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姓名______准考证号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在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就长达5000多年。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艰苦卓绝、革故鼎新,开创了以文治教化为主旨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早在两三千年前,我国诸多典籍就记载了独特的文化和文明概念。《周易·贵》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书一舜典》曰:“睿哲文明,温恭允塞。”唐代孔颖达有言:“经纬天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中华民族这种联通天人、涵盖天下、崇尚文德、爱好和平的文化和文明观念,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民族融合的大一统文明型国家。中华文化并非局限于中原地域的单一的汉民族文化,而是有机融合境内各民族、各地域乃至境外多种异域文化而形成的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与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在争鸣交锋中彼此吸收借鉴,共同造就了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高峰。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倡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庸》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些精辟论述集中体现了我国多元一体、求同存异、守中致和等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
正是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才使其饱受磨难但历久弥新、生机勃勃,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正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当代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支撑,我们必须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更有力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在应时处变、开放包容中得到发展进步,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走在世界前列。一方面,大量吸收融合外来文明成果,使中华文明集千古之智、采万邦之长,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积极向外传播文明成果,使中华文明泽被天下、光耀千秋。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万国衣冠拜冕旒”到七下西洋睦远邦,都彰显了文化的交流融通。我国各族人民创作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建造的万里长城、大运河、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都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民族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从古代的佛教传入、中学西传、“伊儒会通”,到近代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在中外双向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升华,并且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和学术思想传到西方,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世界近现代的社会变革。正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才“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我国有大量优秀文明成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永恒魅力和世界意义。
(摘编自罗文东《以开放包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特的文化和文明观念,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B.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等流派在争鸣交锋中彼此吸收借鉴,产生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实现了我国文化发展史上重大突破,形成了中华文明的高峰。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有治理思想,也有家国情怀,还有彼此交往之道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D.作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使得中华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走在世界的前列,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集千古之智,历久弥新,生机勃勃。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中华民族以文治教化为主旨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也使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
B.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民族融合的特性,客观上决定了中华文化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汉族文化,而要开放包容、有机融合各方文化。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万里羌人尽汉歌”,郑和七下西洋,这些具有文化意义的史实,证明了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因。
D.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世界近现代的社会变革,吸收借鉴了中华文明的卓越成果,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需要互相取长补短,择善而从。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尚书·尧典》中说“钦明文思安安”,晋代檀道济憧憬“文明之世”,唐睿宗选择以“文明"为年号,清代李渔主张“辟草昧而致文明”。
B.鲁迅说,汉唐虽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那时我们的祖先们对于别系的文化“抱有极恢廓的胸襟与极精严的抉择,决不轻易地崇拜或轻易地唾弃"。
C.有人类学家把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分为蒙昧期、野蛮期、文明期三个阶段,并且把文明社会分为“古代文明社会和近代文明社会”。
D.有历史学家提出:“‘文明’一词天然含义……就是公民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完善化,这就是在所有成员间进行最公正的力量和幸福的分配。"
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现实意义。
5.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完成这一文化使命,我们应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岩(节选)
杨益言罗广斌
下了公共汽车,成瑶匆匆忙忙地向中山公园走去。她尽量沉住气,有时又不自然地回头四顾,怕背后跟着“尾巴”。
她不知道谁要找她,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事。从在学校里接到秘密通知时起,进城的路上,她一直默念着约会的时间和地点,唯恐忘记了或者错过了找她的人。她的情绪有些紧张,因为她对地下工作,还缺乏经验。
她走在公园里浓荫遮蔽的林荫道上,心里不住地告诉着自己:“假山后面,第三条石凳。记住,第三条!"前面就是假山了。她一条一条数过去,眼前不远处,就是第三条石凳。
成瑶谨慎地看看,石凳上果然坐着个人,可是,报纸遮住了他的脸,能看到的,只是那身灰绸夹袍和黑呢便鞋。这个人是谁呢?成瑶四边环顾着,看着没有人注意自己,便走了过去。她正盘算着,对这个陌生人怎样开口时,正好看报的人,放下了报纸,和成瑶打了个照面。
“啊!李大哥!”成瑶高兴地叫了一声。找她的人,正是二哥的好朋友李敬原。
“瑶妹,你怎么这样慌张?"李敬原递了块手绢给她,让她揩揩汗。
“你不晓得,汽车挤得要死!”成瑶掠了掠额上的刘海,“差点还赶不上呢!"
李敬原微笑了一下,慢慢站起来,带着成瑶离开林荫路,在公园里散步。他默默地走着,过了好一阵也不讲话。
成瑶自然不清楚李敬原的心境。她等了一阵,不见李大哥开口,心里难免有些纳闷。既然从沙坪坝把她找来,为什么见了面却不谈话。成瑶张了张嘴,想要问他,又不知怎样问起。这时李敬原似乎已看出她的急切心情,就低声地颇有深意地问:
“成瑶,你相信自己是勇敢的吗?”
“什么?"成瑶感到他问得奇怪,“我什么都不怕!”
“不,我说的勇敢,还意味着坚定、顽强和果决。我告诉你一件事。我们有这样一个同志,他从来不怕困难,忠心耿耿,为革命工作,从不要求荣誉和酬劳;甚至连他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他是一个共产党员。他担负着秘密的任务,连他的亲人也未必了解他的工作。后来,他不幸被捕了。当他被捕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党和同志的安全。敌人眼看就要破门而入了,他却神色不变地把约好的警号——一把扫帚,挂到窗口上去。他虽然被捕了,同志们却因此脱险。你说,这种忘我的无畏精神,是不是勇敢的表现?这位同志是不是一个勇敢的人?"
李敬原的问话,引起了成瑶的担心,因为她的好朋友孙明霞,昨天下午到未婚夫刘思扬那里去了,约好今天上午回校开小组会,可是她竟没有回来,莫不是她遇到了危险?
因此她急切地问:“这个勇敢的同志,叫什么名字啊?”
“他就是你二哥。"李敬原注视着成瑶秀丽的眼睛,慢慢地说,“你二哥今天被捕了。”
“啊?"成瑶脸色一变,她不敢相信这件意外的事情。这个星期天,她留在学校里参加活动,没有回家,完全不知道二哥被捕的消息!心里一阵绞痛,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
“对勇敢的人,泪水会玷污他的名字!”
“不,我没有哭!"成瑶眼泪盈眶,可是她倔犟地抬起头来说,“我是他的妹妹……我,我应该给他的名字增加光辉。”
“对。"李敬原的声音带着激动,“我们有这样的同志和亲人,应该感到自豪!”
接着,李敬原又告诉她:除她二哥以外,还有几位同志同时被捕了。
“许大哥?小余?"成瑶反复念着熟悉的名字,不禁脱口说道,“这……太可怕了。”
“唔?你说什么?"
“不,不,我是说太,太可惜了。”成瑶心里阵阵紧缩,感到难忍的悸痛。“我并不怕,我只是难过,我心里痛苦……"
过了好一阵,成瑶才抑制着激动的心情,慢慢地说:“许大哥、二哥、小余,都是我的哥哥……不久以前,我对二哥的谨慎还不理解。李大哥,我现在才明白,你为什么冒着危险找我……”
“我找你,并不是冒险,而是对同志,对党负责。"李敬原从容地把有关成岗的情况,告诉成瑶。他一边谈着话,一边不动声色地留意着周围的环境,他像父亲一样,挽着成瑶的手臂,慢慢走着,轻轻耳语着……
他讲的许多事情,对成瑶来说,全是初次听到。不过他没有提到在出事以前,党已决定成岗不再办《挺进报》,准备派他利用厂长身份,以及和总厂厂长的良好关系,去加强兵工厂的斗争。
“你多么地了解他啊!李大哥,你心里一定比我更难过。”
成瑶久久地默不作声,她咬着自己苍白的嘴唇,清楚庄重地说:“我心里多么羞愧。现在我才知道,就是二哥,在印《挺进报》。"她抬起明洁的目光,宣誓般地诉说着:“不,我不能只是心里难过。我要像你……懂得深沉的爱和恨,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我应该自己走路,也能够自己走路了……《挺进报》不能停刊,李大哥,让我来做这项工作。”
李敬原领着成瑶,又折向动物园。他没有正面答复成瑶的要求,却低声说:“一个人的作用,也许是渺小的,但是当他把自己完全贡献给革命的时候,他就显示了一种高贵的品质。"
成瑶默默地咀嚼着李敬原话里的含意。这句话,像一道甘泉,深深地注进她的心田;又像一道明朗的阳光,照亮她的灵魂,使她从沉重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感受到一种严格的要求和力量,也使她从今以后,在困难的环境里,永远不忘这庄严的启示。
沉默了一会,成瑶望着鬓发斑白的李敬原,低声地问道:
“我们能和二哥他们通信吗?”
“暂时不行。"李敬原说道,“等打听到他们囚禁的地点,党一定会和他们联系上的!”
“李大哥!"成瑶轻轻叫了一声,从她的声音和目光里透出一种强烈的感情,一种期待的感情。“《挺进报》……”
李敬原仍然没有回答。虽然成瑶急切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他严峻的脸上,他仍然深思地缓缓走着,什么也没有说。
“李大哥!"成瑶突然抓住深思中的李敬原的衣袖,使他终于转向这年轻的姑娘。他再次看了看直视着他的那对急切的无畏的眼睛,涌塞在脑际的思路中断了,却又深深地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挺进报》交给我办吧,继承二哥的工作,就是牺牲生命我也情愿!”
成瑶终于站住了,固执地倔立在李敬原面前。她的眼眶里,凝着滚滚的泪珠,充满着庄严的、自我献身的激动。
在这时刻,李敬原外貌的平静虽然掩盖着内心的感情,但他明显地感到,这姑娘的一切,他已经完全了解,并且深深地喜爱了。
“《挺进报》当然继续发行。我们的斗争更不会中断!"李敬原说得满怀信心,强烈地鼓舞着年轻姑娘的斗志,但他接着又说道:
“你二哥说过:一个人要么不参加革命,要参加革命就要不怕牺牲!你要记牢二哥的话。要成为和他一样勇敢无畏的革命者。但是,革命的目的不是自我牺牲,而是消灭敌人,发展自己!”
李敬原突然严肃地问道:“你曾经这样想过吗?"
“没有。”成瑶坦白地承认。可是她立刻又说:“在斗争中,我可以学会斗争!"
李敬原点点头。终于把他的决定告诉了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瑶因缺乏经验而内心紧张,却以汽车拥挤、怕耽误约会而急匆匆赶来为借口掩饰。
B.当李敬原说到被捕入狱的革命同志时,成瑶因为担心自己的朋友出事,表现得很急切。
C.虽然党已决定不让成岗办《挺进报》,但是成岗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一直努力坚持着。
D.李敬原在与成瑶的交流中不断考察她,而成瑶也在李敬原的话中逐渐明确前进的方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几乎没有环境描写,但在对成瑶和李敬原的描写过程中,读者能够明显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气氛。
B.“这……太可怕了”,能看出成瑶内心既害怕又难过复杂心理,准确地塑造了成长中的青年形象。
C.“瑶妹,你怎么这样慌张?"为下文李敬原对成瑶的试探和对她的办报请求产生犹豫都埋下了伏笔。
D.李敬原的话坚定刚毅,表现出一种崇高的革命品质,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成瑶追求进步。
8.在两人的对话过程中,成瑶有哪些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请简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直劝京决策南向。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不为迎合,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军人则利于优闲卧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奖谕之,委以规画。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正确选项()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A马全福等径趋金B营C安国方与金D将酣饮E即众中缚之F以归G金将H追之不及
A.ACEB.CEGC.CEHD.ACF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文中“幼安”和本名“弃疾"的意思相同。
B.行在,即“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地方不定。亦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
C.雅,即平素、向来,与《出师表》中“察纳雅言"的“雅”词义相同。
D.始,意思是“才”,与《琵琶行并序》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始"词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性格耿介。直言劝说在沦陷区的义军将领耿京归顺南宋朝廷;在和皇帝进行问答时,没有丝毫逢迎,言论刚劲正直。
B.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平定盗乱,上疏陈述百姓为盗并非出自本心,实乃各方逼迫所致。
C.辛弃疾忠心国事。在耿京遇害之后,他单枪匹马捉住两个叛徒,并将他们献出斩杀;后来还把飞虎军打造成很厉害的队伍。
D.辛弃疾文才卓著。和朱熹在武夷山游玩之后,他写了《九曲棹歌》;他素来擅长写词,词意悲壮,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15.尾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在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上都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______,______"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写水,“______"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一个广阔的背景。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时时系念国家,在岳阳楼上感慨万千、涕泪交流的情状。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_____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和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__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_____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翻天覆地望其项背身临其境一望无垠
B.沧海桑田不可企及设身处地一望无垠
C.翻天覆地不可企及身临其境一览无余
D.沧海桑田望其项背设身处地一览无余
18.下列四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引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A.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B.妈妈“心脏”不好,不是“胃"不好。
C.人们都称他是“菩萨”。
D.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放风筝》)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______改为______;
②:______改为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20~21题。
为什么松柏树在严寒的冬天还能枝繁叶茂呢?这是因为松柏树有能够御寒的特质。松柏树原是寒带和高山生长的树木,因为①_____________,最终具备了强大的抗寒能力。松柏树的叶一般都呈针形、线形或鳞片形,由于叶片面积小,能锁住水分,因而水分不容易蒸发散失。同时,松柏树叶片内水分少,又含松脂,当气温降低时,可以很快地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增加糖分和脂肪以便防冻。所以,即使在冬季,松柏树也不会因缺水而干枯,保证了树木的生机永存。
其实,②_____________,每片树叶达到一定的年龄就要脱落,松柏树也不例外。它们的树叶也是要衰落的,只不过松柏树的叶子生命周期长,可生长3-5年,脱换时又是互相交替,③_____________,老叶才次第枯落,保持冬夏常青。
由于冬天气湿低,叶内叶绿素的生成受到限制,能减弱叶内的光合作用,使树木的生理活动变得缓慢,这对于保证松柏树安全过冬是非常有利的。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迷你新型星际“指南针”。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吕氏春秋》
千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晁错论》(苏轼)
传世经典中常蕴藏着丰富的处世哲学。面对既定目标,《吕氏春秋》认为应该因时更换、顺势调整,而苏轼则认为应当执着专一、坚持到底。
作为当代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见解与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姓名______准考证号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解析版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在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就长达5000多年。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艰苦卓绝、革故鼎新,开创了以文治教化为主旨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早在两三千年前,我国诸多典籍就记载了独特的文化和文明概念。《周易·贵》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书一舜典》曰:“睿哲文明,温恭允塞。”唐代孔颖达有言:“经纬天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中华民族这种联通天人、涵盖天下、崇尚文德、爱好和平的文化和文明观念,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民族融合的大一统文明型国家。中华文化并非局限于中原地域的单一的汉民族文化,而是有机融合境内各民族、各地域乃至境外多种异域文化而形成的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与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在争鸣交锋中彼此吸收借鉴,共同造就了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高峰。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倡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庸》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些精辟论述集中体现了我国多元一体、求同存异、守中致和等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
正是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才使其饱受磨难但历久弥新、生机勃勃,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正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当代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支撑,我们必须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更有力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在应时处变、开放包容中得到发展进步,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走在世界前列。一方面,大量吸收融合外来文明成果,使中华文明集千古之智、采万邦之长,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积极向外传播文明成果,使中华文明泽被天下、光耀千秋。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万国衣冠拜冕旒”到七下西洋睦远邦,都彰显了文化的交流融通。我国各族人民创作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建造的万里长城、大运河、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都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民族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从古代的佛教传入、中学西传、“伊儒会通”,到近代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在中外双向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升华,并且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和学术思想传到西方,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世界近现代的社会变革。正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才“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我国有大量优秀文明成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永恒魅力和世界意义。
(摘编自罗文东《以开放包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特的文化和文明观念,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B.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等流派在争鸣交锋中彼此吸收借鉴,产生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实现了我国文化发展史上重大突破,形成了中华文明的高峰。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有治理思想,也有家国情怀,还有彼此的交往之道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D.作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使得中华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走在世界的前列,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集千古之智,历久弥新,生机勃勃。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以文治教化为主旨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也使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
B.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民族融合的特性,客观上决定了中华文化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汉族文化,而要开放包容、有机融合各方文化。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万里羌人尽汉歌”,郑和七下西洋,这些具有文化意义史实,证明了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因。
D.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世界近现代的社会变革,吸收借鉴了中华文明的卓越成果,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需要互相取长补短,择善而从。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尚书·尧典》中说“钦明文思安安”,晋代檀道济憧憬“文明之世”,唐睿宗选择以“文明"为年号,清代李渔主张“辟草昧而致文明”。
B.鲁迅说,汉唐虽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那时我们的祖先们对于别系的文化“抱有极恢廓的胸襟与极精严的抉择,决不轻易地崇拜或轻易地唾弃"。
C.有人类学家把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分为蒙昧期、野蛮期、文明期三个阶段,并且把文明社会分为“古代文明社会和近代文明社会”。
D.有历史学家提出:“‘文明’一词天然含义……就是公民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完善化,这就是在所有成员间进行最公正的力量和幸福的分配。"
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现实意义。
5.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完成这一文化使命,我们应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2.A
3.B4.①弘扬开放包容精神,体现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②推动交融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5.示例:
①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特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吸收融合外来文明成果;③积极传播中华文明成果,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使得中华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走在世界的前列”中“使得"强加关系,原文“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在应时处变、开放包容中得到发展进步,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走在世界前列”,原文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中华民族以文治教化为主旨的文化传统……也使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错,原文先说“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再说“开创了以文治教化为主旨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可见“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与“以文治教化为主旨的文化传统"之间没有关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二段观点是中华文化有机融合境内各民族、各地域乃至境外多种异域文化而形成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
A.强调的“文明”;
B.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适合作论据;
C.说的是“人类社会”,不是中华文化;
D.强调的是“文明”“公正"。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正是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才使其饱受磨难但历久弥新、生机勃勃,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而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正是弘扬开放包容精神,体现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
②“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民族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从古代的佛教传入、中学西传、‘伊儒会通’,到近代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在中外双向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升华,并且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正是推动交融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由“正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当代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支撑,我们必须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更有力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可知,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特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由“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民族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从古代的佛教传入、中学西传、‘伊儒会通’,到近代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在中外双向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升华,并且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可知,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吸收融合外来文明成果;
③由“我国有大量优秀文明成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永恒魅力和世界意义”可知,积极传播中华文明成果,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岩(节选)
杨益言罗广斌
下了公共汽车,成瑶匆匆忙忙地向中山公园走去。她尽量沉住气,有时又不自然地回头四顾,怕背后跟着“尾巴"。
她不知道谁要找她,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事。从在学校里接到秘密通知时起,进城的路上,她一直默念着约会的时间和地点,唯恐忘记了或者错过了找她的人。她的情绪有些紧张,因为她对地下工作,还缺乏经验。
她走在公园里浓荫遮蔽的林荫道上,心里不住地告诉着自己:“假山后面,第三条石凳。记住,第三条!”前面就是假山了。她一条一条数过去,眼前不远处,就是第三条石凳。
成瑶谨慎地看看,石凳上果然坐着个人,可是,报纸遮住了他的脸,能看到的,只是那身灰绸夹袍和黑呢便鞋。这个人是谁呢?成瑶四边环顾着,看着没有人注意自己,便走了过去。她正盘算着,对这个陌生人怎样开口时,正好看报的人,放下了报纸,和成瑶打了个照面。
“啊!李大哥!"成瑶高兴地叫了一声。找她的人,正是二哥的好朋友李敬原。
“瑶妹,你怎么这样慌张?”李敬原递了块手绢给她,让她揩揩汗。
“你不晓得,汽车挤得要死!"成瑶掠了掠额上的刘海,“差点还赶不上呢!”
李敬原微笑了一下,慢慢站起来,带着成瑶离开林荫路,在公园里散步。他默默地走着,过了好一阵也不讲话。
成瑶自然不清楚李敬原的心境。她等了一阵,不见李大哥开口,心里难免有些纳闷。既然从沙坪坝把她找来,为什么见了面却不谈话。成瑶张了张嘴,想要问他,又不知怎样问起。这时李敬原似乎已看出她的急切心情,就低声地颇有深意地问:
“成瑶,你相信自己是勇敢的吗?"
“什么?”成瑶感到他问得奇怪,“我什么都不怕!"
“不,我说的勇敢,还意味着坚定、顽强和果决。我告诉你一件事。我们有这样一个同志,他从来不怕困难,忠心耿耿,为革命工作,从不要求荣誉和酬劳;甚至连他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他是一个共产党员。他担负着秘密的任务,连他的亲人也未必了解他的工作。后来,他不幸被捕了。当他被捕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党和同志的安全。敌人眼看就要破门而入了,他却神色不变地把约好的警号——一把扫帚,挂到窗口上去。他虽然被捕了,同志们却因此脱险。你说,这种忘我的无畏精神,是不是勇敢的表现?这位同志是不是一个勇敢的人?”
李敬原的问话,引起了成瑶的担心,因为她的好朋友孙明霞,昨天下午到未婚夫刘思扬那里去了,约好今天上午回校开小组会,可是她竟没有回来,莫不是她遇到了危险?
因此她急切地问:“这个勇敢的同志,叫什么名字啊?"
“他就是你二哥。”李敬原注视着成瑶秀丽的眼睛,慢慢地说,“你二哥今天被捕了。"
“啊?”成瑶脸色一变,她不敢相信这件意外的事情。这个星期天,她留在学校里参加活动,没有回家,完全不知道二哥被捕的消息!心里一阵绞痛,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
“对勇敢的人,泪水会玷污他的名字!"
“不,我没有哭!”成瑶眼泪盈眶,可是她倔犟地抬起头来说,“我是他的妹妹……我,我应该给他的名字增加光辉。"
“对。”李敬原的声音带着激动,“我们有这样的同志和亲人,应该感到自豪!"
接着,李敬原又告诉她:除她二哥以外,还有几位同志同时被捕了。
“许大哥?小余?”成瑶反复念着熟悉的名字,不禁脱口说道,“这……太可怕了。"
“唔?你说什么?”
“不,不,我是说太,太可惜了。"成瑶心里阵阵紧缩,感到难忍的悸痛。“我并不怕,我只是难过,我心里痛苦……”
过了好一阵,成瑶才抑制着激动的心情,慢慢地说:“许大哥、二哥、小余,都是我的哥哥……不久以前,我对二哥的谨慎还不理解。李大哥,我现在才明白,你为什么冒着危险找我……"
“我找你,并不是冒险,而是对同志,对党负责。”李敬原从容地把有关成岗的情况,告诉成瑶。他一边谈着话,一边不动声色地留意着周围的环境,他像父亲一样,挽着成瑶的手臂,慢慢走着,轻轻耳语着……
他讲的许多事情,对成瑶来说,全是初次听到。不过他没有提到在出事以前,党已决定成岗不再办《挺进报》,准备派他利用厂长身份,以及和总厂厂长的良好关系,去加强兵工厂的斗争。
“你多么地了解他啊!李大哥,你心里一定比我更难过。"
成瑶久久地默不作声,她咬着自己苍白的嘴唇,清楚庄重地说:“我心里多么羞愧。现在我才知道,就是二哥,在印《挺进报》。”她抬起明洁的目光,宣誓般地诉说着:“不,我不能只是心里难过。我要像你……懂得深沉的爱和恨,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我应该自己走路,也能够自己走路了……《挺进报》不能停刊,李大哥,让我来做这项工作。"
李敬原领着成瑶,又折向动物园。他没有正面答复成瑶的要求,却低声说:“一个人的作用,也许是渺小的,但是当他把自己完全贡献给革命的时候,他就显示了一种高贵的品质。”
成瑶默默地咀嚼着李敬原话里的含意。这句话,像一道甘泉,深深地注进她的心田;又像一道明朗的阳光,照亮她的灵魂,使她从沉重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感受到一种严格的要求和力量,也使她从今以后,在困难的环境里,永远不忘这庄严的启示。
沉默了一会,成瑶望着鬓发斑白的李敬原,低声地问道:
“我们能和二哥他们通信吗?"
“暂时不行。”李敬原说道,“等打听到他们囚禁的地点,党一定会和他们联系上的!"
“李大哥!”成瑶轻轻叫了一声,从她的声音和目光里透出一种强烈的感情,一种期待的感情。“《挺进报》……"
李敬原仍然没有回答。虽然成瑶急切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他严峻的脸上,他仍然深思地缓缓走着,什么也没有说。
“李大哥!”成瑶突然抓住深思中的李敬原的衣袖,使他终于转向这年轻的姑娘。他再次看了看直视着他的那对急切的无畏的眼睛,涌塞在脑际的思路中断了,却又深深地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挺进报》交给我办吧,继承二哥的工作,就是牺牲生命我也情愿!"
成瑶终于站住了,固执地倔立在李敬原面前。她的眼眶里,凝着滚滚的泪珠,充满着庄严的、自我献身的激动。
在这时刻,李敬原外貌的平静虽然掩盖着内心的感情,但他明显地感到,这姑娘的一切,他已经完全了解,并且深深地喜爱了。
“《挺进报》当然继续发行。我们的斗争更不会中断!”李敬原说得满怀信心,强烈地鼓舞着年轻姑娘的斗志,但他接着又说道:
“你二哥说过:一个人要么不参加革命,要参加革命就要不怕牺牲!你要记牢二哥的话。要成为和他一样勇敢无畏的革命者。但是,革命的目的不是自我牺牲,而是消灭敌人,发展自己!"
李敬原突然严肃地问道:“你曾经这样想过吗?”
“没有。"成瑶坦白地承认。可是她立刻又说:“在斗争中,我可以学会斗争!”
李敬原点点头。终于把他的决定告诉了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瑶因为缺乏经验而内心紧张,却以汽车拥挤、怕耽误约会而急匆匆赶来为借口掩饰。
B.当李敬原说到被捕入狱的革命同志时,成瑶因为担心自己的朋友出事,表现得很急切。
C.虽然党已决定不让成岗办《挺进报》,但是成岗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一直努力坚持着。
D.李敬原在与成瑶的交流中不断考察她,而成瑶也在李敬原的话中逐渐明确前进的方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几乎没有环境描写,但在对成瑶和李敬原的描写过程中,读者能够明显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气氛。
B.“这……太可怕了”,能看出成瑶内心既害怕又难过的复杂心理,准确地塑造了成长中的青年形象。
C.“瑶妹,你怎么这样慌张?”为下文李敬原对成瑶的试探和对她的办报请求产生犹豫都埋下了伏笔。
D.李敬原的话坚定刚毅,表现出一种崇高的革命品质,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成瑶追求进步。
8.在两人的对话过程中,成瑶有哪些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请简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答案】6.C7.B
8.①纳闷、急切。不知道李敬原为何要找她,她很纳闷,急切地想知道。
②悲痛、哀伤。知道二哥等人被捕时,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
③坚定、执着。她慢慢地理解了李敬原的话,更深刻地认识到革命的伟大意义,从而非常强烈地表达了投身革命的热情。
9.①情节紧张、急促。表现了社会环境恐怖,也表现了李敬原等地下工作者的身份。
②情节起伏变化,悬念迭起。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可读性。
③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让读者更容易沉浸于故事情境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C.“一直努力坚持着"错,根据原文“出事以前,党已决定成岗不再办《挺进报》,准备派他利用厂长身分,以及和总厂厂长的良好关系,去加强兵工厂的斗争”的描述,应该是还没有来得及通知他,并非是他自己要坚持。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既害怕又难过复杂心理"错,当听到被捕的都是亲人的时候,成瑶是一时接受不了,她没有预想到会是这样,所以在脱口而出的这句话中有痛心,也有担心,但并没有害怕和退缩。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
①根据“成瑶自然不清楚李敬原的心境。她等了一阵,不见李大哥开口,心里难免有些纳闷”“因此她急切地问:‘这个勇敢的同志,叫什么名字啊?’"可知,成瑶不知道李敬原为何要找她,她很纳闷,急切地想知道李敬原找她的原因,此时她的内心是纳闷、急切的。
②根据“心里一阵绞痛,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成瑶心里阵阵紧缩,感到难忍的悸痛"可知,成瑶得知二哥等人被捕,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此时她的内心是悲痛、哀伤的。
③根据“她咬着自己苍白的嘴唇,清楚庄重地说”“使她从沉重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感受到一种严格的要求和力量,也使她从今以后,在困难的环境里,永远不忘这庄严的启示"可知,成瑶在慢慢地理解了李敬原的话的话后,她更深刻地认识到革命的伟大意义,从而更加坚定了她投身革命的意志,此时她的内心是坚定、执着的。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①“成瑶匆匆忙忙地向中山公园走去。她尽量沉住气,有时又不自然地回头四顾,怕背后跟着‘尾巴’”,这是成瑶与李敬原接头时对成瑶行为的描写,从成瑶“匆匆忙忙"尽量沉住气”“不自然地回头四顾"这一系列的动作上可以看出当时社社会环境的恐怖,情节紧张、急促。
“她的情绪有些紧张,因为她对地下工作,还缺乏经验”可知,也表现了李敬原等地下工作者的身份。
②成瑶以为接头的人是个陌生人,见了面后发现是自己认识的李敬原李大哥;与李敬原见面后听闻自己的二哥与一些革命同志被捕,又意外得悉上级决定停办《挺进报》;成瑶决定继承二哥的事业,将《挺进报》办下去;本文悬念迭起,情节有多处起伏变化,使小说的戏剧性、可读性得以增强。
③小说所节选的部分,基本上是成瑶与李敬原的对话内容。“成瑶,你相信自己是勇敢的吗?"引出李敬原告知成瑶她二哥和一些同事被捕的消息及《挺进报》停办的通知,“不,我不能只是心里难过。我要像你……懂得深沉的爱和恨,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我应该自己走路,也能够自己走路了……《挺进报》不能停刊,李大哥,让我来做这项工作。”引出成瑶决定继续二哥的事业将《挺进报》办下去的情节,在人物的对话中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让读者更容易沉浸于故事情境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直劝京决策南向。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不为迎合,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军人则利于优闲卧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奖谕之,委以规画。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正确选项()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A马全福等径趋金B营C安国方与金D将酣饮E即众中缚之F以归G金将H追之不及
A.ACEB.CEGC.CEHD.ACF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文中“幼安"和本名“弃疾”的意思相同。
B.行在,即“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地方不定。亦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
C.雅,即平素、向来,与《出师表》中“察纳雅言”“雅"词义相同。
D.始,意思是“才”,与《琵琶行并序》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始”词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性格耿介。直言劝说在沦陷区的义军将领耿京归顺南宋朝廷;在和皇帝进行问答时,没有丝毫逢迎,言论刚劲正直。
B.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平定盗乱,上疏陈述百姓为盗并非出自本心,实乃各方逼迫所致。
C.辛弃疾忠心国事。在耿京遇害之后,他单枪匹马捉住两个叛徒,并将他们献出斩杀;后来还把飞虎军打造成很厉害的队伍。
D.辛弃疾文才卓著。和朱熹在武夷山游玩之后,他写了《九曲棹歌》;他素来擅长写词,词意悲壮,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答案】10.B11.C
12.C13.(1)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2)有不喜欢如此做的枢密院官吏,多次从中阻挠,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终于没半途而废(被废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与海州统制王世隆以及忠义人马全福等人约定,直奔金营,张安国正与金兵将领畅饮,辛弃疾等人就从众人中将他捆绑了回来,金兵将领没能追上。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中“王世隆”与“忠义人马全福"是由“及”连接的并列短语,作“径趋金营"的主语,“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句意完整,应独立成句,故应在C处断开;
“安国方与金将酣饮"中,“安国”是人名,作“方与金将酣饮"的主语,为完整的主谓结构,故应在E处断开;
“即众中缚之以归”作省略的主语“辛弃疾等"的整体谓语;且“金将”作下文的主语,故应在G处断开。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
B.正确。
C.“词义相同"错。“雅”,平素、向来。/正确的。句意: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采纳正确的言论。
D.正确。“始”,都是“才”的意思。句意: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千呼万唤她才缓缓走出来。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他单枪匹马捉住两个叛徒"错。从文中第二段“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可知,只抓住了一个叛徒,即张安国。且由“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可知,他不是单枪匹马捉住叛徒的。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谋”,谋划;“缘”,因为;“期”,想到;“何以复命”,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以何复命”。
(2)“乐”,喜欢;“沮挠”,阻挠;“卒”,最终;“夺”,改变。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直言劝说耿京作南归宋朝的决断。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当时辛弃疾二十三岁。
干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干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不迎合君王,所持的观点强劲而直接。(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国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和夷獠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相接,草寇作乱之事时有发生,哪里只是因为民风剽悍,还有武备空虚的因素导致。于是他就向朝廷上奏折说:“普通百姓,深受州郡课重税来搜刮(民财)的伤害,县里定额征购物资的伤害,官吏巧取豪夺的伤害,豪强的兼并土地的伤害,盗贼的劫掠的伤害,不反抗起来成为强盗,又能如何呢?士卒则以优闲自得,坐卧在大营里为利,他们奔走于权势之家,苟且偷生,所以军队中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究,冒名顶替者也不查问。平时奸民们毫无忌惮,遇有战事士卒不堪一击。希望陛下认真考虑导致盗贼起事的原因,讲求平盗之术。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此外还应当再另建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军名,专由帅臣节制调动,这样,可使夷獠知我军武威,而望风慑服。”下诏嘉奖他还委派他筹划。当时,有不喜欢如此做的枢密院官吏,多次从中阻挠,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终于没半途而废(被废止)。飞虎军建成,雄镇一方,是长江沿岸各军之冠。
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绍定六年,赠为光禄大夫。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枋得拿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
(《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15.尾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在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上都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B15.本诗尾联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抒发了诗人离愁别绪的伤感之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诗中“称"意思是“称赞”,不是“相称”,且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句意: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结句以景结情,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日暮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意: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诗人在结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______,______"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写水,“______"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一个广阔的背景。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时时系念国家,在岳阳楼上感慨万千、涕泪交流的情状。
【答案】①.如其礼乐②.以俟君子③.千里澄江似练④.翠峰如簇⑤.戎马关山北⑥.凭轩涕泗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俟、练、簇、戎、涕泗。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_____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和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__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_____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翻天覆地望其项背身临其境一望无垠
B.沧海桑田不可企及设身处地一望无垠
C.翻天覆地不可企及身临其境一览无余
D.沧海桑田望其项背设身处地一览无余
18.下列四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引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A.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B.妈妈“心脏”不好,不是“胃"不好。
C.人们都称他是“菩萨”。
D.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放风筝》)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______改为______;
②: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17.C18.B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 建筑防火教研室教案
- 玉溪师范学院《数字电子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数据终端设备账务处理实例-做账实操
- 冬季防火教育课件
- 房地产 -宋风古城商业景观氛围营造设计
- 2024年矿业测量仪器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3年湿法加工合成云母粉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草坪地毯购买协议书范本
- 彩砖铺设协议书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行政执法)答案和解析
- 消化内科五年发展规划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 31011-2019)
- 大葱栽培技术.ppt
- 列管式冷却器、GLC型冷却器尺寸表(共3页)
- 国家开放大学《数学思想与方法》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 SAPO_34分子筛表面酸性质的研究
- 货运证明范本
- 电机常用公差配合
- 幕墙使用、保养、维修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