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_第1页
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_第2页
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_第3页
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_第4页
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TOC\o"1-2"\h\u4152第一章应急预案总则 3185291.1编制目的 326011.2编制依据 3129821.3适用范围 3105751.4应急预案体系 31783第二章环境污染类型与分级 4130762.1类型 48142.2分级 4272642.3风险识别 528381第三章应急组织体系 5120893.1应急组织架构 5206053.1.1应急指挥部 596283.1.2应急小组 570883.1.3基层应急组织 6144813.2应急组织职责 616083.2.1应急指挥部职责 628203.2.2应急小组职责 6251763.2.3基层应急组织职责 6241123.3应急资源保障 635533.3.1人力资源保障 6233143.3.2物资设备保障 6196803.3.3技术保障 7247783.3.4资金保障 718623第四章预防与预警 7181004.1预防措施 721804.2预警系统 7144544.3预警响应 83884第五章应急响应 8172425.1应急响应等级 8312445.2应急响应流程 8101625.2.1报告 818545.2.2启动应急响应 8220355.2.3应急指挥部部署 8277375.2.4应急处置 9326795.2.5信息发布 9266325.2.6应急结束 966425.3应急响应措施 933905.3.1人员疏散与安置 9311515.3.2环境监测与污染源控制 9320175.3.3应急救援与医疗救治 914635.3.4交通管制与物资调配 9114095.3.5应急通信与信息保障 9189655.3.6应急宣传与舆论引导 932262第六章应急处置 9134836.1现场处置 9290576.1.1现场评估 10205086.1.2现场隔离 1037556.1.3现场救治 10140286.1.4现场清理 10312736.2应急监测 1018586.2.1监测布点 10315116.2.2监测频次 10113066.2.3监测数据汇总与分析 1065026.3应急资源调度 1076216.3.1人力资源调度 1010576.3.2物资资源调度 10121776.3.3交通运输资源调度 1199586.3.4信息资源调度 1121607第七章应急救援 11205027.1救援队伍 11216087.2救援设备 1155067.3救援物资 112926第八章信息报告与发布 12214218.1信息报告流程 12153218.1.1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 12173588.1.2报告应遵循逐级上报的原则,报告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负责人、环保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地方等。 1284328.1.3信息报告流程如下: 12182368.1.4企业应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信息报告渠道畅通。 1213318.2信息报告内容 12150868.2.1信息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211018.2.2信息报告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迟报、漏报、谎报。 12317878.3信息发布 1375648.3.1企业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信息发布: 13203958.3.2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发布,保证发布的信息真实、准确、权威。 1389578.3.3企业应密切关注进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发布信息。 1398978.3.4企业在信息发布过程中,应加强与部门、新闻媒体和公众的沟通,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1312970第九章应急演练与培训 13229829.1演练计划 1347489.2演练组织 13285759.3培训与评估 1419748第十章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143009110.1修订程序 14713810.1.1修订动议 142531410.1.2修订程序 142195610.2更新周期 1593810.2.1定期更新 15301610.2.2不定期更新 15350110.3修订内容与要求 15260810.3.1修订内容 152336310.3.2修订要求 15第一章应急预案总则1.1编制目的本企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在于,建立健全企业环境污染应急体系,规范应急响应程序,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在发生环境污染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1.2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以下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4)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5)相关行业环境保护标准;(6)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及安全生产责任制。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等环节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具体包括:(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泄漏、排放;(2)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污染物泄漏;(3)企业内部环境污染;(4)与外部环境相关的环境污染。1.4应急预案体系本企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体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应急预案总则: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和预案体系;(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3)预警与监测:建立预警与监测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进行预警和监测;(4)应急响应程序:规范应急响应流程,保证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5)应急资源与保障: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为应急响应提供物质、技术和人员保障;(6)应急培训与演练:加强应急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7)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第二章环境污染类型与分级2.1类型环境污染类型主要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污染途径和污染影响范围进行划分。以下为常见的环境污染类型:(1)水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排放污染、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等。(2)大气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气排放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农业秸秆焚烧污染等。(3)土壤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堆存污染、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污染、重金属污染等。(4)噪声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交通噪声污染等。(5)辐射污染:主要包括核设施泄漏污染、放射性物质运输、辐射装置使用不当等。2.2分级根据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特别重大(I级):污染影响范围广泛,对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危害,需国家层面协调解决。(2)重大(II级):污染影响范围较大,对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较大危害,需省级层面协调解决。(3)较大(III级):污染影响范围有限,对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一定危害,需市级层面协调解决。(4)一般(IV级):污染影响范围较小,对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较小危害,需县级层面协调解决。2.3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预防环境污染的关键环节。以下为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1)污染物排放环节:识别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分析排放环节的风险。(2)污染物传输环节:分析污染物排放后可能通过大气、水体、土壤等途径传播的风险。(3)污染物影响范围:评估污染物排放对周边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4)应急响应能力:评估企业应急响应能力,包括应急设备、应急队伍、应急预案等。(5)外部因素:分析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通过风险识别,企业可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环境污染发生的可能性。第三章应急组织体系3.1应急组织架构3.1.1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企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工作。应急指挥部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成员包括生产、安全、环保、技术、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的负责人。3.1.2应急小组应急小组是应急指挥部的执行机构,具体负责应急处理工作的实施。应急小组分为以下四个分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和现场的安全防护。(2)技术支持组:负责提供原因分析、污染治理技术支持及监测。(3)协调保障组:负责协调外部资源、善后处理及信息报送。(4)宣传与舆情组:负责信息的发布、舆论引导及企业形象维护。3.1.3基层应急组织基层应急组织是企业各生产单位、部门根据自身特点设立的应急组织,负责本单位的应急工作。3.2应急组织职责3.2.1应急指挥部职责(1)组织制定企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并报相关部门备案。(2)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应急工作。(4)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情况。(5)决定调查和处理。3.2.2应急小组职责(1)现场救援组:组织现场救援,保证人员安全,及时疏散受影响人员。(2)技术支持组:分析原因,提供技术支持,制定污染治理方案。(3)协调保障组:协调外部资源,保证应急物资供应,处理善后事宜。(4)宣传与舆情组: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维护企业形象。3.2.3基层应急组织职责(1)负责本单位的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应急演练。(2)发觉隐患,及时上报。(3)协助应急小组开展应急工作。3.3应急资源保障3.3.1人力资源保障企业应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选拔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员工担任应急岗位,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素质和应急能力。3.3.2物资设备保障企业应根据类型和特点,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和设备,保证应急响应时物资充足、设备完好。3.3.3技术保障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监测、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3.3.4资金保障企业应设立应急专项资金,用于应急处理、善后赔偿等方面,保证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四章预防与预警4.1预防措施企业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以降低环境污染的发生风险:(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环境保护职责,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2)加强环保设施建设,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对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升级改造。(3)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和标准,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减少污染物排放。(4)加强员工环保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技能,保证员工在生产和日常工作中遵守环保规定。(5)加强环保监测,定期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保证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符合国家标准。(6)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企业应对环境污染的能力。4.2预警系统企业应建立预警系统,对可能引发环境污染的各类因素进行监测和预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预警指标体系,包括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量、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等指标。(2)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在线监测、远程监控等,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3)建立环境污染预警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理。(4)加强与科研机构等外部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信息,提高预警能力。4.3预警响应当预警系统监测到可能引发环境污染的迹象时,企业应立即启动预警响应机制,采取以下措施:(1)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应急响应。(2)及时向部门报告预警信息,争取支持和指导。(3)根据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限产、停产、转移等。(4)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5)加强与周边企业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环境污染风险。(6)密切关注预警信息,随时调整预警响应措施,保证企业环境安全。第五章应急响应5.1应急响应等级为应对企业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根据的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本预案将应急响应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一级响应:适用于特别重大环境污染,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需启动全面应急响应。(2)二级响应:适用于重大环境污染,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需启动较大范围的应急响应。(3)三级响应:适用于一般环境污染,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影响,需启动局部应急响应。5.2应急响应流程5.2.1报告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企业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按照预案规定的内容和程序报告相关信息。5.2.2启动应急响应根据等级,企业应急指挥部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5.2.3应急指挥部部署企业应急指挥部根据情况,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应急处置,明确救援任务和责任分工。5.2.4应急处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急处置。5.2.5信息发布企业应急指挥部负责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5.2.6应急结束得到有效控制后,企业应急指挥部根据处理情况,决定终止应急响应。5.3应急响应措施5.3.1人员疏散与安置发生后,企业应急指挥部应立即组织现场周边人员疏散,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对疏散人员进行妥善安置,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5.3.2环境监测与污染源控制企业应急指挥部组织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污染物扩散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5.3.3应急救援与医疗救治企业应急指挥部协调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保证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5.3.4交通管制与物资调配企业应急指挥部根据情况,实施交通管制,保障救援通道畅通。同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物资调配,保证救援物资供应。5.3.5应急通信与信息保障企业应急指挥部保障应急通信畅通,保证指挥部与各相关部门、救援队伍之间的信息传递及时、准确。5.3.6应急宣传与舆论引导企业应急指挥部开展应急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加强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第六章应急处置6.1现场处置6.1.1现场评估在发生环境污染后,首先应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评估,确定污染的性质、范围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后续应急处置提供依据。6.1.2现场隔离根据污染的性质,采取有效措施对现场进行隔离,防止污染物质扩散。隔离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保证无关人员不得进入。6.1.3现场救治对受伤人员实施紧急救治,保证伤员的生命安全。如有必要,及时将伤员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6.1.4现场清理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移除污染源,减轻影响。清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防止次生灾害发生。6.2应急监测6.2.1监测布点根据污染的特点,合理布设监测点,对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掌握污染物质的扩散情况。6.2.2监测频次根据污染的严重程度,确定监测频次。在初期,应加密监测频次,保证及时掌握污染动态。6.2.3监测数据汇总与分析将监测数据及时汇总、分析,为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发觉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污染扩大。6.3应急资源调度6.3.1人力资源调度根据需要,合理调配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人力资源,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6.3.2物资资源调度及时向现场提供所需的物资和设备,包括防护装备、清污工具、监测仪器等,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性。6.3.3交通运输资源调度保障现场与外部世界的交通运输畅通,保证救援物资和人员能够迅速到达现场。6.3.4信息资源调度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及外部信息资源,为应急处置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加强与环保部门、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环境污染。第七章应急救援7.1救援队伍为保证企业环境污染的快速、高效、有序救援,企业应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救援队伍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指挥人员:负责整个救援行动的指挥协调,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2)救援人员:包括环境监测、污染治理、设备维修等专业人士,负责现场救援工作。(3)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监督,保证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4)后勤保障人员:负责救援队伍的生活保障和物资调配。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救援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援队伍的应急能力。7.2救援设备企业应配备以下救援设备,以满足环境污染的应急需求:(1)环境监测设备:用于实时监测污染物质的种类、浓度和扩散情况。(2)污染治理设备:包括吸附、过滤、氧化还原等设备,用于处理污染物质。(3)防护设备:包括防化服、防毒面具等,保证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4)通信设备:用于现场救援人员之间的通信联系。(5)照明设备:用于夜间或光线不足的环境下的救援作业。(6)运输设备:用于救援物资的运输和转移。企业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救援设备,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7.3救援物资企业应根据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准备以下救援物资:(1)吸附剂:如活性炭、沸石等,用于吸附污染物质。(2)防护用品:如防化服、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3)消毒剂:用于对污染区域进行消毒处理。(4)医疗药品:用于救援人员受伤或中毒时的紧急救治。(5)生活物资:包括食品、饮水、衣物等,保障救援人员的生活需求。(6)备用电源:保证救援现场电力供应的稳定。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定期检查和更新物资,保证救援物资的充足和有效。第八章信息报告与发布8.1信息报告流程8.1.1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8.1.2报告应遵循逐级上报的原则,报告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负责人、环保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地方等。8.1.3信息报告流程如下:(1)现场负责人在确认发生后,5分钟内报告给企业负责人。(2)企业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10分钟内报告给环保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地方。(3)环保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地方在接到报告后,按照各自职责,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8.1.4企业应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信息报告渠道畅通。8.2信息报告内容8.2.1信息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类型及规模。(2)已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污染范围、污染物质、污染程度。(3)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处置方案。(4)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及请求。(5)发展趋势及可能产生的后果。8.2.2信息报告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迟报、漏报、谎报。8.3信息发布8.3.1企业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信息发布:(1)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保证公众知情权。(2)发布信息应遵循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3)信息发布渠道包括企业官方网站、公众号、新闻媒体等。8.3.2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发布,保证发布的信息真实、准确、权威。8.3.3企业应密切关注进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发布信息。8.3.4企业在信息发布过程中,应加强与部门、新闻媒体和公众的沟通,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第九章应急演练与培训9.1演练计划为保证企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应急演练计划。具体内容包括:(1)演练目标:明确演练的目的、范围和预期效果,保证演练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2)演练频次:根据企业风险等级和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演练频次,保证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性应急演练。(3)演练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恢复等各个环节。(4)演练形式:采取桌面推演、实战演练、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应急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演练时间:根据演练计划,合理安排演练时间,保证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9.2演练组织(1)演练组织架构:设立应急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总体策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2)演练实施部门: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保证演练的顺利实施。(3)演练人员:选定参演人员,保证参演人员具备相应的应急技能和知识。(4)演练场地:选择合适的演练场地,保证演练场地满足演练需求。(5)演练保障:提供必要的演练设备和物资,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6)演练评估:组织专业评估团队,对演练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保证演练效果。9.3培训与评估(1)培训内容:针对企业特点和应急演练需求,开展以下培训内容:a.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的相关知识;b.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c.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d.应急处置技能和知识;e.应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2)培训方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保证培训效果。(3)培训对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