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物育种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聊城大学_第1页
现代作物育种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聊城大学_第2页
现代作物育种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聊城大学_第3页
现代作物育种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聊城大学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作物育种学聊城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A:错B:对

答案:A

第二章测试

小麦属于异化授粉作物。()

A:错B:对

答案:A下列属于异化授粉的作物是()

A:小麦B:玉米C:棉花D:高粱

答案:B植物的花由()部分组成

A:雌蕊B:花萼C:花冠D:雄蕊

答案:ABCD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天然异交率≤4%。()

A:对B:错

答案:A异交使后代的生活力增强,主要表现在生长势、繁殖力、抗逆性等性状的增强和产量的提高,该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A:对B:错

答案:B

第三章测试

育种目标是静态的,不会因为生态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种植制度的改革而改变。()

A:错B:对

答案:A()是现代农业对各种作物品种的共同要求,是国内外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也是作物优良品种必备的基本条件

A:高产B:优质C:稳产D:适应机械化

答案:ABCD育种目标的制订,一般都要掌握以下()基本原则。

A: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B: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C: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D:目标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

答案:ABCD生育中期,营养器官与产品器官健壮而协调生长,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并形成具有足够数量的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

A:错B:对

答案:B下面()是作物产量三要素。

A:千粒重B:穗粒数C:株高D:亩穗数

答案:ABD

第四章测试

引种不需要经过适应性试验鉴定,可直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A:错B:对

答案:A引种虽然没有创造新品种,但具有简单、易行、迅速见效的特点,是解决生产上迫切需要新品种的快速有效的途径。()

A:错B:对

答案:B德国著名的林学家迈依尔提出的引种理论是()

A:气候相似论B:地球连续统一学说C:作物起源中心学说D:和生态历史分析法

答案:A敏感型作物适应性比较小,引种范围比较窄。()

A:错B:对

答案:B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通过杂交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A:错B:对

答案:A

第五章测试

下列()属于种质资源。

A:地方品种B:DNA片段C:近缘植物D:单个细胞

答案:ABCD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A:错B:对

答案:B小麦()实现了矮化育种,引导了“绿色革命”。

A:矮抗58B:低脚乌尖C:农林10号D:济麦22

答案:C瓦维洛夫起源中心学说中,小麦起源于()。

A:中亚细亚起源中心B:印度起源中心C:南美和中美洲起源中心D:中国—东亚起源中心

答案:A三级基因库亲缘关系更远的类型。彼此间杂交不实,杂种不育现象更明显,基因转移困难。()

A:错B:对

答案:B

第六章测试

杂交育种(breedingbyhybridization):是通过种内品种间或类型间杂交,创造变异而选育植物新品种的方法。()

A:错B:对

答案:B作物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

A:对B:错

答案:A下列()属于双交。

A:A/BB:A/B//CC:A/B//C/DD:不确定

答案:C综合性状较好,适应能力较强并有一定丰产性的亲本应安排在第一次杂交。()

A:对B:错

答案:B对遗传力高的性状,可在早代(F2、F3)从严选择;而对于早代遗传力低的性状,早代应放宽选择标准,到F4、F5代,再严格选择。()

A:错B:对

答案:B

第七章测试

回交育种中如果被转移的目标性状是显性性状(抗病基因R)时,则应回交自交交替进行。()

A:错B:对

答案:A回交育种可对杂种群体的遗传变异有较大程度的控制,使育种工作有较大的预见性,育种年限短。()

A:对B:错

答案:A回交育种中被多次利用的亲本为轮回亲本。()

A:对B:错

答案:A为了易于鉴别和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应创造使该性状得以充分显现的条件。()

A:对B:错

答案:A非轮回亲本具备其他一些优良性状时,回交1、2次可得到综合性状良好的植株,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丰富。()

A:错B:对

答案:B

第八章测试

诱变育种对改良单一性状和多个性状都比较有效。()

A:对B:错

答案:B下列属于物理诱变类型的是()

A:γ射线B:X射线C:中子D:紫外线

答案:ABCD现在农业上常用的Υ源有两种:()

A:α粒子B:β粒子C:铯137(137Se)D:钴60(60CO)

答案:CD叠氮化钠(NaN3),可使复制中的DNA碱基发生替换,是目前诱变率高而安全的一种诱变剂。()

A:对B:错

答案:A射线处理容易引起染色体的断裂,其断裂往往在异染色质的区域,因此突变也发生在这些区域邻近的基因中。()

A:错B:对

答案:B

第九章测试

李振声院士开创了小麦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育种,较好地解决了小麦对()的持久抗性问题。

A:纹枯病B:赤霉病C:条锈病D:白粉病

答案:A在某物种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一对或二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个体,被称为()。

A:异附加系B:易位系C:恢复系D:异代换系

答案:B下列()不属于双亲受精因素的差异影响远缘杂交不亲和。

A:花粉和柱头渗透压B:呼吸酶的活性C:PH值D:植株形态

答案:D远缘杂交时,来自双亲的异源染色体缺乏同源性,导致减数分裂过程紊乱,形成不同染色体数目和质量的各种配子。()

A:对B:错

答案:B由于远缘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时间长,出现的变异类型多,且不育性高,后代中常出现畸形株(如黄苗、矮株等),种子出苗力低,甚致植株还会中途夭折,所以杂种早代(F1、F3)应有较大的群体。()

A:对B:错

答案:A

第十章测试

单倍体表现褚明显的“小型化”,细胞及器官变小,植株矮小。()

A:对B:错

答案: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均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所以又称一倍体。()

A:错B:对

答案:A下列()属于异源多倍体。

A:甘薯B:香蕉C:马铃薯D:小麦

答案:A同源多倍体植物的育性差,结实率低。()

A:对B:错

答案:B秋水仙素是人工诱导多倍体应用效果最好、最广泛的化学试剂。()

A:对B:错

答案:B

第十一章测试

杂种优势指两个或几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F1及以后世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A:对B:错

答案:A()的选育成功,为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杂交优势利用创造了条件。

A:代换系B: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C:易位系D:自交系

答案:B亲本基因型纯合度高的自交系间的杂种优势强于纯合度低的自由授粉作物品种间的杂种优势。()

A:对B:错

答案:A在生产和实践上更有意义的是()

A:中亲优势B:超标优势C:超亲优势D:超高亲优势

答案:B杂种优势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不断上升。()

A:错B:对

答案:A

第十二章测试

下列情况中()会出现后代育性全部正常的情况。

A:S(rr)×N(RR)B:S(rr)×N(rr)C:S(rr)×S(Rr)D:S(rr)×N(Rr)

答案:C以不育型为母本,分别与S(RR)可育型杂交,后代出现育性分离。()

A:对B:错

答案:B下列情况中()会出现后代育性分离情况。

A:S(rr)×N(rr)B:S(rr)×S(RR)C:S(rr)×N(RR)D:S(rr)×S(RR)

答案:D不育系中物质运输和代谢水平高于可育系。()

A:对B:错

答案:B配子体不育的特点是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所获得的杂种一代植株上花药中的花粉有二类(不育和可育),且各占一半。()

A:对B:错

答案:A

第十三章测试

病原菌的致病性包括()。

A:产孢能力B:产量影响C:毒性D:发病面积

答案:C病原菌基因型为a1a1A2A2,寄主基因型为()表现抗病。

A:r1r1r2r2B:R1R1r2r2C:r1r1R2R2D:r1r1r3r3

答案:C寄主品种对同一种病原菌的一个或数个生理小种(按毒性差别划分类型)表现高抗甚至免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