“黄发”指—“垂髯”指
⑤、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缘溪行()②阡陌交通()
③芳草鲜美()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豁然开朗------
恰然自乐------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
依据这段文字,充分发挥想象,以“奇遇”为题,作一番场景描
写(300—400字)
6背诵课文,默写其次段
21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3.通过争论、辨证地看待在文章中寄予的抱负社会。
学习重点
体会本文美丽、精炼的语言
学习难点
理解笔下的社会抱负及寄予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背诵课文
二、学习研讨
(一)、结合课文,争论分析,思索,分小组争论沟通。(多媒体
投影)
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2.齐读第1段,思索:渔人是怎样发觉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
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3.同学们朗读第2段,思索: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见到
了怎样的景致?
4.同学朗读第3段,思索:
①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②“皆叹惋”说明白什么?
5.默读课文最终两段,思索:
①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到处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访桃花源,
可人们再去查找时,却“迷”、“未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②最终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
6.在这篇文章里寄予了怎样的社会抱负?能否变为现实?
7.你怎样评价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抱负社会?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林,夹
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
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人。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八单元-第4课时-认识垂直(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苏教版)
- 2025年爱康国宾项目建议书
- 第3课 项目一《校园护绿小能手·校园绿地护养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浙教版
-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温度传感器信号线施工方案
- 大单元学习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控制的形态》教学设计及反思
- 第三单元 第五节《设置边框和底纹》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2.3.2国家和地区教学设计
- 讲故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 SYT 6968-2021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规范-PDF解密
- GB/T 43824-202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 华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 GB_T 30789.3-2014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的评价 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 第3部分:生锈等级的评定
-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共113页).ppt
- 19、白居易在杭州(四年级人自然社会)
- ISO9001-14001-2015内部审核检查表
- JJF 1609-2017 余氯测定仪校准规范(高清版)
- (完整版)外贸英文邮件范文(免费版)
- 喜客咖啡机中文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