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解析)武威六中教育集团2024一202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试
材料二:
中国文化贯穿着一种独有的审丑精神,成为中国艺术的一种文化心理或艺术精神。中国神祗大多更像
高二语文测试卷
是怪物,狰狞丑陋:九天玄女是人头鸟身的上古玄鸟,还有人首牛身的蚩尤,虎齿豹尾的西王母,青铜器
上的装寝纹饰,不胜枚举。它们虽狰狞可怖,但经过重组变形,对立而不相抗,天下宇宙因“中"而能“和”,
“中"就成了中国艺术的基本法则,而这些狰狞的图案所反映的正是化丑(恶)为“和”之美、“中和"之美。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以化丑为美就可理解为化丑为中和之美,而非那种纯粹的西方式的形式之美。庄子在《德充符》、《人间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世》等篇中刻意描写畸形丑人,后世唐宋人物画中的罗汉画则以这种包孕高尚德性的丑怪人物形象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唐代画面多怪异形象,但笔法劲道园柔。如唐梁令瓒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畸形怪诞,绝非和谐之美。
材料一:
唐代文学家中亦有主张直面真实,对于现实中的美与丑,必须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可隐瞒掩盖。这样才可
丑在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它是美的对立物,没有丑就没有美,反过来也一样。其次,美与
表里相符、辞能达意,实现文学的价值,如韩愈在《答尉迟生书》中说:“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
丑是相对的。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对饥饿来说是好的东西,对热病来说却常常是坏的东西。在赛跑中是
故君子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可掩。”他自己的诗文便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其他如孟郊尚苦寒,贾
美的东西,在拳击中却是丑的东西。"这就是说,美与丑其实也没有绝对界限,它们的区分只能在一定条
岛喜酸涩,卢全显粗硬,李贺崇奇诡等等,都超出了美的规圆。讫宋,除了画家刻意以丑怪来形容人事,
件下。美与丑也是相互渗透的,美中有丑,丑中有美。美中有丑不一定减损美,有时反而增加美的魅力,
宋诗词所表达的丑怪更加集中和意味深长。苏轼有诗云“如今老且懒,细事百不欲。美恶两俱忘,谁能强
如《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容貌美丽,但她也有缺点:发音不清晰,经常将“二哥哥”说成“爱哥哥”,因而惹
追逐”(《寄周安儒茶》)体现了一种儒道佛相融之后的泯灭美丑的达观境界。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
来林黛玉的潮笑。这缺点也可以说是丑,但它不仅没有损害史湘云的美,反而因这一缺点,增加史湘云的
可爱与活泼。丑中也可能有美,丑中的美不一定是美化了丑,在更多的情况下,它倒揭示了丑的复杂性。
沙·秋思》也很说明问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艺术中,这类丑中有美的人物也不少。如《巴黎圣母院》中的神父,他也有光环,有迷惑人的地方。另一
古荒冷僻的事物被重新编织,进入一个新的时空就可以“以丑为美”了。这自是一种很高超的艺术思维。
方面,当人们一旦认识到这种美其实是丑的掩饰时,倒益增对其的厌恶。
(摘编自王洪岳《论中国古代艺术的审丑精神》)
生活中的丑可以转化成艺术美。这种转化,关键在艺术家的审美化处理,而且是成功的审美化处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生活丑成为审美对象不是说它原来的丑恶的性质变了,比如不能说上了舞台的伊阿古变成好人或可爱的人
A.“在赛跑中是美的东西,在拳击中却是丑的东西"说明美与丑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界限,区分只能在
了,他还是坏人。但是,舞台的坏人是演员扮演的,不是真的坏人,他对现实生活构不成实际的伤害;演
一定条件下。
员扮演的坏人,是演员依据现实真实与艺术规律所创造的角色。他演得像真的坏人,说明他的创造成功:
B,艺术作品中“丑中有美”的人物不在少数,因为“丑中的美"并不是美化了丑,有时它还能揭示丑的复
如果演员对角色的理解是正确的、深刻的,富有创造性,那么,演员创造的坏人形象,必然比现实中的坏
杂性。
人形象具有更为深刻的内涵。他的表演是创造性的,是既符合生活真实,也符合艺术规律的,并且是表现
C.人头鸟身的九天玄女,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狰狞丑陋,却不失中和之美,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中国
出了很高的艺术技巧的,这就创造了一种魅力。这种魅力正是艺术美。
文化心理。
丑是构成艺术美的重要因素。有些艺术家特别喜欢在艺术中表现丑,如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他的雕塑
作品《欧米衰尔》就是典型的例子,作品表现的是一位裸体的皮肤干瘪的风尘老妇人,如果在生活中见到
D.韩愈主张文学应直面真实,对于现实中的美与丑,不可隐瞒掩盖,才可表里相符、辞能达意,实现
这样的人,你会为她的丑陋而惊骇,但现在罗丹将她表现为艺术品。他说:“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
文学价值。
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为什么呢?按罗丹的看法,在实际事物中,所谓丑的,就是毁形的、不健康的,
2.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论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或令人想起疾病、衰弱和痛苦的东西,或是不道德的、犯罪的人,总之是令人可厌、可恶的。这些东西在
A.材料一与材料二围绕“美与丑"的相关话题展开论述,前者更多涉及西方艺术,后者更侧重于中国古
现实生活中,的确不美。但是这些东西可能有性格,有个性。罗丹衡量美丑的重要标准是“内在真实”,在
代艺术。
他看来,现实中明白地显现为美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而在现实中明白地显现为“丑"的东西也许是真的。
B.材料一第二段援引舞台上演员扮演坏人的事例主要是为了证明生活丑成为审美对象不会改变他原有
同时,罗丹认为艺术家具有化生活丑为艺术美的本领。他说:“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家,取得了这个‘丑
的丑恶的性质。
或那个‘丑’,能当时使它变形.只要用魔枚触一下,‘丑·便化成美了一这是点金术,这是仙法!”这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生活中的“丑"可以成为艺术家的审美对象,能不能化丑为美,还得看艺术家
种化丑为美,其实并没有改变丑在现实中的性质,但是因为经过艺术家的成功的艺术处理(这种处理是在
的审美造诣。
深刻独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它由客观性的存在变成主客观相统一的意识形态式的存在,其意义
D.材料二中指出诗人马致远具有高超的艺术思维,将一组组瘦冷孤清的意象重新组合,经过艺术处理,
其价值就不同了。
实现了化丑为美。
(摘编自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4页)高二语文开学考试参考答案
B2.B3.D
①欧米哀尔这位老妇人在现实中表现为“丑”,但可能有个性,有性格,能体现艺术上的“真”,符合罗丹提出的“内在真实”标准。②生活中的丑可以转化成艺术美,现实中老妇人丑陋衰老的身体经过艺术家成功地处理,“丑"便化成了美,由客观的存在变成主客观相统一的意识形态的存在,具有了艺术美。(每点2分,共4分)
5.①材料二指出“审丑”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独有的文化心理或艺术精神,其本质是化丑为“中和"之美。“网络审丑”并非艺术层面的“审丑”,而是刻意放大生活中的丑,这种丑无法转化为“中和”之美。②材料二主张直面真实,目的是实现事物的表里相符,实现艺术的价值;“网络审丑"虽能暴露现实、直面丑陋,但暴露的是一些畸形低俗的东西,毫无艺术价值可言。③材料二强调一种泯灭美丑的达观境界,对艺术中“丑”的描摹引人深思,意味深长。“网络审丑"为了吸人眼球和博取流量,对丑的暴露只是一种格调不高的肤浅娱乐,缺少细腻的艺术处理,更无谈高超的艺术思维。(每点3分,答对两点得6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并不是美化了丑”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丑中的美不一定美化了丑”,“不一定”不等于“不是";且与“‘丑中有美’的人物不在少数”不构成因果关系,所以“因为"说法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主要是为了证明生活丑成为审美对象不会改变他原有的丑恶的性质”错误。材料一中援引该事例主要是为了证明生活中的丑通过艺术家的审美化处理,可以转化成艺术美。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
D.“不属于"错误。卡夫卡小说作品《变形记》中的主人公,工作勤奋,心地善良,后来变异成为一只虫子,家人对他态度冷漠,最终悲惨死去。小说是以主人公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全家人都讨厌的大甲虫的荒诞设定说开来的,这样的设定却丝毫没有妨碍作品真意的表达,这就正好说明生活之丑是可以转化成艺术美的。所以格里高尔属于“化丑为美”的审美处理。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①材料一第三段中间部分说“在实际事物中,所谓丑的,就是毁形的、不健康的,或令人想起疾病、衰弱和痛苦的东西,或是不道德的、犯罪的人,总之是令人可厌、可恶的。这些东西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不美。但是这些东西可能有性格,有个性。罗丹衡量美丑的重要标准是‘内在真实’,在他看来,现实中明白地显现为美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而在现实中明白地显现为“丑"的东西也许是真的”,据此可概括出:欧米哀尔这位老妇人在现实中表现为“丑”,但可能有个性,有性格,能体现艺术上的“真”,符合罗丹提出的“内在真实"标准。
②材料一第三段结尾部分说“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家,取得了这个‘丑’或那个‘丑’,能当时使它变形……只要用魔杖触一下,‘丑’便化成美了——这是点金术,这是仙法!”“这种化丑为美,其实并没有改变丑在现实中
的性质,但是因为经过艺术家的成功的艺术处理(这种处理是在深刻独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它由客观性的存在变成主客观相统一的意识形态式的存在,其意义其价值就不同了”,据此可概括出:生活中的丑可以转化成艺术美,现实中老妇人丑陋衰老的身体经过艺术家成功地处理,“丑”便化成了美,由客观的存在变成主客观相统一的意识形态的存在,具有了艺术美。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
①材料二第一段开头说“中国文化贯穿着一种独有的审丑精神,成为中国艺术的一种文化心理或艺术精神"而这些狰狞的图案所反映的正是化丑(恶)为‘和’之美、‘中和’之美。所以化丑为美就可理解为化丑为中和之美,而非那种纯粹的西方式的形式之美”,可见“审丑"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独有的文化心理或艺术精神,其本质是化丑为“中和”之美。
“网络审丑"并非艺术层面的“审丑”,“怪咖呕像"沙雕视频”“直播卖丑"等现象往往裹挟着巨大的流量,刻意放大生活中的丑,这种丑无法转化为“中和”之美。
②材料二中间“唐代文学家中亦有主张直面真实,对于现实中的美与丑,必须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可隐瞒掩盖。这样才可表里相符、辞能达意,实现文学的价值”,可见主张直面真实,目的是实现事物的表里相符,实现文学艺术的价值;而“网络审丑”虽能暴露现实、直面丑陋,但“怪咖呕像"沙雕视频”“直播卖丑"暴露的是一些畸形低俗的东西,毫无艺术价值可言。
③材料二结尾部分说“除了画家刻意以丑怪来形容人事,宋诗词所表达的丑怪更加集中和意味深长。……体现了一种儒道佛相融之后的泯灭美丑的达观境界。……古荒冷僻的事物被重新编织,进入一个新的时空就可以‘以丑为美’了。这自是一种很高超的艺术思维”,可见强调一种泯灭美丑的达观境界,对艺术中“丑"的描摹引人深思,意味深长。“网络审丑”为了吸人眼球和博取流量,对丑的暴露只是一种格调不高的肤浅娱乐,缺少细腻的艺术处理,更无谈高超的艺术思维。
6.C7.A
8.①文章抓住老张外貌特征进行简笔勾勒。红脸黑痣,鼻孔微掀似鸣蝉,垂落门牙似夹馅的烧饼,人物形象生动立体,鲜明典型,有画面感。②运用夸张手法。“老张平生只洗三次澡"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生活哲学等夸大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在讽刺中凸显人物形象。(每点2分,共4分)
9.①老舍所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语言艺术应紧贴群众生活,在记录与还原中进行艺术加工,使其雅俗兼具。②小说叙述语言紧贴群众生活,语言活泼,如“第一次是他生下来的第三天,由接生婆把无知无识的他放在铜盆里洗的";文白夹杂,精练生动,如以“呜呼哀哉尚飨”写去世,以“此之谓‘钱本位而三位一体’"总结老张言行。③人物语言有加工,富有个性。老张用平声仿着老牧师说中国话“明天下午五点钟少一刻,请从你的家里走到我的家里吃一碗茶”,生动地凸显了人物的虚荣。(每点2分,共6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这体现了老张的节俭和严谨"错误,不符合人物形象特点。小说中老张是反面典型人物,写“因为洗澡花费了两个铜圆,至今仍记在账本上”体现的是古板吝啬猥琐形象。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A.“胆战心惊"曲解文意,应是“崇洋媚外”。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①老舍善于运用漫画描写法塑造人物形象,如“红红的一张脸,微点着几粒黑痣;按《麻衣相法》说,主多才多艺。两道粗眉连成一线,黑丛丛的遮着两只小猪眼睛。一只短而粗的鼻子,鼻孔微微向上掀着,好似柳条上倒挂的鸣蝉。一张薄嘴,下嘴唇往上翻着,以便包着年久失修渐形垂落的大门牙,因此不留神看,最容易错认成一个夹馅的烧饼。左脸高仰,右耳几乎扛在肩头,以表示着师位的尊严"批评一个人的美丑,不能只看一部而忽略全体。我虽然说老张的鼻子像鸣蝉,嘴似烧饼,然而绝不敢说他不好看。就是老张自己对着镜子的时候,又何尝不笑吟吟地自夸”,文章抓住老张外貌特征进行简笔勾勒。红脸黑痣,一张薄嘴,鼻孔微掀似鸣蝉,垂落门牙似夹馅的烧饼,人物形象生动立体,鲜明典型,有画面感,写出了老张奇丑的外貌和财迷心窍的内心。
②“老张平生只洗三次澡:两次业经执行,其余一次至今还没有人敢断定是否实现,虽然他生在人人是‘预言家’的时代。第一次是他生下来的第三天,由接生婆把无知无识的他放在铜盆里洗的。第二次是他结婚的前一夕,主动地到清水池塘洗的。那次两个铜圆的花费,至今还在账本上写着。这在老张的历史上是毫无可疑的事实。至于将来的一次呢,按着多数预言家的推测:设若执行,一定是被动的。简言之,就是‘洗尸’"营商,为钱;当兵,为钱;办学堂,也为钱!同时教书营商又当兵,则财通四海利达三江矣!此之谓‘三位一体’;此之谓‘钱本位而三位一体’”,老张,一个在当地小圈子赫赫有名的人物,营商、当兵、办学堂也是为了钱。一切以钱为本位的人,时时刻刻都想着钱,不论吃喝拉撒睡,还是对待自己的亲朋好友都把钱作为首位的事情。文中运用夸张手法,“老张平生只洗三次澡"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生活哲学等夸大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在讽刺中凸显人物形象。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①“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老舍所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语言艺术应紧贴群众生活,在记录与还原中进行艺术加工,使其雅俗兼具。
②“第一次是他生下来的第三天,由接生婆把无知无识的他放在铜盆里洗的”,“有的呢,把孩子送到他的学堂,自然不能不尊敬他。有的呢,遇着开殃榜,批婚书,看风水,……能不有相当的敬礼。富些的人都呼他为‘掌柜的’,因为他们日用的油盐酱醋之类,不便入城去买,多是照顾老张的。德胜汛衙门里的人,有的呼他为‘老爷’,有的叫他‘老张’,那要看地位的高低,因为老张是衙门里挂名的巡击。虽然称呼不同,而老张确乎是镇(二郎镇)里的一个重要人物”,小说叙述语言紧贴群众生活,语言活泼。文章以“呜呼哀哉尚飨”写去世,以“此之谓‘钱本位而三位一体’"总结老张言行,“临街三间是老张的杂货铺,上自鸦片,下至葱蒜,一应俱全。北房三间打通了,足以容五十多个学生,土砌的横三竖八的二十四张书桌,不用青灰,专凭墨染,是又黑又匀”,精炼整句,描写杂货铺,可谓文白夹杂,整散有度,精练生动。老舍的语言既通俗直白又精致意远,既雅俗共赏又深含着浓厚的韵味。
③人物语言有加工,富有个性。老张用平声仿着老牧师说中国话“明天下午五点钟少一刻,请从你的家里走到
我的家里吃一碗茶”,生动地凸显了人物的虚荣。老舍深知优秀的语言来自于民间大众的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中的语言。老张是当时一部分人的代表,这种人是当时社会的一种缩影,其他人物反映了特定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们,更多的是普通百姓对于命运和生活的无奈。
10.BEG11.B12.C
13.(1)此地比我贤明/超过我的百姓有五个人,我侍奉他们,(他们)都教给我用以(/用来/怎样)从政治民的方法。
(2)我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百姓的父亲,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百姓的子女,抚恤所有的孤儿并为百姓的丧事而哀痛。
14.①懂得鉴别贤才;②不轻易拒绝,也不轻易许诺;③要使自身清正礼贤下士;④让贤才君子掌管原则和法制。(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关键就在这里了。从前尧、舜清心寡欲放下架子,来观察、了解天下,致力于招揽贤人。
“矣”句末语气助词,其后B处断开;
“昔者"是状语,后面不断开,“尧舜清微其身”是主谓宾结构完整的句子,“以"连词,表目的,一般在句首,“以”前E处断开;
“听观天下"是动宾结构,宾语后G处断开。故选BEG。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拜访;犯错,句意:宓子贱又去拜访阳昼,/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B.错误,现代汉语中“孤儿"指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C.正确。
D.正确,使动用法,使......来,招揽;动词作名词,来的人。/句意:致力于招揽贤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并赞扬他是继承了尧舜一样政绩的人”错误,由原文“不齐之所治者小也,不齐所治者大,其与尧、舜继矣"可知,变未然为已然。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民有贤于不齐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有贤于不齐民";“事”,侍奉;“所以”,用来……的方法。
(2)第一个“父”,意动,把....当作父亲;第一个"子”,意动,把.....当作儿子;“哀,为哀痛。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也,阳桥也,其为鱼也,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可知,懂得鉴别贤才;
②由“毋迎而距也,毋望而许也;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可知,不轻易拒绝,也不轻易许诺;
③由“昔者尧舜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来贤人"可知,要使自身清正礼贤下士;
④由“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故土之与人也,道之与法也者,国家之本作也。君子也者,道法之总要也,不可少顷旷也”可知,让贤才君子掌管原则和法制。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宓子贱将要做单父县令,向孔子辞行。孔子说:“不要因为别人迎合你就拒绝他,不要因为别人对你有所期盼就答应他;随便许诺就会失去原则,盲目拒绝就会闭塞视听。这就像高山深池,仰望它没有边际,测量它的深度又是不可能的。"宓子贱说:“好,我怎敢不接受您的教诲呢!”宓子贱又去拜访阳昼,并说:“你有什么话来赠送我吗?"阳昼说:“我从小贫贱,不懂得治民的方法。只有钓鱼的两点体会,让我拿它送给你吧。”子贱说:“钓鱼的体会怎么样?"阳昼说:“抛下钓丝投放诱饵,迎上来吞食的鱼,是阳桥鱼,这种鱼肉少且味道不美;如果是若隐若现,似食不食的鱼,是鲂鱼,这种鱼肉肥厚而味美。”宓子贱说:“讲得好。"在他还未到单父的时候,在大道上迎接他的官吏来往不断。子贱说:“快赶车走,快赶车走,那阳昼所说的‘阳桥鱼’来了。”等他到了单父,请出那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并与他们共同治理单父。
孔子对宓子贱说:“你治理单父得到众人的好评,告诉我你是靠什么做到这一步的。"子贱说:“我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百姓的父亲,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百姓的子女,抚恤所有的孤儿并为百姓的丧事而哀痛。”孔子说:“不错,但这只是小的善行,能使平民亲附,但还不够。"子贱又说:“我当作父亲一样对待的有三人,当作兄长一样对待的有五人,所结交的朋友有十一人。”孔子说:“当作父亲一样对待的有三人,能够用来教育人民尽孝道了;当作兄长一样对待的有五人,能够用来教育人们敬爱兄长了;结交朋友十一人,能够以此教育人们互相学习了,这些是中等的善行,中等阶层的人会亲附,但是还不够。"子贱说:“此地比我贤明的百姓有五个人,我侍奉他们,他们都教给我用以从政治民的方法。”孔子说:“要想使自己成就大事业,关键就在这里了。从前尧、舜清心寡欲放下架子,来观察、了解天下,致力于招揽贤人。推举贤人,这是各种福祉的根本,可惜啊!子贱所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子贱所治理的地方很大,他在政绩方面将会是尧、舜的后继者了。"
文本二:
江河湖泊水深,鱼鳖就归来;山林茂密,禽兽就归向它;刑罚政令公正不阿,老百姓就归聚到他那里;礼制道义完善周备,有道德的君子就归聚到他那里。没有土地,人民就无法安居乐业;没有人民,就无法守住土地;没有正确的原则和法制,那么人民就不会来归附;没有君子,那么正确的原则就不能实行。所以土地和人民、正确的原则和法制这些东西,是国家的本源;君子,是正确的原则与法制的总管,不可以片刻空缺。得到了他,国家就能治理好;失去了他,国家就会混乱;得到了他,国家就会安定;失去了他,国家就危险;得到了他,国家就能保存;失去了他,国家就会灭亡。所以,有了良好的法制而发生混乱的国家,有过这种情况了;有了君子而政治混乱的,从古到今,还不曾听说过。古书上说:“国家的安定产生于君子,国家的混乱来源于小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B
16.①“晚事田园"符合陶渊明晚年归隐的生平经历。②诗中“桑麻”“松菊"稚子候门”“载醪祛惑"欲辩已忘言”等都出自陶渊明的诗句。(高二学生只答出“菊"欲辨已忘言”等该点也得分)③诗中表达的思想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相契合。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流露出物是人非的伤感"错误。“怜”为可爱,怜爱的意思,并非与“喜"构成对比,颔联表达了“先生”为桑麻、松菊茁壮成长、凌寒挺立欣喜的感情。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联中,诗人描写了在田园中忙忙碌碌,以至于废书不观,不再纠疑质难、唇枪舌剑的情景。“事田园"废讨论”的动作描写与情景勾勒与陶渊明远离纷扰离儒入道、安心田园、悠游安闲的追求吻合。
诗中先生、田园、鲁叟、问讯桑麻、已长、松菊、犹存、农人、寻壑、稚子、候门、载醪祛惑、欲辨已忘言等词或词组化用或引用了《归去来兮辞》《饮酒(其五)》中的诗句。这首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陶醉,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相契合。
17.(1)灭六国者六国也弊在赂秦
(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答案】18.饥肠辘辘(虎视眈眈)不胜枚举(比比皆是、屡见不鲜)不计前嫌(冰释前嫌)
D
20.①“心甘情愿"饲养”用了拟人的手法,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叶下珠和头细蛾幼虫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心甘情愿"饲养”与上文的“爱恨情仇"等表达都比较生动有趣,有文学性,在风格上更统一。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春风唤醒的不仅是红花绿叶”和后文“植食者对植物来说,常常被视为单一的取食关系,是非善意的访问者、掠夺者"可知,这些植食者过了一个冬天已经非常饥饿,迫切的想找食物,可填“饥肠辘辘”或“虎视眈眈"。“饥肠辘辘”,指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虎视眈眈”,像老虎盯着猎物一样,伺机攫取,形容关注者不放松,不懈怠的关注着被关注的事物。
第二空,根据语境,此处是说植物与植食者斗智斗勇的现象很多,及其常见,此处可填“不胜枚举”或者“比比皆是"屡见不鲜”。“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屡见不鲜”,多次见到,并不新鲜。
第三空,根据“甚至”一词可知,此空比前文“实现和睦相处"的程度更深,根据空后句“建立起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可知,此空应结合前文“有的植食者在满足自身存活的必要需求下,不会对植物赶尽杀绝”,这里可以填:“不计前嫌”或者“冰释前嫌"。“不计前嫌”,意思是不计较以前的嫌隙。“冰释前嫌”,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被
解除。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干戈”“玉帛"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干戈”代指战争,“玉帛"代指和平。
A.“北京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借代说北京话的人;
B.“丝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代指奏乐的声音。
C.“杜康”运用了借代的修辞,代指酒。
D..“四万八千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故选D。
20.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把叶下珠当作人来写,“反抗”“心甘情愿"拿来”把叶下珠人格化,本体是“叶下珠”,拟体是人。其中“反抗”“拿来"从动作的角度,“心甘情愿”从心理的角度描写叶下珠,赋予叶下珠人的情态动作,形象地写出了叶下珠与头细蛾之间的协同进化的关系。改句较为平实,不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合前文“‘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春风拂过,大地一片绿意盎然、万紫千红"事实上,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与植食者之间早已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等语句可知,原句与文段的整体风格更协调,“心甘情愿"饲养”这些词使表达更富有文学性,更生动有趣,在风格上更统一。
21.C
22.(示例)①更是对全球的贡献②还要完成科学考察任务③这充分体现了齐心协作的团队精神
【解析】21.C项和文中“地球第三极"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A项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否定讽刺。D项表示引用。
22.第①处,由前文关联词“不仅仅”和语境可知,需要对前文有语意的递进,所以搭配关联词“更”,语意从“中国”递进到“全球”,故可填“更是对全球的贡献”。第②处,前文“不仅"提示关联词,后文“这些都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呼应下文“还有地方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不同团队的相互配合、强大的后勤保障等等”,那么“这些因素少了哪一个都很难完成这次珠峰科考任务”正是此处的内容,故可填“还要完成科学考察任务"。第③处,由后文“也体现了我国科考组织方式的优越性”可知,此处需要填体现了什么,是对上文的总结,而上文一直在强调相互配合、共同支持,故可填“这充分体现了齐心协作的团队精神"。
23.立意:
1.人与人的双向奔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2.人与社会的双向奔赴:
3.人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4.人与国家的双向奔赴:可为与有为,国家为青年提供了可为的舞台,青年施展才华振兴国家
5.国家与国家的双向奔赴:互利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
范文:
01英雄与人民的双向奔赴
纵观人类历史,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英雄人物;二是伟大事业。而英雄和伟大事业又往往都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正如普希金所说“英雄和人民相逢在一个转折点上”。
英雄与人民并不是对立的,英雄不能没有人民的支持。
从维新变法的六君子,到发动辛亥革命的孙文,他们的革命之所以失败,只能归咎于他们没有发动群众,脱离了群众。于此相反,我们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时刻与人民群众在一起。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在整个淮海战役中,解放区发动群众总计543万人,他们使用小推车这种原始的运输工具,克服千难万险,共向淮海战役前线运送粮食9.6亿斤。正是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淮海战役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我们的英雄来自人民,我们的人民无比热爱和敬仰人民的子弟兵。
同样,人民也离不开英雄,人民需要英雄的引进和激励。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毛泽东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是因为雷锋是一个平凡的人,在他身上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千千万万的雷锋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中建七局秋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七”待有你共建未来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个人经营借款合同范本
- 动车轮椅租赁合同范本
- 产品代销售合同范本
- mcn商务推广合同范本
- 借款续约合同范本
- 传媒行业培训合同范本
- 武侯卫生间补漏施工方案
- 保利地产施工合同范本
- 专利免责合同范例
- 年产60万吨掺混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立项
- 2025年江苏省中职《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高频必练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 2025年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课件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电子表格版
- 清华大学考生自述
- 幼儿园中班绘本:《我喜欢我的小毯子》
- 教学课件 211和985工程大学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