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期中期末真题重组卷)(原卷版)_第1页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期中期末真题重组卷)(原卷版)_第2页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期中期末真题重组卷)(原卷版)_第3页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期中期末真题重组卷)(原卷版)_第4页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期中期末真题重组卷)(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期中期末真题重组一、单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要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下·江苏宿迁·七年级统考期中)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唐太宗李世民 B.女皇武则天C.宋太祖赵匡胤 D.宋高宗赵构2.(2023下·青海玉树·七年级校考期末)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唯有读书高”。民间谚语曰:“做人奠做军,做铁莫做针。”此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A.文化繁荣带来的影响 B.三司掌财权带来的影响C.重文轻武带来的影响 D.多人宰相制带来的影响3.(2023下·河南濮阳·七年级统考期中)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这说明和唐朝相比,宋朝的科举(

)A.增加了录取的人数 B.考试难度大的增加C.人才选拔标准更加严格 D.考试腐败更严重4.(2023下·陕西西安·七年级统考期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举措中,实施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的共同目的是(

)A.促进农业发展 B.增加政府收入C.提高军队实力 D.减轻农民负担5.(2023下·山东济宁·七年级校考期末)下面是辽墓壁画《备茶图》。该壁画真切地反映了辽代晚期的点茶用具和方式。该作品反映了(

)A.南北文化交流交融 B.民族政权形成对立C.边疆民族相对落后 D.普通民众地位提高6.(2023下·福建莆田·七年级统考期末)和与战都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其中,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政权是(

)A.辽与北宋 B.宋与西夏 C.金与南宋 D.元与南宋7.(2023下·河北唐山·七年级统考期中)《宋史》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材料反映了西夏(

)A.国土面积大 B.是宋朝附属国 C.与唐关系友好 D.仿效唐宋制度8.(2023下·广东肇庆·七年级统考期末)烧饼、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玄奘 B.岳飞 C.寇准 D.文天祥9.(2023下·安徽六安·七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西汉推进大一统 B.唐朝“和同为一家”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元朝巩固和拓展疆域10.(2023下·河南濮阳·七年级统考期中)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的“胡虏”“匈奴”在当时指的是(

)A.党项族 B.蒙古族 C.匈奴族 D.女真族11.(2023下·山东德州·七年级校考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②“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③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④“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2.(2023下·青海玉树·七年级校考期末)“宋朝时货郎用木头架起一个简易平台,架子上物品繁多,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好奇地望着货郎货架上一件又一件新鲜玩意儿。”此材料反映宋朝(

)A.商业的繁荣 B.人口的增加 C.农业的发展 D.文化的传播13.(2023下·河南·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商人回国及外国商人到来时,市舶司在查验后对舶来货物进行征税和博买(官府先行收购),之后市舶司将税收和收购货物的一部分送纳京城,剩余部分就地卖出,并向中央(南宋为户部)提交账目报告。这反映了宋朝市舶司的(

)A.监察职能 B.外交职能C.贸易职能 D.海防职能14.(2023下·山西朔州·七年级统考期中)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

)A.开辟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 B.出现新的灌溉工具——筒车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兴起著名的瓷都——景德镇15.(2023下·河南安阳·七年级统考期中)南宋时的《陶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其中记载的一种瓷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这种瓷器产自(

)A.河北的定窑 B.河南的汝窑 C.浙江的哥窑 D.江西景德镇16.(2023下·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中)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结束这一局面,统一草原各部落,给草原带来和平的历史事件是(

)A.铁木真统一蒙古 B.蒙古灭西夏和金C.忽必烈建立元朝 D.元灭南宋17.(2023下·山西长治·七年级校考期末)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面是蒙古族兴起与元朝建立的时间轴,图中序号④代表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A.蒙古灭金 B.元朝建立 C.南宋灭亡 D.元朝统一全国18.(2023下·广西桂林·七年级统考期末)《元史》中记载:“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反映出元朝(

)A.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B.建立统一多民族政权C.修建四通八达驿站 D.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19.(2023下·河南·七年级统考期末)“该机构,一方面要监管全国的佛教徒,另一方面又像一个行省政府一样管理着吐蕃及其毗邻地区。”上述材料中的“机构”指的是(

)A.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 D.驻藏大臣20.(2023下·江西上饶·七年级校联考期中)“蒙古族等边疆各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较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新的民族”是(

)A.女真族 B.回族 C.蒙古族 D.畏兀儿族21.(2023下·河南郑州·七年级校考期中)2023年3月27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终评会在北京举行,经综合评议(北宋标志性建筑)及汴河遗址成功入选。假如你“梦回东京”,可以看到下列哪些场景(

)①大相国寺门口的飞禽走兽引人围观

②市民们传颂苏轼的《水调歌头》③勾栏内表演《窦娥冤》

④马可波罗付给摊主交子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2.(2023下·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宋代城市中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佑酒佐欢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这表明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社会娱乐消费的需要C.市民阶层的扩大 D.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23.(2023下·福建厦门·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下列诗歌属于描写宋代百姓欢度元旦(今春节)场景的是(

)A.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4.(2023下·河南郑州·七年级校考期中)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

)A.造纸术的发明 B.印刷术的改进 C.科举制的确立 D.宋词的繁荣25.(2023下·河南洛阳·七年级统考期末)《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A.驿站加强了各地联系 B.丝绸之路促进贸易往来C.对外贸易遍及全世界 D.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4分)(2023下·山东聊城·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摘编自袁行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是如何在“整合中创新”政治制度的?(4分)材料二

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隋朝的科举制度还处于开创的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摘编自刘宗绪《唐代的选和举》(2)根据材料二回答,隋朝时选官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材料三

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掌管军政的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都指挥使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宋代科举制彻底消灭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弟子都被允许应试入仕,录取名额也大量增加,且增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中者均为“天子门生”,直到第四代皇帝宋仁宗天圣八年,才亲试武举十八人。——摘编自李道涛《试论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政策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材料四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开国。后来,他的孙子忽必烈继承了汗位,1271年改国号,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统一了全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4)根据材料四,说说铁木真和忽必烈两位蒙古族首领的贡献。(4分)27.(14分)(2023下·广东阳江·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唐太宗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的良性运行。——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材料二

如图材料三

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宋朝虽然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的办法”是什么。列举一例唐太宗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史实。(4分)(2)指出材料二图中政权①②的名称。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特征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国家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28.(10分)(2023下·山东淄博·六年级统考期末)经济发展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坚实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技术的革新(1)上图中首先出现在唐代的是,首先出现宋代的是。(填写序号)。(4分)材料二

宋代手工业和商业十分繁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使得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统治者致力于开辟海上通道,对海外贸易奉行积极政策,“市舶之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所造船舶名闻四方,指南针在航海活动中得以应用,以致宋代商船远达中东、北非,因此,宋代海外贸易非常繁荣,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途径。(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三点即可)。(3分)材料三

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北人南迁从秦时就已开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北人南移,不仅增加了江南的劳动力,更是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加速了南方的开发……自从十世纪后,由于少数民族的崛起,辽、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