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1页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2页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3页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4页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干: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学基本研究方法的是:A、控制变量法B、类比法C、实验法D、演绎法2、题干:关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时才具有惯性B、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C、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加速度来衡量D、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且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3、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6N的恒力作用,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问经过3秒后,物体的速度是多少?A.3m/sB.6m/sC.9m/sD.12m/s4、关于简谐振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往复运动。B.在弹簧振子系统中,当振子位于平衡位置时,其加速度为零。C.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时,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D.对于任何给定的弹簧振子系统,周期与振幅无关。5、在下列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不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A、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B、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熟练运用物理实验器材进行测量6、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A、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物理概念B、通过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C、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D、以上都是7、在简谐振动中,振子的质量为m,振幅为A,角频率为ω,下列哪个表达式代表了振子在位移为x处的势能?A.1B.1C.1D.m8、一个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若仅考虑洛伦兹力的作用,则下列哪种情况下粒子的动能会改变?A.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B.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C.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成45°角D.上述情况都不会改变粒子的动能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第二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讲解“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时候,请简述如何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原理,并说明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操作步骤以及预期效果。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第一题【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位刚入职的高中物理教师,他所教授的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在一次物理课堂上,小明讲授“力的平衡”这一章节,他发现同学们对于力的平衡条件理解不够透彻,课堂讨论也显得比较沉闷。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小明尝试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了动画演示,使同学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力的平衡条件;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动画演示,总结出力的平衡条件;3.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小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反思,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动画演示和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效果并不理想。问题:请结合案例分析,谈谈小明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第二题【背景材料】李老师是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在教授“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节时,发现学生对于“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李老师设计了一个实验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实验探究不同质量物体在相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变化规律。【题目】假设你是李老师,请描述你会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并解释该实验如何帮助学生加深对“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此外,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你会提供哪些指导?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背景和要求,设计一节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活动。教学背景:1.学生已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2.学生已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3.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来加深理解。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现象,如:自由落体运动、斜面滑块运动等;2.提问:这些现象中存在哪些能量转换?能量是如何守恒的?3.引入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二、新课讲授1.实验演示:演示自由落体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2.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斜面滑块运动实验,记录实验数据;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动能和势能的关系,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三、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2.课堂讨论:针对某个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结论。四、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2.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第二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情境,设计一节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方案。情境描述:某班级学生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前,已经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学生对于加速度的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还比较陌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难点: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进行计算。教学方案: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吗?请举例说明。2.回顾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引出自由落体运动。二、新课讲授1.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由落体运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h=(1/2)gt^2。通过实例讲解公式的应用,如求物体下落的高度、下落时间等。3.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公式。三、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高度物体的下落时间。2.分析实验数据,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由落体现象,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收集生活中自由落体现象的实例,下节课分享。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干: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学基本研究方法的是:A、控制变量法B、类比法C、实验法D、演绎法答案:B解析: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归纳法、演绎法等。类比法通常用于不同领域之间的比较和类比,不属于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因此,选项B正确。2、题干:关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时才具有惯性B、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C、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加速度来衡量D、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且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答案:D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错误,因为即使物体受力,也具有惯性。选项B和C也都是错误的。3、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6N的恒力作用,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问经过3秒后,物体的速度是多少?A.3m/sB.6m/sC.9m/sD.12m/s【答案】C【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以计算出加速度a=Fm=64、关于简谐振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往复运动。B.在弹簧振子系统中,当振子位于平衡位置时,其加速度为零。C.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时,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D.对于任何给定的弹簧振子系统,周期与振幅无关。【答案】B【解析】选项A正确描述了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选项C描述了胡克定律应用于简谐振动的情况,即F=−kx,其中k是弹簧常数,x是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表明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选项D指出了简谐振动的一个重要性质——周期T=2πmk仅依赖于系统的固有属性(质量m5、在下列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不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A、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B、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熟练运用物理实验器材进行测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高中物理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内涵。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A选项是了解物理知识的历史背景,B选项是掌握物理规律,D选项是掌握物理实验技能,都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而C选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因此不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所以答案选C。6、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A、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物理概念B、通过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C、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A选项通过多媒体展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物理概念;B选项通过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C选项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三个选项都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方面的应用,因此答案选D。7、在简谐振动中,振子的质量为m,振幅为A,角频率为ω,下列哪个表达式代表了振子在位移为x处的势能?A.1B.1C.1D.m【答案】:C.1【解析】:简谐振动中,当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时,根据胡克定律,势能U可以表示为U=128、一个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若仅考虑洛伦兹力的作用,则下列哪种情况下粒子的动能会改变?A.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B.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C.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成45°角D.上述情况都不会改变粒子的动能【答案】:D.上述情况都不会改变粒子的动能【解析】:洛伦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和磁场方向构成的平面,这意味着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因此无论粒子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夹角如何,只要粒子仅受洛伦兹力作用,其动能就不会发生变化。选项A中粒子做圆周运动,选项B中粒子沿原直线运动,选项C中粒子轨迹为螺旋线,但在所有这些情形下,动能保持不变。因此正确答案是D。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答案:牛顿第三定律表述为:对于任意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A和B,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理解相互作用力的概念:通过牛顿第三定律,学生可以理解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2.分析问题: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实验演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如弹簧秤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应用实例: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如滑冰运动员跳跃、汽车刹车等,让学生体会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强化知识体系:牛顿第三定律与其他牛顿运动定律共同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体系,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力学知识体系。解析: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它揭示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本质。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1.理解相互作用力的概念:通过牛顿第三定律,学生可以认识到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2.分析问题: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分析物体运动问题时,考虑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可以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各个力的作用。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如弹簧秤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4.应用实例: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如滑冰运动员跳跃、汽车刹车等,让学生体会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5.强化知识体系:牛顿第三定律与其他牛顿运动定律共同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体系,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力学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牛顿第三定律与其他定律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力学知识体系。第二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讲解“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时候,请简述如何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原理,并说明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操作步骤以及预期效果。答案与解析:设计思路: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即每一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演示这一对力的作用。这个实验应该安全、易于操作,并且能够清楚地显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操作步骤:1.实验材料准备:两个气球、细绳、两根小木棍或者塑料吸管。2.将两个气球吹起并用细绳将它们的口部相互系紧,确保气球能够在释放时朝相反的方向移动。3.分别将两根小木棍或塑料吸管绑在气球的两端,作为“车轮”,便于气球在桌面上滑动。4.让学生观察并预测当气球的气流被释放后,气球将会怎样运动。5.在释放其中一个气球的气体时,观察它的运动方向以及另一个气球的反应。6.重复上述步骤几次,改变初始条件(如气球大小、充气程度)以观察不同情况下的效果。预期效果:通过此实验,学生可以看到当一个气球释放气体时,它会向后推动空气,同时空气也会向前推动气球,使其朝相反方向运动。与此同时,由于两个气球是相互连接的,另一个气球也会受到相同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从而朝另一个方向移动。这直接体现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此外,实验还可以引出讨论,比如火箭发射的原理也是基于牛顿第三定律的。此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的变量,探讨这些变量是如何影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表现形式的。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第一题【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位刚入职的高中物理教师,他所教授的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在一次物理课堂上,小明讲授“力的平衡”这一章节,他发现同学们对于力的平衡条件理解不够透彻,课堂讨论也显得比较沉闷。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小明尝试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了动画演示,使同学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力的平衡条件;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动画演示,总结出力的平衡条件;3.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小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反思,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动画演示和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效果并不理想。问题:请结合案例分析,谈谈小明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答案:1.小明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式单一:小明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但对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不足,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课堂氛围沉闷:由于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不高,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3)教学目标不明确:小明在教学中没有明确指出力的平衡条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不明确。2.改进措施:(1)丰富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实验操作、游戏化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3)明确教学目标:在讲解力的平衡条件时,明确指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优秀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等。(5)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解析:本案例中,小明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教学目标不明确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明确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题【背景材料】李老师是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在教授“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节时,发现学生对于“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李老师设计了一个实验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实验探究不同质量物体在相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变化规律。【题目】假设你是李老师,请描述你会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并解释该实验如何帮助学生加深对“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此外,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你会提供哪些指导?【答案与解析】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探究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受到相同外力作用时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F=2.所需器材:不同质量的小车(或者滑块);恒定拉力装置(如固定在桌子边缘的滑轮与悬挂重物的细绳);光电门或位移传感器来测量小车的速度变化;米尺和秒表(用于手动测量距离与时间);平直光滑的轨道。3.实验步骤:将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并确保其表面光滑以减少摩擦力的影响;在轨道的一端设置恒定拉力装置,并确保拉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分别将不同质量的小车放在轨道上,从静止开始释放,并记录下它们达到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重复实验数次,确保数据准确性;收集所有数据后,计算每个小车的加速度a=2st24.数据分析: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图表,横坐标表示质量m,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观察并分析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F=学生指导建议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难以控制恒定拉力,可以指导他们使用更稳定的装置,如弹簧秤来保持恒定的拉力;针对测量误差较大的情况,提醒学生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并注意仪器使用的正确方法;对于理论与实践不符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可能存在的原因,如摩擦力的影响、空气阻力等,并探讨如何减小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数据处理阶段,帮助学生学会使用适当的数学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并鼓励他们尝试通过图形直观展示实验结果;最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促进课堂讨论,共同深化对物理定律的理解。通过上述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学生们不仅能够亲手验证理论知识,还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理解“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背景和要求,设计一节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活动。教学背景:1.学生已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2.学生已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3.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来加深理解。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现象,如:自由落体运动、斜面滑块运动等;2.提问:这些现象中存在哪些能量转换?能量是如何守恒的?3.引入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二、新课讲授1.实验演示:演示自由落体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2.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斜面滑块运动实验,记录实验数据;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动能和势能的关系,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三、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2.课堂讨论:针对某个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结论。四、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2.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答案:一、导入新课1.自由落体运动、斜面滑块运动等;2.能量转换、能量守恒;3.机械能守恒定律。二、新课讲授1.实验演示:展示自由落体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2.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斜面滑块运动实验,记录实验数据;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动能和势能的关系,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三、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判断实例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2.课堂讨论:针对实例,分组讨论并得出结论。四、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2.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解析:本教学活动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学会运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二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情境,设计一节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方案。情境描述:某班级学生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前,已经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学生对于加速度的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还比较陌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难点: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进行计算。教学方案: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吗?请举例说明。2.回顾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引出自由落体运动。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