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三峡》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三峡》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三峡》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三峡》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三峡》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解析版)

[2024•辽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乙】

又南五里,诸峰森丛江右,石崖回亘①,亦犹山门之列于江左者,而其上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低

偻,若坐而箕踞者。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奕”,岂即此耶?

至此江稍转西南,其东岸有聚落②日鸡腊,7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道侧有溪自西来入,于是舟

转东行。五里,转而南,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奇。眺其东,有尖峰弯竖,形若牛角。既

而东转五里,江北聚落出焉,名日犁冲。江流环其三面,中成盘涯,若犁之尖,故名。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③森然。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

泻数里,*日横旋滩。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有删减)

【注释】①亘:连绵不断。②聚落:村落,③桧:树名。又名松柏、刺柏。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时朝发白帝舜发于吠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春冬之时学而町习之(《(论语〉十二章》)

C.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D.星曰横旋滩逑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2.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弈”,岂即此耶?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4.甲乙两文皆描绘山水。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其中石的特征是、

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一、—O

【答案】

1.D

2.(1)从三峡开始算起,绵延七百里,两岸都是紧密相连的山峰,几乎没有任何缺口。

(2)船夫说这里就是“八仙对弈”的地方,难道就是这里吗?

3.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4.森列离奇盛大湍急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出发/动词,被任用;

B.名词,季节/副词,按时;

C.动词,表判断,是/副词,才;

D.都是代词,这;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缺口、中断。

(2)谓:说。岂:难道。即:就是。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忽然转向北,直接抵达牛角山下,又转向东去。“忽转而北”表示方向的转变,是一个完整的

表述;“直抵牛角山下”是说抵达的地点,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复转东去”又是新的方向变化。故

断句: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前两空,结合【乙】“而其上复有石森列,若立而彳区偻,若坐而箕踞者”“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

光采离奇”可知,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山上石头森然排列,有的像站立着弯腰,有

的像坐着叉开腿的样子;悬崖突立在江左,层层叠叠地镶嵌着,光彩奇异。据此可知,其中石的特征

是森列、离奇。

后两空,结合【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三峡夏季水势浩大,漫上两岸的丘陵。水流湍急,行驶在江流

上的小船速度极快。结合【乙】“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森然。遥闻滩声如雷,

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泻数里,是曰横旋滩”可知,奔腾的旋滩水流发出的声音好像雷鸣。据此

可知,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水势浩大、水流湍急。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

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

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

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

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

实趣味无穷。

【乙】又向南五里,众多山峰在江右密集丛生,石崖回绕绵亘,也像山门排列在江左那样,而山

上又有石头森然排列,有的像站立着弯腰,有的像坐着叉开腿的样子。船夫说这里有“八仙对弈”,

难道就是这里吗?

到这里江水渐渐转向西南方,它的东岸有个村落叫鸡腊,是柳州东南方向的陆路大道。道路旁边

有条溪流从西边流来,于是船转向东行。五里,又转向南,有悬崖突立在江左,层层叠叠地镶嵌着,

光彩奇异。眺望它的东边,有尖峰弯弯地竖起,形状像牛角。接着向东转五里,江北的村落出现了,

名叫犁冲。江流环绕着它的三面,中间形成盘状的水边陆地,像犁的尖,所以得名。

忽然转向北,直接抵达牛角山下,又转向东去。北山松树桧树森然。远远听到滩声如雷,过了很

久才到达,原来是高悬的急流和回旋的瀑布,一泻数里,这里叫做横旋滩。

[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电,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辇,。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

是日,便风张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巴摇兀掀舞,才如一叶。过狮

子矶,一名狒指矶,葬壁百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犹摩舟行北岸,不得过其下。旁有

数矶亦奇峭,口皆非狮子比也。至马当,所谓上元水府九山势尤秀拔,正面山脚直插大江。庙依峭

崖架空为阁,登降者皆自阁西崖腹小石径,扪萝侧足而上,宛若登梯。……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

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趋小港,竭力牵抗,仅能入港。

(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二千斛舟:指载重二千斛的大船。斛,古代容量单位。②上元水府:长江水神庙之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潮阻绝溯:逆流而上B.空谷传口回响:回声

C.凡数十里不绝绝:灭绝D.犹候舟行北岸恨:遗憾

6.最适合填入下面句子口中的一项是()

旁有数矶亦奇峭,口皆非狮子比也。

A.故B.以C.乃D.然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都是先总体概写江边群山连绵的雄伟景象,后细致描绘山水和林峦。

B.甲文着重抓住不同季节景物特征描写,乙文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

C.同样是写江流迅疾的特点,甲文以正面描写为主,乙文则以侧面描写为主。

D.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答案】

5.C6.D7.C

8.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9.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解析】

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凡数十里不绝”是意思是(山峦连绵的景象)共数十里没有中断。绝:断,表示声音或景象等持续

不断,没有中断,不是“灭绝”的意思,错误;

故选Co

6.本题考查虚词用法。

两个句子意思分别为“旁边还有几个小石矶,也都很奇特陡峭”“然而都比不上狮子矶”。从句意上

看,前后两个句子形成的是转折关系。从连词角度考虑以下几个字。

A.“故”在句首,一般是“所以”的意思,表结果;

B.“以"可以理解为“因为”,表因果;

C.“乃”可以理解为“于是”“才”,分别表承接和条件关系;

D.“然”作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即“然而,但是”的意思,用来连接前后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分

句;

故选D。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错误。乙文则主要描述了从雷江口到大江的景色,包括江南的群山和江面的浩渺,但并未细致描绘

山水和林峦;

B.错误。甲文确实着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特征,但乙文并未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而是

主要描述了沿途的地理景观和自然景观;

C.正确。甲文通过直接描述水流的速度和力量来展现江流的迅疾,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而乙文则通过描述大船在江面上的摇晃和舞动,以及船工们紧张的

神情和动作,来间接表现江流的迅疾和危险,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

D.错误。虽然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但甲文并未明确表达游赏过程中的人生

感悟,而乙文则更多地描绘了旅途中的惊险和艰辛;

故选Co

8.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以直译为主。重点的词语:

虽:即使;乘:骑;奔:飞奔的马;御:驾着;御风:疾风,以:比;疾:快。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

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

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青色的树林和绿色的竹子,倒挂在石壁上,这种景象是图画也难以描绘的。

断句应该在“青林绿筱”和“倒生壁间”之间,前者是主语,后者是谓语;“图画有所不及”是对前

面景物的评价,故应该单独断开。

故断句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

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

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

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

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

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

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从雷江口出行进入长江。江南的群山,林木苍绿,山峦重叠,好像一列屏障。总共行驶

数十里连绵的景象没有中断。从金陵向西,都未曾看到这样的景象。这一天,顺着风张起风帆,船行

得非常快。然而江面水面辽阔,白色的浪花像山一样涌来。所乘坐的虽是载重两千斛的大船,在江面

上的摇晃和舞动,好像是一片树叶。过了狮子矶,有一座山名叫佛指矶,长满苔碎的峭壁有百尺高。

青色的树林和绿色的竹子,倒挂在石壁上,这种景象是图画也难以描绘的。很遗憾船行驶在北岸,不

能穿过山下。旁边还有几个小石矶,也都很奇特陡峭,然而都比不上狮子矶。到了马当山,这里正有

所说的长江上水神庙。这里山势尤其俊秀挺拔,正面山脚直插入长江。水神庙依靠着悬崖峭壁架空而

建为楼阁。登或下的人都要走楼阁西边悬崖旁的小石径。攀援葛藤侧着脚向上,好像登梯子……船行

在石壁之下,白天忽然变得晦暗,风很大,船上的人非常惊恐,变了脸色。急忙放下风帆,赶快驶入

港湾,用尽力气牵拉,抵抗风速,船仅能刚刚驶入港湾。

【2024•云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四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蓑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鸣两峰间,

心始号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④、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又行数

里,得泉之泓澄淳溜者焉久波®出石罅④,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颠®,幽草缭其趾久宾欲休,

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注释】①提:同“揖”,拱手行礼。②得泉之泓澄淳溜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

塘,缓缓流动。③玳(fu):同"伏”,水伏流地下。④罅(xia):缝隙。⑤颠:上方。⑥趾:岸边。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阚处阙:(2)至于夏水裴陵襄:

(3)心始异之异:(4)环而卫者环: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12.甲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

13.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案】

10.阙:通“缺”,缺口,空隙襄:漫上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环:环绕

11.(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

12.写秋天,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

凉;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3.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都具有连绵不断、险峻高耸、奇特的特点。这些共同特征不仅描绘了山的自

然形态,也赋予了山以生命和情感,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起一幅生动的画卷。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缺口,空隙。

(2)句意: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襄:淹上,漫上。

(3)句意:我心里对龙山景象开始感到惊异起来。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

(4)句意:环绕着护卫的样子。环:环绕。

1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虽,即使;御,驾;奔,飞奔的马;不以,不如;疾,快。

(2)欲,想要;休,休息;咸,者B;宜,适宜,合适。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甲文尾段“每至晴初霜旦”可知,“霜”字直接点明了秋季的特征,因为只有在秋天才会出现霜,

通过这一个字巧妙地传达出季节是秋季。

由甲文尾段“林寒涧肃”可知,直接写出了秋季景色所带来的寒冷和寂静之感,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秋

季的清寒。而“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猿鸣三声泪沾裳”,猿猴的长啸在寂

静的山谷中回荡,更增添了萧瑟凄凉的氛围,用声音侧面烘托出秋季的萧索。

“寒”突出了环境的寒冷,“肃”强调了氛围的肃穆、寂静,“凄”和“哀”则直接体现了那种凄凉

悲哀的情绪,这几个字精准地捕捉到了三峡秋季景色给人的整体感受,生动地表现出了秋季的神韵和

独特氛围。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描写,虽未直接言明“秋”,却将三峡秋季的特点鲜明地展现了出来。

1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①甲文中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和乙文中的“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都表达了山脉连

绵不绝的特点,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②甲文中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和乙文中的“山竦出,崭然露芒角”都描绘了山峰险峻、高耸入

云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

③甲文中的“绝多生怪柏”和乙文中的“崭然露芒角”“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都描述

了山形态的独特和奇异。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

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

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

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

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

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刚进入山谷,觉得没有什么奇异的东西。沿着溪流曲折前行数里,草木逐渐秀丽丰润起来,

山峰高耸突出,崭然露出锋芒。流动的溪水之声锵然鸣响于两边的山峰间,我心里对龙山景象开始感

到惊异起来,又回旋地环绕着山前行了十几里,四周的山峰忽然聚合起来,好像拱手相迎,环绕着护

卫的样子。上好的树木和奇异的花卉覆盖着山坡,翠绿繁茂,花香浓烈。又行几里,发现一股水深而

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的泉水。潜流地下的泉水从石缝中冒出来,相互冲激着成为快速流动的溪流。

茂盛的树木遮盖在溪水的上方,幽深的野草缠绕着它的岸边。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

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

[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郦道元《三峡》节选)

【乙】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

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日:“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日:“是

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日:“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

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

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日:“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

以往、过去。

14.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15.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清手峻茂

(3)甲翁之妻子去乡(4)差矣,没之言

16.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与用法学呵的一项()

A.春冬之时公将鼓之

B.自三峡七百里中孤常读书,目以为大有所益

C.同邑也居笑画止之曰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扶苏以数谏故

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18.【甲】文写游三峡,【乙】文写登泰山。两文在表达方式和表现的主题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14.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15.这里指飞奔的马茂盛妻子和儿女你

16.C

17.(1)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从前的愚公,快九十岁了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过了六十岁,哪里老呢!

18.表达方式: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主题:甲文突出了三峡山和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乙文通过讲述

二翁登泰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解析】

1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

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

句。

该句意为: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不足以登上它。

“余”是整句话的主语,“亦未登”是人物的状态,“是山”指前文中的泰山,可作为这句话的宾语,

其后应断一处,表达了“我”没有登上这座山的情况。“然”表转折,“老矣”表现“我”现在的年

龄状态,也是后文“恐力不胜”的背景。

据此可断句为: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该句意为: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2)该句意为: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茂:茂盛。

(3)该句意为: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妻子:妻子和儿女。

(4)该句意为:你说的不对!汝:你。

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及用法。

A.助词,的/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B.介词,在/名词,自己;

C.都是:连词,表顺承;

D.代词,这样/连词,因为;

故选Co

1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

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

(1)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2)曩:先前、以前;且:将近;方:才;逾:超过。

18.本题考查文章表达方式及主题的对比阅读。

从表达方式上看,《三峡》是一篇典型的游记散文,郦道元通过细腻的笔触,详细描述了三峡的自然

风光、地理环境,主要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等等。《二翁登泰山》

则通过叙述和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两位老翁一起攀登泰山的故事,主要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从主题上看:根据甲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等句可知,作者通过描绘三峡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

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根据乙文“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吾

力尚可,无需相扶”等句可知,作者通过展现两位老翁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相互鼓励以及最终

的成功登顶这一过程,传达了“有志者事竟成”的积极思想,告诉人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

力,就能战胜困难的道理。同时,也传达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美好品质。据此总

结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

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

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

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

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

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

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关系非常友好。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

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

翼,雍两州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

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不足以登上它。”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从前的愚公,快九十岁了还可以

移山,现在我们才过了六十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

过钱塘,渡过长江,到泰山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

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2024•山东临沂•二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咸拂衣晨征怅然

增兴。虽林壑幽邃,而开涂②竞进;虽乘危履石,并以所悦为安。既至,()援木寻葛,历险穷崖,

猿臂相引,仅乃造极曳

土建搠.胜货羞迸现其工始担乜峻之妻z一遵士工此2一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峦阜周

回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其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

(选自《游石门诗序》,有删改)

【注】:①释法师:指慧远大师。②涂:同“途”,道路。③造极:这里指登上山顶。

19.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素湍绿潭”的“素”与“有奇字素无备者”的“素”,意思相同。

B.“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动词用作名词,在句中指飞奔的马。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亭午”指正午,“援木寻葛”的“援”指攀援。

D.“清荣峻茂”是省略句,是“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意思。

20.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也B.因焉C.则也D.则焉

21.【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标出。

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咸拂衣晨征怅然增兴。

22.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于是拥胜倚岩,观

其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

【文言知识资料卡】

倚:①斜靠着;②凭恃,倚仗;③偏斜;④随着,合着;⑤椅子;⑥怪异。始:①开始,开

端;②最初,当初;③才,方才;④只,仅仅;⑤曾经。

23.【乙】文中“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符合【甲】文中哪一句描写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

要说明并指出写法的不同。

【答案】

19.A

20.C

21.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咸拂衣晨征/怅然增兴。

22.在这时靠着岩石,美丽的景色环绕身边,仔细地往山峰下观看,这才知道庐山七岭的美,都蕴藏

在这里了。

23.乙文“双圈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写出了山高的特点,这与甲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山高陡峻特点的描写相同。乙文采用直接描写的手法,甲文采用直接描写

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分析】

19.本题考查词句辨析。

A.有误。“则素湍绿潭”句意是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有奇字素无备者”句意是遇

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素:平常,平时。

20.本题考查虚词。

“既至,()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的句意是到了石门涧,众人就攀着树木

揪着草,翻越险峰涉过浅滩,相互搀扶着,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登上山顶。“至”与“援”两个动作之

间是前后承接的关系,因此,应填表承接的虚词“则”;

“其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的句意是这些岩石有的像石台,有的像

石池,有的像宫馆,看到可以比拟的景物,让人感到无比喜悦。是一个陈述句,“也”常用在句末,

表陈述语气,“焉”常用在句末,表反问语气,因此,应选C项。

21.本题考查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大致当时共有志趣相投的三十多人,大家都早早地起来穿好衣服出门了,怅然的心情也

增加了不少兴致。句中有两个名词“三十余人”和“怅然”,“交徒同趣”是修饰“三十余人”的,

动词“拂”“征”都是“三十余人”发出的动作,“增兴”是“怅然”发出的动作,一个句子不能有

两个谓语动词和主语,因此要在“怅然”前断,“于是”是“当时”的意思,做时间状语,因此,应

在“于是”后断。正确的语序应是: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咸拂衣晨征/怅然增兴。

2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注意:于是:在这时。拥:拥有。胜:美丽的景色。倚:斜靠着。始:才,方才。蕴:蕴藏。于此:

在这里。

2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是两座山峰对峙在前方,重重的山岩叠耸在后面,一圈圈的环形山

峦围绕在周围如同屏障。这句话是突出山高的,【甲】文中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正侧两个方面突出山高的。

乙文“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直接写出了山的高,是直接、正面描写;

甲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重岩叠嶂”直接写山的高,“隐天蔽

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借日月被山峰遮挡,侧面间接写出了山峰的高,甲文是正面描写和

侧面描写相结合。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

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

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

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

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

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

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隆安四年仲春的一天,因为我想和大家一同吟咏山水,就拄着锡杖去石门游玩。当时共有

志趣相投的三十多人,大家都早早地起来穿好衣服出门了,怅然的心情也增加了不少兴致。虽然山林

幽暗深邃,但大家仍然开辟道路竞相前进;虽然走过的险路重重,但每个人都为自己见到的景色感到

满足。到了石门涧,众人就攀着树木揪着草,翻越险峰涉过浅滩,相互搀扶着,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登

上山顶。

(最后,终于登上山顶)背倚岩石,美丽的景色环绕身边,仔细地往山峰下观看,这才知道庐山七岭

之美,都蕴藏于此。两座山峰对峙在前方,重重的山岩叠耸在后面,一圈圈的环形山峦围绕在周围如

同屏障。这些岩石有的像石台,有的像石池,有的像宫馆,看到可以比拟的景物,让人感到无比喜悦。

[2024•河南平顶山•三模】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裹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明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奉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是朝上山,仰望天关①,如从谷底仰观抗峰。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窗栋②”,如

无道径。遥望其人,端如③杆升,或以为白石,或以为冰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穿不

可上,四布僵卧石上,亦赖®赍@酒脯,处处有泉水,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

(节选自马第伯《封禅仪记》。有删改)

【注释】①天关:即“天关门”,位于泰山十八盘道的尽头。②窗窿:深远、深邃的样子。③端如:

端然,庄重的样子。④赖:依靠,仰使。⑤赍:带着,怀抱着。

24.下面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水襄陵”中“襄”是“冲上、漫上”的意思,突出了三峡夏季水势之大。

B.“素湍绿潭”中“湍”,根据其偏旁“L,推测其意和“水”有关,意为“急流”。

C.“是朝上山”中“朝”,通过勾连“有时朝发白帝”中的“朝”,可理解为“早晨”。

D.“殊不可上”中“殊”,与“殊途同归”中“殊”意思一样,均理解为“实在,确实”。

25.把【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6.【甲】文中作者笔下的三峡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阅读文章内容,补全下列空缺内容。

图景印证(原文)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秀美雅趣②

③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7.【甲】【乙】两文运用了相同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三峡的山”和“泰山”的各自特点,请结合语

句具体分析。

【答案】

24.D

25.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6.①壮美豪情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③凄美悲凉

27.都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三峡的山”连绵高峻:“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是正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描写;“泰山”高大险峻:“其为高也,

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富族,如无道径”是正面描写,“遥望其人,端如杆升,或以为白石,或以

为冰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是侧面描写。

【解析】

2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D.有误。在“殊不可上”中,“殊”表示程度,意为“很,极”,强调登天关门的困难程度。而“殊

途同归”中,“殊”则意为“不同的",所以两句话中的“殊”字意思并不相同;

故选D。

2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重点字词:其间:白帝到江陵。虽:即使。乘:骑,乘坐。奔:飞奔的马。御风:驾着风。疾:快、

迅速。

26.本题考查甲文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甲文第①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述的景

象,描绘了三峡的雄伟壮丽,体现出壮美豪情。

根据第③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蟾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所展现的则是春冬季节的三峡,水色清澈,景色秀美,充满了雅趣。

根据第④段“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描绘了秋季三峡的凄清肃

杀,猿猴的哀鸣让人感受到一种凄美悲凉的意境。

27.本题考查文言文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甲文中描绘三峡的山,第①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直接描绘了山的连绵不

断和高峻。这是正面描写。接着,“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通过描述除非在正午和半夜,否则看

不见太阳和月亮,从侧面表现出山的高峻和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中描述泰山,通过“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直族,如无道径”直接描绘了泰山的高

大险峻。这是正面描写。然后,“遥望其人,端如杆升,或以为白石,或以为冰雪。久之,白者移过

树,乃知是人也”通过描写远处看登山者像杆子一样小,有时像白石或冰雪,直到看到颜色的移动才

辨认出是人,侧面体现出泰山之高和险峻。两文都通过正面描绘山的形态和侧面借助光线、视觉效果

等来表现山的特色,展现了三峡山的雄伟和泰山的峻拔。

【参考译文】:

【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

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

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极高

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

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

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

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这天早晨上山,仰望天关,仿佛从山谷底部仰视高耸的山峰一样。天关的高度好像在看

浮云,那么陡峭,石壁深远幽邃,仿佛没有通道。远远望去,那些人像竖直的杆子,有时以为是白石,

有时以为是冰雪。过了很久,那个白色的物体移动经过树木,才能知道那是人。山路极其陡峭,几乎

没有上山的路,于是大家都四肢着地,僵硬地躺在山石上,也幸好都带着酒和干肉,处处又能找到泉

水,大家又勉强互相搀扶着过了天关门。

[2024•云南昆明•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年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零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室爸传咆,-英转久维。一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嵋岩®,披蒙茸②,踞虎豹③,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④

之幽宫。盖二客不能多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乎将至,一再顾寂寥工谑有孤鹤,.横正东

,麦9…翅妲车轮,一一亥褰绩衣,…戛然长鸣”一卷王府-面.西也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注释】①履喔岩:踏着险峻的山岩。②披蒙茸:拨开纷乱的野草。③踞虎豹: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

上。④冯夷:水神。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2)清蒙峻茂

(3)盖二客不能丛焉.(4)反而登舟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30.【甲】文写三峡四季的景物,不仅极善突出景物特点,还给人迥乎不同的感受。请结合选文完成

下面表格中的内容。

季节夏春冬秋

景物特征A潭深水碧万物萧条

感受惊心动魄和缓舒畅B

31.【甲】【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有对声音的描写,请说说其共同的效果。

【答案】

28.飞奔的马茂盛/繁茂跟随/跟从/跟着通“返”,返回

29.(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

30.A.水流湍急(紧扣水速快即可,须为四字)B.凄清哀婉(紧扣悲即可,须为四字)

31.都以声衬静(作用),甲文“空谷传响”以猿的叫声衬托出山谷的空荡寂静(分析);乙文中“戛

然长鸣”以鹤的叫声衬托出夜晚江面上的寂静。

【解析】

2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

(1)句意为: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奔:飞奔的马。

(2)句意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3)句意为:应该是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从:跟随。

(4)句意为:返回到船上。反:通“返”,返回。

2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1)重点词语: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太阳。

(2)重点词语:时,时间;将,将要;顾,看;寂寥,冷清寂寞。

3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从“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千二

百里的路程,一日可到,可以想见船行速度之快,水流之湍急。作者描写夏天景物,主要突出水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