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平高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八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湖南省益阳市平高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八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湖南省益阳市平高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八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湖南省益阳市平高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八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湖南省益阳市平高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八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平高教育集团八月联合考试高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约9000至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和陶器,如河南关家遗址的此类遗存,陶器出土最多,罐、钵等器形常见,形制如图1、图2等。这显示裴李岗文化()图1绳纹陶角把罐图2红褐陶三足钵A.以彩陶普遍制作为特征 B.进入了文明社会C.是史前中原代表性文化 D.发展出龙山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距今9000至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在河南关家遗址中出土很多的陶器,可以得出此遗址是新石器时期早期中原文化,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陶器,不能得出是彩陶,排除A项;当时是史前时期,文明社会指出现国家,排除B项;龙山文化在山东地区,不在河南,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观点()A.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 B.质疑了祭祀功用C.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 D.否定了君权神授【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末期,晋国太祝认为中行氏在纷争中失败,是中行寅不修德义,引发一国民众怨恨所致,其观点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A项正确;质疑祭祀功用的是中行寅而非太祝,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血缘宗法伦理关系,排除C项;太祝的观点并未否定君权神授,排除D项。故选A项。

3.《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令皆明焉,以恒。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这表明秦朝()A.相权挑战皇权 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 C.统治残暴严苛 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可知,秦朝时期,中央要求地方官员不能实行苛刻的徭役抢夺百姓春夏农时,这说明秦朝建立后依然很重视农业生产,延续秦国耕战国策,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强调秦朝重视农业生产,没有涉及相权挑战皇权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统治比较合理,不实行苛刻的徭役,排除C项;秦朝尚法,非崇儒,排除D项。故选B项。4.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人物内容将军冯邕之妻元氏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长乐长公主元瑛六行允备,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乐安郡公主元仲英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该表反映了当时()A.门第观念得到强化 B.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C.礼仪规范得到传承 D.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根据表格中的关键信息“母义”“肃穆”“德”“柔恭”“女节”“妇道”可知,墓志撰写者对北魏皇族女性道德形象的刻画反映出儒家知识分子对女性道德伦理的期许,共同塑造符合社会期许的女性道德形象:德、孝、贤、仪等。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自上而下的进行封建化改革,推广儒家文化,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念和以儒家道德伦理为主导的社会意识,D项正确;材料未突出门第等级等内容,无法得出门第观念得到强化,排除A项;因俗而治政策即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治理,材料所述与此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礼仪规范的传承和延续,排除C项。故选D项。5.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B.缓和了朋党之争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 D.加剧了阶级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唐朝中后期,文人士子争相到藩镇使府担任幕职,增强了地方藩镇的实力,不利于中央集权,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A项正确;朋党之争是指唐末时,两派士大夫结党互相争斗排挤的事件,与材料主旨关系不大,排除B项;这些士人去地方藩镇做幕僚,与科举考试无关,排除C项;这些士人去地方藩镇做幕僚,不会加剧阶级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6.1240~1241年,杨惟中在燕京(今北京)建立太极书院,旨在“继学传道”,书院内设置周子(周敦颐)祠,墙壁上镌刻着《太极图》。同一时期,宋理宗诏令张载、程颢、朱熹等从祀孔庙。材料反映这一时期()A.南北正统思想存在差异 B.北宋政府力图挽救统治危机C.理学的影响力得到增强 D.儒家的正统地位遭到了冲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40~1241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太极书院是元代官方建立的第一所书院,设置周子(周敦颐)祠,与此同时宋理宗诏令张载、程颢、朱熹等从祀孔庙,说明这一时期理学受到元和南宋统治者的重视,其影响力得到增强,C项正确;材料强调南北都对理学思想加以重视,并非阐述其差异,排除A项;北宋统治时间为960年—1127年,此时北宋已经灭亡,排除B项;以朱熹理学体系的形成为标志,宋代儒学的发展已经趋于完备,儒学复兴的目标完成,而不是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7.18世纪初期,历经多年实地测量的康熙《皇舆全览图》完成。此次实测,规模之大、测量之精确在当时世界制图史上是空前的,还为“地球椭圆说”提供了最早的实证。这一事件说明()A.国家力量推动科技发展 B.地理实测开始出现C.清代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康熙《皇舆全览图》是在长期大规模的精确的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完成的,并且为“地球椭圆说”这一科学理论提供了最早的实证,这表明国家力量支持推动了科技的发展,A项正确;唐代已经进行过地理实测,排除B项;康熙《皇舆全览图》的绘制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这一事件对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图反映出,当时清王朝A.被迫对外开放 B.面临瓜分危机C统治一度瓦解 D.政局经历动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中“英法联军进犯路线、圆明园”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示内容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联合发动了对清政府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1860年攻占北京,咸丰帝出逃,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了圆明园。由此可知,当时清王朝政局经历动荡,D项正确;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对外开放,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排除B项;“统治一度瓦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9.晋察冀边区在1942年实施的统一累进税方案中,将资产税和所得税分开;确定贫农最高负担不超过总收入的7%,中农15%,富农25%,地主70%;工商业资本、银行存款和放债资本一律免税;雇佣工人免税。该方案说明了()A.减租减息政策得到落实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大生产运动的成效显著 D.根据地扶持工商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据材料“1942年”并结合所学,当时是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处于艰苦时期,材料中“工商业资本、银行存款和放债资本一律免税;雇佣工人免税”等措施是在扶植工商业的发展,促进根据地经济建设,同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正确;减租减息政策指的是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材料不涉及这一信息,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41年大生产运动才展开,1943年至1945年是生产高潮期,1942年时其成效尚不显著,排除C项。故选D项。10.据如表分析,影响当时农民货币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49~1952年中国农民净货币收入变化情况项目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指数指数指数指数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68.5100.087.4127.6111.4162.6127.9186.7人均净货币收入(元)14.9100.018.7125.523.6158.426.8179.8A.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社会主义苏联的援助 D.农业经营方式的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1949~1952年中国农民净货币收入在不断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农村进行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有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由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A正确;B项是1956年,排除B;苏联援助的是中国的工业化建设,与农村没有太大关系,排除C;D项是三大改造,时间不对,排除D。11.1992年,我国证券市场首次放开,实行自由竞价交易;1993年,股票发行额度制开始实行。此后,股票的发行与上市规模迅速扩大,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在新中国逐渐推广开来。这主要得益于()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C.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D.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证券市场”“自由竞价交易”“股票发行额度制”“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2.德川幕府将朱子学奉为官学,注重以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德川家康曾亲自邀请“日本朱子学之祖”藤原惺窝为诸侯公卿讲授“四书”。这反映德川幕府()A.强化统治的思想基础 B.推崇中国儒家思想C.重视忠义和孝行品性 D.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川幕府将朱子学奉为官学,并且注重以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来维持社会秩序,这表明他们是在利用朱子学来强化其统治;而朱子学强调的君臣、家族关系与幕府想要维持的社会秩序是一致的,这反映了德川幕府强化统治的思想基础,用朱子学巩固统治,A项正确;推崇中国儒家思想是其现象,不是其实质,排除B项;德川幕府通过推崇理学的封建伦理秩序来维护其统治,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德川幕府将来自中国的理学奉为官学,仅据此只能得知德川幕府学习了外来文化,但不能得知其“善于”学习外来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13.英文“Modern”一词在16世纪才开始使用,原意是“目前”或“最近”,17世纪以后渐渐有了“较好的”含义,被历史学家用来指自己的时代,以有别于已过去的时代。这一变化反映出()A.启蒙思想渐入人心 B.人文主义推崇古代C.西方中心论受追捧 D.自由主义强调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以来(世界)。根据材料“17世纪以后渐渐有了‘较好的’含义,被历史学家用来指自己的时代,以有别于已过去的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是17~19世纪初在欧洲各地先后兴起的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潮,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和理念推动了思想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推动社会进入到更注重自由、理性和人文主义精神的启蒙时代,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符合材料中“Modern”一词在17世纪以来的新内涵,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文主义对古代思想的推崇和复兴,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西方中心论的内容,排除C项;“自由主义强调权利”与材料不符,未涉及“权利”等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4.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机器的使用”和“工厂的规定”使得工人的工作内容变得单一(相比工场手工业时代),从而推动了社会分化(社会分化特指原来承担着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的社会单位),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人的工作变化而非生活境遇,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物价上涨,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图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英国漫画家绘制的漫画《TAKEMEIN,MISTER?》(带我进去吧,先生?)该漫画意在揭示雅尔塔会议()A.凸显了大国主导地位 B.激化了盟国内部矛盾C.加速了美苏利益冲突 D.违背了世界和平潮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尔塔体系下,大国具有优势,象征小国的小孩“小孩需有大人陪伴,否则不得窥探”,这说明雅尔塔会议凸显了大国主导地位,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雅尔塔会议激化了盟国内部矛盾,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美苏利益冲突,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构建了战后国际政治体系,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排除D项。故选A项。16.读图,图中的数据反映了()1988—2016年有关国家平均关税趋势图A.世界性贸易摩擦逐步升级 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C.发达国家关税收入增多 D.发展中国家关税收入减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8—2016年(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巴西和印度)。图中的数据显示1988—2016年有关国家平均关税呈下降趋势,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B项正确;图片数据无法反映世界性贸易摩擦逐步升级,排除A项;图片数据也不能反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收入情况,排除C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8分、19题16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语。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槐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毋过岁壹。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设)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等材料二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事例1·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啼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以为白马铭文“最可据”。事例2·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以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事例3·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指出历史研究中出土文物对已有文献资料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文献史料?依据材料二中的3个事例说明《资治通鉴》在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官修史书以外的史料。【答案】(1)措施:中央由丞相负责统一度量衡;主管官员负责督察、按期校准;限定误差并制定相应的罚处标准。作用:印证、补充、订正文献资料,有助于认识历史真相。(2)类型文献史料:史书:又可分为实录,如《太宗实录》;正史,如《旧唐书》;杂史,如《补国史》;文集(和诗词),如《柳宗元集》、顾况的诗。石刻、碑铭(或金石史料),如唐太宗陵墓前的石马铭文。说明:当官修史书出现明显史实错误时,参照可靠的杂史、诗文等来编写,如事例2中《玄宗实录》关于玄宗出生日期的记载有误,司马光采用了顾况诗中的描述。官修史书史事缺载时,酌情根据杂史、小说的记载补入,如事例3中《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司马光根据《补国史》补入。多种官修史书记载相互冲突时,采用与历史事件时间更近、错误可能性更小的其他史料,如事例1中正史与实录记载有冲突时,采用了唐太宗陵墓前的石马铭文。【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措施一问措施,根据材料“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音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可知,秦朝统一度量衡采用中央由丞相负责,主管官员负责督查校准,并制定相应的处罚等措施。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研究中出土文物为第一手史料对文献记载有更好印证、补充、订正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历史真相。【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中国)。参考的类型文献史料一问,据所学可知,文献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实录、正史、杂史等)、档案文书、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实录,如《太宗实录》;正史,如《旧唐书》;杂史,如《补国史》;文集(和诗词),如《柳宗元集》、顾况的诗。石刻、碑铭(或金石史料),如唐太宗陵墓前的石马铭文。说明一问,据上述材料可知,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当官修史书出现明显史实错误时,参照可靠的杂史、诗文等来编写,如事例2中《玄宗实录》关于玄宗出生日期的记载有误,司马光采用了顾况诗中的描述;官修史书史事缺载时,酌情根据杂史、小说的记载补入,如事例3中《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司马光根据《补国史》补入;多种官修史书记载相互冲突时,采择与历史事件时间更近、错误可能性更小的其他史料,如事例1中正史与实录记载有冲突时,采用了唐太宗陵墓前的石马铭文。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是中华文化圈的集中创制时期,其主流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冯天瑜、杨华、《中国文化史》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蕴育出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海纳百川,活跃开放;革故鼎新,开拓进取;忧国忧民,居安思危;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等,这些文化基因增强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中,《诗经》是北方文化的代表。据统计《诗经》中含有忧、患、惊、恐、禅、悲、哀等字眼的诗篇有140余篇,约占《诗经》的46%其中"忧"字竟出现90次之多。《诗经》之自觉而高度的忧患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整理自微博《诗经忧患意识》(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圈能在这一时期"集中创制"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任选材料一中某一地域文化圈,从史学角度对其主流文化基因进行阐释。【答案】(1)特点:地域分布广;多样性(多元化);地域特色突出;彼此融合吸收(包容性)。原因:经济:生产力发展,奴隶制经济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圈的创制提供物质条件。政治:春秋战国政治大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礼治平天下”的政治愿望。思想文化:私学兴办,“学在民间”,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为学术繁荣提供舆论阵地和自由的学术环境。面对社会剧变,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利益的知识分子对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发表看法,既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融合吸收,从而完成中华文化圈的创制。(2)示例一:秦文化圈,主流基因: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不拘一格降人才。阐释: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为改变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的落后局面,秦孝公锐意改革,大胆重用商鞅进行改革,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分封设县制,奖励耕战,造就秦国的强盛,为日后的统一奠基,其锐意革新积极进取的主流文化基因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示例二:齐鲁文化圈,主流基因:以德治国、民为邦本。阐释:山东是春秋战国孔孟的故乡。孔孟的思想对齐鲁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孟是儒家文化的开创者,其主张“仁”和“仁政”、强调“以德治国”、“民贵君轻”,强调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这些崇高的传统美德和核心的思想理念,构成齐鲁文化圈和中华文化圈的主流基因,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挖掘和弘扬。示例三:楚文化圈,主流基因:忧患意识、责任担当、爱国主义。阐释: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屈原,学识渊博,志向远大,辅佐怀王,致君尧舜,变法图强,参与政事,推荐有贤能的人,结果触犯权贵,致使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最后在秦军攻破楚都之际,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悲痛国家沦亡,“宁流死以流亡”,也不愿同流合污或出走他国,这种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厚重持久的真情流露,对楚地主流文化产生重大影响,而忧患意识也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处。其它: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详解】(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特点,分析示意图可知这一时期涌现出众多的文化圈,如“都城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圈”等,由此得出地域分布广,呈现多样性或多元化,而且依据“都城”“北方”“齐鲁”“巴蜀”等地理名称,可知地域特色突出;再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彼此批驳的同时也彼此融合,具有包容性。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中华文化圈能在这一时期“集中创制”的原因,经济:生产力发展,奴隶制经济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圈的创制提供物质条件。政治:春秋战国政治大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礼治平天下”的政治愿望;思想文化:私学兴办,“学在民间”,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百家争鸣”出现等。(2)本问是开放性问题。首先选择一个地域文化圈,如齐鲁文化圈。再结合儒家思想概括其主流文化基因:以德治国、民为邦本。然后依据山东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孟的故乡以及孔子、孟子儒家思想的主张、意义等进行论证。再如选择秦文化圈,依据秦勇于变法的相关知识概括主流基因: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不拘一格降人才。然后借助商鞅变法的背景、概况和意义等进行论证。19.“鸦片战争”时空之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为1936年《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大聪——哥哥,省立中学学生)(小敏——弟弟,育才小学学生)小敏:哥哥,我要问“鸦片战争”是怎样一回事?大聪:清朝的时候,鸦片运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出也就跟着多了,好几个皇帝都下过禁烟的命令。小敏:那么,怎么会同英国人打起来的呢?大聪:皇帝叫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但英国商人不服从禁烟命令,不怪自己不好,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小敏:林则徐就吃了败仗?大聪:不!打了胜仗,可后来英兵攻打浙江,破定海,封镇宁波,进逼天津,清朝皇帝不中用,怪林则徐闹出乱子来,把他革职,叫琦善去和英人议和。琦善这个人不会办事,英兵就再打进吴淞,进逼南京。清朝皇帝就和他们订立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小敏:……材料二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