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破镐京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至东都成周●●●●●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2课

课程标准①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②了解老子、孔子的学说。③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目

录CONTENTS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一二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三三、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BC476BC256东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475BC770平王东迁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秦灭东周BC221统一六国周敬王卒春秋——因孔子《春秋》得名战国——因刘向《战国策》得名时空坐标变法运动旧贵族体系瓦解,士阶层崛起,地主阶级变法富国强兵。经济发展列国纷争铁犁牛耕,经济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礼崩乐坏;文化转型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文化下移,百家争鸣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各领域的变化情况(一)列国纷争1.背景:2.表现3.影响: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礼崩乐坏(2)战国七雄:(1)春秋五霸:奴隶主贵族先后争霸新地主阶级并存兼并(1)给人民带来灾难(2)加速了统一步伐(3)促进了民族融合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及教材正文,回答下列问题:(二)华夏认同

春秋时期四夷与华夏的区别主要在文化方面,他们的服饰、语言、经济生活、风俗习惯都与华夏明显不同。……华夷之争,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含义?表现?影响: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广;民族交融发展,为统一奠基。融合方式:◆内迁融入华夏◆兼并融入华夏◆主动认同华夏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结合课本及材料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提示:从农业、手工业、商业、)◎考古出土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春秋战国冶铁场景构想图◎都江堰及其工程示意图◎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一)经济发展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审分》齐国:“相地而衰征”,即按土地的好坏征收数量不等的田税。鲁国:实习“初税亩”,“履田而税”,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晋国:“作爰田”……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各国如何应对?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公田铁犁牛耕王室衰微兼并战争私田开拓公田不治(出租土地、收取地租的贵族)地主佃农、自耕农(原多为宗法血缘下的庶民)(土地国有、集体耕作)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形成(土地私有、户为单位)经济大发展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一)经济发展历史解释: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政治变动:天子权微、争霸兼并、富国强兵需要。P11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经济发展: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地主阶级夺权及政权巩固需要。P11学习聚焦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变法运动的必然性列国纷争、华夏认同、经济发展、变法运动、百家争鸣唯物史观1政治:周王室日渐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经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大量开垦。军事: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思想: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武器。社会大变革背景目的影响推动社会转型,

各国逐步建立起

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春秋: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

·郑国—子产《铸刑书》

战国:·魏国—李悝《法经》·楚国—吴起

·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

·燕国—乐毅·赵国—武灵王

·秦国—商鞅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商鞅,卫国人,名鞅,姓公孙氏,

因变法有功,秦孝公封之于商地,号为

商君,因政治斗争被秦惠王车裂处死。“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商君列传》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商鞅变法前350年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前356年平斗桶权衡丈尺。政治、军事上:经济、社会上:思想、文化上:打击贵族特权、废除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推行县制。制定秦律。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废井田制,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

强拆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实行什伍连坐。强化基层管理;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强化法律的贯彻实施。商鞅变法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积极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秦朝产生消极影响,导致秦朝的暴政。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消极“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东汉王充《论衡》“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史记·商君列传》实现了富国强兵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性质评价历史解释:如何理解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

社会(职业)分工

阶级关系变化

士阶层队伍

学在民间

文化下移

新兴地主

需求治国之策

礼贤下士、招揽人才列国纷争、华夏认同、经济发展、变法运动、百家争鸣唯物史观2政治变动:①社会变革、冲突、矛盾加剧,旧制度分崩离析;士阶层不仅出于安身立命的需要,而且出于文化上的使命感,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政治主张。

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宗法制松弛,士摆脱了宗法枷锁,成为相对独立的知识阶层;世卿世禄制废除,贵族逐渐没落,必须依靠文化自食其力(士阶层的最要组成部分)

思考:变法需要人才,请问人才从何来?春秋战国“百家争鸣”1.背景(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2)社会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奴隶主贵族阶级衰弱)

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封建地主阶级崛起)(3)各国政策: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的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思考点】: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说?三、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2.代表(1)春秋时期三、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2.代表(2)战国时期探究:根据课本,并结合选必3相关内容,完成下表。思考:从这些思想家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代表的是哪些阶级?【史纲上第3课课前提示P14】三、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有教无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物极必反;无为而治。性善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恶,隆礼重法。齐物逍遥,自在养生。阴阳五行,相生相胜。节用兼爱;非攻尚贤。与时俱进,法治集权。孔子老子韩非墨子庄子孟子邹衍荀子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墨家没落贵族地主阶级平民阶层三、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3.影响(1)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学习聚焦】

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2)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三、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政治蹙变:经济蜕变:

诸子思变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华夏认同出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礼崩乐坏战国:蛮夷戎狄逐渐融入华夏族铁犁牛耕、水利工程、土地私有制、工商业诸侯应变:各国变法(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兵,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基仁、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孔子:老子:道、天人合一、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百家争鸣:儒、道、墨、法、阴阳——思想解放运动列国纷争春秋:中原各国自称“华夏”封建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时代巨变乱世思变风云突变民族关系:阶级变化:经济发展:关系改变:

本课小结春秋战国时代的变革,并非局部的、一事一物的兴替,而是由一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大变局。不仅涉及治道、政术、教化,更关系到政体,即国家根本体制的大变局。其动荡之激烈,变革范围之深广,为中国五千年历史所仅见。这一时期的变革是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一个大关节,由此而下,中国将走进一条有别于西方的独特道路。

——《大学中国史》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逐步加剧、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愈演愈烈,旧制度的分崩离析,士阶层不仅出于安身立命的需要,而且生于文化上的使命感,关注和担心社会发展方向,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的政治主张。——《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家国情怀:这节课的价值和意义“轴心时代”的中国在历史上大放异彩,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