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仪式开始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投降书脏了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签字时低了一格,随后各国代表也签错位置了。协商之后,有关代表做了更正。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节选自朱启平《落日》,有删改)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节选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1.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投降签字前的宏大场景描写渲染了庄严肃穆而又欢乐喜悦的气氛,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之情。B.材料一节选自《落日》,标题一语双关,“日落”一方面点出了写作的背景和时间,另一方面又象征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C.《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的标题形式相似,并且都蕴藏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D.材料二指出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毛泽东极力赞扬了他们的民族英雄气概。2.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采用小标题,像是用一个个生动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B.材料一除了顺叙外,还插叙了“九·一八”事件等,联系历史,充实内容,感动人心。C.《别了,司徒雷登》表面说司徒雷登离开中国,实则隐寓美帝对华侵略政策的失败。D.材料二以一“走”,一“来”结束,这个对比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3.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A.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B.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百万将士痛击日寇。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日本广岛。4.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评论性,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以上特点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卖米张培祥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叫起来了:“琼宝,今天是这里的场,我们担点米到场上卖了,好开点钱给你爹买药。我迷迷糊糊睁开双眼,看看窗外,日头还没出来呢。我实在太困,又在床上赖了一会儿。①隔壁传来父亲的咳嗽声,母亲在厨房忙活着,饭菜的香气混合着淡淡的油烟味飘过来,慢慢驱散了我的睡意。我坐起来,穿好衣服,开始铺床。饭后,弟弟就拿着父亲常用的那把锄头出去了。我和母亲开始往谷箩里装米。我说:“妈,我挑重的那担吧。”“你学生妹子,肩膀嫩,还是我来。”母亲说着,一弯腰,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路上小心点!咱们家的米好,别便宜卖了!”父亲披着衣服站在门口嘱咐道。“知道了,你快回床上躺着吧。”母亲艰难地把头从扁担旁边扭过来,吩咐道。“早先你爹身体好的时候,自己挑着一百来斤米进城去卖,隔几天去一趟,倒比较划算一点。”我不由心里一紧,心疼起父亲来。从家里到城里足足有三十多里山路呢,他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走着去,该多么辛苦!②看看旁边的母亲,头发有些斑白了,黑黝黝的脸上爬上了好多皱纹,脑门上密密麻麻都是汗珠,眼睛有些红肿。“一块零五。”米贩子开价了。卖米的想讨价还价。“不还价,一口价,爱卖不卖!”米贩子态度很强硬。母亲说:“一块零五?也太便宜了。上场还卖到一块一呢正说着,有个米贩子朝我们这边走过来了。“米是好米,不过这几天城里跌价,再好的米也卖不出好价钱来。一块零五,卖不卖?”母亲摇摇头:“这也太便宜了吧?上场还卖一块一呢。”“这米好咧!又白又匀净,又筛得干净,一点沙子也没有!”母亲堆着笑,语气里有几分自豪。的确,我家的米比别人的好。那人又看了看米,犹豫了一下,说:“本来都是一口价,不许还的,看你们家米好,我加点,一块零八,怎么样?”母亲还是摇头;“不行,我们家这米,少说也要卖到一块一。你再加点?”那人冷笑一声,说:“今天肯定卖不出一块一的行情,我出一块零八你不卖,等会散场的时候你一块零五都卖不出去!”“卖不出去,我们再担回家!”那人的态度激恼了母亲。“那你就等着担回家吧。”那人冷笑着,丢下这句话走了。我在旁边听着,心里算着:一块零八到一块一,每斤才差两分钱。这里一共150斤米,总共也就三块钱的事情,路这么远,何必再挑回去呢?我的肩膀还在痛呢。我轻轻对母亲说:“妈,一块零八就一块零八吧,反正也就三块钱的事。再说,还等着钱给爹买药呢。”“那哪行?”母亲似乎有些生气了,“三块钱不是钱?做生意也得讲点良心,咱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米,质量也好,哪能这么贱卖了?"又有几个米贩子过来了,他们也都只出一块零五。有一两个出到一块零八,也不肯再加。母亲仍然不肯卖。又有好些人来买米,但谁也不肯出到一块一。③下午人更少了,日头又毒,看看母亲,衣服都粘在背上了,黝黑的脸上也透出晒红的印迹来。母亲说:“你怕热,去那边树底下躲躲好了。”“不用,我不怕晒。”“那你去买根冰棍吃好了。”母亲说着,从兜里掏出两毛钱零钱来。终于有个米贩子过来了:“这米卖不卖?一块零五,不讲价!”母亲说:“上场还卖一块一呢……”不等母亲说完,那人就不耐烦地说:“行情不同了!想卖一块一,你就等着往回担吧!”奇怪的是,母亲没有生气,反而堆着笑说:“那,一块零八,你要不要?”那人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这个价钱,不是开场的时候也难得卖出去,现在都散场了,谁买?做梦吧!”等那人走了,我忍不住埋怨母亲:“开场的时候人家出一块零八你不卖,这会好了,人家还不愿意买了!”母亲似乎有些惭愧,但并不肯认错:“本来嘛,一分钱一分货,米是好米,哪能贱卖了?出门的时候你爹不还叮嘱叫卖个好价钱?”“你还说爹呢!他病在家里,指着这米换钱买药治病!人要紧还是钱要紧?”母亲似乎没有话说了,低声说:“一会儿人家出一块零五也卖了吧。”可是再没有人来买米了。“你学生妹子,肩膀嫩……”不等母亲说完,我已经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④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挑起那担轻的跟在我后面,踏上了回家的路。突然脚下一滑,洒了好多米出来。回到家里,母亲便忙着做晚饭,我跟父亲报告卖米的经过。父亲听了,也没抱怨母亲,只说:“那些米贩子也太黑了,城里都卖一块五呢,把价压这么低!这么挣庄稼人的血汗钱,太没良心了!”晚上,父亲咳嗽得更厉害了。母亲对我说:“琼宝,明天是转步的场,咱们辛苦一点,把米挑到那边场上去卖了,好给你爹买药。”“转步?十几里路呢!”我想到那漫长的山路,不由有些发怵。“明天你们少担点米去,每人担50斤就够了。”父亲说。我心里很难过,有点想哭。可我实在太累了,头刚刚挨到枕头就睡着了,睡得又香又甜。(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母亲与不同米贩子的对话,折射出了当时大米交易市场里米贩子的无比奸诈以及市场混乱的现实状况。B.“我心里很难过,有点想哭”,写出了“我”因为卖不出米而重新选择到更远的场去卖米的极度伤感。C.小说以“卖米”为题,交代了小说的中心事件,全文围绕着“卖米”这一事件展开的。D.小说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等多种方法来塑造母亲的形象;小说语言质朴无华而又情感真挚。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的“咳嗽声”,暗示父亲生了病,父亲生病一事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B.句子②中的“斑白”“红肿”是对母亲的外貌描写,暗示母亲也一样经历着病痛的折磨。C.句子③中写母亲衣服粘在背上,脸被晒出红印,折射出母亲内心无比焦虑和着急。D.句子④与前文“母亲说着,一弯腰,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形成对比,侧面体现了母亲复杂的心理。8.请结合文本的有关情节谈谈小说是如何具体表现母亲的执着和坚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班级读书分享会上,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写到“踏上了回家的路”就可以结束了,不必叙述后文回家后的情节。你认为呢?请写出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节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文本二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0.文本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老子修道A德B其学C以自隐D无名E为务F居周G久H之I见J周K之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藏室之史,即藏室史,是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藏室”是藏书之所。B.罔,“罔”通“网”,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是罔民也”的“罔”含义不相同。C.玄孙,指曾孙的儿子。老子的玄孙应是李宫的儿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祖父。D.太傅,古代官职名,有辅弼天子之任,三公之一;西汉时,太子的老师被称为太傅。12.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对礼的看法赢得孔子钦佩。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表明了他对老子的敬佩,也说明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B.老子认为圣人的追求不同凡俗。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追求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C.《史记》上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D.道学与儒学曾相互贬斥。世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学说。但信奉儒学的司马迁却能为老子写传,实属难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本二体现了老子哪些思想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寒食寄郑起侍郎杨徽之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注】杨徽之与郑起二人均负诗名,同为五代后周的宰相范质所赏识,擢任台省之职。宋太祖代周称帝之初,二人被贬为外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食后两日为清明,首联第一句“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山城”,点明诗人出游的地点;“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B.颔联两句两景,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与“寂寂山城”相呼应,直接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C.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酒薄”,暗示诗人心有愁绪,饮而无味,不能成欢。D.尾联之妙,王以问句作结。诗人本有一腔心绪,喷涌欲出,这里以“向谁言”出之,仍不失为唱叹之音,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16.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易断魂”的原因。17.情境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2)臧克家先生曾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来赞扬那些不失去人之根本精神从而死而不朽的人,用《老子》的话来说是“,。”(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两句,很直观地体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也就是平均一天近3亿件。快递不送上门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由此产生的纠纷也是①数不胜数(不胜枚举)的。届时,监管机制如何去应对这种局面,相关部门应该②未雨绸缪(未风先雨)。从媒体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快递不送上门并非快递员“不敬业”这么简单。____况且消费者家里无人几乎就是常态,快递柜的存在亦有其合理性。现在的问题是,快递不送货上门,会不会成为常态?我们现有的对“快递不送上门”的批判,都是建立在送货上门“③天经地义(名正言顺)”的基础上的。然而随着快递量和相应成本的变化,这个④“情理之中(理所当然)”的基础,还会一直稳固吗?以现有的快递体量和消费者对送货时长的预估,快递必须送上门,就必然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这可能体现为快递单价上涨、送货时间延长,甚至是监管力量的极大投入。因此,对“快递不送上门”的现象,不宜停留在情绪化的批判层面,而应该直面背后的现实和规律。对于快递企业,应该充分地提供情况告知与多重选择,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擅自变动运输合同条款。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也不妨预先做好心理建设,当选项增多、价格浮动,自己的接受区间到底在哪个层次。18.文中画横线的成语,应该用括号里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A.① B.② C.③ D.④19.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放快递柜,扣的都是快递员自己的钱,而“不放快递柜根本送不完”。B.因为“不放快递柜根本送不完”,而放快递柜,扣的都是快递员自己的钱。C.因为放快递柜,扣的都是快递员自己的钱,而“不放快递柜根本送不完”。D.但是“不放快递柜根本送不完”,而放快递柜,扣的都是快递员自己的钱。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快递企业来说,应该充分地提供情况告知与多重选择,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擅自变动运输合同条款。B.对于快递企业,应该提供充分的情况告知与多重选择,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擅自变动运输合同条款。C.对于快递企业,应该充分地提供情况告知与多重选择,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擅自变动运输合同条款。D.对于快递企业来说,应该提供充分的情况告知与多重选择,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擅自变动运输合同条款。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按照严重程度不同,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死亡率为21%-63%。①____:一类是劳力性热射病,它对应的往往就是我们遇到的青壮年热射病患者,由于高强度运动或者高温下工作,体温调节失衡,体内产生的热量来不及散发,②____;另一类是经典型热射病,对应的常常是老年热射病患者,此类患者③____,但由于老年人中枢体温调节功能减退,散热功能障碍,皮肤往往干热无汗。热射病的特点就是高热,体温在40.5℃以上;神经功能出现障碍如昏迷甚至抽搐;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有暴露于炎热天气或剧烈运动的经历。热射病患者院外抢救的关键就是降温,快速有效的降温方法就是直接将患者身体浸入冰水中,也可以直接将碎冰盖在患者身体上,这尤为适用于劳力性热射病的年轻患者。由于老年患者难以接受这么强的冷刺激,经典型热射病患者可以采用往身上喷雾或者擦浴,再用风扇吹的方法,通过蒸发和对流帮助患者降温。注意不能使用大量酒精擦浴,否则可能会被皮肤、血管吸收而产生毒性;退热药对中暑患者无效,反而可能损伤肝脏。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热射病”下定义,不超过7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走出去,你才会有阅历、有沉淀、有气质;走出去,才能与世界同呼吸、共发展、齐分享……走出去,有风险,然而最大的风险是一点风险都不冒。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D3.B4.①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正反对比的方法:如把闻一多、朱自清与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进行对比,赞颂闻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有例证法:如举出大量事例来论证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直接”侵略。有引证法:如引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来表现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②论证语言富有力量,形象生动。语言的形象性:如写“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却总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只好挟着皮包走路”几句,把司徒雷登不甘心失败,但最终又逃不了失败的命运的悻悻之态很形象地刻画出来,并有几分幽默。5.①真实性:开头出现具体时间,还有仪式前的场面白描,体现出真实性;②文学性:环境描写,如开头关于天气和海风、海面的描写,渲染了气氛;细节描写,如写水兵脸上的微笑等,让读者感受到胜利的喜悦;③评论性:如结尾评论胜利付出的巨大代价,启发人们要珍惜和平;评论我们国家还存在诸多问题,思考如何保持住胜利果实等,富有思想性。【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材料的观点;注意辨析四个选项,判断选项论据是不是都能够证明题干所说的论点,也可以辨别哪一个论据与众不同,即可排除确定答案。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注意分析文章先讲论点还是论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分析属于什么论证结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语言有什么特点,进而小结文本论证特点。

(5)本题考查领悟文本艺术魅力的能力。“艺术魅力”指作品对读者的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要求考生依据作品的具体内容,体会作品突出的艺术手法。解答此类题型,考生要注意:①抓住各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快速找到鉴赏入口。②明晰各类文本中的艺术手法,对其一般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切忌堆积术语,空洞无物。1.D.“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说法错误。材料二倒数第二段“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指出还有部分知识分子糊涂,对美国存有幻想。选项以偏概全。

故答案为:D。2.D项“对比”赏析错误,“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一“走”,一“来”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不存在对比。

故答案为:D。3.B项“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的意思是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任何东西也取代不了它。该句强调的是有时很柔弱的事物,也拥有巨大的力量。“百万将士痛击日寇”中“百万将士”力量可谓强大,与论点不符。

故答案为:B。4.本题作答可以从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①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第一段“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此处把闻一多、朱自清与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进行对比,赞颂闻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可知,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方法。

如“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举出大量事例来论证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直接”侵略,这是例证法。

如引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来论证“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表现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是引证法。

②论证语言富有力量,形象生动。如刻画司徒雷登不甘心失败,但最终又逃不了失败的命运的悻悻之态时,文中说“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却总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只好挟着皮包走路”,这些都很生动,并有几分幽默,体现了语言的形象性特征。

故答案为:

①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正反对比的方法:如把闻一多、朱自清与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进行对比,赞颂闻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有例证法:如举出大量事例来论证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直接”侵略。有引证法:如引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来表现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②论证语言富有力量,形象生动。语言的形象性:如写“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却总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只好挟着皮包走路”几句,把司徒雷登不甘心失败,但最终又逃不了失败的命运的悻悻之态很形象地刻画出来,并有几分幽默。5.本题作答注意结合文本具体句子细节进行分析概括:

①真实性:如开头的具体时间“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体现真实性;仪式前的场面白描,如“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②文学性:环境描写,如“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渲染了气氛;细节描写,如“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等,让读者感受到人们对于胜利的渴望和胜利到来的喜悦。

③评论性:如“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评论了胜利来之不易,启发人们应珍惜和平,不要轻启战争;正视我们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保持住胜利果实等,很有思想性。

故答案为:

①真实性:开头出现具体时间,还有仪式前的场面白描,体现出真实性;

②文学性:环境描写,如开头关于天气和海风、海面的描写,渲染了气氛;细节描写,如写水兵脸上的微笑等,让读者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③评论性:如结尾评论胜利付出的巨大代价,启发人们要珍惜和平;评论我们国家还存在诸多问题,思考如何保持住胜利果实等,富有思想性。【答案】6.A7.B8.①母亲面对“我”和不同米贩子的催促以及讨价还价时,依旧坚持不贱卖自己的好米,体现了她性格的执着。②母亲为了给父亲买药决定次日到转步的场去卖米,不怕路途遥远,这体现了她性格的坚强。9.示例一:我同意写到“踏上了回家的路”就结束。①从标题来看,小说的中心事件是“卖米”,往家赶意味着“卖米”这件事已结束了,整体脉络清晰,结构完整。②从人物塑造来看,母亲坚强的性格特点已凸显出来,“我”对母亲与生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人物形象比较鲜明。③从主题的表现来看,反映出对当时老百姓生活的怜悯与同情,同时也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示例二:我觉得有必要叙述后文回家后的情节。①从情节来看,小说“卖米”是为了给父亲治病,而米当天没有卖出去,因此,文末写第二天到转步的场去卖米的情节就显得很有必要。②从艺术表现来看,第一次“卖米”不成功,结尾写第二次“卖米”,引发读者想象;第二次“卖米”的情形,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主人公一家的艰难遭遇。③从主题来看,文末补充生病的父亲对家人的宽慰、“我”心里难过想哭以及“我”睡得又香又甜等情节,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无奈。【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指出手法,分析句子;④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3)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首先要关注小说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细节。另外,还要重视小说中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结合故事情节、跟文中其他人物的对比、小说要表现的主题、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

(4)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6.A项“折射出了当时大米交易市场里米贩子的无比奸诈以及市场混乱的现实状况”理解错误。母亲想把米卖一块一,米贩子给一块八,可见米贩子并不是太黑心,“无比奸诈”言过其实。

故答案为:A。7.B项“暗示母亲也一样经历着病痛的折磨”赏析错误。“斑白”“红肿”是对母亲挑担重时的描写,表明母亲的辛苦,而不是“病痛的折磨”。

故答案为:B。8.本题作答注意结合文本中人物的相关细节进行分析概括:

①米贩子开价一块零五,母亲说一块零五太便宜了,上场还卖到一块一呢。米贩子给一块八,母亲说不给一块一就再担回家。我说“一块零八就一块零八吧,反正也就三块钱的事。再说,还等着钱给爹买药呢”,母亲面对“我”和不同米贩子的催促以及讨价还价时,依旧坚持不贱卖自己的好米,母亲似乎有些生气了,“三块钱不是钱?做生意也得讲点良心,咱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米,质量也好,哪能这么贱卖了?”体现了她性格的执着。

②母亲对我说,“明天是转步的场,咱们辛苦一点,把米挑到那边场上去卖了,好给你爹买药”,母亲为了给父亲买药决定次日到转步的场去卖米,转步的场那漫长的山路有十几里,而母亲不怕路途遥远,这体现了她性格的坚强。

故答案为:

①母亲面对“我”和不同米贩子的催促以及讨价还价时,依旧坚持不贱卖自己的好米,体现了她性格的执着。

②母亲为了给父亲买药决定次日到转步的场去卖米,不怕路途遥远,这体现了她性格的坚强。9.本题为开放式探究题,答案不唯一,陈述理由时注意结合文本相关内容进行作答:

(1)我同意写到“踏上了回家的路”就结束。

①标题“卖米”来看,小说的中心事件是“卖米”,都是围绕着我与母亲一起“卖米”这一事件展开的,往家赶意味着“卖米”这件事已结束了,整体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②人物塑造上,“我”和母亲挑米去卖,晒了一天,一颗米也没卖出去,母亲又将米挑回家,母亲坚强的性格特点已凸显出来,“我”对母亲与生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人物形象比较鲜明。

③主题上,米贩子们趁机集体压价,不甘心被敲诈的母亲一粒米没有卖掉,只好挑着米踏上了回家的路,反映出作者对当时老百姓生活的怜悯与同情,呼吁人们同情、关心农民阶层,也表达了对母亲的关怀与赞美,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2)我觉得有必要叙述后文回家后的情节。

①情节上,“琼宝,今天是这里的场,我们担点米到场上卖了,好开点钱给你爹买药”,小说“卖米”是为了给父亲治病,而米当天没有卖出去,母亲对我说,“明天是转步的场,咱们辛苦一点,把米挑到那边场上去卖了,好给你爹买药”,母亲为了给父亲买药决定次日到转步的场去卖米,因此,文末写第二天到转步的场去卖米的情节就显得很有必要。

②艺术表现上,“我”和母亲挑米去卖,晒了一天,一颗米也没卖出去,只好将米挑回家。回家后母亲对我说,“明天是转步的场,咱们辛苦一点,把米挑到那边场上去卖了,好给你爹买药”,第一次“卖米”不成功,结尾写第二次“卖米”,引发读者想象第二次“卖米”的情形,到几十里外的转步的场去卖米,能顺利卖掉米给父亲买药吗?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主人公一家的艰难遭遇。

③主题上,“那些米贩子也太黑了,城里都卖一块五呢,把价压这么低!这么挣庄稼人的血汗钱,太没良心了!”文末补充生病的父亲对家人的宽慰,“我心里很难过,有点想哭。可我实在太累了,头刚刚挨到枕头就睡着了,睡得又香又甜”,“我”心里难过想哭以及“我”睡得又香又甜等情节,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无奈。

故答案为:

示例一:我同意写到“踏上了回家的路”就结束。①从标题来看,小说的中心事件是“卖米”,往家赶意味着“卖米”这件事已结束了,整体脉络清晰,结构完整。②从人物塑造来看,母亲坚强的性格特点已凸显出来,“我”对母亲与生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人物形象比较鲜明。③从主题的表现来看,反映出对当时老百姓生活的怜悯与同情,同时也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示例二:我觉得有必要叙述后文回家后的情节。①从情节来看,小说“卖米”是为了给父亲治病,而米当天没有卖出去,因此,文末写第二天到转步的场去卖米的情节就显得很有必要。

②从艺术表现来看,第一次“卖米”不成功,结尾写第二次“卖米”,引发读者想象;第二次“卖米”的情形,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主人公一家的艰难遭遇。③从主题来看,文末补充生病的父亲对家人的宽慰、“我”心里难过想哭以及“我”睡得又香又甜等情节,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无奈。【答案】10.BFI11.C12.C13.①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②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愚钝。14.①君子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要谦虚,戒欲望,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志向。②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③主张无为而治,清静不扰,百姓自然趋于“化”,归于“正”。【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本题同时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一般需要认真积累、分类整理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并注意一些易混点、易错点,同时培养解题时的语境意识,结合相关词语的具体语境来判断文化常识说法正确与否。

(3)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信息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题要求把选项涉及的内容与文本表述一一对应起来,然后逐一认真比对作出正误判断,还要注意这类题常见设题陷阱,如时序错乱、强加因果、偷梁换柱等。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把握“增、删、调、改、并、留”六字诀,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顺。

(5)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答案。【参考译文】(一)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二)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到了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及其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遇到时机就坐上车子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但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抛弃您的骄傲之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的)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开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能乘风驾云上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他大概就像龙一样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请尽力为我著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部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思想,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用意,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啊。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并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世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的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10.本题断句注意结合句子语法结构特点:首先看“老子”作主语,“修道德”作谓语和宾语,前后结合表意完整,B处应断开。再看“其学”作主语,“以……为……”是常用结构,可推知“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表意完整,其后可停顿,F处应断开。最后注意“居周”表明所处位置,“久”作谓语,“之”常用在时间副词后表停顿,I处应断开。

句意: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

故答案为:BFI。11.A项解说正确。

B项解说正确。第一个罔,通“网”,名词。第二个意思是欺骗、蒙骗,动词。句意: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这是欺骗百姓。

C项“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祖父”解说错误。长辈晚辈的称谓,上序依次为: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下序依次为: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kūn)孙,仍孙,云孙,耳孙。据“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的描述,可知,老子的玄孙应是李宫的儿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曾祖父。

D项解说正确。

故答案为:C。12.C项“《史记》上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分析错误。根据原文“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可知,其中的“史记”应为史料记载。

故答案为:C。13.本题注意关键字词和特殊句式的准确理解和翻译:①第二个“欲”,动词作名词,“不欲”指难以得到的货物;“贵”,意动用法,以……为贵;“复”,补救。②“良贾”,善于经商的人;“若虚”,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盛德”,省略句,“君子(具)盛德”。

故答案为:

①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②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愚钝。14.本题作答注意筛选文本相关句子进行整合分析:

①根据“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予之身”可知,君子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要谦虚,戒欲望,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志向。

②根据“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隐君子也”可知,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③根据“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可知,主张无为而治,清静不扰,百姓自然趋于“化”,归于“正”。

故答案为:

①君子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要谦虚,戒欲望,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志向。

②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③主张无为而治,清静不扰,百姓自然趋于“化”,归于“正”。【答案】15.B16.①贬官后的愁闷,有不遇之感。②故乡远在千里之外,有怀乡之愁。③与故人分别,有别离之绪,孤独寂寞之感。【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与评价能力。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错在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15.B项“直接地表达了……”错,应为委婉含蓄地表达。颔联“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两句意思是隔水烟霭中,看得见佛寺修竹成荫,一路上细雨萧疏,经过的村庄落花阵阵。作者借烟霭、疏雨、落花抒发了被贬后的愁思,是借景抒情。

故答案为:B。16.本题作答注意结合具体诗句和注释等内容进行整合分析:

①由注释可知,作者被贬为外官;“酒薄难成醉”,指诗人因被贬而心有愁绪,饮而无味,不能成欢,所以,贬官后的愁闷,有不遇之感是“易断魂”的原因之一。

②“回首故山千里外”,意思是回望故家远在千里以外。“故山千里外”表明作者远离故乡,在千里之外,充满怀乡的浓愁,这是“易断魂”又一个原因。

③“别离心绪向谁言?”,意思是满怀离情别绪又去讲给谁听?作者离别家乡,与故人长久分别,内心充满离愁别绪,又无人倾诉,顿生孤独寂寞之感。这是“易断魂”的第三个原因。

故答案为:

①贬官后的愁闷,有不遇之感。②故乡远在千里之外,有怀乡之愁。③与故人分别,有别离之绪,孤独寂寞之感。17.【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解析】【分析】本题注意准确分析题干的情境提示语,然后结合所背诵的文本确定应填语句,同时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书写,如省、焉、顾、惟。

故答案为:(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属于情境理解型默写,难度比直接填上下句的题型要大,所以要求做到三点:一是熟练背诵,二是能理解文句,三是能准确书写。只有同时做到这三点才能真正不丢分。【答案】18.D19.B20.D【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用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的正确使用,首先需要把握词语本身常用的意义和用法,其次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其使用是否正确,包括词义是否符合语境,主体对象使用是否恰当,感情色彩是否符合等。

(2)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3)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见语病辨析及修改能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8.A项,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语境强调纠纷数量多,使用正确。

B项,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未风先雨:比喻未见事实先下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