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阅卷人一、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50分)得分1.下列引用名句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等到老了一事无成的时候,才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要知道别人比你更加积极努力。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我们要发惊图强,为祖国贡献力量。D.同学们的批评虽然不中听,但我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善”和“慈眉善目”中的“善”意思是一样的。B.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所以评价人物的角度不能太单一,就像尼尔斯一样,他身上既有调皮的一面,又有体贴父母的一面。C.《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对太阳有不同看法是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D.中国人过年的时候喜欢吃鱼,寓意为年年有鱼(余)。3.笔画数、音序和部首,完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籍(20画X⺮)/蒸(14画Z灬)B.魔(20画M广)/迫(8画P辶)C.络(9画L纟)/袍(10画Q衤)D.盐(9画Y皿)/溅(12画J戋)4.下列字音、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笨拙(zhuō)轻脆焉知非福(怎么)B.薄雾(bó)侵袭万象更新(更加)C.澄碧(chéng)诸侯载渴载饥(充满)D.匪徒(fěi)拨弄泣涕零如雨(散碎)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雨下了整整一天,整条街道都被雨水浸没了。B.他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果断做出了决定。C.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D.有些人口头上讲得很好听,而且行动上做得很少。6.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获国际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据说齐白石一生中曾五易画风。下列名言()最能说明以上材料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入场券(quàn)莘(xīn)莘学子B.扁(piān)舟肃(sù)然起敬C.供给(jǐ)养尊处(chù)优D.刹(shà)那间鸿鹄(hú)之志8.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夏天的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B.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盘花扣。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D.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9.《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的一个普通小镇上。A.伏尔加河畔 B.圣劳伦斯河畔C.多瑙河畔 D.密西西比河畔10.与“神情端庄”中的“端”意思相同的词语是()A.变化多端 B.端掉匪巢 C.举其一端 D.品行不端11.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浣溪沙》作者是宋朝的王观,浣溪沙是词的题目。B.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C.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D.《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是一篇演讲稿,作者用很大篇幅谈论了失败这个话题。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她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B.虽然唐东杰布在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但是他成了藏戏的开山鼻祖。C.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找到小狐仙,可能也没有多大用处。D.从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13.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教诲(huǐ)戛然而止(jiá)B.疑问(yí)蚯蚓(qiū)C.争辩(biàn)司空见贯(guàn)D.丑恶(wù)盐酸(yán)1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B.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成为开创藏戏的开山鼻祖。C.藏戏的艺人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D.八儿的嘴里立时生出一种甜腻腻的感觉。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A.与其生闷气浪费时间,也不动手做点实际的事情。B.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C.《三门记》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代表作。D.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16.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1)“言”显坚贞不屈。浑不怕,要留在人间。(2)盈盈一水间,。“盈盈”在这里的意思。“盈”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两种:①充满;②多出来,多余。“盈利”应选第种解释。(3)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而文天祥则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4)爸爸勉励我在生活中要做到“苟日新,,。”老师鼓励我在学习上要做到“青,,。”(5)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但是我们依然要忆苦思甜,不能忘记以前苦难的日子,正所谓“,莫把无时当有时”。17.按要求完成句子。(1)学习退步了。这件事的坏处是;好处是。(2)我们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当你心情愉快时,处在下面的情境中,你会有哪些感受?请用两三句话写一写。行走在春雨里,(3)毕业了,与朝夕相处了六年的老师、同学分别,我心里很难过。改反向句:(4)在横线上填写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看着班级荣誉墙上那一张张照片,难忘的一幕幕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五年级时,芳芳在学校科技创新大赛中;四年级时,乐乐在校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三年级时,我们在课间操比赛中获得冠军……(5)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述句:阅卷人二、阅读理解。(20分)得分阅读训练。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③前年秋至,我家刚从与母亲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小弟人生的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棵忍冬树,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④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⑤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⑥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做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持。⑦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因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色,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颤颤地开放!⑧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⑨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⑩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作者宗璞,有删改)18.请给选文取个合适的题目,你的选择是()A.木槿花 B.好一朵木槿花 C.园中的花19.第⑥自然段划“”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根据提示,提炼文中关键词,简要填写表格。看花的时间生长的环境花开的状态给“我”的印象以前各色的花开了紫色的花缀在绿枝上废墟中一朵童话的花21.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木槿花的生长过程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在这里,木槿花是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的化身。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它给了你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①少年时期袁隆平曾目睹家乡闹饥荒的情景,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一天,他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朋支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烙印在他的心中。②2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发现了一株有230粒稻谷的稻子!他高兴极了,给它取名“鹤立鸡群”。第二年,“鹤立鸡群”的种子长出的稻子并不好,高高矮矮,参差不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鹤立鸡群”是有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天然杂交水稻属于偶然现象,我可以研究人工杂交水稻!”想到这里,袁隆平充满了干劲。③264年6月下旬,正是早稻吐穗扬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妻子在湖南安江农校周边的稻田里开始了寻找之旅,因为在强光下观察效果最好,所以袁隆平总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走进蒸笼一样的稻田,他肩上斜挎着一只标本夹,右手一只镊子,左手一个放大镜,一朵一朵地观察稻花。串串汗珠不断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身上的白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变得有些发黄,只见他不时用衣袖胡乱擦一把脸,接着又低头沉入放大镜下的微观世界,在他眼里,除了田野里那些正开得洋洋洒洒的稻花,世间其他的一切仿佛都已不复存在。④一天,两天,三天……十三天过去了,袁隆平大海捞针般的寻觅毫无进展。他拖着疲意的身子,好不容易走到田头的苦楝树下,靠在树干上,就昏了过去,醒来之后,他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妻子埋怨他:“你不要命了。”他笑着说:“命还是要的,这条命要跟时间赛跑呢,再不抓紧,过几天扬花季节就要结束了”。⑤十六天后,袁隆平在勘察第6400株稻穗时,终于发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但太少了,不够做试验,袁隆平继续寻找。⑥265年夏天,袁隆平又找到了5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他把这些稻株视如珍宝。春天来了,他在试验田里亲自耕耘,亲自播种,陪伴秧苗茁壮成长。好多年过去,试验仍然没有成功。袁隆平没有放弃,决定去荒野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⑦270年10月,袁隆平团队才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后来,这林野生水稻被取名为“野败”,成了杂交水稻的好妈妈。⑧273年,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成功了,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279年杂交水稻首次“走出”中国,现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推广,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数百万公顷,杂交水稻的研究,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⑨因此,人们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也名扬中外,这个一生从未停下脚步的老人,从没忘记那个美丽的“禾下乘凉梦”。23.短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袁隆平的三次发现和研究经历,快速浏览全文,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②③三次发现和研究经历中,详写了。(填序号)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禾下乘凉梦”,起到了的作用。24.关于“禾下乘凉梦”,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A.“禾下乘凉梦”并不是在追求乘凉,而是在勾画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面。B.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梦”,强调袁爷爷享受在稻田里乘凉的安逸和自由。C.这个梦想虽有些夸张,但在袁爷爷几十年的奋斗中,正一步步走向现实。D.这不仅是一个梦,也是袁隆平爷爷实现“杂交水稻解决温饱问题”的动力。25.默读短文,关注人物的言行、神态,可以品味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如阅读③④自然段,我们从“总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走进蒸笼一样的稻田”,可以读出袁隆平为了在最佳时段寻找稻花,不惧骄阳、不怕炎热的吃苦精神;从“拖着疲惫的身子”“昏了过去”“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读出;从他和妻子的对话中,还可以读出。26.为了寻找一株雄性败育株,袁隆平爷爷整整花了十六天的时间,勘察了6400株稻穗,顶着烈日,甚至疲惫地晕倒。玲玲同学认为他这样做非常不值得,请联系上下文,尝试用几句话说服玲玲。我认为袁隆平爷爷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32年,袁隆平、屠呦呦等获得“共和国勋章”。阅读下面这则颁奖辞,结合选文,给袁隆平爷爷写一则颁奖辞。【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青蒿素的研究,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袁隆平】。阅卷人三、作文(30分)得分27.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路何其宽广;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请以“留一点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A、B、D恰当。

C.不恰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与语境不相符。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平时要注意多积累。2.【答案】A【解析】【分析】A.有误。通国之善弈者也: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善:擅长。慈眉善目:慈爱善良的样子。善:善良。B、C、D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3.【答案】B【解析】【分析】A.有误。“籍”的音序是“J”。

B.正确。

C.有误。“袍”的音序是“P”。

D.有误。“盐”共有10画;“溅”的部首是“氵”。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了基本笔画和字母。基本笔画是组成汉字的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本题是对字的笔画数、音序和部首进行正确的判断。4.【答案】A【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更:改变;改换。

C.有误,载渴载饥:又饥又渴真劳累。载:又。

D.有误,泣涕零如雨: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零:落下。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字义的辨析。要根据具体的词语或句子来分析,平时要注意多识记多积累。5.【答案】A【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果断"用词不当,应为“武断”。

C.有误,词序错误,应为“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有误,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但是"相连。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6.【答案】B【解析】【分析】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才不会受阻碍;不受阻碍,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这句话告诉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变通、屈伸。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句话是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这句话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满招来损失,谦虚谨慎得到益处。

结合释义和语境“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可知,名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最能说明以上材料。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了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7.【答案】B【解析】【分析】A.有误,“莘莘学子”的“莘”应读“shēn”,指众多的学生。读“xīn”时,指地名。

B.正确。

C.有误,“养尊处优”的“处”应读“chǔ”,指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读“chù”时,指地方。

D.有误,“刹那间”的“刹”应读“chà”,指短时间。读“shā”时,指止住(车、机器等)。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8.【答案】B【解析】【分析】“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句把“大沙漠”比作“雪”,把“燕山的月亮”比作“钩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项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项句子把“花苞”比作“盘花扣”,这句同样运用了比喻;

C项把太阳比作人,运用了比喻;

D项“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故答案为:B【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9.【答案】D【解析】【分析】《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不喜欢学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极度厌恶牧师骗人的鬼话。他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根据积累可知,《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的小镇上。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10.【答案】D【解析】【分析】“神情端庄”中的“端”意思是端正、庄重。

A:变化多端: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端:项目,方面。

B:端掉匪巢:把敌人的窝点拿掉。端,拿掉,除掉。

C:举其一端:是说要选其中一个的意思。端,端是一头,端头的意思。

D:品行不端:品行不庄重。端,端正,庄重。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11.【答案】A【解析】【分析】A、有误,《浣溪沙》作者是宋朝的苏轼,浣溪沙是词牌名。

B、C、D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文学常识、课文理解及实践作业。作家及其作品属于文学常识的范畴,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12.【答案】C【解析】【分析】A.有语病,语序不当,应改为“他的作文不但居全班之冠,而且常常在全校冒尖”;

B.有语病;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应改为“因为唐东杰布在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所以他成了藏戏的开山鼻祖”;

C.没有语病;

D.有语病,删去“从”。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13.【答案】B【解析】【分析】A.有误。“教诲"的“诲"读作“huì”。

B.正确。

C.有误。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故“司空见贯”应为“司空见惯”。

D.有误。“恶"为多音字。读“wù”时,意为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读“ě”时,意为恶心。读“è”时,意为恶劣;坏。故“丑恶”的“恶”读作“è”。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和错别字。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14.【答案】B【解析】【分析】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综合分析:A、C、D选项均无错误;

B项“开创”和“开山”意思重复。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看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15.【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A.有误,分句间是选择关系,可以用“与其不如"相连。

B.正确。

C.有误,成分残缺,后面添加“之一”。

D.有误,词序错误,应为“观察、分析、解决”。

故答案为:B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16.【答案】(1)粉骨碎身;清白(2)脉脉不得语;②(3)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自古谁无死(4)日日新;又日新;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常将有日思无日【解析】【分析】(1)由提示的字可知整句诗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由上句“盈盈一水间”可知下句是“脉脉不得语”,“盈利”的“盈”应选第②种意思。

(3)由上句“人固有一死”可知下句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由下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可知上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

(4)由上句“苟日新”可知下句是“日日新,又日新”,由“青”可知下句是“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由下句“莫把无时当有时”可知上句是“常将有日思无日”。故答案为:(1)粉骨碎身;清白;(2)脉脉不得语;②;(3)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自古谁无死(4)日日新;又日新;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常将有日思无日。【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和名言警句的积累和运用。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并学会恰当运用。17.【答案】(1)影响学习信心;找到原因,会有更大的进步(2)雨点打着欢快的节奏,小草弯腰微笑。(3)毕业了,与朝夕相处了六年的老师、同学分别,我心里怎能不难过呢?(4)喜获金牌;勇夺桂冠(5)他对我笑着说,让我过去,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解析】【分析】(1)只要能写出学习退步的坏处和好处,只要合理即可。

(2)就心情“好”的状态写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通顺合理即可。

(3)加“怎能不”,把句号改为问号。

(4)根据具体的语境,可填入喜获金牌、勇夺桂冠。

(5)把冒号改为逗号,把“你来”改为“让我过去”,把“我”给出“他”,把引号去掉。故答案为:(1)影响学习信心;找到原因,会有更大的进步。(2)雨点打着欢快的节奏,小草弯腰微笑。(3)毕业了,与朝夕相处了六年的老师、同学分别,我心里怎能不难过呢?(4)喜获金牌;勇夺桂冠。(5)他对我笑着说,让我过去,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点评】这道题考查了补充句子,句子改写、词语运用等,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来分析作答。平时要注意多积累。【答案】18.B19.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槿花的活泼和作者的欣喜。20.学生浴室边的路上;平庸;前年秋至;草园;很奇特;去年;紫色的花颤颤地开放21.在布满砖块、钢筋等恶劣的环境中,木槿花竟然还能顽强地生长,作者被这种在重压之下顽强生长、不轻易屈服的精神震撼到了,对木槿花很钦佩。22.我联想到松树。松树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常青树,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它依然苍劲挺立,四季常青。它给我的启发是:我们不管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中都要意志坚强、坚贞不屈,不被困难打倒。【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18.考查了拟题能力。作者叙述了木槿花两次开花的经历,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对木槿花很钦佩。因此用“好一朵木槿花”最恰当。

故答案为:B19.“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槿花的活泼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故答案为: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槿花的活泼和作者的欣喜。2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第二自然段“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可知,第一空应填“以前”。根据第三自然段“前年秋至……”和第四自然段“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可知,第二空应填“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根据第九自然的“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它深深震撼了我”可知,第三空应填“震撼”。根据第十二自然段“今年,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可知,第三空应填“枝繁叶茂,仍不见花”。随着时间的变化,作者对木槿花的情感态度也在改变,表达了作者的欣喜及对木槿花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学生浴室边的路上、平庸、前年秋至、草园、很奇特、去年、紫色的花颤颤地开放21.本文作者通过描写木槿花两次开花的经历,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悟:面对困境和苦难,要有坚强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作者被木槿花的这种精神所震撼。

故答案为:在布满砖块、钢筋等恶劣的环境中,木槿花竟然还能顽强地生长,作者被这种在重压之下顽强生长、不轻易屈服的精神震撼到了,对木槿花很钦佩。22.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是木槿花带给作者的的启示,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保持乐观和勇气。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能轻易放弃,要勇敢面对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虽然有时候觉得学习压力很大,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没有进步,但我不能灰心丧气,要像文中的木槿一样,勇敢地克服困难,保持一颗努力拼搏的心,为美好的未来不断奋斗。

故答案为:我联想到松树。松树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常青树,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它依然苍劲挺立,四季常青。它给我的启发是:我们不管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中都要意志坚强、坚贞不屈,不被困难打倒。【答案】23.发现和研究天然雄性败育株;发现和研究“野败”;②;首尾呼应24.B25.袁隆平克服身体极度不适,不顾个人安危,为了发现稻株,分秒必争,坚持不懈的守在稻田里的科学精神;袁隆平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他与时间赛跑,早日找到稻株的决心和信念26.“野败”的研究成功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万千苍生;颁奖辞:30年埋头苦干于田间,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的发现,“野败”的研究成功,终圆禾下乘凉梦,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析】【点评】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23.本题考查了理解与概括的能力。②阅读第③~⑥自然段可知,袁隆平发现和研究天然雄性败育株。③阅读⑦⑧自然段可知,袁隆平发现和研究“野败”。从篇章来看用墨最多的为详写,首尾两段都写了“禾下乘凉梦”,起到了首尾照应的作用,故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发现和研究天然雄性败育株;发现和研究“野败”;②;首尾呼应24.本题考查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本文以“禾下乘凉梦”开篇,并不是在追求乘凉,而是在勾画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面。这个梦想虽有些夸张,但在袁爷爷几十年的奋斗中,正一步步走向现实,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因此这不仅是一个梦,也是袁隆平爷爷实现“杂交水稻解决温饱问题”的动力。综上所述,A、C、D表述均正确,B有误,因为没有强调袁爷爷享受在稻田里乘凉的安逸和自由之意。

故答案为:B25.本题考查了人物描写。从“拖着疲惫的身子”“昏了过去”“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读出袁隆平克服身体极度不适,不顾个人安危,为了发现稻株,分秒必争,坚持不懈的守在稻田里的科学精神;从他和妻子的对话中,还可以读出袁隆平幽默、乐观生活态度,表现了他与时间赛跑,早日找到稻株的决心和信念。

故答案为:袁隆平克服身体极度不适,不顾个人安危,为了发现稻株,分秒必争,坚持不懈的守在稻田里的科学精神;袁隆平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他与时间赛跑,早日找到稻株的决心和信念。26.本题考查了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全文可知,“野败”的研究成功,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万千苍生,因此,我认为袁隆平爷爷这样做是值得的。写颁奖辞时,要仿照例句的结构与内容。示例:30年埋头苦干于田间,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的发现,“野败”的研究成功,终圆禾下乘凉梦,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