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历史解释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_第1页
指向历史解释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_第2页
指向历史解释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_第3页
指向历史解释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_第4页
指向历史解释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历史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当前教师给予了历史教学重视,但在高考的压力下,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教授上,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能力的培养,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但无法确保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成为建设祖国的优秀人才。所以,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综合性人才。历史解释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知识。文章从基本内涵、重要意义、培养方法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在历史解释下的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而形成历史解释能力,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将核心素养当作教学根本,并采用有效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布置学习任务。也就是说,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扭转教学观念,采用有效手段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一、历史解释的基本内涵历史解释是学生将学习到的历史知识、获得的学习经验及生活经验对某件事物进行阐述、解释。通常情况下,历史解释素养表现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三个方面。而高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解释对象、解释方法、史料依据等。教师开展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历史解释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需给予学生引导,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历史发展规律,使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加丰富,视野变得开阔。而且,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并且可以体验和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从而达到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目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呈现了较多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相符,可对学生的学习及发展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探究教材中的内容,并对教材中呈现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站在开发理性思维的角度上设计教学活动。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重要意义历史解释的表现形式为语言。所以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概括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时,学生需要具备较多知识。而只靠教材中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学生需要通过多样化手段学习相关知识,不断积累。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此外,基于历史解释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进行方法创新,而方法创新意味着教学活动发生了变化。学生在创新性的教学活动中学习高中历史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方法(一)进行情境创设历史知识往往与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时有一定难度,甚至不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使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培养遭到了阻碍。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通过深入情感,感知历史知识、体验历史知识,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看待历史事件。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学生可能无法切实理解、感知历史事件。而在时代的发展下,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呈多样化趋势,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进行情境创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借助音乐进行情境创设。《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围绕“九一八”事变编写,所以教师将其当作切入点,可以将教学内容顺利引入。随后,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众所周知,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发动了侵华战争,为什么日本人选在这一时间段呢?日本人是怎么入侵中华的?中国人还像以往那样不敢反抗吗?他们是怎么反抗的?”之后,教师可以教授我国人民团结抗战的知识。考虑到这部分知识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时,教师不妨利用互联网,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这类影视片段引入,有助于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从而使学生学会用辩证思维看待历史知识、解释历史知识。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情境创设,可以拉近学生与知識的距离,带给学生视觉冲击、感官体验,教师再适当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态度,使学生形成历史解释素养和历史解释能力。(二)将唯物史观作为导向在进行历史解释时,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事件。历史解释应当遵循客观、科学的原则,不能带有主观情绪。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唯物史观进行培养。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教师需转变自身观念,教授唯物史观的观点及方法,为学生进行历史解释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就“辛亥革命”这部分知识而言,其教学重难点为一历史事件,即孙中山辞职,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其次,教师需明确,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以及能力,需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会使学生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形成历史解释素养和历史解释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话题:“如果你是孙中山,千辛万苦推翻了清政府,得到了政权,马上就可以带领国民党人发光发热,带领国家走上新征程,你会将政权交由袁世凯吗?为什么?”而问题具有引导作用,可以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一事件。当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并给予合理观点肯定,给予不合理的观点一定引导,使学生真正了解历史事件。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将唯物史观当作导向,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当时局势的了解,可以使学生明确孙中山做出这一抉择的原因,从而使学生科学地进行历史解释。(三)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只有全部保持一致才可以为历史解释的准确性提供保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时空观念进行培养,确保学生可以进行准确的历史解释。例如,在教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确保学生可以联系历史背景进行深入思考,真正了解历史事件,并为历史解释的准确性提供保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讲解汉朝初期的郡国制与分封制并行的事实,在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汉武帝在解决王国问题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这个问题的提出目的就是将“推恩令”引入,并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准备。在学生了解了汉朝的政治制度后,教师可以将唐朝、宋朝、元朝的制度逐一引入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政治制度的介绍,所以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随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中央权力、地方权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之后,教师将君主专制制度引入,仍旧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政治制度的讲解,并引导学生了解选官制度、用官制度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演变的了解,从而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历史解释奠定基础。(四)重视价值观引领价值观念在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历史解释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高中历史教学中明确提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价值观引领,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引导价值观念,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历史解释效果。例如,在教学“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根据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日本侵华罪行和全民族抗战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并运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强烈的家国情怀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民族魂》这首诗歌进行引入,奠定情感基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同时为学生出示抗战地图,带领学生通过地图更加直观的学习和了解正面战场的重要会展,体会抗战的阶段性,并从更加多元的视角体会战争的激烈。接着,教师可以出示“中日双方实力对比表”,引导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到当时我国和日本之间的实力差距,进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不易。在带领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内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探究活动,如“梳理材料,分析有哪些群体共同坚持抗日。”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更加细致的研读,可以得出“这是全民族参与的抗日战争”的结论。在这个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解读史料,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想要获得胜利的必然决心,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这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之下,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同时也将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体会。(五)合理挖掘与运用史料历史解释围绕史料进行,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时,教师需要重视史料的挖掘与应用。首先,教师需知晓历史事件较多,而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有限,所以,编写者在进行教材编写时,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挑选了重要内容为教材内容。虽然这部分知识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对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及能力进行培養并不全面。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给予史料搜集、挖掘一定的重视。通过有效手段为史料的全面性、真实性提供保障。同时,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对史料进行合理挖掘及应用,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例如在教学“启蒙运动”时,教师可以挖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互联网搜集史料,整理归纳,并通过PPT课件、视频的形式呈现。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呈现这样的史料:1.我虽然不认同你的看法,但是我觉得你有发表你自己的看法的权利,而我会誓死捍卫你的这一权利。2.英国法制虽然可以给予每个人天赋的权利,但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的权利被剥夺了。这些史料源于互联网,是伏尔泰的重要思想。而在这些史料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伏尔泰所秉持的观念,即天主教应当被毁灭,君主专制制度应当被废除,天赋才是人权,立法需考虑到人权,且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之后,教师可以呈现其他内容,并继续引领学生对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进行分析、探究。通过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