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有两条道路对雅乐传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即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联系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北非的贸易要道,陆上丝绸之路对于音乐文化的交流自然也至关重要,雅乐在欧亚大陆的传播,这条路线居功至伟。至于雅乐在东亚、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海上丝绸之路则功不可没。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了东海丝绸之路和南海丝绸之路两条路径,前者连接了胶东半岛到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后者则以今广州、泉州、宁波为主要港口,经中南半岛和东南亚诸国,抵达西亚和欧洲。作为古代中外贸易的海上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推动经济往来的同时,也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传播,让雅乐文化随着丝绸、茶叶、瓷器等一道传入沿线国家,极大增强了雅乐的文化影响力。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和发展,“一带一路"在协调沿线各国共同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经济的同时,同样注重与诸国展开文化艺术交流。在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背景下,雅乐研究的视野范围,也应更加广阔,既要贯通中西,又要古为今用。
纵观雅乐在“一带一路"传播的历史,有一个核心问题是绕不开的,即雅乐的价值问题。在雅乐的传播过程中,沿线诸国为什么欣然接受那些对他们来说饶有价值的因素,对当下的“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是否仍然还有借鉴意义
就文化内涵而言,雅乐作为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不仅和古礼关系紧密,还折射出影响中华民族数千年博大精深的社会哲学、生活智慧。其中正的曲调,舒缓的节奏、典雅的旋律、平和的舞步、庄严的演奏、恢宏的气势、和谐的风格,无不体现着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仁"礼”“和”,这是雅乐在儒家文化圈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根源所在。不仅如此,在传统文化回归的今日,雅乐与其所代表的这些价值理念,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国内角度看,雅乐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现实合理性。从世界角度看,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政治经济格局风云变幻,国际交往错综复杂,充满着矛盾与冲突,交流与碰撞,世界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致中和”的普世价值,来调解和平衡各种社会关系,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可能。而雅乐和儒家文化所包含的“爱人"克己”“中庸"等社会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无疑为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核不谋而合。
就文化联系而言,雅乐对于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凝聚力,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基础。作为儒家文化的象征之一,接受雅乐,也就意味着对儒家文化的认可;而要学习儒家文化,对雅乐的引进也必不可少,这在古代是二元一体的。作为一种文化象征,雅乐、孔庙等曾在古代儒家文化圈内起到增进文化认同感的重要作用,而今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范围并不局限于经济和商贸,而是包括了文化在内的全方位共建,那么增强沿线各国的文化认同必然是重中之重。而倘若寻找一种具有较大接受范围、重要文化影响、深厚历史基础和普世价值内涵的文化元素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纽带,可以说当仁不让者,非雅乐莫属。如果能够进一步将其打造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名片,那么对于扩大“一带一路"在世界范围的宣传效应,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李智巧、童师柳《“一带一路”视域下的雅乐传承研究》)
材料二:
雅乐意在“娱神"以求福。依据“天人”学说,人可以通过占卜祭祀等方式沟通上天。祭祀活动的共情心理是以牺牲舞乐等献祭给神灵而求赐福。其“娱神"的美学逻辑可以《周礼·春官》中祭祀天地为例来说明,首先是供奉食物或财富等物质来取悦神灵,同时奏乐以祀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无论“牺牲”之奉,还是“舞乐"之献,其功利性目的都是“祈神求福”,这一目的又必须以礼祀载体的审美性为基础。把不忍卒听的噪音献祭给神,就如同把腐败发臭的食物作为祭品一样难以想象。雅乐发轫于祭祀礼乐,因此,其首要审美目的是“娱神"。
雅乐注重“观得失之效”的审美认识功能。“天人"学说认为,雅乐是沟通天人的载体之一,可以“观得失之效”。一可以知君,“是以撞钟以知君,钟调则君道得";二可以知臣,“乐有鼓,击鼓以知臣,鼓音调,则臣道得”;三可以知民,“击磬以知民,磬音调,则民道得";四可以知法度,“吹竽以知法度,等音调,则度数得见”;五可以知四海,“琴以知四海,琴音调之,以及四海也";六可以知律历,“圣人承天,乐用管,吹管以知律,管音调,则律历正”。雅乐审美认识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诊断——反馈——干预"的治政调节机制,观察雅乐是否得“天人”之和,决定是否需要予以调整,促使君、臣、民各得其道;二是多层次认识方法,“天道"人事”与“乐音"在宏观和微观上分别构成复杂的感应关系。
(摘编自陈先涛《“天人”视域下雅俗之乐的分化与合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中国,雅乐传播到欧洲,既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也可通过南海丝绸之路。
B.雅乐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能避免国际冲突。
C.雅乐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价值内涵的文化元素,可以作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
D.雅乐发轫于祭祀礼乐,有其“祈神求福”功利性的一面,同时又以审美性为基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雅乐走出国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道路作用不容忽视,其中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范围更广。
B.作为古代中外贸易的海上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推动经济往来的同时,也推动了雅乐在东南亚乃至大洋洲的传播。
C.只要我们倾力研究古代中国的雅乐,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背景下,雅乐定能增强沿线国家的文化认同感。
D.《周礼》中记载祭祀天地时要“奏黄钟,歌大吕”,是因为黄钟、大吕是深沉庄重、宏大和谐的音乐,能够“娱神"。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郑玄注:“淫声,若郑卫也。过声,失哀乐之节。凶声,亡国之声。慢声,惰慢不恭。"
B.魏文侯问回:“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子夏日:"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
C.《乐纬·乐叶图微》:“圣人不取于一人,必从八能之士。故八士或调阴阳,或调律历,或调五音。故撞钟者以知法度,鼓琴者以知四海,击磬者以知民事。"
D.《礼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
时期人物事件
西周周公制礼作乐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有“恶郑声之乱雅乐"的记载。
初唐祖孝孙参加制定唐朝雅乐,注重引入龟兹乐调。
盛唐唐玄宗李隆基下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
北宋太常寺卿窦俨建议“……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
元朝元太宗在燕京找到了原在金朝掌乐的许政、掌礼的王节以及九十多名乐工,为元朝创作、排练宫廷雅乐。
A.在历史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中,雅乐音乐形式亦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与迭代中。
B.雅乐承载了某些政治意蕴,它也是中国历史王朝政治形态和社会变迁的见证者。
C.孔子处在“礼崩乐坏”时期,在《论语》中表达出对这一时局痛心疾首心情。
D.萌芽于西周的雅乐,走出了一条迥异于俗乐的发展道路,雅俗分流,互不影响。
5.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传承雅乐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豆(节选)
宗璞
一九四八年冬天,北京已经到了解放前夕。城里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家家挂红灯,迎接毛泽东。"①最沉得住气的反动官员们、大亨们都纷纷逃走了。齐虹家里几乎是一天一封电报催他走,并且代他订了飞机座位。那时江玫的中心工作是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怎样应“变”,宣传护校。她为即将到来的解放,感到兴奋,好像等待着一件期待已久的亲人的礼物,满怀着感情,幻想解放后的日子。而同时,她和齐虹那注定了的无可挽回的分别啮咬着她的心。她觉得自己的心一面在开着花,同时又在萎缩。
一天,齐虹进城去了,直到晚上还没有露面。江玫坐在图书馆里,一页书也没有看,进来一个人她就抬头,可是直到电灯开了,齐虹还是不见。她忽然想,很可能他已经走了。走了,永远再也见不到他了。可是江玫一定还要再看他一眼,最后一眼!
那是那一年冬天的第一个下雪天。路上的雪还没有上冻,灯光照在雪花上,闪闪刺人的眼。江玫一直向北楼走去,她想看一看那正对着一棵白杨树梢的窗子,有没有灯光。那个房间她从没有去过,可是那窗口她却十分熟悉。齐虹常对她讲窗口的白杨树叶的沙沙声怎样伴着他度过多少不眠的夜。透过飞舞着的迷乱的雪花,她一下子就找到那棵白杨树,而那白杨树梢的窗口,漆黑一片,没有灯光。
江玫的心沉了下去。她两腿发软,站在北楼前,一动也不动。
②也许他从城里回来太累,已经去睡了也许他还没有回来江玫快步走进了北楼,走到齐虹的房间,她敲门又推门,门是锁着的。
“难道再见不着他了!真见不着他了!"江玫走出北楼,心里在大声哭泣。她完全没有看见新诗社的一个同学从她身边走过,也没有听见人家在唤着“小鸟儿”。
好容易走到西楼,江玫真是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她想找个地方靠一靠再上楼,一眼看见自己房间里有灯光。那房间,自从萧素被抓去以后,是那样空,那样冷,晚上进去总是黑洞洞的。这时竟点着灯,这灯光温暖了江玫,她三步两步跑上去,在门外就叫着:“齐虹!"
果然是齐虹在房间里等她,满脸的焦急使他看上去苍老了许多。他一看见江玫,连忙迎上来握着她的手,疲倦地,也多少有些安心地说:“你到底回来了!我以为我再也见不着你了。”
江玫没有回答。她怕自己会把刚才那一番焦急向他倾吐,会让他明白她多么离不开他。而他却就要走了,永远地走了。
“明天一早的飞机,今晚就要去机场。"齐虹焦躁地说。“一切都已经定了,怎么样咱们就得分别么”
“分别——永远不能再见你——"
“完全可以不分别,永不分别!只要你说一声同我一道走,我的小姑娘。”
“不行。"
“真的不行么你就像看见一个临死的人而不肯去救他一样,可他一死去就再也不会活转来了。再也不会活了!走开的人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你会后悔的!”他摇着江玫的肩,摇得她骨头直响。
“我不后悔。"
齐虹看着她的眼睛,还是那亮得奇怪的火光。他叹了一口气,“好,那么,送我下楼吧。”
江玫温柔地代他系好围巾,拉好了大衣领子,一言不发,送他下楼。
纷飞的雪花在无边的夜里飘荡,夜,是那样静,那样静。他们一出楼门,马上开过来一辆小汽车,从车里跳出一个魁梧的司机。齐虹对司机摇摇手,把江玫领到路灯下,看着她,摇头,说:“我原来预备抢你走的。你知道么你看,我预备了车。飞机票也买好了。不过,我看了出来,那样做,你会恨我一辈子。你会的,不是么"他拿出一张飞机票,也许他还希望江玫会忽然同意跟他走,迟疑了一下,然后把它撕成几半。碎纸片混在飞舞的雪花中,不见了。”再见!③我的小姑娘。我的女诗人!我的女革命家!"他最后几句话,语气非常尖刻。江玫看见他的脸因为痛苦而变了形,他的眼睛红肿,嘴唇出血,脸上充满了烦躁和不安。
江玫想说点什么,但说不出来,好像有千把刀子插在喉头。她心里想:“我要撑过这一分钟,无论如何要撑过这一分钟。”……
她最后对齐虹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后悔。"
雪还在下着……
江玫果然没有后悔。那时称她革命家是一种讽刺,这时她已经真的成长为一个好的党的工作者了。解放后又渐渐健康起来的母亲骄傲地对人说:④“她父亲有这样一个女儿,死得也不算冤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虹的家人催他离开北京,并为他订了机票,为后文他与江玫离别的情节张本。
B.江玫反复说“我不后悔”,刻画了江玫作为一个好的党的工作者的崇高形象。
C.“纷飞的雪花在无边的夜里飘荡”,为齐虹与江玫的痛苦离别营造了凄清的氛围。
D.小说淡化情节,着重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人物心理,体现了散文化小说的艺术特征。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最沉得住气的"强调了革命形势不可逆转,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B.句子②中两个“也许”暗示江玫对见齐虹最后一面抱有侥幸心理。
C.句子③中三句话,朗读时应急速、尖锐,略带嘲讽味。
D.句子④留下悬念,让读者思考江玫父亲的身份。
8.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重要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两个角度:①“个人与家国”,②“理性与情感”。请任选一个角度,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回:“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①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有删改)
材料二: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
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
注:①武安君:指秦国大将白起,他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之新辩A滥乎B宰予C而世主之听D眩乎E仲尼F为悦G其言H因任其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文中指将要,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且”意义不同。
B.名,文中指名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尤在于名实"名”意义相同。
C.诣,文中指前往,与《促织》中“成妻具资诣问"的“诣”意义相同。
D.焉,文中指怎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将焉取之"中的“焉”意义与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蔺相如上谏说,大王这样做,就如同拿胶粘住琴柱去弹奏古瑟一样,因为赵括并不懂得战争的机动变化。
B.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武安君截断,亲自到河内地区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百姓前往长平,阻断赵国的救兵与粮草通道。
C.即使是智者孔子也有识人之误。他认为他的学生宰予和子羽分别教会了他不能以貌取人和不能以言谈取人的道理。
D.韩非子认为任用人才,不能只看外在,而要从基层中选用真正有能力的官员,然后利用官阶与奖赏来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13.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2)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14.结合材料,从秦国的角度简要梳理其获胜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岘山①怀古
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注】①岘山:在襄阳城南数里处。有岘首、岘中,岘尾三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诗人登高远眺,寻访古迹,既扣住标题,也为下面所看美景张目。
B.三、四句描写了襄阳一带天朗气清、山峰挺出,秋水枯落,沙洲清冷的景象。
C.五、六句使用了郑交甫在汉水之滨看女神玩珠和山涛被封为征南将军典故。
D.全诗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语言朴质,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李白诗的风格。
16.这首诗歌与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均为登临怀古之作,但抒情的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与本诗“长松鸣夜风”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针对曾皙所问“何哂由也"时,孔子用“____,____”给予回答。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___,____"不能算是“拒谏”,驳斥了司马光对他的指责。
(3)在古诗文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小华认为古人善于使用“舟"的意象来叙事、绘景、抒情、议论,并以“____”和“____"为例,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②使人类的信息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③如今人们每天都会收到大量大数据算法推送的信息,④这样极大减轻了获取信息的成本。⑤随着新兴技术蓬勃发展,⑥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给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还会带来变革。
脑机接口是连接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通道,它的潜在影响深远而广泛。A_____________,人们无需通过传统的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输入设备,就能够以大脑直接与电子设备或网络进行信息交互,这种新的信息交互手段将极大地改变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
利用脑机接口,人类大脑将能够与外部世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交互。未来,人类获取信息的速度将得到提升。这是因为,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是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收信息,受到生物学和物理学的限制;脑机接口则可以直接从大脑神经元中提取信息,绕过这些限制,可以实现B_________________。这意味着,人类将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取和处理信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伟大的人,最简朴的坟墓。
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是十分矛盾的,①的,甚至是忤情悖理的;然而,它却是那样的自然、和谐。它那简朴平凡不引人注意的形状,它那与周围浑然一体的碧绿的色泽,使它和这葱茏茂密幽深辽阔的俄罗斯森林和大地融为一体。
一切真正被人称得起是伟人的,无一不是真诚的,无私的,谦逊的,朴素的。他们不虚张声势,欺世盗名,更不②_____________,唯我独尊。他们不务虚名,不图私利、慷慨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类。他们活着时,始终生活在广大人民之中,像一滴水溶合在浩瀚的海洋里一样;而死后,则默默无闻地置身于广阔的山林草木之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没有一点特殊的标志,没有丝毫炫耀的痕迹。然而,恰恰是这种平凡,这种朴素,就更加显得伟大、崇高,更加令人感动、敬仰。
朴素是最伟大的美。
没有比这最伟大的人的最朴素的坟墓更美的了。
也没有比这更加震撼人心的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文中加点词语用法一样的是()
例句:使它和这葱茏茂密幽深辽阔的俄罗斯森林和大地融为一体。
A.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B.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
C.(大笑)董事长,您不要同我摆架子,您难道不知道我是谁吗
D.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他们活着时,生活在广大人民之中,与广大人民融为一体。”从语意上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时,有的人工于心计,钻营取巧,虽一时得意,但终究功业难成;有的人坚持原则,恪守底线,虽一时失意,但终会成就人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解析版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有两条道路对雅乐传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即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联系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北非的贸易要道,陆上丝绸之路对于音乐文化的交流自然也至关重要,雅乐在欧亚大陆的传播,这条路线居功至伟。至于雅乐在东亚、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海上丝绸之路则功不可没。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了东海丝绸之路和南海丝绸之路两条路径,前者连接了胶东半岛到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后者则以今广州、泉州、宁波为主要港口,经中南半岛和东南亚诸国,抵达西亚和欧洲。作为古代中外贸易的海上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推动经济往来的同时,也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传播,让雅乐文化随着丝绸、茶叶、瓷器等一道传入沿线国家,极大增强了雅乐的文化影响力。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和发展,“一带一路"在协调沿线各国共同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经济的同时,同样注重与诸国展开文化艺术交流。在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背景下,雅乐研究的视野范围,也应更加广阔,既要贯通中西,又要古为今用。
纵观雅乐在“一带一路"传播的历史,有一个核心问题是绕不开的,即雅乐的价值问题。在雅乐的传播过程中,沿线诸国为什么欣然接受那些对他们来说饶有价值的因素,对当下的“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是否仍然还有借鉴意义
就文化内涵而言,雅乐作为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不仅和古礼关系紧密,还折射出影响中华民族数千年博大精深的社会哲学、生活智慧。其中正的曲调,舒缓的节奏、典雅的旋律、平和的舞步、庄严的演奏、恢宏的气势、和谐的风格,无不体现着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仁"礼”“和”,这是雅乐在儒家文化圈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根源所在。不仅如此,在传统文化回归的今日,雅乐与其所代表的这些价值理念,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国内角度看,雅乐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现实合理性。从世界角度看,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政治经济格局风云变幻,国际交往错综复杂,充满着矛盾与冲突,交流与碰撞,世界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致中和”的普世价值,来调解和平衡各种社会关系,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可能。而雅乐和儒家文化所包含的“爱人"克己”“中庸"等社会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无疑为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核不谋而合。
就文化联系而言,雅乐对于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凝聚力,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基础。作为儒家文化的象征之一,接受雅乐,也就意味着对儒家文化的认可;而要学习儒家文化,对雅乐的引进也必不可少,这在古代是二元一体的。作为一种文化象征,雅乐、孔庙等曾在古代儒家文化圈内起到增进文化认同感的重要作用,而今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范围并不局限于经济和商贸,而是包括了文化在内的全方位共建,那么增强沿线各国的文化认同必然是重中之重。而倘若寻找一种具有较大接受范围、重要文化影响、深厚历史基础和普世价值内涵的文化元素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纽带,可以说当仁不让者,非雅乐莫属。如果能够进一步将其打造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名片,那么对于扩大“一带一路"在世界范围的宣传效应,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李智巧、童师柳《“一带一路”视域下的雅乐传承研究》)
材料二:
雅乐意在“娱神"以求福。依据“天人”学说,人可以通过占卜祭祀等方式沟通上天。祭祀活动的共情心理是以牺牲舞乐等献祭给神灵而求赐福。其“娱神"的美学逻辑可以《周礼·春官》中祭祀天地为例来说明,首先是供奉食物或财富等物质来取悦神灵,同时奏乐以祀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无论“牺牲”之奉,还是“舞乐"之献,其功利性目的都是“祈神求福”,这一目的又必须以礼祀载体的审美性为基础。把不忍卒听的噪音献祭给神,就如同把腐败发臭的食物作为祭品一样难以想象。雅乐发轫于祭祀礼乐,因此,其首要审美目的是“娱神"。
雅乐注重“观得失之效”的审美认识功能。“天人"学说认为,雅乐是沟通天人的载体之一,可以“观得失之效”。一可以知君,“是以撞钟以知君,钟调则君道得";二可以知臣,“乐有鼓,击鼓以知臣,鼓音调,则臣道得”;三可以知民,“击磬以知民,磬音调,则民道得";四可以知法度,“吹竽以知法度,等音调,则度数得见”;五可以知四海,“琴以知四海,琴音调之,以及四海也";六可以知律历,“圣人承天,乐用管,吹管以知律,管音调,则律历正”。雅乐审美认识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诊断——反馈——干预"的治政调节机制,观察雅乐是否得“天人”之和,决定是否需要予以调整,促使君、臣、民各得其道;二是多层次认识方法,“天道"人事”与“乐音"在宏观和微观上分别构成复杂的感应关系。
(摘编自陈先涛《“天人”视域下雅俗之乐的分化与合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中国,雅乐传播到欧洲,既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也可通过南海丝绸之路。
B.雅乐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能避免国际冲突。
C.雅乐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价值内涵的文化元素,可以作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
D.雅乐发轫于祭祀礼乐,有其“祈神求福”功利性的一面,同时又以审美性为基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雅乐走出国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道路作用不容忽视,其中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范围更广。
B.作为古代中外贸易的海上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推动经济往来的同时,也推动了雅乐在东南亚乃至大洋洲的传播。
C.只要我们倾力研究古代中国的雅乐,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背景下,雅乐定能增强沿线国家的文化认同感。
D.《周礼》中记载祭祀天地时要“奏黄钟,歌大吕”,是因为黄钟、大吕是深沉庄重、宏大和谐的音乐,能够“娱神"。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郑玄注:“淫声,若郑卫也。过声,失哀乐之节。凶声,亡国之声。慢声,惰慢不恭。"
B.魏文侯问回:“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子夏日:"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
C.《乐纬·乐叶图微》:“圣人不取于一人,必从八能之士。故八士或调阴阳,或调律历,或调五音。故撞钟者以知法度,鼓琴者以知四海,击磬者以知民事。"
D.《礼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
时期人物事件
西周周公制礼作乐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有“恶郑声之乱雅乐"的记载。
初唐祖孝孙参加制定唐朝雅乐,注重引入龟兹乐调。
盛唐唐玄宗李隆基下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
北宋太常寺卿窦俨建议“……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
元朝元太宗在燕京找到了原在金朝掌乐的许政、掌礼的王节以及九十多名乐工,为元朝创作、排练宫廷雅乐。
A.在历史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中,雅乐音乐形式亦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与迭代中。
B.雅乐承载了某些政治意蕴,它也是中国历史王朝政治形态和社会变迁的见证者。
C.孔子处在“礼崩乐坏”时期,在《论语》中表达出对这一时局痛心疾首的心情。
D.萌芽于西周的雅乐,走出了一条迥异于俗乐的发展道路,雅俗分流,互不影响。
5.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传承雅乐文化。
【答案】1.B2.D
3.C4.D
5.①挖掘雅乐的文化内涵。我们要传承雅乐所折射的社会哲学、生活智慧,用雅乐所蕴含的社会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来规范我们的言行。②加强雅乐的文化联系。雅乐能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凝聚力,我们要发挥雅乐的文化纽带作用,增强沿线各国的文化认同感。③发挥雅乐的审美功能。雅乐具有“观得失之效”的审美认识功能,我们可以创新雅乐的“诊断——反馈——干预"的治政调节机制。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B.“还能避免国际冲突”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政治经济格局风云变幻,国际交往错综复杂,充满着矛盾与冲突,交流与碰撞,世界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致中和’的普世价值,来调解和平衡各种社会关系,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可能"可知,是成为可能。夸大其词。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其中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范围更广”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至于雅乐在东亚、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海上丝绸之路则功不可没"可知,文中只是说其作用功不可没,没有将其与陆上丝绸之路进行对比。
B.“乃至大洋洲”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了东海丝绸之路和南海丝绸之路两条路径……后者……经中南半岛和东南亚诸国,抵达西亚和欧洲"可知,文中没有提到大洋洲。扩大范围。
C.“雅乐定能增强沿线国家的文化认同感”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增强沿线各国的文化认同……深厚历史基础和普世价值内涵的文化元素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纽带,可以说当仁不让者,非雅乐莫属"可知,雅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能说“定能增强”,说法绝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第二段观点是“雅乐注重‘观得失之效’的审美认识功能"。
A.指俗乐包含“淫”“过"凶”“慢"四声。不符合审美认识功能。
B.是子夏和魏文侯探讨雅乐与俗乐的区别。不符合审美认识功能。
C.以钟磬来观察天下民事,符合题意。
D.指音乐起源。不符合审美认识功能。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雅俗分流,互不影响”错误。根据图表中内容可知,唐朝“引入龟兹乐调"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意味着雅乐同俗乐的融合。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第三段“雅乐作为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不仅和古礼关系紧密,还折射出影响中华民族数千年博大精深的社会哲学、生活智慧"雅乐和儒家文化所包含的‘爱人’‘克己’‘中庸’等社会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无疑为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可以概括为,我们要挖掘雅乐的文化内涵。传承雅乐所折射的博大精深的社会哲学、生活智慧,用雅乐所蕴含的社会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来规范我们的言行。
根据材料一第四段“雅乐对于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凝聚力,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基础"倘若寻找一种……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纽带,可以说当仁不让者,非雅乐莫属”可以概括为,我们要加强雅乐的文化联系。雅乐能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凝聚力,我们要发挥雅乐的文化纽带作用,增强沿线各国的文化认同感。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雅乐注重‘观得失之效’的审美认识功能”“‘诊断——反馈——干预’的治政调节机制……决定是否需要予以调整,促使君、臣、民各得其道"可以概括为,我们发挥雅乐的审美认识功能。雅乐具有“观得失之效”的审美认识功能,我们可以创新雅乐的“诊断——反馈——干预"的治政调节机制。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豆(节选)
宗璞
一九四八年冬天,北京已经到了解放前夕。城里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家家挂红灯,迎接毛泽东。”①最沉得住气的反动官员们、大亨们都纷纷逃走了。齐虹家里几乎是一天一封电报催他走,并且代他订了飞机座位。那时江玫的中心工作是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怎样应“变”,宣传护校。她为即将到来的解放,感到兴奋,好像等待着一件期待已久的亲人的礼物,满怀着感情,幻想解放后的日子。而同时,她和齐虹那注定了的无可挽回的分别啮咬着她的心。她觉得自己的心一面在开着花,同时又在萎缩。
一天,齐虹进城去了,直到晚上还没有露面。江玫坐在图书馆里,一页书也没有看,进来一个人她就抬头,可是直到电灯开了,齐虹还是不见。她忽然想,很可能他已经走了。走了,永远再也见不到他了。可是江玫一定还要再看他一眼,最后一眼!
那是那一年冬天的第一个下雪天。路上的雪还没有上冻,灯光照在雪花上,闪闪刺人的眼。江玫一直向北楼走去,她想看一看那正对着一棵白杨树梢的窗子,有没有灯光。那个房间她从没有去过,可是那窗口她却十分熟悉。齐虹常对她讲窗口的白杨树叶的沙沙声怎样伴着他度过多少不眠的夜。透过飞舞着的迷乱的雪花,她一下子就找到那棵白杨树,而那白杨树梢的窗口,漆黑一片,没有灯光。
江玫的心沉了下去。她两腿发软,站在北楼前,一动也不动。
②也许他从城里回来太累,已经去睡了也许他还没有回来江玫快步走进了北楼,走到齐虹的房间,她敲门又推门,门是锁着的。
“难道再见不着他了!真见不着他了!”江玫走出北楼,心里在大声哭泣。她完全没有看见新诗社的一个同学从她身边走过,也没有听见人家在唤着“小鸟儿"。
好容易走到西楼,江玫真是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她想找个地方靠一靠再上楼,一眼看见自己房间里有灯光。那房间,自从萧素被抓去以后,是那样空,那样冷,晚上进去总是黑洞洞的。这时竟点着灯,这灯光温暖了江玫,她三步两步跑上去,在门外就叫着:“齐虹!”
果然是齐虹在房间里等她,满脸的焦急使他看上去苍老了许多。他一看见江玫,连忙迎上来握着她的手,疲倦地,也多少有些安心地说:“你到底回来了!我以为我再也见不着你了。"
江玫没有回答。她怕自己会把刚才那一番焦急向他倾吐,会让他明白她多么离不开他。而他却就要走了,永远地走了。
“明天一早的飞机,今晚就要去机场。”齐虹焦躁地说。“一切都已经定了,怎么样咱们就得分别么"
“分别——永远不能再见你——”
“完全可以不分别,永不分别!只要你说一声同我一道走,我的小姑娘。"
“不行。”
“真的不行么你就像看见一个临死的人而不肯去救他一样,可他一死去就再也不会活转来了。再也不会活了!走开的人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你会后悔的!"他摇着江玫的肩,摇得她骨头直响。
“我不后悔。”
齐虹看着她的眼睛,还是那亮得奇怪的火光。他叹了一口气,“好,那么,送我下楼吧。"
江玫温柔地代他系好围巾,拉好了大衣领子,一言不发,送他下楼。
纷飞的雪花在无边的夜里飘荡,夜,是那样静,那样静。他们一出楼门,马上开过来一辆小汽车,从车里跳出一个魁梧的司机。齐虹对司机摇摇手,把江玫领到路灯下,看着她,摇头,说:“我原来预备抢你走的。你知道么你看,我预备了车。飞机票也买好了。不过,我看了出来,那样做,你会恨我一辈子。你会的,不是么”他拿出一张飞机票,也许他还希望江玫会忽然同意跟他走,迟疑了一下,然后把它撕成几半。碎纸片混在飞舞的雪花中,不见了。"再见!③我的小姑娘。我的女诗人!我的女革命家!”他最后几句话,语气非常尖刻。江玫看见他的脸因为痛苦而变了形,他的眼睛红肿,嘴唇出血,脸上充满了烦躁和不安。
江玫想说点什么,但说不出来,好像有千把刀子插在喉头。她心里想:“我要撑过这一分钟,无论如何要撑过这一分钟。"……
她最后对齐虹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后悔。”
雪还在下着……
江玫果然没有后悔。那时称她革命家是一种讽刺,这时她已经真的成长为一个好的党的工作者了。解放后又渐渐健康起来的母亲骄傲地对人说:④“她父亲有这样一个女儿,死得也不算冤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虹的家人催他离开北京,并为他订了机票,为后文他与江玫离别的情节张本。
B.江玫反复说“我不后悔”,刻画了江玫作为一个好的党的工作者的崇高形象。
C.“纷飞的雪花在无边的夜里飘荡”,为齐虹与江玫的痛苦离别营造了凄清的氛围。
D.小说淡化情节,着重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人物心理,体现了散文化小说的艺术特征。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最沉得住气的”强调了革命形势不可逆转,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B.句子②中两个“也许"暗示江玫对见齐虹最后一面抱有侥幸心理。
C.句子③中三句话,朗读时应急速、尖锐,略带嘲讽味。
D.句子④留下悬念,让读者思考江玫父亲的身份。
8.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重要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两个角度:①“个人与家国”,②“理性与情感"。请任选一个角度,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答案】6.B7.C
8.①女性观察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江玫与齐虹因为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
②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江玫对齐虹的依恋,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复杂感情和心灵变化;
③以女性视角描写革命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通过描写生命本能的男女之爱与女主人公内心挣扎过程,从侧面突出战争对人民的影响,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④可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革命战争、理解人物,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通过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绘出一个知识女性所细腻真实的恋爱心理过程同时表达出在追求道路时对个人情感的眷恋与追怀,为作品平添了一股凄婉的感伤和浪漫之美。
9.个人与家国
①个人与家国应同频共振,当个人小利与家国大义冲突时,个人应选择家国大义。
②江玫放弃个人爱情,选择拥抱新中国,突显了她高尚的家国情怀。
③齐虹放弃新中国,为了个人私利抛弃家国大义,是不可取的价值观。
④文章表面上是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但蕴藏的炽热的家国情怀更值得崇敬。
理性与情感
①理性与情感时而矛盾,时而统一,时而对立统一。
②新中国成立前夜,以江玫为代表的知识青年对祖国的热爱是一种情感,在情感的驱动下拥抱新中国更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这是理性与情感的统一。
③江玫拥抱新中国的理性与厮守爱情是冲突,她选择告别爱情拥抱新中国,这是理性战胜了情感。
④齐虹想抢走江玫的情感冲动与尊重江玫选择的理性是对立统一的,他撕碎机票独自离开,这是理性与情感对立统一后的一种选择。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刻画了江玫作为一个好的党的工作者的崇高形象”错误,文章最后一段“那时称她革命家是一种讽刺,这时她已经真的成长为一个好的党的工作者了"可知,江玫说“我不后悔”时的身份是“好的党的工作者"无依据。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作用的能力。
C.“朗读时应急速、尖锐,略带嘲讽味”错误,“我的小姑娘"朗读时情感是依恋不舍的。“我的小姑娘”后的标点为句号,表示长停顿;后面两句朗读时语气带有嘲讽意味,因为江玫不愿与他同行。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视角的能力。
(1)女性观察细致,原文以其视角叙述了江玫与齐虹因为革命立场不同产生分歧,而导致最终分开的爱情悲剧故事,“江玫真是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她想找个地方靠一靠再上楼,一眼看见自己房间里有灯光"江玫看见他的脸因为痛苦而变了形,他的眼睛红肿,嘴唇出血,脸上充满了烦躁和不安”等文中多处细节描写,增强情节的生动性。
(2)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可是江玫一定还要再看他一眼,最后一眼"江玫走出北楼,心里在大声哭泣”“江玫没有回答。她怕自己会把刚才那一番焦急向他倾吐,会让他明白她多么离不开他"等内容表现了江玫对齐虹的依恋,“她心里想:‘我要撑过这一分钟,无论如何要撑过这一分钟。’”更生动地表现出江玫的复杂感情和心灵变化;“‘我原来预备抢你走的。你知道么你看,我预备了车。飞机票也买好了。不过,我看了出来,那样做,你会恨我一辈子’"则生动地表现出齐虹的复杂感情和心灵变化。
(3)本篇小说是以女性视角描写革命战争,但是文章内容却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她和齐虹那注定了的无可挽回的分别啮咬着她的心”等内容描写江玫与齐虹的生命本能的男女之爱,“‘完全可以不分别,永不分别!只要你说一声同我一道走,我的小姑娘。’"‘不行。’”等内容则写了女主人公江玫的内心挣扎过程,从侧面突出战争对人民的影响及伤害,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4)可在情感方面,作者以独特的女性视角,通过主人公江玫的爱情悲剧,江玫的坚定立场,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革命战争、理解人物,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通过“她觉得自己的心一面在开着花,同时又在萎缩"她怕自己会把刚才那一番焦急向他倾吐,会让他明白她多么离不开他”等内心描写,反应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绘出一个知识女性所细腻真实的恋爱心理过程,同时通过江玫与齐虹的爱情悲剧表达出在追求道路时对个人情感的眷恋与追怀,为作品平添了一股凄婉的感伤和浪漫之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表明选择的角度,然后分析作答。
(一)个人与家国
①小说以战争年代为背景,描写了江玫与齐虹因革命立场不同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个人与家国应同频共振,当个人小利与家国大义冲突时,个人应选择家国大义。
②根据“江玫果然没有后悔。那时称她革命家是一种讽刺,这时她已经真的成长为一个好的党的工作者了。解放后又渐渐健康起来的母亲骄傲地对人说"可知,江玫放弃个人爱情,选择拥抱新中国,最终成长为一个好的党的工作者,突显了她高尚的家国情怀。
③根据“齐虹家里几乎是一天一封电报催他走,并且代他订了飞机座位”“‘我原来预备抢你走的。你知道么’"可知,齐虹放弃新中国,为了个人私利抛弃家国大义,是不可取的价值观。
④文章表面上是写江玫与齐虹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但根据小说中江玫舍弃爱情,投身新中国革命的选择,蕴藏的炽热的家国情怀,更值得读者崇敬。
(二)理性与情感
①根据“可是江玫一定还要再看他一眼,最后一眼”“她怕自己会把刚才那一番焦急向他倾吐,会让他明白她多么离不开他。而他却就要走了,永远地走了"江玫想说点什么,但说不出来,好像有千把刀子插在喉头。她心里想:‘我要撑过这一分钟,无论如何要撑过这一分钟。’”等对江玫心里的描写,体现了理性与情感时而矛盾,时而统一,时而对立统一。
②根据“一九四八年冬天,北京已经到了解放前夕"她为即将到来的解放,感到兴奋,好像等待着一件期待已久的亲人的礼物,满怀着感情,幻想解放后的日子”等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夜,以江玫为代表的知识青年对祖国的热爱是一种情感,在情感的驱动下拥抱新中国更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这是理性与情感的统一。
③根据“她为即将到来的解放,感到兴奋,好像等待着一件期待已久的亲人的礼物,满怀着感情,幻想解放后的日子"她最后对齐虹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后悔。’”可知,江玫拥抱新中国的理性与厮守爱情是冲突,她选择告别爱情拥抱新中国,这是她的理性战胜了情感。
④根据“齐虹对司机摇摇手,把江玫领到路灯下,看着她,摇头,说:‘我原来预备抢你走的。你知道么你看,我预备了车。飞机票也买好了。不过,我看了出来,那样做,你会恨我一辈子。你会的,不是么’他拿出一张飞机票,也许他还希望江玫会忽然同意跟他走,迟疑了一下,然后把它撕成几半"可知,齐虹想抢走江玫的情感冲动与尊重江玫选择的理性是对立统一的,他撕碎机票独自离开,这是理性与情感对立统一后的一种选择。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回:“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①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有删改)
材料二: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
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
注:①武安君:指秦国大将白起,他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之新辩A滥乎B宰予C而世主之听D眩乎E仲尼F为悦G其言H因任其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文中指将要,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且"意义不同。
B.名,文中指名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尤在于名实”的“名"意义相同。
C.诣,文中指前往,与《促织》中“成妻具资诣问”的“诣"意义相同。
D.焉,文中指怎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将焉取之”中的“焉"意义与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蔺相如上谏说,大王这样做,就如同拿胶粘住琴柱去弹奏古瑟一样,因为赵括并不懂得战争的机动变化。
B.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武安君截断,亲自到河内地区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百姓前往长平,阻断赵国的救兵与粮草通道。
C.即使是智者孔子也有识人之误。他认为他的学生宰予和子羽分别教会了他不能以貌取人和不能以言谈取人的道理。
D.韩非子认为任用人才,不能只看外在,而要从基层中选用真正有能力的官员,然后利用官阶与奖赏来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13.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2)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14.结合材料,从秦国的角度简要梳理其获胜的原因。
【答案】10.CFH
11.B12.C
13.(1)赵王认为廉颇损失惨重后更加胆怯,不敢迎战,大怒,便多次斥责他。
(2)高官厚禄,公务大治,是称王天下的正道。
14.①秦国用反间计使赵军下廉颇,上赵括。
②秦军临阵偷换战神白起为主将,敌明我暗。
③秦军主将白起分而围之,断其粮道,战略部署得当。
④秦王亲临河内征发民夫,趁势堵截赵国援兵及粮草,巩固战果。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流行起来的巧辩大大超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
“滥乎”“眩乎"这里的“乎”当“于"讲,后面的“宰予”“孔子"作介词“于”的宾语,“而"应是放在句首表并列关系的连词,故断句应在CF两处。
“为悦其言”“因任其身"结构一致,“其言”“其身"分别是“悦”和“任"的宾语,故应断在H处。
故选CFH。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且,将要;/况且。句意:而且他也就快投降了!/况且燕赵两国处于秦国把其它国家灭尽的时刻。
B.错误。两个“名”意义不同,名,名望;/名义。句意:大王因为赵括有名望就重用他。/特别在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
C.正确。两句的“诣"都是“前往,到哪里去”的意思。句意:便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调往长平。/成名的妻子准备了钱财前去询问她。
D.正确。焉,怎么;/哪里。句意: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他认为他的学生宰予和子羽分别教会了他不能以貌取人和不能以言谈取人的道理"错误,宰予是让孔子认识到不能以言论取人,而子羽才是让孔子认识到不能以貌取人,选项弄反了。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认为;“数”,多次;“让”,责备、斥责"。
(2)“爵禄”,高官厚禄;“王”,名词作动词,称王;“道”,正道;“……也”,判断句。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可知,秦国花重金用反间计使赵军下廉颇,上只会读兵书,不知合变的赵括为将。
②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可知,秦军临阵偷换战神白起为主将,而且不准泄露此消息,敌明我暗。
③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可知,秦军主将白起假装投降逃跑后又回来对赵军分而围之,断其粮道,战略部署得当。
④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可知,秦王亲临河内征发民夫,趁势堵截赵国援兵及粮草,巩固战果。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军屡屡打败赵军,廉颇便下令赵兵坚城固守。赵王以为廉颇损失惨重后更加胆怯,不敢迎战,愤怒之余,就多次斥责他。这时应侯范雎又派人带上千金去赵国施行反间计,到处散布谣言说:“秦国所畏惧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极易对付,而且他也就快投降了!"赵王很快中计,任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蔺相如劝阻道:“大王因为赵括有名望就重用他,这就像是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呀!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而不知道在战场上随机应变。”赵王不听。
秦王听说赵括已经升任为大将,便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改王龁为副将,并在军中下令:“有谁胆敢泄露白起为上将军的消息,一律处死!"赵括来到军中,全部废除原来的规定,更换军官,下令出兵攻打秦军。白起佯装战败逃走,却预先布置下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括不知中计,乘胜追击,直捣秦军营垒,秦军坚守不出,赵军无法攻克。这时,秦军的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奇兵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外一支五千人的骑兵也堵截住赵军返回营垒的通道。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被断绝。武安君白起趁势下令精锐轻军前去袭击,赵军仓促提兵,迎战失利,只好坚筑营垒等待援兵。秦王听说赵军的粮草通道已经被切断,便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调往长平,阻断赵国的救兵及粮运通道。齐国、楚国增援赵国,赵军缺乏粮草,请求齐国救济,齐王不同意。赵军于是大败,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秦国。
材料二:
澹台子羽有着君子的仪表,孔子相信他是真君子,就收他为徒;同他相处时间长了,却发现他的品行和他的容貌很不相称。宰予说起话来非常文雅,孔子相信他是真文雅,同他相处时间一长,却发现他的智力远不及他的口才。因此孔子说:“按照容貌取人吧,在子羽身上行不通;按照言谈取人吧,在宰予身上行不通。”看来,即使凭借孔子那样的聪明,也还有看人失实的结论。现在流行起来的巧辩大大超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因此,魏国听信孟卯的花言巧语,结果带来了华阳之战的惨败;赵国听信赵括的纸上谈兵,结果造成了长平之战的大祸。这两件事,都是任用能说会道的人而铸成了大错。
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饰,只听他说话议论,就是孔子也不能断定这个人能力怎样;可是在官职上一试验,用办事成效一考察,就是庸人也不会怀疑他是愚蠢还是聪明了。所以,明主手下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地方官中选拔上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他们就越受鼓励;不断地升官晋级,那么官职越高他们就越能办事。高官厚禄,公务大治,是称王天下的正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岘山①怀古
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注】①岘山:在襄阳城南数里处。有岘首、岘中,岘尾三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诗人登高远眺,寻访古迹,既扣住标题,也为下面所看美景张目。
B.三、四句描写了襄阳一带天朗气清、山峰挺出,秋水枯落,沙洲清冷的景象。
C.五、六句使用了郑交甫在汉水之滨看女神玩珠和山涛被封为征南将军的典故。
D.全诗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语言朴质,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李白诗的风格。
16.这首诗歌与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均为登临怀古之作,但抒情的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与本诗“长松鸣夜风”简要分析。
【答案】15.D16.①王词借用六朝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典故(或化用杜牧《泊秦淮》的诗句),抒发的是面对历史的兴亡荣辱,空谈无益,要奋起变革,有所作为的感情;
②李诗采用以景作结(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的是怀才不遇,临秋而发的情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全诗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错误,该诗的风格不具备“含蓄蕴藉、格律严谨”特点;“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李白诗的风格"也不当,该诗也与李白豪迈飘逸的风格不一致。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王词“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意思是: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后庭花》遗曲指在隋朝大将韩擒虎率军兵临城下时,陈后主还在金陵城中与宠妃张丽华寻欢作乐,演奏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作者借用六朝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典故,融合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抒发的是面对历史的兴亡荣辱,空谈无益,要奋起变革,有所作为的感情。
②李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看秋风萧瑟而兴叹,高大的松树也在秋夜里风中呜咽:事业何时有成?作者借松树在秋风中的呜咽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只能临秋而发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针对曾皙所问“何哂由也”时,孔子用“____,____"给予回答。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___,____”不能算是“拒谏”,驳斥了司马光对他的指责。
(3)在古诗文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小华认为古人善于使用“舟”的意象来叙事、绘景、抒情、议论,并以“____"和“____”为例,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答案】①.为国以礼②.其言不让③.辟邪说④.难壬人⑤.老病有孤舟⑥.着我扁舟一叶(驾一叶之扁舟/莲动下渔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题易错字:“礼"辟”“壬"孤”“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②使人类的信息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③如今人们每天都会收到大量大数据算法推送的信息,④这样极大减轻了获取信息的成本。⑤随着新兴技术蓬勃发展,⑥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给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还会带来变革。
脑机接口是连接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通道,它的潜在影响深远而广泛。A_____________,人们无需通过传统的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输入设备,就能够以大脑直接与电子设备或网络进行信息交互,这种新的信息交互手段将极大地改变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
利用脑机接口,人类大脑将能够与外部世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交互。未来,人类获取信息的速度将得到提升。这是因为,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是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收信息,受到生物学和物理学的限制;脑机接口则可以直接从大脑神经元中提取信息,绕过这些限制,可以实现B_________________。这意味着,人类将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取和处理信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A借助脑机接口;B信息的高速传输
19.①删去“随着”或②删去“使";④把“减轻”改成“降低";⑥“还会”移到“给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前面。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根据分析可知,全文谈“脑机接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贵港市重点中学高三年级四月考数学试题
- 采购合同维保内容
- 编制合同心得体会
- 防汛应急演练
- 银行会计主管述职报告
- 辽宁省丹东市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 高考班考题昌黎文汇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题
- 放射性示踪在医学影像中的作用
- 风电电缆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范本
- 基础地质勘查服务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社区法律知识讲座
-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
- 玻璃体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教学查房
- 高三定语从句复习公开课 全国一等奖
- 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
- 药理学学习指导及练习题
-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评估报告
- 中级监控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婴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评价》习题库(项目一)认识婴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评价
-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