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中乡土小说关联阅读
【篇目】
必修上
哦,香雪/铁凝
必修下
祝福/鲁迅
选必中
小二黑结婚(节选)/赵树理
选必下
阿Q正传(节选)/鲁迅
边城(节选)/沈从文
【关联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意夕'
铁凝
台儿沟很少有人家挂照片,也很少有人出去照相。公社没有照相馆,去趟县城,跋山涉
水来回五百里。谁家要是挂张照片,顿时满屋生辉,半个村子也不免热闹几天。
山杏的哥哥来了封信,向家里要张“全家福”。信中特别提到,最想念妹妹山杏。他在
南方一个小岛上当兵已经两年,走的时候山杏才八岁。
接到哥哥的信,山杏整天催爹妈去县城照相。现在,摘完了核桃,又摘完了柿子,爹对
山杏说:“明天咱们就上路。”
山杏一晚上也没睡好。晚开眼看看,妈正弯着腰烙饼;又开眼看看,妈还弯着腰烙饼,
再睁开眼看看,一摞白面饼高高地堆在桌上。她想,这不就是过年吗?过年家里也没烙
过这么多白面饼。
天不亮,山杏就穿上过年时的新罩衣,又叫妈给她拿出哥哥寄来的新塑料凉鞋。妈说:
“咱不,照相可不能露脚趾头。不如穿我做的扎花鞋。”山杏打整着自己,妈也打整着
自己。山杏还从墙上摘下那块落满灰尘的小镜子,前前后后让妈照。直到爹在门口等得
不耐烦了,妈才挎起了沉甸甸的篮子。
他们搭了五十里汽车,走了二百里山路,喝凉水、住小店,吃了多半篮子干饼,第三天
才来到县城。山杏一心想着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听人说,照相馆的灯比太阳还亮,
到那时候再亮也不能眨眼,一眨眼就照成瞎子了。”
进了照相馆,一个烫着卷发的姑娘把他们领进一间黑屋。哗的一下,一屋子灯都亮了一
有高楼,有大厦,有鲜花,有木马……山杏的眼都不够用了。忽然间她被人拉住胳膊塞
在了爹妈中间,原来照相就要开始了,烫发姑娘躲在一只木匣子后面顶起块黑布,左比
划,右比划,这使山杏又想起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她扭头看看妈,妈已瞪起了眼睛
顾不得看她;她又扭头看看爹,爹也正大睁着眼睛向前看。山杏转回头,也赶紧把眼睛
瞪得圆圆的。木匣子里“咔嚓”了一声,一屋子灯也跟着灭了。他们又摸黑走出屋子。
半个月后,山杏爹从大队部拿回一个照相馆寄来的信封。山杏赶紧抢着撕开口,里面果
然有张照片。谁知,上面没有大睁着眼睛的山杏,也没有睁大了眼的爹妈。照片上就一
个人,一个正冲她们全家微笑的姑娘:额前的卷发像云彩,弯弯的眼睛像月牙儿,比照
相馆那个卷头发的还好看。山杏和爹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山杏家的墙上挂出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姑娘冲所有来参观的人微笑着。有人
问起这是谁,爹妈吞吞吐吐不说话,山杏说,那是她未来的嫂子。
山杏知道撒谎不好,但又觉得,不管怎么说,从此,她家也可以和那些有照片的人家比
美了。
文本二
小说叙事语言的最高境界是,“状可见,声可闻,意可察,情可感”。这是进入语言完
美表达的重要途径。“状可见”是指读者通过语言创造的形态美,体会作品中真实可感
的世界;“声可闻”是指通过语言声音的描述,使作品中表达的内在蕴含具有形象的特
质;“意可察”的含义是指凭借作家创造的意境,可以明了小说的内在意涵;“情可感”
是指读者以作品的语言叙事为桥梁,抵达作家在小说中所要表达的审美情感。铁凝的小
说语言不仅自然逼真,表情达意,而且具有绘声绘色的美学效果。在不同的时代,面对
不同的题材,铁凝小说的语言虽然有一定变化,但是追求叙事的立体感,对丰富多彩的
生活的多样化表述,剖析人性的真善美,是她小说叙事的总体风格。
因为有绘画的实践,而且对美术理论有着深厚的训练,所以当铁凝把这种造型艺术用之
于小说创作时,其语言叙事就具备了一种“状可见”的浮雕式的形态美感。她笔下的风
景有清水出芙蓉的静美,人物则逼肖自然。她的语言表达既有对自然物象的发现,也有
结合主体生活现实的艺术化的再创造。外在的风物在她独有的语言描绘下,都有一种绘
画的“形”的质感。
“声可闻”的语言叙事,是指作家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表述让读者对所表
达的外在物象有如闻其声的感觉。“声可闻”也可以是“叙事声音”,这种由叙述者亲
自讲述的审美表达,使阅读者在接受文本的过程中,更真切地领悟到小说的故事就是来
源于真实的生活,加深了小说接受者对文本真实性的再认知。
“意可察”的语言叙事,是指通过对文本的整体剖析,弄清楚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间、
人物活动的空间,从而推导出作品的主旨意义。
“情可感”的语言叙事,是指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接受,洞悉作家在
作品中表达的审美情感。铁凝高中毕业后就以知青的身份下乡插队,而且是自觉地以这
种直接有效的途径深入生活,为实现作家的梦想而努力。如此自为的生活体验,给她的
农村叙事增添了扎实的创作土壤。正如作家所说:“土地和农民维系着我的血脉,也维
系着中国的血脉。我没有理由不去试着表现他们。”有了这样的理性认识,回城之后的
铁凝又多次到农村,而且每一次都有着新鲜的感受,农民现存的生存状况自然而然地成
为她小说内容表现的对象,但是阅读者在审美接受时,不仅可以体会到作家鲜明的立场,
而且可在审美感知的阅读中领悟到作家所表达的真实情感。
(选自李骞《论铁凝小说语言的叙事艺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5期》,有
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照相”为线索,围绕山杏一家人照“全家福”这一核心时间展开情节,叙述
集中,脉络清晰,尺幅微澜,引人入胜。
B.一家人辗转三天才到县城,路上妈嘱咐山杏“照相馆的灯比太阳还亮”,都表明一家
人对照相的期待、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C.照片上是一个陌生姑娘,山杏却谎称是她未来的新嫂子,爹妈的吞吞吐吐与山杏的表
现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山杏的虚伪。
D.小说以一种少女审美的眼光,来传达出对于现实生活的主观感觉,整体语言朴实而不
失柔婉清新,情韵悠长,引人深思。
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凝小说叙事的总体风格是:充分表现叙事的立体感,多样化表述丰富的生活,剖析
人性的真善美,具有独特的美学效果。
B.《哦,香雪》中如诗如画的意境淡远而内涵深厚,用形象化的语言细腻描写景物,体
现了铁凝小说语言“状可见”的美感。
C.作家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声可闻”的叙事语言就是通过拟声词的使用,让读者对
所表达的外在物象有如闻其声的感觉。
D.铁凝有浓郁的乡土情结。她怀着对土地、农民的热恋及在乡村中寻找精神家园的期冀,
创作了《哦,香雪》《意外》等乡村题材小说。
3.看着妈妈夜里烙饼,山杏想“这不就是过年吗?过年家里也没烙过这么多白面饼”,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4.文本二中提出,小说叙事语言的最高境界是“状可见,声可闻,意可察,情可感”。
请谈谈小说《意外》的叙事语言是如何体现这种语言境界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筝仙女
铁凝
①家居市区的边缘,楼房前边是一大片农民的菜地。凭窗而立,眼前地阔天高,又有粪
味儿、水味儿和土腥味儿相伴,才知道你每天吃下去的确是真的粮食,喝下去的也确是
活的水。
②我们不必担心再会有房子遮挡抛向远处的视线了。有消息说市政建设部门在规划把这
片菜地变成一座公园。这使我们在侥幸的同时,又觉出一点儿失落,公园对于一座城市
算不上什么奇迹,而一座城市能拥有一片菜地才是格外地不易。公园与生俱来地有一种
刻意招引市民的气质;菜地可没打算招谁,菜们自管自安稳地在泥土里成长。
③通常,四周的居民会在清晨和傍晚沿着田间土路散步,或者小心翼翼地踩着垄沟背儿
在菜畦里穿行。只在正月里,当粪肥在地边刚刚备足、菜地仍显空旷、而头顶的风已经
变暖了的时候,才有人在开阔的地里撒欢儿似的奔跑,人们在这里放风筝。
④我的风筝实属普通,价格也低廉,才两块五毛钱。这是一个面带材气的“仙女”,鼻
梁不高,嘴有点鼓;一身的粉裙子黄飘带,胸前还有一行小字,“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
修的风筝”“批发优惠”什么的。如此说这“仙女”的扎制者,便是这位名叫高玉修的
邯郸农民了。虽说这位高玉修描画“仙女”的笔法粗陋幼稚,选用的颜料也极尽单调,
但我相中了它。使我相中这风筝的,恰是“仙女”胸前的这行小字。它那表面的商业味
道终究没能遮住农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点儿拙朴。他这种口语一般直来直去的句式让我
决定,我就要这个“仙女”。
⑤傍晚之前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太阳明亮而不刺眼,风也柔韧并且充满并不野蛮的力。
举着我的“仙女”,小跑着将她送上天空,近处有放风筝的邻人鼓励似地督促着我“放
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⑥[甲]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⑦这热情有力的鼓动在我耳边呼啸,在早春的空气里洋溢,丝线从手中的线拐子上扑簌
簌地滑落着,我回过头去仰望长天的“仙女”,快速而小心地松着手中的线,一时间只
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这“风筝仙女”更像“仙女”的东西了。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
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飘逸;她
的态势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放眼四望,天空正飞翔着黑的燕子褐的苍鹰,花
的蝴蝶银的巨龙……为什么这些纸扎的玩艺儿一旦逃离了人手,便会比真的还要逼真?
就好比天上的风给了它们人间所不解的自在的灵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们才会找到
独属自己的活生生的呼吸。
⑧[乙]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⑨有些时候,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人。一辆“奥迪”
开过来了,车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髦的男女,簇拥着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风
筝的主人,却乐于两手空空一一自有人跟在身后专为他捧着风筝。那风筝是条巨大而华
贵的“螟蚣”,听说由山东潍坊特意订制而来,那线拐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
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
⑩“娱蚣”缓缓地迎风而起了,确是不同凡响地好看。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善意的
人们以这真诚的叫好原谅了“钻戒”不可一世的气焰。我却有点为“钻戒”感到遗憾,
因为他不曾碰那“娱蚣”,也不曾碰一碰风筝线,只在随员替他将“娱蚣”放上蓝天之
后,他才从他们手中接过线盒拎住。他那神情不像一个舵手,更像一个被大人娇纵的孩
童。
礴想起一个爱放风筝的同事。他曾告诉我,小时候在乡下时,糊风筝买不起线,就用
家里没有用的碎棉线一段段接起来,代替风筝线。线的接头太多,也不结实。有一次他
的风筝正在天上飞着,线断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跑着追。为了那个风筝,他一口气
跑了七八里地。
⑫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风把“仙女”兜起又甩下,“仙
女”摇摆着身子朝远处飘去。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粪肥,
越过无数条垄沟和畦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也越过“钻戒”们不以为然的神色。
我坚持着我的追赶,只因为这纯粹是“仙女”和我之间的事,与别人无关。当暮色苍茫、
人声渐稀时,我终于爬上一座猪圈,在圈顶找到了歪躺在上边的“仙女”。我觉得这“仙
女”本是我失散已久的一个朋友,这朋友有名有姓,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
做高玉修的农民是一家人。
⑬大而圆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悬在了天空,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在想究竟什么叫
做放风筝。我不知道。但是,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
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复得,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
真价实的奔跑到达我心中的;联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
不是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作者从精神气质的角度对比“公园”和“菜地”的不同,窥探城市文明
的异变。
B.“我”决定买下仙女风筝,因为“我”从“口语一般直来直去”的广告中看出扎制者
拙朴的本色。
C.甲、乙两句独立成段,构成间隔反复,充分抒发“我”对风筝自在高飞的赞叹及对自
然的热爱等。
D.“我”用“钻戒”“娱蚣”代称青年人和他的风筝,表达对被物质享受包裹的青年人
的厌恶。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用“你”的人称代替“我”的口吻,更能激起读者对自然原始的乡土生活
的情感共鸣。
B.文章第七段以疑问句写出自然的神秘之感,让人震惊、赞叹。改写为肯定句则效果不
尽相同。
C.文章第十一段插叙的故事,虽不属于中心内容,不参与情节发展,但对表达主题有积
极作用。
D.文章第十二段以排比连写“我”追赶“仙女”的过程,凌乱的踪迹突显出“我”心无
旁鹫的执着。
3.旁批点评是一种良好的自主阅读方法。请以“风筝•生活•快乐”为关键词,结合文
本第⑩〜⑪段的相关内容写一则旁批点评。
4.有人认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流露的对乡村的情感与她在《哦,香雪》中的表达相
矛盾。对此你怎么看?简要阐述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说乡下人士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
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
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
他们的命根。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
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
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
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
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
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这是
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
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淘炼出来的结果。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
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
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
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
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①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
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
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摘编自费孝通著《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农耕文明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
生活礼俗、民族心理等文化形态。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
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I,到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无一不是中华
农耕文明的鲜明标签和重要表现。
农耕文明不仅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还间接影响并塑造了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质。聚族
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
乡村管理制度等。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华农耕文明与儒家文化及其他文化经过不断
碰撞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家国一体、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和谐向善、
诚信包容、尊尊亲亲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早已渗透进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兴文盛礼乐,偃武息氓黎。”……
品味着这些古老的歌谣,我们仿佛看到一幅绵延千年的农耕文明演变图景。②在城市文
明、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当代,古老的农耕文明并没有过时,反而愈发彰显出独到的价
值和无穷的魅力。农耕文明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新时代乡村文化
振兴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
因此,我们必须将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一方面,要善待历史的馈赠,切实发掘好、
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积极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
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现代文明的价值理念去滋养农
耕文明,推动农耕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
村文明新气象。
(节选自《传承千年余韵,凝聚文明之光一一中华农耕文明发展历程速览》)
材料三:
农业生产是农耕民族赖以生存的资本。从生活角度来观察农业生产行为,可以称之为“农
活”。在这一过程中,有人与动植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创造性劳作中对生活真谛的体
悟。因此,农业劳动充满了一种“综合的人性”,其独特的教育作用有助于对“完整的
人”的设计与培养。然而,现代化的魔力、经济利益的驱使正挑战着祖辈固守的农耕传
统。那些没有经济价值或低产的品种被迅速淘汰,如何利用新技术脱贫致富、增加产量
是从事生产的终极追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传统的农耕技术被摒弃,顺应动植物生长
规律的农耕制度被现代化工具和技术改写。大棚技术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周期,
激素饲料缩短了家禽、家畜的出栏时间。这种生产方式的革新,改变了农民的日常生活
和价值观念。人们对科技的笃信与虔诚,也使农事信仰对人的约束与规范日趋松弛。对
于年轻一代来说,传统耕作制度中所蕴涵的生态文化观已明显淡化,农耕经验在他们的
头脑中几乎是空白,迫于生计外出打工使他们游走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丧失了与自然和
农业接触的机会。
如果我们的子孙丧失了对这些生产、生活经验的传承能力,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就会更加疏离。就此而言,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表面上是保存农村文化,保留和城市文化
相对应的另一半文明,更为长远的意义则在于存留现在的生活状态与过往生活方式之间
的联系。这是农耕民族生存与发展之根。
(摘编自孙庆忠《乡土社会转型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乡下人的“土气”,是因为城里人认为乡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泥土是乡下
人的命根。
B.以农业为生的人世代定居在乡村,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动,这也是乡土社会
的常态。
C.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因而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
的社会。
D.在“熟悉”的社会中,人与人互相信任,信任成为规矩,规矩在乡土社会具有较高的
可靠性。
2.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农耕文明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不断碰撞,进而造就出精耕细作式的农
业生产方式,形成内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旨在重振农耕文明,既要传承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也要运
用现代文明价值理念推动农耕文明创新性发展。
C.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脱贫致富、增加产量是从事生产的终极追求,
传统的生态文化观和农耕经验已被淡化。
D.存留过往的生活方式是农耕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外出务工者增多破坏了人与自然
的和谐,不利于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下列选项不能证明材料三中“农业劳动充满了一种综合的人性”的一项是()
A.《诗经•米莒》篇描写妇女边采茉菖边唱歌的场面,展现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B.内蒙多地以农家乐等旅游资源为依托,凭借生态园种植与采摘,发展乡村旅游业。
C.“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业生产让人们体悟到了许多生活真谛。
D.经历过完整的春种秋收的人,就更加知道珍惜粮食,懂得尊重农民,尊重劳动。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处内容加了横线,请结合自己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任选一
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请将所选内容的标号填到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5.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小说《哦!香雪》中所展现出的中国乡土社会特
征。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虫嫂
虫嫂是老拐的女人。很难说她的个子了,也就一米三四的样子或是更低。所以,虫嫂自
嫁到无梁的那一天,就是作为笑料存在的。拿现在的说法,她几乎就是全村人的“开心
m”
o
新婚第二天一早,当太阳挂在树梢上的时候,远远望去,人们看见村口滚动着一个巨大
的“刺猬”。那“刺猬”背对着朝阳,看上去毛炸炸的,还一歪一歪地滚动着。一直到
近了的时候,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是老拐家的新媳妇,背着一个大草捆。很能干哪。
老拐的新媳妇已把身上的新嫁衣脱下来了。她本来个小,身上穿着老拐的旧衣裳,背着
这捆草,就像是一个滚动着的刺猬。尔后,当她去牲口院交草的时候,大队会计五斗给
她看的磅,称出来竟有七十二斤!五斗“呀”了一声,会有这么多?低头一看,这才发
现,就这新媳妇,虫嫂,咬着牙,一只脚悄悄地踩着磅秤呢。于是,会计说,哎,脚,
你那脚,挪挪。她擦了把汗,笑着,不好意思地把脚挪开了。再称,五十二斤半。那时
候一个壮劳力干一天才挣十分。队里规定割六斤草算一分。扣了水汽,她一个人早上就
挣了八分半。
她就是个“虫儿”。在无梁,“虫儿”就是小的意思,也是低贱的意思。通常是对一些
看不起的人的蔑称。刚嫁过来不久,虫嫂就落下了很不好的名声。从此,人们给她起了
个绰号:小虫窝蛋。简称:虫嫂。
在无梁,虫嫂就像是一个童话。
每每她挑着一副水桶走出来,人们不由地就笑。她人小一号,水桶也是小一号的,从娘
家带来的。她挑水就像是走划船步,踮着脚尖,磕磕碰碰,试试摸摸的。在井上打水时,
她不让人搭手,说:会。我会。就是辘静把儿太长了。人们又笑。
在村里,虫嫂割草、割麦都是一把好手,工分也是不少挣的。可她不会编席。她是无梁
村唯一不会编席的女人。她身量小,指头太短,编不了大席,也试着编了几次,每次都
欠尺寸,不合格。收席点的老魏说:她的尺子小一号。那时候,粮食是队里分的,而油
盐钱全靠编席来挣(编一张大席可挣一毛五分钱)。虫嫂不会编席,就从娘家逮了一窝小
鸡,靠着“鸡屁股银行”,总算能换个油盐钱。老拐腿痛着,干不了重活。再加上两人
结婚时,老拐塌了一屁股的债,那日子就更加艰难些。
日子虽然难过,可也过了。她会爬树,身量小,却灵活,猴子一样。春天里青黄不接的
时候,就捋些槐花、榆钱,掺和着吃。她还会做“鲤鱼穿沙”,就是玉米掺加榆叶儿煮
着吃,我吃过一次,也挺香。这年夏天,队里菜地先是少了一垄茄子,尔后又少了一垄
辣椒。于是人人都怀疑是虫嫂偷了,却没有证据。治保主任曾建议说:搜,挨家挨户搜。
却被老姑父否决了。老姑父说:几个茄子,算了。
虫嫂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头上勒一方巾,三天就下地了。人们说,虫嫂,可不敢哪,迎
了风,就出大事了。她说,没事。我皮实。奇怪的是,就虫嫂这样的小小身量,却一拉
溜生了三个孩:两男一女。也许是因为她个子低的缘故,她对“大”有无限的向往。她
的三个孩子统称为:国。大国,二国,三国(老三是女孩,也叫花,国花)。她生了一群
“国”。她说是“国家”的“国”。全是嗷嗷待哺的货色。由于头生儿回了奶,她的三
个孩子都是靠她嘴对嘴喂活的,她先把蒸好的红薯嚼一嚼,尔后用嘴,或是手指头抿在
孩子的嘴里。当三个孩子牙牙学语、满地滚的时候,她已经是村里有名的小偷了。
此后人们也就习惯了。一天劳动下来,很累,在村口上拿虫嫂逗逗趣儿,人们很快活。
于是虫嫂就成了人们日子里的“盐”。日子很苦,人们还是笑嘻嘻的,有盐。
一天夜里,老姑父突然对我说:丢,你见过鬼么?我说:没见过。老姑父说:要不,今
晚我领你长长见识去。夜半时分,老姑父领着我潜入玉米田旁边的老坟地里。天很黑,
四周寂无人声,萤火虫一闪一闪亮着,我吓得头皮发麻,头发梢儿都有点抖了,忙把眼
闭上……只听老姑父说:就快出来了。我大着胆睁眼一看,就见一团黑影,像旋风一样
从玉米地里冒出来,时隐时现,一忽儿一忽儿地飘...怪吓人的。
玉米叶沙沙响着,一股黑气像是拨云穿雾一般从玉米田里游出来。在黑森森的玉米田里,
在弥漫着夜气的星空下,先是有波浪一样的夜气把玉米棵分开去,接着是风的响声,随
风流出来的是一个圆滚滚的东西,就像是滚动着的老鳖盖子……看得我眼皮都要爹了。
就在这一刻,我明白了,那不是鬼。是人。
是虫嫂。
(选自李佩甫《生命册》,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挑水就像是走划船步,踮着脚尖,磕磕碰碰,试试摸摸的”,这句话通过生动的
细节,写出了虫嫂因个头矮小,挑水行走的艰难。
B.因为个儿小,人们就称她虫嫂,但虫嫂的三个孩子都冠以“国”名,是因为她的生活
中有着朴素的愿望,对“大”有着无限的向往。
C.虫嫂变成小偷是有个发展过程的,当生育了三个孩子后,她就越发有名了。从小说的
描述中可以看出她沦为小偷,是生活所迫,也是有尊严的。
D.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描述了北方农村生活画面,勾勒了无梁村虫嫂异化的人
生轨迹,在无奈和悲凉中凸显了生命的伟大。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股黑气像是拨云穿雾一般从玉米田里游出来”,“先是有波浪一样的夜气把玉米
棵分开去”,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景象的神秘虚幻。
B.“就像是滚动着的老鳖盖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虫嫂圆实的体型和快
捷的动作。
C.“玉米叶沙沙响着”“风的响声”采用的是衬托手法,反衬出坟地夜半的寂静。
D.小说语言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虫嫂就像是一个童话”“鸡屁股银行”“老鳖盖
子”等用语,都是不事雕琢而又不乏幽默的百姓用语。
3.老姑父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同样作为普通农村妇女形象,虫嫂和祥林嫂有些相似之处,又远比祥林嫂幸运,请结
合文本简要概括其相似点和不同点。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危险的人物
王鲁彦
夏天的一个早晨,惠明先生的房内坐满了人。这是因为子平,惠明先生的孩子,刚从T
城回来,所以林家塘的邻居们都走过来和他打招呼。他离家很久,已有八年了。他穿着
一身洋服,走起路来,脚下的皮鞋发出橐橐的声音,庄重而且威严。他在许多中学校、
大学校里教过书,不但不能以孩子相看,且俨然是许多青年的师长了。
一切都还满意,只有一件,邻居们不以为然。那就是子平的衣服,他把领子翻在肩上,
前胸露着一部分的肉。外衣上明明生着扣子,却一个也不扣。
林家塘这个村庄是一个风景很好的地方。村屋接连不断,绵连到碧绿的田野中,一脉线
似的小河明亮亮地蜿蜒着。整个林家塘都被围在丛林中,一年到头开着各色的花。
一天下午,林家塘的明生和仁才正在半山里砍柴。他们看见子平循着山路从山脚彳亍地
走上山去,在一株大树下歇了半天,拿出一瓶酒,呆望着远方,一口一口喝着,坐了许
久,又彳亍地往山顶走。明生和仁才好奇心动,便都偷偷地跟着走去。一到山巅,子平
便狂呼着来回地跑了起来,跳了起来。……奇异的事还有。子平忽然丢了酒瓶,猱升到
一株大树上。他坐在梗杈上,摇着树枝,唱着歌。他玩了许久,便又跳下来喝酒,一会
儿,便躺倒在大树下,似乎睡熟了。“不要再看这些难以入目的丑态!”明生和仁才摇
着头,往半山里走去。
炎热之后,壁垒似的云迅速地从山顶上腾了起来,一霎时便布满了天空。雷声如从远的
海底滚出来一般,愈响愈近愈隆。接着大雨便狂怒地落着。这时,林家塘全村仿佛是恶
涛中的一只小艇,簸荡得没有一刻平静。村中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躲在屋中,不敢走出门
外。
就在这时,住在村尾的农夫四林忽然听见屋外大声呼号的声音。他从后窗望出去,看见
一个人撑着一顶纸伞,赤着脚,裤脚卷到大腿上,大声地唱着歌,往山脚下走。那是子
平。
不久,田间正是一片黄色,早稻将熟。忽然一天,林家塘来了一个贴告示的人。大家都
围着去看,只见:“……农夫栽培辛勤……租谷一律七折……县农民协会示……”
“娘的!这样好的年成,要他多管事!……”
“什么叫做农民协会!狗屁!害人的东面!”
林家塘做生意的人最多,种田的没几个。有一种不堪言说的疑惑,同时涌上了大家的心
头:觉得这件事情似乎是子平在其中唆使,加上平时的鄙视,便生出了仇恨。
炊烟在各家的屋上盘统,结成了一个大的朦胧的网,笼罩着整个村庄。夜又从不知不觉
中撒下幕来,使林家塘渐渐入于黑暗的境界。不久,奇异的事发生了。有人看见头上有
无数的小星拥簇成一堆,上窄下阔,发出极大的光芒。这叫做扫帚星,是一颗凶星。它
被发现时,必有王莽一类的人出世,倾覆着朝代,扰乱着安静。恐怖充满了各人的心中,
显然这个人已出现在林家塘了。
这消息像电似地立刻就传遍了林家塘。有几个人便相约去讽示惠明先生,探他的意见。
邻居们走后,惠明先生非常地生气。他怒气冲冲地叫女仆把子平喊来。
“你知道农民协会吗,子平?”他劈头就是这样问。
“知道的。”子平毫不介意地回答说。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不平等。不种田的人有饭吃,种田的反而没有饭吃。”
惠明先生一肚子的气愤。烟越吸越急,怒气也愈加增长起来。自己家里隐藏着一个这样
危险的人,他如做梦似的到现在才知道,林家塘人的观察是多么真确。七八年来,他在
林家塘是一个最有名声的人,他像一个阎王,一句话说出去,怎样重大的案件便解决。
他几十年心血所争来的名声,眼见得要被这畜生破坏了!新的思想随着他的烟上来。他
在夜间请了村中几个地位较高的人秘密商量许久,写好一张报告,由他领衔,打发人送
到县里。
第二天早晨,这消息便已传遍了。大家都觉得心里有点痒痒,巴不得这事立刻就发作。
第三天早晨,浓厚的雾笼罩了整个林家塘。炊烟从各家的烟囱中冒了出来,渐渐混合在
雾里,使林家塘更沉没在朦胧中。太阳只是淡淡地发着光,似不想冲破雾的网,给林家
塘人一个清明的世界一般。
阿武婶拿着洗净了的一篮衣服回来,忽然听见一阵橐橐的皮鞋声。她回头细看时,那人
已隐没在家中了。林家塘没有第二个人穿皮鞋,她知道那一定是子平逃走了。她急忙跟
着皮鞋声追去。路上遇到了明生,便叫他跟去,因为她自己是小脚,走不快的。
雾渐渐淡了起来,隐约中,脚步声忽然没有了,子平已走入小路。“哼!看你往哪里逃
罢!”明生喃喃地说着。忽然树林中起了一声狂叫,下得他连忙站住了脚步。对面的山
谷猛然又应答了一声。他看见子平捻着拳头在那里打起拳来了。他不由得心里突突地跳。
雾已完全敛迹,太阳很明亮地照着。明生忽然看见对面来了十几个人。前面走的都背着
枪,穿着军服,后面的是林家塘的邻居们,为首的是惠明先生,他们似已知道子平逃走,
追了来的。“逃走了,逃走了!”大家都大声地喊了起来,“快去,快去!怕有手枪呢!”
那些兵很快地卸下刺刀,装上子弹,往树林包围了去。子平似已觉得,飞步往树林外逃
去。
突然间,一阵嘴啪的枪声,子平倒在田中了。大家围了上去。
有几个兵士跑到他的屋子搜查。证据是一柄剑。
溪流仍点点滴滴地流着,树林巍然地站着,鸟儿口周啾地唱着快乐的歌,各色的野花天天
开着,如往日一般。即如子平击倒的那一处,也依然有蟋蟀歌唱着,蚱螭跳跃着,粉蝶
飞舞着,不复记得曾有一个青年凄惨地倒在那里流着鲜红的血……呵,多么美丽的乡村!
1927年
(选自《鲁彦作品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明生、仁才用“难以入目的丑态”评说子平,阿武婶听见子平逃走的皮鞋声便急
忙追去,林家塘人的种种言行表明了其对子平的抵触心理。
B.小说中惠明先生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批评子平,表明他对子平理解却不支持的矛
盾心理,但是对声誉和利益的重视,迫使他最终将子平告发。
C.与《祝福》反衬的收尾手法一致,小说结尾选取鸟儿、野花、蟋蟀、蚱蠕、粉蝶等生
机盎然的自然生灵,衬托了子平凄惨的命运,更添悲凉色彩。
D.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子平在林家塘受关注、被猜疑直至谋害的全过程,拉开了读者
与文中人物的距离,更客观灵活地展现了林家塘的人情冷暖。
2.概括危险人物的“危险”特征。
3.文中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太阳”,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4.请从地域属性、群体心理、乡土文化三个角度,探究小说中的林家塘与鲁迅《祝福》
中的鲁镇的相似之处。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紧跟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
署,主动奔向第一线,写出富有时代特征、文化底蕴而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助力
我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
我们已有乡土文学创作的传统,有鲁迅以来千百位作家艺术家理出的农村题材创作路子,
新时代的作家要有无怨无悔地走向农村、亲近农民的热情、勇气和恒心,到农村去,到
农民中间去,表现乡间的生态文明、淳美乡风,表现新时代的新农村和新的农民形象,
反映农民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活情状和愿望,为他们代言,为他们塑像,为他们生
产美好的精神食粮。正如歌唱家宗庸卓玛所说:“如果把物质比作乡村振兴的‘蛋白质',
那么文艺就是乡村振兴的‘维生素'。”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文学创作,不能不继续面
向广大农村和农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创
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我们提倡广大文艺工作者深
入农村,用自己的笔杆和歌喉讴歌现实农村的新发展、新变化,也就必然涉及对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利用,涉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写人就要写人背后的文化。写农村就要写农民和他们的文化。作家描写农村日常生活和
农民的喜怒哀乐,更离不开古今的乡村文化。如果说赵树理、孙犁、柳青在写合作化运
动时,都或浓或淡地写出了传统文化在当时农村的发展状况,那么今天的作家在描写故
乡农村和民族地区生活时,也要展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变奏。唯有如此,才能写出作
品的新颖度和思想文化的深度,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外地作家艺术家以“进入者”的
身份深入某个农村而入乡随俗的过程,就是接受和认识乡村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打牢
自己创作的文化根基的过程。徐剑、李玉梅描写独龙族整族脱贫的报告文学《怒放》,
关仁山描写老区阜平脱贫决战的报告文学《太行沃土》,温燕霞以赣南山区为背景创作
的小说《琵琶围》,还有很多农村题材的网络小说、影视剧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呈现了
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情的魅力,同时折射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摘编自袁学骏《文学创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材料二:
当下中国文学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这个结构性的变化与中国社会结构性的变化是同
构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城市生活得到了前
所未有的书写。但是,百年中国文学成就最大的还是乡土文学。这与中国乡土社会的性
质有关,与我们被前现代文明浸染的时间太久有关,我们身上流淌的还是乡土文明血液,
这是我们挥之难去的文化记忆。
进入新世纪以来,反映乡村生活的作品仍然是文学的主流。很多作家,特别是那些有乡
村生活经验的作家,创作了大量的有人民性的小说,特别是中篇小说,比如刘庆邦的《神
木》《到城里去》、李洱的《龙凤呈祥》、北北的《寻找妻子古菜花》、胡学文的《走
西口》。“乡村这个词一度与贫困联系在一起。今天,它已发生了细微却坚硬的变化。
贫依然存在,但已退到次要位置,困则显得尤为突出。困惑、困苦、困难。尽你的想象,
不管穷到什么程度,总能适应,这种适应能力似乎与生俱来。面对困则没有抵御与适应
能力,所以困是可怕的,在困面前,乡村茫然而无序……”这是胡学文在2006年的一
篇创作谈中对乡村的感受。
近年来,“底层写作”逐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乡村变革的主题创作,胡学文当年的那
些困扰已烟消云散。“主题写作”和反映乡土中国“新山乡巨变”的小说,得到了各级
作协的积极扶持,也产生了一大批作品。这类作品的创作是“行动的文学”一部分。这
一文学特征具有中国的特殊性,也是中国文学经验独有的。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中国文学的主流就是“行动的文学”。这是现代中国文学的一
个传统,这个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是中国特有的经验。
(摘编自孟繁华《乡村变革与新乡土文学一一当下乡村变革主题创作和文学性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跟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写出富有时代特
征、文化底蕴而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就能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
B.新时代作家的文学创作要为农民生产珍贵的精神食粮,这与宗庸卓玛的看法相一致,
都认为文艺应当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不二主题。
C.近年来,“底层写作”逐渐式微,是因为乡村变革的主题创作的兴起,这类创作得到
了各级作协的积极扶持,产生了一大批作品。
D.乡土文学是百年中国文学中成就最大的瑰宝,中国乡土社会的性质和被前现代文明浸
染的时间长短都是它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时代的作家在描写故乡和地区生活时,要追求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温蒸霞的《琵琶围》和关仁山的《太行沃土》是合适的例证。
B.新时代农村题材的小说和影视等作品必然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呈现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情
的魅力,才能折射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C.在胡学文看来,对于乡村而言,“困”比“贫”更为可怕,更难以解决。
D.反映乡土中国“新山乡巨变”的小说,既符合毛泽东提出的“行动的文学”,又契
合习近平所强调的“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A.文学是事实与灵魂相契合的再现。一一【法国】巴尔扎克
B.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一一【中国】郭沫若
C.文学会影响人民的发展,且在历史运动中起作用。一一【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D.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一一【唐】杜荀鹤
4.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乡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当代作家也深
入新乡村,用文学的方式记录新时代乡村的变化。请结合材料,分析以乡村振兴、时代
巨变为关注焦点的新时代乡土文学应该如何接力老一辈作家宝贵的乡土文学创作经验?
5.鲁迅先生是中国乡土小说的发轲者与实践者,试结合材料一,概括鲁迅小说《祝福》
的“乡土特征”。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福贵(节选)
赵树理
有一年秋后,老万的亲家说福贵偷了他村里人的胡萝卜,罚了二十块钱,扣在他村村公
所。银花去求老万说情。老万觉着福贵的四亩地虽交给了自己,究竟还没有倒成死契,
况且还有两座房,这闲事还可以管管,便对银花说:“你回去吧!家倒累家,户倒累户,
逢上这些子弟,有什么办法?”人放回来了,四亩地和三间堂房,死契写给了老万。老
万和本家一商量,要教训这个败家子。晚上王家户下来了二十多个人,把福贵绑在门外
的槐树上,水蘸麻绳打了福贵满身红龙。福贵像杀猪一样干叫喊,挨了这顿打,养了一
月伤,把银花半年来省下的二斗多米也吃完了。
伤养好了,银花说:“以后不要到外面跑吧!”他说:“不跑吃什么!”这年冬天他又
出去了。不上一个月工夫,回来衣裳也换了,又给银花送回五块钱来。银花问他怎样弄
来的,他说:“这你不用问!”银花把这几块钱,买了些米,又给孩子换换季。村里的
人断定福贵一定是做了大案。丢了银钱的,失了牲口的,都猜疑是他。来年正月,城里
一位大士绅出殡,给王老万发了一张讣闻。老万去城里吊丧,听吹鼓手们唱侍宴戏,声
音好像福贵。酒席快完,两个吹鼓手来谢宾,老万看见有一个是福贵,福贵也看见席上
有老万,赶紧把脸扭过一边。丧事完了,老万和福贵各自回家。福贵除分了几块钱,并
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坏事,老万觉着这福贵却非除去不可。
这天晚上,老万召集起王家户下有点面子的人来道:“福贵这东西真是活够了!竟敢在
城里当起吹鼓手来!咱王家户下的人哪还有脸见人呀?一坟一祖的,这堆狗屎涂到咱姓
王的头上,谁也洗不清!”这地方人,最讲究门第清,叫吹鼓手是“忘八”“龟孙子”,
因此一听这句话,都起了火,有的喊“打死”,有的喊“活埋”。东屋婶不知道怎么打
听着了,悄悄告诉了银花,福贵连夜偷跑了。自那次走后,七八年没音信,银花只守着
两个孩子过。大孩子十五了,给邻家放牛,别的孩子们常骂他是小忘八羔子。福贵走后
不到一年,日本人就把这地方占了。有人劝银花说:“不如再找个主吧!”银花不肯,
说:“你们不摸内情,俺那个汉不是坏人!”
区干部打听清楚福贵的来历,便同村农会主席和他去谈话。农会主席说:“老万的账已
经算过了,凡是霸占人家的东西都给人家退了,你也是个受剥削的。我们村干部昨天跟
区上的同志商量了一下,打算把咱村里庙产给你拨几亩叫你种,你看好不好?”福贵跳
起来道:“那些都是小事!我不要求别的。要求跟我老万家长对着大众表诉表诉,出出
这一肚子忘八气!”区干部和农会主席都答应了。晚上,借冬学的时间,农会主席报告
了开会的意义,有些古脑筋的人们很不高兴,不愿意跟忘八在一个会上开会。福贵不管
这些人愿意不愿意,就发起言来:“众位老爷们,今天晚上我要跟我老万家长领领教,
请大家从旁听一听。不用怕!解放区早就没有忘八制度了。老万爷!咱爷们这账很清楚:
我给你的,是三间房、四亩地,还给你住过五年长工。不过我不跟你算这个!我是想叫
你说说我究竟是好人呀是坏人?”
老万闷了一会,看看大家,又看看福贵道:“这都是气话,你跟我有什么过不去可以直
说!我从前剥削过人家的都包赔过了,只剩你这一户了,还不能清理清理?你不要看我
没地了,大家还给我留着个铺子啦!”福贵道:“老家长!我不是说气话!我不要你包
赔我什么,只要你说,我是什么人!你不说我自己说:我从小不能算坏孩子!一直长到
二十八岁,没有干过一点胡事!”许多老人都说:“对!实话!”福贵接着说:“后来
坏了!赌博、当忘八……什么丢人事我都干!我知道我的错。可是照你当日说的那种好
人我实在不能当!照你给我作的计划,每年给你住上半个长工,再种上我的四亩地,到
年头算账,把我的工钱和地里打的粮食都给你顶了利,叫我的老婆孩子饿肚。一年又一
年,到死为止。你想想我为什么要当这样好人啦?我赌博因为饿肚,我做贼也是因为饿
肚,我当忘八还是因为饿肚!我饿肚是为什么啦?因为我娘使了你一口棺材,十来块钱
杂货,怕还不了你,给你住了五年长工,没有抵得了这笔账,结果把四亩地缴给你,我
才饿起肚来!我从二十九岁坏起,坏了六年,挨的打、受的气、流的泪、饿的肚,谁数
得清呀?直到今年,大家还说我是坏人,躲着我走,叫我的孩子是‘小忘八羔子’,这
都是你老人家的恩典呀!后来抗日政府改造流氓、懒汉、小偷,把我组织到难民组里到
山里去开地。从这时起,我又有地种了、有房住了、有饭吃了,只是不敢回来看我那受
苦受难的老婆和孩子!这七八年来,虽然也没有攒下什么家当,也买了一头牛,攒下一
窑谷,一大窑子山药蛋。我这次回来,原是来搬我的孩子老婆,本没有心事来和你算账,
可是回来以后,看见大家总是不敢跟我说句话。我想就这样不明不白走了,我这个坏蛋
名字,还不知道要传流到几时,因此我想请你老人家向大家解释解释,看我究竟算一种
什么人!看这个坏蛋责任应该谁负?”
一九四六年八月三H—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万之所以答应银花去为福贵说情,表面说得冠冕堂皇,其实是为了把福贵的四亩地
和三间堂房都彻底变成自己的财产。
B.老万去城里吊丧,发现福贵在做吹鼓手,便觉着福贵非除去不可,是因为他觉得福贵
使王家户下的人丢脸,使王家门第不清。
C.“叫吹鼓手是‘忘八''龟孙子'”“有的喊‘打死',有的喊'活埋'”“不愿意
跟忘八在一个会上开会”等,反映了当地人的嫉恶如仇。
D.福贵的遭遇和申诉,说明他走向堕落、背上坏名声是地主阶级和旧社会所迫,后来
共产党的挽救帮助使他由“鬼”变成“人”。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如“给银花送回五块钱来”表现出福贵的责任感;福贵看
见老万后“赶紧把脸扭过一边",说明他不想让老万认出自己。
B.福贵对老万的称呼有“老万家长、老万爷、老家长、你老人家”等,可见福贵在对老
万非常愤怒的情况下还保持着理智,对老万还心怀尊重。
C.“挨的打、受的气、流的泪、饿的肚,谁数得清呀?”运用排比和反问,突出了福贵
当时情绪激动的心境和复杂的心绪,引发读者的共鸣。
D.文章用众人对福贵的鄙弃与银花对福贵的信任对比,用福贵在旧社会的堕落与后来的
积极向上对比,引发读者对人物形象及文章主题的思考。
3.文中抗日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善底层农民的处境?请加以概括。
4.本文与《小二黑结婚》类似,都在大众化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就,请结合文章简要
分析。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千
孙犁
张岗镇是小区的中心村,分四大头。工作组一共四个人,一人分占一头,李同志还兼着
冬学®的教员。他在西头工作,在西头吃派饭,除去地主、富农家,差不多是挨门挨户一
家三天。
不上一个月,这一头的大人孩子就全和他熟了。
这几天,冬学里讨论划阶级、定成分,人们到的很多。西头有一帮女孩子,尤其是学习
的模范。她们小的十四五,大的十七八,都是贫农和中农的女儿。(1)她们在新社会里
长大,对旧社会的罪恶知道得很少。
冬学设在一个学校的大讲堂里,女孩子们总是先到,等着别人。
这天,李同志拖着一双大鞋,来到学校里,灯已经点着了。
女孩子们挤在前边一条长凳上,使得那条板凳不得安闲,一会儿翘起这头,一会儿翘起
那头,她们却嗤嗤地笑。
李同志笑着问:“今天谁点的灯啊?”
“是大绢!一一大绢是模范。”她们喊着。
“咱们的冬学越来越热闹!”李同志说。
“这是因为你讲话讲得好(2)那个叫大绢的女孩子回答,简直像鸟儿在唱歌儿似的。
“我看是这个问题很重要!”李同志说,“大家都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成分。”大绢笑了
半截,强忍耐住了。
说着屋里已经挤满了人,人到得差不多了。先讨论村里明显的户,谁家是地主,谁家是
富农。最后李同志叫人们再想一想,他严肃地说:“根据我们讲的,大家看看还遗漏了
谁没有?”
人们沉静了一会儿。忽然有一个人报告:“我不怕得罪人,我说一户:西头大绢家,剥
削就不轻,叫我看就是富农。”说话的人站在人群的后面,看不见他的脸,李同志听出
是东头扎花炮的刘二壮,他的嗓门很高。人们都望着大绢。大绢低下了头,连头发根都
涨红了。
刘二壮又说:“我就报告报告她家的情况:她爷爷叫老灿,当过顺兴隆缸瓦店的大掌柜;
家里种过五十亩地,喂过两个大骡子,盖了一所好宅子。这谁不知道?”
“同志!我说一说行不行?”大绢站起来,转脸望着后面,忍着眼泪。李同志点一点头。
她说:“乡亲们!谁都知道日本人把俺家烧了个一干二净。从我记事起,我们过的是多
么寒苦的日子!我从小两只手就没闲着过,十三岁织布,十岁就卖纺线;地里的活,我
敢说不输一个男孩子。你们横竖都见来着,现在刘二壮说我们剥削过人,我哪见过骡子、
宅子呀?”
大绢坐在板凳上哭了,她站起来,往外就走,一边走一边哭着说:“我去叫我爷爷去,
看他剥削过人没有。”“他能来吗?你叫他干什么?”人们拦不住,她走了,到院里就
放声哭了。
“这孩子从小可没享受过。”一个壮年妇女对李同志说,“(3)从小她爹娘全死了,她
爷爷后来又半身不遂,事变那年日本人烧得她家只剩了几间房,家里地里,就仗她一个
人里里外外的。”
“你们上了岁数的人说说,她爷爷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李同志又问西头那几个老头儿。
“我说说吧!"麻子老点抽完了锅烟,把烟袋杆里的烟和油子用大劲吹了出来,说,“她
爷爷是这样一个人:从小不好生过日子,整天在道上混混儿。后来碰上了一个硬磴儿,
栽了一个跟头,就回心转意了。他在张道上开了一个小杂货店,起先就卖些针头线脑,
火绒洋灯,烧纸寒衣纸,碱面油醋……不上几年,小买卖越来越红火,人们看他有本事,
就有人出股金,叫他合伙,开了一间缸瓦磁器店,这就是顺兴隆。他用了几个伙计,很
是赚钱,三年一账,他买了几十亩地……”
“他又盖了一所住宅。”麻子老点接着说,“这算到了顶儿。就在那一年,他和天津的
洋人做买卖,一下受了骗,铺子关门。日本人来了,又给他点上一把火,烧了个片瓦无
归……”
那天晚上,大家并没有把大绢爷爷叫来。时间晚了,冬学就散了。
以后,大绢没有上学来,虽说并没人限制她。和她一伙的女孩子们这几天到的也不齐,
有几个早来,有几个迟到。她们坐在板凳上也不哄笑打闹了。
李同志到西头吃派饭,这天轮到喜格儿家里。有人在外间叫了一声,喜格儿放下碗筷就
出去了,随手拉进来一个女孩子,是大绢。
(4)一眼看来,大绢好像比平时矮了一头,满脸要哭的样子。喜格儿说:“你和老李说
说么!光哭顶事?”
“我没剥削过人,怎么能担这个名儿呀?”大绢又哭了。
李同志放下饭碗说:“我们是要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个制度存在几千年了,你们想
想有多少人,在这个制度下面含冤死去?有多少人被这个制度碾个粉碎?你们都听过老
年人诉苦了,该明白剥削是多大的罪恶!多少年来,人们怀抱一个理想,就是要消灭这
个制度,好叫人们像春苗一样,不受旱涝,不受践踏,自由地生活、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市合江县合江天立学校高物理高一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零中学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宁一中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菏泽一中八一路校区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一中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东实验学校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陕西省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25届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福州七中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云南省玉第一中物理高三上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 2023年学习兴税(网络信息)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探放水操作工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 体育与健康 五禽戏(2022年秋2021级)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DBJ-T13-368-2021 福建省陶粒增强型轻质墙板应用技术标准
- Unit 5 Dinners ready A Lets spell(说课稿)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报告
-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目录(普及版)
- 中考模拟考语文试卷分析
- 解码国家安全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国际关系学院
- 三年级家长会PPT语文教师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