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郧阳区柳陂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023七上·郧阳期中)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áo)倜傥(tǎng)收敛(liǎn)秕谷(bǐ)
B.攒成(cuán)盔甲(kuī)鉴赏(jiàn)菜畦(wā)
C.脑髓(suí)蝉蜕(tuì)骊歌(lí)花圃(pǔ)
D.讪笑(shàn)徘徊(huí)叮嘱(zhǔ)沼泽(zhǎo)
2.(2023七上·郧阳期中)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轻捷班蝥无妨人声鼎沸B.鉴赏消释签赏来势汹汹
C.绣像绅士盔甲人迹罕至D.质朴博学书熟兴高采烈
3.(2023七上·郧阳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上课心不在焉,一直望著窗外发呆。
B.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今后批评人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当着众人的面发脾气批评人。
C.他真是祸不单行,小车撞坏,又丢了一大笔钱。
D.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4.(2023七上·郧阳期中)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5.(2023七上·郧阳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天的江南,_____________,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__________________,水天一色,_____________,卧龙一般,_____________,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①湖水苍茫②在一片纯净明亮的背景前有一座长桥③它有生命④那多棱角的石块累累的石桥
A.④①②③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6.(2023七上·郧阳期中)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___》和《___》。
(2)请简述《五猖会》中“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7.(2023七上·郧阳期中)默写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不知何处吹芦管,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二、阅读理解(42分)
(2023七上·郧阳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太丘舍去
②元方入门不顾
③及事讫
④须期乃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10.【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
11.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
(2023七上·郧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4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2.文章围绕“我"与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4.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1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简要分析。
(2023七上·郧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父亲的雨
谢宗玉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
⑨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16.⑴阅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为什么父亲“挨骂”还“仿佛很快乐"?)
②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吹胀”一词有何妙处?)
17.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8.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9.结尾说“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你认为父亲后悔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三、作文(50分)
20.(2023七上·郧阳期中)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正确。
B.“菜畦(wā)”注音错误,“畦"应读“qí”。
C.“脑髓(suí)"注音错误,“髓”应读“suǐ"。
D.“徘徊(huí)”注音错误,“徊"应读“huái”。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班蝥"错误,应是“斑蝥”。
B.“签赏"错误,应是“鉴赏”。
C.正确。
D.“书熟"错误,应是“书塾”。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心不在焉"形容心思不在这里,使用恰当,符合他上课走神的状态。
B.“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用在此处合适,能准确描述他话语中隐含的深层含义。
C.“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他小车撞坏又丢钱,正是接连遭遇不幸,成语运用无误。
D.“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通常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用于形容“春雨"。这里应用“不期而至”,表示春雨没有约定就到来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包含了两个方面,而“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只对应了一个方面,两面对一面,属于病句。
B.正确;
C.“橘子洲"不是“季节”,主宾搭配不当,应该把“季节"改为“地方”。
D.“由于"和“使”并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属于病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第一空前面提到“春天的江南”,后面提到“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中间应该是先描述整体的景色,所以②“在一片纯净明亮的背景前有一座长桥"放在第一空最为合适,它先呈现出一个大的背景和长桥的存在。接着,第二空后面说“水天一色”,①“湖水苍茫"与之衔接紧密,描绘了湖水的广阔景象。然后,第四空提到“卧龙一般”,形象地形容桥的形态,④“那多棱角的石块累累的石桥"符合这种描述。最后,第三空③“它有生命”是对石桥的一种拟人化的表述,总结了石桥的特点,且与后文“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相呼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6.【答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2)“我”的心情变化过程:高兴(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忐忑(父亲让“我"背书)——扫兴(背书后看五猖会的兴致减少)
【知识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作品的经典情节;《朝花夕拾》
【解析】(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包含了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许多经历和感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作者童年时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以及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阿长与〈山海经〉》则主要讲述了作者与保姆阿长之间的故事,尤其是阿长为作者买来《山海经》一事。
(2)在《五猖会》中,“我”一开始非常高兴,因为盼望已久的迎神赛会即将到来。然而,就在“我"兴高采烈准备出发去看赛会时,父亲却要求“我”背书,这让“我"的心情变得忐忑不安。最终,虽然“我”完成了背书,得以去看五猖会,但因为背书的事情,“我"看五猖会的兴致大大减少,感到扫兴。故答案为:(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2)“我”的心情变化过程:高兴(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忐忑(父亲让“我"背书)——扫兴(背书后看五猖会的兴致减少)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7.【答案】(1)影入平羌江水流
(2)遥怜故园菊
(3)一夜征人尽望乡
(4)落花时节又逢君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羌;怜
故答案为:影入平羌江水流;遥怜故园菊;一夜征人尽望乡;落花时节又逢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8.离开;回头看;完毕;才
9.①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②郭伋认为(这样做)对孩子们失信了,于是停留在野外的亭子里,等到约定的日期才进城。
10.做人要讲信用;郭伋守信
11.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达西河美稷,有几百个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什么时候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停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就是这样做人的。
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①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离开;②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③句意为:等到事情办完。讫:完毕;④句意为:必须等到约定的日期才能进去。乃:才。
故答案为:离开;回头看;完毕;才
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期:约定。委:舍弃。去:离开。②中重点词语有:遂:于是,就。止:停留,停下。须:等待,等到。
故答案为:①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②郭伋认为(这样做)对孩子们失信了,于是停留在野外的亭子里,等到约定的日期才进城。
10.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后汉书郭级传》则通过郭级“有信"有礼”的例子,表现了郭级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优秀品质。所以,两文告诉了我们“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从选材角度看,乙文“先期一日,极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写郭伋“有信"有礼”,这是从正面来论述诚信,是正面例子。
故答案为:做人要讲信用;郭伋守信
11.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启示。注意题干要求:新的启示。也就是说,不能再回答做人要讲诚信。从甲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可以感悟到要勇于改正错误;从“元方入门不顾”可以感悟到要原谅别人的错误;从乙文“行部既还,先期一日,级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可以感悟到对小孩说话也要算数,要做好榜样、言行一致。
故答案为: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答案】12.①“我”发脾气时,母亲安慰“我";②母亲为了“我”隐瞒自己的病情;③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花;④母亲临终前仍牵挂着“我”和妹妹。赏析下面的句子。
13.①母亲是一位慈爱、宽容、坚强的人。面对“我"的暴怒无常,她总是耐心安慰。②母亲重病在身,却一心照顾“我”的情绪和生活,隐瞒自己的病情,体现了她的坚强和无私。
14.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北海菊花的不同姿态,表现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也象征着母亲期望“我"能勇敢面对生活,活出精彩。
15.“我”懂了。结尾描写“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生前希望“我”和妹妹好好儿活的心意,不再消沉,要像菊花一样坚强、乐观地生活。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感悟文章意境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2.第一件事“‘我’发脾气时,母亲安慰‘我’”,展现了“我”双腿瘫痪后内心的痛苦和绝望,通过“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等动作描写,突出“我"的暴怒无常。而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又悄悄地进来”,表现出她对“我”的包容和小心翼翼。第二件事“母亲为了‘我’隐瞒自己的病情”,从妹妹的告知中才得知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睡不着觉,凸显了母亲的坚韧和对“我”的全心付出,她不想让自己的病情增加“我"的负担。第三件事“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花”,通过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体现了母亲希望通过看花来帮助“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第四件事“母亲临终前仍牵挂着‘我’和妹妹”,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充分展现了母亲至死都放不下“我”和妹妹,表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
故答案为:①“我"发脾气时,母亲安慰“我”;②母亲为了“我"隐瞒自己的病情;③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花;④母亲临终前仍牵挂着“我"和妹妹。赏析下面的句子。
13.“面对‘我’的暴怒无常,她总是耐心安慰”,比如“我"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都是悄悄地躲出去,又悄悄地进来,这充分展现了母亲的慈爱和宽容,她理解“我”的痛苦,包容“我"的坏脾气。“母亲重病在身,却一心照顾‘我’的情绪和生活,隐瞒自己的病情”,如妹妹后来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然而在“我”面前却从未提及,一直为“我"操心,这种行为体现了母亲的坚强和无私,她把所有的痛苦都自己承受,只为了让“我”能过得好一些。故答案为:①母亲是一位慈爱、宽容、坚强的人。面对“我"的暴怒无常,她总是耐心安慰。②母亲重病在身,却一心照顾“我”的情绪和生活,隐瞒自己的病情,体现了她的坚强和无私。
14.这段文字首先从形式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从内容上,通过对黄色花的淡雅、白色花的高洁、紫红色花的热烈而深沉的分别描述,细致地展现出北海菊花丰富多样的姿态和特点,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菊花的美丽和魅力。从情感和主题表达上,这些蓬勃绽放、充满生命力的菊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景象,更具有象征意义。它们象征着生命的多彩和顽强,也象征着母亲对“我”的期望,即希望“我"能像这些菊花一样,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都能勇敢、积极、热烈地面对生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故答案为: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北海菊花的不同姿态,表现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也象征着母亲期望“我”能勇敢面对生活,活出精彩。
15.文章结尾,“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这一行动,本身就体现了“我”对母亲心意的理解和接受。菊花在秋风中开得烂漫,“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这些美丽而坚强的菊花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母亲生前一直希望“我"能走出双腿瘫痪的阴影,积极面对生活,而“我”在看到菊花后,明白了母亲的期望,决定不再消沉。“好好儿活"这简单的几个字,包含了母亲对“我”和妹妹无尽的关爱和对生活的希望。“我"懂得了母亲的苦心,意识到自己不能再沉浸在痛苦和绝望中,要像菊花一样,无论环境如何,都要坚强、乐观地绽放生命的色彩。
故答案为:“我”懂了。结尾描写“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生前希望“我”和妹妹好好儿活的心意,不再消沉,要像菊花一样坚强、乐观地生活。
【答案】16.①父亲为能给山塘补水而感到快乐,所以不在意母亲的叨唠,反而觉得挨骂是快乐的。
②“吹胀"形象地写出山塘在父亲的努力下迅速蓄满水的样子,表现出父亲拦水的成果
17.①“父亲的雨”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②标题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突出父亲与雨的关系,表现父亲为了集体利益在雨中劳作的形象
18.①父亲是一个有责任感、热爱集体的人,他为了给山塘补水,不顾风雨。②父亲是一个乐观、坚强的人,面对风雨和母亲的叨唠都不在意。③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为了集体利益不辞辛劳。
19.示例:父亲不后悔。父亲在年轻时为了集体利益,在雨中劳作,虽然现在年老病痛,但他内心有着为集体付出的满足和自豪。在生活中,很多人在为了理想和责任付出时,可能会面临困难和代价,但他们内心的信念和成就感会让他们不后悔曾经的选择。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2)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6.①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结合第②段“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第④段“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第⑤段“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可知,父亲感到快乐,是因为他把水赶满了山塘,他还沉浸在为村民拦到水的快乐与满足中,所以他湿淋淋地回到家后,即使挨骂也不在意,仿佛是件快乐的事;结合第③段“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可知,母亲骂父亲,是因为对父亲的担心与关心;结合“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可知,母亲对父亲的唠叨是一种疼爱的表现:父亲明白母亲的担心与关心,明白母亲的骂的用心,所以即使挨骂也不在意,仿佛是件快乐的事。②考查句子赏析。“山塘像个气球”运用了比喻修辞,把山塘比喻成气球,父亲为山塘拦水,山塘一下灌满了水,就像气球一下子给吹起来。
故答案为:①父亲为能给山塘补水而感到快乐,所以不在意母亲的叨唠,反而觉得挨骂是快乐的。②“吹胀"形象地写出山塘在父亲的努力下迅速蓄满水的样子,表现出父亲拦水的成果
17.本题考查标题作用。每段内容都提到了雨,故题目“父亲的雨”中的“雨"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父亲的雨”雨怎么成了父亲的,故标题“父亲的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兴趣;文章主要写的是关于父亲与雨的故事,表现了父亲对雨的喜爱,故标题表现了文章主要内容,暗示了文章的主题;文章在叙写父亲和雨的故事中,每次雨天,父亲都冒雨为乡亲们蓄水,“雨”使父亲责任心强。乐于奉献,顾全大局的性格得以展现,形象更加鲜明。
故答案为:①“父亲的雨"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②标题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突出父亲与雨的关系,表现父亲为了集体利益在雨中劳作的形象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第②段“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可知,来雨时,村人都乐得什么都忘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可见父亲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结合第④段“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可知,风雨越大,父亲越快乐,因为可以为村民储蓄更多的水,可见父亲是一个甘于奉献的人;结合第7段“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可知,面对村人天早时拼命往自己家的田里放水,不懂节约的自私行为,父亲虽然想撒手不管给他们一个教训,但为了大伙的利益还是忍不住又冲了出去拦水,可见父亲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
故答案为:①父亲是一个有责任感、热爱集体的人,他为了给山塘补水,不顾风雨。②父亲是一个乐观、坚强的人,面对风雨和母亲的叨唠都不在意。③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为了集体利益不辞辛劳。
19.从文章内容来看,父亲年轻时在雨中为了山塘补水、为集体利益努力,尽管如今年老病痛,但文中并没有表现出他对过去行为的悔恨。文中提到父亲在雨中劳作时兴奋快乐,内心有一种满足,这表明他对自己为集体所做的事情是认可和自豪的。即使现在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他也没有表现出对过去行为的否定。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来看,很多人为了理想、责任或者集体利益而付出努力,甚至可能会牺牲自己的健康或其他方面。但在他们内心深处,因为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为了更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决心,所以并不会为曾经的选择而后悔。
故答案为:示例:父亲不后悔。父亲在年轻时为了集体利益,在雨中劳作,虽然现在年老病痛,但他内心有着为集体付出的满足和自豪。在生活中,很多人在为了理想和责任付出时,可能会面临困难和代价,但他们内心的信念和成就感会让他们不后悔曾经的选择。
20.【答案】例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
成长是一条曲折的路,我们在这条路上不断地前行,有时会迷茫,有时会困惑,但总有那么一个瞬间,让我们突然明白,原来自己已经长大。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我把脖子缩进厚厚的围巾里,加快了脚步。
路过一个街角时,我看到一位卖烤红薯的老爷爷。他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疲惫。在他的烤炉前,没有几个顾客。
我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同情,走上前去买了一个烤红薯。老爷爷感激地看着我,那双粗糙的手接过钱时,我的心猛地一颤。
在和老爷爷的交谈中,我得知他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他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自己出来卖烤红薯维持生计。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有温暖的家,有关心我的父母。
我告别了老爷爷,继续往家走。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到了自己平时的任性和不懂事,总是向父母索要这索要那,却从未想过他们的辛苦和付出。
回到家,看到妈妈正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走过去,从后面抱住了妈妈,轻轻地说:“妈妈,您辛苦了。"妈妈转过身,惊讶地看着我,眼中满是欣慰。
那一刻,我明白了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心灵的成熟。我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理解父母的不易,学会了承担自己的责任。
那一刻,我长大了。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会带着这份成长的力量,勇敢地走下去。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的中心话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这是一个记叙文的命题。
【题干分析】①“那一刻"是一个特定的瞬间,具有关键意义和转折性;“长大了”并非指生理年龄的增长,而是指在经历某件事情后,在思想、认知、行为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成长和转变。②写作思路上,首先要明确“那一刻"具体是什么时刻,比如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地承担责任、在理解父母的艰辛后学会感恩、在帮助他人时体会到付出的快乐等。写作的重点应放在对“那一刻”的详细描述上,包括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自己内心的触动和成长。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可能是对“那一刻"的描述过于简略,或者只是简单叙述事件经过,而没有深入挖掘内心的感受和成长的内涵。作文开头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描绘场景等方式引出主题;事例素材可以选取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如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事件;结尾可以通过抒情、议论来深化主题,总结成长的意义。
【立意提取】
1.风雨中的担当:通过在暴风雨中独自照顾生病的家人,那一刻,明白了责任的重量,实现了成长。
2.理解的瞬间:在与父母的一次激烈争吵后,发现他们的白发和皱纹,那一刻,理解了他们的不易,学会了包容和体谅。
3.助人的快乐:在帮助一位迷路的小朋友找到家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喜悦,那一刻,懂得了付出的价值,收获了成长。【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1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023七上·郧阳期中)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áo)倜傥(tǎng)收敛(liǎn)秕谷(bǐ)
B.攒成(cuán)盔甲(kuī)鉴赏(jiàn)菜畦(wā)
C.脑髓(suí)蝉蜕(tuì)骊歌(lí)花圃(pǔ)
D.讪笑(shàn)徘徊(huí)叮嘱(zhǔ)沼泽(zhǎo)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正确。
B.“菜畦(wā)"注音错误,“畦”应读“qí"。
C.“脑髓(suí)”注音错误,“髓"应读“suǐ”。
D.“徘徊(huí)"注音错误,“徊”应读“huái"。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2023七上·郧阳期中)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轻捷班蝥无妨人声鼎沸B.鉴赏消释签赏来势汹汹
C.绣像绅士盔甲人迹罕至D.质朴博学书熟兴高采烈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班蝥”错误,应是“斑蝥"。
B.“签赏”错误,应是“鉴赏"。
C.正确。
D.“书熟”错误,应是“书塾"。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2023七上·郧阳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上课心不在焉,一直望著窗外发呆。
B.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今后批评人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当着众人的面发脾气批评人。
C.他真是祸不单行,小车撞坏,又丢了一大笔钱。
D.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心不在焉”形容心思不在这里,使用恰当,符合他上课走神的状态。
B.“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用在此处合适,能准确描述他话语中隐含的深层含义。
C.“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他小车撞坏又丢钱,正是接连遭遇不幸,成语运用无误。
D.“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通常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用于形容“春雨”。这里应用“不期而至”,表示春雨没有约定就到来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2023七上·郧阳期中)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包含了两个方面,而“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只对应了一个方面,两面对一面,属于病句。
B.正确;
C.“橘子洲"不是“季节”,主宾搭配不当,应该把“季节"改为“地方”。
D.“由于"和“使”并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属于病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2023七上·郧阳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天的江南,_____________,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__________________,水天一色,_____________,卧龙一般,_____________,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①湖水苍茫②在一片纯净明亮的背景前有一座长桥③它有生命④那多棱角的石块累累的石桥
A.④①②③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第一空前面提到“春天的江南”,后面提到“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中间应该是先描述整体的景色,所以②“在一片纯净明亮的背景前有一座长桥"放在第一空最为合适,它先呈现出一个大的背景和长桥的存在。接着,第二空后面说“水天一色”,①“湖水苍茫"与之衔接紧密,描绘了湖水的广阔景象。然后,第四空提到“卧龙一般”,形象地形容桥的形态,④“那多棱角的石块累累的石桥"符合这种描述。最后,第三空③“它有生命”是对石桥的一种拟人化的表述,总结了石桥的特点,且与后文“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相呼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6.(2023七上·郧阳期中)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___》和《___》。
(2)请简述《五猖会》中“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答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2)“我"的心情变化过程:高兴(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忐忑(父亲让“我”背书)——扫兴(背书后看五猖会的兴致减少)
【知识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作品的经典情节;《朝花夕拾》
【解析】(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包含了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许多经历和感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作者童年时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以及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阿长与〈山海经〉》则主要讲述了作者与保姆阿长之间的故事,尤其是阿长为作者买来《山海经》一事。
(2)在《五猖会》中,“我"一开始非常高兴,因为盼望已久的迎神赛会即将到来。然而,就在“我”兴高采烈准备出发去看赛会时,父亲却要求“我"背书,这让“我”的心情变得忐忑不安。最终,虽然“我"完成了背书,得以去看五猖会,但因为背书的事情,“我”看五猖会的兴致大大减少,感到扫兴。故答案为:(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2)“我"的心情变化过程:高兴(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忐忑(父亲让“我”背书)——扫兴(背书后看五猖会的兴致减少)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7.(2023七上·郧阳期中)默写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不知何处吹芦管,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答案】(1)影入平羌江水流
(2)遥怜故园菊
(3)一夜征人尽望乡
(4)落花时节又逢君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羌;怜
故答案为:影入平羌江水流;遥怜故园菊;一夜征人尽望乡;落花时节又逢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阅读理解(42分)
(2023七上·郧阳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太丘舍去
②元方入门不顾
③及事讫
④须期乃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10.【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
11.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
【答案】8.离开;回头看;完毕;才
9.①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②郭伋认为(这样做)对孩子们失信了,于是停留在野外的亭子里,等到约定的日期才进城。
10.做人要讲信用;郭伋守信
11.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达西河美稷,有几百个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什么时候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停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就是这样做人的。
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①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离开;②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③句意为:等到事情办完。讫:完毕;④句意为:必须等到约定的日期才能进去。乃:才。
故答案为:离开;回头看;完毕;才
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期:约定。委:舍弃。去:离开。②中重点词语有:遂:于是,就。止:停留,停下。须:等待,等到。
故答案为:①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②郭伋认为(这样做)对孩子们失信了,于是停留在野外的亭子里,等到约定的日期才进城。
10.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后汉书郭级传》则通过郭级“有信"有礼”的例子,表现了郭级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优秀品质。所以,两文告诉了我们“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从选材角度看,乙文“先期一日,极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写郭伋“有信"有礼”,这是从正面来论述诚信,是正面例子。
故答案为:做人要讲信用;郭伋守信
11.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启示。注意题干要求:新的启示。也就是说,不能再回答做人要讲诚信。从甲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可以感悟到要勇于改正错误;从“元方入门不顾”可以感悟到要原谅别人的错误;从乙文“行部既还,先期一日,级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可以感悟到对小孩说话也要算数,要做好榜样、言行一致。
故答案为: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2023七上·郧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4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2.文章围绕“我"与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4.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1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简要分析。
【答案】12.①“我”发脾气时,母亲安慰“我";②母亲为了“我”隐瞒自己的病情;③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花;④母亲临终前仍牵挂着“我”和妹妹。赏析下面的句子。
13.①母亲是一位慈爱、宽容、坚强的人。面对“我"的暴怒无常,她总是耐心安慰。②母亲重病在身,却一心照顾“我”的情绪和生活,隐瞒自己的病情,体现了她的坚强和无私。
14.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北海菊花的不同姿态,表现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也象征着母亲期望“我"能勇敢面对生活,活出精彩。
15.“我”懂了。结尾描写“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生前希望“我”和妹妹好好儿活的心意,不再消沉,要像菊花一样坚强、乐观地生活。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感悟文章意境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2.第一件事“‘我’发脾气时,母亲安慰‘我’”,展现了“我”双腿瘫痪后内心的痛苦和绝望,通过“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等动作描写,突出“我"的暴怒无常。而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又悄悄地进来”,表现出她对“我”的包容和小心翼翼。第二件事“母亲为了‘我’隐瞒自己的病情”,从妹妹的告知中才得知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睡不着觉,凸显了母亲的坚韧和对“我”的全心付出,她不想让自己的病情增加“我"的负担。第三件事“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花”,通过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体现了母亲希望通过看花来帮助“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第四件事“母亲临终前仍牵挂着‘我’和妹妹”,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充分展现了母亲至死都放不下“我”和妹妹,表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
故答案为:①“我"发脾气时,母亲安慰“我”;②母亲为了“我"隐瞒自己的病情;③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花;④母亲临终前仍牵挂着“我"和妹妹。赏析下面的句子。
13.“面对‘我’的暴怒无常,她总是耐心安慰”,比如“我"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都是悄悄地躲出去,又悄悄地进来,这充分展现了母亲的慈爱和宽容,她理解“我”的痛苦,包容“我"的坏脾气。“母亲重病在身,却一心照顾‘我’的情绪和生活,隐瞒自己的病情”,如妹妹后来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然而在“我”面前却从未提及,一直为“我"操心,这种行为体现了母亲的坚强和无私,她把所有的痛苦都自己承受,只为了让“我”能过得好一些。故答案为:①母亲是一位慈爱、宽容、坚强的人。面对“我"的暴怒无常,她总是耐心安慰。②母亲重病在身,却一心照顾“我”的情绪和生活,隐瞒自己的病情,体现了她的坚强和无私。
14.这段文字首先从形式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从内容上,通过对黄色花的淡雅、白色花的高洁、紫红色花的热烈而深沉的分别描述,细致地展现出北海菊花丰富多样的姿态和特点,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菊花的美丽和魅力。从情感和主题表达上,这些蓬勃绽放、充满生命力的菊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景象,更具有象征意义。它们象征着生命的多彩和顽强,也象征着母亲对“我”的期望,即希望“我"能像这些菊花一样,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都能勇敢、积极、热烈地面对生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故答案为: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北海菊花的不同姿态,表现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也象征着母亲期望“我”能勇敢面对生活,活出精彩。
15.文章结尾,“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这一行动,本身就体现了“我”对母亲心意的理解和接受。菊花在秋风中开得烂漫,“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这些美丽而坚强的菊花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母亲生前一直希望“我"能走出双腿瘫痪的阴影,积极面对生活,而“我”在看到菊花后,明白了母亲的期望,决定不再消沉。“好好儿活"这简单的几个字,包含了母亲对“我”和妹妹无尽的关爱和对生活的希望。“我"懂得了母亲的苦心,意识到自己不能再沉浸在痛苦和绝望中,要像菊花一样,无论环境如何,都要坚强、乐观地绽放生命的色彩。
故答案为:“我”懂了。结尾描写“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生前希望“我”和妹妹好好儿活的心意,不再消沉,要像菊花一样坚强、乐观地生活。
(2023七上·郧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父亲的雨
谢宗玉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
⑨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16.⑴阅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为什么父亲“挨骂"还“仿佛很快乐”?)
②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吹胀"一词有何妙处?)
17.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8.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9.结尾说“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你认为父亲后悔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6.①父亲为能给山塘补水而感到快乐,所以不在意母亲的叨唠,反而觉得挨骂是快乐的。
②“吹胀”形象地写出山塘在父亲的努力下迅速蓄满水的样子,表现出父亲拦水的成果
17.①“父亲的雨"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②标题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突出父亲与雨的关系,表现父亲为了集体利益在雨中劳作的形象
18.①父亲是一个有责任感、热爱集体的人,他为了给山塘补水,不顾风雨。②父亲是一个乐观、坚强的人,面对风雨和母亲的叨唠都不在意。③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为了集体利益不辞辛劳。
19.示例:父亲不后悔。父亲在年轻时为了集体利益,在雨中劳作,虽然现在年老病痛,但他内心有着为集体付出的满足和自豪。在生活中,很多人在为了理想和责任付出时,可能会面临困难和代价,但他们内心的信念和成就感会让他们不后悔曾经的选择。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材料设计创新》教学大纲
- 玉溪师范学院《数值计算方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师范学院《人文科学概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通讯检测仪器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3年AOI光学检测系统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3年室内清洁健康电器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草牧场承包合同书模板范文
- 彩石金属瓦施工合同
- 不正真利他合同
- 表格里合同到期日期的算法
-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质量分析
- 滚珠丝杠基础知识ppt课件
- (完整版)钢结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高清正版)JJG 342-2014 凝胶色谱仪
- 潜孔钻安全的操作规程
- 印刷品供货总体服务方案
- 新生儿听力筛查PPT幻灯片课件
- 招投标业务工作失误检讨书
- 网吧公司章程范本
- 同一溶质不同浓度溶液混合浓度判断
- 关于鼓励员工考取职称及资格证书的方案2325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