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论证建构:借力标志性词句达成精准论证目标_第1页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论证建构:借力标志性词句达成精准论证目标_第2页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论证建构:借力标志性词句达成精准论证目标_第3页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论证建构:借力标志性词句达成精准论证目标_第4页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论证建构:借力标志性词句达成精准论证目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语言建构”的目标,是使高中生具备“在具体的语文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注意,这里的“正确有效地运用”,不仅指语言的运用要符合语法规则,更指言语和思维的一致性,在“用语言来组织和表达我们的思想”上,要做到“准确、有效”,否则那就是“不准确和无效”-----高中同学在议论文的论证说理中,因为语言运用的“不准确”而导致思想感情表达的“无效”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虽然呈现出的程度存在个体差异。示例------论点:探索,就是要不断发现外面的世界。事例论证:人类的进步就是无数个从零到一的过程,是无数个发现的过程。在从零到一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完成突破。张骞通西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中国人到达广袤的西域。张骞探索的这条道路,给后人提供了便捷,突破了地理的局限,实现了中原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这就是从零到一。同样的,麦哲伦对地球的探索,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是对地圆说的一大突破。这些无不是对外面世界的探索,探索精神在不同的领域推动着人类进步,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原因之一。

【简析】从“事例论证”部分的文字看,张骞麦哲伦事例分明指向“探索精神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原因之一”,属于“为什么”范畴,但是,我们再回头看看这部分的论点-----“探索,就是要不断发现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要”字,很刺眼-----这可是论证“怎么办”的标志性词语!论点定位在“怎么办”上,而事例论证却落地在“为什么”上,从表面上看,这是语言运用的不准确;往深处讲,当是言语与思维之间产生了“离心力”,不能“同频共振”。语言运用的“不准确”而导致论证表达的“无效”或“低效”,就论证说理而言,这就摊上大事了。【破解之道】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思辨论证是主体要件,一般由“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构成,它们的作用是各异的,分别承担相应的思辨论证任务。而从语言构建的层面讲,它们均有各自相对应的“标志性词句”体系,是不可以混搭的,否则,必然造成言语和思维的抵牾,造成思辨的混乱,最终削弱说理的力道。下面我们假以具体示例,探讨一下“标志性词句”的运用。分别以A和B代表作文题中的二元思辨要素(当然如果是一元要素作文题,我们需生发一个相对的另一元,还用A、B表示)------(一)、“是什么”的标志性词句:A是······,B指·······,A代表······,A比喻······,B象征·······(二)、“为什么”的标志性词句:为什么A,因为B之所以A,是因为B唯有A,才能B如果A,那么BA是B的·····条件,B是A······结果A可以········,B能········A之于B,恰如······之于······(三)“怎么办”的标志性词句:

何去何从?如何认识和对待?敢问路在何方?面对此症,当下何药?我们当·······我们要·······(以上只是示例,标志性词句还有很多。)示例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时下,有不少城里的年轻人喜欢上了种地。工作日上班、休息日种地,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年轻人为何在城里种地,乃至上瘾?有网友调侃说“哥种的不是地”,那“种”的是什么?为什么种地?有人说,在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都市,这是年轻人的一种自我排解的方式。但也有人认为,种地能够带来治愈感,却未必真正带来治愈。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附:思辨要素“种地”和“治愈”)

标志性语言在论证主体三要件中的运用:(1)【是什么】“农夫”的身份,种下的不仅是另一种人生体验,更是一份放松与慰藉。(2)【为什么】城中种地,可以自我排解,达治愈之效,适当为之,无伤大雅。(3)【怎么办】城中种地,只为暂时,而非良解,我们要从自身出发,修身养性,进阶人生,这才是真正“治愈”。示例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东京残奥会女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卢冬成功摘金并打破世界纪录。在领奖台上,看到亚军和季军坐着轮椅,卢冬主动单腿下蹲与她们合影。卢冬的举动赢得大家的一致赞扬,有网友说:“这一蹲体现中国人骨子里的温儒良善”。生活里的卢冬虽然没有双臂,但化妆、弹琴、书法、做饭……都不在话下,而游泳让她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卢冬说:“我也爱吃、爱玩、爱闹,可以自嘲,可以开玩笑。请大家把我看作一个普通的女孩。”卢冬凭借着不懈的努力让自己站成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蹲得下去”和“站得起来”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想成为一个既能“蹲下去”又能“站起来”的人并不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青年既“蹲不下去”,又“站不起来”。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标志性语言在论证主体三要件中的运用:(1)【是什么】真正的“蹲下去”,是能够放低身段、体贴他人、平等待人、谦卑低调的人,而不是自轻自贱,懦弱胆怯;真正的“站起来”,是能够自立自强、阳光开朗、战胜软弱、乐观自信的人,而不是傲视一切,目中无人。(2)【为什么】“蹲下去”与“站起来”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站起来”是“蹲下去”的驱动力,而唯有“蹲得下去”,才能“站得起来”;要想长久地“站起来”,必需踏实地“蹲下去”。(3)【怎么办】“蹲下去”与“站起来”是鹰之双翼,欲翱翔长空,就要让“站起来”和“蹲下去”双翼同频共振。示例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论语>十二章》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请准确理解“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句话的思想内容,根据你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标志性语言在论证主体三要件中的运用:(1)【是什么】“质”指的是人的内在品质、质朴的本性、道德修养等;“文”则指人的外在表现、文化修养、礼仪规范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指的是,文与质配合得当,和谐统一。具体到我们的修身处世,一个人应该既有良好的内在品质,又有得体的外在表现,两者相辅相成,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状态,成就君子风格。(2)【为什么】如果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过于质朴而缺乏外在的文化修养和礼仪规范,那么他的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