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河北省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河北省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河北省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河北省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绝密★启用前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VⅢ)语文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传统绘画可以大致分为人物、山水和花鸟三科。其中,宋代花鸟画最具备写实主义的特质。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模仿自然,逼近真实,是宋代花鸟画普遍的追求。其写实程度至今仍可与身边的自然景物一一观照。这样的绘画传统,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在我研究的174幅宋画作品中,大部分为花鸟画,也包括了少数含鸟类图像的山水小景和人物画,可辨识到具体物种的达到了88%。其中的鸟类图像,大致可分为工笔可辨识(68%)、工笔不可辨识(2%)、简笔可辨识(20%)、简笔不可辨识(10%)四大类,其中可辨识鸟类共计67种。由此可见,以五代西蜀时期黄签为代表的宋代花鸟画家,不止描绘身边熟悉的鸟类,还大量记录了偶然闯入视野,包括猎捕和观察到的鸟类。系统分析梳理宋代花鸟画,我们会发现,其实在我国宋代就已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博物学传统。虽然当时的画家并不一定认识笔下的每一种鸟类,也未必为每一种鸟类命名,但这些画作充分说明,他们是了解并能够区别不同鸟类的形态特征、行为和生态习性的,这是我国格物穷理、格物致知传统的体现,更与西方的博物学殊途同归。宋画中大量陌生、偶然出现的鸟类的存在,说明宋代花鸟画家在创作时,直接取材于野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写生”。这也说明,写生并非只是西方美术的传统,更是中国绘画早期的传统。不仅《宋画全集》中大量存在以“写生”命名的作品,如写生珍禽、写生蛱蝶、写生草虫、写生栀子、写生紫薇等,画史论著中也有不少关于“写生”的论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佚名《绣羽鸣春图》,为我们留下了宋代花鸟画写生的证据:画中白鹡鸰的脚上多了一根细线。画家有意无意留下的这根细线,解答了我们的困惑:宋代的画家,很可能是活捕这些鸟类,然后用一根细线绑在其出没的环境中——或地面或树枝上,任由其跳跃,用于观察和描摹写生,这样形和神就都兼顾到了。写生求形似,写意求传神。一幅花鸟作品,如果能够做到形神兼备,应该算是上品了。但宋代画家的追求不止于此,他们的心中还有一个“理”字。苏轼在《净因院画记》中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文同更进一步说:“于形既不可失,而理更当知,生死、新老、烟云、风雨,必曲尽真态,合于天造,厌于人意,而形理两全,然后可言晓画。”他们所强调的“理”到底是什么,对于“晓画”和创作如此重要?对此,普遍的解释是,苏轼和文同所指的“理”,与宋代理学的兴盛有关。该学说认为,万物的背后,必有一“理”。其中的“理”,接近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道理”和“原理”,或者“客观规律”。通过研究发现,尊重客观规律的精神,体现在宋代花鸟画家的创作细节之中。以上海博物馆藏南宋宫廷画家李迪的《雪树寒禽图》为例。图中画了一只楔尾伯劳矗立于冬季树叶尽脱的荆棘枯树枝头。对于南宋都城临安来说,楔尾伯劳属于冬候鸟,主要栖息在乡郊旷野地带,多单独活动。它有一个特殊习性,喜欢把猎取的小动物贯穿在荆棘或细枝上,所以,伯劳往往和荆棘枝条同时出现在画中。李迪所画不仅形态写实,姿态传神,在鸟类与季节、环境、食物的关系上,在鸟类栖息等行为方面,均能严格遵循画理。系统梳理现存的宋代花鸟画,我们会发现,类似《雪树寒禽图》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形理两全”是宋代画家的普遍追求,甚至是最高追求。(摘编自陈水华《宋代花鸟画的写实精神》)材料二:中国画艺术在世界画坛中有着伟大的成就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三大题材。花鸟画概念较宽泛,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畜兽、虫鱼、竹木、蔬果等。中国花鸟画除了它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外,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生物的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往往通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花鸟画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类别,又以水墨及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泼墨、设色、白描和没骨等多种画法。在花鸟画的发展进程中,先后经历了三次影响深远的变革。第一次是在宋代画院期间,提倡观察生活,对景写生,产生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时期。第二次是在明末清初,文人画中以水墨为尚,不苛求形似的画风,完成了花鸟画大写意的一次突变,把水墨大写意画风推向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时期。第三次是在清末民国以来,在吸纳多方面外来因素的基础上,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境界,成为花鸟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时期。在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花鸟画积累了丰富而成熟的表现技法,留存下大量精美旷世的作品。所谓写意,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不被具体形态束缚,而能看到物体的本质精神和画家的情感表达。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花鸟物象的一种绘画创作和画法。写意花鸟画很少借助皴擦晕染来表达现实物象,而是笔简意浓,态随意变,一转一束都有意趣。其运笔技法大致有中锋、侧锋、逆锋和震笔等。中锋要求落笔中正,不偏不倚,用笔要圆劲而有韧力,不险怪妄生圭角,一般描写较定型的物象;侧锋要求落笔偏侧横扫,可用来描写形状变化较大的如坡石、树等,以求生动丰富;逆锋多是改变正常的运笔方向,以增加笔触的苍浑感,常与侧锋并用;震笔是中锋落笔,是在震动中运行,宜于写房屋、桥梁、建筑和勾勒花叶,可避免线条的刻板,并增加涩拙的趣味。写意花鸟画的用笔技法和线条效果至关重要,是画作的灵魂,尽量做到华润、松活、自如、灵变、沉着、洒脱、挺拔,要求有变化和不刻板。作者随着表现事物和情感的需要而变换技法,通过轻重、深浅、浓淡、虚实来体现,要轻中带刚,有皴擦,有顿挫,有勾斫,笔断意连,一气贯穿,使人看到的不只是笔墨和具体物象,而带有作者的“神”和“意”。写意花鸟的核心和特点在于用看似简单的线条、颜色来构建意象,通过墨色的浓淡、线条的曲张,以及空间的变化来营造意境、表达感情,这也是最区别于工笔花鸟的特点。(摘编自鹤邑志《中国花鸟画浅析及作品欣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艺术大致分为人物、山水和花鸟三大题材,其中尤以花鸟画为最能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留存大量佳作。B.中国花鸟画有工笔、写意等三种类型,宋代画界提倡对景写生,形成花鸟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时期。C.统计显示,宋代花鸟画家注重观察,既描绘其熟悉的众多鸟类,也记录一些偶尔见到的陌生鸟类。D.写意花鸟与工笔花鸟的最大区别在于,写意花鸟画着意营造意境,笔底带有作者的“神”和“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研究宋代花鸟画发现,早在我国宋代就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博物学萌芽,对西方博物学的诞生有一定启发。B.《宋画全集》和我国画史论著中有许多以“写生”命名的作品或相关论述,说明写生并非西方美术传统。C.在陈水华看来,花鸟画如果只是形神兼备,尚不能称之为上品,还得尊重客观规律,追求“形理两全”。D.写意花鸟画手法简练概括,强调“以意为之”,其表现的不仅是具体物象,而且还有作者的思想感情。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一中心观点的一项是()A. B.C. D.4.下列对材料二中关于写意花鸟画运笔技法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锋:B.侧锋:C.逆锋:D.震笔:5.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角度不一,行文思路也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A2.D3.C4.C5.①材料一着重介绍宋代花鸟画的写实特点。采用总分式的行文思路:先总说宋代花鸟画最具备写实主义的特质;然后系统分析梳理宋代花鸟画加以论证;最后补充宋代花鸟画不仅做到形神兼备,还追求“形理两全”。②材料只着重介绍中国花鸟画的整体情况。采用层进式的行文思路:先简介花鸟画的分类,然后概述花鸟画的发展进程,最后谈写意花鸟画的用笔技法和艺术效果。【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其中尤以花鸟画为最能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错误。根据材料二“中国画艺术在世界画坛中有着伟大的成就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可知,文本强调了中国画艺术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未表示花鸟画最能体现这一特点。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对西方博物学的诞生有一定启发”错误。根据材料一“……这是我国格物穷理、格物致知传统的体现,更与西方的博物学殊途同归”可知,“启发”于文无据。B.“说明写生并非西方美术传统”错误。根据材料一“宋画中大量陌生、偶然出现的鸟类的存在……这也说明,写生并非只是西方美术的传统……”可知,选项曲解文意。C.“在陈水华看来”错误。根据材料一“一幅花鸟作品,如果能够做到形神兼备,应该算是上品了。但宋代画家的追求不止于此,他们的心中还有一个‘理’”字”“通过研究发现,尊重客观规律的精神,体现在宋代花鸟画家的创作细节之中”“‘形理两全’是宋代画家的普遍追求,甚至是最高追求”可知,应为“在宋代花鸟画家看来”,选项张冠李戴。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中心观点是宋代花鸟画有着写实精神。A.为山水画;BD不宋代画作。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运用”“在侧锋之后”错误。根据材料二“常与侧锋并用”可知,文中并未强调先后。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开篇即指出宋代花鸟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以写实主义著称的特点。接着,作者通过对174幅宋画作品的系统分析,展示了宋代花鸟画的写实程度,包括对鸟类等自然元素的细致观察和高比例的物种辨识能力。然后,文中进一步阐述了宋代画家在创作时如何通过野外写生来捕捉自然的真实形态,并通过《绣羽鸣春图》等作品说明了宋代画家写生的具体方法。文章不仅讨论了形似,还强调了宋代画家对“理”的追求,即对自然规律和道理的深刻理解,这一点在《雪树寒禽图》等作品中得到了体现。最后,文章总结了宋代花鸟画的“形理两全”,是画家的普遍追求,体现了宋代绘画的高超技艺和深刻内涵。总体上是总分式结构。材料二首先介绍了花鸟画的分类,包括畜兽、虫鱼、竹木、蔬果等,以及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不同的绘画类别和技法。然后,文章概述了花鸟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三次重要变革,从宋代的写实风格到明清的大写意,再到近现代的创新。最后,文章深入讨论了写意花鸟画的用笔技法和艺术效果,包括中锋、侧锋、逆锋和震笔等技法,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法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意境。总体上是层进式结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送水工陈来峰认识老钱,是在搬进新家之后。他是一个送水工,16.8升的一桶水在他手里跟小孩子手中的玩具一样,任其摆布。①当然,要扛着它噔噔噔地爬上五楼,他也要呼哧带喘的。等老钱将水放在饮水机上,我递上水票,满是钦佩地打趣:“老兄好气力!这要是在电影里,你演鲁智深都没问题。”老钱倒是很客气,笑着说:“我可演不了,人家能倒拔垂杨柳,我这点儿力气全靠硬撑着呢!”当我们论及年龄,不禁吓了一跳——他看上去满脸沧桑,却跟我同年生,甚至比我还小了俩月。后来老钱经常来我家送水,我们慢慢熟悉了,才知道老钱是我们这里机械厂的下岗工人,膝下一儿一女。先前他也开过杂货店,可因为没啥文化,好些账都算不明白,忙乎了几年却没挣啥钱。后来他又接手亲戚家的一个小饭店,自己兼大厨和服务员,再加上他起早贪黑肯吃苦,饭馆位置又不错,生意还挺红火。可是,好景不长,疫情的到来,将他的生财梦击得粉碎。女儿上初中,儿子上高中,婆娘又常年体弱多病,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娘要养。后来机缘巧合,他就干起了送水的活计。那天,老钱放下水桶,对我说:“你加我微信,以后要水在微信上说一声就行,免得打电话还要钱。”我感激地点点头,②虽然是一件小事,却总觉得心里暖暖的。平时,经常见到老钱蹬着三轮车在附近转来转去,有时候他就干脆将车停在我们小区门口,等着谁要水他好送过去。那天下午,准备去接孩子放学的时候,我发现没水了,便带上空桶和水票,心想到门口碰见老钱,直接将水放车里带回来就行——我也有一把力气,拎上五楼没问题的,最关键的是这样就省了老钱的事儿了。那天老钱很高兴,③圆圆的脸庞像一朵盛开的花儿。他直接将那桶水放进我车的后备厢,满心欢喜地接过水票,说:“这可省我的大事儿了。”有第一次便有了第二次,我也没觉得不妥。虽然我没有老钱的力气大,虽然我的肩膀担不起这桶水的重量,但用手拎着,中间再歇两三次,也能安安全全地将水弄回家。由此我更加钦佩老钱的毅力——五十来岁的人了,还干着这么重的活儿,着实不易。那天,邻居马医生看见我拎着水晃晃悠悠爬楼梯,用手点着我的头埋怨说:“早想说你了,这水啊就该那个老钱送!你可不要惯着他啊!那个老钱看着老实,实际上滑得很哩!疫情期间,咱们小区不让送水的进,他就在大门口一个个给我们递,省了他不少力气,可是后来开放了,打电话要水他仍然让我们去门口提,说什么门岗让签字才能进,他不会写字进不来,什么鬼话啊!后来,我们几个住户去门口闹,他才乖乖地又送进来……”马医生的话,我倒没放在心上。可是,那天发生的一件事却似乎应验了他的话。那天我在微信上跟老钱说:“老钱,送桶水吧!家里快没水了。”他“哦”了一声,显然很不高兴。要是以前,我说“老钱在门口吧?我正好出去,顺便拿桶水”,电话那边立马会传来老钱洪亮的声音:“好嘞哥!等你!”还真是应了马医生的话,这人啊不能惯着,习惯了就觉得理所应当了。想想这两三个月他还没踏进过我家的门,吃水都是我去门口取的呢!我心里恨恨地想,等着吧,就让他送,以后都让他送,再也不去门口取水了。那天,等了许久,他才扛着水上来,脸绷得紧紧的,放下水就走。我担着脸也懒得理他。这件事还没过去,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更不愉快的事。元旦前的一天,家里冰箱突然出了故障,找了几家维修店都没空来维修,说除非我将冰箱拉过去,不然,到过年都不一定有空。思来想去,妻子突然眼前一亮,说要不让老钱帮忙跑一趟,他那三轮车挺大的。我立马否决,说:“人家忙不说,再说那人也……”我后半句没说完,妻子说:“给他钱就是了。”最后,妻子用我手机给老钱打了电话,那边老钱支支吾吾总算答应了。可是,过了半天也不见老钱的影子。我说:“还是算了吧,不行咱再想想其他办法吧。”就在这时候,突然一个维修店的人打来电话,说:“你们家是几号楼?恰好我们老板的亲戚家冰箱坏了,跟你一个小区,不行就一块儿给你们看看。”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于是,我立马给老钱打去电话说你不用来了,那边老钱分外不满意,大声埋怒说:“我都快到了!你……”我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大声说:“你别不高兴,钱我该给你给你!”说完,我狠狠地挂断电话,微信转给他一百元钱。他很快收了。我想,我和老钱的缘分该到此结束了。我再也不想见到他了。我拉黑了他的微信和电话,将剩余的记账水票也撕得粉碎……腊月二十三那天,外边刮着呼呼的风,我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开门看见一个小伙子肩头扛着一桶水杵在门口,我说:“我们没有要水啊!你这是——?”小伙子迟疑地说:“你是陈叔吧?”我点点头。他说:“我是老钱的儿子,我爸让给你送桶水,你们过年好用,公司今天就要放假了。”“你爸呢?”我好奇地问。“我爸住院了,胃病,很严重,过年都要在医院了……”说完,他从兜里掏出一百元钱,递给我,说:“我爸让还你的,他说那天他说话不好听,因为他正在医院做检查,你打电话用车,他来到半路你又不用了。”④我傻呆呆地杵在那里,羞得面红耳赤。(选自《百花园》2024年第4期)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老钱本是机械厂的下岗工人,因为没文化,开杂货店和小饭店都没赚到钱,于是才做起了送水工。B.邻居马医生说,老钱看着老实,其实很滑头,“我”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这导致老钱再也不送水上门了。C.维修店的人是个热心肠,得知“我”家冰箱坏了,就打电话说要到家里看看,让“我”感到人情的温暖。D.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送水工的故事,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波涌动,触动读者心扉,令人感慨嘘唏。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写老钱扛水爬上五楼也要呼哧带喘的,这一处细节描写主要为了突出老钱身体衰弱。B.句子②描写“我”的心理感受,突出对老钱善解人意的感激,也与下文对老钱的腹诽作对比。C.句子③将老钱的笑脸比作盛开的花儿,写出了他听“我”说不必送水上楼时的高兴心情。D.句子④是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出“我”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感到羞愧,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8.小说直至最后才交代送水工老钱得了严重胃病,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9.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其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圆形人物的塑造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和丰富。小说中的老钱就是这样的圆形人物,请结合文本对这一人物加以分析。【答案】6.D7.A8.①“我这点儿力气全靠硬撑着呢!”这句话说明老钱送水时就已经感到体力不支,可能患病了。②“那边老钱支支吾吾总算答应了。”“可是,过了半天也不见老钱的影子。”这两句话说明老钱当时确有为难之处(后文交代当时他在医院做检查)。9.①老钱家庭负担重,但他不怨天尤人,努力担起生活的责任。老钱下岗后开过杂货店,开过小饭店。这些营生失败后,又开始送水。五十来岁的人,身体又不舒服,仍凭着体力养活一家老小。②老钱很细心,能为客户着想。老钱加了“我”的微信,为“我”省电话费。③老钱送水耍滑,把本来该自己干的活看成了不应该。老钱找借口让客户亲自去门口提水,不再送水上门了。当“我”再次要求他送水上门时,他开始怠慢,态度也不好了。④老钱重情义。老钱收了“我”的一百元钱后又于心不忍,让儿子给退了回去。【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开……小饭店……没赚到钱”错。根据“生意还挺红火。可是,好景不长,疫情到来,将他的生财梦击得粉碎”可知,他开小饭店时生意还红火,只是因为疫情而歇业。且开小饭店没赚到钱跟“没文化”没有关系。B.“这导致老钱再也不送水上门了”错误。根据“他‘哦’了一声,显然很不高兴”“他才扛着水上来,脸绷得紧紧的”可知,文中写的是再要求老钱送水上门时,老钱态度与之前有所改变。C.“热心肠”“人情的温暖”错。维修店的人先前说“没空来维修,说除非我将冰箱拉过去”,后来是因为老板的亲戚家电冰箱坏了,才顺带来看看。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突出老钱身体衰弱”错误。根据“16.8升的一桶水在他手里跟小孩子手中的玩具一样,任其摆布”,“我”提水上三楼“用手拎着,中间再歇两三次”可知,这一描写说明扛着这么重的水上五楼很费劲,表现送水的工作非常不容易。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小说开头提到老钱扛着16.8升的水桶上五楼,描述了他“呼哧带喘”的情形。这不仅说明了老钱工作的辛苦,也暗示了他身体状况不佳。“那边老钱支支吾吾总算答应了”,这句话显示老钱在接受请求时显得犹豫和不情愿,反映了他当时正面临一些个人问题或健康上的挑战。“可是,过了半天也不见老钱的影子”,这句话进一步强化了老钱的异常行为,他答应了帮忙,却没有出现,这与他一贯的守信和勤劳形象不符,暗示了他可能遇到了紧急情况或身体上的问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老钱身为家庭的顶梁柱,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不断寻找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来维持生计,如开杂货店、小饭店,送水,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是值得尊敬的。加“我”的微信以节省电话费这一细节,体现了老钱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心和替他人考虑的品质。这种小处着眼的关怀,加深了客户对他的好感。随着故事的发展,老钱的行为开始出现变化,他找借口让客户去门口提水,“说什么门岗让签字才能进,他不会写字进不来”,这可能是出于自身体力不支的考虑,但也反映出他在服务上的懈怠。当“我”要求送水上门时,“显然很不高兴”“他才扛着水上来,脸绷得紧紧的,放下水就走”,反映了他的怠慢和态度变差。尽管老钱在服务上有所疏忽,但他在最后通过儿子退还了“我”的一百元钱,这一行为体现了他重视情义,不愿意占别人便宜的性格特点。这也表明,尽管他在某些时候可能表现得不够周到,但他的内心依然保持着善良和正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天下地名错乱乖谬,率难考信。如楚章华台,亳州城父县、陈州商水县、荆州江陵、长林、监利县皆有之。乾(gān)溪亦有数处。据《左传》,楚灵王七年“成章华之台,与诸侯落之”。杜预注:“章华台在华容城中。”华容即今之监利县,非岳州之华容也。至今有章华故台在县郭中,与杜预之说相符。亳州城父县有乾溪,其侧亦有章华台,故台基下往往得人骨,云楚灵王战死于此。商水县章华之侧亦有乾溪,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引《左氏传》乃云:“楚子成章华之台于乾溪。”皆误说也,《左传》实无此文。章华与乾溪元非一处,楚灵王十一年,“王狩于州来。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王次于乾溪”,此则城父之乾溪。灵王八年许迁于夷者,乃此地。十二年,公子比为乱,使观从从师于乾溪,王众清,灵王亡,不知所在;平王即位,杀囚,衣之王服,而流诸汉,乃取葬之,以靖国人,而赴以乾溪。灵王实缢于芋尹申亥氏,他年申亥以王柩告。乃改葬之,而非死于乾溪也。昭王二十七年,吴伐陈,王帅师救陈,次于城父;将战,王卒于城父。而《春秋》又云:“弑其君于乾溪。”则后世谓灵王实死于是,理不足怪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材料二:阖闾伐楚,五战入郢,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钟,鞭荆平王之墓,舍昭王之宫。昭王奔随,百姓父兄携幼扶老而随之,乃相率而为致勇之寇,皆方命奋臂而为之斗。当此之时,无将卒以行列之。各致其死,却吴兵,复楚地。灵王作章华之台,发乾溪之役,外内播动,百姓罢敝,弃疾乘民之怨而立公子比。百姓放臂而去之饿于乾溪食莽饮水枕块而死。楚国山川不变,土地不易,民性不殊。昭王则相率而殉之,灵王则倍畔而去之,得民之与失民也。(选自刘安等《淮南子》卷二十)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百姓A放臂B而去C之D饿于乾溪E食莽F饮水G枕块H而死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率,大抵,一般,与苏洵《六国论》中“率赂秦耶”的“率”意义和用法相同。B.次,军队驻扎,与司马迁《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的意思不同。C.舍,住宿,与杜甫《客至》中“舍南舍北皆春水”的“舍”的词性和用法不同。D.罢敝,疲劳困乏,与诸葛亮《出师表》中“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疲弊”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括认为,章华台和乾溪原本就不是一个地方,而且全国各地都有好几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B.杜预认为章华台在华容城内,薛综认为章华台在乾溪,其实(左传)没有相关文字,他们都弄错了。C.公子比作乱时,楚灵王派部队驻扎在乾溪,后来部队打散,楚灵王失踪,人们以为楚灵王死在乾溪。D.刘安等认为,楚灵王建章华台,发动乾溪之战,以致怨声载道、人们拥立新王,而楚灵王死在野外。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平王即位,杀囚,衣之王服,而流诸汉,乃取葬之,以靖国人,而赴以乾溪。(2)当此之时,无将卒以行列之。各致其死,却吴兵,复楚地。14.两则材料都谈到章华台和乾溪,但各自用意却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答案】10.DEG11.A12.B13.(1)楚平王即位,杀掉了一个囚犯,把楚灵王的衣服穿到囚犯身上,把尸体扔进汉水漂流,然后把尸体打捞上来当作楚灵王安葬,以此来安抚民心,而且让人从乾溪来报丧。(2)在这个时候,没有将领来统帅布阵指挥,百姓们都各自拼死搏斗,最终击退吴军,收复了楚地。14.(1)《梦溪笔谈》谈到章华台和乾溪,主要为了说明天下地名错乱混杂,需要多方求证才能辨析清楚。(2)《淮南子》谈到章华台和乾溪,则是为了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百姓们都甩手背离了楚灵王,楚灵王在乾溪挨饿,只得吃野草、喝路边的污水,最终倒在田野里死去。“百姓”作主语,“而”连接“放臂”和“去”,“放臂”和“去”作谓语,“之”作宾语,宾语“之”后D处断开;“饿于乾溪”承前省略了主语“楚灵王”,“饿”作谓语,“于乾溪”作后置状语,故在后置状语后E处断开;“枕块而死”承前省略主语“楚灵王”,“而”表修饰,连接“枕块”和“死”,故“枕块”前G处断开。故选D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意义和用法相同”错误。《六国论》中“率赂秦耶”的“率”是副词,一概、全都的意思。句意:大概很难考察明白。/难道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B.正确。“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的“次”是编次。句意:王军驻扎在乾溪。/陈胜、吴广都按征发的编排顺序应当前往。C.正确。“舍南舍北皆春水”“舍”是名词,指房舍,在该句子中指诗人所居的成都浣花溪草堂。句意:阖闾还住进了楚昭王的宫殿。/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D.正确。《出师表》中“疲弊”是“困苦穷乏”的意思。句意:百姓疲惫不堪。/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困苦穷乏。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们都弄错了”错误。沈括认为杜预对《左传》的注解没有问题;而薛综注解张衡《东京赋》时引用《左氏传》的话“楚子成章华之台于乾溪”,其实《左传》上并没有这句话,是薛综弄错了。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衣”,穿衣服;“靖”,安、安定;“赴”,同“讣”,奔告丧事。(2)“以行列”意思是用军阵排列这些百姓。“行”,特指军阵,作战队伍的行列。“列”,陈列,排列。“却”,使退……;“复”,收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天下地名错乱乖谬,率难考信”为材料一《梦溪笔谈》选段的主旨句,总括全文,其后列举了史料中关于章华台和乾溪的记载,举例论证,主要为了说明天下的地名错乱混杂,需要多方求证才能辨析清楚。“得民之与失民也”是材料二的中心论点,前文昭王受到百姓的跟随,而灵王作章华之台,发动乾溪之役,使百姓疲劳困乏,皆背叛灵王,昭王和灵王形成对比,目的是论证“得民之与失民也”是成败的原因,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参考译文:材料一: 天下地名上的错乱矛盾,大概很难考察明白。例如楚国的章华台,亳州城父县、陈州商水县、荆州江陵、长林、监利县都有。乾溪也有好几处。据《左传》,楚灵王七年,“成章华之台,与诸侯落之。”杜预的注释是:“章华台,在华容城中。”华容即今天的监利县,并非岳州的华容县。监利县至今有章华台的遗址在县城中,与杜预的说法相符。亳州城父县有乾溪,它旁边也有章华台,在遗址的台基下往往能找到人骨,据说是楚灵王战死在这里。商水县章华台旁边,也有乾溪。薛综注释张衡《东京赋》引《左氏传》乃云:“楚子成章华之台于乾溪。”这些都是错误的说法,《左传》中根本没有这些记载。章华台与乾溪原非一个地方。楚灵王十一年,“王狩于州来,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王次于乾溪”,这里就是城父县的乾溪。楚灵王八年许迁于夷,夷就在这个地方。楚灵王十二年,公子比作乱,楚灵王派遣观从跟随军队于乾溪,楚王的军队溃败,楚灵王逃亡到不知什么地方了;楚平王即位后,杀了一个囚徒,把楚灵王的衣服穿到囚徒的身上,把尸体扔进汉水漂流,然后把尸体打捞上来当做楚灵王安葬,以此来安定人心,而且让人从乾溪来报丧。楚灵王实际上被芊尹申亥氏勒死的,后来申亥氏把楚灵王的灵柩上报给了朝廷。朝廷才改葬了楚灵王,楚灵王并非死在乾溪。昭王二十七年,吴国讨伐陈国,楚昭王率领军队救陈国时,驻扎在城父县,将要开战时,楚昭王在城父县去世了。而《春秋》又说:“弑其君于乾溪。”那么后代的人说楚灵王确实死在这里,按理说也就不足为怪了。材料二: 吴王阖闾征伐楚国,五次攻入楚都郢城,焚烧粮仓中的粟米,砸破刻有九龙的编钟,鞭打楚平王的坟墓,阖闾还住进了楚昭王的宫殿。昭王随之逃亡随国,国内的百姓父老兄弟们扶老携幼跟着昭王逃难,于是大家互相鼓励与敌人吴军对抗,同心协力为昭王拼命战斗。在这个时候,没有将领来统帅布阵指挥。百姓们都各自拼死搏击,最终击退吴军,收复失地。楚灵王修筑章华台,发动乾溪战役,引起国内外震动,百姓疲惫不堪,王子弃疾利用了百姓怨声载道的机会,拥立公子比为楚王。百姓们都甩手背离了楚灵王,楚灵王在乾溪挨饿,只得吃野草、喝路边的污水,最终倒在田野里死去。楚国的江山没有改变,土地面积也没有缩小,百姓的性情也无大的改变。在楚昭王统治时代,人们愿为昭王这样的君主献身,但在灵王统治时期,人们却背弃了灵王离开了他,这是因为一个得民心一个不得民心的缘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书怀司空图①病来犹强引雏行,力上东原欲试耕。几处马嘶春麦长,一川人喜雪峰晴。闲知有味心难肯,道贵谋安迹易平。陶令若能兼不饮,无弦琴②亦是沽名。【注】①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著有《二十四诗品》。②无弦琴:《陶渊明传》记载:“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后用以寄寓闲适归隐之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虽然抱病在身,却依然强打精神,带领儿孙尽力登上东原,想要试着翻土播种,享受着远离官场的宁静生活。B.颔联写诗人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看到生机勃物的乡野美景时的喜悦之情,写出了“味外之旨”C.“闲知有味”和“道贵谋安”是诗人的生活感受与人生感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与出仕的矛盾心情。D.尾联写陶渊明如果能够尽量不饮酒,他弹奏无弦琴也是沽名钓誉,表达了对陶渊明的鄙夷。16.同为述怀之作,本诗与陆游的《书愤》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的表现手法有异有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运用了用典。本诗反用了陶渊明弹奏无弦琴的典故,表现了自己喜爱乡野生活又不甘心隐居无为的矛盾心情。陆游的《书愤》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和三国时诸葛亮的典故,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不同之处:本诗的颔联借景抒情,表达了归隐后的喜悦之情。陆游的《书愤》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表达了对陶渊明的鄙夷”错。诗人反用陶渊明“无弦琴”之典,寄寓闲适归隐之意,含蓄表达出他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纠结。选项曲解诗意。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和比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相同处:两首诗都引用了典故。《书怀》引用“五弦琴”的典故,表现了自己喜爱乡野生活又不甘心隐居无为的矛盾心情。诗人认为,闲暇的乡村生活无法满足内心的渴望,真正的高贵理想在于谋划安定民生的政务。他希望自己能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过上清静自在的田园生活,却又不甘心从此无所事事,徒然沽取“高士”虚名。《书愤》引用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和三国时诸葛亮的典故。以檀道济自许,可见其少时磅礴大气,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尾联亦用典明志,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不同之处:《书怀》颔联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乡村生机勃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喜悦之情;《书愤》运用对比手法,一处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愿望无法实现;二处是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三处是用三国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生活中要防微杜渐,切忌玩物丧志。(2)姜夔在《扬州慢》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表达了人们遭逢兵火劫后的厌战心情。(3)周末,同学们相约郊游,大家建议背诵古诗词助兴,以“流水”为题玩飞花令,班长先说了一句“________________”,小明马上接了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③.废池乔木

④.犹厌言兵⑤.但见长江送流水⑥.六朝旧事随流水(古来万事东流水/小桥流水人家/桃花流水鳜鱼肥/流水落花春去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祸”“微”“溺”“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太行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一位A的母亲,包容万物。一片片白杨林、柳树林、松柏林交织在一起,还有林中高高低低的灌木丛,以及低矮的小草,都生长在大山的怀抱里。大山无声,默默地哺育着草木;草木无言,静静地供养着山里的家畜和动物。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宝贝,可以作为餐桌上的美食、家畜的饲料,更可成为医治疾患的“救命草”——它们不仅为苍山披绿,也曾在漫长的岁月里救过山里人的命。山里人代代相传、口耳相授,对各种草木的习性、作用B。初春的风在苍茫的群山中、空旷的原野上奔跑,苏醒的小溪一路迈着轻盈的脚步边走边唱。背阴处偶有残雪待融,雪面上有山鸡、野兔走过,爪印如盛开的花朵。此时大地之下,成群结队的小草于枯枝败叶中孕育着新生,盼望着东风,好像在C。阳坡上的黄芩,灌木丛中的小柴胡,田埂边的益母草,点点墩芽已经在解冻的泥土中萌生。轻声唤着它们的名字,微风中,它们纷纷点头应答……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山无声,默默地哺育着草木。B.苏醒的小溪一路迈着轻盈的脚步边走边唱。C.雪面上有山鸡、野兔走过,爪印如盛开的花朵。D.轻声唤着它们的名字,微风中,它们纷纷点头应答……20.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符号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引号和破折号。请任选一种,分析其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答案】18.A.饱经沧桑(饱经风霜)B.如数家珍(了如指掌)C.蓄势待发19.C20.①文中引号用于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太行山上的草木在漫长的历史中曾经救过山里人的命,所以作者亲切地称其为“救命草”,以突出强调山里人对这里的草木的感激之情。

②文中破折号用于补充说明。引出下文对“救命草”具体内涵的阐释,表达对太行山的草木曾经救过山里人的命的感激之情,使语意表达更加完整。【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此处形容母亲,指其经历多而能包容,可填“饱经沧桑”“饱经风霜”。饱经沧桑: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饱经风霜:指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B.因“代代相传、口耳相授”,所以很了解种草木的习性、作用,可填“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好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了如指掌:指对事物十分了解;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C.前文有“小草于枯枝败叶中孕育着新生”,可知是盼着春风好准备发芽,可填“蓄势待发”。蓄势待发:指随时准备进攻。原意是指半蹲着的人随时准备站起来冲出去。【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无声”“哺育”,赋予大山以人的特点,为拟人。B.“苏醒”“边走边唱”等词语赋予小溪以人的特点,为拟人。C.把“爪印”喻为“花朵”,为比喻。D.“点头应答”赋予它们以人的特点,为拟人。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表现力的能力。①文中“救命草”是指太行山里能医治疾患、救人性命的草木,此处用引号突出强调出来,既指其特定含义,又满含着山里人对这里的草木的感激之情。②文中破折号承接前面的“救命草”,用于对其的补充说明。破折号后“曾在漫长的岁月里救过山里人的命”,是对“救命草”具体内涵的阐释,进一步表达对太行山的草木曾经救过山里人的命的感激之情,使语意表达更加完整。(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日三餐规律进食,是获得充足营养的基础。两餐之间最好间隔4~6小时,如果午餐时间为11:30—13:30,①。早餐时食物已经被代谢,人的食欲正盛,胃肠道的②,能高效地获得食物中的营养。不建议长期吃合并的早午餐。研究表明,9:00后吃早餐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8:00前吃早餐的人高50%,早餐吃得早还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风险。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为了节省早上的时间,③,用保鲜膜包好放进冰箱冷藏保存。以杂粮饭为例,可以将不同类别的食物混合,如大米、燕麦、藜麦、山药、红豆、鹰嘴豆、玉米粒,以及大豆、胡萝卜、南瓜等,把其中难煮熟的杂粮提前泡好,第二天再把所有食材一起蒸煮,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享受到美味,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