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资源开发与管理手册_第1页
三农村资源开发与管理手册_第2页
三农村资源开发与管理手册_第3页
三农村资源开发与管理手册_第4页
三农村资源开发与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资源开发与管理手册TOC\o"1-2"\h\u2179第1章引言 3190941.1农村资源概述 3180891.2农村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意义 39912第2章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 4307542.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491732.2土地资源开发策略 489232.3土地资源管理措施 414743第3章农村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5111153.1水资源利用现状 580733.1.1降水分布特征 5254243.1.2水资源供需状况 51993.1.3水资源利用效率 5210953.2水资源开发技术 5292253.2.1地表水资源开发 5237923.2.2地下水资源开发 5262773.2.3雨水资源开发 6130133.3水资源管理策略 6317533.3.1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666753.3.2水资源政策法规建设 626153.3.3农村节水措施 6300643.3.4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 629064第4章农村气候资源开发与管理 6127754.1气候资源特点 6186934.2气候资源利用与开发 7226404.3气候变化对农村资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721387第5章农村生物资源开发与管理 7120495.1农业生物资源 769545.1.1农作物资源 8274755.1.2畜牧品种资源 8194995.1.3水产养殖资源 8188395.2野生生物资源 8301225.2.1植物资源 8143015.2.2动物资源 9173235.3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 930717第6章农村能源资源开发与管理 999906.1传统能源利用现状 9318386.1.1生物质能源 9168136.1.2煤炭资源 970866.1.3石油和天然气 10251026.2新能源开发技术 10233476.2.1太阳能 10283256.2.2风能 10196146.2.3生物质能 10273836.3能源资源管理策略 1091036.3.1能源政策与法规 10188296.3.2能源技术创新与推广 1020946.3.3能源资源监测与评价 1068296.3.4能源消费管理 106012第7章农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11260757.1旅游资源类型与特点 11182567.2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1113707.3旅游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1221276第8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2178408.1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2163638.1.1人口结构与劳动力分布 1224408.1.2人力资源素质 12146458.1.3人力资源流动与配置 1292988.2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12218898.2.1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1219408.2.2人才培养与引进 1322848.2.3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配置 13176288.3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激励措施 13320158.3.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3196198.3.2激励措施 132098.3.3人才政策与保障机制 136452第9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 1361969.1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13199459.2生态环境建设措施 13130849.3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 1421822第10章农村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与法规 14296610.1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 14730310.1.1农村土地政策:包括土地承包、流转、征用、补偿等方面的政策规定。 142847010.1.2农村水资源政策: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141697510.1.3农村生态政策: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补偿、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14525010.1.4农村产业发展政策: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发展政策。 142986110.1.5农村人力资源政策:包括农民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152572410.2地方政策与实施条例 152634110.2.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分析各地政策的特点、差异及实施效果。 15865810.2.2地方实施条例:针对国家政策法规,各地制定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 151708910.2.3地方政策创新:介绍各地在农村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方面的创新实践。 152515110.3政策创新与建议 152216510.3.1农村土地政策创新:摸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151333210.3.2农村水资源政策创新: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15493410.3.3农村生态政策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152279910.3.4农村产业发展政策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151594010.3.5农村人力资源政策创新: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15228010.3.6政策建议:从政策制定、实施、监督等方面,提出完善农村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的具体建议。 15第1章引言1.1农村资源概述农村资源是指在农村地区范围内,自然界赋予及人类社会活动创造的各类可用于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要素。这些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生物、矿产等自然资源,以及农业科技、劳动力、基础设施等社会资源。农村资源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可再生性和有限性等特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1.2农村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意义农村资源管理与开发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保障农民福祉的关键环节。以下几点阐述了农村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意义:(1)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管理和开发农村资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农村资源管理与开发,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3)促进农民增收。农村资源管理与开发有助于拓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消费和投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4)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地开发农村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为后代留下绿水青山。(5)推动城乡一体化。农村资源管理与开发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6)提升国家竞争力。加强农村资源管理与开发,有助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农业治理贡献力量。农村资源管理与开发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深入研究农村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论和实践,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第2章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2.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农村土地资源作为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利用现状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耕地资源紧张。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人均耕地占有量偏低,耕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村土地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粗放、低效现象,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土地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影响了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3)土地资源污染和退化问题突出。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畜禽粪便排放,导致土地污染、地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2.2土地资源开发策略针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我国应采取以下开发策略:(1)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生态不恶化。(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广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技术,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4)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实施土地整治工程,提高低效、闲置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2.3土地资源管理措施为保障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法规体系,强化土地执法监管,规范土地市场秩序。(2)加强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价。建立土地资源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为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实施土地用途管制。明确各类土地用途,严格土地用途变更审批,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4)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农民按照自愿、有偿原则,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5)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政策扶持、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等手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第3章农村水资源开发与管理3.1水资源利用现状3.1.1降水分布特征我国农村地区降水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冬春季节降水较少。降水分布的地域差异对农村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3.1.2水资源供需状况农村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而农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农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3.1.3水资源利用效率我国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较低,农业灌溉水利用率约为0.50.6,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提高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3.2水资源开发技术3.2.1地表水资源开发(1)小型水库及塘坝工程:合理规划小型水库和塘坝工程,增加地表水蓄积能力,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2)渠道防渗工程:加强渠道防渗处理,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3.2.2地下水资源开发(1)井灌工程:合理布局井灌工程,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补充地表水资源不足。(2)地下水位调控:通过调控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3.2.3雨水资源开发(1)雨水收集与利用:采用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用于农业灌溉、生活用水等方面。(2)雨水渗透与蓄存:加强雨水渗透和蓄存设施建设,提高雨水利用率。3.3水资源管理策略3.3.1水资源规划与管理(1)制定水资源规划:根据农村水资源现状,制定水资源综合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2)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建立水资源监测网络,开展水资源评价,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3.2水资源政策法规建设(1)完善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2)水资源执法与监管:加大水资源执法力度,严格水资源监管,保证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实施。3.3.3农村节水措施(1)农业节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2)生活节水: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建设,提高生活用水效率。(3)工业节水: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降低工业用水量。3.3.4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1)水源地保护: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水源污染,保障农村饮水安全。(2)水生态修复: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改善农村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第4章农村气候资源开发与管理4.1气候资源特点农村气候资源具有独特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农村气候资源独特性表现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各异,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气候资源。气候资源多样性体现在温度、降水、光照等方面,为农作物生长、畜牧业发展和农村能源利用提供了多样化的条件。气候资源的动态性表现为气候变化对农村资源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加强监测、预测和应对。4.2气候资源利用与开发(1)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根据不同作物对气候条件的需求,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和生育期,充分利用热量、降水和光照等气候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2)农村能源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气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气候旅游资源开发:发挥农村气候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4.3气候变化对农村资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影响:(1)农业生产: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影响农作物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2)水资源:气候变化引起降水分布不均,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3)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4)农村经济:气候变化导致农业产量波动,影响农民收入。(2)应对措施:(1)增强农业适应能力:选用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抗灾能力。(2)优化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发雨水资源。(3)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提高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4)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推广农业保险,降低气候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5)增强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参与气候资源开发和应对气候变化。第5章农村生物资源开发与管理5.1农业生物资源农业生物资源是指在农村地区广泛分布的、用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动植物及其遗传资源。本章首先关注农作物、畜牧品种、水产养殖等农业生物资源的开发与管理。5.1.1农作物资源农作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石,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等。在农作物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农作物品种改良,提高产量、品质和抗逆性;(2)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发挥区域优势;(3)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4)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挖掘和利用优异基因资源。5.1.2畜牧品种资源畜牧品种资源是农村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畜牧品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应关注以下几点:(1)保护和选育优良畜牧品种,提高生产功能;(2)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发展草地畜牧业;(3)推广畜牧养殖新技术,提高养殖效益;(4)加强畜牧品种资源保护,防止品种退化。5.1.3水产养殖资源水产养殖资源是农村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水产养殖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利用水域资源,发展生态渔业;(2)推广高效节能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3)加强水产良种选育和推广,提高养殖品种质量;(4)加强水产养殖环境保护,防止水域污染。5.2野生生物资源野生生物资源是指在农村地区自然生长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动植物资源。本章重点讨论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与管理。5.2.1植物资源植物资源包括野生药材、食用植物、观赏植物等。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加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监测,掌握资源动态;(2)合理利用植物资源,防止过度开发;(3)加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维护生态平衡;(4)开展植物资源深加工,提高资源附加值。5.2.2动物资源动物资源包括野生动物、家禽家畜等。在动物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禁止非法捕猎;(2)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发展特色养殖;(3)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4)开展动物资源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5.3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生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生物资源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管理体系;(2)实施生物资源分类管理,合理确定开发与保护重点;(3)加大生物资源科研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安全;(5)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参与生物资源保护。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农村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第6章农村能源资源开发与管理6.1传统能源利用现状6.1.1生物质能源农村地区生物质能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等。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生物质能源利用主要以直接燃烧为主,用于家庭取暖和烹饪。但是这种利用方式效率低下,对环境造成污染。本节将对我国农村地区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6.1.2煤炭资源煤炭在我国农村地区能源消费中占有较大比重。由于农村地区煤炭资源分布不均,且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探讨农村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管理策略。6.1.3石油和天然气农村经济的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渐上升。但是农村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供需矛盾突出。本节将分析农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利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6.2新能源开发技术6.2.1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农村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节将介绍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技术,探讨新能源在农村的发展潜力。6.2.2风能风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农村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开发对于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分析农村风能资源的特点,介绍风能发电技术及其在农村地区的应用。6.2.3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介绍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发电等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探讨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前景。6.3能源资源管理策略6.3.1能源政策与法规建立健全能源政策与法规体系,对农村能源资源开发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分析我国农村能源政策与法规现状,提出完善政策法规的建议。6.3.2能源技术创新与推广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和推广,是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节将探讨农村能源技术创新与推广的策略和措施。6.3.3能源资源监测与评价开展农村能源资源监测与评价,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本节将介绍农村能源资源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为农村能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持。6.3.4能源消费管理加强农村能源消费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农村能源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本节将从节能技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农村能源消费管理的策略和措施。第7章农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7.1旅游资源类型与特点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体验、民俗文化等类型。自然景观包括山水风光、湖泊河流、森林草原等;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迹、纪念馆等;农业体验包括农事活动、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普等;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农村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原生态性:农村旅游资源以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为主,具有较高的原生态价值。(2)独特性:农村旅游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各具千秋,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3)参与性:农村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农事活动、体验民俗文化。(4)教育性:农村旅游资源具有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有助于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民族自豪感。7.2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农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引导型:发挥主导作用,整合旅游资源,制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开发。(2)企业主导型:企业作为开发主体,投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开展旅游经营活动。(3)社区参与型: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提高居民收入。(4)合作开发型:企业、社区等多方共同参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5)产业链延伸型: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旅游等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条。7.3旅游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农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加强以下管理工作:(1)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合力。(2)保护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保证资源的原生态性和独特性。(3)优化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4)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游客满意度。(5)加强宣传推广:运用多种渠道,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6)促进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提高居民旅游发展意识。(7)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保证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第8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8.1人力资源现状分析8.1.1人口结构与劳动力分布农村地区人口结构与劳动力分布是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本节将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方面对农村劳动力人口进行详细剖析,以揭示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8.1.2人力资源素质分析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健康水平、职业素养等方面,以了解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为后续开发与管理提供依据。8.1.3人力资源流动与配置本节主要分析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与配置状况,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才流失、人才引进等方面,探讨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8.2人力资源开发策略8.2.1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针对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提出构建农村教育培训体系的具体措施,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8.2.2人才培养与引进探讨农村地区人才培养与引进的有效途径,如实施人才工程、设立人才基金、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提高农村地区人才素质。8.2.3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配置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提出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策略,以实现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8.3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激励措施8.3.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方面的制度,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8.3.2激励措施探讨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措施,如薪酬激励、晋升激励、荣誉激励等,激发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力。8.3.3人才政策与保障机制完善农村人才政策体系,包括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为农村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以上分析,本章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出了具体策略和措施,旨在为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第9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9.1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不当,使得水体和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还面临着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退化等突出问题。9.2生态环境建设措施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3)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4)加强农田水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