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_第1页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_第2页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_第3页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_第4页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1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

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

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

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

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

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

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

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

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

就是一节好课。

总体印象: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

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

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

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

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

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

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

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

思维的一种方式。

细节印象:

一、对当地学生的印象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

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

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

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

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

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

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

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

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

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

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

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

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

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

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

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

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

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进行到

巩固练习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

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

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

同,平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

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他们的

任课老师平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二、感受大师的风采。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

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

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

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

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

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

左平移两步、向右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

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

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

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

间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

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

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两个要素一一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

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

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

看距离,大脑思考平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

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平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

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一一演示一一判断一一

比较一一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

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

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平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

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

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

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

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

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

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

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

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

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

下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

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

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

“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

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三、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与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

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

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

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

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

要做到“争效率、少胆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

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

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

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

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生

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

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

发脾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

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

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

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

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阿拉

伯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

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o

3、学习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

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

敏老师的《平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

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平”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平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

的跳绳水平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

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

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

轻松掌握“平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

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

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

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

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

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

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

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

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

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

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

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

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

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

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

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

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

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

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2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

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我有幸观摩了实验小学举办的全州小学

数学竞赛活动,这是我们数学老师学习的好机会,这几天的听课

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

活化、艺术化。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谓:课堂教学是一

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舞台,不仅领略了不同优秀教

师的授课风采,讲课技巧,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

(一)数学课堂安静

听完这次竞赛活动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的课堂有了很

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安

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的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和逻

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

空间,让我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味道

这次的'课堂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法多样,本次课堂教学讲赛既有我们熟悉的“参与式教学”

也有其它县的优秀教学方式、方法的展现。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

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三)体现了“三个到位”

一是“生本理念到位”,即课赛中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兴趣;

二是“把握教材到位“,即知识点把握到位,重难点突破到

位,拓展提升到位;

三是主导作用到位,教师做到了:”在关键处设疑,在需要

时引导,在困惑时点拨”。

以上是我这次听课后的感受。总而言之,这几天的听课活动

让我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3

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平实、高效的。理想的教学模式应该

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从旁协助,

利用一切有效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

探索、合作交流、多方会话,从而达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这

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做了一番尝试。它的结构程序是:预-一导

---练---测O

一、预一一展示预习,发现问题

预习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预习包括课前的预习及课始的预习。新课进行的前

一天晚上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可以在家利用来自家庭的一切可利

用的资源,进行主动地学习,可以请教爸爸妈妈,可以查阅相关

的资料。通过学习,对知识会有自己的所悟、所知、所得。在充分

准备之后,第二天的讲台成了展示的舞台,课堂势必会呈现出丰

富的课堂资源。所以说展示预习的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资源共享

的过程。因此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通过学生的展

示,教师充分了解孩子们自学的状况,掌握学生学习的现实状态,

及时发现和捕捉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地调整教

学过程。

检查预习的方法可以是开门见山,直接提问:“通过预习,

你学

会了什么,你能试着来完成这个题目吗?”也可以是孕藏在

复习铺垫的内容之中,即复习内容中出现今天要学的新知识,老

师不做任何的提示,注意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

开展预习活动,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开辟了新途

径,提供了新机会。坚持不懈地让学生进行预习,对学生自学能

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导一一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

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

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不断调整教

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确保学生自主学习

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应本着“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理念,

追求真实自然下的动态生成。

1.精心设计问题,引导思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给思维一个方向,给思维一个动力。

一堂数学课,总要有一两个数学问题,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数学。教师所提供的数学问题,不能太难,否则学生望尘莫及;

太容易,学生不需要动脑筋就能解决,也起不到培养思维能力的

作用.教师所抛出的问题应该是有层次性,不同学习能力程度的学

生,都能够动脑动手,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2.创设有效情境,启发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

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

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

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

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情景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

的接近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可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

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使学习者

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

的新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决问题需要情境,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情境,很多学生反映数学的单调和枯燥,

实际上,只有情境创设得好,才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

学习,使他们会体味到数学的美和趣味。

3.组织合作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在个人的自主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疑难的题目光靠自

己的能力无法解决,这时把问题放到小组或班级中,依靠集体的

力量、集体的智慧,通过交流、讨论,既能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

又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更好的自主学习

提供条件。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最重要的是认真地

倾听,适时的点拨,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体。让学生从不断提问出发,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是自主学

习最关键的一步,因此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尽量引

导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三、练一一优化练习,巩固新知

要使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由懂到会、由生到熟、

由熟到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

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要

注意量,更注意质,同时必须具有教学、教育、发展和反馈四大

功能。所以,要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练习,以提高效率、减少无

效或低效劳动。

四、测——达标检测,当堂练习

学习数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

地体验生活。让学生通过检测和练习体验到用自己探索出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还要在

检测评估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评价,改变了课堂以教师为主,

唯教师是从的局面,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状况,对自己在本节

课中的学习、体验,认真地总结、反思,注意学习同学的优点,正

确看待同学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这也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

环节。

总之,以上四个环节的优势在于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从而取得数学课

堂教学的高效率。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

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

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

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才真正成为理

想的课堂。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4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懒了,越来越难教了”,这是在办公室

里与其他老师常谈论的话题,这也似乎成了许多老师的共识。本

学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

中、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不愿多做思考、提问题时只有少

数同学举手或是得到一问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对这个现实,我

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学生认知

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

学习数学的主人。我有以下的几点认识:

1、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

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使学生处在民主、平

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

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

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2、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潜力,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

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数

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

比如历史、时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

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

3、教学过程可以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

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验、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应当走过

这样的过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用在哪?”

学生要学习新事物,除了自身对新事物的兴趣外,体会到学习的

必要性,学习的价值。

如教学《探索规律》这一课时,传统的教法是直接给出日历

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件进行相应的练习,而新的教学方法

却安排了比较充实的实践、探究和交流的活动。首先提出了一个

问题:日历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

么关系?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动

机。问题提出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在由特殊到一

般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

到了日历中的规律,同时体会了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积累了数

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会了学习的功效,整个过

程让学生动口,又动手,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而教师只从

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学习主人的姿

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

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4、课堂提问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

转变。

传统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师问生答的问答式教学。

教师问得浅显直露,无思维价值,探索的空间太小,学生不假思

索地回答。师问生答,似乎是启发式教学,实际上是灌输另一种

表现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懒得思考,从而导致其发散性思维、

求异思维、探索性思维就泯灭了,哪里还有创造能力?在教学时如

果能让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等问

题状态之中,学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用自

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学生有了充分展

示自己的思想、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才会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

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创意的做法或

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与成就感,才能在

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

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

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在

“以学论教”的今天,结合一些具体案例,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

别有洞天。

因此,我觉得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要

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

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

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

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

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

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

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

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

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

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

样我们就能撑起一片蓝天,用我们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

爱戴我们,家长就会信任我们,我们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5

数学教学工作,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人人学有价值的

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

发展”展开教学工作,跟以往进行比较反思,具体体现在:

一、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

改变了自己在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角色:将要讲述的内容为

自己编好“剧本”,然后自己在讲坛上尽情演绎,将知识灌输给

学生。而现在是给学生编好“剧本”,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

作地获取知识。事实证明,这一教学理念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

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师生各自信息无互动的枯燥学习模式,使

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

如:在“有理数加减运算法则”的教学上,常规的教法是通

过“向东、向西的连续走动几米,最终是向东或向西走了几米并

结合数轴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然后再学习有理数减法转化为

加法的法则,最后各自按法则计算”,而大家很清楚,课本上的

有理数加法法则对于刚升上初中的学生来说是很繁、很难的:确

定和的符号要分同号、异号,异号的还看绝对值谁大;确定和的绝

对值又要分将两加数的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这里学生存在着

几大困难:首先,“绝对值”是新学知识,学生并不熟练,还要

要求学生用“绝对值”来总结出加减法则更难。

其次,法则分类复杂:类中再分类。因此,学生要运用法则

计算很难,不要说理解法则,就是要记清楚法则也不是易事。因

此,我们在新的教学理念及“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

式”的启导下,采取了用学生所熟悉的“输赢球”的模式去让学

生学习这一主干内容:堂上让本班学生与邻班学生含别代表足球

赛的交战双方,用正、负数表示上、下半场及全场的输赢球数,

通过若干有代性的案例的计算,学生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到:上、

下半场一赢再赢或一输再输,结果必然是赢或输得越多(数字累

加);有输有赢用输赢抵消也很容易得出结果。有理数的加减法用

“输赢球”去理解算理学生很易理解和掌握,实践证明,基础很

差的同学也能很快掌握。

在新课标的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做一做

从中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培

养合作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如在《用字母表

示数》一课,通过用牙签棒搭正方形游戏引入来创设学习的情境,

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搭正方形,然后讨论回答:

1、按图搭正方形

2、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牙签根数之间的关系

3、写出n个正方形需用的牙签根数(用含n的式子表示)

4、展示成果,组间交流总结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发现、

交流、评议,教师鼓励、支持、启导,但不能占用太多时间。面对

他们的研究,突出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一般性,对比用文字、

用画图让学生体会其优越性,并指出在学习完本章书后你们就会

明你们所得出的式子4+3(nT)、2n+(n+l)、4n-(nT)都可以化简

成为l+3n,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这种开放的课堂,可以

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并逐

步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再如,

在第四章的学习中,通过学生对图标的收集与交流、制作长方体、

正方体纸盒,然后展开去展现它们丰富多样的展开图,再交流总

结;第五章中的游戏实验式的教学等等,无不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新理念。

二、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要让学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须为学生设

计好适合学生演绎的剧本。

因些,本人认真钻研教材,为集体备课和学习材料的设计做

好充分的准备。由于本学期教的是新教材,所以本人特别注意新

旧教材的对比,把握新教材的新要求、新动向,同时,还注意不

同版本新教材之间在新知识的引入、内容及练习的编排上的区别

与联系,力求使学习材料的设计更接近学生最近的发展区,而练

习的编排按梯度分层。教学内容我们强调抓住主干,如对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我们级科组经过反复的研讨,抓住了“训练

学生各种运算技能”这一主干,对全章的教材进行了整合,效果

比课本的做法更好,事实证明学生对加减的算法掌握得较好。但

美中不足的是对正负数的定义过于淡化,未突出引入负数的作用

或必要性,特别没有利用温度计等实例突出低于0的数用负数表

示且负得越多数值越小,这是导致后面有理数大小比较学生出错

较多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又如在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的教

学,我们充分利用了课室的电教平台,运用“几何画板”及教学

光盘中的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十分形象、生动,大大提高了学生

的参与度。

三、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课标努力提倡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尊重学

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

现出来的差别,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

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或有能者有

大作为,小能者有小作为的练习。如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学完“一

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给出方程编写联系实际

的应用题,并让学生交流评议,这样有能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题的背景通过借鉴书本完成。

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

时的反馈。但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

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

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七年

级的学生学习方法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五、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评价手

段,逐步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

的理解与掌握,又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生

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本学期所

任教的班级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形成双

差生,为此,我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镜威同学平时

不太安份,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多,我及时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

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较为积极。班

里学生有好几个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

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

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在新教学改革中,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

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

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

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6

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在教学实践

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以上问题

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

展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

设富有兴趣的故事情景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点

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自觉地参与学

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提出几

何引言中的问题:”要在河边修建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

水,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学们对这一

早已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思考,互相

商讨并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一实际问

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了新课。通过这样引入,使

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又如,在初三讲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师可这样问:“你能

够用一杆直尺,不爬树并能测出树的高吗?不过河测河宽吗?只

要我们认真学好相似三角形这一章,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

样,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

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

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主探

究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例如《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中,以学生思维发

展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效果良好。教者教学时,让学生用纸条

代替木条进行探究,很快发现14cm的木条太长,6cm的木条太短,

9cm的木条可以与木条a和b钉成三角形木框。通过探究,感知

木条c要有一个范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通过教学时的观察,学生做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有一部分学生列出的不等式10+3>_和10-3<_o分析学

生的思维过程,列出这样的不等式的同学,自然是直接运用了数

量关系"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

三边。”这些同学受到复习内容的影响较大。

2.列出不等式_<10+3和—>10-3的同学思维要多一步,根

据不等式的对称性由不等式10+3>_和10-3<_转化而来。或是把

"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转化为"三角形的一边应小于另外两边之和,且大于另外两边之

差。"更简单一些说,三角形的第三边不能太长,最长也要小于已

知两边的和,不能太短,最短也要大于已知两边之差。这些同学

思维较灵活。

3.有一部分同学列出了_+3>10,10+3>_,_+10>3中的两个

或三个。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他们列不等式的依据是"三角形中

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如果给与指导,他们就会加以筛选,

只列出前两个。根据经验,在三条线段中只要看较短的两条线段

的和是否大于最长边,就可以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4.利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也可以列出一些

不等式。它们是10-3V_,3-10<„,_-10<3,10-_<3,_-3<10,

3-_<10o学生很少有这样做的,如何筛选也比较困难。可以看

出,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其解题的方法也不相同。面对

学生各种解法,老师让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充分暴露思维过程,

然后全班讨论,对各种解法及思维过程给与评价。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教学效率。

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

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1)

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2)练习要及时,使学

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一一长时记忆)。(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

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

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

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

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4)练习要多样化,

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与判断、选择题;为

拓宽思路,选择多变、多题型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要在练中

有反馈,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

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

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

直永恒不变的追求。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7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

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

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

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

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

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

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

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

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

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

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

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

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

“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

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一一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

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

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

“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

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一一为学

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

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一一对

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

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

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

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

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

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

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

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

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

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

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

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

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8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

们: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

鼓励、思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流意见的参加者、

一位帮助发现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

激励、了解、鼓舞。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化,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确定“以人为本”的

观念,把课堂教学看作自己也是学生人生中的一段激荡的生命经

历,鼓励、激发学生去不断探索,把学生的“发现”与“创造”

视为最有价值的劳动成果,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与他们共同

感悟思潮的跌宕涌动。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时的一些

认识:

一、联系生活、感知数学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

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

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

就要求我们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在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之间架

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数学、感知数学。数学来

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主体(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既符合自

身的认知规律,又有直觉洞察、直观猜想、合理归纳与活动思维

过程,有利于提高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二、身临其境,探索规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识经验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

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提

供现象和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观察、

思考、探索。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升学生的

学习水平。比如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们

可以按下列步骤来创设情境。

1.求三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一般来说学

生都是先把方程的根求出来,然后计算,学生可能体会不到什么,

此时课堂气氛比较平稳。

2.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这时很多学生会

感到很繁,怕动手计算,课堂出现沉闷现象。此时教师立即口答

出答案,学生就会感觉到很惊奇,为之一振,进而产生疑问:“老

师怎么会看出答案?这里会不会有规律?”课堂出现窃窃私语,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3.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你开始的计算和老师的结论观察出一

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吗?学生们跃跃欲试,开始投

入到观察、思考、探索中去。

4.提出问题:你敢肯定你所猜测到的结论是正确的吗?再一

次激发学生的斗志,使他们敢于说理、敢于证明,给予他们充分

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三、由点到面,触类旁通

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

复习中的最大矛盾是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复习既要做到突

出重点、抓住典型,又能在高度概括中深刻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在掌握规律中理解、记忆、熟练、提高。比如在复习一元

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相联系,根

的判别式可以作为判别二次函数的图像与一轴的交点个数的依据:

当△>◊时,抛物线与一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当△<()时,抛物

线与一轴没有交点;当△=()时,抛物线与一轴只有一个交点即顶

点。如果抛物线与一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

求抛物线与一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判别抛物线与一轴交

点的位置(交点是在坐标原点的左边还是在坐标原点的右边)等

等。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把知识拓一拓、伸一伸,能激起学生思维

的火花、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独立、有个性、有思维的学生,课

堂教学设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应随“学情”的变化而变化。课

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

情况的了解。只有教师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一

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考虑,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服务于

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9

今年3月中旬,我有幸阅读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当我捧

起这本书时,我才懂得“爱不释手”的真正含义。这本书为我们

学习新课程.掌握新课程.感悟新课程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可能。

特别是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的《课堂提问,要问到点子上》

深深触动了我的心。钱老师说:“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该锻

炼和掌握“善问.巧问.妙问”的技巧,让自己的提问给学生的思

维指明前进的方向,为学生的成长树一座风雨航程中的灯塔。

是啊!“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

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是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善问的赞扬。其中“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

笨”精辟的指出提问是一门艺术,所以,课堂提问更是一种教学

艺术,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

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

作为一线的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犹如响钟重重叩击

我的心灵,”课堂提问要问到点子上”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迷

茫的前程。下面结合培训会上的两节数学课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例如,观摩了张—老师执教《平均数》的教学,感受最深的

是张老师不断的追问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一开始张老

师设计了“投篮比赛”的情景引入,引出数据3.7.2,学生凭直觉

发现4可以表示小刚一分钟的投篮成绩,有孩子就说4是3.7.2

这三个数的平均数,老师追问:”这里的平均数4能代表小刚第

一次投中的成绩吗?”生答:“不能。”“能代表小刚第二次.第

三次投中的个数吗?”“也不能。”老师又问:“奇怪,这里的

平均数4既不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也不能代表他第二

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那他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个数呢?”

生答:“这里的4代表的是小刚三次投篮的'平均水平。”通过不

断的追问,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有了较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像这

样的追问贯穿整节课,而且问得巧妙,引导得当,有效的促进了

学生思维的发展。

又如一位老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讲完三角形按角分,

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后,出示三个纸袋,

里面装着三角形纸片,并且露出一个角问一“纸袋里面装着各是

什么三角形”?同学们顺利地判断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

别露出的是直角.钝角),适时发问: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

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露出第三个纸袋的一个锐

角,有的同答锐角三角形,有的同学犹豫不决。教师适时再问:

能根据一个角是锐角,这一个条件来判断这个三角形吗?这样在学

生的疑问点上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茅塞顿开。

“善者问,如攻坚木”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设问是师生交

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只有问得巧,问得妙,才能让课堂提问更有效,这是我们每一位

教师理应重视的问题。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

地总结反思,形成独特的提问艺术,在师生之间一个一个的互问

中探究,揭开一个个数学知识的面纱。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10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习了教学新手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彭

科老师的示范授课案例,以及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兴怀老师

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陶维林两位资深专家的示范授课案例,

这三个示范授课案例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能力和数学教学反思的

综合素质提升。听了专家的评课,掌握了数学听课与评课的方法,

也初步知道如何提升自己数学教学专业的素质。通过学习,感觉

是受益匪浅,现简单谈下学习所获得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看三个示范授课案例获得的收获

彭科老师的教学设计考虑周密,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变式问题

和问题的分类讨论教学方面极端位置的关系,教学非常精密和严

谨。

陶维林老师教学注重数学思维,课堂上学生求索的问题环环

相扣,整个课堂教学轻松、自然,引人入胜,数学课堂达到了

学习者独立思维的落实、过程体验的落实。

李兴怀老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善于搭建知识台阶,教

学中同步进行精当的概括小结、延伸教学内涵,合理运用两块黑

板演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的手书

解答起到模范示范作用,教学效果好,是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从课例点评中获得的收获

四位专家的点评都非常值得学习,他们的总结全面到位,参

考价值非常高。从点评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无定法,一堂

课首先是教学目标定位(长远、短期、兼顾),下来是教学设计与

学法指导。

点评中,他们也指出了几位授课老师的不足之处,如彭科老

师课堂有些赶进度,完成任务,在分析题意、引导发现等思维培

养方面花时间太少,从长远来说对学生的探究、创造性培养不足;

陶维林老师的.课堂容量小,节奏慢,与学生目前的考试(限时限

量)短期的高分的期望不吻合;李兴怀老师课堂主要解决应用题,

难度大,要求高,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吃力。这些问题的指出,可

能正是自己教学中会常常出现的问题,也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总之,从这次学习,本人知道了数学教学的设计标准,掌握

了数学听课与评课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数学教学专

业素质。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11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类终身教育的起始站,学习数学不应仅

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我们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

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得

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历,即让学生会学习,为他们

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由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

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

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的发展。数学教

学必须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

被动学习转变为创新、主动学习。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

点体会:

一、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

过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

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

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

学,如编乘法口诀和一些图文应用题的解答等,尽可能尊重学生

的理解方法。又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

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

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

间的交流发祥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

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

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

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

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

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活动探索。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认

为从五个方面入手,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大脑,让他

们敢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多做;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

们敢问多问,有了问题的自由,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解

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多学,儿童的空间,

得到解放,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眼界,发挥内在的创造力;

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有空暇时间消化知识,增长知识。如今

创新还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是教师的神

圣职责,在倡导切实减轻学过重课业负担”的形势下,引导学生

参加创新的教学活动,才能做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五个解放”

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本学期上课改实验教材的探索:

1、活动内容:

活动1,自己编两道自己认为有趣的数学题。准备在课上交

流。

活动2,自己利用课余收集数学故事,准备参加讲故事比赛。

把故事讲给同学听,在讲故事、听故事过程中,同学们增长知识

训练思维,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也锻炼口才。体现数学在我们的

身边,

活动3,自己到商场购物。

2、教学活动的须知形式。

个别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创新活动。它能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

性,小组活动:是创新教育的活动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让他们自愿组成4人小组,有一个民主推荐组长,组织活动开展;

集体活动是在老师知道下,全班同学同时参加的活动,它的特点

是参加人数多,受影响面广。如购买商品,数学教学故事会等。

活动可集体开展。这样的数学创新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自愿参

加,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富有广泛性和伸缩性,有利于学生体验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眼光去

观察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这不正是我们

教育追求的目标吗?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新一轮课程要求学习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

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我加强了小组合作学

习的滩头,使学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叫普遍的教学活动中应用。

课堂上学生或4人小组,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使这种学习方

式不流与形式。我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

同的.学习任务,有正副组长,负责记录每个小伙伴的发言。有负

责准备补充发言的,每个承担的角色随时改变,这样,每人艘需

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不仅如此,我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

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都给予具体的指导。老师参与其中,对

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各于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

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作出

思考,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

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失声

合作也得到充分的运用,尤其是在数学课上,老师常运用师生合

作的方式进行的,形成概念,得出结论。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

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数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教

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这是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教师和学生学习

的互相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

好的个性品质。

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42页小熊

开店。饰柜上的货物标出的单价有玩具娃娃6元、皮球3元、风

筝8元,坦克5元,文具盒4元,想一想第三题是“买什么东西,

正好用完24元钱?”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有的同学说:

可以这样,买(四个娃娃,8个皮球,3只风筝,6个文具盒,4架

坦克和1个文具盒,2个娃娃、1个皮球,一架坦克、一个文具

盒……)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用式子地依次表示为:(6_4=24元,

3_8=24元,8_3=24元,4_6=24元,6_2+3_4=24元……)通过整

理发现,24元买玩具的方案有很多种,合作学习以学生主体的认

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

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互相切磋、共同提高。许多过去课堂上

需要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有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一过

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

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使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解题的方法,同时有分享别人的解题

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

总之,数学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

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价值,生活中离

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于数学。

数学课教学心得体会12

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

核心,认真执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以全镇小学

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为目标。按照中心校本次课改精神,我校在

紧张而有序的环境中稳步推进课改工作。课改即将结束,但留给

我们无尽的思考,课改对我们的教师是一次全新的洗礼,下面就

谈一下在本次课改中我的一些感受和心得:

一、改变观念,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

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

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

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

的参与意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的教学交

流提供了一个可以交流的平台,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

间,课改也让我深知只是闭门造车只会狭隘自己的眼光和知识,

局限自己的思维。走出去,请进门才会让我们的教学永葆青春。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创设求知情趣,激

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

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

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创设情境要

从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

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

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

三、引导自主,促进学习主动发展

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改革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后面亦

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

习的主人。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学生的合作

者、鼓励者、引导者。要摒弃将现成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

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

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自主感悟、比较、体验,教师只

是“向导”、“路标”,只起“引路”、“架桥”的作用,只为

学生在自学、讨论、答疑中当“顾问”和“参谋”,使学生的思

维空间得到最大拓展。

四、调动感官,搞活课堂气氛

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

去寻找身边的数

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

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

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

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

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

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

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五、讲究课堂艺术,准确定位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

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

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

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

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数学语言是一门时间艺术-------堂课40

分钟,如何在这40分钟里将我们丰富的数学语言准确传达;也是

空间的艺术一一教室空间;是听觉的艺术一一教师讲授;也是视

觉的艺术一一教师表演、板书;同时还是想象的艺术,教师依据

教材启迪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判断、推理、概括。教师为了追求

美妙的教学境界,要创造条件,调动种种教学手段,选用教学方

法,显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转移的立体美,语言表达的音

韵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启发思考的哲理美等,要做到这样的

境界需要我们从每一堂课做起,先追求准确,再追求艺术。

六、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教师要

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更应“偏爱”学困生。激励、鼓

励正是教学艺术的真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采用激

励性的评价。学生得到教师的鼓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会

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

教学氛围,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很好的保护,自信心在良好的氛围

中得到不断培养。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

心学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要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