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鱼化石1 沪教版_第1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鱼化石1 沪教版_第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鱼化石1 沪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化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诗歌,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鱼化石〞意象的深刻寓义,从而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方法与过程:

1、通过朗读了解诗的情感。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理解诗的内容,并把握诗歌的意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艾青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理解并把握“鱼化石〞的意象及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写诗时的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人艾青在?失去的岁月?里有这样的诗句:

时间是流动的液体——

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

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

要成了化石就好了,

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你。

他凝望着一片带有时间印记的化石,上面有凝固的石化了的鱼骨,“那上边不是一条鱼,而是六七条,不是僵死的,而是游动的〞。就是这片鱼化石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唱出了生命的赞歌。

二、朗读指导与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诗歌,概括诗中每一章节的内容。

3.能大体梳理诗人情感变化过程吗?

4.能画出诗的节奏,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来吗?

三、品读段落,正确理解诗意。

合作讨论〔1-5〕段:

1.你能找出“鱼〞与“鱼化石〞究竟有哪些异同吗?

2.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作者的猜想有依据吗?

3.你能用重音读出这两者的不同吗?

〔提示:找出段落中感染力强修饰语、富有情感色彩的词语〕

4、你们能想象一下灾难降临的一刹那间鱼当时的内心感受吗?写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痛苦、挣扎……〕并用语言表达。

教师范例:

当无边的灾难降临的时候,我的天空是灰暗的,我心里空洞洞的,我感觉到好似全世界都抛弃了我。孤独、寂寞、失落、无助将我压的喘不过气来...我好想逃,逃到另一个世界去,可是我无力挣扎。

在漫漫而悠长岁月中,我尝试了所有努力:恨过,哭过,笑过,沮丧过,悲伤过,痛苦过,付出过,到最后还是被抛弃、被埋没。孤独与寂寞折磨着,伤心与难过比任何时候都多!我所剩的只有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模糊不清的回忆……

四、细读诗歌,体悟诗理

1“鱼化石〞为什么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教师出示链接材料:

艾青,原名蒋海澄,1941年从事文学创作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等。在青年中产生极大的号召力,被誉为“火把诗人〞。

〔自由的创作期——活着的鱼〕

1957年,诗人被无端地打成“右派〞,从此便被无情地埋没二十年,不仅不能发表作品,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都被剥夺了,诗人从社会上消逝了。

〔摧残与寂静期——遭受天灾〕

直到1976年复出后,重又执笔,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震惊诗坛,享有广泛的声誉。

〔复活与高潮期——把能力发挥干净〕

相同的经历,不同的表现形式,艾青想表达的,用他自己的话:“没有创作的自由就没有艺术的生命〞。诗人复出之后,不能不对这漫长的痛苦生活作深入的思考,他以隐喻的方式写出了自己以及同时代知识分子

2、你认为,诗里的鱼是谁?天灾指什么?

学生答复:鱼就是诗人的化身,天灾指的是作者经历的政治运动。正是基于这种深入的思考,诗人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之口。诗的意象和诗人的思绪相撞击,产生了创作的灵感。著名作家丁玲在看了这首诗后,她说:“这是写艾青自己嘛!〞

五、反思自我,畅谈启示

1、我们了解鱼的经历变化,作者从中得出怎样的启示,悟出怎样的道理呢?

生命离不开运动:

这里的运动指自由,没有自由等同于死亡。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在死亡没有来临之前,把能力发挥干净:

说明要敢于斗争,要敢于抗争,哪怕是死亡。

2、追问:哪个词语能表现作者的心理感受?

凝视:

说明作者是经过沉思,想了很久得到的。这显然是作者对过去的反思。

3、追问:可作者却说:傻瓜也得到教训,傻瓜该如何理解?

傻瓜:头脑有病的人、头脑简单,

说明这个教训是显而易见的、不用思考的。也说明这是一个时代的、人人都明白的、大家共同遭遇的命运。

4、这首诗在选人课本后,最后两个分句有改动,比拟一下哪个诗句更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诗人直率地提醒人们要接受教训,这是许多人以生命作代价换来的教训。同时也是一种战士的情怀,只有敢于抗争,才不会从蹈历史覆辙,因而具有强烈的警策作用。联系前面对于鱼化石的刻画和描写,就可以感到诗人的提醒更强有力了。

3、再次深情地朗读读课文,读出诗人的斗争精神与牺牲精神。

六、借事理,总结全文

这首诗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正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正像诗人自己所说:“这些年变成化石的人太多了。〞这就清楚地说明,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就不是只想着个人的哀怨、个人的命运,而是想着许许多多人的。因而,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