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物的吸收教学教程_第1页
口服药物的吸收教学教程_第2页
口服药物的吸收教学教程_第3页
口服药物的吸收教学教程_第4页
口服药物的吸收教学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第一节、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向血液循环系统转运的过程。药物

吸收

疗效生物膜

血液循环胃、小肠、大肠、直肠、皮肤、眼、鼻、、、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膜转运(membranetransport)------吸收、分布、排泄(一)生物膜结构细胞膜的组成:磷脂质、蛋白质、糖细胞膜的结构:(见P11图2-1)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二)生物膜性质膜的流动性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结构的半透明性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三)膜转运途径细胞通道转运细胞旁路通道转运二、药物转运机制转运机制:1、被动转运:单纯扩散膜孔转运2、载体媒介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3、膜动转运:胞饮作用吞噬作用(一)被动扩散passivetransport:单纯扩散:高浓度

生物膜低浓度服从Fick方程(一)被动扩散单纯扩散:适用于大部分药物,脂溶性高,解离度小(弱酸弱碱、细胞通道),小分子、电荷*(膜孔转运)的药物易吸收。(一)被动扩散1、顺浓度梯度2、不耗能3、无饱和现象4、无竞争现象5、不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二)主动扩散activetransport:低浓度

生物膜高浓度

(载体、酶系统)人体重要的物质转运方式

(K、Na、葡萄糖、氨基酸…)结构类似的药物(载体认错,头孢类药物—二肽转运系统,),(二)主动扩散1、逆浓度梯度2、耗能3、饱和现象4、竞争现象5、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二硝基苯酚...)6、结构特异性7、部位特异性(三)促进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高浓度

生物膜低浓度

(载体)膜转运速度

单纯扩散氨基酸、单糖和某些高极性的药物(三)促进扩散1、顺浓度梯度2、不耗能3、饱和现象4、竞争现象5、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6、结构特异性7、部位特异性(四)、胞饮作用pinocytosis蛋白质、脂肪颗粒等高分子物质第二节、影响药物吸收的

生理因素一、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口服给药的使用最多,口服药物的吸收通过胃肠道,胃肠道:胃、小肠、大肠。一、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一)胃:胃液:2L/天,胃蛋白酶、盐酸,pH低(

1),面积小,药物崩解、分散、溶解、少量吸收一、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二)小肠面积非常大:200平方米皱壁+绒毛+微细绒毛pH:5-7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一、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三)大肠面积小,吸收差,pH=8.3~8.4(直肠给药、结肠定位给药)。一、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胃:pH=1.0,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小肠:pH=5~7,有利于弱碱性药物+大肠:pH=8.3~8.4pH影响药物稳定性(PG,红霉素、、)一、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胃肠道为类脂膜:

脂溶性高、分子型的药物易吸收,胃肠道的pH受食物、疾病、药物影响,胃肠道中的胆碱、酶、粘蛋白影响吸收,增加、降低、破坏药物。二、胃排空胃排空:胃内容物从幽门部排至小肠上部。

胃排空

小肠

吸收速度

主要吸收部位二、胃排空胃排空速率:快药物进入小肠快药物吸收快,疗效快(止痛药)胃排空速率:慢弱酸性药物吸收

主动转运药物吸收

酸性不稳定药物降解

二、胃排空影响胃排空的因素:见P19表2-3三、循环系统转运循环途径(血、淋巴)、血流量------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血流

,吸收,血药浓度

浓度梯度

酶的供给

(主动转运)三、循环系统转运首过效应(首过代谢,firstpasseffect)

胃肠道

肝门静脉

体循环(酶,细菌)

(肝代谢)脱乙酰化、硫酸化物、、药物在吸收过程和吸收后进入肝转运至体循环过程中,药物被降解或失活的现象。三、循环系统转运首过效应

药物代谢

血药浓度

药物疗效

三、循环系统转运淋巴吸收:流速慢:=1/500~1/200血液,吸收差,大分子药物易进入,被吸收,无首过效应,靶向、癌。四、消化道运动胃、肠:收缩、蠕动:

分散、混合、与粘膜接触,

(时间,吸收

)有利于药物的

崩解、分散、溶出、吸收,五、食物的影响药物的崩解、溶出、吸收

胃排空时间

药物降解

,吸收速度

,吸收量

,主动转运的药物吸收

(饱和),脂肪促进胆汁分泌,一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

、吸收

。(见图、表)第三节、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一、脂溶性、解离度:脂溶性大、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易被吸收细胞膜。一、脂溶性、解离度:pH分配假说:吸收------解离度

---pKa,pH------油水分配系数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胃:pH=1.0,弱酸性药物

小肠:pH=5~7,弱碱

一、脂溶性、解离度:脂溶性------油/水分配系数适当(见P25表2-5)改变药物结构------可增大药物的脂溶性、水溶性二、溶出速度固体药物

崩解

溶解

吸收难溶、溶出速度慢的药物

溶出速度

吸收

疗效。

(小)(少)(差)做溶出度实验,不做崩解实验,更客观地反映制剂的质量。二、溶出速度Noyes-Whitney:dC/dt=KSCs(一)粒子的大小粒子

表面积

溶出速度

吸收

难溶药

微粉化疗效

剂量

螺内酯,1995版药典规定检查粒度,10um

90%二、溶出速度(二)多晶型(1/3化合物)稳定型

亚稳定型

不稳定型XX溶解度

溶出速度

疗效

二、溶出速度(三)无定型无晶格能,较结晶型:溶解度,溶出速度,疗效。二、溶出速度(四)溶媒化物

水合物

无水物

有机溶媒化物:溶解度,溶出速度,血药浓度,疗效。二、溶出速度(五)制成盐弱酸、碱性药物。溶解度

溶出速度

疗效

二、溶出速度(六)固体分散体将难溶性药物以分子或极细微粒分散到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中。溶解度

溶出速度

吸收

疗效

三、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胃肠道中的酶、pH使药物降解,不能口服,注射、其它给药方式,包衣、前体药物。第四节、剂型及制剂因素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一、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一)固体制剂的崩解试验崩解是药物释放、吸收的前提,但不能客观地反映药物吸收的情况。一、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一)固体制剂的崩解试验泼尼松片:崩解6’,溶出一半3-6’,有效,6’50-150’,无效。溶出度实验:与体内相关,可预测吸收、疗效。45’,75%(药典)一、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二)溶出度试验方法固体药物

崩解

溶解

吸收

疗效。溶出度实验:难溶性药物、药理作用强、安全指数窄的药物(二)溶出度试验方法1、溶出度测定方法:能体现药物在体内条件下的溶出与吸收情况,1)转篮法(药典法)2)桨法(药典法)3)循环法4)崩解仪法(二)溶出度试验方法2、溶出参数目的:体外溶出规律,比较处方、工艺,质量控制。2、溶出参数(1)单指数模型(2)对数正态分布模型(3)威布尔(Weibull)分布模型位置参数

:时间延滞形状参数m:大,溶出缓慢t0.63

2、溶出参数(4)由释放曲线直接摄取参数(5)Higuchi方程(6)Ritger-Peppas模型二、剂型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溶液剂

混悬剂

胶囊剂

片剂

包衣片溶出速度不同三、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一)增粘剂吸收

(二)络合物、络合作用吸收,被络合的药物不能被吸收(三)吸附剂与吸附作用吸收

1、颗粒大小2、辅料对药物的吸附稀释剂,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