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11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SichuanEducationPresseighthgradehistory

Volume1teachingplan

)\I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

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

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

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

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一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

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

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

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

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

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

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洋务运动•重点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

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

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

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

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洋务运动•教法建议

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

(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

路的过程;

(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

命和新文化运动。

2.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导入

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

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3.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

“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

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

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教材是从以下四方面介绍的,应

以教师讲解为主。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

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

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

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

东第一大造船厂”的特点。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

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

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

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

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从生产关系来说,

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

国家的制约。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19世纪70年代至90

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

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

取利润,即“求富”。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

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他们也意识到“求强”

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

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刺激,“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

的动机。止匕外,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

条件。因此,他们在“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

的的民用工业。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

等交通运输业。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

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长

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民间有

“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第三、筹划海防。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

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世纪70年代中

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

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

是北洋海军。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

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

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

书院。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

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

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

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近

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

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

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这些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

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

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

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5.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师可提出“洋务运动为什么没

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你怎样看待洋务运动”?等问题引导学

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小结,对洋务运动作出

客观、全面的评价:首先,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

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

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

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其次,充分肯定洋务运动

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

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

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6.新课讲完后,教师对全课作小结:19世纪60—90年代,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

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

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

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一一在近代化的

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洋务运动•问题探究

动脑筋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

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思路一:可以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进行分析。洋务派不改

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

因。

思路二:可以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进行分析。洋务派

学习西方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活动与探究

1.提炼信息:根据课本的内容,请你提炼出有关洋务运动

的有效信息,看谁能提炼得既多又准。

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应包括:兴起、内容、口号、目的、作用等。

2.小讨论:根据你自己提炼出来的有关洋务运动的有效信

息,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作业

第二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

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

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就康有

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

的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

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戊戌变法•重点难点

本课简要介绍了戊戌变法运动从开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重

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

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维新变

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此前康

梁虽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但在社会上影响不大。

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

动的高潮。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

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

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本课的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

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

历史意义。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

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戊戌变法•教法建议

1.学生历来崇敬英雄人物。教师可就导入框中谭嗣同在刽

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史实进行描述,提出问题。例如:

“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的是盗贼

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等等。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导入新课。

2.“公车上书”一目,教材所占篇幅很少,教师可利用

“公车上书”的插图和康有为寻求出路的资料设计如下问题:为

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

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根据这些提问组织学生讨论。

为使讨论能深入进行,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通过查阅各种资料,

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原因,在课堂

上进行交流。老师则从多方位加以引导。如让学生从帝国主义侵

略方面,从清政府内部矛盾方面,从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方

面,从民族资产阶级经济政治要求方面对比归纳,帮助学生构思

对变法原因的历史叙述,对运动于19世纪末在中国的兴起进行合

理的解释。

3.公车上书未获成功,但影响很大,主要是指它冲破了长

期以来沉闷的局面,康梁从此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教师可通过

对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等活动的

叙述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公车上书影响的理解。

4.“百日维新”一目,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关

于变法法令内容,可制作一个表格,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讲述中可对每

一项内容设问,例如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时,为什么不见

兴民权、设议院或是立宪法等措施呢?"经济方面:“鼓励私人

兴办工矿企业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起多大作用?”文化方面: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会不会引起思想文化界的剧烈变

化?”等等。通过这些设问,使学生了解变法法令虽对封建顽固

势力做出了一些让步,带有较多的局限性,但对资产阶级参与政

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5.关于变法的失败,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充分的历史讨论,验

证下列说法,例如:”康有为多次上书,显示当时官民向上陈述

政治主张渠道畅通”,“光绪帝支持变法,是中国最大的维新者

和爱国者”,“光绪帝的大力支持使维新派实施变法全无障碍”,

“'举国欢蹈鼓舞‘,'人人皆谈西学'表明变法在全国深得人

心”等等。通过这些讨论,引导学生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了解

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问题探究

动脑筋

1.思考一下,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就课文所示的两种观点让学生进行讨论,赋于人的多元化。

思路一:可从谭嗣同献身精神给后人的激励方面考虑。

思路二:可从维新人士逃脱后继续斗争的作用方面考虑。

2.假设:“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这只是一个偶然现象。如

果袁世凯站到光绪帝一边,中国早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你是

否同意这样的观点?请陈述理由。

让学生讨论,不必给答案,可以告诉学生到哪里去寻找有关

资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活动与探究

1.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

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参见教法建议和学法指导。

2.“小故事”叙述了康有为拒绝给女儿缠足的故事,你还

了解哪些维新人士向传统陋习挑战的事例?你受到哪些感动?下

一课我们再听听你的议论。

目的:引导学生自动阅读,交流信息,表述史实,提升认识。

辛亥革命•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

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

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

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

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

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

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辛亥革命•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过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

发动革命的重要史实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必要的

讲述,帮助学生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

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同盟会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

“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革命纲领,

后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

生”三民主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纲领。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辛亥革命•教法建议

1.“同学们知道孙中山吗?”教师可以利用“导入框”提

出这个问题,也可以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打出孙中山像,让学

生们说说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孙中山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2.“辛亥革命的酝酿”一目,教师可以用电脑屏幕显示或

幻灯打出《兴中会成立简表》,指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以

及革命纲领。然后指出兴中会把誓言“驱除勒虏,恢复中国,创

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这在中国破天荒第一次提出推翻帝

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

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

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一个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新时期已经到来了。

讲同盟会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

记忆,建议教师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紧密地有机结合

起来对照讲解。还可以指导学生看课文中“雄鸡一声天下白”的

动脑筋插图,想象其涵义,加深对其理解。并指出,三民主义在

当时是一面鲜明的民主革命的旗帜,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

指导思想。

讲完以上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孙中

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的问题,然后进行归纳

总结。

3.“武昌起义”一目,要求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时间和过

程。可利用电脑屏幕或投影打出“武昌起义形势图”,作生动的

叙述:因新军参谋长孙武等人的意外爆炸事故,引来巡捕,革命

处于群龙无首之状态,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于19XX年10

月10日率领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11日占领武昌,12日收复

三镇。清朝统治处于名存实亡境地。

讲“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录像“中华

民国的成立”,然后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条件。第

一,武昌起义,各省独立,清王朝统治崩溃,为中华民国的建立

奠定了政治基础;第二,三民主义革命纲领,为民国的建立奠定

了思想基础;第三,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为民国建立奠定了组

织基础。建议教师用投影打出“孙中山在总统府门前接受卫兵的

致敬”,诱发学生想象,然后指出: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

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

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师应按教材上的内容讲清辛

亥革命的直接目标和所达到的直接结果,并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

作客观的评价。

辛亥革命•问题与探究

动脑筋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

意吗?教师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去评价历史事件。

教师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

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然后和学生一起归

纳: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

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

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

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

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

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

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从最终结

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所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

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活动与探究

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故事在班上交流。

作业

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

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

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

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

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

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

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

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

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

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新文化运动•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倡

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学生应重点掌握。

本课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

“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

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新文化运动•教法建议

(-)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

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

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

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此导入新课。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是怎样被袁世凯窃

取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

哪些斗争,这一斗争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的情况怎样呢?以此导

入新课。

(二)本课第一个子目的内容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1)要指导学生观看本课43页中的《青年杂志》封面,有

条件的还可加以放大,让学生对《新青年》杂志有一直观印象,

并指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核心杂志。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讲清三点:

①是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

爱等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中产生了越

来越强烈的影响。

②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

推行孔教。这里,教师要说明孔子个人的思想与后来逐步形成的

儒教有区别,并指出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

要指的是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等说教。教师可以小

字课文及插图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说明当时的思想界,由袁世

凯为首的国内外反动势力掀起了一股文化逆流。

③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

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

思考,认为以往先觉者所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国

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是根本原因。由此认

定,为了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伦理

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面对“尊孔”逆流,

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

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冏圄,以求得思想的解放”,由此掀

起了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这里,

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课中动脑筋题:“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

空造了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以说明

新文化运动是二十世纪初叶中国人民探求救国救民道路、进行不

屈不挠民主革命的必然产物。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XX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他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

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号召青年们从消

极、保守、退缩、闭塞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树立起积极进取、

求实、科学的精神,向腐败的封建意识进行斗争。新文化运动开

展起来。这里教师可指导学生观看书中人物画图,并作必要的人

物介绍,以突出地说明这是在《新青年》旗帜下聚集起来的一个

生气勃勃的知识群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