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1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2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3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4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植物角里的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

能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

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

选出科学问题。

教具准备

儿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联网电

脑,准备好的资料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提问

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

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

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有标记的这里向着

南方。你们能找到答案吗?

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

日葵(教师出示照片)。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

同学们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

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

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

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

料等。(请同学们打开电脑,从老师的资料库中查阅相关资料。)请同

学们查阅资料,并把可能成立的原因记录下来,有利于交流。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三、分析与总结

师:哈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

学生迷茫。

师: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

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

研究。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板书《植物角

里的科学问题》)

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说说理由。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因为这儿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

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

实地观察。

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

师: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猜想都进行探究,因为时间、能力、条件等都

是有限的,怎么办呢?我们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作出

更全面的猜想;同时又要对这些猜想进行选择,可以用观察、访问、

分析等方法选出可能成立的假设,选出科学的问题后,再进行进一步

的探究。

四、计划与组织

如果时间充足,详细进行这个环节。否则,布置成作业。

师:你准备研究哪个问题呢?研究第一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可

以坐在一起,第二个问题的同学坐一组。现在就可以分组了。

师: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怎么进行实验呢?请同学

们讨论你们所选问题的实验思路。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交流。重点是思路的调整和肯定,材料的准备。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我们可以在这节课后准备好我们的实验

材料。为下节课的实验做好准备。

材料

植物的生活环境包括什么因素?

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拿小麦

来说,它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生物因

素的影响,还受到蜘虫、蝗虫、鼠、鸟类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植物也会动?

高等植物不能象动物一样自由移动整体的位置,但植物体的器官

(根、茎、叶、花)在空间可以产生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就

是植物的运动。高等植物的运动主要有两种类型:向性运动和感性运

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凡运动方向朝向刺激一方的为正向

性,背向刺激一方的为负向性。多发生在根和茎部。向性运动的种类

与刺激的种类有关。光、重力、水分和化学物质均可引起向性运动,

分别称作向光性、向重力性、向水性和向化性。受到刺激的一侧与另

一侧的生长速度不同而发生弯曲,所以向性运动只发生在正在生长的

区域。切去生长区域或停止生长的部位都不会有向性运动。

为什么含羞草受到刺激会后叶子会合上?

感性运动的定义: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

动,称为感性运动。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许多花朵和

复叶都有昼夜周期性开闭的现象等。含羞草普遍生长在经常有暴雨的

热带,每当大雨来临时,最初落到植株上的几滴雨点,就能够使小叶

合拢、叶柄下垂,这样,当雨水猛烈下降时,可以使整个植株免遭伤

害;

为什么向日葵的花会随太阳的移动而移动?

植物随光的方向而弯曲的能力称为向光性,向光性使植物的茎、

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

用。植物感受光的位置主要有茎尖、根尖、胚芽鞘尖端、叶片或生长

中的茎。有的器官向着光的方向生长;有的器官背向光的方向生长;

有的器官与射来的光成垂直方向生长。由于植物的茎有向光性的特

点,所以叶子能尽量处于最适宜利用光的位置。某些植物的生长旺盛

的叶子对阳光方向改变的反应很快,它们竟能随着太阳的运动而转

动,例如向日葵和棉花等。

棉花、向日葵和花生等植物顶端(最上面的新长出来的部位,不

仅仅是花)在•日中随阳光而转动,即所谓的太阳追踪,叶片与光垂

直。向日葵的向阳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葵花白天随太阳由东而西

转动,正午时分朝南而转向西方,到夜间八点半钟左右由西而东转,

至于夜葵花已朝向东方而并非在第2天太阳初升时才从西而转向东方

的。葵花的运动机制尚无深入的研究。

植物的根为什么都向下生长?

地球上的植物在重力影响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长的特性这就是向

重力性。如茎向上生长,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相反,是负向重力性

的表现;根向下生长,和重力方向相同,是正向重力性。向重力性使

植物的根向土壤深处生长,这样,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

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在无重力作用的外层空间,将植物由直立改

为水平放置,则植物继续径直生长,不会出现弯曲现象。

当这些植物的茎横放或植株倒伏时,开始呈负向重力性反应,下

侧积累较多的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生长快,节间向上弯曲生长。

仔细观察,会发现:买来的小葱,平放在家里。过两天,葱的新叶向

上翘起的现象,这就是负向重力性。还有倾倒了的植物,茎叶会向上

生长。

为什么牵牛花的茎会绕着树枝转?

达尔文在观察西番莲卷须向支柱快速弯曲运动时发现,卷须的末

梢接触到支柱后,在20〜30秒内就能激发出明显的弯曲来。他认为

这样快速的运动不是向光性生长的机理所能解释的,并大胆提出:卷

须的向触性运动是靠电波传递和原生质收缩来实现的。牵牛花的茎也

是这样,黄瓜、丝瓜的须能自己缠绕着竹竿也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养花要施肥?

肥料是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适合的肥料能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

的效果,促进植物的生长。肥料中的化学物质在植物周围分布不均匀

而引起的生长变化称为植物的向化性,如作物根部朝向肥料较多的土

壤生长。

为什么养花要浇水?

水分不只是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须的(1%)。植物中的养分的传输

也需要水分,就像人体的血液。同时植物体内的水分还有调节体温的

作用,在盛夏的季节,植物的叶子大量的蒸发水分,就降低了自身的

温度。植物主要靠根吸收水分。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植物根趋

向较湿地方生长的特性称植物的向水性。由于根系吸水,根系附近水

分减少,而水在土壤中的移动速度很慢,所以根从土壤中获得水分主

要是通过根系不断生长。根的向水性有利于根系不断占据土壤中较湿

的区域。土壤中水分过多,以致土壤通风不良时,常常看到根向相反

的方向生长。这是因为高等植物的根对氧具有显著的正向性。所以,

浇水要适量。

光合作用与哪些条件有关?

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吸收的水分、二氧化碳、微量元素在绿叶里通

过阳光照射,产生动物需要的氧气和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这些养分

就长成了新的叶子、花朵、种子、长粗长高了茎和根。光合作用为植

物的生长制造了必须的养分。

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所以光是光合作用必需的。

根据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可把植物分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

两类。阳生植物要求充分直射日光,才能生长或生长良好,如马尾松

和白桦。阴生植物是适宜于生长在荫蔽环境中,例如胡椒和酢浆草,

它们在完全日照下反而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所

以适应不同的光照,是与它们的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的不同有关。

农作物虽然没有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之分,但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度的

要求是不同的。

二氧化碳,陆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叶片气孔进入叶子。浸没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其光合作用的碳源是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碳酸盐和重碳酸盐,这些

物质可通过表皮细

在实验中探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的提高计划与组织能力。认识植物的生长学要阳

光、水。

过程与方法:再次体验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提高独立设计能

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实验前的周密设计和组织的意识,培养

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对实验方案的周密设计。

教学难点:方案的完善、实验装置的设计。

教具准备:一次性水杯若干、锥子、土壤、种子(浸泡过,测试过发

芽率)、长势均匀的小绿豆苗、黄豆苗、向日葵苗,长方形花盆,纸

箱、大小一样的盒子、色卡纸、胶带、剪刀、小铲子、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猜想、查阅资料,并认真分析各种可能,选取

了两个科学问题:1、“花草的倾斜方向同阳光的照射方向有关”和2、

“花草的倾斜方向同长期只在一侧浇水有关”。你准备研究哪个问题

呢?研究第一个问题的同学坐在左边,组成4人小组;研究第二个问

题的小组坐在右边,组成4人小组。

二、计划与组织

集体制定思路(上节课如果进行了这个环节,这里重点进行回顾,明

确思路。)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怎样进行实验研究呢?请同学

们讨论,先制定实验的大致思路。(同时出示活动提示:1、这个实验

的目的是什么?

2、这个实验涉及的因素有哪些?

3、怎样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

4、把实验方案写下来,进行推敲和修改。)

汇报交流

注意指导学生: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相同的条件是什么?控制变

量是什么?我们猜想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观察记录什么现象?

如:阳光小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控制阳光的照射方向,观察凤仙花的

生长状态是否向有阳光的一侧倾斜。控制变量是阳光的照射方向不

同。花盆的大小,浇水的多少、位置,花的长势大小相同;都放置在

喷泉的南边,那里阳光充足……

分组制定详细计划

每个小组按照你们实验的思路,制定出你们详细的书面计划。力争做

到:你的计划让别人拿走就能完成你的实验。

教师巡视,倾听。不时的提一些建议或疑惑。

相同小组间讨论、借鉴课本方法、修改完善方案。

小组讨论修改自己的方案,寻找自己计划的漏洞和不足,尽量是自己

的设计方案周密,可行性高。当然,你们可以借鉴课本第5页的方案。

使自己小组的方案更完善。

能结合教室里的材料设计方案更好。

教师巡视,倾听。不时的提一些建议或疑惑。

教师注意:阳光小组的方向的盒子之间不能有影响,形式可以是多样

的;应放在阳光能直射的地方,不能放在窗台上;洞口的高度、大小

对实验的效果有影响。水组的实验,可以只进行方向研究,但是怎么

控制水的“长期一侧”浇水而另一侧水较少,是一个难题,应促使学

生动手动脑。

三、实验开始

如果你们的计划修改完善后,认为可以进行实验了,就可以让老师检

查,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你们的实验过程,一般情况必须按照计划进行,如需要改动,应通过

小组的同意后进行改动。

设计好的小组开始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整理。教师重点指导有困难

的小组进行计划的设计;关注实验小组执行中出现的明显的错误。

下课。

研究仍在继续

【教学重点】

新的问题仍在发现中,研究仍在继续中,本课将主要引导学生研

究植物根的向水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是在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得以

延续和进步的。

(2)让学生再一次经历从问题发现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

油菜种子、不透光的纸盒四个,剪刀、胶带、花盆四个

【教学过程】

(1)反思与提问

从前面的研究中,我们期望学生能够提出新的问题。比如,关于

植物的根部为什么会偏向有水的一边……这些问题都将可以作为他

们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如果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比较多,那么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罗列这些

问题,并从中选择合适的问题准备进一步研究。

教材选取“植物的根为什么会偏向有水的一边?”“植物是通

过根来吸收水分的吗?”这两个问题来作为例子进行展开原因之一

是为了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知识点,原因之二是这两个问题内在

联系的紧密性。假如学生能提出更有价值且适宜他们研究的问题,教

学完全可以突破教材的选题内容的限制。

(2)猜想原因,设计实验

如果按照教材选择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两个

实验。

第一个实验:“研究根吸水的实验”主要目的是探究和证实植

物是通过根来吸收水分的。具体方法见教材。实验中,还可以在瓶中

的水里加入1-2滴红墨水,这样将有助于观察。

第二个实验”探究根的向水生长实验”,是观察大豆或稻子等种

子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来说明根具有向水生长的性质。

(3)分析与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并做出结

论。

课文中的“知识链接”是对学生本单元探究学习的知识补充和

综述,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4)表达与交流

这是在学生经历了两轮探究活动之后,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形式

进行成果交流并试图将所探究的成果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五年级重点培养的“模型与解

释”的能力和方法,指导学生的采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向其他同

学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

(5)回顾与反思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是能力训练单元,因此,教材设

计了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研究过程,加深对探究一般过

程的认识。

【应变参考】

油菜籽,小麦等也可以作为“探究根的向水生长实验”中的种

子。

单元教学反思

本册教材探究过程能力训练的一级目标是“怎样做科学”。本单

元是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单元,重点承担着“整体了解和经历科学探

究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个探究环节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的目

标。因此,教学过程应侧重于让学生体验和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

过程。加之本单元所选择的内容所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建议在教学

中,教师多采用积极性评价,鼓励他们参与探究,坚持完成各项研究。

教学材料

植物的向性运动

向性运动(tropicmovement)植物对单方向环境因素的刺激所引起

的定向生长运动。多发生在辐射对称的器官如根和茎。由于单方向的

环境因素刺激,如光照、重力等,使得受刺激的一侧与另一侧的生长

速度不同,而发生弯曲。所以只有正在生长的部位才能发生。反应的

方向朝向刺激来源一方(即受刺激一侧的生长速度较另一侧为慢)称

正向性,反之,称负向性。由于刺激因素不同又分为向光性、向重力

性及向触性运动。

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随光的方向而弯曲的能力叫做向光性。植物各器官的向光性

有正向光性、负向光性和横向光性之分。正向光性指器官向着光的方

向生长,负向光性指器官背着光的方向生长,横向光性指器官与射来

的光成垂直方向生长。向光性在植物生活中具有很大的意义,由于植

物茎具有向光性的特点,所以叶子能尽量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

置。某些植物的生长旺盛的叶子对阳光方向改变的反应很快,他们竟

能随着太阳的运动而转动,例如向日葵和棉花等。

向重力性(gravitropism)是由于重力的刺激引起的向性运动。顺

应重力方向为正向重力性,背离重力方向为负向重力性。正常情况下,

根表现为前者,茎表现为后者。在无重力作用的外层空间,将植物由

直立改为水平放置。则植物将继续径直生长,不会出现弯曲现象。在

地球上,表现向重力性,这表明向重力性是由重力加速度引起的反应。

根的向水性

又叫向湿性。当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一,根趋向较湿的地方生长

的特性。绝大多数高等植物的根都是正向水性。由于根系吸水,根系

附近水分减少,而水在土壤中的移动是缓慢的,所以根从土壤中获得

水分主要是通过根系不断生长。根的向水性有助于根系不断占据土壤

中较湿的区域。农业生产上利用向水性,通过控制水分条件来影响根

系的生长。例如蹲苗措施是通过暂停浇水或进行深中耕散墙,适当限

制土壤上层水分供应,使根系向纵深发展,以扩大根系吸收水分和养

料的面积。当土壤水分过多,以致使土壤通气情况不良时一,常可看到

根朝相反方向生长。这是因为高等植物的根对氧具有显著的正向性。

在土壤缺氧条件下,向氧性(向化性的一种)引起了根生长方向的改

变,结果使根系入土不深,有时甚至发生跷根,即部分根系生出地面。

试验报告范例

植物的向水性实验报告

第三探究小组XXXXXXXXX时间:X月X日

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的根是否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

实验器材油菜种子、不透光的纸盒四个,剪刀、胶带、花盆四个。

实验设计与在植物的单侧制作一个人工水源,观察植物的根系是否

原理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

1.取适量的脱脂棉吸足水分,放在盘子中间,用玻璃

皿盖住,防止水分过快蒸发。

2.取适量饱满油菜籽,围绕着玻璃皿零散摆放在盘子

步骤与过程

周围。

3.取深色棉布覆盖在盘子上,等待油菜籽发芽。

4.观察大豆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

一周后,我们发现油菜籽发芽生根,根都伸向盘子中间

实验现象

有水的地方。

以上的实验现象证实:植物的根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

实验结果与我们认为植物根的向水生长的特征有利于植物吸收到

分析更足的水分。

有些植物喜干,它们也具有向水性吗?

其他思考

让生活充满阳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以及活动整体构思意识的

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进行一项大的活动(事情)首先要从整体上进

行计划和组织。

2.过程与方法:分析讨论他人的经验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严禁认真的科学态度

【学生分析】

学生知道用电灯、声光控灯、各种壁灯、地灯、荧光壁纸、白墙、手

电筒、蜡烛、太阳能、玻璃天窗、打开窗户等等很多方法使那里亮起

来。但是没有从活动的整体上进行构思,确保设计质量意识。

【教学过程】

(1)阅读奇奇的科学日记,提出生活中的采光不足的问题,

教材中的科学日记■一方面作为提出问题的材料,要激发学生产生回

忆,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这篇日记也是学生科学日记的样

张,教学中,应对学生渗透关注生活,并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科

学思索的教育。

(2)引导学生回I忆生活中遇到的采光问题。

生活中采光不足的现象很多,大多数学生都会有所经历。教材通过人

物语言暗示这里应该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把讨论的内容进行梳理和记

录,为后面的研究作内容上的铺垫。

(3)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动员参加采光设计邀请赛。

积累了一系列的关于采光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发动学生

开展一次采光设计邀请赛。

比赛规则可以参照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商量决定。

(4)制定研究计划

计划考虑得越周到,研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引导学生制定

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是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

首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研究载体并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重新分组。

然后引导各小组必须明确研究的目的,清楚自己将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和研究步骤,明白下一步即将去做什么。

【课后反

考虑到学生独立研究能力是有限的,建议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

成探究学习任务。分组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按研究内容分,也

可以按照自愿结合的方式,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进行适

当调节。

探寻光的路线

学生分析:学生能想到安装电灯、点蜡烛等增加光源的方法解决问题。

但是形不成“光源”的概念。不容易发现光的路线是直线这样的问

题。

教材分析: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认真的观察,找到问题的原因。选择

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

习惯。・能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究。•能和小组同学

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探究光

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

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能运用文字、图画或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

设计思路。•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镜子,铝板,纸板,凸透镜

等。

2、小组准备:模拟建筑物(纸箱),电筒,弯管吸管;镜子,铝板,

纸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实验探究

一、模拟实验:建筑物采光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谈话: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

教学说明:再次提出研究问题,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猜想。学生可

能提出:因为医院的通道不能通过阳光;建筑物挡住了光线等。

2、实验探究光传播的路线

(1)演示实验:我们需要哪些材料来做模拟实验?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利用身边的废III材料纸箱做建筑物,手电筒做光

源,探究部分建筑物内部采光不足的原因。

(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

么会出现影子?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希望学生能根据模拟实验,观察到光传播的路线,

思考影子形成的原理。

(3)学生实验:我们用弯管吸管能看见日光灯吗?为什么?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

光的传播路线。

3、阅读资料

(1)谈话: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

的?

教学说明: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说明了光是沿着直

线传播的。

(2)知识链接:阅读课文第17页;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学说明: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课件直观地演示光直线的

传播的现象,了解古人怎样研究和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

二、问题解决

1、谈话: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

光问题?

教学说明:学生应该有使用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经验,但是可能

没有思考过光的传播这个问题。提出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就是唤醒学

生的生活经验。

2、实验探究: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

个地方吗?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教师可以指

定某一个方位,让每一组学生利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

方。在使用镜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

3、拓展研究:各种材料反光性能有什么不同?

教学说明:师生利用材料超市里提供的各种粗糙程度不同、颜色不同

的材料,依次进行反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反光特点。通

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

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

记录本上。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中的发现,并记录到记录本上,是

科学探究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拓展学习

1、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说明:在获得结论之后,需要引导学生把获得的知识进行迁移和

运用,交流生活中的光反射现象,将本节课学习到的光的反射的知识

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反映了我们科学学习的成果。

2、作业:请课后收集和查阅有关光传播的资料。

教学说明:收集查阅资料是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自

主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仅有知识的获得,有过程的体验,更有方法

的习练。

第二课时阅读与交流

一、交流收集的资料

1、谈话:同学们收集到哪些关于光传播的资料门谁愿意和大家一起

共享你的成果?

2、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教学说明:相信学生巨大的能量,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好、收集的更

多。

3、教师课件展示:光导纤维、放大镜汇聚光线等。

教学说明:运用课件把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光导纤维等高科技,以直观

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变光传播路线的新方

法。

二、设计方案

1、谈话:我们刚才交流了这么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资料,我们怎样

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呢?请各小组利用文字、图画或者图结合的方

式,分组设计解决方案。

教学说明: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更好

地表达我们的设计方案。

2、交流展示:我们的方案设计好了,请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你们的设

计,其他小组同学注意倾听,提出好的建议。

教学说明:很多时候,我们设计的方案是不完善的,需要改进的,只

有相互之间的交流才能促进我们不断改进;注意倾听,才可能对别的

小组的方案提出建议;注意倾听,才可能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反思和改

进。

3、阅读:自主阅读P28/29页的科学自助餐。

教学说明:科学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拓展性的阅读资料・,教师要利用

这些资料帮助我们的教学。阅读科学自助餐的资料,能帮助学生进一

步思考本组的采光方案,结合同学们的建议,对本组的方案进行进一

步的修订。

4、改进方案:请各小组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建议,结合科学自助餐里

的启示,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三、拓展

谈话:请大家准备材料,下节课按照我们的方案进行实验,看我们的

方案能否成功。

把光请进来

【教学重点】

实验验证自己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能分析、评价、并试图

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2)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

【探究过程】

(1)实验与验证:制作模型,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提出的改进方案到底是否能够成功

呢?这就需要用实践去检验一下。而大多数科学研究都是先在实验室

里进行模拟实验来进行检验的。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模拟实

验这个科学研究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继续利用第二课时用来观察采光不足现象时制

作的模型,把自己的改进方案在模型中进行实验观察。

教材中的实验图分别是设想了两组同学分别在做自己的模拟实验,两

幅图没有必然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

做不同的模拟实验,而不能教条的要求学生按教材图示进行实验。

(2)整理与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评估和改进,并进行反复实

验验证

证实和证伪都是科学研究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学生模拟实

验的成与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实验信息,寻找新的问题。

教材中的分析样表旨在给学生一种分析研究思路上的参考,不是

教学的必然内容。教学中不要把它作为科学知识内容去传授。

(3)反思与总结:根据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这个环节是科学研究不断延续和进步的关键环节。教材设计这一环节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懈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因为

考虑到小学生能力和知识是有限,他们并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很多美好

的想法都变成现实。因此,教学时,我们应把握好“度”,对学生要

求不要太高。应该大胆鼓励学生能提出一些大胆的改进想法,而不必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我的“阳光小屋”

教学目标: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一个“阳

光小屋”。

・自觉收集关于光的资料,并能利用相关的资料,对本小组“阳光

小屋”的设计进行创新。

・通过实验制造人工彩虹,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了解物

体的颜色是由物体所反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能对本小组的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对其他小组的设计提出合理的

建议。

•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乐于展示小组成果,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颜色的纸片、玻璃纸;三棱镜,水棱镜;光的分

解课件等。

2、学生准备:各种颜色的纸片、玻璃纸;三棱镜;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设计阳光小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设计采光方案中大家有什么收获?

2、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说明:通过交流采光方案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出新的

研究问题。

二、表达与交流:我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

1、思考:我心目中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

2、交流:谁愿意把自己的创意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说明: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根据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

想象自己的“阳光小屋”的样子,并把自己的设想与全班同学共享。

三、计划与组织:设计我的“阳光小屋”。

1、谈话:同学们的想象独特而丰富,如何把我们的创意变为现实呢?

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

教学说明:想象归想象,学生的想象中必然包含有很多不合理、不确

定的因素。要让创意变成现实,首先应该制定研究计划。对于不合理

的因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摒弃不合理因素;对于不确定的

因素,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2、制定计划:怎样实现我们的设想?我们小组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

的?我们打算怎么研究?

教学说明:制定计划,必须确定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教

师指导各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合作协作,共同完成,用图文结合的方

式来表现本组的研究计划。

3、交流:请各小组交流修订计划。

教学说明: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分享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通过交

流,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反思和改进自己的不足。

第二课时:做一个“彩虹小屋”。

一、收集和阅读资料。

1、谈话:同学们的“阳光小屋”设计的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都希望自己的“阳光小屋”美丽明亮。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屋更

漂亮?

2、阅读资料:请同学们阅读P25页资料卡,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知识。

教学说明: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观点,学生会获取更多关于光和色彩

的关系。

二、制作“人工彩虹”。

1、提问:“彩虹小屋”的设计很美,我们能不那制造人工彩虹呢?

教学说明:“彩虹小屋”的设计也许有学生提出,也可能没有学生设

计到“彩虹小屋”,这里教师可以把“彩虹小屋”作为一个特例来研

究,期望通过研究让学生发现光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

2、谈话:怎样制造“彩虹小屋”?

教学说明:制造“彩虹小屋”,必须先研究彩虹的形成,这里不必让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制造彩虹。

3、实验:用手电筒将一束光线通过纸板的缝隙,透过三棱镜投射到

纸屏上,观察纸屏上有哪些颜色?

教学说明:通过光的色散实验,希望学生能知道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

的,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序列排列。

4、实验:将人造彩虹投射到不同颜色的纸板上,纸板会呈现什么颜

色?

教学说明:希望学生思考,人造彩虹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板上会出现

什么颜色,进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不同的色光,由此对制造

“阳光小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得到更多的了解。

三、制作“彩虹小屋”。

1、试一试:“彩虹小屋”能看见彩虹吗?

教学说明:通过尝试制作“彩虹小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2、交流:我们的“彩虹小屋”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教学说明:交流制作“彩虹小屋”中的问题和经验,反思改设计。

第三课时:分析与总结

一、交流“阳光小屋”的设计。

1、讨论: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自己的设计有哪些新的想法?

怎样改进我们的设计?

教学说明:本单元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色散等知识,对

学生设计阳光小屋又添加了新的创新因子,修改设计应该是在情理之

中。

2、学生交流。

二、提出新的问题

1、谈话: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有什么新的问题?

2、思考:对这些问题,我们打算怎么研究?

教学说明: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然后不断地

解决新的问题,在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究能力,获得

情感体验,习得过程与方法。

3、记录:请同学们把这些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中,找合适的机会我们

再研究。

三、单元教学评价

1、思考:如何评价我们本单元的学习?从哪几个方面评价我们党学

习?

教学说明: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中来,自己制定评价的内容和依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自我评价:我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3、小组评价:我们小组的同学表现有哪些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4、班级互评:其他小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单元教学反思

教学说明:多元化的评价,是评价的发展趋势,而激励性的评价,

则是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期望通过评价,正面强化学

生的学习行为,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大家动手做乐器

【教材及学生分析】

本内容选自大象版六上第三单元。

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三年科学课的专门教育,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比较熟悉,初步掌握了探究的基本技能。到了六年级上学期,要在原

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巩固探究技能。

本单元以制作乐器为教学平台,突出技术特色。教师将引导学生确定

制作项目,对制作中的困难及效果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展开深入的

研讨,排除知识和技能上的障碍,最终实现制作、演奏乐器的目标,

同时,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搜集和整理资料•,能预测结果并进行验证;

2.会动手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

3.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用具】

1.信息来源:录像(交响乐合奏、自制乐器演奏)、书籍、联网电脑

2.制作材料:橡皮筋、吸管、树叶、尼龙线、金属管、金属片、玻璃

杯、易拉罐等等

3.制作工具:剪刀、胶水、细线

4.实验材料:直尺、橡皮筋、队鼓、锣、钗、三角铃、口琴、塑料泡

沫颗粒

5.医疗用品:创可贴、红药水、碘酒

【教学用时】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任务:确定目标,制订计划

一、揭示主题

◊设计说明

利用多媒体再现优美的合奏场景和旋律,帮助学生感知乐器的类型及

其不同的音效,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大家动手做乐器”的单元教学

主题。

♦模拟课堂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交响乐团的合奏录像。)

师:羡慕这些演奏者吗?我们也用自制的乐器来办个音乐会,好不

好?

生:好!

(教师板书课题)

二、确定目标

◊设计说明

由于平时较少接触此类资讯,学生不知道自己可以制作的乐器有哪

些。教师此时向他们提供一些自制乐器的品种,供他们参考、选用,

从而确定制作目标。同学们可以模仿已有的乐器,也可以自己发明一

种乐器。

♦模拟课堂

1.拓展视野

师:自己做的乐器肯定比不上专业乐器精良,但一样能发出优美动人

的乐音。请大家欣赏一段演奏各种自制小乐器的录像。(教师播放录

像,包括:业余音乐爱好者吹树叶、拉锯琴、弹橡皮筋、敲玻璃杯等

自制乐器的情景。)

师:大家欣赏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自己做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也很优美。

生:自制乐器的材料简单,我们也做得出来。

生:我也很想做一件乐器。

师:我这里还有一些自制乐器的图片。(图片展示:吸管风琴、铁管

编钟、土琵琶、柳笛等。)

2.确定目标

师:同学们中间有会演奏乐器的吗?

生:...

师:本单元,我们将自制一种简单的乐器,并用它来演奏一首乐曲。

请大家讨论,准备做哪一种乐器呢?

生:(小组讨论,将确定的乐器名称写在“科学记录本”上。)

师:请各组汇报自己的乐器名称。

三、可行性分析

◊设计说明

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预计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儿个学习障碍

1.知识欠缺。对乐器与乐理知之不多,缺少知识储备。

2.技能低下。由于以前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技术领域的意识

和操作水平难以支持他们制作出一个理想的作品。

3.经验不足。对自身条件及可利用资料了解不充分,盲目确定制作目

标,以至于逐渐发现自己无法完成任务。

针对以上障碍,教师设计了“现状分析”这一环节,意图帮助学生拓

展视野、盘点资源、正视困难、修订目标。

♦模拟课堂

师:制作乐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否则,是不

会成功的。想一想,我们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写在“科学记录本”上。

生1:小组讨论后我们认为,制作“可乐音乐罐”这件乐器,需要这

些条件(教师帮助归类、板书):

①样版:别人做过这种乐器没有?我们可以参考的品种有哪些?

②工具和材料:铝易拉罐、吸管、直尺、小刀、剪刀、胶布

③知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调整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④技术:会在易拉罐上挖孔

⑤经济:买七个易拉罐饮料

生2:……

师:还有一个方面,也决定了制作的成功与失败——小组怎样合作才

能成功?

生:团结一致、分工合理。

师:想一想,制作自己的乐器,我们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需要解决

的困难有哪些?

生:(讨论、汇报)

师:如果有些困难是无法解决的,那恐怕得重新确定制作目标了。预

测一下,制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可解决的困难吗?

生:(讨论、交流。如果经过师生共同分析,确实存在不可解决的困

难,则督促他们修订目标。)

四、制订计划

◊设计说明

指导学生以“路线图”的形式描述小组行动步骤,绘制乐器结构图、

确定制作工具与材料,明确组员的责任分工。教师在各组计划的基础

上拟定班级行动步骤。

♦模拟课堂

1.画小组路线图

师:在动手制作之前,我们要做哪些事?请用“路线图”的形式把小

组的工作步骤画出来。(如果同学们没有接触过“路线图”,则教师

要呈现下图,供学生参考借鉴)

“可乐音乐罐”制作小组行动路线图

(为便于相互观摩、评价,要求学生将路线图用彩笔画在两开左右的

大白纸上。)

生:(讨论、绘图,然后集中展示各组的路线图。)

2.画班级路线图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各组有哪些相同的步骤?

生:都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还有怎样调整乐器的音调。

生:都需要进行小组成员分工。

师:有些步骤是共性的,如解决这几个知识点的疑惑;有的步骤是具

有个性的,各组之间不一样,如组员的分工、准备的工具与材料等。

对于共性的步骤,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全班一起来解决;个性的步骤,

由各组分头行动。(教师一边讲述,一边板书下图)

全班行动路线图

3.绘制乐器结构图

师:请同学们将准备制作的乐器画出结构图,要在图上标明所需要工

具、材料及数量。(教师在银幕上呈现一幅乐器结构的样版图)

(学生合作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下一节课我们首先解决同学们普遍存在的知识上的疑惑,希望大

家课后也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第二、三课时

主要目标:通过实验,解决知识

上的疑惑

一、回顾

♦模拟课堂:

师:上一节课我们确定了儿个必须解决的知识障碍,同学们还记得是

什么问题吗?

生:(略)

二、活动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说明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假设、验证,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

题。限于时间的关系,这里主要采用“引导式探究”,避免过度开放

而花费太多时间,导致学生的整体目标感逐渐淡化、转移。需要运用

的思维方法包括“不完全归纳法”和“反证法”。

♦模拟课堂

1.不完全归纳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这个问题,不妨先观察

一些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看看它们哪些相同之处。

师:我们把直尺的一头紧按在桌边,一头露出桌外,怎样让它发出声

音?

生(试验后):我把直尺向下压,再松手,直尺就发出声音了。

师:当它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直尺有什么现象?

生:它在上下振动。

(这时,教师有必要将学生表述里的“震动、上下运动、摆动”等词

汇,转换成“振动”这一科学概念,并告诉学生“振动”的特点是:

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

师:我们再将橡皮筋套在拇指和食指之上,怎样使橡皮筋发出声音?

生(试验后):我用手指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

师:当它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橡皮筋有什么现象?

生:它在振动。

师:我们知道人的喉咙也能发声,把手放在喉头处观察,发声时,能

感受到什么?

生(试验后):当喉咙发声时,它也在振动。

师:这时,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物体发声时,它们都在——

生:振动。

师:同学们的答案只是一个假设而已,仅仅三个例子,是不能说明问

题的。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鼓、锣、钗、三角铃等乐器,看看是否能

证实我们的假设?

(为了避免学生随意地转移探究目标、任性地敲击,教师有必要先提

醒学生:不要比谁敲得响、不要连续敲击、注意观察发声物体。)

生(试验后):我们发现,它们在发出声音的时候都在振动。

师: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发声都与它的什么

有关?

生:振动!

2.反证

师:仅仅七、八样物体的实验,还是不可能让所有的人信服。我们能

找出一个反面的例子吗?即物体发声了,但它却没有振动的。

预计学生大致会说出以下几类“发声却不振动”或者“振动却不发

声”的例子,教师一一予以反驳——

生:敲击桌子(以及其他体积大的固体)时,桌子没有振动。

师:将一些泡沫塑料颗粒(或者一盆水)放在桌子上,可以帮助观察

到它们发声时是否在振动。

生:当我们朝笔筒吹气时,是笔筒振动产生的声音吗?

师:这主要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用一张小纸片或羽毛放在笔

筒口,就能看到空气的振动。

生:液体振动时,也能发声吗?

师:是的,浪花飞溅时的声音我们都听到过。

生:那为什么有的波浪没有声音呢?

师:有些物体发出的声音,属于超声波或次声波,人的耳朵听不见。

但有些动物的听觉比人灵敏,它们却能听见,比如蝙蝠、海豚等。东

南亚海啸时,大象就听到远处海浪发出的次声波,而提前逃跑了。这

些知识与制作乐器无关,就不详细介绍了。

3.结论

师:从以上实验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

动产生的。我们制作乐器,就是让物体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2:怎样调整音调

◊设计说明

乐曲是由不同音调的声音组合而成的,调整音调是制作、演奏乐器的

基本功。

简谐振动的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

的音调也越低。

音乐简谱中的1、2、3等就是一些有规律的音调。

由于学生制作的乐器基本可以分为固体振动发声(如用橡皮筋、尼龙

线制作的弦乐器和用金属、木头等制作的打击乐器)和气体振动发声

(如用吸管、玻璃杯制作的管乐器)两大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探究

这两种情况的音调变化原理,使他们懂得如何调整音调。

♦模拟课堂

1.认识音调

师:一首乐曲是由不同的音调组成的。(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两只

老虎》部分小节的简谱:1231|1231|345-|345-|,请同学们唱一

遍。)音调是高低不同的,它们组合成了优美的旋律。如果音调相同

的话,则听起来是1111111111111-1111-I,一点也不好听,是吧。

师:下面我们做个听觉测试,我用口琴吹不同的音调,同学们用手掌

的高低表示音的高低。

生:(用耳朵辨声音,用抬高或降低手掌表示音调的高低变化。)

师:乐器基本上可以分为固体发声和气体发声两类,液体虽然也可以

发声,但不适合制作乐器。下面我们分别研究这两类乐器的音调变化。

2.调整固体发声的音调

师:你能用直尺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吗?

生:(试验后)当直尺露出得多时,音调低;当直尺露出得少时,音

调高。

(如果有学生认为用不同的力度敲击桌面会产生音调的差异,教师要

指出其两点错误:一是这种情况下,声音并不完全是由直尺发出,而

主要是桌子发出的;二是敲击力度的不同只是改变了声音的大小,对

音调的改变不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而不是声音的大小。)

师:其他固体呢?怎样改变它们发出的音调?

(学生领取橡皮筋、铁棒、尼龙线、钗、三角铃、儿个装水的玻璃杯

等器材,每组只能领取一类材料;教师用投影演示,强调用“敲”或

“拨”的技法,不要“吹”。)

生1:(试验后)橡皮筋绷得越紧,音调越高;绷得越松,音调越低。

生2:铁棒越短,敲起来音调越高;铁棒越长,敲起来音调越低。

生3:尼龙线绷得越紧,音调越高;绷得越松,音调越低。

生4:钗越小,音调越高;钗越大,音调越低。

生5:玻璃杯里装的水越少,敲起来音调越高;装的水越多,音调越

低。

师:像实验中的钗、铁棒、玻璃杯、直尺等都类似于打击乐器,橡皮

筋、尼龙线类似于弦乐器。根据以上现象,同学们可以总结出什么规

律?

生1(小结):打击乐器越小,发出的音调越高;打击乐器越大,发

出的音调越低。

生2(小结):弦乐器(的弦)绷得越紧,音调越高;绷得越松,音

调越低。

师:对这两位同学总结的实验结论,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

(可能学生会对“装水的玻璃杯”这个实验的理解有困难。教师要告

诉学生:敲击时,主要是玻璃杯与水振动发出的声音。装的水越多,

可以认为玻璃杯与水组成的乐器越“大”,所以音调越低;反之,可

以认为乐器越“小”,所以音调越高。其实验结果与其他打击乐器是

一致的。)

3.调整气体发声的音调

师:用装水的玻璃杯也可以研究气体发声的音调。

(在两个玻璃杯中装高低不同的水,教师演示吹玻璃杯发声。)

师:音调有什么不同?

生:玻璃杯里装的水越多,吹起来音调越高;装的水越多,音调越低。

师:为什么与刚才敲击玻璃杯的音调正好相反?

生:因为现在是气体振动发声。

师:如果我在另一个玻璃杯中,添加的水位于前两者之间,预测一下,

会吹出怎样的声音?

生:也位于两者之间。

(教师按顺序吹这三个玻璃杯,证实同学们的预测。)

师:看来,气体发声的音调有什么特点?

生:气体越短,音调越高。

师:我们再做儿个实验,看看能否证实我们的这个假设性解释。

(教师指导学生做儿个气体发声的实验:

吸管水哨:取一根吸管,在距端口4cm处深深地剪一刀(但不要剪断),

折成直角,将长的一截竖直插入水中,短的一截含入口中,轻轻吹气,

能听到竖直吸管发出的哨声。调整吸管插入水中的深度,能发出高低

不同音调的声音。

吸管排箫:将吸管剪成不同长度的儿根,排成一列,上端平齐,用胶

带粘在直尺上。用嘴顺着吹吸管,它们会有规律地发出音调不同的声

音。

活塞笛子:取一根约25cm长的圆管,材质为金属、玻璃、塑料或竹

筒均可,将筷子的一头缠上布条或固定住一个软木塞,插进圆管下端

做活塞,在圆管上端吹气,同时抽动活塞,可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

师:通过以上儿个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气体越短,发出的音调越高;气体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

四、修订计划

◊设计说明

同学们在在掌握了以上知识以后,应该对声乐了解得更多了,可能会

在原有基础上产生一些新的设想,有必要让他们对原计划进行修订。

♦模拟课堂

师:我们的计划是否有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

生:(小组讨论、修订草图,特别是其中的制作对象、工具与材料部

分。)

师:我们下节课就开始制作了,记得将必备的工具和材料带来。

第四课时

主要目标:制作、调试乐器一、检查同学们的准备情况

♦模拟课堂师:同学们的工具和材料都带来了吗?(如果有没带齐的情

况,则在批评之后,安排他们:

1.向其他小组借同类材料;

2.教师帮助他们在实验室里寻找替代材料;

3.临时更换可制作的乐器。)二、提出制作要求

♦模拟课堂师: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团结合作,井然有序;

2.专心致志,不要大声吵闹;

3.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

4.注意安全,有紧急情况马上汇报。

5.节约时间。三、同学们分组制作乐器

♦模拟课堂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术上的帮助。学生的知

识和能力有限,一些数据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避免他们走太多的弯

路。如:四、调试乐器

♦模拟课堂师:如果有提前做完的,就尝试演奏并调试自制的乐器,使

它能真正奏出一首简单的乐曲。如果一节课还没有做完,下课后或放学

后,接着把它完成。下节课我们将举办自制乐器演奏会,请同学们做好

准备。

第五课时

主要目标:乐器演奏、反思评价一、举办演奏会、组间互评

♦模拟课堂师:本节课我们通过演奏会的形式,独奏、合奏一些简单的

乐曲。一方面让大家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提升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参

观、学习,了解其他小组乐器的独到之处,以便于今后制作出更好的乐

器。活动要求:

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乐器,介绍乐器的发声原理和特点。

2.观众要安静地倾听,尊重每一个同学的劳动成果,不能持讥讽的态度。

3.客观地评价乐器制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后将评选出优秀制作奖和优

秀表演奖。(学生参与演奏会的学习、欣赏活动,同时填写下面的评价

表,根据其他小组的表现在不同数量的星星中填上颜色。)评价内容

星级我们搜集了所需的全部资料

☆☆☆☆☆我们能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了验证

☆☆☆☆☆我们的乐器演奏效果还不错

☆☆☆☆☆我们小组能密切合作

☆☆☆☆☆二、小组自评

♦模拟课堂师:本小组在以下这儿个方面表现得怎么样?讨论一下,客

观地给自己打分。评价内容

星级乐器的外形美观

☆☆☆☆☆乐器的设计有创意

☆☆☆☆☆乐器演奏的声音准确、优美

☆☆☆☆☆小组成员在演奏时能做到团结、合作

☆☆☆☆☆三、改进乐器

♦模拟课堂师:经过近三周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如果要

对自制的这个乐器进行改进,它将会有什么新变化?请在“科学记录

本”上画出结构图。

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

教材设计说明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二级目标是“能对数据进行整理

和分析,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和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并能进行

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围绕二级目标,教材设计了《我给健康下定义》、

《登上健康快车》、《健康大本营》三个主题活动。

本单元以探究影响健康的因素为主线,以二级目标的训练为载

体,使学生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

对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大脑是人体活动的“总

指挥部”、青春期身心与发展的特点及保健等方面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进行解释和表述,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我给健康下“定义”》是本单元的引论。开篇便以学生感兴趣

的“健康到底是什么?”话题引入,在所提供的几种健康说法上,引

起学生的争论。在初步形成意见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儿幅图中学生

的行为是否健康,接着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21世纪人体健康的标

准,让学生在活动中测试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健康状况,从而印证自己

对健康所下“定义”的内涵及外延的程度,为研究主题的确定做下必

要的铺垫。

待学生明白了真正的健康是什么以后,教材安排了“确定研究主

题”的活动,旨在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生命世界中本单元要达到的知识

训练点,即青春发育的特点,心跳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大脑、心脏

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

《登上健康快车》活动以健康为主线,在学生已选择研究主题的

基础上,进行“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两大教学环节。其中,

”计划与组织”环节,要学生按不同内容组成研究小组,设计搜集事

实与证据的各种方式及方法,形成研究的方案。“事实与证据”环节,

要求学生实施组内设计的方案,找寻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选择自

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解释与表达,并及时组内交流修完善研究方案。

本主题活动,突显学生研究的自主性,研究的主题可为单一,也

可多项选择。

《健康大本营》活动以游戏串连始末。教材设计了大本营场景,

目的使学生充分发挥选择性,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将自己研究的过程

和结果,有效地表达与交流,从而达到二级目标的训练目的。

本单元三个主题活动的布设贯穿着健康这条主线索,充分体现了

科学探究的整体过程,即从第一个“确定研究主题”的活动开始,到

“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再到“表达与交

流区”、“健康金点子区”、“运动娱乐区”等第三个主题活动的结

束。同时又对学生合作意识、中期探究精神的培养进行了润物无声的

巧妙训练。

本单元的科学自助餐《我进入青春期了吗?》、《青春期应补充

的营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既有生理方面的变化与要求,又

有心理方面的转变与感受,补充了教材中此方面的研究,更有利于培

养学生用科学改善生活、关注生活质量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与教学设想

一、课时安排建议

表4—2第四单元课时安排建议

课时建

课题主要活动时间安排

我给引入:健康是什么?(约5,)

健康

讨论:图中的行为健康吗?(约5,)

不r1i谀沐口nJ」-

活动:人体健康测试,分析原因(约20')

“定

义”活动: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约10')

登上计划与组织:设计方案,形成探究思路(约15')1课时

健康事实与证据:找寻数据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分—2课

快车析(约1—L5课时)时

健康自愿分区活动

大本1课时

二、教学准备提示

教学准备

课活动标

教学方法

题题材料、工具和场地的准备

准备

我人体健•学生准备:彩笔实验法

给康测试•教室内可进行

a

,,

事实与

证据活•秒表或手表、跳绳、资料图片等实验法、

动•教室内外皆可进行观察法等

健・学生准备:搜集到的汇报交流资料

分区游

康•教师准备:运动娱乐器械、青春期

大健康保健测试等相关材料;《青春期卫游戏活动

本生知识教育》视频课件

V;

•教室内或运动场所或保健所等进

表4—3第四单元教学准备提示

三、教学重点

由于本单元二级目标的训练是建立在学生已有训练的基础上而

进行的,所以需教师正确利用学生的擅长,将此研究做成系列的(对

于一个组学生来说是专题性的)中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自己确定

研究主题、自愿结成研究小组、自己设计研究方案、自行搜集事实与

证据、自主选择表达方式、自助进行表达与交流,从而借此大型探究

活动,达到二级目标训练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坚持到底,不可中

途气馁,待一个主题研究已毕,可以再进行另一个主题的研究。另外,

课时安排教师要不拘一格。

1我给健康下“定义”

【教学重点】认识什么是健康。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题。

【教学目标】

(1)利用健康测试等活动,认识什么是健康,确定研究影响健

康因素的主题。

(2)对自己和周围同学健康状况的测试进行数据分析。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1)争议中引入,讨论中明确。

健康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理解可能更会引起争

议。基于此,教材不仅设计了儿种对健康的不同见解,又让学生充分

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对健康的认识。然后,教材又出示了儿幅

不同内容的画面,包括正面的合理饮食、注意锻炼、认真读书等健康

行为,也包括情绪暴躁摔书本、善于挑剔打架等不健康的心理方面内

容,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健康不仅仅只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状

态、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

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从而完善对健康定义的内涵与外

延的界定。

(2)活动中分析。

在学生达成对健康概念的定义后,教材编排了人体健康测试活

动。测试的标准选自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意在使学生对健康做进一

步的了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结合标准分组测试或给自己打

分,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测试的结果会出

现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原因的分析也会有所区别,特别是标准中的

第一条和第二条、第四条可能不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

可能认为这儿点并不是健康所包含的范围。

(3)活动后确定研究主题。

人体健康测试活动后,教材刻意编排了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

主题活动。教材中提示了几种研究的方向:即心脏、大脑、心理、青

春期发育等内容,以引领学生研究的走向。教学中,教师应提示学生

可以研究这儿方面的内容之一,也可做某一方面的专项研究,力求完

成知识训练点的内容。例如可引导学生在研究心脏方面内容时,专项

研究心脏的作用或心脏跳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但应注意,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