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1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2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3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4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2024.0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两弹一星”关键科学问题、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多复变函数论突破、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等重大基础研究成果。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先后实施“863计划”“攀登计划"“973计划”,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功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作出战略部署,要切实落实到位。

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加强基础研究要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

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出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论问题,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要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遴选评估,充分尊重科学家意见,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要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

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仍有明显短板。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摘自习近平《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材料二:

“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具有周期长、投入高、见效慢等特点,需要持续探索、汇聚合力,着力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

在选拔上,需要创设多元渠道,多阶段、多方式发现真正对基础学科有志趣的“优秀苗种”,探索建立拔尖学生早期发现培养机制。“建议拓展基础学科人才选拔通道,进一步选拔更多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进入大学;不断总结各个高校二次选拔的经验,为真正热爱基础学科研究的学生提供机会;鼓励更多优秀本科生攻读基础学科研究生,加快高层次基础学科人才储备。”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郑庆华建议。

在培养上,需要为学生自主探究留足空间。“我们的想法是:宁愿多留白,绝对不超载。"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介绍,为改变以往部分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较满、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太少的问题,书院强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和模块化,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课程修读方案,为有学术志趣、潜力的学生提供“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在评价上,需要“长周期"观测。有专家表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工作需要遵循“长周期培养、长周期评价、长周期支持”的原则。“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创新是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建议,应通过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力、刨根问底的钻研力、发自内心的对基础学科的热爱,形成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此外,在保障上,还需稳定经费支持。专家建议,应当建立国家、地方、学校、社会联动的多元化经费支持机制,完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特别是在师资配备、科研实践、国际交流等方面给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提供持续稳定经费支持和优质资源供给。

“下一步,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超常规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为重点,坚持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全方位谋划,坚持专业、课程、教材、教法等全要素改革,坚持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职业发展阶段全周期支持,坚持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等全链条衔接,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摘编自赵婀娜、吴月《强基础研究,育拔尖人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党中央“向科学进军"号召下,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取得了许多成果,这说明精神力量对加强基础研究有推动作用。

B.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显著增强,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

C.“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形象地指出科技领军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成果等多种职能。

D.我国基础学科专业建设涵盖面广,既包括数据计算及应用、量子信息科学等理学新专业,也包括古文字学等冷门本科专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对基础研究很重视,这与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有密切关系。

B.基础研究处于研究、应用、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所以加强基础研究能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C.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及薄弱学科都得到重视和支持,才能构筑全面均衡发展高质量学科体系。

D.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周期长、投入高、见效慢,需要我们构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破除以往的培养模式。

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一中“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举措的一项是()

A.“博士村长"计划组建以博士研究生为主、硕士研究生为辅的“博士村长”实践队,用智慧赋能乡村振兴,在实践中提升科研能力。

B.综合评价招生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选拔标准,依据考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校考核,按比例形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学生。

C.“筑梦计划"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使更多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优秀学子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D.为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化能力,顺利实现就业,共青团中央启动“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资助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返乡创建小微项目。

4.材料二在选材、组材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加强基础研究的做法,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房子

李娟

我对那人说我家房子破了,他说:“哦。"我告诉他是怎么破的,他说:“是吗。”我向他形容破的程度,他说:“我的天。"

然后我们道别。我转身去找到一家小旅店开房间。服务员给我打开房间,然后带上门出去。我在床上坐了一会儿,最后终于忍不住流下眼泪,一头扑在床上痛哭——

妈妈啊……房子破了……

……我们在那片美丽的沼泽上有那么多美好的愿望,于是我们在那里搭起了一座房子,一个塑料小棚,把属于我们的东西一一放了进去,摆得整整齐齐。人们远远地出现在草地尽头,在大大小小的白的灰的圆毡房间中,他们第一眼总是会最先看到我们用五彩条纹的鲜艳的塑料篷布包裹着的家,强烈地感受我们喜悦的心情。

白天,清晨五六点天就大亮了,我们赖在热被窝里,倾听森林和河流浓重的呼吸,以及外面空地上过夜的几头牛的呼吸,它们与我们的床仅隔一层薄薄的塑料布。整个白天,棚子四周的塑料布全掀起来,使我们的房子看去更像是个亭子。我们冲着山野敞开了,更像是山野对我们敞开了。四面屋檐很矮,站在那儿一抬头,大片大片的绿便挤挤攘攘拥到了眼前。天蓝得呀!而不等太阳落山,我们便早早放下四面篷布,用石头小心压好,然后钻进被窝看书。凌晨时分,天才彻底昏暗。半明半暗的顶棚上空浮着一团橙色的梦幻般的云雾,那是月亮。

妈妈,就这样,我们在我们爱着的地方有了个家。一面是森林,一面是群山;屋前屋后河水淙淙淌过;牛羊、马群、驼队从远方前来,经过这里,然后远去。这美丽的牧场啊,谁日日夜夜地惦记着我们,捧我们在手心里,不时地亲吻。这群山,这森林!枕头般地诱人,摇篮般地温柔。

妈妈,那一天,我们从梦中醒来,或者是刚刚从群山深处跋涉归来,听到北面的毡房那边叶肯别克在弹奏着由电池带动的电子琴。那是一曲异常平静优美的旋律,令人不由得想起爱情。女孩子阿依邓和着这旋律唱起歌来。我们站在那里听了一会儿,有人为我们低声翻译歌词大意。后来我们回到自己的家里,看到支撑棚子的几根柱子中最主要的那一根,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悄悄倾斜了。

那么,房子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破的呢?是不是当我们在这片沼泽地上打下第一个桩子的时候;是不是在那些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当欢乐和喜悦满室辉映的时候;是不是在那些黄昏,那些清晨,毡房那边人们的走动声和说话声,一句一句走进我们心灵的时候是不是,在我们固执地想要把梦想当作生活的时候。

妈妈,那一天,我们醒来又睡去。我们的房子已经不堪重荷,在风雨中颤抖,房顶篷布的裂缝像是面对整个世界哭泣着的嘴唇。妈妈,我们亲手搭建了这个房子,却又离它那么遥远。我们在房子里上上下下拉满了挡雨接水用的塑料布和床单;顶棚铺着大大小小的撕开的塑料袋子,压着泥块和粗壮的树干,绷着铁丝;房子四周系着各种各样的绳子,吊着石头,以便扯住容易被风掀开的篷布;到处是补丁,满地是接水用的瓶瓶罐罐;塑料布剧烈抖动,哗啦啦作响,帐篷里泥泞的地面上满是大大小小的水坑。容易受潮的纸箱都搬到了床上和柜台上、货架上。但衣物被褥还是湿了,商品湿了,食物湿了。金属制品遭腐蚀,将要锈去:木器被泡得变形,将要朽烂我们用双手,用十指,用两肩和脊梁支撑这个棚子,又好像在支撑我们遍布裂隙的梦想。妈妈,你看,我们生活的地方,是这房子无力庇护、力不能及的地方啊。我们拥抱这房子,拥住的却是彼此。

妈妈,那一天我们从梦中醒来,想着叶肯别克弹奏的那首曲子,平静与优美背后的内容。它诉说的是毡房顶上的天窗,那个圆形的洞口。就是那个洞,歌词说:当我小的时候,从那里看到天空,也看到鹰从那里经过,我想要出去;长大后,我渐渐忘记了那个出口;而当我老时,房子拆散倒塌,我又看到了它……妈妈,那一天,我们想着这首歌,蜷缩在帐篷里的被窝里,听着外面无边无际的风雨声。十个钟头过去,二十个钟头过去,两天过去,三天过去,半个月过去。雨停了。

可是我们的一生,多么漫长!

为什么没有那样一个房子,能够贯穿于我们漫长的一生,像一个真正的家那样,像合拢的双手,呵护我们裸露在尘土中的那颗心妈妈,妈妈,甚至没有那样的一把伞,隔阻风雨于生活之外。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像我们的朋友叶肯别克那样,反复弹奏着那首与天窗有关的歌,游荡在浩荡无边的山野荒岭。而河边的沼泽却还是那么美丽迷人,森林和群山依然沉默不语,每一个黄昏,还是那样辉煌而漫长。

房子破了,而我们仍然没有离开,原因还是那么单薄。这美丽的沼泽上还是有我们那么多美好的梦想。房子破了,可我们仍然要生活下去,在艰难和痛苦中,在衰老的日子里妈妈,我们互相安慰:永远也不要放弃生活。妈妈,你看,房子破了,塌了,被毁去了——

而我们还在这里。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向那人描述家里房子破了时,他简短而冷漠的回答,让作为当事人的“我"感到悲伤,忍不住哭起来。

B.森林与群山合抱,河水淙淙,牛羊经过房子四周美景围绕,正是这所房子让“我们”爱上了这个地方。

C.“十个钟头过去,二十个钟头过去"运用反复手法,凸显下雨时间之长和“我”等待雨停过程中的煎熬。

D.“我们"忙着在房中享受欢乐喜悦,倾听外面的走动声说话声,因而没能察觉它开始破裂,已经不堪重负。

7.关于文中房子在风雨中颤抖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篷布的裂缝”比喻为“哭泣的嘴唇”,更加强烈地体现出“我们”的悲伤。

B.房子随时可能被风雨摧毁,而“我们"却束手无策,只能任凭它在风雨中颤抖。

C.本段对风雨给房内造成的破坏描写细致,从地面、衣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描述。

D.“我们”本想靠房子庇护自己生活,但现实却告诉“我们"房子也无能为力。

8.文章结尾部分,房子破了,“我们”没有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9.对于叶肯别克弹奏曲子,“我"在不同的境遇中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上不隆礼,则兵弱;上不爱民,则兵弱;已诺不信,则兵弱;庆赏不渐,则兵弱:将率不能,则兵弱。上好功,则国贫:上好利,则国贫;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无制数度量,则国贫。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節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早,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复就,而陈积有余。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故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伐其本,竭其源,而并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恶也,则其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以国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谓至贪是愚主之极也。将以求富而丧其国,将以求利而危其身,古有万国,今有十数焉,是无它故焉,其所以失之一也。君人者,亦可以觉矣。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节选自《荀子·富国》)

材料二:

景公之时,荧惑①守于虚①,期年不去。公异之,召晏子而问曰:“吾闻之,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荧惑,天罚也,今留虚,其孰当之?”晏子曰:“齐当之。"公不说,曰:“天下大国十二,皆曰诸侯,齐独何以当?”

晏子曰:“虚,齐野也。且天之下殃,固干富强,为善不用,出政不行,贤人使远,谭人反昌,百姓疾怨:是以列舍无次,变星有芒,荧惑回逆,辈星在旁,有贤不用,安得不亡!"公曰:“可去乎?”对曰:“可致者可去,不可致者不可去。"公曰:“寡人为之若何?”对曰:“盍去冤聚之狱,使反田矣;散百官之财,施之民矣;振孤寡而敬老人矣。夫若是者,百恶可去,何独是孽乎!"公曰:“善。”

(节选自《晏子春秋·谏上》)

[注]①荧惑:指火星。②虚:二十八星宿之一。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以国持之①而不足②以容其身③夫是之谓④至贪⑤是愚⑥主之极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渐,加重,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中的“渐”意思不相同。

B.一,相同、一样,与《兰亭集序》“其致一也"中的“一”意思相同。

C.用,被任用,与《归去来兮辞》“遂见用于小邑"的“用”用法相同。

D.不行,与《陈情表》“九岁不行"的“不行”都产生了古今词义差别。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的强弱、贫富可以通过一定的表面征兆看出来,如果君主不崇尚礼义、不爱护民众、不讲信用等,那样的国家就会兵力衰弱。

B.材料一认为国家钱财的源头在百姓不在国库,如果百姓能够按时节耕种,和谐安定,有条不紊地生产,就能保证国家钱财的来源。

C.懂得本末、源流关系的君主,能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所以夏禹时遇到十年水灾。商汤时遇到七年旱灾,天下没有面有菜色的人。

D.晏子认为,当百姓怨恨君主远离贤能的人、任用谗佞小人的时候,这种怨气会引起天象的变化,使得星宿没有了次序,荧惑逆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2)天下大国十二,皆曰诸侯,齐独何以当?

14.两则材料都谈及使国家富强的措施,请简要概括其看法的相同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劝农和孟大监韵

朱宗强

祥开龙角应三农,小队旌旗猎猎风。

秧马趣行田陌外,樯乌飞送橹声中。

穰翁预喜瓯窭满,馌妇毋忧杼轴空。

观稼西成今在望,贤侯此乐与民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祥开龙角"是吉祥的征兆,寓意好的开始,“应三农”表示与农业生产相呼应。

B.劝农队伍的旗帜在风中猎猎飘扬,这一场景描写烘托了劝农活动庄严隆重的氛围。

C.颔联从正面描写了田间劳作的美景,农民骑着秧马轻快劳作,乌鸦在橹声中飞动。

D.本诗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描绘出官民共同努力、共享欢乐的和谐景象。

16.诗歌颈联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养树"之道启示我们,不能过度关注孩子的成长,既不能“_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用“六王毕,四海一”来形容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此表达的意思相同。

(3)古人常通过“啸”的方式来抒发情怀,古代诗文中对此也多有描述,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垂花门是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的内部之门,因其特有的构件——垂花柱而得名。作为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中的“门面担当”,垂花门的装饰工艺_____________,涵盖雕刻、彩绘等多种类型,体现着的匠心精神。雕刻工艺在垂花门的装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凝聚着工匠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巧思。如徽州的木雕就常常在垂花门上_____________,工匠们不仅生动刻画出各类题材,在对于不同物象的质感处理上更是_____________,圆润的人物面庞、柔软的衣褶,甚至飘逸的流苏都表现得入木三分。彩绘也是垂花门中常见的装饰工艺,常见于木质构件之上,(甲),还能起到保护构件不受风雨侵蚀的作用。贵族府邸的垂花门彩绘主要采用苏式彩画,风格明快活泼,充满诗情画意。皇家建筑中的垂花门多采用旋子彩画、和笙彩画等,更显庄严肃穆。

从传统合院式建筑的整体设计布局来看,垂花门能够有效控制、调节合院内的空间节奏。相较前院与内宅两个较为开阔的空间,(乙)。宅中人从外至内行进,这一过程伴随空间明暗、宽窄、高低等的起伏变化。如此一层层地渐进转折、交替更迭,为合院式建筑带来一种韵律之感,极大丰富了空间的层次。与前院、内宅自然地融为一体的垂花门成为人们在门下问候寒暄、听风赏雨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的一个特殊的“社交空间"。

①雕梁画栋的垂花门蕴含着双重实用与审美的价值,②它接纳了雕刻、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③实乃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中的点睛之笔。④透过垂花门,⑤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⑥看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蔚为大观精益求精大放异彩出神入化

B包罗万象精益求精异彩纷呈栩栩如生

C.蔚为大观千锤百炼大放异彩栩栩如生

D.包罗万象千锤百炼异彩纷呈出神入化

19.文中加点的“入木三分”,有人说把形容书法的词语用在这里不恰当,有人却说用得巧妙。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苹果CEO库克说,我并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但我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0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两弹一星”关键科学问题、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多复变函数论突破、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等重大基础研究成果。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先后实施“863计划”“攀登计划"“973计划”,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功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作出战略部署,要切实落实到位。

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加强基础研究要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

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出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论问题,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要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遴选评估,充分尊重科学家意见,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要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

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仍有明显短板。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摘自习近平《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材料二:

“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具有周期长、投入高、见效慢等特点,需要持续探索、汇聚合力,着力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

在选拔上,需要创设多元渠道,多阶段、多方式发现真正对基础学科有志趣的“优秀苗种”,探索建立拔尖学生早期发现培养机制。“建议拓展基础学科人才选拔通道,进一步选拔更多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进入大学;不断总结各个高校二次选拔的经验,为真正热爱基础学科研究的学生提供机会;鼓励更多优秀本科生攻读基础学科研究生,加快高层次基础学科人才储备。”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郑庆华建议。

在培养上,需要为学生自主探究留足空间。“我们的想法是:宁愿多留白,绝对不超载。"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介绍,为改变以往部分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较满、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太少的问题,书院强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和模块化,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课程修读方案,为有学术志趣、潜力的学生提供“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在评价上,需要“长周期"观测。有专家表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工作需要遵循“长周期培养、长周期评价、长周期支持”的原则。“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创新是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建议,应通过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力、刨根问底的钻研力、发自内心的对基础学科的热爱,形成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此外,在保障上,还需稳定经费支持。专家建议,应当建立国家、地方、学校、社会联动的多元化经费支持机制,完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特别是在师资配备、科研实践、国际交流等方面给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提供持续稳定经费支持和优质资源供给。

“下一步,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超常规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为重点,坚持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全方位谋划,坚持专业、课程、教材、教法等全要素改革,坚持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职业发展阶段全周期支持,坚持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等全链条衔接,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摘编自赵婀娜、吴月《强基础研究,育拔尖人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取得了许多成果,这说明精神力量对加强基础研究有推动作用。

B.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显著增强,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

C.“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形象地指出科技领军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成果等多种职能。

D.我国基础学科专业建设涵盖面广,既包括数据计算及应用、量子信息科学等理学新专业,也包括古文字学等冷门本科专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对基础研究很重视,这与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有密切关系。

B.基础研究处于研究、应用、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所以加强基础研究能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C.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及薄弱学科都得到重视和支持,才能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

D.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周期长、投入高、见效慢,需要我们构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破除以往的培养模式。

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一中“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举措的一项是()

A.“博士村长"计划组建以博士研究生为主、硕士研究生为辅的“博士村长”实践队,用智慧赋能乡村振兴,在实践中提升科研能力。

B.综合评价招生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选拔标准,依据考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校考核,按比例形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学生。

C.“筑梦计划"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使更多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优秀学子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D.为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化能力,顺利实现就业,共青团中央启动“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资助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返乡创建小微项目。

4.材料二在选材、组材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加强基础研究的做法,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B2.D

3.A4.①选材多样且具有权威性。援引教育部官方数据图表,又选用教育部及多位知名大学专家的看法或建议。

②组材有条理和逻辑性。围绕中心话题,分选拔、培养、评价、保障四个方面组织材料,思路清晰。

5.①谈论的角度不同。材料一从党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角度谈论,材料二从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做法的角度谈论。

②谈论的具体内容不同。材料一重点谈论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以及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材料二重点围绕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展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改革开放后……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错。曲解文意,据材料一第一段可知,“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是十八大以来的成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破除以往的培养模式"错。于文无据,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具有周期长、投入高、见效慢等特点,需要持续探索、汇聚合力,着力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破除以往的培养模式”无中生有。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C项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且BCD项都不属于为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搭建培养平台。只有A相符合题意。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特色的能力。

①选材方面:材料二首先展示的是源自教育部的数据图表,表明其研究数据源自官方,具有权威性;接着,又援引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看法和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郑庆华、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等多位专家的建议,选材具有多样性。可见,其选材多样且具有权威性。

②组材方面:材料二第一段先提出中心话题,即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着力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第二至五段“在选拔上……探索建立拔尖学生早期发现培养机制"在培养上,需要为学生自主探究留足空间”“在评价上,需要‘长周期’观测"此外,在保障上,还需稳定经费支持”,依次从选拔、培养、评价、保障四个方面组织材料加以分析,思路清晰。可见,其组材有条理和逻辑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

①据材料一第一段“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号召"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可概括出:材料一是从党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角度谈论加强基础研究的做法;

据材料二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郑庆华谈到要进一步选拔更多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进入大学,鼓励更多优秀本科生攻读基础学科研究生等,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建议应形成新的学生评价体系,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谈及腰坚持专业、课程、教材、教法等全要素改革,坚持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职业发展阶段全周期支持等问题。可见,材料二从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做法的角度谈论。

可见,二者谈论的角度不同。

②据材料一第三段“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第五段“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可知,材料一重点谈论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以及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

据材料二第一段“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具有周期长、投入高、见效慢等特点,……着力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最后一段“下一步,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超常规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为重点……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可知,材料二重点围绕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展开。可见,二者谈论的具体内容不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房子

李娟

我对那人说我家房子破了,他说:“哦。”我告诉他是怎么破的,他说:“是吗。"我向他形容破的程度,他说:“我的天。”

然后我们道别。我转身去找到一家小旅店开房间。服务员给我打开房间,然后带上门出去。我在床上坐了一会儿,最后终于忍不住流下眼泪,一头扑在床上痛哭——

妈妈啊……房子破了……

……我们在那片美丽的沼泽上有那么多美好的愿望,于是我们在那里搭起了一座房子,一个塑料小棚,把属于我们的东西一一放了进去,摆得整整齐齐。人们远远地出现在草地尽头,在大大小小的白的灰的圆毡房间中,他们第一眼总是会最先看到我们用五彩条纹的鲜艳的塑料篷布包裹着的家,强烈地感受我们喜悦的心情。

白天,清晨五六点天就大亮了,我们赖在热被窝里,倾听森林和河流浓重的呼吸,以及外面空地上过夜的几头牛的呼吸,它们与我们的床仅隔一层薄薄的塑料布。整个白天,棚子四周的塑料布全掀起来,使我们的房子看去更像是个亭子。我们冲着山野敞开了,更像是山野对我们敞开了。四面屋檐很矮,站在那儿一抬头,大片大片的绿便挤挤攘攘拥到了眼前。天蓝得呀!而不等太阳落山,我们便早早放下四面篷布,用石头小心压好,然后钻进被窝看书。凌晨时分,天才彻底昏暗。半明半暗的顶棚上空浮着一团橙色的梦幻般的云雾,那是月亮。

妈妈,就这样,我们在我们爱着的地方有了个家。一面是森林,一面是群山;屋前屋后河水淙淙淌过;牛羊、马群、驼队从远方前来,经过这里,然后远去。这美丽的牧场啊,谁日日夜夜地惦记着我们,捧我们在手心里,不时地亲吻。这群山,这森林!枕头般地诱人,摇篮般地温柔。

妈妈,那一天,我们从梦中醒来,或者是刚刚从群山深处跋涉归来,听到北面的毡房那边叶肯别克在弹奏着由电池带动的电子琴。那是一曲异常平静优美的旋律,令人不由得想起爱情。女孩子阿依邓和着这旋律唱起歌来。我们站在那里听了一会儿,有人为我们低声翻译歌词大意。后来我们回到自己的家里,看到支撑棚子的几根柱子中最主要的那一根,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悄悄倾斜了。

那么,房子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破的呢?是不是当我们在这片沼泽地上打下第一个桩子的时候;是不是在那些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当欢乐和喜悦满室辉映的时候;是不是在那些黄昏,那些清晨,毡房那边人们的走动声和说话声,一句一句走进我们心灵的时候是不是,在我们固执地想要把梦想当作生活的时候。

妈妈,那一天,我们醒来又睡去。我们的房子已经不堪重荷,在风雨中颤抖,房顶篷布的裂缝像是面对整个世界哭泣着的嘴唇。妈妈,我们亲手搭建了这个房子,却又离它那么遥远。我们在房子里上上下下拉满了挡雨接水用的塑料布和床单;顶棚铺着大大小小的撕开的塑料袋子,压着泥块和粗壮的树干,绷着铁丝;房子四周系着各种各样的绳子,吊着石头,以便扯住容易被风掀开的篷布;到处是补丁,满地是接水用的瓶瓶罐罐;塑料布剧烈抖动,哗啦啦作响,帐篷里泥泞的地面上满是大大小小的水坑。容易受潮的纸箱都搬到了床上和柜台上、货架上。但衣物被褥还是湿了,商品湿了,食物湿了。金属制品遭腐蚀,将要锈去:木器被泡得变形,将要朽烂我们用双手,用十指,用两肩和脊梁支撑这个棚子,又好像在支撑我们遍布裂隙的梦想。妈妈,你看,我们生活的地方,是这房子无力庇护、力不能及的地方啊。我们拥抱这房子,拥住的却是彼此。

妈妈,那一天我们从梦中醒来,想着叶肯别克弹奏的那首曲子,平静与优美背后的内容。它诉说的是毡房顶上的天窗,那个圆形的洞口。就是那个洞,歌词说:当我小的时候,从那里看到天空,也看到鹰从那里经过,我想要出去;长大后,我渐渐忘记了那个出口;而当我老时,房子拆散倒塌,我又看到了它……妈妈,那一天,我们想着这首歌,蜷缩在帐篷里的被窝里,听着外面无边无际的风雨声。十个钟头过去,二十个钟头过去,两天过去,三天过去,半个月过去。雨停了。

可是我们的一生,多么漫长!

为什么没有那样一个房子,能够贯穿于我们漫长的一生,像一个真正的家那样,像合拢的双手,呵护我们裸露在尘土中的那颗心妈妈,妈妈,甚至没有那样的一把伞,隔阻风雨于生活之外。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像我们的朋友叶肯别克那样,反复弹奏着那首与天窗有关的歌,游荡在浩荡无边的山野荒岭。而河边的沼泽却还是那么美丽迷人,森林和群山依然沉默不语,每一个黄昏,还是那样辉煌而漫长。

房子破了,而我们仍然没有离开,原因还是那么单薄。这美丽的沼泽上还是有我们那么多美好的梦想。房子破了,可我们仍然要生活下去,在艰难和痛苦中,在衰老的日子里妈妈,我们互相安慰:永远也不要放弃生活。妈妈,你看,房子破了,塌了,被毁去了——

而我们还在这里。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向那人描述家里房子破了时,他简短而冷漠的回答,让作为当事人的“我”感到悲伤,忍不住哭起来。

B.森林与群山合抱,河水淙淙,牛羊经过房子四周美景围绕,正是这所房子让“我们"爱上了这个地方。

C.“十个钟头过去,二十个钟头过去”运用反复手法,凸显下雨时间之长和“我"等待雨停过程中的煎熬。

D.“我们”忙着在房中享受欢乐喜悦,倾听外面的走动声说话声,因而没能察觉它开始破裂,已经不堪重负。

7.关于文中房子在风雨中颤抖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篷布的裂缝"比喻为“哭泣的嘴唇”,更加强烈地体现出“我们"的悲伤。

B.房子随时可能被风雨摧毁,而“我们”却束手无策,只能任凭它在风雨中颤抖。

C.本段对风雨给房内造成的破坏描写细致,从地面、衣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描述。

D.“我们"本想靠房子庇护自己的生活,但现实却告诉“我们”房子也无能为力。

8.文章结尾部分,房子破了,“我们"没有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9.对于叶肯别克弹奏的曲子,“我”在不同的境遇中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6.C7.B

8.①因为这里有美丽的沼泽和“我们"美好的梦想。

②因为这里有亲人的陪伴和相互安慰,给予“我们”生活下去的温暖和力量。

9.①第一次是在新房建成、新生活开始时听叶肯别克弹奏曲子,“我"觉得平静优美,感到喜悦。

②第二次是在风雨之夜想着叶肯别克弹奏曲子的歌词,我觉得无助而伤感,渴望有能阻隔风雨的房子。

③第三次是在雨停之后再次提到叶肯别克弹奏曲子,我坦然而不再忧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A.“他简短而冷漠的回答,让作为当事人的‘我’感到悲伤……”错。于文无据,“‘我’感到悲伤,忍不住哭起来"的原因,原文没说是因为那人回答的简短冷漠。

B.“正是这所房子让‘我们’爱上了这个地方”错。据原文“妈妈,就这样,我们在我们爱着的地方有了个家"可知,“就这样”说明让“我们"爱上了这个地方的是我们在这里的美好的生活感受。

D.“……因而没能察觉它开始破裂,已经不堪重负”错。因果关系不成立。“‘我们’忙着在房中享受欢乐喜悦,倾听外面的走动声说话声"只是“我”猜测的其中的原因之一。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B.“‘我们’却束手无策"错。原文说我们拉满了挡雨接水用的塑料布和床单;房子四周系着各种各样的绳子,吊着石头,以便扯住容易被风掀开的篷布;到处是补丁,满地是接水用的瓶瓶罐罐等,我们用双手,用十指,用两肩和脊梁支撑这个棚子,可见不是“束手无策”。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据原文第四段“我们在那片美丽的沼泽上有那么多美好的愿望"、倒数第二段“房子破了,而我们仍然没有离开,原因还是那么单薄。这美丽的沼泽上还是有我们那么多美好的梦想”可知,因为这里有美丽的沼泽和“我们"美好的梦想,所以,房子虽然破了,但是“我们”没有离开。

②据原文倒数第二段“房子砍了,可我们仍然要生活下去,在艰难和痛苦中,在衰老的日子里妈妈,我们互相安慰:永远也不要放弃生活"可知,这里有亲人的陪伴和相互安慰,给予“我们”生活下去的温暖和力量。所以,房子虽然破了,但是“我们"没有离开。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

第一次写是第七段“听到北面的毡房那边叶肯别克在弹奏着由电池带动的电子琴。那是一曲异常平静优美的旋律,令人不由得想起爱情”,第四至六段写在新房建成、新生活刚刚开始时,爱情甜蜜,生活无比美好,因而作者听叶肯别克弹奏曲子时,觉得平静优美,内心喜悦。

②第二次是第十段“想着叶肯别克弹奏的那首曲子,平静与优美背后的内容……我们想着这首歌,蜷缩在帐篷里的被窝里,听着外面无边无际的风雨声"、第十一段“可是我们的一生,多么漫长!”,在风雨之夜想着叶肯别克弹奏曲子的歌词,因为房子破败,无力庇护而觉得无助、伤感,渴望有能阻隔风雨的房子。

③第三次:倒数第三段写“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像我们的朋友叶肯别克那样,反复弹奏着那首与天窗有关的歌……”,是在雨停之后再次提到叶肯别克弹奏曲子。房子虽然破了,我们仍然没有离开,“我”能够坦然面对生活而不再忧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美丽的沼泽上还是有我们美好的梦想,我们仍然要生活下去,不能放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上不隆礼,则兵弱;上不爱民,则兵弱;已诺不信,则兵弱;庆赏不渐,则兵弱:将率不能,则兵弱。上好功,则国贫:上好利,则国贫;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无制数度量,则国贫。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節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早,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复就,而陈积有余。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故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伐其本,竭其源,而并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恶也,则其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以国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谓至贪是愚主之极也。将以求富而丧其国,将以求利而危其身,古有万国,今有十数焉,是无它故焉,其所以失之一也。君人者,亦可以觉矣。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节选自《荀子·富国》)

材料二:

景公之时,荧惑①守于虚①,期年不去。公异之,召晏子而问曰:“吾闻之,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荧惑,天罚也,今留虚,其孰当之?"晏子曰:“齐当之。”公不说,曰:“天下大国十二,皆曰诸侯,齐独何以当?"

晏子曰:“虚,齐野也。且天之下殃,固干富强,为善不用,出政不行,贤人使远,谭人反昌,百姓疾怨:是以列舍无次,变星有芒,荧惑回逆,辈星在旁,有贤不用,安得不亡!”公曰:“可去乎?"对曰:“可致者可去,不可致者不可去。”公曰:“寡人为之若何?"对曰:“盍去冤聚之狱,使反田矣;散百官之财,施之民矣;振孤寡而敬老人矣。夫若是者,百恶可去,何独是孽乎!”公曰:“善。"

(节选自《晏子春秋·谏上》)

[注]①荧惑:指火星。②虚:二十八星宿之一。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以国持之①而不足②以容其身③夫是之谓④至贪⑤是愚⑥主之极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渐,加重,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中的“渐"意思不相同。

B.一,相同、一样,与《兰亭集序》“其致一也”中的“一"意思相同。

C.用,被任用,与《归去来兮辞》“遂见用于小邑”的“用"用法相同。

D.不行,与《陈情表》“九岁不行”的“不行"都产生了古今词义差别。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的强弱、贫富可以通过一定的表面征兆看出来,如果君主不崇尚礼义、不爱护民众、不讲信用等,那样的国家就会兵力衰弱。

B.材料一认为国家钱财的源头在百姓不在国库,如果百姓能够按时节耕种,和谐安定,有条不紊地生产,就能保证国家钱财的来源。

C.懂得本末、源流关系的君主,能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所以夏禹时遇到十年水灾。商汤时遇到七年旱灾,天下没有面有菜色的人。

D.晏子认为,当百姓怨恨君主远离贤能的人、任用谗佞小人的时候,这种怨气会引起天象的变化,使得星宿没有了次序,荧惑逆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2)天下大国十二,皆曰诸侯,齐独何以当?

14.两则材料都谈及使国家富强的措施,请简要概括其看法的相同点。

【答案】10.①③⑤

11.C12.D

13.(1)所以,田野荒芜而国家的粮仓充实,百姓家里空空荡荡而国家的仓库满满的,这可以说是国家倾覆了。

(2)全天下有十二个大的国家,都称为诸侯,齐国为什么要独自承当呢?

14.①让百姓从事农业生产。②爱护百姓,使之生活富足。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拿整个国家来扶持供养他,还是不能够容纳他这个人,这叫做极其贪婪,这是昏君的极点了。

“以国持之”句意完整,“之"是“持”的宾语,故应在①处断开;

“夫是之谓……"为固定句式,译为“这就叫……”,“夫"是发语词,放在句首,故应在③处断开;

“是愚主之极也”为判断句,故应在⑤处断开。

故选①③⑤。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渐”,加重;/浸湿。句意:奖赏不加重,那兵力就衰弱。/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B.正确。“一”,都是“相同、一样"的意思。句意:他们丧失国家的原因是一样的。/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C.“用法相同”错误。“用”,被任用;/委任、委派。句意:做善事的人不被重用。/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D.正确。不行:古义,不执行;今义,不可以,不中用。/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不中用。句意:颁布的政令不被很好执行。/九岁时还不会行走。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怨气会引起天象的变化”错误,并不是百姓的怨气引起天象的变化。做善事的人不被重用,颁布的政令不被很好执行,贤明的人被疏远,谗佞的人反而猖狂重用,百姓怨恨君王等现象引起天象的变化。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虚”,空,空空荡荡;“夫是之谓……”,为固定句式,译为“这就叫……";“蹶”,颠覆,倾覆。

(2)“大国十二”,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十二大国”;“独”,独自;“何以”,为什么;“当”,承担,承当。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①由材料一“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節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和材料二“盍去冤聚之狱,使反田矣"可知,两则材料都主张让百姓从事农业生产。

②由材料一“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和材料二“散百官之财,施之民矣;振孤寡而敬老人矣。夫若是者,百恶可去,何独是孽乎"可知,两则材料都主张爱护百姓,使之生活富足。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观察一个国家的强弱贫富有一定的征兆:君主不崇尚礼义,那兵力就衰弱;君主不爱护民众,那兵力就衰弱;禁止与许诺都不讲信用,那兵力就衰弱;奖赏不加重,那兵力就衰弱;将帅无能,那兵力就衰弱。君主好大喜功,那国家就贫穷;君主喜欢财利,那国家就贫穷;官吏众多,那国家就贫穷;工人商人众多,那国家就贫穷;没有规章制度,那国家就贫穷。民众贫穷,那君主就贫穷;民众富裕,那君主就富裕。所以郊外的田野乡村,是财物的根本;粮囤地窖谷仓米仓,是财物的末梢。百姓按时节耕种和谐安定、生产有条不紊,这是财物的源头;按照等级征收的赋税和国库,是财物的支流。所以英明的君主必定谨慎地保养那和谐安定的政治局面,节流,开源,而对钱财的收支时常加以调节,使天下的财富一定像大水涌来一样绰绰有余,而君主也就不再担忧财物不够了。像这样,那么君主和民众都富足,双方都没有地方来储藏财物,这是懂得国计民生达到了极点。所以夏禹时碰上了十年水灾,商汤时遇到了七年旱灾,但天下并没有面有菜色的人;十年以后,谷物又丰收了,而旧有的储备粮还有剩余。这并没有其他的缘故,可以说是因为他们懂得了本和末、源和流的关系啊。所以,田野荒芜而国家的粮仓充实,百姓家里空空荡荡而国家的仓库满满的,这可以说是国家倾覆了。砍断了根本,枯竭了源头,把财物都归并到国库中,然而君主、宰相还不知道这是坏事,那么他们的垮台灭亡就可以立刻等到了。拿整个国家来扶持供养他,还是不能够容纳他这个人,这叫做极其贪婪,这是昏君的极点了。想要求得富裕反而丧失了自己的国家,想要求得利益反而危害了他本身,古时候有上万个国家,现在只有十几个了,这没有其他的缘故,他们丧失国家的原因是一样的。统治人民的君主,也可以醒悟了。百里见方的小国,是完全能够独立存在的。

(节选自《荀子·富国》)

材料二: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火星停留在虚宿位置上,满一年了都没有离开。齐景公对此感到诧异,召见晏子询问道:“我听说这样的事,做善事的人,上天会奖赏他,不做善事的人,上天降灾祸惩罚他。火星啊,是上天的惩罚啊,现在留在虚宿上,谁将要承受这份惩罚呢?”晏子说:“齐国将要承受这份惩罚。"齐景公不高兴,说:“全天下有十二个大的国家,都称为诸侯,齐国为什么要独自承当呢?”

晏子说:“虚宿,是齐国的分野区域。况且上天降下灾祸,本来就牵涉富强的国家,做善事的人不被重用,颁布的政令不被很好执行,贤明的人被疏远,谗佞的人反而猖狂重用,百姓怨恨君王;因此二十八星宿就没有了次序,预示变化的星辰有了光芒,火星返回,逆着运行,灾星在旁边,有贤臣却不被重用,怎么能不灭亡呢?"齐景公说:“可以让火星离开吗?”晏子回答说:“人为可以招致的,就可以人为使之离开,不是人为可以招致的,就无法使之离开。"齐景公说:“那我怎么办呢?”晏子回答说:“为何不消除冤屈集中的案件,让他们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呢?为何不散发百官征敛的财物,施舍给人民呢?为何不赈济孤儿寡妇、敬养老人呢?如果这样做了,各种邪恶祸事都可以去除,岂止是这个灾星呢?"齐景公说:“好!”

(节选自《晏子春秋·谏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劝农和孟大监韵

朱宗强

祥开龙角应三农,小队旌旗猎猎风。

秧马趣行田陌外,樯乌飞送橹声中。

穰翁预喜瓯窭满,馌妇毋忧杼轴空。

观稼西成今在望,贤侯此乐与民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祥开龙角"是吉祥的征兆,寓意好的开始,“应三农”表示与农业生产相呼应。

B.劝农队伍的旗帜在风中猎猎飘扬,这一场景描写烘托了劝农活动庄严隆重的氛围。

C.颔联从正面描写了田间劳作的美景,农民骑着秧马轻快劳作,乌鸦在橹声中飞动。

D.本诗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描绘出官民共同努力、共享欢乐和谐景象。

16.诗歌颈联蕴含着诗人怎样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5.C16.①对农业生产丰收的期待。②对农业生产能顺利进行的信心。③对农民丰衣足食、生活安乐的美好祝愿。④对农民辛勤劳作精神的鼓励和肯定。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C.“正面描写了田间劳作的美景"错。“樯乌飞送橹声中”,是从侧面描绘水面劳作的繁忙;“樯乌"不是乌鸦,而是桅杆上乌形风向仪。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颈联“穰翁预喜瓯窭满,馌妇毋忧杼轴空”意思是富有的农夫早已预见他们的谷仓将满溢,负责家务的妇女不必担忧纺织的轴空着。

“预喜”,指已预见谷仓将满溢,一定会获得农业的丰收;“毋忧”,不必担忧纺织的轴空着,总会有劳作之事。可见,颈联蕴含着诗人对农业生产丰收的期待和对农业生产能顺利进行的信心。

“预喜瓯窭满”,意指农民将谷仓将满溢,生活上会有余粮;“毋忧杼轴空”,意指负责家务妇女将一刻不停的纺织,布匹不断,穿着不愁。可见,颈联蕴含着诗人对农民丰衣足食、生活安乐的美好祝愿。

农夫辛苦收获,妇女辛勤纺织,自己动手,共同努力,丰衣足食。可见,颈联蕴含着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精神鼓励和肯定。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养树"之道启示我们,不能过度关注孩子的成长,既不能“_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用“六王毕,四海一”来形容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此表达的意思相同。

(3)古人常通过“啸”的方式来抒发情怀,古代诗文中对此也多有描述,如“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爱之太恩②.忧之太勤③.吞二周而亡诸侯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莫听穿林打叶声⑥.何妨吟啸且徐行(借书满架,偃仰啸歌/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履、舷、皋。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垂花门是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的内部之门,因其特有的构件——垂花柱而得名。作为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中的“门面担当”,垂花门的装饰工艺_____________,涵盖雕刻、彩绘等多种类型,体现着的匠心精神。雕刻工艺在垂花门的装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凝聚着工匠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巧思。如徽州的木雕就常常在垂花门上_____________,工匠们不仅生动刻画出各类题材,在对于不同物象的质感处理上更是_____________,圆润的人物面庞、柔软的衣褶,甚至飘逸的流苏都表现得入木三分。彩绘也是垂花门中常见的装饰工艺,常见于木质构件之上,(甲),还能起到保护构件不受风雨侵蚀的作用。贵族府邸的垂花门彩绘主要采用苏式彩画,风格明快活泼,充满诗情画意。皇家建筑中的垂花门多采用旋子彩画、和笙彩画等,更显庄严肃穆。

从传统合院式建筑的整体设计布局来看,垂花门能够有效控制、调节合院内的空间节奏。相较前院与内宅两个较为开阔的空间,(乙)。宅中人从外至内行进,这一过程伴随空间明暗、宽窄、高低等的起伏变化。如此一层层地渐进转折、交替更迭,为合院式建筑带来一种韵律之感,极大丰富了空间的层次。与前院、内宅自然地融为一体的垂花门成为人们在门下问候寒暄、听风赏雨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的一个特殊的“社交空间"。

①雕梁画栋的垂花门蕴含着双重实用与审美的价值,②它接纳了雕刻、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③实乃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中的点睛之笔。④透过垂花门,⑤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⑥看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蔚为大观精益求精大放异彩出神入化

B.包罗万象精益求精异彩纷呈栩栩如生

C.蔚为大观千锤百炼大放异彩栩栩如生

D.包罗万象千锤百炼异彩纷呈出神入化

19.文中加点的“入木三分”,有人说把形容书法的词语用在这里不恰当,有人却说用得巧妙。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A19.①我认为用得巧妙。②“入木三分"运用了移就的修辞手法,用形容书法的词语来表现木雕物象质感处理得好。③既契合在木上雕刻的具体情境,也形象地凸显了工匠们雕刻技艺的高超。

20.甲:不仅可以美化建筑。乙:垂花门是一个较小的通道。

21.垂花门与前院、内宅自然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交空间”,人们在门下问候寒暄、听风赏雨,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22.语句①,可修改为:雕梁画栋的垂花门蕴含着实用与审美的双重价值。语句②,可修改为:它容纳了雕刻、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蔚为大观:形容事物丰富多彩,盛大壮观。包罗万象:形容包容一切,内容丰富。后文说涵盖多种类型,强调丰富多彩,而非“包容”,故选“蔚为大观”。

第二空,精益求精:形容已经很好了,但还力求更好。千锤百炼:比喻对文章多次修改润色,使它更完美,也比喻经过多次考验和磨炼。语境“匠心精神"强调“精益”,力求更好,故选“精益求精"。

第三空,大放异彩:比喻取得优异突出的成就。异彩纷呈:表示色彩艳丽,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后文说“刻画出各类题材”“不同物象的质感处理"等不限于色彩,故选“大放异彩”。

第四空,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语境主语是工匠们,强调对于不同物象的质感处理技艺的高超,故选“出神入化"。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成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明确观点,即“我认为用得巧妙”。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此处将用于形容书法的词语来表现木雕物象质感处理大放异彩,运用了移就的修辞手法,既契合在木上雕刻的具体情境,雕刻效果之好,更突显了工匠们雕刻技艺的高超。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