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编写)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周围的植物”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周围的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我们自己”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内容。(1)“周围的植物”单元:本单元以观察、记录、交流能力为培养重点,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与思维发展。通过各类观察活动,让学生知道描述植物的方法,认识到植物的需要。通过对生活中植物的用途的了解,真切感受到植物,作为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美的享受。同时通过单元小结、科学阅读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板块的插图和文字认识更多周围的植物,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
(2)“我们自己”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了解了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每个感觉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本单元还帮助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变化,推测未来的身体信息,引导学生关注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知道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了解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2.板块分析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具体说明如下:(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三、教学目标1.“周围的植物”单元(1)科学观念①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认识一些植物的外部特征。②知道植物具有很多特点,能识别植物之间的异同。③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环境,认识到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特征不同。④知道几种常见植物的名称。⑤知道植物需要水、阳光、空气等条件,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出现的变化。(2)科学思维①通过回忆、交流、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比较一些植物,认识到植物是各种各样的。②通过对植物特点的比较、分析,能概括出植物特点,尝试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③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分析植物的不同之处。④通过观察和画“像”记录,能分析植物与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⑤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搜集证据,体会植物在不断地生长变化。(3)探究实践①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②观察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环境。③学会用画图的方式真实地记录植物的主要特征。④在实地观察中,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植物的问题。(4)态度责任①能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植物的信息。②激发了解植物的兴趣,培养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我们自己”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①通过观察身体的外部,知道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运用耳听、透光看、手摸等方式探知身体的内部,初步认识到身体内部有骨骼、肌肉、心脏等。②知道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能够说明我们在生长。③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变化等。④理解每种感觉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局限性。知道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学会简单的保护方法。
⑤认识到自己在未来会持续成长,同时也理解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发育过程。(2)科学思维①能够运用耳听、手摸、眼看等方式收集信息,据此推测身体的内部结构。②通过比较衣服、外貌和牙齿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察觉到我们身体的变化,意识到自己正在成长。③通过观察与比较,能逐渐有意识地关注感觉器官及其作用。④通过对哥哥、姐姐们身体生长情况的了解,能够推测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情况。(3)探究实践①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②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③在多次“抓尺子”的游戏活动中,用表格记录、画图记录的方式记录游戏中的发现。④在闻味辨物的活动中,能恰当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和比较,区分布袋里的物品。⑤能够恰当地运用感觉器官进行反复观察,通过画图的方式记录观察中的发现。⑥在制作“时间胶囊”的过程中,能够选择适合放入其中的身体信息,并获取相关数据。(4)态度责任
①能够如实将自己观察到的身体特征记录下来,养成认真、细致记录的习惯。②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倾听他人的意见。③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④认识到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学会简单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四、具体教学措施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设计进度表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18.25-9.1编写教学计划、备课29.2-9.6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39.9-9.141我们知道的植物49.18-9.202观察植物59.23-9.273植物长在哪里69.29-9.30机动710.1-10.7国庆节放假810.8-10.124给植物画张“像”910.14-10.185植物的变化1010.21-10.256校园里的植物1110.28-11.1单元小结1211.4-11.8机动1311.11-11.151我们的身体1411.18-11.222发现生长1511.25-11.293游戏中的观察1612.2-12.64气味告诉我们1712.9-12.135通过感官来发现1812.16-12.206观察与比较1912.23-12.277做个“时间胶囊”20
12.30-1.3单元小结211.6-1.10机动221.13-1.17总结评价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程内容与课程标准中"5.2地球上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的第三项"能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点"相对应。作为《身边的植物》单元的开篇课程,同时也是学生科学探索之旅的起点,本课旨在激发学生对植物学和自然界的热爱与兴趣。课程分为四个主要部分。首先,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公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周围环境中存在的植物种类及其特性,帮助他们开始探索身边的植物世界,并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植物的初步认识。其次,在探索环节,学生将分享他们所了解的植物,这不仅让他们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还能描述植物的一些显著特征。此外,通过观察校园的图片,学生将学习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这有助于他们形成对植物的基本理解。在研讨环节,学生将根据植物的特点来识别和区分不同的植物种类,并引导他们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最后,在拓展环节,设计了种植活动,让学生了解两种基本的种植方法。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为后续的植物观察活动打下基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植物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书籍、家庭种植或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他们的认知往往是基础和零散的。从能力角度来看,一年级学生尚未能够进行系统的科学观察,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弱,识字量有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不长。因此,种植活动是他们进行长期观察的初步尝试,记录时更适合采用绘图的方式。【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认识一些植物的外部特征。科学思维: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一些植物。探究实践: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态度责任:能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植物的信息,激发了解植物的兴趣,培养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难点:种植一棵植物,坚持观察并记录。【材料准备】教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季可种植的植物,常见植物图片,课件等。小组:大麦、大蒜等种子,校园图片等。【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聚焦一、我们周围的植物1.我们周围都有哪些植物?你知道有哪些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特点,并尝试描述,如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高,有的矮。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提问,帮助学生从回忆中提炼出更多关于植物的信息,同时培养了学生乐于分享的习惯。二、探索:我们知道的植物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植物,认识到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教师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3页的植物图片,也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认识哪些植物?”学生会说出一些植物的名称,个别说不出名称的,教师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型盆栽或相关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更好地认识植物。2.组织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图片,从学生熟悉的地方圈出植物,重点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找出植物。认识到植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设计意图:通过知道的植物——熟悉环境(校园)里的植物,让学生知道花时植物,草是植物,大树也是植物,植物具有多样性,初步形成植物的概念。三、研讨:1.提问:“我们圈出来了几种植物?”2.我们认识校园图片中的植物吗?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圈出的植物”的数量。学生交流时只需要将图片中几种明显的植物圈出来即可,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教师可以出示更多的校园场景图,鼓励学生找一找校园中常见的植物并描述一些基本特征。对于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很难说出校园里常见的植物名称,可以让学生在大图中进行指认,教师告诉学生名称。允许学生有多样的表达方式,如植物高矮、树叶颜色、花朵颜色等描述植物。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以及观察和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四、拓展:种植一棵植物1.教师利用图片介绍农民插秧活动,鼓励学生开展种植体验活动。用微视频呈现不同的种植方式。在了解了种植方法后,教师鼓励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将种植植物的步骤画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展台呈现部分学生的绘图,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补充,进一步完善种植方法,为后续的种植活动做好准备。如:种植前需要先选种;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设计意图:通过种一种,画一画,看一看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的科学习惯。【板书设计(生成)】我们知道的植物周围的植物有:树、花、草、水果、蔬菜……校园里的植物:三角梅、竹子........【学生记录单设计】:同学生活动手册《观察植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单元第2课,对应课标学习内容“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的第三点“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通过对第1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植物。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加深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重点指向植物有哪些特点,并帮助学生逐改步建立起不同植物有不同外部特征的认识。本课内容有四个部分,聚焦版块,通过情境图让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和人一样都在生长,同时聚焦植物有什么特点?探索版块,设计了两个任务,观察一株植物和观察更多的植物。在第一个观察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来观察一株植物,可以用眼看、手摸、鼻闻等科学方法来观察,并对植物外形特点进行口头描述。在第二个观察活动中,出示更多的植物,以蒙眼猜植物的游戏引导学生不用眼睛看,通过用手摸、用鼻子闻的方式来观察植物,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植物特征,学会比较植物的异同点。两个活动是递进的,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植物是种在土地里、不会移动、颜色大多是绿色的、有高有矮、会开花、会结果等。研讨版块,总结本节课所使用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与方法结合起来描述植物特点。通过询问学生自己家里种的植物怎么样了,让学生持续关注自己种的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拓展版块,让学生通过观察特殊植物一-仙人掌,发现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了解植物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更多植物的特点。【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植物的观察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本课以观察、描述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方法的细致指导,渗透科学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有序地观察,并指导学生对植物特点进行描述。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课堂上需要创设一些符合学情的情境或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渗透小组合作的意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植物具有很多特点,能识别植物之间的异同。科学思维:通过对植物特点的比较、分析,能概括出植物的特点,尝试描述观察到的信息。探究实践:在观察植物外部形态过程中,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态度责任: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株植物的形态特点。难点:学生能描述观察到的植物外形特点。【材料准备】教师:绿萝(水培)、菊花(土培)、石竹、薄荷等常见植物盆栽。多媒体课件小组:自己种的植物。【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聚焦:说一说植物与我的关系1.学生从校园情境图中发现植物和人一样在生长,教师可以追问学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以围绕高矮、颜色、生长环境、会不会移动等讨论。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植物和人一样都会生长,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关注到植物的变化。二、探索:观察植物并描述特点1.活动一:观察一株植物。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一株植物,询问“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用什么方法观察?”引导学生观察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先远看整体,再近看局部。学生近距离观察时,引导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鼻子闻等,在语言表达上,给学生搭建表达支架,比如:我用眼睛看,看到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我用手摸,摸到植物的叶子是软软的。在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会株水培绿萝,通过邀请学生做小小观察员,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在学生观察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让观察活动更充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绿萝可以用薄荷或其他当季常见植物代替。2.活动二:观察更多的植物。建议给每个小组再准备一株不同种类的植物。如薄荷、吊兰、月季、菊花、石竹等,小组间可以观察不同的植物。在观察活动结束后,可以开展“蒙眼猜植物”“你说植物特点我来猜”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描述植物特点,在互动交流中认识更多植物的特点。如果第一个植物观察提供的是水培植物,建议第二个观察活动给小组准备土培植物,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的培育方式,给小组提供的植物不宜太多,会造成学生在一株上观察停留时间少,造成观察不细致、不充分。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一株植物中了解观察的方法并延申到观察更多的植物,对自己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更多植物的相同与不同,知道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生活在土壤中,也有水培植物,识别植物中的异同。三、研讨:我们应该怎样描述植物1.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描述植物?”预设学生会回答: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进行观察和描述提问“我们种的植物长得怎么样了?”预设学生从观察中发现,植物长高了,叶片变多了等,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种植的植物的变化。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以及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梳理自己本节课的所得,培养证据意识,同时将课堂所学学以致用,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更有针对性。四、拓展:找一找植物的特别之处1.借助仙人掌的照片或实物观察,引导学生发下它的叶很小,已经变成了叶刺。2.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如芭蕉的叶、荷花的叶、含羞草的叶等,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植物有什么显著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有显著特点的植物,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寻找更多独特的植物。【板书设计(生成)】形状、颜色、大小、气味、高矮变化观察植物形状、颜色、大小、气味、高矮变化眼睛看眼睛看植物是有生命的用手摸植物是有生命的用手摸观察植物鼻子闻鼻子闻【学生记录单设计】:同学生活动手册《植物长在哪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单元第3课,对应课标学习内容“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的第三点“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以及“6.1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的第一点“说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和空气”。从本课开始,学生将改变观察的视角,从观察植物过渡到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在这节课中,学生聚焦植物的生长环境。了解不同环境下的植物,探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本课内容有四个部分,聚焦版块引导学生交流种植经验,关注植物种在哪里。探索版块设计了三个分层活动。活动一通过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建立“植物生长需要生壤”的认识。活动二通过土地的剖面特写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扎根在土壤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活动三让学生了解到植物还可以生长在水中。研讨版块,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生长环境的共同特点,并能比较说出土壤中植物与水中植物的不同点。这一部分可以结合教学中的活动进行,也可以在总结阶段稍作整理。拓展版块通过“在土壤和纸巾上种绿豆”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生长状态,引导学生养成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生长环境的意识。。【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用科学方法观察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点。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植物,了解一些常见环境中的典型植物。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比较法观察不同环境下的植物,丰富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环境,认识到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特征不同。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分析植物的不同之处。探究实践:观察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环境。态度责任:通过观察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持续保持探究植物的兴趣,形成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生长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比较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认识到植物的生存需要环境。难点:对比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认识到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特征不同。【材料准备】教师:视频资料、常见植物盆栽、不同植料种植的绿豆、多媒体课件学生:种植经验分享(照片、观察日记等)、绿豆、纸巾、种植盆、土壤、种植工具。【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聚焦:我们把植物种在哪里1.教师提前布置学生整理自己做种植植物的照片、日记、观察比较一等。提问:说一说你种过什么植物?是怎样种植的?学生分享自己种植的经验,预设学生发现植物可以生长在不同的地方,如喜阴和喜阳的植物放置的位置不同,土培和水培的植物对环境需求不同,仙人掌等耐干旱的植物与绿萝等对水的需求量不同等,聚焦植物的生长环境。设计意图:通过种植植物的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可以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二、探索:植物生长在哪里1.活动一:观察这些植物生长在哪里。教师可以结合聚焦环节的分享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植物还可以生长在哪些地方?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除了花盆、花园等环境,植物还可以生长在田野、草原、高山等不同地方。其次,教师出示多种环境中的植物图片,利用植物卡片开展观察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地方都有土壤。活动二:是观察植物在土壤里是怎样生长的教师出示植物生长在土地里的剖面特写,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怎样生长在土壤中。通过讨论,发现植物在土壤中扎根生长。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土壤为植物提供了扎根环境,土壤是植物的家。通过观察发现,土壤里还生活着许多的小动物,将植物、动物和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土壤不仅是植物的家,也是许多小动物的家。活动三:植物还能生长在什么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发言,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丰富,知道植物还生长在池塘、湖泊、大海等水环境中。需要注意的是:水生植物中,漂浮植物的生长不需要土壤,但是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还是扎根在土壤中的。随后,教师出示水中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研讨问题2: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与生长在水中的植物,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不同环境下的植物生长情况不同,生长在土壤里的植物相对高大、粗壮、根系发达;而水中的植物比较纤细,根系不发达。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和图片向学生介绍无土栽培的新技术。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递进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关注到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同,会对植物的结构产生影响。从最熟悉的土培植物开始,到水培植物、无土栽培技术等,认识到植物生长需要环境,环境不同,植物的特征不同。三、研讨:植物的生长环境1.提问:“在大自然中,生长植物的地方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预设学生会回答:有的植物会生长在水里,有些会生长在土壤里提问“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与生长在池塘中里的植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教师可以展示多种典型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现土壤中的植物更加高大、粗壮、而水中的植物比较纤细、根系不发达。设计意图:通过两个连贯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植物的特征也会不同。四、拓展:种绿豆在课堂中指导学生种植:分别在土壤中和纸巾中种下相同数量的绿豆,定期浇水、对比不同环境中绿豆的生长情况。本实验需要学生进行长周期的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写日记、做观察笔记等方式持续观察、记录。在下会节课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种植情况。。设计意图:本节课中,学生的实践活动较少。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开展拓展活动。以常见的种植植物绿豆为活动载体,通过水培和土培的比较,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环境不同为植物带来的变化。【板书设计(生成)】植物长在哪里水里水里土壤里环境不同,特征不同土壤里环境不同,特征不同植物长在旱地里旱地里【学生记录单设计】:同学生活动手册《给植物画张“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单元第4课,对应课标学习内容“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中的第三点“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本课的重点是能够通过对植物的观察,说出几种常见植物的名称,找到不同植物的特点,并通过观察、记录、思考、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从而树立爱护植物、保护生命的意识。本课内容有四个部分,聚焦版块通过展示身边的美景,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人们经常给植物拍照或画“像”,进而聚焦问题“怎么画植物才真实”。探索版块为“我们给植物画个像”,通过对身边植物的观察,掌握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植物的名称,找到生长环境,并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植物,同时做成一幅作品,体现跨学科学习的意思。研讨版块通过对画像的讨论,判断学生是否根据植物的特点进行了记录,同时提出让学生去观察记录家里的植物,引导学生树立爱护植物的意识。拓展版块为继续观察并记录自己种的植物,通过对植物连续观察,了解它们发生的变化。【学情分析】前面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科学的观察方法,也尝试用科学的方法观察了多种植物和植物生活的环境,并能够用一些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植物的一些特点动在前面的学习中,科学学习的重点是观察和描述,因此在记录的方法上,学生还未掌握画简图等记录方法。同时,学生的科学语言表达还不够规范,在描述现象和特征的时候,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另外,在给植物画像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关注到植物的名称,关注各种植物的生活环境学生对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一定疑惑,需要教师多进行思维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观点表达。【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几种常见植物的名称,认识植物的主要特征,知道它们生活在相应环境。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画像记录,能分析植物与生活环境的联系。探究实践:通过对多种植物的观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特征。态度责任: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树立爱护植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身边植物的观察,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植物。难点: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植物特点。【材料准备】教师:视频资料、常见植物盆栽、自己尝试画一张画像、多媒体课件学生:种植的植物、观察记录单。【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聚焦:怎样画植物才真实1.教师提问:说一说你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种植物?追问它的什么特点让你印象很深?学生分享自己印象很深的植物,如仙人掌的刺、芭蕉树的叶子、水生植物睡莲荷花、捕蝇草等。2.教师创造情境出示植物“邀请了家里的一位植物好朋友来到教室”,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植物,可以从植物的特点中进行介绍。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抓住植物的不同特点,才能把植物画的更加真实。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到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不同的特点,为下一步画植物活动中捕捉植物的特点做铺垫。二、探索:给植物画张“像”1.活动一:观察植物的特点。可以采用小组观察的方式进行,在小组观察完了之后,请学生说一说植物的特点,教师也可以提供科学性的表述语句,帮助学生的回答,比如我是吊兰,我的特点是学生在进行介绍的时候,教师及时将学生所说的特点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也意识到,在给植物画个像之前,一定要先进行仔细的观察。活动二:为植物进行示范画像。通过活动一的观察,在黑板上逐步呈现植物的画像,并且一边画植物,一边渗透植物的名称、植物的特点、植物生活的环境等等。提供的植物建议特征明显、结构简单,比如细长叶子的吊兰、开花的杜鹃、圆圆叶子的铜钱草等,也可以提供多种培育方式的,比如水培的、土培的,甚至也可以到校园里去观察。活动三:选择一种植物画像。这个活动是小组选择一种植物,每个人都将观察到的内容画下来,是前两个活动的延续,教师也可以提供一部分学生的手绘图,但要提醒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观察和记录。这里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绘制时间,大概可以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学生绘制完了之后,再进行交流介绍。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递进的活动过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可以在学生画图前,通过板书学生黑板演示画等形式相结合,指导学生画出植物主要特征即可,可示范画、画植物局部图或者植物整体图,降低学生绘画难度。三、研讨:爱护植物1.提问:“我们画出这棵植物的特点了吗?我们画的植物别人能认出来吗?”预设学生会回答:有的植物会生长在水里,有些会生长在土壤里提问“我们家里种了哪些植物?应该怎样爱护它们?”教师可以展示多种典型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现土壤中的植物更加高大、粗壮、而水中的植物比较纤细、根系不发达。设计意图:通过两个连贯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植物的特征也会不同。四、拓展:观察记录继续观察并记录自己种植的植物,发现植物生长的变化,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上台讲解植物的变化,同时对后续观察提出要求,要对植物的生长变化进行长时记录。设计意图:本节课中的最后,让学生对自己种植植物的生长变化进行阶段性的汇报,同时提出下一阶段的任务,有效反馈,激励学生进行长时记录。【板书设计(生成)】给植物画张“像”【学生记录单设计】:同学生活动手册《植物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单元第(5课,对应课标学习内容“6.1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的第一点“说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和空气”。本课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植物种植过程,学生将自己近段时间种养的植物带进课堂观察,向身边同学介绍植物发生的变化。在交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安静倾听、积极表达,结合自己种养植物过程中的发现,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和需要的条件。本课内容有四个部分。聚焦版块,通过“我们种的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问题引发学生关注植物发生的变化。探索版块安排了“观察我们种的植物”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两项活动,通过课堂观察和记录单展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种植经验,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研讨版块,通过对植物种养经验的讨论,分析出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条件。拓展版块,展示了我们收集的其他资料,以一棵树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为例,把学生的视野从对静态现象、短期现象的观察,引向对更为广阔的、动态的、长期的植物生命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意识到植物生长变化鲜明且存在周期,体会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的方法,但是一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对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比较零散、粗浅,需要教师帮助一起回顾和梳理。在交流分享过程中,鼓励学生保持安静倾听的习惯。【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植物需要水、阳光、空气等条件,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出现的变化。科学思维: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搜集证据,体会到植物在不断地生长变化。探究实践: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态度责任: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探究植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种养活动,知道植物需要水、阳光、空气等条件,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出现的变化。难点: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搜集证据,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体会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材料准备】教师:教师提前种植的植物、照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生自己种植的植物(如大蒜、绿豆等)以及种植过程中的照片、图片、文字。【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聚焦:我们种植的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提前布置学生整理自己做种植植物的照片、日记、观察笔记等。提问:你种植的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证据证明?学生分享自己种植的经验,说出植物发生的变化。比如植物长高了,叶子变多了,颜色变深了等等。设计意图:通过种植植物的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都在生长变化,是有生命的。二、探索:交流展示植物的变化1.活动一:观察我们种的植物。学生把种植的植物带进课堂,观察植物的特征。教师要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细节变化,如关注是否长出了花苞等。观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植物的小主人可以向组员说一说植物发生的变化,小组成员间相互分享,安静倾听。小组观察结束后,教师没请小组成员进行汇报,并及时给予评价。活动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学生展示种植期间的观察记录单,通过图片或文字展示,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连续性变化,植物第一天是什么样的,第三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动态变化过程教科书中呈现的两种植物的生长速度虽然有快有慢,但都会发芽、变大。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植物种植的植物以及为我们提供证据支撑的观察记录交流分享,学生发现植物是有变化的,且不同的植物生长变化速度是不同的,但是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三、研讨:怎样照顾植物1.提问:“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预设学生会回答:植物长高了、长叶子了、叶子变大颜色变深、植物的“杆”变粗了、会开花、会结果、有的植物死掉了。提问“为了帮助植物更好生长,你们做了什么?”预设学生回答给植物浇水、放在阳台上等,及时追问学生,明确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设计意图:通过两个连贯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且植物生长变化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条件。四、拓展:更多植物的变化活动中,教师用课件出示一棵树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树,说说同一棵树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树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第之年这棵树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会周期性地发生生长变化。如果学生还带来了其他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照片和资料,教师要给予鼓励,并给他们机会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植物都是在生长变化的,不仅是自己种植过程中的变化,更有四季的变化等,初步感受植物会周期性地发生变化。【板书设计(生成)】植物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会长高变粗、叶子会变大、颜色变深生长需要:空气、水分、阳光【学生记录单设计】:同学生活动手册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单元第6课,对应课标学习内容“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的第三点“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本课将综合运用前5课学习的观察方法,走出教室,观察和记录校园里的植物,这是对前几课学习的整体回顾。本课的重点是带领学生去校园实地观察和认识植物,能够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描述其特征。通过观察,养成良好的记录为惯,提高交流汇报的能力,学生增强探究植物的兴趣,进一步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内容有四个部分,聚焦版块通过提问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引导学生去观察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探索版块是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记录校园里的植物。通过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认识到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和主要外部特征。研讨版块,学生整理他们观察到的植物特征以及室外观察到的新信息,交流观察到的植物和遇到的新问题。拓展版块是引导学生课后可以和家人一起到菜市场或者田野里去认识一些蔬菜、水果,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植物,包含了我们吃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学情分析】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运用看、摸、闻等方法观察植物,知道了植物有的生长在泥土里、有的生在水里、有的是无土栽培,通过种植植物等活动知道了植物会生长变化,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这节课是学生第次到室外开展科学活动,一年级学生会很兴奋,难以自我约束。因此,教师在活动前需要分好小组,明确任务,着重强调在限定区域内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须及时答疑、指导记录,帮助学生有序地、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认识到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和主要外部特征。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部特征。探究实践:在实地观察中,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态度责任: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能持续关注周围植物的形态,对常见的植物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难点: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部形态。【材料准备】教师:校园植物视频或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铅笔、橡皮、观察。【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聚焦:校园里有哪些植物?教师可以出示校园里拍摄的植物视频或者图片,提问:“校园里都有哪些植物?”激发学生观察和认识校园植物的兴趣。通过前面5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校园里的部分植物,可以请学生说一说,学生会说一些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和地点。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一下校园里的植物。”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被激发。旁边的图片提示学生在观察时不拔起、不采摘、不伤害植物,强化“植物是有生命的”这一概念。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校园植物分布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强化在观察过程中要爱护植物的观念。二、探索: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到校园里去观察和认识植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划定大致的范围,强调注意安全。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要求: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④注意不拔起、不采摘或不伤害植物。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本课的活动记录,希望学生学习画示意图记录植物的方法。第1幅图作为示范,请学生把找到的一种植物画在方框中,不要求画得很像,画出这种植物的大概样子、同时也可以在植物旁边画某一个细节特征,比如叶子形状、是否有果实或者是否开花。设计意图:在课前,教师可以先去考察校园里的植物分布情况,选择周边环境较为安全、便于观察的植物给学生进行观察;上课时,教师需要明确观察要求、提醒学生及时记录(画图)、合理分组(组内至少有一名画画能力强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观察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乱摸、乱碰;提醒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植物,。三、研讨: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1.提问:“我们观察、认识了校园里的哪些植物?”总结学生整节课在校园里找到的植物名称和特征,从学生的回报中体会校园中植物的多样性。。提问“我们有哪些新发现?遇到了哪些新问题?”预设学生回答有的植物有落叶,有的植物没有落叶,有些植物的名称不知道等。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汇报和交流帮助学生回顾前五课所学的知识点,知道我们周围存在各种植物,它们都有不同的特征。最后教师介绍相应的植物,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植物(这需要教师提前规定好每一组观察的植物,并制作植物介绍ppt)。四、拓展:和家人一起到菜市场或田野中,认识常见的蔬菜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几幅菜市场里蔬菜、水果或者田野里农作物,比如水稻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原来菜市场、田野里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也是植物,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植物。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植物,植物在我们的身边方方面面。【板书设计(生成)】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校园里的植物: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④注意不拔起、不采摘或不伤害植物。【学生记录单设计】:同学生活动手册《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单元第1课,对应课标“5.1生物具有区别与非生物的特征”下的低段学习目标“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和“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下的低段学习目标“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作为单元的起始课,通过使用观察植物的技巧,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并认识自己身体的外部和内部结构,同时感受感觉器官的作用,为后续课程中对感觉器官的深入探究打下基础。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聚焦环节,通过锻炼身体的场景,让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聚焦于身体各部分。第二部分是探索环节,学生将有方法、有顺序地观察并绘制身体结构,包括使用听、摸、看等方式来探索内部结构,以及观察外部结构。第三部分是研讨环节,强化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身体结构。第四部分是拓展环节,通过阅读科普资料来深入思考探索身体内部的结构,以激发对自身身体研究的兴趣。【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外部结构,但常将五官与身体结构混为一谈,对内部结构的认识则相对有限。在本课中,学生将借鉴观察植物的技巧来更深入地观察和理解自己的身体。尽管这些观察技巧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仍需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准确的示范和指导。通过画图记录,学生可以提高表达兴趣,促进细致观察和创造性描述。鉴于一年级学生绘画技巧尚不成熟,他们在用图画表达发现时可能面临挑战,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从而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知道我们身体内部还有一些看不见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科学思维能够运用耳听、手摸、眼看等方式收集信息,据此推测身体内部的结构。科学实践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态度责任能够如实将自己观察到的身体特征记录下来,养成认真、细致记录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感官观察,认识我们身体外部的基本结构,推测身体内部还有一些看不见的结构。教学难点:能用听、摸、看等方式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并用画图的方式观察发现。【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彩笔、白纸或记录本、小组评价表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听诊器、课件【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活动:出示同学们锻炼身体的照片或视频。(如做早操、跑步、跳绳、踢足球等活动),提问学生:“这些同学正在做什么?”“这样能锻炼到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预设:1、做早操能锻炼到我们的脖子、手部、和腿部。2、跑步锻炼我们的腿部、跑步之后心跳会加快,锻炼我们的心脏。3、踢足球锻炼我们的腿部)教师活动:将学生的发言用画图以及标注关键词的方式记录在黑板上。聚焦任务,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我们的身体包括哪些部分?”。(板书课题:我们的身体)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学生日常做的运动,引起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关注,调取学生对身体结构的前概念,进而聚焦本节课的核心任务。聚焦任务。2.探索活动一: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并画图记录。教师提问:“对于这些眼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身体部位,我们应该可以用哪些观察方法观察呢?”(预设:学生分享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如用手放在心脏处感知心脏的跳动,捏一捏手指,硬硬的,有骨头......)教师讲解观察方法:(1)出示实验指导视频:指导学生们用耳听(腹部和背部)、手摸(摸手指;摸屈、展臂时的上臂变化;手摸自己的胸口感受)、眼看(光照手指)等观察方法。(2)强调注意事项:要求同性别的同学一起做实验。耳听声音时,减少衣物的阻隔,并保持教室环境安静。手电筒不能直接照射眼睛。(3)指导记录方式:教师出示人体轮廓图,并指导学生用感官收集到的信息记录在相应的观察位置。可以先做一下示范:如将手放在胸口处感受到“咚咚-咚咚”的声音,指导学生将观察方法“手部”画在相应的观察位置,将收集到的“咚咚-咚咚”的声音以“文字或拼音”的方式。并鼓励学生画出自己的推测结果。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观察记录,教师巡逻指导。分享交流:(教师可以提供:我用什么方法,发现哪里有什么声音或感觉,它可能是什么”的句式提供给学生进行表达。)①先组织组内的学生分享交流:学生在组内展示自己的记录单,分享自己的观察方法和发现,组内其他同学根据他的记录和介绍进行打分。②小组学生将自己的记录单进行投影呈现并讲解自己的发现,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补充质疑。(预设:用耳朵靠近腹部,听到了肚子在叫的声音;用手摸,摸到皮肤下面有硬硬的东西,它可能是骨头.......)设计意图:画图作为一种记录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地表达兴趣,还能促进他们仔细观察和,创造性地对事物观察的方法,进行有效指导。另外教师通过对记录的方法和内容进行示范指导,将学生的观察和结果有效外化,让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活动二:观察身体的外部结构并画图记录。教师提问:“我们探索了身体内部的一些奥秘,我们身体的外部由哪些部分?可以用什么观察方法观察,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预设:用眼睛看....)教师指导活动:可以直接观察一名同学的身体,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并画一画,并用简单的文字或拼音标注出我们身体外部大的结构组成部分。学生活动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建议:建议同性别的学生一起完成实验观察。)教师提问:我们的身体由哪几个大部分组成?”分享交流:学生将自己的记录单进行投影呈现并讲解自己的发现,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质疑。(当学生说的很细致,如提到眼睛、鼻子、嘴等小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给这些部分归类,眼睛、耳朵、鼻子、嘴都在头部上;胳膊、手腿、脚合起来叫做四肢。从而总结归纳出我们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画一画,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在组内分享交流,并进行引导达成共识。并在教师引导下发现人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3.研讨研讨1:我们的身体从上到下由哪几部分组成?(提示:这一个问题的研讨应该在教学之初就由教师明确提出。随后在两个探索活动分别结束时,组织学生开展研讨,达成共识)师生小结:我们的身体外部由上到下都有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结构,比如心脏、骨骼和肌肉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总结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研讨2:与小猫、小狗相比,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不同?(教师出示小猫、小狗的图片,引导学生使用眼睛、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等顺序观察小猫、小狗的外部,与我们的身体进行比较,发现异同。)师生总结:我们与小猫、小狗都有头、颈、躯干和四肢,但是小猫、小狗有尾巴,身上长满浓密的毛发,我们的身体没有尾巴和浓密的毛发.......).(提示:可以提醒孩子在课下:在家长的陪同下,注意安全,观察自家的小动物,发现小动物与人体更多的异同之处。)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深化对观察方法的掌握和对身体结构的认识,同时渗透我们和动物都是生物这一认识。)4、拓展想知道我们身体内部是什么样的吗?阅读科普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提示: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相应的科普书籍,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在课上组织学生分享。或在课堂上呈现相关的知识给学生阅读,组织学生阅读汇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身体的内部的样子,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他们继续探索身体内部奥秘的方法,培养探究兴趣)【板书设计(生成)】板书说明:关于学生们观察到的身体的内部结构,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补充。【学生课堂评价表】画图记录我们的身体结构小组评价表第()组组员学号1234身体外部身体内部有理推测学生互评标准:能画出身体外部的基本结构,得一颗星。画出观察身体内部的方法和收集到的信息,得一颗星。有依据得推测身体内部有一些看不到的结构,并能用图画、文字、语言等方式描述。得一颗星。【学生记录单】《EQ\*jc0\*hps22\o(\s\up13(wǒ),我)EQ\*jc0\*hps22\o(\s\up13(mén),们)EQ\*jc0\*hps22\o(\s\up13(de),的)EQ\*jc0\*hps22\o(\s\up13(shēn),身)EQ\*jc0\*hps22\o(\s\up13(tǐ),体)》EQ\*jc0\*hps22\o(\s\up13(jì),记)EQ\*jc0\*hps22\o(\s\up13(lù),录)EQ\*jc0\*hps22\o(\s\up13(dān),单)EQ\*jc0\*hps22\o(\s\up13(bān),班)EQ\*jc0\*hps22\o(\s\up13(jí),级):_______EQ\*jc0\*hps22\o(\s\up13(xìnɡ),姓)EQ\*jc0\*hps22\o(\s\up13(mínɡ),名):______EQ\*jc0\*hps22\o(\s\up13(rì),日)EQ\*jc0\*hps22\o(\s\up13(qī),期):_________EQ\*jc0\*hps22\o(\s\up13(huó),活)EQ\*jc0\*hps22\o(\s\up13(dònɡ),动)EQ\*jc0\*hps22\o(\s\up13(yì),一):EQ\*jc0\*hps22\o(\s\up13(ɡuān),观)EQ\*jc0\*hps22\o(\s\up13(chá),察)EQ\*jc0\*hps22\o(\s\up13(shēn),身)EQ\*jc0\*hps22\o(\s\up13(tǐ),体)EQ\*jc0\*hps22\o(\s\up13(de),的)EQ\*jc0\*hps22\o(\s\up13(nèi),内)EQ\*jc0\*hps22\o(\s\up13(bù),部)EQ\*jc0\*hps22\o(\s\up13(jié),结)EQ\*jc0\*hps22\o(\s\up13(ɡòu),构)EQ\*jc0\*hps22\o(\s\up13(jiǎn),简)EQ\*jc0\*hps22\o(\s\up13(tú),图)EQ\*jc0\*hps22\o(\s\up13(cān),参)EQ\*jc0\*hps22\o(\s\up13(kǎo),考):EQ\*jc0\*hps22\o(\s\up13(yǎn),眼)EQ\*jc0\*hps22\o(\s\up13(ěr),耳)EQ\*jc0\*hps22\o(\s\up13(shǒu),手)EQ\*jc0\*hps22\o(\s\up13(bí),鼻)EQ\*jc0\*hps22\o(\s\up13(shēnɡ),声)EQ\*jc0\*hps22\o(\s\up13(yīn),音)2、EQ\*jc0\*hps22\o(\s\up11(jì),记)EQ\*jc0\*hps22\o(\s\up11(lù),录)2、EQ\*jc0\*hps22\o(\s\up11(tónɡ),同)EQ\*jc0\*hps22\o(\s\up11(bàn),伴)EQ\*jc0\*hps22\o(\s\up11(zhī),之)EQ\*jc0\*hps22\o(\s\up11(jiān),间)EQ\*jc0\*hps22\o(\s\up11(xiānɡ),相)EQ\*jc0\*hps22\o(\s\up11(hù),互)EQ\*jc0\*hps22\o(\s\up11(ɡuān),观)EQ\*jc0\*hps22\o(\s\up11(chá),察),EQ\*jc0\*hps22\o(\s\up11(huà),画)EQ\*jc0\*hps22\o(\s\up11(yì),一)EQ\*jc0\*hps22\o(\s\up11(huà),画)EQ\*jc0\*hps22\o(\s\up11(shēn),身)EQ\*jc0\*hps22\o(\s\up11(tǐ),体)EQ\*jc0\*hps22\o(\s\up11(de),的)EQ\*jc0\*hps22\o(\s\up11(wài),外)EQ\*jc0\*hps22\o(\s\up11(bù),部)EQ\*jc0\*hps22\o(\s\up11(jié),结)EQ\*jc0\*hps22\o(\s\up11(ɡòu),构)?2.2《发现生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作为单元的第2课,对应课标学习内容“5.1生物具有区别与非生物的特征”下的低段学习目标“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课本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认识自己的成长,并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本单元从第二课到第七课,设计逻辑基于“回顾过去、感知现在、规划未来”,旨在逐步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通过展示学生从婴儿时期到现在的成长照片,帮助他们回顾和记录身体变化的明显证据,从而证明他们的成长,并培养他们的证据意识。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聚焦环节,引导学生自我觉察成长,通过问题指引寻找成长实证。第二部分是探索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到能反映自身变化的确凿事实,绘制在记录单上。第三部分是研讨环节,整理证据,讨论并总结成长变化的事实及获取方法。第四部分是拓展环节,让学生绘制动物或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生物的共同特征。【学情分析】在《植物》单元和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后,学生已学会一些基本观察和描述方法,能用画图记录。尽管他们知道自己在成长,但理解多限于身高体重变化。他们尚未将衣服尺寸、体态变化等与成长过程联系起来,需要教师引导深入理解成长历程,并教他们如何结合绘图和文字清晰表达。本课还将激发学生回忆,鼓励他们向家庭和学校寻求帮助,参与探究活动,得到成长所需的支持和关心。【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地变化着,有些变化能够说明我们在生长。科学思维:通过比较衣服、外貌和牙齿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察觉到我们身体的变化,意识到自己正在成长。探究实践: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态度责任:能够关注自己在成长,如实记录自己成长的证据。【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比衣服、外貌和牙齿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察觉到我们身体的变化,意识到自己正在成长。教学难点:能够尝试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自身身体的变化,如实地记录变化的证据。【材料准备】学生准备:小时候穿的衣服、鞋子,不同时期的照片或视频,出生时和现在的身高和体重,水彩笔、白纸或记录本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或照片资料、班级记录单【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聚焦(教师提前让学生带小时候的衣服来学学校)活动导入:“邀请几个小朋友,来进行一场穿衣比赛,请几个同学将自己小时候的衣服试穿上。”(预设:大多数学生的小时候的衣服都穿不下了,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长大。)教师提问:“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长大了。你能找出哪些证据来证明我们在长大吗?”学生思考: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们对身体成长的直观感受,教师将学生的想法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中。设计意图:在聚焦环节,通过“穿自己小时候的衣服”这一活动导入,聚焦这一课的主题——生长变化,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2.探索(1)收集证据,合作交流教师提问:“哪些观点能作为我们成长的证据?”(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高矮、胖瘦、脸型变化、头发的长短、小时候是爬行,现在能跑跳等。)教师活动:你提到了身高的变化,请你描述身高这个特征的变化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详细描述这些特征的变化过程,并在板书记录学生的发现,体现出变化前后的特征,例如,当学生提到身高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记录下体现比较的关键词:身高(矮→高)】学生依据课前准备的衣物、照片,更换的牙齿等证据进行小组交流。接下来教师组织全班进行交流。设计意图:在活动刚开始,让学生自己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成长,让学生学会动嘴、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把学生交流、认可的证据整理在黑板上,这将为学生的画图记录提供明确的参考,避免他们画出与成长无关的内容。选一个证据画下来。教师讲解绘画的要求:画出自己想要呈现的变化和相应的证据。学生绘画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先小组内分享交流你画的证据,小组内根据评价表进行评价。再组织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以绘画的方式将自己的思维外化,但是学生的绘画能力偏弱,需要教师在学生绘画之前进行指导,指导学生要根据他们观察到的事实来进行判断,绘画的主体要能呈现自己的成长过程。3.研讨研讨1:我们找到的哪些事物,可以证明我们在长大?(学生在探索1和探索2的活动中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研讨)设计意图:交流活动蚌湖学生归纳出判断成长证据的依据。研讨2:我们怎样证明小猫、小狗在长大?(预设:定期记录小猫、小狗的体重、体长;观察小猫、小狗的食量变化,观察小猫、小狗从出生到长大的行为活动变化.....)教师活动:播放小猫生长变化的视频,从视频中你找到小猫发生的哪些变化能证明它在长大呢?(预设:小猫变大了,身上的毛发变得浓密了;小猫从躺着变成会行走,小猫学会了翻身...)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研究方法来证明小猫、小狗也在生长。培养学生学习,迁移应用的能力。4.扩展教师活动: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学生思考:会长大、会长叶、会开花结果。教师活动:请你画一画动物或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吧。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人体会生长,动物、植物也会生长,这一活动意在将人的生长与动植物的变化建立联系,归纳形成对生物特征的认识。【板书(生成)】(板书说明:根据学生找到的证据进行归纳性的总结板书,当然,如果学生的证据丰富。教师也可以组织分区域地将学生带来地证据进行展示,每块区域展示一个特点的证据,并简单的文字归纳总结,这样的证据丰富,图文结合更加生动,更能激发学生对于成长的认识)【学生课堂评价表】画出我们成长的证据记录小组评价表第()组组员学号1234证据充分比较变化画作精致学生需要在组内展示自己的记录单,分享自己的想法,组内其他同学根据他的作品介绍进行打分,学生互评的标准是:记录的内容能够证明人体在成长,得一颗星。画出两幅图,并进行比较,得一颗星(3)构图恰当,画面精致,得一颗星【学生记录单设计】《EQ\*jc0\*hps22\o(\s\up13(fā),发)EQ\*jc0\*hps22\o(\s\up13(xiàn),现)EQ\*jc0\*hps22\o(\s\up13(shēnɡ),生)EQ\*jc0\*hps22\o(\s\up13(zhǎnɡ),长)》EQ\*jc0\*hps22\o(\s\up13(jì),记)EQ\*jc0\*hps22\o(\s\up13(lù),录)EQ\*jc0\*hps22\o(\s\up13(dān),单)EQ\*jc0\*hps22\o(\s\up13(bān),班)EQ\*jc0\*hps22\o(\s\up13(jí),级):______EQ\*jc0\*hps22\o(\s\up13(xìnɡ),姓)EQ\*jc0\*hps22\o(\s\up13(mínɡ),名):______EQ\*jc0\*hps22\o(\s\up13(rì),日)EQ\*jc0\*hps22\o(\s\up13(qī),期):________EQ\*jc0\*hps18\o(\s\up13(huà),画)EQ\*jc0\*hps18\o(\s\up13(yì),一)EQ\*jc0\*hps18\o(\s\up13(huà),画)EQ\*jc0\*hps18\o(\s\up13(zhǎnɡ),长)EQ\*jc0\*hps18\o(\s\up13(dà),大)EQ\*jc0\*hps18\o(\s\up13(de),的)EQ\*jc0\*hps18\o(\s\up13(zhènɡ),证)EQ\*jc0\*hps18\o(\s\up13(jù),据):《游戏中的观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为单元第三课。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5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以及“12.3初步体验工具可以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中的观察与测量。”前面两节课是对人体结构上的研究。从本节课起,学生将开始观察研究感觉器官。通过抓尺子等游戏,学生将有意识地关注感觉器官的作用,认识到这些器官在活动中提供不同信息。本课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环节,通过游戏体验,引导学生注意玩游戏时会使用到感觉器官。第二部分是探索环节,包含三个活动:1.蒙眼抓尺子并记录,通过皮肤本能感知判断;2.蒙眼听口令抓尺子并记录,培养学生对感觉器官的有意识关注;3.睁眼听口令抓尺子并记录,让学生意识到多感官协同作用降低难度。第三部分是研讨环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中观察、比较、记录和思考,理解感觉器官在识别和判断中的作用。第四部分是拓展环节,通过其他游戏进一步理解感觉器官在识别与判断中的重要性。【学生分析】学生尚未有意识的关注到感觉器官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所提供的信息。因此教师需通过活动体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和认识感觉器官。【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感觉器官会参与到各个活动中,感受不同感觉器官具有不同的作用。科学思维通过观察与比较思维,能逐步有意识的开始关注感觉器官及其作用。探究实践通过在多次“抓尺子”的游戏活动中,用表格记录、画图记录的方式记录游戏中的发现。态度责任在游戏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在游戏活动中,体会工具可以更好地开展探索活动中地观察活动。【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感觉器官会参与到游戏活动,感受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作用。难点:通过反复玩“抓尺子”的游戏,经历反复观察、比较、记录的过程,发现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工作,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信息。【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反应测试尺、铅笔、橡皮、记录单。教师准备∶反应速度尺、班级记录表、课件。【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游戏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看到动物就拍手,看到交通工具就拍桌子。请同学们根据PPT呈现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播放PPT,学生完成活动。教师提问: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呢?(预设:眼睛、手,教师可以适当追问,在游戏中感觉器官是怎样参与的?)设计意图:在聚焦环节,游戏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抓住低段学生爱玩游戏的心理,让学生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后续的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探究。2.探索活动1:蒙住眼睛抓尺子,并做记录。教师播放指导视频,讲解游戏规则:游戏分为抓尺子和放尺子两方,抓尺子一方要用布将眼睛蒙住或带上眼罩。首先要做好准备动作:放尺子一方用拇指和市值捏住尺子的上方,让尺子自然下垂,保持静止;抓尺子一方的手放在尺子下端,手部虎口张开,不能接触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做好准备动作后,放尺子一方不做任何提示直接放开尺子,抓尺子一方要迅速抓住尺子,抓到即可打“√”,没抓到到“X”,每位学生可以抓5次。教师进行填写数据的演示:投影记录单,抓到即可打“√”,没抓到到“X”。教师补充:在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参与,可以圈画出来。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游戏完成是否规范,是否如是记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提问:“1、一共抓住了几次,有什么窍门?2、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说一说在游戏中感觉器官是怎样参与的?”(预设:用手抓,很难抓住,不知道尺子什么时候掉下来,凭感觉在抓。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活动2:蒙住眼睛,听口令抓尺子,并做记录。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在活动是在活动1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游戏规则。即:在放尺子和抓尺子的两位同学准备好后,放尺子的学生需要先给出指令后,再放尺子,抓尺子的学生迅速抓住尺子。这样的活动反复5次。并进行记录。教师指导记录要求:抓到即可打“√”,没抓到到“X”在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参与,可以圈画出来。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提问:“1、一共抓住了几次,有什么窍门?2、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说一说在游戏中感觉器官是怎样参与的?”(预设:这次用到了耳朵听同学喊的口令,更容易抓住尺子)活动3:睁着眼睛,听口令抓尺子并做记录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此活动是在活动2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游戏规则。即:抓尺子的学生需要睁开眼睛完成游戏。其他规则与活动2的相同。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领导听评课记录
- 始兴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模拟试题含解析
- 萍乡市安源区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统考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课件】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培训
- 历史规律与社会进步模板
- 大庆景园中学《整式的除法》课件
- 蓝色商务风汽车行业商业计划书模板
- 《火用分析基础》课件
- 《文献检索新思维》课件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六章 3 数据的表示 第3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
- 胰岛素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题集
- (新版)管道工(初级)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数学试卷(含解析)
- 实验室生物安全试题及参考答案
- 儿童图书出版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2024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 2024全新保理三方协议下载
- 2024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各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