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数学游戏第1课时在校园里找一找教材第1~3页内容。1.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以内的数,初步体会数的含义。2.初步体会“第几”。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受数的规律,学习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数学信息,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重点:了解数数、认数的情况,掌握数数的方法。难点:按一定顺序指导数数。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一、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教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让我们找一找看校园里有什么!再数一数它们的个数。二、探究新知活动一:在校园里找一找。(激发观察兴趣)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所美丽的小学(1)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美丽的学校,同学们先自己看一看,图画里画了些什么?(2)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它们在哪里。(培养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数学信息)(3)教师点击老师和同学们在校园里活动的场面,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活动二:数一数校园里的各种事物。(数图画中的数量)同学们小组内交流数出图中人和物的个数。(1)数数量是“1”的人和物。师:图画中有几位老师?(生答:1位老师。老师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一位老师并加上圈。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是“1”。)引导学生答出:1面国旗、1个花坛、1块展板……强调:它们的数量都是几?师:像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出示数字“1”,并认读数字1)(2)数其他数量的人和物。数到数量是“2”以上的人或物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些数量的。(学生可能答:看出来的、数出来的)让数出来的学生,指着数给大家看一看。强调:数数时一定要口、手一致。(3)数出我们的位置。师:同学们能不能数一数我们的教学楼有几层呢?学生数出教学楼一共有4层。师:那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第1层数起,数出教室所在的层数。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数出教室在所在层数的第几间,强化学生对序数的体会,为后面学习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做铺垫。三、拓展延伸数身边的实物。在图画中我们数出了数量1、2、3……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里还有哪些物品是这些数量?(可以引导学生找:几扇门、窗,几盏灯,在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物体所在的位置和顺序,渗透序数的概念。)四、课堂小结教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鸟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在“找一找,数一数”的游戏中,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数一数它们的个数,找一找它们的位置和顺序,引导学生经历从生活到数学的过程。教师要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注意倾听并相互补充,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第2课时在操场上玩一玩教材第4~5页内容。1.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学会比较高矮。2.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单数和双数,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重点:认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单数和双数,学会比高矮。难点:培养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课件、学具卡片。一、情境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二、探究新知活动一:桃花朵朵开课件出示第一幅情境图。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桃花朵朵开的游戏吗?同学们回答有或没有。老师介绍游戏规则:大家一起喊:桃花朵朵开。同学们喊:开几朵?老师说出一个数字,相应数量的学生立即牵手抱团,没有成团的同学就输了。老师可以邀请几位同学,像情境图中那样玩一下这个游戏。师:大家数一数每组牵手抱团的同学有多少人?生:每组都有3人。在课件中将人数同样多的其中两组显示出来。师:这两组的人数都是3人,我们说这两组的人数同样多,那么图片中还有哪一组的人数和另外一组同样多呢?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一起说一说,引导学生理解“同样多”,并让学生用“同样多”描述身边的其他事物。活动二:跳格子课件出示第二幅情境图。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跳格子的游戏吗?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玩的?谁能说一说?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和“○”分别有多少个。生:“△”有3个,“○”有4个。师:请同学们比一比,谁多谁少?生:“○”多,“△”少。师:图中小朋友说“双脚跳进‘○’,单脚跳进‘△’。”像1,3,5……这样的数叫单数,像2,4,6……这样的数叫双数。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不同数量的事物,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这些事物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活动三:网大鱼课件出示第三幅情境图。师:同学看这幅图中小朋友们在玩网大鱼的游戏,数一数“渔网”外有几条“鱼”,“渔网”内有几条“鱼”?生:“渔网”外有3条“鱼”,“渔网”内有4条“鱼”。师:请同学们跟同桌相互说一说,“渔网”外的“鱼”多?还是“渔网”内的“鱼”多?同桌互相交流后汇报。生1:“渔网”内的“鱼”比“渔网”外的“鱼”多。生2:“渔网”外的“鱼”比“渔网”内的“鱼”少。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游戏结束啦!课件出示第四幅情境图。师:小朋友们做完游戏要回教室了,同学们数一数,这些小朋友中的男生、女生,谁多谁少?同桌互相交流后汇报。生1:有6名男生,5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多。生2:有6名男生,5名女生,女生比男生少。教师对说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和表扬,并用课件展示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师:图中有一位小朋友说“我最高。”同学们跟身边的同学比一比,说一说谁高?谁矮?小组内比一比,说一说。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比高矮的方法。三、应用拓展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1)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2)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3.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1)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2)小组交流。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数的比较,知道有的数大一些,有的数小一些,还有的数同样多,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再找一些数来比一比。本节课在游戏活动中,渗透了比多少、单数双数、比高矮的知识,同时关注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第3课时在教室里认一认教材第6~7页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前、后、左、右方位。2.能够按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重点:学会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难点:会辨认和区分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多媒体课件。一、情境导入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二、探究新知活动一:认一认教室中各种事物的位置。(1)教学“前、后”。课件显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师:同学们观察情境图,像情境图中的小朋友那样说一说,我们的教室的前面、后面分别有什么。生1:教室的前面有黑板,后面有图书角。生2:教室的前面有讲台,后面有展示板。生3:教室的前面有钟表,后面有物品柜。……只要学生描述的比较清楚,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表扬。(2)教学“左、右”。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说一说我们教室的左边、右边分别有什么。生1:教室的左边有窗户,右边有门。生2:教室的左边有值日表,右边有小组积分栏。……活动二:介绍一下自己吧!师: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教师背对学生举起右手)这一只手是右手,另一只手就是左手。师生保持同一方向,学生跟随教师举起自己的左、右手。师: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生1:我用右手写字,左手压住本子。生2:我举手发言用右手。……师:与左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右边。教师利用左、右手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区分左、右,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左、右的概念。师:现在同学们举右手上台介绍自己,举左手对台上的同学进行提问。教师鼓励同学们上台做自我介绍,鼓励同学们对台上的同学提问,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活动三:认识一下周围的同学。师:说一说,你的前面有谁?后面有谁?左边有谁?右边有谁?拍拍你前面的同学,对后面的同学笑一笑,和坐在你左边的同学握握手,向坐在你右边的同学点点头。学生自由活动并交流,然后指名汇报。教师指名3位坐在同一列的学生汇报。生1:我的后面是生2。生2:我的前面是生1,我的后面是生3。生3:我的前面是生2。师:生2一会儿在前面,一会在后面,这是怎么回事呢?怎样才能说清楚呢?引导学生理解:在物体的位置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前后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是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前后位置关系也不同。师:对于生1来说,生2在生1的后面;对于生3来说,生2在生3的前面。所以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这样别人才能明白各种物体的位置。教师再指名坐在同一排的3名学生汇报。用同样教学方法引导同学们理解左、右位置的相对性。三、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了解了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前”“后”“左”“右”来描述,而且我们还知道了“前”和“后”是相对的,“左”和“右”也是相对的,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呢?对于前、后、左、右,一年级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从内容来说比较简单。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准确的语言表达上。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认一认、说一说等活动中体会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同时教学中选择开放性较强的习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激励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第4课时在教室里玩一玩教材8~9页内容1.确定左、右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2.掌握数数的方法,体会“几”和“第几”的区别。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4.初步体会立体图形的特征。5.初步体会简单的加法。重点:体会左、右的含义。掌握数一数的方法。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体会立体图形的特征。难点:体会“几”和“第几”的区别。体会简单的加法。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活动一:正话反做。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一幅情境图。师:同学们,和同桌一起来做个正话反做游戏,一位同学说指令,另一位同学做与指令相反的动作。同桌之间互相做游戏。教师说指令,全班一起做游戏: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通过听指令,做动作这样有趣的游戏,将左、右与身体对应起来,帮助加深对左右的理解,进一步建立左右的概念和标准。活动二:我说你做。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二幅情境图。师:下面我们来做第二个游戏,同学们站成一排,其中一位同学说指令:我的右(左)边第几个同学蹲下(也可以做其他动作),指令中提到的同学做出相应的动作。师:谁想来做这个游戏呢?教师鼓励同学们踊跃参与。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台上和台下的学生思考,将“左、右”和“序数”的教学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在前面的活动教学中,同学们已经简单的接触过“序数”,有些同学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教一教数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序数”打下基础。活动三:抢椅子游戏。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第三幅情境图。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板凳”的游戏吗?教师介绍游戏规则:选7人围着6把椅子站一圈,台下的同学开始拍手,这7人围着椅子转圈,拍手声停,看谁抢到座位。师:同学们,为什么总有一位同学抢不到椅子呢?生1:因为有6把椅子,7位同学,每人坐1把椅子,不够坐,少1把椅子。因为有7位同学,6把椅子,人比椅子多。生2:因为有7位同学,6把椅子,椅子比人少……教师应对说得清楚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活动四:搭积木。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第四幅情境图左图教师拿出各种立体图形模型,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这些立体图形。然后请同学们上台来照着情境图中的样子搭“小车”。师:为什么可以用圆柱当车轮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圆柱的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可以滚动。教师让同学们自由拼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形成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活动五:拼一拼。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第四幅情境图右图师:图中的小朋友在拼图形,我们来数一数她一共用了多少个三角形。课件动态展示小女孩拼图形的过程,让同学们数一数用了几个黄色三角形,几个红色三角形。并引导同学们理解将3个三角形和1个三角形合起来是4个三角形,让学生初步体会加法,以及用点数法计算简单的加法。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地观察、操作、讨论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第5课时学习准备教材10~11页内容1.了解校园生活和课堂学习,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初步懂得小学生行为规范。2.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3.将前面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适应校园和课堂学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合理规划物品等的好习惯。难点: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多媒体课件。活动一:一天的时间。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第一幅情境图。教师指着课件中的时间,提问:同学们,你们注意过身边的钟表吗?(课件出示各种形式的时钟)师:你知道自己一天的时间是怎么度过的吗?(教师介绍自己的一天的时间)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自己的一天?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教师对表达清楚、完整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教师介绍校园生活的时间规划,强调重要时间点,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让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活动二:课堂学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第二幅情境图。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情境图,看一看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呢?生:图中的小朋友们在上课。师:图中的还有两句话,有没有人看到?生:认真听讲。举手发言用右手。由于刚刚从幼儿园迈入学校大门,学生们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充满好奇,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而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在正式进入学习前,教师要强调课堂纪律、学习习惯等今后课堂上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和培养。活动三:我的课桌。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第三幅情境图。师:同学们看,图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生:整理课桌。师:谁能像图中的小男孩一样,说一说自己的物品放在哪?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活动中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在强调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做得也很好!以后都要像这样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保持自己的课桌和教室的干净、整洁。活动四:谈谈校园。课件出示第11页第四幅情境图。师:我们前面进行了很多活动,同学们也在活动中认识了我们的校园,有谁能说一说你眼中的校园呢?(教师在课件中先做示范,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校园,例如:我站在教学楼的前面,我的前面是1面国旗;我的后面是教学楼,教学楼有4层;我的左边是图书馆,图书馆前面有5棵大树;我的右边是操场……)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对表达准确、清楚的同学给予表扬,并鼓励同学们都说一说。本节课借助“学习准备”的主题对学生进行了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快速适应身份和环境的转变,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小学生行为规范——遵守纪律、按时到校、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好好学习等。同时,通过“整理课桌”“谈谈校园”等活动还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一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第1课时1~5的认识教材12~16页内容。1.会数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正确。2.通过观察图和周围物体,动手摆学具,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工整书写的学习习惯。重点:1~5各数的含义和写法。难点:1~5的书写。多媒体课件、计数器。一、情境导入老师出示课本情境图的课件,边出示边叙述,引导学生观察:天空飞过3只小鸟,清风吹过1座农家小院,妹妹在荡秋千,哥哥在玩风车,爸爸拿着3根萝卜,妈妈抱着小妹妹。院子里种了4棵向日葵,晒了4个南瓜和5个玉米,2只大白鹅在散步,院前的池塘里还有5只小鸭子在游泳……二、探究新知1.数数。(1)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农家小院”里有哪些人和物,它们各有多少?(2)组内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量少的,再数数量多的。2.认、读数字1~5。(1)1的教学。在组内交流时,当学生说到“1座房子”时,就将1座房子图移到主题图下面,并说明:像1座房子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并在房子图下面贴上数字“1”。师: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人和物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学生认真观察,集体回答。(2)2、3、4、5的教学过程可仿照1的教学。(3)1~5各数的形状和认识。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后,移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认一认,并说说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先组内说说,再集体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各数的记忆,并通过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1像铅笔来写字,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3.1~5各数的含义。(1)1还能表示生活中的哪些物品?2、3、4、5呢?(2)先组内说说,再集体交流。(3)最后老师概述同学们的交流结果,并引导学生用计数器、小正方体等学具进一步理解1~5的含义。老师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1颗珠子,然后老师让学生再拨上1颗,看看现在是几颗?老师动态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板书“2”。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再拨1颗,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清楚地演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4.尝试练习。完成教材16页“做一做”的1、2题。5.学习1~5各数的写法。(1)教学1、2的写法。①动画展示1、2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仔细地观察。②学生书写,老师强调写字姿势,要求坐姿正确并且书写要工整、美观。(2)教学3、4、5的写法。教学方法同1、2一样。6.尝试练习。(1)完成教材第15页1~5的规范书写表。(2)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3题。三、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4题。四、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1~5的认识这节课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课上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之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带领学生认识了1~5各数,并通过探究活动对1~5各数的读法及写法进行学习。第2课时比大小教材17~18页内容及第22~23页“练一练”的3、4、5、6题。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2.使学生知道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重点:理解“>”“<”和“=”的含义。难点:学会比较事物多少的方法。多媒体课件、图片及数字卡片。一、情境导入看图听故事。(课件展示)老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一分水果吗?二、探究新知1.整理画面信息。(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有多少?(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学生交流,代表发言。2.教学“=”。师:小猴可喜欢吃桃,它们每只能分到1个桃吗?师引导学生将小猴的只数和桃子的个数进行比较。学生回答后在黑板上贴出小猴图片和桃图片。师:有3只小猴和3个桃,一只小猴对一个桃,没有多余的小猴,也没有多余的桃,那么小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生:小猴和桃同样多。师: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这个是等号,它是两条一样长的线。(板书3=3,并教读这个式子)读作“3等于3”,学生跟读。练习书写“=”(教会学生区分“=”与汉字“二”)。3.教学“>”。教学方法同“=”。老师可让学生操作学具,比较小猴的只数和香蕉的根数,得出小猴比香蕉多,谁比谁多可以用“>”连接,这个是大于号,老师板书“3>2”,读作“3大于2”,学生跟读。练习书写“>”。4.教学“<”。教学方法同“=”。请学生按上面的方法分析比较小猴的只数和梨的个数。得出小猴比梨少,谁比谁少用“<”连接,这个是小于号,老师板书“3<4”,读作“3小于4”,学生跟读。练习书写“<”。5.巩固记忆。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老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17页“做一做”。2.完成第22~23页“练一练”的3、4题。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五、课外作业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的5、6题。比大小3=33>23<4读作:3等于33大于23小于4大大的嘴巴朝大数,尖尖的嘴巴朝小数。本节课以故事引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进行了操作学习。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安排了大量的活动,使学生认识了“<”“>”和“=”及其含义,学会了用它们来比较大小及初步了解比较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第3课时第几教材第19页内容及第22页“练一练”的第1题。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第几”,初步理解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有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顺序。2.感知数的序数含义,并会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理解“第几”的含义。难点:能准确区分“几个”和“第几”。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长方形与圆形纸片。一、情境导入播放动画课件:暑假到了,妈妈要带乐乐去乡下姥姥家玩,两人一起在高铁站等待上车。老师接着展示排队上车的情境图:认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图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人?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发言。二、探究新知师:扎马尾辫的阿姨排第1,说一说谁排在第2。站在乐乐后面的是妈妈,她排第几?妈妈后面的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各小组说一说,师巡回指导。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交流。师:在这幅情境图中,同学们除了看到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上车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师引导学生明了:在公共场合,要遵守秩序,文明守纪。动画展示:第一个扎马尾辫的阿姨上车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师: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乐乐排第几?乐乐的妈妈和妈妈后面的叔叔分别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三、动手操作,深化感知1.学生拿出4张长方形纸片和1张圆形纸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形纸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纸片。(1)让学生试试把圆形纸片放在第2个位置上,可以怎样放。(2)学生摆,老师观察、巡视。(3)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摆法?KKKKKKKK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四、巩固应用1.学生自主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1、2题。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的第1题。五、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第几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第几有相对性。本节课是对1~5的进一步认识,教学中设计了“排队上车”这一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逐步感知了序数和基数的含义,使他们真正意义上理解“几”与“第几”的含义,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第4课时分与合教材第20~21页内容。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操作、表达和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数感。重点: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难点:理解数的分与合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小棒。一、复习导入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5的组成。出示课件情境图。师:丁丁帮奶奶摘了5个玉米,要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呢?同学们试着分一分,看谁的方法多。小组讨论,交流结果。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分法,可是听起来有些乱,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既能让大家记得清楚,又能一个也不落呢?今天我们亲手来分一分。请大家各自拿出5根小棒,摆一摆,看看把5分成两部分有哪几种情况?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时适时指导。师:谁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分法?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老师板书。师: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4和1。反过来看,1和4可以组成5,2和3可以组成5,3和2可以组成5,4和1可以组成5。引导学生叙述:5可以分成1和4,1和4可以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2和3可以组成5;5可以分成3和2,3和2可以组成5;5可以分成4和1,4和1可以组成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21页的“做一做”,强调注意区分是“分”还是“合”。2.教学4的组成。师:丁丁剪了4朵小花,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同学们能帮丁丁想一想方法吗?(出示课件情境图)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师:有谁会读4的分法,我们请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好不好?学生读4的分法。指导学生完成教材21页的“做一做”,强调不能重复答题。三、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22页的第2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4和5的组成,要注意“分”与“合”的区别哟!分与合本节课教学的是4和5的组成。教学中我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借助小棒等活动,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图。由于课堂上采用的是活动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1~5的加、减法第5课时加法教材第24~25页内容及第28页“练一练”的第3题。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能准确读写加法算式,进一步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2.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积极性,培养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一、情境导入课件展示小女孩拿气球的图片。师:同学们看,小女孩右手拿了几个气球?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学生回答:3)师:同学们看,小女孩的左手拿了几个气球,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学生回答:1)师:同学们知道小女孩手中一共是几个气球吗?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回答:4)师:同学们,你们知道4是怎么来的吗?老师指导学生用手势理解“合并”的含义。师:几和几合起来就是表示相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加法。(板书课题:加法)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1)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感知:把3个气球和1个气球放到一起。(2)教师说明:3个气球和1个气球放到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师边说边演示)2.学习加法算式。(1)由气球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2)师: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师在3和1中间板书“+”)(3)引导学生思考3和1合起来是多少,用几表示?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读、认:“+”加号,“=”等号。(4)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5)读加法算式。3+1=4,读作:3加1等于4。3.探究3+1的算法。(1)课件展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媒体课件显示:花花有4个桃子,果果有3个桃子。思考:果果怎么做,就可以使它的桃子数和花花一样多?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为“3怎样变成4?”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3+1=4。(2)各自交流并总结算法。提问:你们是怎么算的?组内交流,集体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算法。(可以数数,从3开始接着数一个,可以用4的分与合……)4.学习5以内的加法。(1)课件展示,列出算式。多媒体课件显示:3只小松鼠在树上玩,又来了2只小松鼠。思考: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抽出与本节课教学相吻合的问题“树上一共有多少只松鼠?”思考:求树上一共有多少只松鼠,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师板书:3+2=。为什么要用加法算?引导说出:要求一共有几只松鼠,就是把3只和2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算。(2)交流各自的算法。提问:3+2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自己说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交流算法。(可以数数,可以从3开始往下数2个,可以用手指数,可以利用数的组成……)(3)完成教材25页的“做一做”。三、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的第3题。四、课堂小结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怎样进行加法运算。加法3+1=4读作:3加1等于43+2=5⋮加号课上我结合情境图安排了探究活动,意在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过程,使其在活动中获得算法,并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第6课时减法教材第26~27页内容及第28~29页“练一练”的2、5、6题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并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进一步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2.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会用多种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多媒体课件。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3面小红旗)今天老师要把其中的1面小红旗奖给昨天写作业最认真的小红同学。请小红上台领取小红旗。师:老师手里原来有3面小红旗,奖给了小红1面,现在老师的手里还剩几面小红旗?这个过程用算式怎样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减法。二、探究新知1.减法的认识。老师课件演示“4个气球飞走1个”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先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谁能完整地回答这两个问题?生答:小男孩手上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问:“飞走”还可以怎样说?生:“飞走”还可以说“去掉”。问:你们知道还剩多少个气球吗?怎么知道的?全班汇报交流。生: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还剩3个。师: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求还剩多少个,也就是从4里面去掉1。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时候(教师用手势配合“去掉”),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减法”计算,板书:减法。减法也有它的运算符号(教师介绍减号),那么这道算式怎样写呢?请学生试着说一说。结合学生的算式教师边板书边说明:一共有4个气球,“4”写在减号的前面,去掉1个,“1”写在减号的后面,还剩3个,3写在等号的后面;即4-1=3。问:这个算式怎么读?谁能试一试?读作:4减1等于3。2.探究4-1的算法。(1)课件展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媒体课件显示:花花有3根香蕉,果果有4根香蕉。思考:果果怎么做,就可以使它的香蕉数和花花一样多?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为“4怎样变成3?”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4-1=3(2)各自交流并总结算法。提问:你们是怎么算的?先组内交流,再集体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算法。(可以数数,从4开始倒着数一个,可以用4的分与合……)3.进一步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显示:有5只小松鼠在一块儿玩耍,后来跑了3只。老师引导:你能根据课件显示的过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说,再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摘录学生提出的最多的问题“走了3只小松鼠,还有几只?”问:要求还有几只?怎样计算?为什么?怎么列式?生说,师板书:5-3想一想:5减3等于几呢?你是怎么算的?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倾听学生不同算法。然后集体交流,说说各自不同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看着图数出还剩2只。(1,2)(2)减3,就是从5倒着数3个。(5,4,3)(3)用数的组成计算,想:2和几组成5,因为2和3组成5,所以5-3=2。(4)做减法想加法。因为2+3=5,所以5-3=2。完成教材27页的“做一做”。三、巩固应用完成第28~29页“练一练”2、5、6。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谁来说说在这节课上你都有哪些收获?减法4-1=3读作:4减1等于35-3=2⋮减号本节课由“静”到“动”体现减法的意义,我在描述减法含义时,用比较夸张的手势,让学生很直观、很形象地感受减法的含义。在表述图意、理解减法含义时,学生也情不自禁地加上了手势,说明学生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减法意义的本质。3.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7课时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第30页内容。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2.知道“0”和1~5各数一样,也是一个数,借助直尺图进一步认识数的顺序。3.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地书写“0”。重点:理解0的含义。难点: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算理。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导入1.复习序数。老师以教室中某一列同学为例,带领同学们复习数既可以表示物体有多少,又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顺序。2.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二、探究新知1.探究0的意义。(1)课件出示大熊猫吃竹笋图。师:同学们观察大熊猫吃竹笋的三幅图。开始时,盘子里有2棵竹笋,第二幅图中,大熊猫吃了1棵,还剩1棵,第三幅图中,又吃了1棵师:同学们想一想,盘子里还剩几棵呢?生:一棵也没有啦!师:一棵也没有怎么表示呢?请同学们小组内探讨一下。学生交流合作,师巡视指导。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一棵竹笋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2)出示直尺图。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2.教学书写“0”。(1)教师指导写法,边示范边讲笔顺要点:“0”是一笔写成的,顺序是从上到左,再从下往右,最后拐到上与起笔汇合。起笔要在上线偏右一些,向左下拐要与左线接触,向右上拐与右线接触,再继续向上与起点相连。写“0”时笔画要圆滑,不能有棱角,这样写出来的“0”略有些斜,显得灵巧好看。(2)老师指导后,请学生在书中第30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价优缺点。3.有关0的加、减法。(1)出示课本第30页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3只小鸟正在鸟窝里)出示:3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要求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板书:3-3=0)(2)出示课本第30页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可以用数字几表示?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板书:4+0=4)(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4+0=4,你发现了什么?(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任何数与0相加或相减等于原数。三、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30页的“做一做”。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0的认识0表示一个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3-3=04+0=4任何数与0相加、减,还得原数。这节课我着重教学0的意义和0的书写。除了这两个重点之外,我还把重点放在了给有关0的计算归类与总结上。我觉得这样教学下来,学生对有关0的加、减法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9的认识第1课时6~9的认识教材第34~36页内容1.会数9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6~9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6~9的数字顺序能认、读6~9各数。2.通过观察图和周围物体,动手摆学具,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学习习惯。重点:6~9各数的含义。难点:6~9的数字顺序。多媒体课件、计数器。一、情境导入老师出示课本情境图的课件,边出示边叙述,引导学生认识并观察:在蔚蓝色的海洋里,有许许多多美丽、奇特的生物,有蝠鲼、燕鱼、海马、海豚、水母、扇贝……(老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简要介绍所出示的生物)二、探究新知1.数数。(1)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大海”里有哪些生物,它们各有多少?(2)组内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量少的,再数数量多的。2.认、读数字6~9。(1)6的教学。在组内交流时,当学生说到“6只燕鱼、6只海星、6只小丑鱼……”时,就将6只燕鱼、6只海星、6只小丑鱼圈起来,并说明:像这样的6只以用数字“6”来表示。师: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生物的个数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学生认真观察,集体回答。(2)7、8、9的教学过程可仿照6的教学。(3)6~9各数的形状和认识。老师用课件展示6~9这4个数字,先让学生们认一认,再发挥想象,说一说这4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先组内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6~9各数的形状特征,通过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6~9各数的记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6像口哨吹一吹,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扭扭腰,9像勺子能吃饭。(同时通过课件动态展示)3.6~9各数的含义。(1)6还能表示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数量?7、8、9呢?(2)先组内说说,再集体交流。(3)最后老师概述同学们的交流结果,并引导学生用计数器进一步理解6~9的含义。老师让同学们先在计数器上拨5颗珠子,然后再拨1颗珠子,问:“现在计数器上有几颗珠子?”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6”。在“6”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5添上1是6;6添上1是7;7添上1是8;8添上1是9的过程。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清楚再现上述过程,并加以总结,加深同学们对6~9含义的理解。4.感知0~9的数字顺序。(1)出示直尺图,直尺上以“0”为起点,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让同学们观察直尺图,然后老师提问:“5的后面是几?7的前面是几?8在几的前面又在几的后面……”(2)尝试练习。完成教材第42页“练一练”的第1题。三、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6~9的认识本堂课,鉴于学生已经有了1~5各数的认识基础,故在引导学生认识6~9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数物体的个数,来了解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等,以此培养数感。第2课时比大小、第几教材第37~38页内容1.借助学具比较6~9各数的大小。2.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感知序数的含义,并会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会写6~9各数,并注意书写正确。重点:会比较6~9的大小。难点:体会6~9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掌握6~9的书写。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一、复习导入老师拿出若干小正方体,分别摆成两组,每组数量在0~5之间,引导学生根据小正方体的数量比较数字的大小,复习比较1~5各数的大小,以及“>”“<”“=”的用法。此过程也可以通过课件呈现。二、探究新知1.教学比较6~9的大小。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怎样比较1~5各数的大小,那么6~9各数谁大谁小呢?老师继续摆小正方体,先摆出2组小正方体,每组的数量分别为5、6,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此过程也可以通过课件动态展示)将2组小正方体一一相对,通过比较小正方体的数量来比较数字的大小。指名学生回答“5个小正方体比6个小正方体少”。师板书5<6。师:反过来想也就是6个小正方体比5个小正方体多,怎么用大于号表示呢?生:6>5(师板书6>5)“比较6和7、7和6、7和8、8和7、8和9、9和8的大小”教学方法同上,老师可让学生操作学具,通过比较小正方体的数量来比较数字的大小。并让同学们完成教材第37页上方的填空。师:“8○□”和“9○□”这两小题该怎么填呢?师:“8○□”的○里如果填“>”,那么□里填的数字要比8小,有哪些数字比8小呢?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回答。师:“8○□”的○里如果填“=”,那么□里填的数字要等于8,所以里只能填8。师:“8○□”的○里如果填“<”,那么□里填的数字要比8大,谁比8大呢?生:9比8大。“9○□”的教学方法同上。2.体会6~9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师:小男孩面前摆了好多个鱼缸啊!同学们能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鱼缸吗?生:一共有7个鱼缸。师:从左边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鱼?(课件动态展示从左边数的过程)全班一起数一数。师:从左边数,有6条鱼的是第几个鱼缸?全班一起数一数每个鱼缸里鱼的条数。(每数完一个鱼缸课件显示那一个鱼缸里鱼的条数)生:从左边数,有6条鱼的是第4个鱼缸。师:像上面这样,请同学们与同桌互相提一个问题并回答。同桌之间互相提问并回答,老师巡回指导。老师指名同学汇报与同桌的交流成果。3.学习6~9的写法。(1)教学6、7的写法。①动画展示6、7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仔细观察。②学生书写,老师强调写字姿势,坐姿正确并且书写要工整、规范。(2)教学8、9的写法。教学方法同6、7一样。4.尝试练习。完成教材第38页的“做一做”。三、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比大小、第几5<66>56<77>67<88>7、6、5、4、3、2、1、08=88<99>8、7、6、5、4、3、2、1、09=9本节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数的大小关系有具体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根据鱼缸图提出问题,并结合问题进一步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第3课时分与合教材第39~41页内容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6~9各数的分与合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3.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数感。重点:掌握6~9各数的分与合难点:理解数的组成与数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花片、圆片等学具。一、复习导入填空。二、探究新知1.学习6的组成。师:小红剪了6朵小花,要将这6朵小花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请同学们试着分一分。小组讨论,交流结果,每组代表发言说出与其他组不同的分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整理答案。师:要有顺序地分,一组依次增加1朵,另一组就依次减少1朵。引导学生叙述:6可以分成1和5,1和5可以组成6;6可以分成2和4,2和4可以组成6;6可以分成3和3,3和3可以组成6;6可以分成4和2,4和2可以组成6;6可以分成5和1,5和1可以组成6。老师用课件动态展示,分小花的过程,并将相应的分合式放在情景图旁边。师:同学们看到每一种分法能想到什么?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老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如:把6分成1和几,可以联想到把6分成几和1。2.学习7的组成。师:将7朵小花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呢?可以结合6的组成自己分一分,也可以借助圆片来分一分。请将你们的分法有顺序地写出来。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巡视时适时指导。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老师用课件动态展示,分小花的过程,加深同学们对7的组成的理解,引导学生叙述:7可以分成1和6,1和6可以组成7;7可以分成2和5,2和5可以组成7;7可以分成3和4,3和4可以组成7;7可以分成4和3,4和3可以组成7;7可以分成5和2,5和2可以组成7;7可以分成6和1,6和1可以组成7。3.学习8的组成。教学方法同“7的组成”。4.学习9的组成。教学方法同“7的组成”。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0页的“做一做”的第2、3题。2.完成教材第41页的“做一做”。3.完成教材第42~43页的“练一练”。分与合本节课的教学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6~9的组成,学生基本上都能自主完成,但有两个方面还要加强。一是在摆和写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做到图与数对应;二是在分解组成时,要引导学生有序思考。2.6~9的加、减法第4课时6和7的加、减法教材第44页内容及第47~49页的“练一练”第1~3题。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后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3.通过“一图四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重点:掌握6、7的加、减法,理解“一图四式”。难点: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师准备:课件、7根小棒、6个圆片、6个花片等。学生准备:学具袋。一、复习导入1.口算。2+1=1+2=3-1=3-2=4+1=1+4=5-4=5+1=2.填空。二、探究新知1.谈话揭题。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以内数的减法了,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有关6、7的加、减法。(板书:6和7的加、减法)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1)学生摆圆片。左面摆5个圆片,右面摆1个圆片。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呢?如果我们从左往右看,同学们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列式:5+1=6。为什么5加1等于6?同学们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说:5和1组成6,所以5+1=6)(2)请同学们再从右往左看,想一想,能用另外一个算式表示吗?列式:1+5=6。为什么1+5=6,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这样想:1和5组成6,所以1+5=6)师:为什么同一幅图能够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学生小组讨论,再交流。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3)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这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3.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1)师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让学生动手先摆出6个小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5和1。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左往右看,6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分出去的部分,还剩下多少个小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列式:6-1=5。(2)如果我们从右往左看,情况又是什么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列式:6-5=1。师: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学生讨论并交流。(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顺序不同,所以能列出不同的两个减法算式)(3)小结:从小圆片图中,我们知道从总数去掉部分,求另一部分,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可以得出左边的部分。4.教学“一图四式”。(1)教学4+2、2+4、6-2和6-4。(2)教学5+2、2+5、7-2和7-5。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44页“做一做”。2.完成第47~49页“练一练”的第1~4题。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看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或看一幅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且掌握了计算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6和7的加、减法5+1=64+25+23+3=61+5=62+42+56-3=36-1=56-27-26-5=16-47-5本堂课,课上我先是带领学生对1~5的加、减法进行了复习,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然后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在掌握6、7的加、减法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会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关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材第45~46页内容及第47~49页“练一练”的第5、6题1.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2.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与用数学的乐趣。重点: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导入1.计算。2+5=7-4=6-5=5-2=0+7=7-7=2.揭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学习加法应用题。(1)出示教材情境图,教师边出示边用生动的语言说:小溪边有一群兔子。(2)启发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能想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很多问题,最后教师抽出“求一共有几只兔子?”这个问题)(3)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出图意。(小溪左边有4只兔子,小溪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要求一共有几只兔子,我们可以用一个新的符号表示:大括号。(在两部分兔子下面出示大括号,在括号上面写上“?”,认识大括号和问号,理解其意思)提问: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表示什么?(表示多少或几)“”表示什么?(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只)(4)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叙述一遍题意。(5)学写算式。教师先引导:小溪左边有4只兔子,用几来表示?(板书:4)小溪右边有几只兔子,又用几表示呢?(板书:K)现在一共有几只兔子,用什么方法算?(板书:4+K=K)让学生自己填空。强调: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算式中的4、2、6各表示什么。(6)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45页的“做一做”。2.学习减法的应用题。(1)先出示7只青蛙,让学生数数,再在图下出示大括号和“7只”“一共有7只青蛙”。板书“7”,然后动态显示跑了2只,在剩下的青蛙处出示“?只”。(2)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出图的意思。(原来有7只青蛙,跑了2只,还剩几只?或原来有7只青蛙,剩下5只,跑了几只?)(3)引导学生写出算式并计算:7-eq\x(2)=eq\x(5),做完后说说各数表示什么。还可以列成7-eq\x(5)=eq\x(2)。(4)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三、巩固应用完成第47~49页“练一练”的第5、6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解决问题4+eq\x(2)=eq\x(6)(只)7-eq\x(5)=eq\x(2)(只)这节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上我主要让学生了解了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并学会了应用条件进行正确的列式计算,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计算6和7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第6课时8和9的加、减法教材第50页内容及第52~53页“练一练”的第1、2题。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重点:掌握8和9的加、减法,理解一图四式。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心算记数能力。多媒体课件、学具等。一、复习导入1.抢答。2+4=1+5=6-1=2+2=3+2=4+3=6-3=7-2=2.揭题:同学们,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6和7的加、减法以及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8和9的加、减法(板书课题——8和9的加、减法)。二、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8的加、减法。(1)出示花图让学生观察。(今天小花也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你看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学问题?)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2)小组合作学习,先自己写算式,然后教师归纳全班同学所写出的算式。(3)组织交流,汇报所写的算式。板书:5+3=88-3=53+5=88-5=3(4)观察算式,找规律,师生小结。2.学习9的加、减法。(1)左边摆5根绿色小棒,右边摆4根蓝色小棒,看看这一组图,说图意列算式。(2)集体交流、汇报。①说两个加法算式:有5根绿色小棒,4根蓝色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列式是:5+4=9或4+5=9。(也可以说看见5+4=9,就想到4+5=9)②你能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吗?绿色小棒和蓝色小棒一共有9根,去掉4根蓝色小棒,剩下几根小棒?列式是:9-4=5。绿色小棒和蓝色小棒一共有9根,去掉5根绿色小棒,蓝色小棒有几根?列式是:9-5=4。(3)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4和9-4吗?同桌说说算法。3.自主完成例题后面的填空题和“想一想”。4.完成教材50页的“做一做”。三、巩固应用完成课本第52~53页“练一练”的第1、2题。这两题是巩固8、9的加、减法的练习题。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弄清图意,然后再列式解答。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的含义。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8和9的加、减法5+3=83+5=88-5=38-3=55+4=94+5=99-5=49-4=5课上我利用情境图,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了本节课8、9的加减法以及一图四式的学习。在教学时我注意了对此部分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在具体实践中体会了一图四式的含义。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材第51页内容及第52~53页“练一练”的第6、7题。1.通过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较好地表述题意,并说出解题过程。3.体会应用数学的过程,感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重点:会解答图画信息和文字信息相结合的问题。难点:能发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导入1.口算。2+6=9-1=6+3=8+1=7+2=8-2=9-5=5+4=2.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图画应用题,同学们初步知道了解答应用题首先要看懂题意,然后再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有关8、9的图画应用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本第51页小鹿图,学习减法应用题。(1)先出示9只小鹿,写上9只。然后动态显示跑了3只。问:可以提什么问题?引导提出“还剩几只小鹿?”并在剩下的小鹿下面标“?”。(2)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表述图意,先同桌说说,再点名说。(草地上有9只小鹿,跑了3只,还剩几只?)(3)让学生自己列式后组织集体交流。引导:要求还剩多少只,应该怎样算?出示:KK=K算式里所有的数和符号都没有给出,同学们要根据数量关系自己选择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提问:为什么用减法算?你是怎样计算9-3等于几的?2.出示蘑菇图,学习加法应用题。(1)先出示树根处的一堆蘑菇,写上6,像这样给出了数6,就不必一个一个地去数了,计算时就可以直接用。再出示草丛旁的2朵蘑菇,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问题,老师最后选定“一共有多少朵?”并在下方画上大括号,标出问号。(2)学生自己填空后集体交流。3.巩固练习。出示群鹅图:从图中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52~53页“练一练”的第6题。(1)鸡蛋图。①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表述图意。(原来有6个鸡蛋,又拿来了3个鸡蛋,一共有多少个鸡蛋?)②让学生列式解答。③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引导学生把算式放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其含义。(2)小鸡图。①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表述图意。(一共有8只小鸡,跑走了4只小鸡,还剩下几只小鸡?)②让学生列式解答。③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引导学生把算式放到具体的情境中来理解其含义。2.拓展延伸。课本第52~53页“练一练”第7题。四、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解决问题1.一共有9只,2.树根处有6朵,跑走3只,草丛旁有2朵,还剩下几只?一共有几朵?9-3=6(只)6+2=8(朵)还剩下6只。一共有8朵。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容易被图中被挡住的部分误导,还不能完全从看图解答中提高到计算得出结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加强训练。3.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8课时10的认识教材第54~55页内容及第57~58页“练一练”的第1~3题。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2.学会10的认读、写法和10的分与合,对数10的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认识10及其书写,10以内数的顺序。难点:掌握10的组成及其基数和序数意义的区别。课件、计数器、点子图、直尺。一、情境导入1.故事引入。数字娃娃去郊游,9最大,是队长,9命令其他数字娃娃排好队,他看见0最小,走到0面前骄傲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最小,怎么和我比!”0听了非常伤心,这个时候,1走到0旁边,和0一起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教育了9,结果9没话可说了。猜猜看,“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2.揭示课题。师:1和0站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新的数10。对于10,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说一说)我们今天再来好好地了解了解这位朋友。(板书:10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学习数数和认数。(1)出示课件:海洋馆主题图。师:仔细观察,从海洋馆的海底隧道里你们看见了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2)学生分组交流,汇报数的结果。(学生说出有10个人,其中9个小朋友,1位老师。还有10只蝠鲼)(3)学生交流怎样数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一个一个地数;②两个两个地数;③从左往右数;④从上往下数……师:数数的方法很多,只要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来数。不重复,不漏数,都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4)课件显示学生说的结果:10个人,10只蝠鲼。加强学生对数10的直观感受。(5)动手摆:请小朋友拿10张圆片摆一摆,借助圆片理解10的含义。学生动手摆,老师巡视。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先摆9张圆片,加添1张圆片就是10张圆片。(6)10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指名学生举例,并要求到讲台上讲,排成一队)小结: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的个数、一小组的人数、铅笔的支数、小棒的根数等等,都可以用10表示。2.学习10以内的数字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课件出示计数器。播放课件:先在计数器上拨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师:一共有几颗珠子?这10颗珠子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9添上1是10。课件出示直尺图,演示从0到10逐渐出现的过程。师:谁知道10为什么排在9的后面?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小结:9在10的前面,9比10小;10在9的后面;10比9大。3.教学10的组成。师:请同学们拿出10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摆法。师:同桌合作,动手操作,一人动手摆,一人把分法记录在纸上。小组演示分法。学生一边演示,老师一边板书,并引导学生说出10的分与合。生:10可以分成1和9;9和1;2和8;8和2;3和7;7和3;4和6;6和4;5和5。让学生总结出10的组成。师:你怎样记住10的组成?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方法。4.教学10的书写。师:现在,数字娃娃家庭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出示卡片:10)师:10与0~9这些数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课件演示10的写法,老师强调:写10要占两个“日”格,左边写1,右边写0。学生在练习纸上进行描红3个,练习5个。同桌之间互相欣赏,相互提意见。老师巡视,注意学生的书写习惯和书写姿势。写完之后,抽取3张进行评议。5.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55页的“做一做”。三、巩固应用完成第57~58页“练一练”的第1~3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10的认识9再添上1是10。10的组成课上我引导学生结合以往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对10的数数、认读、大小比较、写数、分与合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既有利于他们理解10的组成,也加深了对10的组成的记忆,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第9课时10的加、减法教材第56页内容及第57~58页“练一练”的第4~7题。1.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及10减几的减法计算,能正确进行口算。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3.结合主题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能正确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使学生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难点:正确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导入对数组成10的口令。教师扮作熊猫:小朋友,我想和你们做10的组成的游戏。我出1……生:我出9。(同时出示9的数字卡片)师生:1和9组成10……二、探究新知1.教学第一幅点子图。(1)呈现课本第56页的第一幅点子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图意。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上画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有9个○,1个●)(2)根据图意提加法问题,并解决问题。师:如果要求一共有几个点子,用什么方法,该怎样列式?列式:9+1=10或1+9=10。师:为什么9+1=10呢?这个算式表示什么?(3)根据图意提减法问题,并解决问题。师:如果从10个点子里,拿走了1个●,还剩下几个○?该怎样列式?列式:10-1=9。师:为什么10-1=9呢?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师:如果从10个点子里,拿走9个○,还剩下几个●?该怎样列式?列式:10-9=1。师:为什么10-9=1呢?这个算式表示什么?2.教学第2幅点子图。(1)呈现课本第56页的第二幅点子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图意。师: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图上画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有8个○,2个●)(2)根据图意提加法问题,并解决问题。师:如果要求一共有几个点子,用什么方法?该怎样列式?列式:8+2=10或2+8=10。师:为什么8+2=10呢?这个算式表示什么?(3)根据图意提减法问题,并解决问题。师:如果从10个点子里,拿走2个●,还剩下几个○?该怎样列式?列式:10-2=8。师:为什么10-2=8呢?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师:如果从10个点子里,拿走8个○,还剩下几个●?该怎样列式?列式:10-8=23.教学第3、4幅点子图。因为已经有了前面的经验,这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展示。4.自主完成“想一想”与“做一做”。完成教材第56页的“想一想”与“做一做”。三、巩固应用完成第57~58页“练一练”的第4~7题。重点指导第7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10的加、减法,说说你们有哪些收获。10的加、减法1+9=1010-1=99+1=1010-9=1课上我先是对10的组成进行了复习,然后借助教材中的点子图,带领学生对10的加、减法进行了探究学习,并总结了算法。同时也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一图四式,初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0课时连加、连减教材第59页内容及教材第61~62页“练一练”的第2、3题。1.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多媒体课件、小棒。一、复习导入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eq\b\lc\{\rc\(\a\vs4\al\co1(4+1,5+3))eq\b\lc\{\rc\(\a\vs4\al\co1(5+2,7+1))eq\b\lc\{\rc\(\a\vs4\al\co1(5-2,3-1))eq\b\lc\{\rc\(\a\vs4\al\co1(8-2,6-2))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学生口算后交流。导入新课: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板书:连加、连减)二、探索新知1.学习连加。课件出示课本第59页第1幅小鸡图。(1)多媒体动态出示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2)再出示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3)师: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两个数加起来,而这一题是3个数相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加。连加算式怎样算呢?我们可以按照小鸡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计算。原来的5只小鸡和先跑来的2只小鸡先加起来,(在连线下面写7,成)再把7只小鸡和最后跑来的一只小鸡加起来(把7和1用线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