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3、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2、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3、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2、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3、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五、课时安排:7课时六、教学进度:第1-2周1、探索并掌握整术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挂图、数字卡片。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二、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6、教师再提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3、完成练一练第1-3题(1)1-2学生独立完成。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需要多少钱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挂图、幻灯、小黑板。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学们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1、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2、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3、引出: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1)列式计算,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3=(2)全班交流算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4、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5、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1)一共有多少块饼干?(2)每个小朋友15块,分给6个小朋友,够分吗?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练习一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法一、复习。(口算)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1、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师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唯一,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最后订正。(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予一定的提示。先独立思考,再完成题目。三、课堂评价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教学反思口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一7、8题。一、复习。(口算)2、提出问题:他们交的钱数够吗?2、提出问题:怎样租车划算?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还需要在什么地方改进?(提倡算法多样化)4、完成试一试第1题。三、拓展应用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挂图、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二、探索新知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4、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5、完成试一试第1-2题。(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2)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做,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三、拓展应用完成P11练一练第1-3题1、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交流算法。2、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四、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自己学得怎样?学生互评,自评。练习二一、复习。(口算)二、练习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要提倡多样化,如可以先计算60÷3=20(页),7天可看140页,140比150小,所以看不完;也可以想3天看60页,那么6天看120二、观察物体1、在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4、在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3、关键:利用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数学操作活动中2课时搭子搭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你们想看吗?二、探索新知(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3、搭一搭,填一填。AB①③②④(3)、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的兴趣;学会1、重点: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概念;掌握克、千克、吨之间的关2、难点: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概念3、关键: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推6课时第4-5周有多重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各种秤、幻灯、小黑板、1千克的盐。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1)、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三、拓展应用一个鸡蛋重()一个西瓜重()我的体重同伴的体重一个土豆我的书包我的估计称量结果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1吨有多重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2、看一看,算一算。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三、拓展应用50000克=()千克()t=2000kg2、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2克2千克200千克400克4、在○里填上“>”“<”或“=”8000千克O8吨4500克○4千克一、复习(口答)2、1吨、1千克、1克有多重?请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练习四的第1-4题(1)第1题(2)第2题(3)第3题(4)第4题2、练习四中的第5-11题(1)第5、6题(2)第7题(3)第8题(4)第9题(5)第10题(6)第11题通过本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感受?搭配中的学问二、探索方法(出示图二,指导学生观察)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口答让学生完成课本P26页“星期五的配菜问题”(出示挂图)挂图一、复习引入(搭配菜谱)1、第1题(出示挂图,指导学生观察)(1)理解图意,独立尝试(2)全班交流(3)加深认识教师出示思考题:有3本不同文艺书和2本不同故事书,从中任选2本文艺(1)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教学反思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3、连乘。1、结合生动、现实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能在购物、乘法等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4、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6、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百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编排顺序是:先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然后在发现有关0的乘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最后学习连乘。教学时,教师可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积极探究,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购物、乘车等情境,也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探究活动的材料(如小棒、图片等),并在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帮助、指导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合作,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如计算“24×3×2”,先让学生估算结果,可以得到结果比“20×3×2=120”大、而比“25×3×2=150”小。又如“198×2=296”是否正确,教师可以引导用估算的方法。在学生独立估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3、体验算法多样化。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计算方法必然多样。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提供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其他同学的方法中得到启发,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对学习中确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建议: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两个要点: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评价上述要点时,可以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一方面了解学生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生是否愿意独立寻求计算方法、是否愿意表达自己的方法、是否注意倾听同伴的意见、是否关注各种算法的特点等。同时,在评价计算速度时,可以允许学生逐步提高计算速度,不能提出过高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11课时。第6-8周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口答:300×2=20×5=23×3=4×200=1、巧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出示挂图:搬新校了,学校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忙购买一些新课桌椅和书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1)理解图意: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教师提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能从图中看出:一个书柜213元,一张书桌42元,一把椅子12元。(2)提出问题:②买3张桌子要多少元?③买5个书柜要多少元?①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②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1)解决第一个问题: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先用4乘“12”中个位的2得8,积的个位上写8;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积的个位上写4。(2)解决第二个问题: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让学生做课本第29页“练一练”1、2、31、第1题。序,学生如果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教师应及时地加以指导。先让学生独立看书上的图,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在计算时,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必要求全部用竖式计算。学生在计算12×5、12×6、12×7、12×8这4道题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了进位,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在反馈,交流时教师应重点加以指导。先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答本题。再反馈交流。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用以下3中不同方法解答,教师应给予肯定。①132×3=396(元)②132×3—132③132×(3—1)396—132=264(元)=396—132=132×2=264(元)=264(元)先指名学生板演以上三种解答方法,再让学生口答具体的想法和每个算式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去游乐场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1)理解图意。学生可能会提出:①花10元,坐电动火车可以坐多少人?②9人玩蹦蹦床(2)教师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2)教师指出:现在用1根小棒代表1人,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活动:先第一行摆1捆(每捆10根),另摆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教师边引导学生摆小棒边启发学生发现:要算4个16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4个6根是24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放在4行小棒下面。另外4根放在2捆小棒的右边。再算4个1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3)竖式计算。×244乘“16”个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进2,在积的个位上写4。4乘“16”十位上的1是4,加上进上来的2,得6(即60),在积的十位上写6。将本题与上节课的例题(出示12×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思考: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满二十,向十位进而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注意点;哪一位乘积满让学生看课本第30页的例题,让学生正确认识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告诉3、练习。(让学生做课本第30页“试一试”中的1、2题。)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1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1、第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2、第2题。此题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题(1)15×3+45×8(2)400—45×815×3=45(元)=405(元)=40(元)因为405〉400,所以买票钱不够。因为40〈45,所以买门票钱不够。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1)理解图意。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③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2)选择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问题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1)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3)比较归纳。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1、第1题。4、第4题。第(1)个问题,可以将小朋友家站点到最后一个站点的铁路长度,进行5等分后确定出发3小时后火车的大概位置。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如结合过第(2)个问题解决过程可参考如下:120×5=600(千米),45×2=90(千米),600+90=690(千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习内容:教材P34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3、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一、复习:(口答)1、教学0×5=?(1)创设情境引入。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算式:3×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学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2×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1×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2)推理归纳。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0×3=0,7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3)小结、深化。引导学生认识: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1)第1题。此题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学生可能这样想:因为13×5=65,所以130×5=650。这样想的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认为只要在65的末尾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13×5和130×5这两个算式,使学生理解13个十乘5等于65个十,也就是650。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竖式算法,可先请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③种算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并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2)第2题。此题是因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让学生公布各自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①的算法。1、竖式计算。(补充题)全班齐练后指名板书,进行全班交流。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全班齐练后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习内容:教材P35练习课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2、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1、口答。(指名口答)3+0=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我们这节课进行一次夺红星比赛。你们想得到红星吗?每个积极发言,爱动指导学生做第35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第(1)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算法:①130+130=260(米);②130×2=260(米)如果学生用第②种做法,可提问学生:解答时为什么要乘2?第(2)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算法:③130+130+130=390(米)④130×3=390(米)如果学生用第④种做法,可提问学生:解答时为什么要乘3?(1)先计算出结果后,再比较大小,进行判断;(2)通过估算的方法进行判断;(3)通过观察进行判断。这道题含有加、减、乘的混合练习,练习时先出示本题的情境图,然后让学做题前可提醒学生看清每道题的运算符号,并提出要求,看谁能又对又快地把题目做完,一般限定在6分钟内完成,反馈时强调算完后要认真检查。全班交流编算乘法式题。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0-9的数字卡,要求学生按下列提示的方法进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式题,(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再算出来,看谁在规定时间内编的题多,算得又对又快。规定时间到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馈、交流、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回家继续做“编、算乘法式题”的游戏。(但三位数可以是任意的三位数,不限定中间或末尾有0。)教学反思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幻灯、挂图、小黑板。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6、汇报算法:×2=144(元)三、拓展应用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5、(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学习内容:教材P38实践活动(黄豆有多少粒)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出示1千克左右的一堆黄豆,然后提问:你想知道这堆黄豆有多少粒吗?[板书课题:实践活动:黄豆有多少粒?]提出问题:1千克左右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是怎样猜的?①把这堆黄豆分成(大约)相等的若干份,先数出1份有几粒,再算出这几②先用手抓1把,数一数把约有几粒,用同样方法继续抓,看看一共抓了⑤先数50或100粒堆成一堆,再将整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学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习内容:教材P39练习五第1题至第5题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9页的第1题第5题。1、第1题。3、第3题。(1)根据数量估计。如北京—→天津,137千米大约1天;天津—→济南,360千米用不了3天;济南—→青岛;393千米用不了3天;合起来不到7天,1周能到青岛。(2)根据图估计。根据北京—→天津这段路线大约1天,估计出天津—→济南、济南—→青岛都不需要3天,得到1周内能到达青岛。(3)计算。137+360+393=890(千米),135×7=945(千米)所以1周内能到青岛。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改正错题。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用估算的方法检查乘法计算的过程。这是一个“发现规律”的问题,练习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探索隐藏着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时,指名口答,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数,进一步验证所写的算式最后组织学生欣赏这两组算式独特结构,得到美的体验。通过这节练习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学习内容:教材P40—41练习五第6题至第12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完成练习五中的第6题~第12题。做法,如:算450×2×5=450×10=4500等。(1)把所有的三位数分别与所有的子位数相乘后跟圈中的数比较,再确定(2)可以先排除一些不大可能的结合(用估算的方法)以缩小试乘的范围。(3)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由每个同学负责一组题目的计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了什么?”,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可能(1)用直接计算的方法。(既算出每道题的积,再发现规律)(2)根据题目的特征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如:2×99=200—2=198)在学生7×999、8×999、9×999的结果。(指名口述,说明推想方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学习内容:教材P42—43整理与复习(一)与练一练1、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2、能对这一阶段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地评价。3、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4、进一步认识物体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掌握质量单位之间关系。5、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这节课我们将上一节“整理与复习(一)”课,对我们前四个单元所学的知1、回忆知识点。提问:前四个单元,你都学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出示板书,如下所示: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一)、乘除法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二)、观察物体(1)、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学会正确认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学会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4)、学会正确运用上、下、左、右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三)、千克、克、吨(1)、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重量(2)、掌握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学会简单的换算(四)、乘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连乘教师指出:我们还学习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讨论疑难点。提问:通过这四个单元的学习,你认为哪些问题是学习上的难点?指名口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1千克、1克、1吨到底有多重,我还不太清楚。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想一想、比一比、议一议等方法让学生再认识。3、体会成长的快乐。提问:通过这四个单元的学习,你取得哪些进步?指名口答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我了解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学生只要能简单地说出自己在某方面取得的进步,教师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指出:我们每学完一些知识都要进行整理和复习,进行知识的疏理,整理时要回顾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问题你感到还弄不太清楚,通过回忆、交流、请求别人帮助及适当的练习等形式深化认识。指导学生做:“练一练”中的1、2、3、4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把计算结果和题中相应的数用线连接起来,全班交流时,教师指名口述答案。让学生口述自己家中的一个物品并估计出它有多重,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口述的同学是否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书,进行全班交流。第(1)、(2)、(3)这三个问题先由学生独立解决,再进行全班交流。指名板书,并让板书学生说明列式理由。第(4)个问题要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多提一些有实际意义,或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在课内解决的,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内解决,如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整理复习的方法?第五单元周长(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③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②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③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发④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⑤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本单元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交通与数学。教科书先结合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周长;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安排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本单元教科书的编排也是如此,对周长并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科书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十宽)×2和边长×4。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因此,本单元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关注下面几个方面:1、注重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具体事物出发展开教学,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6课时第9~10周(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1)课桌面的边线。(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3)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①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46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3、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挂图、灯片。1、活动一:游园(1)出示挂图,创设情境:笑笑想参观这座小公园,有一条小路环绕着它,你们能算出这座小公园的周长吗?(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说是怎样想的。(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对于学生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给予充分的肯定。(5)总结计算多边形周长的方法。2、活动二:算一算(1)用灯片出示46页的算一算。要求独立完成(2)小组内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3、课后练习:练习六第1题前两个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1、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周长。3、你能算出下面三角形的周长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计算,有的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但是我出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2、学生独立解决“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3、再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4、汇报各自的算法:(1)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34+12+34+12=92(分米)(2)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27cm 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地砖的周长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各教具,准备实物及挂图;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运用现实物体引入新知。谈话: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②出示数学信息:“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④讨论交流:60+60+60+60=240(厘米)(60+60)×2=240(厘米)60×4=240(厘米)⑤回答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⑥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有时间的话,可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1、先测量,再计算各图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再准确测量,正确计算。)2、淘气将两块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图),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60×2+60)=360(cm)3、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长有几根小棒宽有几根小棒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4、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图形是朋友)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到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教科书51页实践活动: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3、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米尺、小棒、细铁丝。教学过程:1、拿出准备的几张正方形纸片,模拟拼桌子活动:每张桌子的桌面是正方形,它的周长是32分米。2张桌子拼成的长方形桌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2、师:看到“正方形的周长是32分米”这句话,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2÷4=8(分米)。3、师:将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操作并计算,小组交流并汇报。)(1)8×6=48(分米)。(2)32×2—2×8=48(分米)(3)(8×2+8)×2=48(分米)4、师:如果是3张桌子这样拼起来呢?(学生模拟操作并计算交流。)(1)8×8=64(分米)(2)3×8×2+8×2=64(分米)5、如果是四张这样的正方形桌子,随你怎样拼,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图形来呢?它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呢?试试看。(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1)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10=80(分米)。(2)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它的周长是8×2×4=64(分米)或8×8=64(分米)。(3)也可以是这样拼的……师:要求小正方形的周长就要先求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集体订正。(1)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铁丝围一围,在具体操作中到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边长。(2)学生独立计算,再集体订正。3、摆一摆。P508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用16根小棒摆长方形,让小组中的同学边操作、边记录、边讨论,总结规律。交通与数学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幻灯、挂图、小黑板。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你们知道吗,在实际生活中,交通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在交通问题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出示教学挂图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小东从家里走道学校的两幅图片。如可以问:“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以发现小东每分走65米,他从家里到学校用了10分。2、学生独立解答第(1)~(3)个问题,并组织小组交流。3、第(4)个问题,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后再解答。(二)下面是一张火车硬卧票价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三)出示图片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其中的第(2)个问题可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路的长短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得出最近的路大约有“280+150+190=620(米)”。(四)找一找交通中的数学问题,与同伴说一说。(1)知识在与技能目标①掌握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②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③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过程,增强数学活动经验。②让学生经历探索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3)情感态度目标②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本单元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是:先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然后在探索有关0的除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再学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除法,最后学习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计算式题。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活动设计要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设计多种探究活动。1、常规教学活动设计。(1)观察:常规教学中可出示情境,让学生观察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2)操作:操作活动是每节课的常规活动,要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数学,为解决数学问题建立初步的印象,形成初步的认识。(3)分析:分析间题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在头脑中建立了事物的表象以后,再经过分析事物的特征,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形在进行操作与分析时,合作与交流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合作包括合作操作与合作讨论,交流分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经过合作与交流实现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从而把握事物的特征,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开发创新思维。(4)应用。在考虑常规教学活动设计时,应用必不可少,应用知识是深化认识,激发积极情感的主要活动。应用可分为一般应用和拓展应用,一般应用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于情境的实际问题,拓展应用是运用知识解决在新情境中出现的实际问题。(5)拓展。实践与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认知的拓展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活动之一,在常规教学活动安排时,要依据知识的拓展,安排一些创造性活2、开放型教学活动设计本单元开放型数学教学的方式主要有:①算法多样化的探索。②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途经和方法探索。3、综合型活动设计综合运用本单元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现实中数学问题的主题活动。如购单元课时按排:8课时单元教学进度:第11-12周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起研究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一)出示情境,引导观察。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出发算式。4、学生独立计算“48÷2”。(1)10个10个10个10个每只猴子可以分2篮零4个,一共24个。7、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1)、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先估计,再计算。我4天大约吃60只害虫。我4天大约吃60只害虫。我5天大约吃70只害虫。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98颗,每种颜色颗数相等。这是不可淘气的猴子用算式0÷4表示。(3)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0÷4的意义,得出结果。小结并齐读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1、出示题目(1)408÷4=(1)引导学生估算,商大约是多少?是几位数?(2)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3)小组代表汇报算法,老师板书。2、出示题目(2)612÷3=840÷6=(1)引导学生估算,商大约是多少?是几位数?(3)学生估算840÷6后,独立笔算,教师点拨4、练一练教科书第58面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出示:小红全家去旅游,一共照了216张照片,每本相册50页。(1)如果每页放2张照片,2本这样的相册够吗?(2)如果每面放4张照片呢?出示:教科书第58页第4题买5瓶可以满足6人,买10瓶可以满足12人……,买25瓶正好满足30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59-60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2、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加、减、乘、除的笔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一、复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法则。1、做教科书P59页第1题每大组指名一人上讲台做,比赛谁做得快。2、做教科书P59页第2题指名上讲台做,其他学生在下面做,全班汇报。3、做教科书P59第3题将做好的写有题目和数字的锁和钥匙分发给12名同学,用找朋友的方法做。4、教科书P59第4题学生做,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再全班交流,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两个倍数为什么不一样?5、教科书P60第5、6题指名上台做,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二、复习四则运算法则做教科书第7题,学生自己做,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请最先做完的同学生三、复习应用题的做法教科书做P60页第8、9题。第7题引导学生:“谁打得快?”(是要看谁打的字数多),请你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第8题,独立完成。一、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1)学生列出竖式。(3)交流反馈问题(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多少本?问题(2)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6、质疑: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比较分析法做。(3)集体订正。2、摘苹果游戏(1)出示试题,贴上苹果。(2)摘下商是两位数的算式上的苹果(3)算一算,集体练习,指名部分学生板演。1、出示教科书P62第4题,按如下过程进行思考。(1)说出题中的数学信息。(2)找出题中的数学问题。(3)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4)独立完成2、出示教科书P62页第五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3、第6、7、8题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小黑板、幻灯、挂图。一、创设情境:学校图书室新进200本书,需要摆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3、试着列式解决,估计商是多少。4、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全班交流。三、拓展应用:2、按要求连一连。3、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再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1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66-68卡片(剪成各种形状,写上算式)水果图片(葡萄、香蕉、桔子、梨)挂图第一课时(1)教师出示写有式题的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出商是几位数。(2)教师随意抽出几题,指名说说是怎样判断的。活动二:猜一猜,填一填。1、①出示48×6=290290÷6的余数是口P66第2题提问:方框里该怎样填?你是怎样想的?②出示106×4+3=427427÷4=□……□③启发思考:通过刚木两题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2、P66第5题列梯等式计算(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第二课时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配果篮的,为什么这样配?(要求每位同学都说出二、活动二:参观自然博物馆年级二三四五六人数2、提问:问题1:新华小学一共有多少名学生?问题2:分乘9辆车去参观自然博物馆,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问题3:博物馆规定每批参观人数不超过200人,怎么安排合适?②全班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③组织全班同学评价:你认为他算得对吗?为什么?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三、活动三:坐空中缆车①你是怎样做的?你的方法是什么?完成此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师:你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要求平均每行写多少字,必须先求什么?五、活动五:买奖品2、小组讨论:提出购买奖品的方案(注意:让学生小组讨论时,①要分工3、全班交流:你们组设计的购买奖品的方法是怎样的?(如果有多媒体让教科书P66第4题第七单元年、月、日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3、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4、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5、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1、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2、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3、结合生活实践,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单元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2、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材料。3、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时间与数学的联系。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8课时。第13-14周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相关知识。2.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与这堂课相关的信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得到尽可能大的收获。1.重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2.难点:对学习材料的整理、分析、概括。并能够提取对学习有用的资料。教具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年月日的资料。2、年历、计算器。师:同学们都喜欢过年吗?过年的时候,你都干些什么?(穿红衣服、帖春联、放鞭炮…)师:同学们都喜欢过年,那你知道年是什么吗?(学生简单回答)【引入年的传说】师: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板书:年月日1、感受年月日的形成。2、有关日的知识。3、有关月的知识。(把有31天的月叫做大月,有30天的月叫做小月,你怎么样就能很快记下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学生汇报记忆方式:如拳法,口诀等。互相交流。4、有关”年”的知识(1)为什么有平年、闰年之分,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派代表汇报)(2)用万年历验证平闰年。(3)常识介绍:我们所学习的历法是公历。1、关于时间单位,你还有哪些问题?2、同学们收集的资料特别详细,得想个办法把这些资料保存下来,并有个好的方式展现给大家,你有办法吗?大月:1、3、5、7、8、10、12月小月:4、6、9、1月闰年29天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2、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3、培养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小黑板、幻灯、挂图、今年的日历。同学们,你们会看日历吗?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1、学生独自观察今年的日历,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2、组内进行交流,再全班汇报观察结果。3、在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教师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4、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重要节日?5、与同伴说说各个重要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出示P71页练一练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年月日成立的,到今年的10月1日经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是年,我已经岁了。1、淘气、笑笑为智慧老爷爷过生日,你能从图中知道智慧爷爷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说一说是怎样猜测的。)2、你能猜出三个小朋友的生日各是哪一天吗?淘气:再过30天就是我的生日啦!(11月11日)笑笑: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三天。(12月29日)小红:我刚过完生日,是上个月的最后一天。(9月30日)2、豆豆满12岁时,只过了3个生日,它的生日是月日,在季度。五、了解教材“你知道吗?”谈谈感受。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同学们,你们会看时间吗?知道一天的时间到底由多长吗?今天我们就来研1、学生结合实际经验说一说:一天有几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几3、组内交流,说说18:30,19:00,19:33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4、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学具研究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5、全班交流,得出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和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一、填一填取信时间第一次8.40第二次14:00第二次取信时间是下午时。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二、画一画14:00~16:30也就是下午时到下午时分,三、小明从家到火车站要20分,他最晚要在下午时分从家里出发才不会误火车。会误火车。开车前5分停止检票。K088441天摔2002年08月06日18:082车下057号全价35.00元新费调要星情限票当日当次车在2日内到有效时间与数学(一)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教具准备:教学设计: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每天我们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做一定的事情。在这样的作息时间里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1、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9月份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12367892、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哪几天飞飞的父母同时在家休息?哪一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4、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观察日历找规律:9月份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123456789观察日历中的加框的4观察日历中的加框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12比11多1,……18比11多7,……嘿!我发现了:11+19=30,……2、练一练第2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时间与数学(二)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观察、交流身份证、实物投影活动一:观察身份证1、先让学生观察身份证,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和年龄。2、全班交流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的这些信息?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理解题意。2、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全班交流。3、结合自己说一说每天至少喝儿杯水?一个月呢?半年呢?一年呢?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2、同座同学讨论;如何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任务。3、尝试的写出工作流程表。全班交流方法。.小实验: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几杯水?小组内活动步骤:1、往一个纸杯中注满水;2、用大头针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3、让水漏进盒内,并开始计时。4、根据结果完成填一填。5、全班交流结果,谈一谈感想。(1)学生汇报自己属什么把自己的生肖排序(2)学会根据年龄,推算属什么读一读:你知道吗1、让学生自己阅读,P79了解我国以及世界上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2、让学生自己阅读P81“你知道吗”内容。然后让学生谈谈读了这份材料后的感受。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知道些什么?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对这一阶段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合理的评价;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除法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整理知识实物投影仪活动一:看图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季度、24时计时法等内容。回忆周长的知识,说一说你学到了有关周长的哪些知识?活动二:我的成长足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1、我学会了什么?2、我是怎样学的?3、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4、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我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什么经验?1、第一题:先让学生算一算,在互相说一说计算的方法。2、第二题: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图意。学生尝试练习,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3、第三题:先让学生练习,再反馈。组织学生讨论: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每组人数与组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二进制,介绍二进制在现代技术中的广泛应用。2课时第15周第几次123456789颜色第几次颜色(2)统计摸球的结果,看一看;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少?10红一定不是白球引导学生感受到客观世界不但存在着确定事件,也存在着不确定事件,事件发生四、全课小结在今天学习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妈妈,好吗?生活中的推理教学目标: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2、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3、把自己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教学难点: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幻灯。教学设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做的是摸球游戏,有趣吗?今天我们继续做游戏。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吧!1、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淘气、笑笑、小明,约定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