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1时、分、秒本单元是在原来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因此,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要充分运用学生熟悉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不是十进制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会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学时,应加强对钟表的观察,特别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时间单位的进率及推算经过的时间。共3课时1.秒的认识1课时2.时间的计算1课时3.练习一1课时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科书第2、3页,相应的“做一做”。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3.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归纳表述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秒。(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钟面上的秒。(1)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来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说说你的发现。(3)体验1秒钟。①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时钟的“滴答”声)。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③比一比,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更准确。(4)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表示经过了多少秒?从数字6走到数字8,表示经过了多少秒?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说说秒针、分针的变化。(3)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3.练习:体验1分钟。(1)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1分钟能做什么呢?(教师计时,学生体验)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4.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引领提升1.完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2.试着数一数1分钟脉搏动几下。四、变式练习1.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小冬写数,从1写到20约用10()。A.秒B.时C.分(2)秒针走1圈,分针走()。A.1小格B.1大格C.2小格(3)小飞从家走到学校用了()。A.10小时B.10秒C.10分钟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收获和感想。六、布置作业1.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2.测一测一分钟你能跳几下绳,做几个仰卧起坐。秒的认识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教科书第4、5页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1.学会在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2.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3.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条有趣的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出示钟面模型,提问:(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分针走一圈是()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分?时针走一圈是()分?(3)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2.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教学例1。2时=()分(1)1时等于()分?2时呢?你是怎么想的?(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①60+60=120(分)②2时就是2个60分,2×60=120,2个60分就是120分。2.完成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60秒=()分4时=()分1分40秒=()秒3.教学例2。(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说说图意:小明8时05分离家,8时20分到校)(2)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拨钟面数时间。(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①分钟从1走到4,走了3大格,是15分钟。②20-5=15,是15分钟。4.说一说,你每天几时几分从家里出发,几时几分到学校的。自己算一算上学的时间。三、发展运用,引领提升1.完成第5页“做一做”。指名用钟表实际操作一下。2.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四、变式练习1.在里填上“>”“<”或“=”。240秒4分3时18分2分10秒210秒4时300分60秒60分2时30分150分2.K4853次列车应在10:45准时到站,火车晚点了,晚点后到达的时间是11:00,火车晚点了多长时间?五、布置作业设计一天的学习时间表。时间的计算例1:2时=(120)分60+60=120例2:3个大格是15分。20-5=15,是15分。第3课时练习一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1.进一步掌握1时=60分、1分=60秒及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2.熟练地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比较熟悉地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一、复习时间单位及进率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时间单位,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1时=(60)分1分=(60)秒2.1时、1分、1秒你能做哪些事情?二、基本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相关题目)1.第1题。读一遍古诗《登鹳雀楼》再圈出正确答案,再根据平时做广播体操的经验直接圈出第二幅图的答案。2.第2题。根据生活体验填上时间单位“时”、“分”或“秒”,再集体订正。3.第3题。先估一估,再实际画一画,走一走,看看估计时间和实际的时间相隔多远。4.第4题。利用1时=60分、1分=60秒先进行单位换算,全部划成分或秒,再比较大小。5.第8题。(实物投影仪出示)先写时刻,再计算经过的时间。注意算法多样,既可数格,也可计算。6.第9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独立完成,再交流想法。7.第10题。让学生明白,在跑步比赛中,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反之,时间越长,速度越慢。8.第11题。利用学生的作息时间表进行时间的综合应用,第(1)(2)小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3)(4)小题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并解答。三、引领提升1.在里填上“>”“<”或“=”。60秒1分10分1时150秒2分400分4时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变式练习1.你认为下面的时间单位对吗?对的画“√”,不对的请你改正。亮亮早上7:30起床,洗漱用了4小时(),吃早饭用了15分钟(),然后坐电梯从10楼到1楼用了35分钟(),去少年宫学了2分钟()书法,之后便坐40小时()公交车回家了。2.看钟面,算出经过的时间。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的估算。这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和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以后学习笔算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打下基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计算教学的内容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掌握笔算的方法。1.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准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提高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能运用估算解决问题。共7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2.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3.练习二1课时4.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5.用估算解决问题1课时6.练习三1课时7.整理和复习及练习四1课时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科书第9页主题图,第10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1.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2.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26+3048+2049-2028-924+935-3098-7078+946-7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同学们,你们都坐过车吗?每人要买一张车票,我们班一共买几张?多媒体课件出示教科书第9页主题图。1.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2.根据画面上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车有关的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然后说一说,教师选择相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板书:一年级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二年级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三年级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三、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一年级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1)分析问题,列出算式。(板书:35+34)(2)独立思考,尝试计算35+34。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3)学生汇报,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比较: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好?为什么?2.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二年级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1)学生根据信息先列出算式。(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3.完成第10页“做一做”。四、引领提升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4+21=15+55=61+39=35+66=23+28=32+46=53+36=37+54=15+65=2.购物游戏,完成练习二第3题。五、师生小结在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口算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些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六、变式练习1.小松鼠和哥哥都采了46个松果,它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2.玲玲跳绳,第一次跳了78下,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跳了15下。第二次跳了多少下?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教科书第11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第6题。1.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积极思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新课导入1.口算。26+41=19+41=56+28=83+12=75+11=75+21=58+42=57+17=48+37=35-20=35-2=36-8=2.谈谈你是怎样算的?35-20=35-2=36-8=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第11页情景图:观察图画:说说:a.你知道了哪些信息?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教师有选择性地板书:问题(1):折扇比水杯贵多少元?问题(2):书签比折扇便宜多少元?2.解决问题(1)(1)根据图画数据信息,列出算式:45-34。(2)怎样计算45-34呢?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讨论,然后指名汇报。方法一:先算45-30=15,再算15-4=11。方法二:先算40-30=10,再算5-4=1,最后算10+1=11。比较两种算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在小组中交流。3.解决问题(2)(1)引导学生根据图画数据信息,列出算式45-28。(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出45-28。4.根据信息,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并解答。三、引领提升1.完成第11页“做一做”。独立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小游戏(练习二第6题)。由两个同学拿着写有数字的卡片,用一个方框把两个数字卡片排在一起,然后往左右两边拉,抽拉的过程中请全班同学把方框内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变式练习1.算出每张卡片上的两个数的和与差。6525781260174315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张红纸条长34厘米,一张黄纸条长58厘米,把这两张纸条粘在一起(如下图)。接头粘合的部分长3厘米,这时粘成的纸条长多少厘米?第3课时练习二教科书第12~13页练习二的第3、4、7题。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类推能力和理解能力。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类推能力和理解能力。一、复习回顾1.请根据前面的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要注意什么?(2)你是如何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2.计算。36+32=84-32=46+34=学生齐写,集体订正。二、基础练习1.计算下列各题。24+32=62-51=75-26=65-10=64+34=36+38=39+15=52+45=85-56=75-38=44-16=64-38=2.教科书第12页练习二第3题。教师分析题目:本题是关于购物的问题,将简单的计算问题融入生活中。解决的问题:买一个台灯和一个闹钟,一共需要多少钱?教师引导:已经知道台灯58元,闹钟25元,我们只需将两者价格相加,算出等于多少元即可。学生列式计算:58+25=83(元)。3.教科书第12页练习二第4题。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表格中所表达的意思:一组回收了36个矿泉水瓶,二组回收了27个矿泉水瓶,这两个小组一共回收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学生独立列式解答:36+27=63(个)。小组间交流,集体订正。三、引领提升教科书第13页练习二第7题。分析题目:首先我们观察上半场的记分牌,上半场结束,28比43,二队领先多少分?学生独立列式解答:43-28=15(分)。小组交流。分析题目:全场结束,45比67,说明二队全场比赛总得分为67分。下半场二队得了多少分?学生独立列式解答:67-45=22(分)。小组交流。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变式练习1.三年级学生去参加夏令营,一班去了32人,二班去了29人,现有一辆大巴限乘56人。两个班的学生能全部坐下吗?2.一本故事书8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18页,第二天看了19页,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第4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科书第14页例3,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第8题。1.学会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感悟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一、情境引入1.多媒体出示游客在纪念品商店购物的场景图。上午卖出380个钥匙扣,下午卖出550个钥匙扣。2.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钥匙扣的问题,并根据信息列出算式(板书:380+550=)3.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末尾有0的三位数加、减法)二、合作探究1.怎样计算380+550呢?(1)独立思考,算一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计算结果。指名汇报。380是38个(十),550是55个(十),38加55一共93个十,也就是930。(2)讲解用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数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1。2.探究减法。教师出示问题: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钥匙扣?(1)让学生读题后列出算式。(2)怎样计算550-380呢?让学生独立思考,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然后指名汇报。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口算的同学说一说口算的过程方法,笔算的同学在黑板上板演。(3)强调:当哪一位上不够减,就需要从前一位退1。三、引领提升1.完成第14页“做一做”。2.练习三第8题。这是一道连算计算题,教师先讲明题目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五、变式练习练习三第1、2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80+550=930550-380=170380+__515__09305·50-__3__8__0170第5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教科书第15页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第4~6题。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计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估算的策略。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复习回顾1.口算。
教师用卡片出示下列口算题,让学生开火车口算。27+13=36-18=42+19=53-16=47-28=52+18=24+27=72-18=29+13=51-23=37+63=90-28=2.计算下面各题。240+370=520-180=二、探究新知1.出示第15页例4情景图。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2.估算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先独立想一想,算一算,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估算的方法。(1)221大于200,234也大于200,221+234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5。(2)把221看成220,把234看成230。220+230=450450大于445(3)221>220234>230220+230=450,结果一定大于450,坐不下。教师强调: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就不同。你的估算合理吗?三、引领提升1.练习三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练习三第5题。算出得数,再连线,然后在小组中交流。3.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题目要求,再按要求估算,将估算的过程写在书上,然后相互交流。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强调:估算时,要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五、变式练习第18页第12题:一台电扇245元,一个电饭煲187元,买这两样商品,400元够吗?估算eq\f(221,220)eq\o(\s\up7(+),\s\do5()eq\f(234,230))eq\o(\s\up7(≈450(人)),\s\do5()450>445人坐不下。第6课时练习三教科书中第17~18页练习三的第9~11、13~14题。1.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加、减法的估算。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3.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回顾练习1.估算下面各题。86+72≈98-39≈71+29≈59+29≈81-28≈92-19≈329+129≈528+369≈721+159≈601-389≈502-289≈302-199≈2.计算下面各题。120+370=480-150=680-150=320+150=420+620=100+290=630-270=450-170=680-180=二、归纳整理1.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运用估算。2.估算时,采取的方法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就不同。3.估算的结果,都要用“≈”号来连接。4.估算时,要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三、引领提升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第14题。四、师生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五、变式练习(1)买一个电饭煲和一台录音机大约需要多少钱?(2)买一个高压锅比一个电饭煲大约贵多少钱?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及练习四教科书第19页“整理和复习”及第20页“练习四”。1.整理归纳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笔算及估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计算能力,估算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回顾练习1.练习口算。(整理和复习第1题)52+35=86-34=47+33=36+20=23+69=62-18=70-26=65-15=25+45=2.练习笔算。(整理和复习第2题)650+340370+480390+250520+300840-560750-540440-150600-240二、回顾整理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末尾有0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要注意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想一想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应注意什么问题。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讨论。3.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4.教师指名汇报整理的知识要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eq\a\vs4\al\co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eq\b\lc\{(\a\vs4\al\co1((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计算末尾有0的三位数加、减法\b\lc\{(\a\vs4\al\co1(口算,笔算)),\x(\a\al(笔算时注意“进1”和“退1”),(3)估算: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三、引领提升1.练习四第1题。小组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计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的结果。2.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3.练习四第3~4题。先让学生做一做,最后相互交流。四、课堂小结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同学们认真掌握方法,细心计算,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五、变式练习整理和复习第3题。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中央广播电视塔、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广州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再相互交流完成练习。口算52+35=8786-34=52笔算650+340=990eq\a\vs4\al(650,+340,990)
3测量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用不同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观念。建立1千米长、1吨重的观念,理解“千米”的实际长短和“吨”的轻重。共6课时1.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2.千米的认识2课时3.吨的认识1课时4.合理安排1课时第1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1)教科书第21、22页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1.通过实际测量,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简单的换算。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体会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比一比。课件出示a、b两条线段(a=5厘米、b=5厘米3毫米),让学生观察比较哪一条线段比较长。2.要想准确地比较a、b两条线段的长,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1.认识“毫米”。(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2)组内交流。提问: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2.认识“1”毫米。(1)自己在直尺上找“1”毫米。(2)在“0”刻度线与1厘米刻度线间找到“1毫米”。(3)交流:1厘米里面有几毫米?1厘米=10毫米,用字母怎么表示?(mm)3.结合实物,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联系生活,找“1毫米”。在生活中,哪些物体有1毫米厚?1角硬币,银行卡,光盘……
(2)用直尺实际测量。(3)用手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三、引领提升1.第22页“做一做”第1、2题。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1)橡皮长5()(2)教室长10()(3)玻璃厚5()(4)铁皮厚2()3.练习五第1、2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变式练习1.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指甲盖的厚度约1()指甲盖宽约1()小红身高120()一支铅笔长12()8()2.伦敦奥运会奖牌的直径为85毫米,厚10毫米,7枚这样的奖牌摞在一起厚多少厘米?第2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2)教科书第23页例2、例3,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的第3、4题。1.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2.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3.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谁来说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大概有多长呢?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学习例2。(1)量一量,发现问题。同学们,想知道课桌的长吗?同桌两个同学为一组,自己用尺子量量吧!(2)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测量的。(3)教师总结。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量出了课桌的长,有的同学以10厘米为一段来量课桌的长,10厘米的这一段就是“1分米”!(4)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观察一下,1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呢?(10个1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再想想,1米里面又有多少分米呢。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出示米尺,这是1米,请你们1分米1分米地数,看1米里面到底有多少分米。(板书:1米=10分米)你能用手比比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量一量看准确吗?2.教学例3。3厘米=()毫米70厘米=()分米(1)想:1厘米是10毫米3厘米是3个10毫米,即30毫米(2)想:10厘米是1分米70厘米里面有7个10厘米,所以70厘米=7分米。三、引领提升1.完成第23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练习五的第3、4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四、课堂小结我们已经学了哪些长度单位?说说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五、变式练习1.5本书厚1分米5厘米,平均每本书厚多少厘米?2.一根彩带对折3次后,每段长10分米,这根彩带长多少米?毫米、分米的认识(2)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1)教科书第26、27页例4、例5,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六的第3~4题。1.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概念。2.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形成表象,能运用概念正确表示长度。一、复习导入1.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个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吗?2.你们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1)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2)实际感受1千米。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仔细观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体验100米有多长。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2.教学例5。3千米=()米5000米=()千米(1)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即3000米。(2)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有5个1000米,所以5000米=5千米。(3)练一练。6000米=()千米4千米()米()米=7千米9000米=()千米三、引领提升1.完成第27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六的第3~4题。第3题,游泳池长50米,游2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00米,10个100米才是1千米,所以要游10×2=20个这样的长度。第4题,要学会利用1千米=1000米进行单位换算或简单的计算。四、课堂小结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五、变式练习1.练习六第5、8题。2.300厘米=()米4千米=()米30毫米=()厘米50分米=()米3.学校跑道一圈是200米,如果跑1千米,要跑几圈?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2)教科书第27页例6,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六第9、10、12、13、14题。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关系。体验类推的思想方法。一、复习1.1米=()分米2厘米=()毫米50厘米=()分米3分米=()厘米80分米=()米1米=()厘米
2.1米-7分米=()分米25厘米+15厘米=()分米1分米-4厘米=()厘米23毫米+27毫米=()厘米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三、新授过程1.教学例6。(1)课件出示例6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3个小朋友说的话。(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汇报:你是怎样估计的?①李大爷100米大约要走300步,从家到公园他走了900步,大约走了多少米?②王老师坐公共汽车从学校到教育局办事,每站约500米,王老师坐了4站,从学校到教育局大约多少米?2.完成第27页“做一做”。(1)弄懂题意,全班交流方法。(2)集体订正后,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四、引领提升完成练习六第9、10、12、13、14题。第9题,先找出最近的路线,再算一算要走多少米。第10题,认真读题,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第12题,王老师每分钟走100米,从家到学校要步行20分钟,就有20个100米即2000米,也可以说成2千米。第13题,根据要到的地方距离的远近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再了解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第14题,12时-8时=4时,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4时一共能行80×4=320千米,320千米>308千米,所以中午12时能到达。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变式练习1.从李强家到学校有500米,李强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要到学校上学(中午回家吃饭),他每天上学、放学回家要走几千米?2.小王叔叔骑摩托车去旅游,途中要走100千米,他上午9时出发,摩托车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上午11时能到达吗?第5课时吨的认识教科书第31、32页例7、例8,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中第1~3题。1.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对物体质量估测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一猜老师的体重。2.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1.初步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1)课件出示例7。启发学生思考:“2吨”、“60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2)每袋粮食重100千克,10袋粮食重1000千克,1000千克即1吨,板书:1吨=1000千克。2.充分感受“吨”。(1)独立推算:1袋面粉重25千克,多少袋面粉重1吨?(40袋)(2)通过体重感受1吨。课前你们都称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图中小朋友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算一算10个这样的小朋友的体重是多少千克?40个呢?3.吨与千克的换算。出示例8:4吨=()千克3000千克=()吨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说方法。4.独立完成教科书第32页中的“做一做”的1、2题。
三、引领提升1.独立完成练习七中的第1、2题。2.7吨=()千克1600千克-600千克=()吨9000千克=()吨10吨-400千克=()千克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变式练习1.一头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吨。一辆卡车载重5吨,也就是()千克。2.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呢?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第6课时合理安排教科书第33页例9,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七第4、7题。1.进一步掌握有关物体质量单位的知识,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2.学会用列表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并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有序地思考问题。一、复习1.口答。(1)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吨千克克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2)1克大约有多重?1千克呢?1吨呢?(3)做一做,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的质量。2.填空。1吨=()千克300千克=()吨1千克=()克7000克=()千克二、新课学习1.教学例9。(1)课件出示例9,小组讨论:怎样派车能恰好把36吨煤运完?(2)小组派代表发言。(3)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4)按顺序完成表格。派车方案8吨))eq\o(\s\up7(),\s\do5(6吨))运煤吨数①4次1次38吨②3次2次36吨√③2次4次40吨④1次5次38吨⑤0次6次36吨√(5)从表格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6)检验一下,看第②、⑤两种方案是不是恰好运完36吨煤。2.用列表法完成第3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列表解决问题,汇报最合适的付钱方法。三、引领提升完成练习七的第4、7题。1.第4题。(1)了解题意,找出关键词(两辆、2吨、一次运走)(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3)汇报:①6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2吨800千克+700千克=1500千克(小于2吨)②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1800(千克)1000千克+700千克=1700千克(都小于2吨)③600千克+400千克+700千克=1700千克1000千克+800千克=1800千克(都小于2吨)2.第7题。(1)先用列表法找到最合理的租船方案。(2)在合理的租船方案中,再找出租船最省钱的方案。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五、变式练习一架天平配有5克砝码和2克砝码各8个。如果要称出40克花生,可以怎样放砝码(只许在天平的一边放砝码)?
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本单元是在本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中安排有讨论交流的要求或画面,以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减法计算,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仅在重点和关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以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的活动,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题型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和开放题,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1.学会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3.理解验算的意义,知道如何验算,养成验算的习惯。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共7课时1.加法2课时2.练习八1课时3.减法2课时4.解决问题及练习九1课时5.整理和复习及练习十1课时1.加法第1课时不连续进位加法教科书第36、37页例1、例2,练习八第1~2题。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善于交流表达的能力。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能正确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加法。训练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检查复习eq\a\vs4\al(36,+72)eq\a\vs4\al(42,+88)eq\a\vs4\al(87,+49)指名板演。说说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二、新课课件出示:“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1.说说鸟类、爬行类种类各是多少。鸟类271爬行类122(1)提问: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动物一共有多少种?(2)列出算式:271+122,该如何计算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先把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的结果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eq\a\vs4\al(271,+122,393)2.出示表格:鸟类271哺乳类31(1)提问: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2)列出算式:271+31(3)列竖式计算时,十位上3+7=10,该怎样写呢?小组讨论后汇报: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eq\a\vs4\al(271,+131,302)3.思考:271+903,怎样计算?eq\a\vs4\al(271,+903)列成竖式,让学生试做,并引导学生总结:百位相加满十,向千位进“1”。4.总结归纳: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1)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三、引领提升完成练习八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评出计算小能手。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五、变式练习在eq\x()里填上合适的数字。eq\a\vs4\al(,\x(\a\al(),8,4+,2,3,))816Keq\a\vs4\al(,6,\x(\a\al(),4+,))5eq\x()eq\x()eq\x()89K不连续进位加法eq\a\vs4\al(271,+122,393)eq\a\vs4\al(271,+131,302)eq\a\vs4\al(271,+1903,1174)第2课时连续进位加法教科书第38页例3,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第5、6、8题。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2.初步理解并掌握验算的方法,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体会验算的必要性。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会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计算三位数加法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先自由说后老师归纳总结。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eq\b\lc\{(\a\vs4\al\co1(819+70=,375+815=))eq\b\lc\{(\a\vs4\al\co1(365+121=,629+354=))eq\b\lc\{(\a\vs4\al\co1(93+705=,68+97=))eq\b\lc\{(\a\vs4\al\co1(391+73=,547+47=))分小组计算,看看哪一组算得又快又准。二、新知学习教学例3。1.课件出示例3。(1)全班列出算式:445+298,思考:该怎样计算?(2)小组内交流讨论。(3)汇报结果:①列竖式计算:445+__21918743注意:哪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②口算:445+298=445+300-2=745-2=743(4)怎样验算呢?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学生交换加数位置后计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总结: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今后我们可用这个规律来验算加法。三、引领提升1.完成第38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八的第6、8题。(1)第6题:先算再连,然后思考:相加得1000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个位凑十,十位、百位凑九)(2)第8题:第(1)小题必须先找准价钱再正确计算。第(2)(3)小题都属于开放性题,只要提出的问题合理都是正确的。四、课堂小结对于三位数加三位数,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五、变式练习从eq\x(1)、eq\x(2)、eq\x(3)、eq\x(4)、eq\x(5)、eq\x(6)、eq\x(7)、eq\x(8)这8张卡片中选6张卡片组成两个三位数,使它们的和是1000,最后写出两道加法算式。eq\x()eq\x()eq\x()+eq\x()eq\x()eq\x()=1000eq\x()eq\x()eq\x()+eq\x()eq\x()eq\x()=1000连续进位加法445+298=743445+__21918743eq\a\vs4\al(验算:,,)298+__41415743第3课时练习八教科书第39~40页练习八第3、5、7、9、10题。1.使学生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一、复习回顾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前面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那么谁能说说计算三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回答。说得真好!可是呀,小马虎在计算时却出现了这样的一些问题,有谁能帮帮他吗?(教科书第39页练习八第5题)135+69825427+543960162+9591011指名学生说明错误的原因并改正。刚才我们共同改正了小马虎在计算时出现的错误,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二、基础练习1.教科书第39页练习八第3题。教师可以把它设计为趣味游戏,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方法来连线。(1)可以列竖式来计算,然后再连一连。(2)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试一试。(3)也可以用计算个位数的方法来排除。(4)还可以用计算最高位数的方法来排除。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么下面这道题你们有哪些办法来解决呢?2.教科书第40页练习八第7题。方法同上,然后连一连。三、引领提升看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就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帮一位小朋友解决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吗?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0页练习八第9题。(1)星期天上午,小玲要去买书、买食品,然后回家。小玲可以怎样走?请你写出来,并在每条路线上标明该路线的总路程。(2)你觉得走哪条路最近呢?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自己找到方案并解答出来,学生上台来汇报,教师来评判。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多动脑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做事讲效率的人!看你们这么聪明,那么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呢?2.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0页练习八第10*题。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对这道题的看法,然后组织学生讨论:(1)题目要求用的数字是几?有没有限制用几个?(2)你认为解答时应该从哪儿开始思考比较好?(3)你认为所填的五个数中,位数会不会都相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派代表汇报,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有哪些收获?五、变式练习1.学校食堂第一周运来大米516千克,第二周又运来大米278千克。学校食堂两个周一共运来大米多少千克?2.三(2)班图书角有文学书468本,科技书375本,三(2)班图书角文学书和科技书一共多少本?2.减法第1课时退位减法教科书第41页例1、例2。1.理解和掌握不退位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掌握三位数减两位数的连续退位减的笔算,能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笔算能力,培养计算仔细的学习习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捐赠图书的习惯吗?学生自由畅谈。2.出示教科书光明小学各年级捐赠图书情况统计表。年级一二三四五六图书本数98124145217276301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例1。五年级比二年级多捐多少本图书?(1)列出算式:276-124。(2)笔算276-124,竖式该怎么写呢?自己尝试写一写,然后说说在写竖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3)尝试计算。计算后,师生共同总结:哪一数位上相减的结果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eq\a\vs4\al(276,-124,152)2.教学例2。一年级比四年级少捐多少本图书?(1)列出算式:217-98。(2)用竖式计算。自己试一试!把你发现的问题记下来。组织讨论:①个位上7减8不够减,怎么办?②十位上1退1后剩几,0减9不够减,又该怎么办?③百位上还剩下几?指名说一说自己的笔算过程。eq\a\vs4\al(2·\x(\a\al()1·7,-98,119))(3)练习:431-98225-147三、引领提升小马虎今天又犯毛病啦!请你帮他分析分析,看看他又出了什么错?eq\a\vs4\al(932,-845,197)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减法,在笔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退位减法276-124=152217-98=119eq\a\vs4\al(276,-124,152)2·1·7-____________9__8119第2课时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教科书第42页例3,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九的第4~6题。1.学会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会正确计算。2.理解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培养验算的意识和习惯。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品质。一、复习准备,引入新知1.用竖式计算。365-287457-198你能说出计算过程吗?2.引入新课。在退位减法的竖式中,带退位点的数,我们都要少看1,那么遇到0带退位点,应该看作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减法。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学习例3。(1)指名读例3。(2)列出算式:301-145=(3)如何列竖式计算呢?eq\a\vs4\al(301,-145)个位上1减5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0表示这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那该怎么办呢?谁能够想出一个好办法?(4)出示计数器进行演示。(5)对照计数器,互相说计算过程。(6)看竖式完整地讲出计算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口述的计算过程,板书:3·0·1-__1______4__5156eq\a\vs4\al(个位:11-5=6,十位:9-4=5,百位:2-1=1)(7)我们算得是否正确呢?该如何验算呢?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学会尝试不同的方法验算。三、引领提升1.尝试计算500-185。(1)鼓励学生用口算的方法完成,并把口算的过程说出来。(2)提问:这道题的被减数有什么特点?(被减数末尾有2个0)(3)讨论:个位上0减5不够减怎么办呢?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退位后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被减数是500,退位后变成几百、几个十、几个一?(4)订正自己的竖式。(5)练一练:800-257600-1082.完成第42页“做一做”。3.完成练习九第4~6题。4.被减数上的里应填几?为什么?eq\a\vs4\al(\x())K8·0·0____-__4____9________6__Keq\a\vs4\al(\x())K1·0·0·0____-______6________0____9__K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计算时,你认为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错误?五、变式练习小明在做减法时,将减数116误写成110,结果所得的差是493,正确的得数是多少?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301-145=1563·0·1-__1__4__5156
第3课时解决问题及练习九教科书第43页例4,练习九的第12~14题。1.进一步掌握加法笔算计算法则,学会用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2.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一、复习巩固1.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那么谁能说说计算三位数进位加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2.小马虎在计算时出现了一些问题,谁能帮帮他呢?eq\a\vs4\al(135,+69,825)eq\a\vs4\al(427,+543,960)eq\a\vs4\al(162,+959,1011)说明错误的原因并改正。二、新课讲授出示例4的销售清单。1.看图说一说,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买这三种商品一共多少钱?3.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558+225+166=4.收银员收钱要精确,请同学们认真笔算。5.学生列竖式计算后,集体订正。6.总结:三个数连加,仍然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7.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妈妈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8.提示:准备多少钱才够,不用精确计算,估一估就行。9.把三种商品的价格看成几百几十的数进行估算:558≈560,225≈230,166≈170。560+230+170=560+400=960(元)10.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三、引领提升1.同桌合作完成练习九的第13题。2.完成练习九的第12题。先估一估,再算一算。3.完成练习九的第14题。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五、变式练习练习九第9~11题。第4课时整理和复习及练习十教科书第47页的整理和复习,练习十第6、7题。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2.体会学习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学会整理知识。一、再现回忆,整理知识我们学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二、围绕双基,系统复习1.本单元知识网络。(出示整理和复习的第1、2题)看,这些算式,有信心一次做对吗?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在5分钟内完成。做完再想一想:你做的这些题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知识建构网络图。笔算加法eq\b\lc\{(\a\vs4\al\co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加法的验算))笔算减法eq\b\lc\{(\a\vs4\al\co1(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减法的验算))2.分类整理。我们一起回顾第四单元的内容。你学会了哪些计算方法?三、质疑问难,共同提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哪一类型的题容易出错?1.针对学生容易错的题,有选择性地练习。(集体练习)2.根据学生的练习,及时查漏补缺。(典型板演、集体订正)说一说:(1)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2)怎样验算加、减法?(3)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四、引领提升1.完成整理和复习第3题第(1)小题。笔算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完成整理和复习第3题第(2)小题先算再比得数大于200的算式。3.完成整理和复习第3题第(3)小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列式计算并解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4.完成练习十的第6题。注意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5.完成练习十的第7题。(多媒体出示此题图片)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答?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依靠大家的智慧对第四单元进行了整理和复习。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六、变式练习1.学校买来一批新书,借给同学们385本,还剩215本。这批新书中有故事书476本,其余的是儿童百科知识,儿童百科知识有多少本?2.从武汉开往广州的火车有乘客968人,到长沙站有379人下车,407人上车,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5倍的认识“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三幅情境图,例1是初步认识倍的含义,例2是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3是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三年级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与促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的建立。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具体意义。2.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解决倍的有关实际问题的计算思路,渗透“倍”与乘除法的关系。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会解决简单的关于倍的实际问题。理解“倍”的概念。共3课时1.倍的认识1课时2.解决问题2课时第1课时倍的认识教科书第50页例1,相应的“做一做”。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倍”的含义。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倍”的具体含义。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一、情景导入、寓学于情1.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看一看是什么?(课件出示比较几种动物的只数)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两个数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2.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比较两个数量的另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倍”。大雁有几个2只?2个2只花猫有几个2只?1个2只大雁的只数是花猫的2倍。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倍的认识。二、质疑引新、探究新知1.教学“倍”的认识。出示例1(1)数一数。图中有几根胡萝卜,几根白萝卜?(2)摆一摆。摆出第一行: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几根胡萝卜?(2根)在胡萝卜的下面再摆一行,第二行摆3个2根,谁想试一试?(让学生思考3个2应怎么摆,再指名摆)。摆法:要2根2根地摆,第二行的第一个2根和第一行的2根对齐;第二行的3个2根,每2根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这样我们才能很快地把图看清楚。(3)观察:说说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4)根据学生的不同看法提示倍的含义,小结:第一行摆了2根胡萝卜,第二行有3个2根,我们就说第二行的胡萝卜是第一行的3倍。(5)自己动手在第三行摆些白萝卜。摆好后,用“倍”说一句话。2.深入理解。(1)摆图片。第一行摆:4个图片第二行摆:8个图片第二行的图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________倍。教师提问:第二行怎样摆,才能清楚地看出是第一行的2倍呢?(2)师演示:摆图片。第二行图片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三、引领提升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再数一数,最后填一填。四、课堂小结我们学会了“倍”,你能在生活中用关于“倍”来说一句话吗?五、变式练习一串项链有20粒珠子,按下图的顺序排列。想一想,黑珠子是白珠子的几倍?第2课时解决问题(1)教科书第51页例2,相应的“做一做”。1.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分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课件出示:☆☆☆☆☆☆提问:一共有多少☆?如何列式?(课件:2×3=6)继续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出6里面有()个3,如何列式?(课件出示:6÷3=2)2.课件出示:○○○○○○○○○○○○观察这幅图,你能像上面那样说一说,并写出两道算式吗?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51页例2图。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关于“倍”的问题吗?2.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指名一人在黑板上画一画、分一分。交流结果,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每次画4人?小结:把扫地的4人看作1份,擦桌椅的有3个4人,擦桌椅的就是扫地的3倍。(2)如果不摆图片,你能通过计算解决问题吗?可以怎样列式?12÷4=3,12是4的3倍。小结: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要求擦桌椅的是扫地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三、观察操作,促进内化1.(课件出示)(3个圆饼干、6个三角形饼干)三角形饼干的个数是圆形饼干的几倍?你怎么想的?如何列式。2.课件显示2个长方形饼干,你还能提出什么倍数问题?如何解决?四、引领提升课件出示1个西瓜、2个桃、3棵草莓,4个桔子,4个芒果,6个苹果、12根香蕉。你能提出哪些倍数问题?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倍”,你有什么收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可以怎么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六、变式练习小刚今年5岁,姨妈今年35岁,明年姨妈的岁数是小刚的几倍?第3课时解决问题(2)教科书第52页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1.理解“倍”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从情景图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说一说。3个6就是()的()倍。5的3倍就是()个()。2.画一画。第一行画:○○第二行画:第一行的3倍。独立完成后提问:你在第二行画了几个?怎样画的?二、自主探究,质疑解疑同学们都购过物吧!我们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媒体显示教材第52页例3主题图)1.学习例题。(1)捕捉信息,引发问题。①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②老师把图中的信息整理成文字,板书(跳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跳棋的4倍)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2)深入研究,理解算理。①读题理解题意。提问: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问题?你觉得哪句话最重要?(象棋的价钱是跳棋的2倍)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提纲:a.()和()比;b.以()为标准数;c.象棋有这样的几份,就是()个()。②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可以用一条线段表示跳棋的价钱(出示线段①),再用另一条线段表示象棋的价钱,你认为要画几段这么长才合适?为什么?(出示线段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3)列式解答,口述解题思路。①指导看线段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跳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有(4)个(8)元。②列式:4×8=32(元)或8×4=32(元)③回顾步骤,归纳方法。2.小结: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现在我们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三、引领提升1.2.课件出示小兔玩游乐园图。玩转转椅的小兔有3只,跳蹦床的是玩转椅的3倍,跳蹦床的小兔有几只?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五、变式练习小青有13张画片,小红把自己的画片给小青3张后,小青的画片是小红的2倍,小红原有多少张画片?
6多位数乘一位数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乘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的探索可能有多种形式,如画图、列表、摆学具(如小棒)、应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等,应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1.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其计算方法。3.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理解、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正确地计算连续进位的乘法和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共11课时1.口算乘法1课时2.笔算乘法3课时3.练习十三1课时4.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1课时5.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1课时6.估算1课时7.解决问题2课时8.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拆除工程安全教育培训拆房协议范本4篇
- 个人家居装潢服务协议(2024版)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FXBIB房地产经纪网络平台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产业园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安全与应急管理合作协议4篇
- 2025年度高科技园区产权转让合同模板及范文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南京市房产赠与合同(亲情关怀版)3篇
- 事业单位固定期限劳动协议样式版A版
- 2025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合同协议4篇
- 2025年度老旧厂房拆迁评估及补偿执行标准合同3篇
- 2025年度户外活动柴油补给服务协议4篇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册1月期末考试数学检测试题(附解析)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诊)历史试卷(含答案)
- 《视频压缩基础》课件
- 2025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校园招聘6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A机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调研报告》2600字(论文)
- 社工人才培训计划实施方案
- 数学-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长郡二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试题和答案
- 四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6、水平四+田径18课时大单元计划-《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
- 幼儿园人民币启蒙教育方案
- 军事理论(2024年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