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练习题(人力三级)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3/07/wKhkGWb42uSAWTI7AAEio8Y7vsA358.jpg)
![基础知识练习题(人力三级)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3/07/wKhkGWb42uSAWTI7AAEio8Y7vsA3582.jpg)
![基础知识练习题(人力三级)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3/07/wKhkGWb42uSAWTI7AAEio8Y7vsA3583.jpg)
![基础知识练习题(人力三级)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3/07/wKhkGWb42uSAWTI7AAEio8Y7vsA3584.jpg)
![基础知识练习题(人力三级)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3/07/wKhkGWb42uSAWTI7AAEio8Y7vsA35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系列课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学问练习题集姓名:班级:目录第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学问)………………l第一章劳动经济学……………………l一、单项选择题(1)参考答案(5)二、多项选择题(5)参考答案(12)第二章劳动法………………13一、单项选择题(13)参考答案(16)二、多项选择题(16)参考答案(21)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22一、单项选择题(22)参考答案(25)二、多项选择题(25)参考答案(31)第四章管理心理及组织行为……32一、单项选择题(32)参考答案(35)二、多项选择题(35)参考答案(41)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42一、单项选择题(42)参考答案(45)二、多项选择题(45)参考答案(51)第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学问)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是探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A.劳动经济学B.劳动力C.劳动资源D.劳动实力2.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资料。’A.消费B.物质C.需求D.资源3.资源的有限性称为()的稀缺性。A.消费B.物质C.需求D.资源4.在市场经济中,支付实力是生产出来的,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力等于()。A.劳动结果B.支付实力C.支付手段D.劳动实力5.确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够拥有的()就是消费的支付实力。A.劳动实力B.劳动手段C.劳动量D.劳动资料6.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减去()的差额部分。A.生产费用B.总费用C.原材料费用D.人工费用7.向人们供应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学问的方法是()探讨方法。A.规范B.实证C.体系D.相识客观现象8.实证探讨方法的重点是探讨现象本身()的问题。A.应当是什么B.是怎样的C.是什么D.实在的9.劳动经济学运用实证探讨方法探讨()现象。A.市场经济B.市场主体C.劳动力假说D.劳动力市场10.规范探讨方法以某种价值推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的问题。A.应当是什么B.是怎样C.是什么D.实际11.总人口劳参率等于劳动力除以()再乘以百分之百:A.总人口B.总劳动力C.可能劳动力D.有实力劳动者12.(),是指在确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应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惹并且能够供应的劳动时间。A.劳动力供应B.劳动力总量C.劳动力需求D.劳动力市场13.劳动力供应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应的工资弹性,简称为()。A.供应无弹性B.劳动力供应弹性C.,供应缺乏弹性D.供应富有弹性’14.(),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情愿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A.劳动力参及率B.劳动力周期C.劳动力需求D.劳动力供应15.劳动力参及率是衡量、测度()程度的指标。A.人口密度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及社会劳动D.参与工作人口比例16.劳动力供应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供应。B.劳动力需求C.劳动力供应量D.劳动力需求量17.劳动力供应富有弹性表示为()。A.<0B.>OC.<1D.>118.对于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推断正确的是()A.B>1B.<1C.>2D.<019.劳动力供应缺乏弹性表示为()。A.<08.>2C.<1D.>120.对于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推断正确的是()A.>18.<1C.>0D.<021.劳动力供应的工资弹性表示为()。A.(△S/S)/(△W/W)B.(△W/W)/(△S/S)C.(△W/S)/(△S/W)D.(△S/W)/(/S)22.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表示为()。A.(△W/△D)/(W/D)B.(△D/△W)/(D/W)C.(△)/(△D/D)D.(△D/D)/(△W/W)23.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应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供应量24.劳动力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A.>0B.<0C.>lD.<125.劳动力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A.>2B.<2C.>1D.<126.对于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属于()弹性。A.供应有无限B.单位供应C.供应富有D.供应缺乏。27.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推断正确的是()。、A.>2B.<2C.>1D.<128.边际产量用公式表示为()。A.△L/△QB.△Q/△LC.Q/LD.L/Q29.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对于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个阶段,推断正确的是()。A.递减B.递增C.递减D.为负值第二阶段: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度第三阶段:为负值30.及的交点为()的最大值。A.总产量B.平均产量C.边际产量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3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确定的原则是()。、A.B.C.D.—**32.当()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A.B.C.>D.<33.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aA.边际产品价值奢.B.边际产品C.边际产品收益D.边际产品出售34.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全部者个体及运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A.劳动关系B.雇用关系C.经济关系D.劳动交换关系35.()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A.劳动要素B.狭义C.劳动关系D.劳动机制36.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由相互对立的()构成。A.客体B.雇用C.两极D.边际37.劳动力市场的(),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整的经济利益的性质。A.本质属性B.本质特性C.本质特征D.本质要求38.在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及动态均衡分析中,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R.韦恩.蒙迪B.A·马歇尔C.雷蒙德D.希克斯39.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8.希克斯C.A·马歇尔D.L。瓦尔拉40.均衡价格论是由()提出的。A.亚当.斯密8.L·瓦尔拉C.A·马歇尔D.希克斯41.实际工资的计算公式是()。A.货币工资/价格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价格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42.总供应等于()之和。A.消费+储蓄B.投资+储蓄C.投资+收入D.消费+收入43.()的全部者供应要素服务分别得到各自的酬劳,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A.劳动要素B.生产要素C.服务要素44.计时工资中,工资标准乘以实际工作时间等于()。A.时间有效工资B.支付工资C.货币工资45.计件工资的计算方式是:货币工资=()。A.计件工资额(计价单价)×合格产品数量B.计件率×合格产品数量C.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D.计件工资率×总生产当日数量E.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月计件总合格数量46.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47.失业率用公式来表示为()Xl00%。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C.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48.从下列定义说法中,推断错误的是()A.最低工资,又称为最低工资率,是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C.工会在其发展中担当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及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及确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D.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安排,对劳动者在短暂或永久丢失劳动实力以及由于各种缘由生活发生困难时赐予物质扶植,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49.()是政府通过调整利率来调整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金融政策D.收入政策50.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A.国民收入B.基尼系数C.人均D.需求弹性51.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时,表示收入差距特别小。A.大于0.2B.小于0.2C.大于0.4D.小于O52.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之间。A0~18.O~2C.0~O.2D.0·2~O·453.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实力,其计算公式为().A.实际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B.实际工资=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C.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D.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E.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标准工作时间小时数54.资源的有限性称为()。A.稀缺性B.物质性C.资料性D.文件性55.个人追求的目标是()。A.收益最大化B.效用最大化C.可支配最大化D.可支配资源最大化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56.增长差距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详细表现为()。A.季节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需求性失业D.需求不足性失业57.单位需求弹性,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及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毕印比值是(A.18.>1C.<lD.058.经济周期探讨者们提出()。A.两种劳动参及假说B.一级劳动力参及假说C.二级劳动力参及假说D.三级劳动力参及假说(附加性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参考答案1,12,13,14,15,16,27,38,39,310,411,512,513,614,715,516,617,618,619,620,621,622,823,824,925,926,627,928,1029,1030,1031,1132,1033,1134,1135,1136,1137,1238,1239,1240,1241,1642,1943,1544,1645,1646,2047,2148,2349,2550,2651,2652,2653,1654,155,256,2157,958,7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劳动经济学提到,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是()。A.任何一个既定的量及无限性相比,总是不足的B.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确定属性、C.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实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D.人所共知,生产赖以消费E.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须要的力气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A.企业B.供应者C.个人D.需求者E.政府3.利润最大的含义就是()。A.“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B.“差额”假如是负值,则越小越好C.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益最大化的变形D.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的变更E.利润最大化是货币收入的变更4.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A.探讨B.分析C.预料D.执行E.总结5.劳动力市场上,()分别是劳动力的供应方和需求方。A.居民户B.企业C.劳动者D.公司E.政府答案序号后面的数字为本答案学问点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相对应教材中的页码,便利读者复习参考(后同)。6.(),导致劳动力市场及其他市场的重大区分是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A.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B.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C.其他市场配置的资源D.交换的商品相比E.具有显著的特殊性7.劳动经济学的任务是()。A.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应B.劳动力的稀缺C.劳动力需求D.工资E.就业确定机制8.劳动经济学主要有()的探讨方法。A.劳动力市场B.劳动科学C.劳动供应D.实证E.规范9.实证探讨方法具有()特点。A.探讨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B.探讨现象自身的活动规律及内在逻辑C.探讨现象自身相识客观的规律D.可依据阅历和事实进行检验E.对经济现象探讨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10.实证探讨方法的步骤是()。A.确定所要探讨的对象B.设定假设条件C.提出理论假说D.提出理论设想E.验证11.规范探讨方法探讨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A.信息障碍B.体制障碍C.市场缺陷D.管理障碍E.物价障碍12.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探讨的劳动力是指()。A.能从事劳动的人B.具有劳动实力及就业要求C.在确定龄之内D.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E.确定范围内的人口、13.劳动力供应弹性分为()。A.供应无弹性B.供应有无限弹性C.单位供应弹性D.供应富有弹性E.供应缺乏弹性14.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的主要缘由是()。A.女性教化水平普遍提高B.制度劳动时间缩短C.人口诞生率下降D.科学技术进步E.经济结构升级15.我国在经济周期及两种劳动参及假说中将劳动力分为()级。A.一B.二C.三D.一、二E.二、三16.劳动力市场的性质是()。A.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B.劳动力及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C.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确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D·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及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E.消耗最低费用中劳动的交换体现17.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A.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定产物B·劳动力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整劳动力的配置的途径C.劳动力市场是在变革中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定产物D.劳动力市场是劳动交换的途径E·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起先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18·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分是()。A·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8.分析单个市场均衡的实现及变动C·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D.探讨任何一种特定商品的供求关系E.探讨任何一种特定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关系19.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A.劳动力资源的安排B.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安排C.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D.充分就业E.充分就业的就业量不同20.我国人口、资本存量及均衡工资率,包括()。A·人口对劳动力供应的影响B.人口龄结构组合的供应影响C·人口城乡结构D.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E.人口、资本存量及劳动力市场均衡21.所谓工资就是()。A.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B.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及供应价格相一样的价格C.由需求价格确定的具有及劳动的净产品不相等的趋势E.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22.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依据单位时间标准的不同可分为()。A.小时工资率B.日工资率C.基本工资率D.加班工资率E.计时工资率23.福利的基本构成包括()。A.各类保险B.工作餐C.实惠的商品D.失业保险E.折价的商品24.具备()可以称为就业。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实力和就业要求的人B·所参与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C.所参与的劳动对社会有益D·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E.从有酬劳动中获得的可以是经营收入25·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考察我国最重要的失业类型有()失业。A·摩擦性B.技术性C.结构性D.季节性E.需求不足性26.请说出现代就业及失业状态的过程()。A·就业状态一失业状态B.就业状态一非劳动力C·失业状态一就迎状态D.失业状态一非劳动力E.非劳动力一就业状态,非劳动力一失业状态27.失业给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A·物质的8.家庭的C.社会的.D.平安的E.精神的28.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包括()。A·最低劳动标准B.最低社会保障C.工会D.职工代表大会E.保障基本生活标准29.收入政策广义的说法是()。A·包括有关政策经济调控的手段B.包括在确定社会总收入C·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安排关系的调整政策D·包括确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下E.社会收入安排政策30.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B.有利于抑制过度的消费增长C·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D.有利于自由竞争机制发展E.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31.调控收入及物价关系的措施有()。A·制定工资一物价指导线B.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致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限制政策D.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E.评议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32.对收入同等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A·实行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B.对遗产、赠及、财产、高消费征税C·发展社会保障事业D.对失业者供应就业机会及就业培训E.发展教化事业和改善居民住房条件33.劳动经济学的探讨对象是()。A·劳动力市场现象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E.就业及失业34·对劳动力参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A·青人口劳参率下降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C·女性人口劳参率下降D.老人口劳参率上升E.老人口劳参率下降35.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阶段。A.递减8.递增C.总产量确定削减D.总产量确定增加E.总产量不变3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推断正确的是()。A.第一阶段递增8.第一阶段递减C.第二阶段递减D.第二阶段递增.E.第三阶段脚为负值3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确定的原则是()。A.B.·PC.—WD.E.38.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A.充分就业C.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安排E.增大工资总额B.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工资D.体现工资差异39.人口龄结构对劳动力供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劳动龄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B.劳动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C.劳动龄组内部龄构成D.劳动龄组外部龄构成E.就业人口总量40.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A.货币工资率B.工作时间长度C.劳动力数量D.价格指数E.相关的工资制度支配41.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A.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B.货币工资一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C.货币工资一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D.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总产品数量E.货币工资=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42.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B.法定性C.企业自定性D.敏捷性E.公允性43.福利的详细表现形式分为()。A.当期支付B.实物支付C.延期支付D.支票支付E.现金支付44.企业实行实物支付的主要缘由是()。A.实物支付可以变相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B.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C.实物支付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D.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E.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45.均衡国民收入等于()。A.总供应B.总需求c.投资+储蓄D.消费+储蓄E.消费+投资46.失业类型分为()。A.摩擦性失监-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47.需求不足性失业的详细表现形式为()。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增长差距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E.季节性失业48.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A.平均劳动时间B.失业率C.就业人数E.失业持续期49.失业的度量公式是()。A.失业率一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Xl00%B.失业率一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C.失业率一失业人数/社会要求就业人数×100%D.失业率一失业人数/劳动实力人数×100%E.失业率一失业人数/就业人数的容量×l00%50.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推断正确的有()。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奢侈的典型形式D.失业干脆影响劳动者精神须要的满足程度E.失业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51.政府支出包括()。A.赠及B.政府购买C.税收D.转移支付E.政府呆坏账52.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A.劳动力供应量B.最低社会保障C.劳动力需求量D.最低劳动标准E.工会53.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A.财政政策B.就业政策C.货币政策D.金融政策E.收入政策5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A.扩大政府购买B.削减政府购买C.增加政府转移支付D.增加税收E.降低税率55.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A.调整法定打算金率B.调整税率C·调整利率D.调整贴现率E.公开市场业务.56.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A·增加货币供应量B.降低利率C.刺激投资和消费D.增加总需求E.降低消费需求57·调控收A及物修姻关系,限制工资收入过度增长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A.制定工资一物价指导线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状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致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限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D.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国民收入再安排E.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削减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58·运用实证探讨方法探讨劳动力市场现象,必需()等多方面的学问和分析工具。A·坚持调查探讨,一切从实际动身B.须要经济学学问和均衡分析C·须要市场非均衡分析D.须要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E.须要逻辑学、数学、统计学59.货币工资所受到影响因素包括()。A·货币工资率8.工作时间长度C.工资支付方式D.工资概率E.相关的工资制度支配60·延期支付是福利的另一种详细表现形式,它具有的优势包括()。A.延期支付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B.可以借助延期支付的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安排的激励功能C.延期支付形式的多样性和敏捷性D·企业自定延期支付的福利项目,可以增加职工的凝合力和团队精神E.延期支付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61.政府购买的详细项目有()。A.国防用品B.公共管理服务C·公共工程项目D.政府雇员的薪金酬劳.E.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酬劳62.转移支付包括政府在()等方面的支出。A·社会保险福利B.社会优抚C.社会救济D.老救济E.某些补贴63.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A.扩张性的货币政策B.紧缩性的货币政策C.调整法定打算金率D.调整贴现率E.公开市场业务参考答案1,12,23,24,25,26,37,38,39,310,411,412,513,614,615,716,1217,1218,1219,1320,13、1421,1522,1523,1724,1825,2026,2227,2328,23、2429,2530,2531,2732,2733,334,635,1036,1037,1138,1339,1340,1541,1642,1743,17、1844,1745,1946,2047,2148,2149,2150,2351,2352,23、2453,24、2554,2455,2556,2557,2758,459,1560,1861,2362,2363,25第二章劳动法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最早期对劳动法的定义是()。A.劳动法是规范法8.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C.劳动法是爱护劳动者的依据D.劳动法是国家大法的一种2.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法律。A.核心B.基本C.规范D.依据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及劳动关系亲密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需遵循的()。A.基本规范B.指导思想C.基本准则D.基本原则4.社会保险作为物质扶植权实现的主要方式所具有的特征有社会性、互济性和()。A.规范性B.保障性C.补偿性D.抗风险性5.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障法和劳动监督检查法构成()。A.劳动合同法B.劳动权利法C.劳动法体系D.劳动保障体系6.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A.条件B.方法C.规则D.客体7.劳动法律事实包括劳动法律行为和()。A.劳动法律事务B.劳动法律关系C.劳动法律效力D.劳动法律后果8.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B.保障劳动者的物质扶植权C.保障劳动者的酬劳权D.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9.()是劳动权的核心。A.择业权和劳动酬劳权B.同等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爱护权D.劳动爱护权和职业培训权10.所谓()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爱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法定权益和约定权益。A.基本爱护B.优先爱护C.全面爱护D.部分爱护11.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共同参及确定。A.企业B.员工C.员工代表D.企业家协会12.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A.自由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13.()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14.()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15.()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A.劳动法律B.劳动规章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宪法1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A.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B.宪法C.劳动法律D.劳动规章17.将①宪法、②劳动法律、③行政法规依据法律效力从高到低的依次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B.③①②C.①②③D.②①③18.()不具有法律效力。A.立法说明B.随意说明C.司法说明D.行政说明19.()是雇员及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说明D.集体合同20.()是通过工会及雇主或雇主协会依据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说明D.集体合同21.()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A.法官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成文法22.()是指劳动法的各项详细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A.劳动法的体系B.劳动法的渊源C.劳动法的原则D.劳动法的内容23.()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平安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工特殊爱护制度等。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24.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标准为()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强制力。A.最高,非强制性B.最低,非强制性C.最高,强制性D.最低,强制性25.()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物质扶植权,其功能是使劳动者在老、患病、工伤、失业和生育等状况下能够获得扶植和补偿。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26.()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在发展培训事业和开发劳动者职业技能方面的职责、管理权限、职业分类、通用标准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A.促进就业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工作用工制度D.职业培训制度27·劳动法监督检查的()既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施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劳动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A.内容B.目的C.客体D.方式28·()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及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行政关系D.劳动服务关系29.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劳动条件的()为其条件。A·合并B.具备C.分别D.完整30.劳动法律关系及劳动关系最主要的区分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A.法律原则B.国家意志C.劳动权利D.法律渊源31.()即雇员及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32.()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A.法律文本B.双方当事人C.劳动合同D.法律渊源33.()是劳动行政主体及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和保障劳动关系的运行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符政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8.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34.()是劳动服务主体及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35.()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A.劳动法律原则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关系36.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37.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雇主和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A.劳动关系B.法律关系C.劳动合同D.双务关系38.我国劳动法的体系是依据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特点和()构成的。A.内容B.要求C.标准D.规则39.劳动法律关系的()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担当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及者,即雇主及雇员。A.主体B.客体C.内容D.事实40.()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l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A.完全劳动行为能加.限制劳动行为实力C.无劳动行为实力D.部分劳动行为实力41.劳动法律关系的()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担当的义务。A.原则B.客体C.内容D.事实42.劳动法律关系的()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A.原则B.客体C.内容D.事实43.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和()。A.劳动法律形式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务44.()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歼灭,具有确定法律后果的活动。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务45.()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确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务46.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制止、订正和追究违法行为人法律责任采纳()。A.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B.劳动争议处理制度C.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D.劳动法的制约制度47.适合于调整劳务关系的法律是()。A.刑法B.民法C.劳动法D.各地行政规章参考答案1,282.A,283.C,284.C,325,396,427.A,448.A,309.B,3010,3011,3112.A,3213.B,3114.A,3315,3316,3417.C。3318.B,3419.A,3520,3621,3622.A,3623.B,3724.D,3325,3726,3727.A,3828.A,3929.C,3930,4031,4032.C,4033.B,4034.C,4035,4136,4137.D,4238.A,3639.A,4240,4341,4342.B,4343.D,4444.A,4445,4446,3847.C,39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我国法学界关于劳动法定义的表述是()。A.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B.广义的劳动法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及劳动关系亲密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C.劳动法是指法律的一种亚学科D.劳动法是指法律科学中的一个亚学科,是以劳动法作为探讨对象的理论体系E.探讨劳动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发展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特点是()。A.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部门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B.不同的法律部门有着不同的基本原则C.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着高度的稳定性D.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权威性E.劳动法基本原则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准则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是()。A.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B.指导劳动法的实施C.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说明D.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以干脆适用E.劳动法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A.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B.使生产受到影响也要坚持平安第一的原则C.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D.物质扶植权原则。E.依法行使的基本原则5.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体现在()。A.劳动者有依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参与和组织工会的权利B.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享有集体协商权和共同确定权C.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D.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重大惩罚等事项应当通过确定形式听取工会看法E.在劳动关系领域的其他方面,工会享有广泛的参及权、知情权和询问权6.劳动法律渊源具有的含义是()。A.对劳动法产生确定性影响的全部因素’B.对法律适用者有约束力的规范才是法律渊源C.立法本身并不是法的目的、法的实施D.劳动法的渊源就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E.法的表现形式7.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包括()。A.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B.劳动法律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E.地方性劳动法规8.劳动法的体系包括()。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C.劳动标准和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E.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9.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包括()。A.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E.保障平安生产法律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D.岗前培训法律关系10.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是()。A.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实现形态B.供应了劳动法律的当事人行为模式标准及其行为准则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D.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E.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1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是()A.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B.是指导性的法律规范C.反映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D.高度的稳定性E.高度的权威性1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是()。A.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B.作为指导性的法律规范C.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D.指导劳动法的实施E.有助于理解、说明劳动法13.劳动权保障详细体现为()。A.同等就业权.B.基本爱护C.自由择业权D.全面爱护E.优先爱护14.下列属于劳动权的是()。A.同等就业权B.劳动酬劳权C.自由择业权D.休息休假权E.职业培训权15.下列属于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的是(A.参与和组织工会的权利B.同等协商的权利C.集体协商权D.共同确定权E.知情权16.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有()。A.自由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E.知情权17.下列属于法律渊源的有()。A.劳动法律B.劳动规章C.正式说明D.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E.地方性劳动法规18.依据说明主题的不同,正式说明分为()A.立法说明B.司法说明C.行政说明D.随意说明E.合同说明19.下列属于劳动法构成体系的有()。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E.劳动争议处理制度20.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A.社会保险的体制B.社会保险的项目C.社会保险的种类D.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E.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运营和管理21.依据劳动法的全部制结构模式,将劳动法体系划分为()。A.国有企业劳动法律制度B.集体企业劳动法律制度C.股份制企业劳动法律制度D.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单位劳动法律制度E.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22.劳动法体系的构赋为()。A.劳动关系法百B.劳动标准法C.劳动保障法D.过去监督检查法E.劳动合同法23.劳动关系法的构成为()。A.劳动合同法B.集体合同法C.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D.职工民主管理法E.劳动争议处理法24.劳动标准法的构成为()。A.劳动合同法.。B.集体合同法C.工作时间法D.工资法E.劳动平安卫生标准法25.劳动保障法的构成为()。A.促进就业法B.职业培训法C.社会保险法D.劳动福利法E劳动平安卫生标准法26.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为()。A·存在劳动合同关系B.存在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存在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存在现实劳动关系E·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27·劳动法律关系主要包括的类型为()。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民事劳务关系E.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28.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A.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B.其内容是权利和义务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双务关系29·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需具有(A·用工权利实力B.用工行为实力C.劳动休息权利D.劳动权利实力E.行为实力30·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A·主体B.内容C.客体D.动身点E.归宿31.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A.完全劳动行为实力人B.限制劳动行为实力人C.无劳动行为实力人D.部分劳动行为实力人E.丢失劳动行为实力人32.各类用人单位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需具备()。A。要于璺犁实力B.用工行为实力C.劳动休息权利D.劳动权利实力E.行为实力33.劳动法律行为包括()。A.合法行为B.违约行为C.行政行为D.仲裁行为E.司法行为34.为了贯彻执行劳动法,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文件还有()。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说明》B.《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看法》C.《关于劳动合同制职工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D.《关于特有工种不是提前退休特殊工种的复函》E.《关于贯彻<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35.除及我国劳动法律渊源相类似的形式以外,其他一些市场经济国家还有()类别。A.内部劳动规则B.劳动合同C.习惯法D.法官法或判例法E.集体合同36.劳动权包括()等。A.同等的劳动就业权B.自由择业权C.劳动酬劳及休息休假权D.劳动爱护权E.职业培训权37.劳动法律渊源具有()几种不同含义。A.是指对劳动法产生确定性影响的全部因素B.仅仅指对法律适用者有约束力的规范是法律渊源C.是指法的表现形式D.是指劳动法规定的最低标准E.劳动法是劳动法制的统一38.劳动法赐予劳动者全面爱护的内容是()。A.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B.法定权益和约定权益C.保障劳动权益D.基本劳动权益E.职业发展权益39.社会保险作为物质扶植权实现的主要方式,具有的特征是()。A.大众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E.待遇性40.依据说明主体的不同,正式说明分为()。A.立法说明B.司法说明C.法律说明D.行政说明E.政府说明41.劳动(雇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A.用人单位B.雇员C.劳动者D.雇主E.义务42.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A.企业B.个体经济组织C.国家机关D.事业组织E.部队企业参考答案1.,282.。293.,294.,30、3l5.。316.,327.,33、348.,37、389..4010.,41、4211.,2912.,2913.。3014.。3015.。3116.,3217.,33、3418.,3419.,37、3820.。3821.,3822.,3923.,3924.,3925.,3926.。3927.。4028.,4129.,4230.,4231.。4332.,4333.,4434.,34、3535.,35、3636.,3037.,3238.,3039.,3240.,3441.,3542.,42.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将来环境的变更,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的谋划及方略。A.总体性和长选性B.总体性和全局性C.全局性和系统性D.长远性和风险性2.当整个行监旧趋成熟时,行业成长变(),导致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激烈竞争,利润()。A.快,上升B.快,下降C.慢,上升D.慢,下降3.()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首要外部条件。A.经济环境B.技术环境C.政治法律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4.企业资源优势具有(),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其优势。A.确定性和时间性B.相对性和时间性C.确定性和短暂性D.相对性和短暂性5.()属于企业的基本活动。A.选购 管理B.售后服务C.企业基础设施建设D.技术开发6.在分析图中,位于第Ⅱ象限的企业应实行()战略。A.扭转型8.增长型C.防卫型D.多种经营型7.移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A.领先原则B.有效原则C.总成本最低原则D.长久原则8.在一般竞争战略中,()是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A.低成本战略B.差异化战略C.重点战略D.稳定战略9.()行业的特点是销售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竞争加剧。A.新兴行业B.成熟行业C.衰退行业D.稳定行业10.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包括()、合适定位战略、快速推出战略。A.领导地位战略B.差异化战略C.重点战略D.稳定战略11.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A.主体B.客体C.内容D.重点12.()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限制的依据。A.实际成效B.绩效评价C.战略评价标准D.纠偏行动13.平安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越(),经营越()。A.大,平安B.大,危急C.小,平安D.小,危急14.当经营平安率低于()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平安率的决策。A.50%B.40%C.30%D.20%15.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包括①剪枝决策、②计算期望值、③绘制树形图,依据分析程序的依次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①③②16.()又称为“华德决策准则”。A.悲观决策标准8.乐观系数决策标准C.中庸决策标准D.最小懊悔决策标准17.循环法是将①支配;②执行;③检查;④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支配管理的一种方式。将四个阶段按依次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_B.③②①④C.③①④②D.④①③②18.建立合瑾有效的()是企业完成支配任务的关键。A.支配体系B.决策体系C.目标体系D.营销体系19.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A.起步环节B.中心环节C.结束环节D.中间环节20.市场是()购买者和()购买者的总和。A.显性,隐性B.男性,女性C.城市,农村D.现实,潜在21.依据()不同,可将市场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A.买方的类型B.卖方的类型C.交换对象D.活动范围和区域22.()供应的产品具有以下特性:不行储存、无法转售和不行触知。A.服务市场B.商品市场C.技术市场D.金融市场23.消费者市场是指全部为了()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A.家庭消费B.个人消费C.市场消费D.社会消费24.在困难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包括①引起须要;②收集信息;③评价方;④确定购买;⑤买后行为。将以上过程排序正确的为()。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④①③②⑤25.()是指企业的选购 部门依据过去和很多供应商打交道的阅历,从供应商名单中选供货企业,并干脆重新订购过去选购 过的同类产业用品。A.修正重购B.干脆重购C.新购D.间接重购26.所谓()就是对本企业的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优势的市场机会。A.企业营销机会B.企业竞争机会C.企业优势机会D.企业实践机会27.()是指某一品牌或产品大类内由尺码、价格、外观及其他属性来区分的详细产品。A.产品组合B.产品大类C.产品项目D.产品线28.产品组合的()是指产品大类中每种产品有多少花色、品种和规格。A.宽度B.长度C.关联性D.深度29.()是指已获得专用权并受法律爱护的一个品牌或一个品牌的一部分。A.品牌名称B.商标C.品牌标记D.记号30.下列不属于投入期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的是()。A.改善产品策略B.快速掠取策略C.快速渗透策略D.缓慢掠取策略31.下列不属于售前服务的是()。A.供应询问B.帮助选购C.供应零件D.供应资料32.所谓销售渠道是指产品由()向最终顾客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或企业通过()到最终顾客的全部市场营销结构。A.中间商,企业B.专卖者,消费者C.消费者,中间商D.企业,中间商33.渠道的()就是产品在从生产者流向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中所经过的中间怠次或环节。A.长度B.宽度C.层次数目D.多重性34.企业(。)是指企业的声誉、人力、财力和物力。A.销售实力’‘B.实力C.服务实力D.限制实力35.(),即企业在确定地区、确定时间内只选择一家中间商经销或代理其产品。A.独家性分销8.广泛性分销C.选择性分销D.密集性分销36.()是企业以确定的代价,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可能的购买者传递企业产品或劳务信息,以增加影响、扩大销售的一种手段。A·广告B.人员推广C.营业推广D.公共关系37.面对不断变更着的(),企业领导者必需科学地分析其变更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刚好制定对策,实行相应措施。A.外部因素B.内部因素C.环境因素D.政治因素38.顾客力气的分析是企业特定经营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企业产品消费群体分析和()。A.顾客购买动机分析B.顾客消费实力C.顾客选择动机分析D.顾客心理分析39.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企业利用其资源的实力分析以及竞争优势分析体现的是()。A.战略意图分析B.内部管理分析C.内部条件分析D.战略目标分析E.将来经营变更分析40.把资源开发和利用活动分成两大类,即基本活动和()。A.企业战略活动B.企业行业活动C.最终产品的活动D.支持活动41.()过程中,应实行对比方法,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A.企业基础分析B.企业管理分析C.企业人力资源分析D.企业实力分析42.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缺点,①纵向生产实力难以平衡;②自制原材料或自行销售的效率往往低于专业公司;③横向管理难度加大;④企业资本投入增加。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必需特别谨慎,以上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43.进行量本利分析的主要问题是找出盈亏平衡点,找寻的方法有图解法和()法。A.公式B.替换C.交换D.平衡44.经营平安率在()之间,越接近予1越平安,盈利的可能性越大。A.0~1B.O~O.5C.0~1.5D.O~245.企业应当进行仔细的探讨分析,确定实行什么策略,在何时退出市场。这指的是A.处于衰退期的产品B.生产的产品销售困难C.产品过时的产品D.产品滞销46.乐观系数决策标准是决策者对将来状况持较乐观的看法,且又考虑到不利形势产生的影响,又称()准则。A.华德决策多B.赫威斯c.亚当斯D.中庸47.()是企业不具备具有战略价值的资源。A.资源优势B.资源管理C.资源缺陷D.资源稀缺48.()是指企业将其资源进行组合、归集、整合形成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须要的一种技能。A.生产抄B.实力C.管理D.战略49.战略管理学塞迈塞尔·波特依据产品生产的价值形成和创建过程——价值链,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分成两大类,即基本活动和()。A.生产加工B.销售渠道C.售后服务D.支持活动50.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表现在企业的各种()上。A.内部条件B.外部条件C.资源和实力D.优势和劣势51.所谓市场机会就是未满足的()。A.需求B.须要C.信息D.机会52.(),就是依据所选定目标市场上的竞争者现有产品所处韵位置和企业自身的条件,从各方面为企业产品创建确定在的特色,塑造并树立确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好。A.差异市场B.集中市场营销C.市场定位D.市场组合营销参考答案1.A,452.D,473.C,494.B,505.B,516.A,537.B,7、588.C,589.B,5810.A,5911.A,6012.C,6113.A,6614.D,6615.B,6816.A,6917.A,7118.C,7319.B,7420.p,7421.C,7422.A,7523.B,7524.A,7725.B,7926.A,8027.C,8428.D,8529.B,8530.A,8731.C,8932.D,9333.A,9334.B,9435.A,9436.A,9537.C,4638.A,4839.C,5040.D,5141.D,5142.D,5543.A,6444.A,6645.A,8946.B,6947.C,5048.B,5149.D,5150.C,5251.B,8052.C,82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企业战略的实质是实现()之间的动态平衡。A.外部环境B.内部环境C.企业实力D.战略目标E.长远发展2.企业外部调研的方法主要包括()。A.获得口头信息B.获得书面信息C。外部环境预料D.获得信息E.专题性调研3.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因素很多,主要包括()。A.客户对服务的满足程度B.生产率C.各种投入要素的成本D.工艺设计水平E.产能的利用程度4.企业的总体战略有()。A.进入战略B.发展战略C.稳定战略D.撤退战略E.购并战略5.企业实行撤退战略的主要方式有(A.特许经营B.分包和卖断C.管理层及杠杆收购D.拆产为股/分拆E.资产互换及战略贸易6.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包括()。A.合理的决策标准B.有效的信息系统C.系统的决策观念D.科学的决策程序E.决策方法科学化7.决策树的构成要素包括()。A.概率收益值B.决策点C.方案枝D.状态节点E.概率枝8.现代企业支配职能的作用包括(A.使决策目标详细化B.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C.为限制供应标准D.科学的决策程序E.决策方法科学化9.目标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A.系统化的管理模式B.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C.更富于参及性D.强调自我限制E.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实力开发10.依据交换对象不同,可将市场分为()。A.商品市场B.服务市场C.技术市场D.金融市场E.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1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A.文化因素B.社会因素C.个人因素D.心理因素E.经济因素12.依据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角色可分为()。A.倡议者B.影响者C.决策者D.购买者E.运用者13.依据参及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间的差异程度,可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为()。A.习惯性购买行为B.化解不协调的购买行为C.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D.和谐的购买行为E.困难的购买行为14.组织市场是由各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其类型可分为()。A.买方市场B.产业市场C.转卖者市场D.政府市场E.卖方市场15.产业市场及消费者市场具有相像性,但产业市场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包括()。A.购买者集中在少数地区B.需求详细派生性C.需求缺乏弹性D.需求有较大的波动性E.专业人员购买16.企业选购 中心是指由全部参及购买决策的人员构成选购 组织的决策单位,它通常包括的成员有()。A.运用者B.影响者C.选购 者D确定者E.信息限制者17.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确定的主要因素有()。A.社会因素B.环境因素C.组织因素D.人际因素E.个人因素18.包装策略主要包括()。A·相像包装策略B.差别包装策略C.组合包装策略D.复用包装策略E.附赠品包装策略19.下列属于成长期企业实行的营销策略的是()。A.改进和完善产品B.开拓新的市场C.增加销售渠道功效D.树立产品形象E.适时降价20.下列属于产品改良的是()。A.品质改良B.市场改良C.特色改良D.式样改良好E.附加产品改良21.折扣和折让定价策略包括()。A.数量折扣B.功能折扣C.现金折扣D.季节折扣E.推广折让和补贴22.心理定价策略包括()。A.整数定价策略B.尾数定价策略C.声望定价策略D.招徕定价策略E.分级定价策略23.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有()。A.产品因素B.市场因素C.企业因素D.国家法律约束E.中间商的特性24.企业促销策略包括()。A.广告B.人员推销C.营业推广D.公共关系E.宣扬25.集中体现企业经营思想的实质是()组成的动态平衡。A.外部环境B.内部环境C.整体环境D.企业实力E.战略目标26.企业战略具有()特征,离开这些就称不上经营战略。A.系统性B.全局性C.长远性D.风险性E.抗争性27.企业环境的结构可分为()。A.政治和经辨蛛境B.行业环境C.市场环境D.法律环境E.技术环境28.经营环境的分类,困难程度、变更程度分别为()。A.经营风险最小B.有较高的经营风险C.有较低的经营风险D.风险最大E.可限制风险29.所谓(),是指人们对将来某种不确定的东西或未知事务调查探讨后做出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设想或结论,这种设想或结论可以指导人们的实际行动。A.外部环境的迥巫B.外部环境的题测C.外部环境的风险D.外部环境调查信息E.外部环境的推想30.经营环境的现有竞争手段分析包括()。A.现有竞争对手的数目B.现有竞争对手的经营战略C.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化D.固定成本的凹凸E.行业成长过剩31.潜在竞争对手分析,进入障碍包括()。A.产品差异化B.规模经济C.确定成本优势D.进入分销渠道E.资本需求32.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是指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等各因素的集合。A.政治B.经济C.法律D.技术E.文化33.经济结构一般包括的内容是()。A.产业结构B.交换结构C.技术结构D.消费结构E.安排结构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9183.2-2024电气和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户外机壳第2部分:协调尺寸
- PB-22-N-4-Hydroxypentyl-3-carboxyindole-metabolite-生命科学试剂-MCE-7583
- EMPO-生命科学试剂-MCE-2695
- 二零二五年度自动驾驶车辆测试与示范运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健康产品销售折扣与会员管理系统合同
- 2025年度体育设施建设与运营签合同授权委托书
- 2025年度董事薪酬体系设计与聘任合同
- 2025年度荒山开发使用权出让合同
- 2025年度林业保护驾驶员聘用与巡护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船员劳动合同及船舶事故应急处理合同
- GB/T 19228.1-2024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组件第1部分:卡压式管件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380题(含答案)
- (高清版)DZT 0399-2022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
- 初一英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
- 2023年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广西贵港市2023年中考物理试题(原卷版)
- 仁爱英语八年级阅读理解测试题和答案
- DB11∕T 1875-2021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 传统节日春节英文介绍课件
- 水资源论证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