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审美视角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1页
儿童审美视角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2页
儿童审美视角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3页
儿童审美视角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由汉语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具有简洁、精妙、深奥的特点。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将儿童审美教育渗透进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审美,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意蕴之美、音律之美、文字之美、艺术之美和历史之美。【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儿童审美;文言文阅读;审美教育文言文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困难。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教师需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并基于此展开教学。本文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儿童审美视角开展文言文教学,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审美,鉴赏文言文的语言、意境和情感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感知能力、文化素养等,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儿童审美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文言文学习的关系(一)儿童审美的主要特征第一,学生对具体事物的感知通常较为敏锐,对色彩、线条、形状和空间的感受力较强,并往往能从中感受到美。但对于抽象的概念或形象,学生一般难以产生明显的审美感知。第二,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接触到的多数事物都会具有探究的欲望,能够专注地感受事物,对事物进行审美。第三,学生往往有很多奇思妙想,习惯对事物展开想象,从一个元素联想到另一个元素。这使得学生在审美时也易于产生联想,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审美创造[1]。第四,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都比较敏感,情感也非常充沛,这使得他们在审美时易于对声音、画面和情感产生强烈的感知。(二)儿童审美与文言文学习的关系文言文的语言多有韵律感,在听到别人诵读文言文或自己诵读文言文时,学生能够对富有节奏感的句段产生良好的审美体验。小学阶段所选编的不少文言文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这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文言文进行审美感知。文言文中多有留白之处,这为学生的奇思妙想留下充足的空间,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纵情展开联想,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2]。文言文还多蕴含丰富的历史元素和浓郁的情感,从而能够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二、儿童审美视角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在儿童审美视角下,将文言文教学和审美教育进行融合,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如此,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就会拥有更充沛的活力,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文言文,克服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学生也能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更保持专注,深入研究文言文的内涵,发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3]。(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儿童审美视角下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与审美创造。如此,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水平将得到提高,能够更精准地理解字、词、句、段、篇,对作者思想的把握会更准确、到位;学生的阅读速度会得到提高,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文本的阅读理解[4];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会得到提高,能够结合宏观与微观视角对文本进行解析,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小学阶段,美育极为重要。教师聚焦儿童审美视角,在文言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首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能得到提高。学生能够鉴赏语言文字在音律、结构和用意等方面的美感。其次,学生对文本意境的审美能力能得到提高。学生在欣赏文本时能够顺利感受到抽象的意境美,由此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得到提高。最后,学生对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审美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生能够深入挖掘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延伸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发现文化之美。三、儿童审美视角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实践路径(一)创设情境,感受意蕴之美文言文相对抽象,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感到语言晦涩,很可能兴致不高。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根据文言文所表达的内容创设视频情境,把文言文的意蕴通过具体的事物呈现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演绎文言文故事,使学生主动进入情境,对文言文的意蕴产生更具体、更深刻的感受。在情境的作用下,学生能从具体的事物中逐渐感受到文言文的意蕴美,强化对文言文的审美感知[5]。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短片,让学生对故事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对文中出现的象耳山、小溪和铁棒的意象以及李白和老妇人的形象有直观的感受,进而对故事的寓意产生深刻的体会。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组扮演李白和老妇人,上演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使学生领悟坚韧意志之美,强化其审美感知。(二)注重诵读,感受音律之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使其往往具备音律之美。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句子之间的停顿、句子的长短变化以及字韵的巧妙安排使文言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韵味[6]。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材料。小学生往往具有敏锐的听觉,容易感知到文字的音律,因而也就能对文言文的音律之美产生深刻的印象。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适当的语调和节奏诵读文言文。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古风音乐来给学生配乐,强化学生对文言文音律美的感受。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一遍这则文言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字的字音和释义都标注出来,特别是“帝”“曰”“溺”“堙”这几个字,从而自主解决诵读的障碍。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诵读,注意把控好语速和节奏,确保速度适中、节奏分明,读出神秘与豪迈的感觉。如,教师在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一句时,“炎帝”二字可以适当放缓,“之少女”可以用三连音的方式加快语速,“名曰女娃”要读得均匀且抑扬顿挫,从而体现这一句的音律之美。在示范后,教师带领学生诵读,播放与此文言文相衬的古风音乐,深化学生对音律之美的感受。(三)鉴赏对比,感受文字之美首先,文言文对事物的描述比较精炼,具有简洁凝练的文字之美。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鉴赏文言文文字的简洁美和精确美。其次,文言文中的用字用词往往都经过作者深思熟虑的推敲,读者在对之细细思索后能品出丰富的意味。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换字法”分析字词的奥妙[7]。最后,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不同之处。这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难度,但也给学生带来了陌生的审美感受,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文章翻译成白话文,在对比中感受文言文文字的精炼之美。如学生把“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翻译成白话文,感受二者差异,发现文言文的表达形式更具简洁有力的美感,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力量。对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句,教师引导学生细心品味“知”这个字,分析“知”在不同位置所表达的不同意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用字的精妙。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审美能力感受语法较为复杂的文言文句子的美感,品味其带来的新鲜的美。(四)填补留白,感受艺术之美文言文常常有留白之处。在教学中,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言文的留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围绕文言文进行联想,填补文言文的留白内容,实现对美的发现与创造。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内容以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鼓励学生进行审美创造,从而在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的同时提升其审美素养[8]。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这则文言文的留白之处展开想象。如,教师让学生想象故事里的楚人在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时的神态和周围人的反应,想象盾的样子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提出如“这个盾是什么颜色的?”“这个人在介绍他的盾和矛时脸上是不是得意扬扬的样子?”等问题,借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促使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画出来。如此,教师在文言文中融入艺术美,使学生在阅读中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审美能力。(五)结合历史,感受历史之美文言文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融入历史学科的知识,丰富文言文的内容,从而深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并借此满足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培育学生对文言文的审美情趣。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可以联系文言文的创作背景,包括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等,整合相应的历史资料,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详细介绍文言文中的历史典故,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内容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并感受到文言文的历史底蕴。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说明这则文言文选自《吕氏春秋》,并简要介绍《吕氏春秋》的艺术特色和基本内容,以及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如此,学生能够感受到在动乱的春秋战国时期,伯牙对高雅艺术不懈追求的高尚精神,以及伯牙与锺子期真挚友谊的可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课后自行阅读史料,补充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进一步感受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知音的重要性,从而深化学生对这则文言文的审美体验。结语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从儿童审美视角对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引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