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考试试题库(含解析)_第1页
初中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考试试题库(含解析)_第2页
初中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考试试题库(含解析)_第3页
初中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考试试题库(含解析)_第4页
初中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考试试题库(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

解析)

一、单选题

1.伟安的道德价值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

的普遍原则。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道德发展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答案:C

解析: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原则取向阶段。这个水平个体不

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

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故选C。A项:前习俗水平包

括两个阶段。第一,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

对外力的屈从或对惩罚的逃避。第二,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儿童

的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要求的满足,偶尔也来自对他人需要的满足。不合题意,

故不选。B项:习俗水平是指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

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不合题

意,故不选。D项:没有超习俗水平这种说法,不合题意,故不选。

2.初中生物课上,晓红学习到了“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

酸,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符号学习

答案:B

解析: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

性和关键特征。题干表述的是病毒的概念,晓红进行的是概念的学习。故选B。

A项:知识学习分类没有词汇学习。不合题意,故不选。C项:命题学习是指获

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

断。不合题意,故不选。D项: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

组符号的意义。不合题意,故不选。

3.根据富勒等人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衡量教师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关

注()。

A、生存

B、情境

C、未来

D、学生

答案:D

解析:福勒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理论指出: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将考虑学

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

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

标志之一。故选Do

4.化学课上,文老师将硫在氧气中燃烧,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描述硫燃烧产生的

现象。文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

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题目中的老

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硫燃烧的相关知识。故本题选Ao

5.生活在奴隶社会末期的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说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阶级性

答案:C

解析:教育受一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

其自身的规律。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存在教育超前或

滞后的现象。具有相对独立性。题干中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超越了当时生产力

和历史所处的阶段,具有相对独立性。故选c。A项:永恒性指教育是新生一代

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

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不符题意,故不选。B项:历史性

指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

的。不符题意,故不选。D项: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但阶级性并不

是教育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不符题意,故不选。

6.针对当前,不少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知得多,行得少”这种现象,教师在德育

过程中,应该贯彻()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D、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B

解析: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

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题干中,学

生“知的多,行的少”,表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存在心口不一、言行不一致等现

象,故选B。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不合题意,故不选。C项: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

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

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不合题意,故不选。D项: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

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青少年学生缺乏一定的行

为自控能力,这就决定了在正面引导的同时,必须加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不合题

意,故不选。

7.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的教育家

是()。

A、克鲁普斯卡娅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答案:C

解析:马卡连柯,苏联著名教育家,著有《教育诗》。他的教育思想都融会到其

教育著作之中,其作品主要收录在《马卡连柯全集》,重要作品有《教育诗》《塔

上旗》《父母必读》等。出自【林格主编,教师必读书手册,朝华出版社,2015.1

0,第204页】。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也称平行教育,故选C。A项:

克鲁普斯卡娅代表作《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讨论

教育学问题的著作,B项:加里宁是前苏联政治家教育家,著有《论共产主义教

育》,与题干描述不符,故不选。D项:凯洛夫的《教育学》是第一本马克思主

义的教育学著作,但没有提及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观点,与题干描述不符,

故不选。

8.在埃里克森看来,学龄期(6-12岁)儿童心理发展困难容易导致其产生()。

A、孤独感

B、羞耻感

C、自卑感

D、内疚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如果儿童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他们就会获得

勤奋感。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故本题选C。

9.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是

()。

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又称教学

大纲,教材又称教科书。故本题选B。

10.学生张檬背诵《琵琶行》时,首尾部分背诵流利,中间部分结结巴巴,这是

受()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消退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遗忘中的抑制现象。前后记忆材料之间发生抑制会造成遗忘,遗

忘中的抑制现象有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

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

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题干中张檬开头部分背诵流利是因为没有前摄抑制,结

尾部分背诵流利是因为没有倒摄抑制,中间部分背诵效果差,是因为既有前摄抑

制又有倒摄抑制。故本题选D。

11.“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这说明教

育具有()。

A、科学性

B、阶级性

C、生产性

D、独立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生产性是指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活动,它跟其他

生产活动相比,在对象'过程与结果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马克思提出了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命题,把生产劳动与教育的结合作为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

法,并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故本题选Co

12.高老师上课的时候,喜欢把重点的内容标成黄色,非重点的内容标成白色,

她这是遵循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答案:C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

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题干中把重点内容标黄是为

了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知觉重点内容,运用了知觉的选择性。与题意相符,故选Co

A项: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

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当知觉对象提供的信息不足时,知觉者总是以

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补充当前的知觉。不合题意,故不选。B项:知觉的理解性是

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

的特性。不合题意,故不选。D项: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

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人的知觉印象仍然相对不变。不合题意,故

不选。

13.强调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

是()。

A、巴班斯基

B、赞科夫

G加里宁

D、凯洛夫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赞科夫的教育思想。苏联的赞科夫在著作《教学与发展》中,明

确提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这也是该理论的核

心。他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结合,提出发展性教学的五条基本原则,

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得到一般发

展”。故本题选B。

14.关于旧中国的学制,其中仿照日本学制设立,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

主义性质的学制的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D

解析:壬子癸丑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

主义性质的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

将学堂改为学校。故选D。A项:壬寅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近代

首次颁布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不合题意,故不选。B

项: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不合题意,

故不选。C项:壬戌学制是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制定,也称作“六三三”学制。不

合题意,故不选。

15.瓦根舍因的()强调课程的基本性和基础性,主张应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概

念和基本科学规律,教材应精选具有典型性的内容。

A、结构主文课程论

B、发展主义课程论

C、经验主义课程论

D、范例方式课程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课程论。题干中,强调教材精选具有典型性

的内容属于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课程论。A选项,结构主义课程论以结构主义心

理学为基础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

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互相联系

的。B选项,发展主义课程论强调促进受教育者总体发展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

物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赞可夫,主张建立一种新的教学体系以获取最大的教学

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c选项,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认为

应该彻底否定各种以学科主题为中心的传统观点,主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

机、需要等为价值取向,以儿童的社会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和教学。ABC选项

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6.聪聪认为这次期末考试之所以能进班里前十名,是因为自己能力很强,这是

把成功归因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D、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答案:A

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能力,故选A。

B项: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难度;不符题意,故不选;C项:没有

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不符题意,故不选;D项:外部的、不稳定的、

不可控的因素是运气,不符题意,故不选。

17.在偏远山区由于师资缺乏会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

教师在同一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混合式学习

答案:A

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

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项:

个别教学就是一对一形式的教学。不合题意,故不选。C项:按学生的能力或学

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不合题意,故不选。D项:混合式学

习就是把传统面授教学的优势和在线的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不合

题意,故不选。

18.涂尔干认为“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这说明涂尔干的观点属

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辩证统一论

答案:B

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人的潜能

与个性的需要无关紧要。题干中的表述“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

强调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应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首要目的,教育

的一切都应服从于社会的意志。故选B。A项: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的价值高于

社会价值,不合题意,故不选。C项:教育无目的论强调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

不合题意,故不选。D项:辩证统一论强调教育要把人的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的发

展相结合。不合题意,故不选。

1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学与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赫尔巴特的著作。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

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故本题选Ao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明品德发展到了()。

A、依从

B、内化

C、认同

D、服从

答案:B

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

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故选B。AD项:依从包括从众

和服从两种。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

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它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

开端。C项: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

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

稳定性等特点。不合题意,故不选。

21.下列关于“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个体的现有发展水平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地促进发展

D、教学应同时考虑个体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把个体的发展水平分为两

种: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基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

成的心理机制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潜在的发展水平,指有指导的情况下,

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人们平时所讲的“潜能”。这样在

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可以通过教学

或者别人的帮助来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由此提出“教

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最主要的理论。A选项表

述刚好相反,故本题选A。

22.考试后小明成绩不良,于是责怪自己:我真是太笨了。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

他是把原因归因为()。

A、内在、稳定、可控因素

B、外在、稳定、不可控因素

C、外在、不稳定、可控因素

D、内在、稳定,不可控因素

答案:D

解析:小明认为自己笨,这是归因于能力不足,能力是内在、稳定、不可控因素。

故本题选Do

23.()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学目标

D、素质教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

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故本题选A。

24.余老师在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时,为学生介绍了古代人们发现并

使用硫的故事,同学们被故事中古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所感动,并对课程内容产生

了极大的兴趣,这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A、循序渐进

B、理论联系实际

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D、启发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

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故本题选C。

25.“跳一跳,摘到桃”主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其理论依据是()。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范例教学理论

C、合作教育学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提出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

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

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够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

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

下,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

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个桃”强调教学要考虑学

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挑一挑能达到更高水平,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故本题

选Ao

26.教育的()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把

教育起源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

哲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A、生物起源说

B、本能起源说

C、需要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是教

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是法国利托尔诺和英国

沛•西能。故本题选A。

27.课程计划由多部分构成,其构成中的中心问题是()。

A、学科顺序

B、课时分配

C、学年编制

D、课程设置

答案:D

解析:课程计划是由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

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其中,开设哪些科目即课程设置问题是课程计划的中心

问题。故选D。ABC项:均属于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但不是中心问题。不合题

意,故不选。

28.在现代教学理论中,教学方法指的是()

A、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使用的工作方法

B、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法

C、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总和

D、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总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

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

同活动的方法。A、C项只呈现了教师教的方法,但未包括学生学的方法,观点

错误。B项只呈现学生学的方法,并未涵盖教师教的方法,观点错误。D项同时

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观点正确。故本题选D。

29.张华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试图使自己的态度和

行为与他人保持一致,张华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处于()

A、依从阶段

B、接受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答案:C

解析:根据问题描述,张华试图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保持一致,这表明他更

倾向于接受并认同他人的影响。在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当个体逐渐认同他人的态

度和行为,将其视为自己的一部分时,处于认同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通过与他

人沟通、互动和思考,形成了与他人一致的观点和价值观。因此,选项c认同阶段

是正确答案。题干表述一致,C项正确。A、B、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

Co

30.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A、胆汁质的学生

B、多血质的学生

C、粘液质的学生

D、抑郁质的学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气质类型进行因材施教。抑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

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外表温柔,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

离群,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以此,对抑郁

质类型的学生,要着重发展敏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质,

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特点的产生。要给予他们关怀、帮助,避免在

公共场合指责。多给予称赞、嘉许、奖励等,将对他们的个性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故本题选Do

31.在班集体发展的组建阶段,()是班级的核心和动力。

A、班风

B\家长

C、班级积极分子

D、班主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在组建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同学们尽管形

式上同属于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

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动力。在这一阶段尚未形成班风和

班级的积极分子,所以排除A、C,B项为干扰选项,排除。故本题选D。

32.各种调查中,对某所学校或某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答案:D

解析: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个案调查是对

一个单位、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题干表述的属于个案调查,故

选D。A项:全面调查就是用来调查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全面情况,如对某一地区

学龄儿童的普查,对某一学校全面情况的调查。不符题意,故不选。B项:重点

调查是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如为了了解农村中学学

生的流动情况,可选择学生流动较多的农村中学进行调查。不符题意,故不选。

C项:抽样调查是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调查的对

象,借以推断,说明总体的一种调查,如要研究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数学成

绩,可以采取抽样的办法进行调查研究,既省时,又简便。不符题意,故不选。

33.绞尽脑汁找到解决问题方法,异常兴奋、愉快,是情感体验中的()。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智感。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美

感和理智感三种形式。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人的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

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能否满足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

题的需要相联系。对新奇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力求认识某事物的求知欲、遇到

与某种规律相矛盾的事实产生的疑惑感或惊讶感、解决了难题或有了新发现的喜

悦感,以及对真理的热爱、对偏见和谬误的鄙视,憎恨等,都是理智感。故本题

选Bo

34.晓丽平时表现很乖,对老师和家长绝对遵从,期望得到他们的认可。根据科

尔伯格理论,晓丽主要处于()。

A、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好孩子定向阶段

D、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将个体道德发展分为三水

平六阶段。其中习俗水平下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阶段),在此

阶段的儿童看来,一种行为是否正确,要看其是否被别人喜爱,能否取悦他人。

考虑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许来做事。题干中,晓丽平时表现很乖,对老师

和家长绝对遵从,符合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阶段)。故本题选C。

35.在学校举行的篮球比赛中,学生每看到自己班级的队伍投进一球后,都会发

出一阵欢呼声。此时学生的情绪属于()。

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美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激情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它往往带有

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手舞足蹈等。

题干中,激动地欢呼属于激情状态。故本题选C。

36.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

效果,获取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体现了教师劳

动具有()的特点。

A、创造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连续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连续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

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这个特点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教师

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

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故本题选D。

37.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

A、波浪线

B、斜线

C、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答案:D

解析: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呈倒U型曲线。故选D。ABC项:干扰选项,不

合题意,故不选。

38.月月的奶奶因为癌症去世后,她在心里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以后做一名医

生。月月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C、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D、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答案:B

解析: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

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1)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

结果所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这种动机很具体,但不够稳定,易随环境的变

化而变化。(2)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由于了解活动的社会意义、活动结

果的社会价值而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这种学习动机既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

理想色彩,又与个人的志向,世界观相联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题干

中月月想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想学习的原因是因为奶奶属于间接动

机,未来想当一名医生属于远景动机,二者结合起来看属于远景间接性动机。故

A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9.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它贯穿于小学教育活

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理念

C、小学教育目标

D、小学教育评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就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

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故本题选A。

40.教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处理,对教育教学方

法的选择和应用,这主要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丰富多样性

B、强烈的示范性

C、过程的长期性

D、独特的创造性

答案:D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

育机智”。故本题选D。

41.班级授课制是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

最早系统地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学家是()。

A、孔子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格拉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夸美纽斯的思想。夸美纽斯制定了统一的学年制和学日制,提出

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故本题选B。

42.《学记》中“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蹦等也”,体现了教学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有趣施教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的教学原则。“幼者听而不问,学不蹬等也”意思是学

生年有长幼,所学的材料也有深浅,年幼的学生只能听而不问,说明求学之道应

该循序渐进,不可超越等级,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故本题选D。

43.当物体移到100m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

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恒常性。在视觉范围内,知觉恒常性有以下几种类型:(1)

大小知觉恒常性;(2)明度和颜色的恒常性;(3)形状恒常性。其中,大小的

恒常性是指人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完全随映象的变化,而趋于按物体实际大小来

知觉的特性。题干中移动100m后,物体在视网膜上大小改变了,但是我们知道

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这属于大小恒常性。故本题选A。

44.学生期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又不愿老师管理得太死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多重冲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动机冲突。趋避冲突指的是对于同一个目标,存在了截然相反的

两种动机的类型,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学生期望得到老师的帮

助,又不愿老师管理得太死的心理冲突是趋避冲突。故本题选B。

45.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

B、课程设置的要求

C、课程的制定者

D、课程内容的属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课程分类。根据课程设计、开发、管理、制定的主

体不同,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故本题选C。

46.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从做中学获得直接经验,适应眼前的生活。

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中心论

B、社会中心论

C、准备生活说

D、适应生活说

答案:D

解析: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提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过程之外再无目的。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从做中学获得直接经验,适应眼前的生活。故选D。

A项:个人中心(本位)强调教育目的应该从人的需要出发,满足个人的发展需

要。不合题意,故不选。B项:社会中心(本位)论认为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

的的唯一依据。不合题意,故不选。C项:教育准备生活说是斯宾塞提出的,认

为教育的任务是为了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不合题意,故不选。

47.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学中教师()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A、人格特点

B、教学水平

C、道德修养

D、对学生的期望

答案:D

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应,强调教师期待对学

生的积极影响。故选D。ABC项:干扰选项,不合题意,故不选。

48.周老师针对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这一情况,组建了一个合唱团,让学生从

音乐中得到快乐、收获自信,让学生的心灵在音乐中感受到感染和净化,这体现

了哪种德育方法?()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品德评价法

D、道德修养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陶冶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

德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中周老师让学

生从音乐中感受到感染和净化,利用了陶冶法中的艺术陶冶。A选项正确。B选

项,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的方法;C选项,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

言行、品德水平作出判断,以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逐步培养良好品德

的方法;D选项,道德修养法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

者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

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

本题选Ao

49.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学龄期7~12岁阶段的危机冲突为()。

A、主动感对内疚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亲密感对孤独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

出,6—12岁的发展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

的实现。A项主动感对内疚感处于3-6岁。C项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处于127

8岁。D项亲密感对孤独感处于18-30岁。故本题选B。

50.高三学生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感觉

前途无望,根据理性一情绪疗法原理,小辉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

A、主观要求

B、绝对化

C、糟糕至极

D、片面化

答案:C

解析: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

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题干中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感觉前途无望,是一

种非常糟糕的预期,属于糟糕至极,故C正确。A项:不属于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故不选。B项: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

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

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友好地对待我”等等。不符题意,

故不选。D项:片面化是指以偏概全的意思。不强调可怕的预期。故不选。故本

题选C。

51.李利今天新学习了20个英文单词,放学后,他就一遍一遍地背诵,直至背会

全部单词。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监控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

行反复重复,它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题干中李利为了记住单

词,一遍一遍地背诵,这种对学习内容的反复重复,属于复述策略。故本题选Do

52.下列学制中,()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编订,首次规定男女可以同校,在教育

内容上废除读经,扩充了自然科学的内容。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c

解析: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第一次规

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故选C。

A项:壬寅学制是我国近代首次颁布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

行。不符题意,故不选。B项: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

实行的现代学制。不符题意,故不选。D项:壬戌学制是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明

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不符题意,

故不选。

53.下列属于间接经验的是()。

A、通过手的触摸知道石头是坚硬的,棉花是柔软的

B、通过书本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通过观察,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

D、通过闻气味,知道氧气是无味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学生亲身获得的感性认识。间接经验指的

是他人的认识成果,这里主要指人类历史经验的沉积。因此,B属于间接经验,

ACD属于直接经验。故本题选B。

54.一个学生说:“反正我也不是什么好学生,学习不好,总被老师和家长批评,

同学也不喜欢我,我再努力也学不好。"该学生这一说法主要受()的影响。

A、自我发展

B、自我实现

C、自我监督

D、自我概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自我概念。C选项,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

准则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实行监督,有人把它比喻为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题

干中未涉及到关于良心和内在道德的问题,排除。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

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自己的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

面的认识。题干中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好学生,家长、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这

是该同学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故本题选D。

55.把人类的学习等同于动物的学习,强调行为的获得来源于个体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属于教育的()。

A、模仿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起源论

答案:C

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

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题干中强调个体无

意识的模仿,属于心理起源说。故选C。A项:干扰选项,不合题意,故不选。B

项: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

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不合题意,故不选。D项:生物起源论把教育的起源归之

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不合题意,故不

选。

56.()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A、建构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

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建构主义学习观

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

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故本题选A。

57.“法古今完人”“择其善者而从之”,体现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评判法

C、实践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榜样示范法。“法古今完人”是指效法古今完美道德的圣贤;“择

其善者而从之”是指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这两句都是强调要学习他人身上的

优良品质,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故选D。

58.初中生小刘最近很焦虑,他觉得自己能考上理想的高中,但最近几次模考的

失利,使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疑惑。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

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勤奋感

B、克服内疚感

C、避免孤独感

D、建立同一性

答案:D

解析:建立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

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这些层面包括自己的身体相貌、自己以往的状况、

自己的现状、环境与条件的限制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展望等。题干中,小刘是对自

己的未来充满疑惑,故选D。ABC项:均为干扰选项。不合题意,故不选。

59.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

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

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

存在着教育,A项正确。B、C选项属于无关干扰选项。D选项相对独立性是教育

受一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

规律,与题干描述不符。故本题选A。

60.品德的心理结构不包括()。

A、道德意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

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故本

题选A。

61.我们说紫色给人以高贵、蓝色给人以安静、黑色给人以沉重的感觉,这种现

象称为()。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后像

答案:C

解析: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

感受,是一种联觉现象。故选c。A项:适应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

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不符题意,故不选。B项:对比指两种

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同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不符题意,故不

选。D项:感觉后像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也称感觉后效。

不符题意,故不选。

62.晓玲性格内向,平时不敢同教师讲话,遇到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求教。偶有

一次,她向杨老师求教,杨老师耐心解答了问题,并对她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

经过多次这样的教学交往,晓玲学会了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杨老师改变晓玲行

为的方法属于()

A、强化法

B、自控法

C、脱敏法

D、放松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

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

为治疗技术。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时按情况给予奖励(即强

化),以促使增加出现期望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题干中,老师积极鼓励学生

求教,结果晓玲学会了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属于强化法。A项正确。B项:自

控法是指让学生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监督、强化和惩罚,以改善

自身的行为。它强调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增加了改善行为的练习时间。不符题意,

故不选。C项:脱敏法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

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

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属于行为疗法。不符题意,故不选。D

项:放松法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对情绪上的紧

张、不安、焦虑和气愤。不符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A。

63.以下关于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表述正确的是()。

A、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方面

存在差异

B、新手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

C、新手型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知识

D、新手型型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答案:A

解析: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方

面存在差异。故选A。B项: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

并具有预见性。不合题意,故不选。C项:专家型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知

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合题意,故不选。D项:专家型

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手型教师仅仅把它当做必经的步骤不合

题意,故不选。

64.李老师刚刚接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第一次班会时,李老师让班级每个

同学作一分钟的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等基本情况。李老师这种了解

学生的方法属于()。

A、考核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谈话法是班主任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

谈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是自由回答的谈话法,这种方法是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问

题进行回答,直到了解问题为止。题干中班主任让学生围绕爱好、特长进行自我

介绍,属于谈话法。故本题选D。

65.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科

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权威或秩序

D、普遍伦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将道德认知分

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分别为: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服从取向

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其中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的人们认为个体应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因此,法律被看作是一种社会契约,

而非铁板一块。那些不能提升总体社会福利的法律应该修改,应该达到“给最多

的人带来最大的利益”。故本题选C。

66.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做为政治、经

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一特性?()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强调教育具有自身特点和

规律,在内容、方式等方面有继承性,同时又有自己内在的规律。题干表述的观

念违背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A项: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活动,

具有经济功能。不符题意,故不选。B项:教育的永恒性是指教育是新生一代的

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

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不符题意,故不选。D项:教育没有

工具性的特性,故不选。故本题选C。

67.()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A

解析: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故选Ao

B项: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

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

专业方向的具体化。不符题意,故不选。C项: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

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在发展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不符题意,故不选。D项: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

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

化。不符题意,故不选。

68.李老师经常走出校门,在小区中与家长、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家长解决教育

中的难题,李老师的行为主要体现其充当的角色是()。

A、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B、课程的建设者

C、课程的主体者

D、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第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第二,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三,教

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第四,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第五,教师应

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其中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强调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与社

会的联系更加密切,教师的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课堂。题干中李老师在小区中

与家长学生沟通,体现了这一观点。故本题选D。

69.讲授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关于讲授法,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一般可分为四种基本方式:讲述、论证、讲解,讲演

B、是教师主要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进行示范、呈现、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的教

学方法

C、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D、运用不当,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讲授法。B选项是讲授法的概念,C选项是讲授法的优点,D选

项是讲授法的缺点,三个选项的表述均正确。A选项表述错误,讲授法主要有讲

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故本题选A。

70.战国后期,《学记》中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答案:B

解析:教育的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

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

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的是教育的政治功能,属于

社会本位论,故选B。ACD项:不合题意,故不选。

71.在某次考试后,学校选拔每个班级前8名参加竞赛培训,根据采用的标准,

学校的评价是一种()。

A、绝对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相

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

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

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相对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

拔人才的依据,题干中”选拔每个班级前8名“体现的是相对性评价。故本题选

Bo

72.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

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

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强调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长期反复的结果。一个人良好思

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经历一个

反复的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过程。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

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故本题选A。

7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

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A、出自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的学说

B、强调教育对人的作用

C、出自于古代教育家孟子的学说

D、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

俱黑。”出自《荀子•劝学》,强调了环境对人的作用。故本题选D。

74.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实现和

评价等环节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目标模式的提出者是()。

A、泰勒

B、斯滕豪斯

C、布鲁纳

D、布拉梅尔德

答案:A

解析:泰勒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

四个问题,并提出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故选A。B项:斯滕豪斯对泰勒“目

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过程模式”。不符题意,故不选。C项:布鲁纳

提出了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不符题意,故不选。D项:布拉梅尔德是社会改造主

义的课程理论的代表人。不符题意,故不选。

75.在古代西方,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

探求真知的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产婆

术”,这一教育理论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产婆术。产婆术也叫问答法,体现了启发性原则。故本题选A。

76.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教育他们运用一切能力,做到“对

己对人最有益”,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这种教育目的的价

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辩证统一论

D、准备生活说

答案:D

解析:教育准备生活说是由斯宾塞提出的,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

做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教育他们运用一切能力,做到“对

己对人最有益”。故选D。A项:个人本位强调教育目的应该从人的需要出发,

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不合题意,故不选。B项: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

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

唯一依据。不合题意,故不选。C项:辩证统一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不合题意,

故不选。

77.王涛认为自己这次考试成绩好全是自己运气好的结果。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

王涛的归因属于()。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

D、不可控的外部归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韦纳的归因理论。他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

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又把上述六项因素

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

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其中运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