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数学
教
学
设
计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任教学期:
教学进度
周别时间教学内容(单元)时数备注
1长度单位5
2100以内的加、减法5
3100以内的加、减法5中秋节
4100以内的加、减法5
5国庆放假5国庆假
6角的初步认识5
7表内乘法(一)5
8表内乘法(一)5
9表内乘法(一)5
10复习、期中测试5
11观测物体5
12表内乘法(二)5
13表内乘法(二)5
14表内乘法(二)5
15认识时间5
16数学广角5
17总复习5
18总复习5元旦
19总复习5
201.12-18总复习、期末测试5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
会直观比较某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某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协助学生认
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重要特点有:
1、注意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协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变化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规定: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懂得长度单位的
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懂得1
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
的长度观念,懂得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书本P2-3,例1、2、3
教学目的: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懂得长度单位的
作用。
2、让学生在详细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
要性。
3、认识尺子并懂得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对的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爱好
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
组织学生用身体作原则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措施。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由于每个人的手不一样,因此量的成果不一样。因此,有必要用一种统一的长度
来测量物体。
三、认识尺子
1、为了精确、以便地表达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简介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时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懂得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简介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测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一样的颜色标出1厘米
的长度,阐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恰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概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种图钉的长度大概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对的措施: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敞概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概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概1
厘米长的物体。协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懂得了量的措施,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
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措施要对时。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对的措施。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协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
历学习数学知识。
五、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
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
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深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
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书本第4页。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懂得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以
便了,也不轻易得出成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
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一般都是用比
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感知米时实际长度
1.观测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
单位)
2.观测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时刻度是不是同样的?
3.那么1米究竟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时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简介: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措施: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
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
这样才能量出精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互相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背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书本5、6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自己观测、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性:直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措施。
3、培养学生的观测、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措施。
教学用品:刻度尺,多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懂得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急救国家、人民的生
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何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
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何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诸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测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测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
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时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
种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种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
均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均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
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书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例如书本
时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书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
呢?
学生自由刊登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同样长时。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一般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
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对的的结论。此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
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达3厘米大概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种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措施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措施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一样的标识措施,只要掌握画法就能精确画出线段。
三、联络生活,拓展延伸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近来?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何一接到任务后立即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尚有诸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尚有什么问题?
五、课外作业
完毕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处理问题确定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书本第7页
教学目的:1、掌握合适确实定长度单位的措施;
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索、学会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懂得它有多长吗?
二、学习新知
1、目前我们懂得旗杆的高度是13()
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何?
3、学生独立思索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用尺量一量,13厘米只有一挂长,不也许。
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
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当是13米。
6、总结判读措施
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种长度合不合理。
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去比一比。
三、巩固练习
1、完毕做一做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时。
2、书本第9页第8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重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重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时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
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络学生的
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
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措施,深
入建立长度观念。同步,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
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记录的内容,使学生深入巩固对记录知识的掌握。
单元教学规定:
I.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详细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阐明估算的思绪。
3.使学生可以用所学的100以内附加减法知识处理生活中的某些简朴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重视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措施的理
解。
单元课时安排: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顿和复习.............................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书本P12—-P13例1、例2
教学目的:
1、在详细情境下,深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似数位上时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措施,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
纯熟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似数位上时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纯熟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似数位上时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爱好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测: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测这
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
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测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处理问题的爱好。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状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索,小组交流计
算措施。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毕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毕后说说计算措施。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毕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毕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措施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毕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步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书本P14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时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措施,体验算法的多
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纯熟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处理问题。同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措施,体验
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纯熟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措施。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爱好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何?
[设计意图]:通过观测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处理问题的爱好。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索,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措施。
3、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
进位加法。
4、完毕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协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
学生汇报,并阐明计算措施。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索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似数位对
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措施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毕PU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毕。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阐明算法。
2、完毕P12做一做交流观测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毕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纯熟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措施。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书本P15-—P15练习二
教学目的: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停探索和发明的气氛中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一样的学生在数学学
习的能力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纯熟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
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纯熟而精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有关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
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毕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后来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
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阐明计算措施。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3、完毕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
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当怎样改正。
4、完毕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阐明解题思绪。
5、完毕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毕填表。指名汇报,并说
说是怎样计算的。观测表格,你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阐明解题思绪。
6、完毕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目前它们正在为谁
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处理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毕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毕。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一样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时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措施上进行总结。
四、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书本P18例1,练习三1-一3题。
教学目的: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渐培养学生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措施。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深入理解相似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
算措施。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措施,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爱好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测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处理问题的爱好。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测图。怎么处理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索计算措施,在练习本
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似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
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措施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毕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毕。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
成果及算法。
2、完毕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毕并说说是怎么想时
3、完毕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毕。汇报、订正观测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络,在小
组内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措施。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
相似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四、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书本P18-—P19例2、例3
教学目的:
1、选择自己喜欢的措施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用笔算措施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难点: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爱好
出示主题图。聪聪尚有一种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思索处理问题
的措施。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索计算措施。
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措施。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措施思索并汇报。
2、教学例3o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措施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
导,学生汇报。
3、小结。先学生思索计算措施。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似数位要对齐;从个
位减起;假如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措施。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毕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毕第20页练习三第5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
3、完毕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阐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措施。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练习课)
教学内容:
书本P20--P21练习三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措施,能较对的、纯熟地计算两
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纯熟度和精确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I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
教学过程: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
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二,巩固练习
1、完毕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测图,你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
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E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
2、完毕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措施。
3、完毕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4、完毕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
你是怎样想的?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观测,你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
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毕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措施。指名汇报,并阐明算法。
5、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毕,完毕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
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措施。指名汇报、订正。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措
三、强化练习
1、完毕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
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协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
评比。
2、完毕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阐明填法。
3、完毕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后来,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
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互换检查,并
说说计算的措施。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纯熟性。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求比一种数多或少几的数
教学内容:书本P23例4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习处理“求比一种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处理生活中的某些简朴问题。
3.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处理“求比一种数多或少几时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某些简朴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爱好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测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处理问题的爱好。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测、思索。分组讨论。
2、学生探讨解答的措施。学生回忆、迁移思索,或是摆学具协助理解。学生汇报,并阐
明解题思绪。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绪。学生汇报。
(二)、完毕第24页做一做。
观测图,在小组内交流理解到的信息。指名阐明解题思绪。思索、提问,在小组内交流
问题。选择一种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绪。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此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络?指名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措施,深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毕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措施。
2、完毕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阐明解题思绪。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协助学生深入巩固“求比一种数少几时数”的解答措施,体验
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求比一种数多或少几的数
(练习课)
教学内容:
书本P25-—P26,练习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可以纯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附加减法知识处理”求比一种数少几时数”的简
朴问题。
2、深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深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目前有多少位
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绪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解题思绪。学生
自由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的。
二、合作探索
1、完毕第2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毕并回答。
2、完毕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措施。计算两位数
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
3、完毕练习四第5题。观测记录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记录表中理解的信息。学生汇
报发现。思索、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学生汇报提出
的问题及解答思绪。
[设计意图]:协助学生深入纯熟100以内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的对的率,同步提高
学生的记录意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毕练习四第6题。观测图,把你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
做可以懂得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绪。
2、完毕练习四第7题。从图中你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懂得小玉
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措施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措施。做了这道题,你想
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某些简朴问题。深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
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九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书本P26--P27例1、例2
教学目的: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措施,会对的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措施,会对时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措施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爱好
1、口答。
7+6+58+9-1324-10-720+30+1017-3+4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附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时目的。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测图并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
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
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措施。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多种竖式的区别
与联络及优劣。
2、教学例2O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测主题图,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索解题措施。
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3、完毕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毕。学生汇报、板演,并阐明计算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措施,会对时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毕27页做一做。
2、完毕29页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毕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学生在知识、措施上做一种回忆。学生自由说说。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书本P28例3、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措施。
2、发展学生处理简朴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次序以及措施。
教学难点:
能对时时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
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爱好。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目前有多少人?
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毕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毕,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当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
总结。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措施。
2、发展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毕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毕。指名说说计算措施。2、完毕练习
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毕。集体订正。3、完毕练习五第6题。
观测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索并说计算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附加减混合运算的措施。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
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处理问题
教学内容:
书本P32例5
教学目的:
1、理解有两个持续性问题时应用题的解题措施;
2、学会先处理一种稍简朴的问题后,运用所得的数据处理另一种稍难的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看,美术爱好小组的同学们在写生,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
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爱好小组有多少人?
2、懂得了什么?
美术爱好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3、怎样解答?.
我们有两个问题,应当先解答哪一种问题呢?
生:先解答男生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为何呢?
由于懂得了男生有多少人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求男生人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14-5=9(人)
一共有多少人呢?
9+14=23(人)
4、解答对的吗?
5、小结解答措施
先解答比较简朴的问题,再处理比较复杂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检查效果
1、完毕做一做
全班交流处理措施
2、完毕P33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毕。学生汇报,并阐明是怎样思索的。
3、完毕练习六第3题看图理解题意,思索解题措施。学生汇报,并阐明解答措施。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整顿与复习
教学内容:书本P35
教学目的:
1、协助学生深入巩固100以内数附加减法,提高计算时对的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措施。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深入巩固100以内数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对的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毕,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措施
o2、完毕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毕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
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顿
1、整顿。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措施。归纳:笔算加法:相似数位对
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似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索笔算加减法时的相似点和不一样
点,以及轻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顿汇报。
2、完毕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毕后说说计算措施。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测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后来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
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绪。学生汇报。
4、完毕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毕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毕并阐明计算措施。
2、完毕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毕并汇报判成果及措施。
3、完毕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懂得大概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
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毕第7题。学生独立完毕。指名回答解题思绪。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深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处理问题。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忆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重要教学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
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
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亲密的联络,周围许多物体上均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
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测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
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测、分析现实问题,
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爱好。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协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
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时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小朋
友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协助学生学
习几何知识。
单元教学规定: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懂得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
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懂得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
尺画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书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对应的练习。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懂得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
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识别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懂得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测这幅图,你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测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欧I角。再仔细观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测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测,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起学生认识的
爱好。
二、观测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
什么共同的特性?
学生观测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种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刚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种角?
思索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措施制作出一种角?
学生独立思索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目前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阐明:先画一种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一样的2画两条线,
就画成了一种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
么?
总结画角的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
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毕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
出这样漂亮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发明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
认识,更重栗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四、回忆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懂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后来我们要仔细观测,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书本P40、41,例3、例4及练习八中对应的练习。
教学目的: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引起学生认识直角的爱好。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种直角。学生观测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种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
的直角。
学生思索制作直角的措施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措施。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与否简介用一张纸折出一
种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种直角。
2、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措施可以验证一种角是不是直角的措施呢?把你的措施说给小组的同学
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种角是不是直角的措施。
(2)、学生汇报,并验证措施: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种是直角。要懂得一种角是不是
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目前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测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种直角。画好
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措施,思索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措施。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测,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足认识
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深入
认识直角,会对的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起学生思索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
对的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毕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完毕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毕。
指名汇报并规定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索是怎样画的。并汇报阐明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
身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动手折叠或对时时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种(角)
角是怎么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种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懂得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叠,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叠,即不等。(第二组
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一般的角
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措施完毕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经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
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测,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
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深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种是锐角,一种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
的关系。(在钝角时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措施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一样色彩时笔在一种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种直角上画出钝角。以
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种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一样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
性,在合作中处理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络,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毕。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种直角。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种锐角和一种钝角。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种锐角、一种钝角和一种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构成的,有锐
角,钝角,尚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
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措施)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和1个()构成的。
B、用同样的措施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
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毕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
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种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种锐角和一种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同步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络。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常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
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
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处理问题拼角
教学内容:书本P42
教学目的:
通过活动,加深对各类角的理解。
教学准备:
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会玩三角尺吗?
今天这节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欧亚共同体课程设计
- 自动驾驶技术应用总结
- 体育娱乐行业人力资源总结
- 新媒体行业技术工作概览
- 音响行业演出场地卫生消毒方案
- 食品安全销售总结
- 非公开发行股票认购协议三篇
- 2024年税务师题库(轻巧夺冠)
- 2024年美术教案7篇合集
- 2024年福建开放大学《网络测试与故障维修》形成性考核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度无人机部件委托生产加工合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 心里疏导课件教学课件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日积月累专项训练练习题
- 基于机器学习的供应链风险预测
- 2024-2025年职业技能:全国高速公路收费员从业资格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阜阳师范大学《法学概论》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新版中国食物成分表
- 2024河南郑州市金水区事业单位招聘45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 食物损失和浪费控制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