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提分初中语文 第12讲-文言文之《论语》十二章(教师版)_第1页
爱提分初中语文 第12讲-文言文之《论语》十二章(教师版)_第2页
爱提分初中语文 第12讲-文言文之《论语》十二章(教师版)_第3页
爱提分初中语文 第12讲-文言文之《论语》十二章(教师版)_第4页
爱提分初中语文 第12讲-文言文之《论语》十二章(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辅导讲义[教师版]课前小测1、下面几章是《论语》中对“君子”的论述,请任选一章,谈谈你的理解,并说说你准备在学习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一主张。(3分)(1)子曰:“君子不器。”(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认为,君子不应当像容器一样只学习一方面的只是,应当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我要在学习时努力掌握各科知识,这样才能融会贯通(或“我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去学习更丰富的课外知识”等)(2)我认为君子在吃住等生活问题上不要过多的追求,做事要勤勉,说话要小心谨慎,要多到品德高尚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我也要争取做到生活上不过多关注吃穿,不和同学去攀比,而学习上要勤奋,要力争上游。(3)我认为君子要先把事做好了再说,不能光是空谈。我们平时学习也要注意,先主动去写去查去实践尝试,把事情做好之后再去谈论该怎样做事。【解析】本题共3分,答此题时应先对所选句子谈谈理解,然后再根据自身生活谈谈践行主张。2、名著阅读。名言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名言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名言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名言四: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名言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上名言均出自__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论语》,这部著作首创________体。《论语》中多记录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其中所选名言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儒家;语录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书学习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解析】考查《论语》,论语名句是需要熟练掌握的高频考点。课程目标1.掌握孔子的相关文常2.掌握《论语》的相关文常3.掌握《论语》十二章的重点实词以及名句翻译知识图谱课堂引入提到《论语》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从咿呀学语到步入初中,《论语》中的句子始终陪伴着我们,通过学习《论语》我们不仅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接下来让我再一次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吧!《论语》十二则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本次我们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十二章。(一)作品概述《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第一部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十二章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二)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yì)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瀚海拾贝】孔子名字由来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个将军,他已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女儿是受歧视的,而叔梁纥仅有一个儿子又是瘸子,所以,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多次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赐一子。后来,果然生下了孔子,叔梁纥认为这是在尼丘山上求来的,就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所以过去有人称孔子为孔老二。“子”的小知识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三)三行对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按时温习,时,按时。

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生气,发怒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学习方法与道德修养)2.曾子曰:“吾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

而不

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传授的知识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为人处事)3.子曰: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

耳顺,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志

能听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从意愿

越过法度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疑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为人处事)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过的知识

可以凭借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方法成为老师了。”(学习方法)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无所得;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学习方法)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能忍受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样困苦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学习态度)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的人”

喜爱,爱好

以……为快乐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学习态度)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

如浮云。”吃粗粮,喝冷水

指胳膊

介词,对,对于

像浮云一样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为人处事)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好的方面,优点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不好的方面就要改正。”(学习态度)10.子在川上曰:“逝

者如

夫,不舍昼夜。”河边。川,河流

往;离去

代词,这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孔子对着滔滔河水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珍惜时间)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指军队

改变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一个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道德修养)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志向坚定

恳切

仁德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学习方法)(四)内容、思想分析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五)文言知识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

;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3.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以……为乐4.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2)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温故而知新

懂得(3)而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4)其仁在其中矣

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5.特殊句式(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二、拓展延伸孔子的生平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后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孔丘,字仲尼。鲁国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父叔梁纥,母颜氏。鲁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礼乐之邦之称。至春秋末,礼乐仍保持完好。鲁国根深蒂固的礼乐传统对孔子有深刻的影响。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早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30余岁时开始授徒讲学。鲁昭公二十六年,鲁国内乱,孔子不满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一度离鲁至齐,不久返回。开始整理诗、书、礼、乐,招收弟子日多,影响愈大。鲁定公九年(前501),出任中都宰,颇有政绩。后升为司空和大司寇。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鲁国兵礼并用,收回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定公十三年,孔子为维护公室,建议毁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等三家都邑,季孙氏、叔孙氏的邱、费被毁后,孟孙氏以武力对抗,孔子计划失败。以后鲁国政局有变,孔子见理想难以实现,遂带领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飘泊生涯,时孔子55岁。孔子14年中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向各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均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时年68岁。鲁哀公和季康子虽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孔子的思想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论语》一书对此有较多的概括。

(一)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与“诲人不倦”

孔子认为人不分类别,不分阶级出身,都应有受教育的权利,“有教无类”。在教育实践中,孔于还提出了—个影响深远的原则,即“诲人不倦”。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孔子提出做人要重视全面发展,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立志要高远,根据在于德,凭借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不努力学习知识,那就会有缺点,甚至犯错误;他还经常和学生探讨诗文,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借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3.联系实际,因材施教

孔子主张联系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4.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孔子在教学中,不使用灌注式,而充分使用启发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5.慎言慎行,学以致用

孔子的教育方针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他经常向学生灌输“读书”与“从政”互为依存、相互补充的思想。他曾鼓励学生漆雕开去做官,但漆雕开认为“吾斯之未能信。”即对自己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自认为尚未达到“学而优”的程度,要继续学礼,晚点做官,所以孔子听后很高兴。(二)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可以说是孔子“仁”的方法论,是其思想的最高层次,主要有:

1.“过犹不及”思想。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讲过头和“不及”一样有害,处理—切事情既要反对过大,也要反对“不及”。

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育上,提倡学思不可偏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和而不同思想。

所谓和,就是矛盾对立面或各种不同因素的和谐结合。所谓同,就是人为地取消矛盾对立面的差异,或人为地去掉各种不同的因素,而强求简单的同—。这种思想,政治上,强调缓和矛盾,既要求人们不“犯上作乱”,又要求统治者克制私欲;强调君臣之间交换意见,臣子对君主要“勿欺也,而犯之”。经济上,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三)哲学思想为了相对全面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我们必须对其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做简单的归纳梳理。

1.《论语》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仁”在《论语》思想体系中是最高的理论范畴,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其基本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孔子认为“仁人”应当具备五种品德:“恭、宽、信、敏、惠”,即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仁”是为人的最高准则,仁人要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对别人无所要求。孔子以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出发,提出仁者“爱人”。三点剖析考点:对实词、虚词的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翻译;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生平的了解。重难点:掌握文章中所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及重要语句;文章的内容及中心。易错点:重点实词虚词等理解错误;句子翻译不准确;文意理解不到位不全面。课内阅读例题1、填空。(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春秋末期思想教育(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析】暂无解析例题2、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随练1、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________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_______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书”。(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人,春秋末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________”,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____________”。【答案】(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2)丘;仲尼;春秋;鲁国;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圣人;孔孟。【解析】暂无解析随练2、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兴趣延伸儒家经典知多少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家圣教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最早为诗、书、礼、易、春秋、乐经共六经,后《乐经》早佚,便只有五经。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课堂小结本堂课需要注意:1.注意《论语》的作者并非孔子2.注意重点实词的翻译拓展1、按要求默写(1)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暂无解析2、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1)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析】暂无解析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慑,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孔子名丘,字________,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传不习乎(

)②匹夫不可夺志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则,阐述了学习的三种态度,其中哪种学习态度最重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贤哉,回也!”是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之词。这一则孔子所举的事例中,能体现颜回怎样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与这一章相对照,谈谈你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习《〈论语〉十二章》后,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结合本课所学的相关知识,改写成一副对联。下面是小明同学给出的上联,请用文中的语句对出下联。上联:博学且笃志;下联:□□□□□。【答案】(1)仲尼(2)老师传授的知识;普通的人,男子汉(3)最重要的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4)体现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5)本题属于开放题,合理即可。注意既要谈自己做的好的方面又要谈谈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6)切问而近思【解析】暂无解析4、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各题《论语》(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①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④不逾矩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的修养。(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答案】(1)①通“悦”,愉快②生气,发怒③自我检查、反省④越过,超过(2)①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②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3)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自身的修养。(4)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因为人不能为完人,多少会有一些缺点,我们只有明天反省,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不是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②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愠:生气,发怒。③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④句意为:不越出规矩。逾:越过,超过。(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朋:志同道合的人;乐:高兴,快乐。句子翻译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②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句子翻译为: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吾日三省吾身”这一章从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自身的修养。(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答题时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进行简单阐述即可。译文:(1)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5)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5、《》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答案】《论语》【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靠平时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要“博闻强记”,对作品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答案:《论语》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①学而时习之。之: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③吾日三省吾身。省:________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的修养。(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答案】(1)①之:代词,它,指知识②愠:生气,恼怒③省:自我检查、反省④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①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②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的和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3)忠、信、习;品德(道德)(4)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启发:学完一个知识要知道及时复习,这样,才能对过去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①句意为: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之:代词,它,指知识.②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发怒.③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④句意为: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朋:志同道合的人;乐:高兴,快乐.句子翻译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②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句子翻译为: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完成.“吾日三省吾身”从忠、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答题时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进行简单阐述即可.答案示例: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因为人不能为完人,多少会有一些缺点,我们只有明天反省,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