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_第1页
环保行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_第2页
环保行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_第3页
环保行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_第4页
环保行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TOC\o"1-2"\h\u12141第一章固废处理概述 2265891.1固废处理现状 299311.2固废处理发展趋势 35234第二章固废分类与特性分析 3252392.1固废分类方法 3121772.2固废特性分析 4277322.3固废处理技术要求 411556第三章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578993.1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584273.1.1分类原则与标准 5312463.1.2分类收集设施与技术 5250533.2垃圾填埋技术 5238653.2.1填埋场选址与规划 5280323.2.2填埋场防渗与渗滤液处理 596093.2.3填埋气收集与利用 5130593.3垃圾焚烧技术 5228523.3.1焚烧炉类型与选择 5276813.3.2焚烧过程控制与污染治理 634893.3.3焚烧余热利用 666703.4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6257093.4.1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 6120443.4.2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 6102183.4.3有害垃圾处理与资源化 629009第四章工业固废处理技术 6323884.1工业固废来源与种类 6190424.2工业固废处理方法 7156984.3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73607第五章危险固废处理与处置 7223965.1危险固废特性与分类 8242845.2危险固废处理方法 866575.3危险固废安全处置 816626第六章固废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 977916.1固废处理设施规划 9155466.1.1规划原则与目标 9298286.1.2规划内容与流程 9123686.2固废处理设施建设 9168656.2.1建设项目审批 9130536.2.2设施设计与施工 9205236.2.3设施验收与投运 9167196.3固废处理设施运行与管理 1013536.3.1运行管理 10242786.3.2环境保护管理 10242396.3.3安全生产管理 107236.3.4质量管理 1040466.3.5经济效益分析 103934第七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 1094967.1国家政策法规概述 10201817.1.1法律层面 10226067.1.2行政法规层面 1044877.1.3部门规章层面 11265907.2地方政策法规分析 1156307.2.1地方性法规 1147727.2.2政策措施 11308037.3政策法规对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影响 1187837.3.1法律约束力 1124207.3.2政策引导作用 115557.3.3资源配置优化 11136367.3.4环境保护效果 113376第八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 1258768.1生物处理技术 12218868.2物理处理技术 1253958.3化学处理技术 12308878.4固废资源化利用新技术 1327425第九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13285469.1生活垃圾处理案例分析 13298619.2工业固废处理案例分析 14320899.3危险固废处理案例分析 1428187第十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发展趋势与展望 141680710.1国际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发展趋势 141695410.2国内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发展趋势 151863910.3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市场前景分析 152824410.4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未来展望 15第一章固废处理概述1.1固废处理现状固体废物,作为一种普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前,我国固废处理现状总体呈现以下特点:(1)固废产量迅速增长。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已超过2亿吨/年,工业固体废物产量超过30亿吨/年。(2)固废处理能力逐步提升。我国高度重视固废处理工作,加大投入,提升处理能力。目前我国已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约1.7万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3)固废处理技术多样化。我国固废处理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涵盖了填埋、堆肥、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多种处理方式。其中,焚烧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4)固废处理法规体系逐渐完善。为加强固废处理工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等,为固废处理提供了法制保障。1.2固废处理发展趋势我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固废处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如下:(1)资源化利用成为主导方向。在固废处理过程中,资源化利用已成为我国政策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2)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在固废处理领域,清洁能源的利用逐渐替代传统能源,如焚烧发电、生物能源等,降低固废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3)智能化技术助力固废处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固废处理设施将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4)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将进一步加大对固废处理行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形成引导、市场驱动的发展格局。(5)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在全球环保事业的大背景下,我国将加强与国际先进固废处理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固废处理技术水平。第二章固废分类与特性分析2.1固废分类方法固体废物(简称固废)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具有污染环境、占用土地、影响人体健康等特性的固态物质。固废分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按来源分类:根据固废产生的来源,可以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等。(2)按性质分类:根据固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可以分为有机固体废物、无机固体废物、可燃固体废物、不可燃固体废物等。(3)按处理方式分类:根据固废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可直接填埋的固废、需进行预处理后填埋的固废、可回收利用的固废等。2.2固废特性分析固废的特性分析是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以下是固废的几种主要特性:(1)物理特性:包括固废的形状、大小、密度、湿度等,这些特性直接影响到固废的运输、储存和处理方式。(2)化学特性:包括固废的成分、含量、毒性、腐蚀性等,这些特性决定了固废的污染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3)生物特性:包括固废的生物降解性、生物毒性、生物活性等,这些特性对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和处理技术选择具有重要意义。(4)环境影响:固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影响空气质量、传播疾病等。2.3固废处理技术要求固废处理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减量化: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减少固废的体积和重量,降低处理成本和环境影响。(2)资源化:将固废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如废塑料、废金属、废纸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3)无害化:对固废进行无害化处理,消除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如废电池、废矿物油等。(4)安全处理:对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理,防止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5)技术创新: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固废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实现固废处理的可持续发展。(6)政策法规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固废处理的监管,保障固废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章生活垃圾处理技术3.1生活垃圾分类收集3.1.1分类原则与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指将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和标准进行分拣和收集。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主要遵循“四分法”,即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分类原则与标准的确立有助于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3.1.2分类收集设施与技术为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需要在社区、公共场所等区域设置分类收集设施。这些设施包括分类垃圾桶、分类收集站等。同时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对分类收集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保证分类效果。3.2垃圾填埋技术3.2.1填埋场选址与规划垃圾填埋场是处理生活垃圾的重要设施。在选址与规划过程中,需考虑地理、环境、地质等因素,保证填埋场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性。同时合理规划填埋场的容量、使用寿命和服务范围,以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2.2填埋场防渗与渗滤液处理垃圾填埋场防渗技术主要包括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水平防渗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沥青混凝土等材料,垂直防渗则采用地下帷幕、排水井等设施。渗滤液处理是填埋场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需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等方法,保证渗滤液达标排放。3.2.3填埋气收集与利用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填埋气,主要包括甲烷、二氧化碳等。通过收集填埋气,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将其作为能源进行利用,如发电、供暖等。3.3垃圾焚烧技术3.3.1焚烧炉类型与选择垃圾焚烧技术是将生活垃圾进行高温燃烧,以减少垃圾体积和实现无害化处理。焚烧炉类型包括炉排炉、流化床炉、旋转窑炉等。在选择焚烧炉时,需考虑垃圾种类、处理规模、环保要求等因素。3.3.2焚烧过程控制与污染治理焚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燃烧温度、燃烧时间、氧气含量等参数,以实现充分燃烧。同时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如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湿式脱硫等,减少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3.3.3焚烧余热利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可以用于发电、供暖、工业生产等。通过合理利用焚烧余热,可以提高垃圾焚烧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3.4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3.4.1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金属、玻璃等。通过回收、分拣、加工等环节,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实现资源化利用。3.4.2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厨余垃圾经过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等方法,可以转化为肥料、饲料、生物质能源等,实现资源化利用。3.4.3有害垃圾处理与资源化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管、废油漆等。通过专业的处理技术,如化学处理、固化稳定化等,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并实现资源化利用。同时对于部分有害物质,如废电池中的金属,可以进行回收利用。第四章工业固废处理技术4.1工业固废来源与种类工业固废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态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主要来源于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制造业、能源产业、建筑行业等多个领域。根据其性质和产生过程,工业固废可分为以下几类:(1)尾矿: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金属尾矿和非金属尾矿。(2)废石:矿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石、废渣等。(3)废金属:金属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钢、废铝等。(4)废塑料:塑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塑料片、废塑料管等。(5)废橡胶:橡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轮胎、废胶鞋等。(6)废纸:造纸行业产生的废弃物,如废纸浆、废纸边角料等。(7)废木: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木屑、废木板等。4.2工业固废处理方法工业固废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填埋法:将工业固废运输至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此方法适用于尾矿、废石等大量低毒、稳定的废弃物。(2)固化/稳定化法:通过添加固化剂或稳定剂,将工业固废转化为具有稳定性的固态物质。此方法适用于废金属、废塑料等有一定毒性的废弃物。(3)焚烧法:将工业固废进行焚烧处理,减少其体积和毒性。此方法适用于废橡胶、废塑料等易燃废弃物。(4)物理处理法:通过破碎、筛选、磁选等物理方法,对工业固废进行分离、处理。此方法适用于废金属、废塑料等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5)化学处理法:利用化学反应,将工业固废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可资源化利用的物质。此方法适用于废纸、废木等有机废弃物。4.3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是指在保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将工业固废转化为可再生资源或产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途径:(1)废金属:回收废金属,进行熔炼、精炼等处理,重新制备金属原料。(2)废塑料:回收废塑料,进行清洗、破碎、造粒等处理,制备塑料原料。(3)废橡胶:回收废橡胶,进行再生处理,制备再生橡胶或橡胶制品。(4)废纸:回收废纸,进行制浆、造纸等处理,制备纸制品。(5)废木:回收废木,进行破碎、造粒等处理,制备生物质燃料或木塑复合材料。(6)尾矿:利用尾矿制备建筑砂浆、混凝土、陶瓷等建筑材料。通过以上途径,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危险固废处理与处置5.1危险固废特性与分类危险固废是指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感染性等一种或几种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这类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根据我国《危险废物名录》和相关法规,危险固废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腐蚀性废物:如废酸、废碱、废矿物油等。(2)毒性废物:如废电池、废矿物油、废乳化液、废活性炭等。(3)易燃性废物:如废溶剂、废油漆、废油脂等。(4)反应性废物:如废氧化剂、废还原剂、废过氧化物等。(5)感染性废物:如医疗废物、动物尸体等。5.2危险固废处理方法危险固废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固化/稳定化处理等。(1)物理处理:包括筛分、破碎、分选、蒸发、干燥等,主要用于减少危险固废的体积和浓度。(2)化学处理:包括中和、氧化还原、沉淀、絮凝、吸附等,主要用于消除危险固废的毒性、腐蚀性等危险特性。(3)生物处理: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主要用于降解危险固废中的有机物质。(4)固化/稳定化处理:将危险固废与固化剂或稳定剂混合,使其转变为无害的固态物质,便于安全处置。5.3危险固废安全处置危险固废的安全处置是保证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危险固废安全处置的几种方式:(1)填埋处置:将危险固废安全填埋于专门设计的填埋场,保证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2)焚烧处置:在高温条件下,将危险固废进行焚烧,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灰烬和气体。(3)物化处置:将危险固废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使其转变为无害的固态或液态物质。(4)资源化利用:对具有资源价值的危险固废进行回收和利用,减少废物产生和环境污染。(5)无害化处理:采用先进技术,将危险固废中的有害物质分解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为保证危险固废的安全处置,我国和企业应加强危险固废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危险固废处理水平,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同时广泛开展危险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危险固废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固废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6.1固废处理设施规划6.1.1规划原则与目标固废处理设施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充分考虑区域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实现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规划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固废处理能力,降低固废处理成本,减少固废对环境的影响,促进资源循环利用。6.1.2规划内容与流程固废处理设施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固废处理设施类型选择、布局优化、规模确定、投资估算、技术路线及工艺参数。规划流程包括:前期调研、方案制定、评审论证、方案优化、实施方案。6.2固废处理设施建设6.2.1建设项目审批固废处理设施建设需依法进行建设项目审批,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等。审批部门对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保证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要求。6.2.2设施设计与施工固废处理设施设计应充分考虑项目特点,选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设备,保证设施运行稳定。设计阶段应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设备选型等。施工阶段需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6.2.3设施验收与投运固废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后,需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设施方可投入运行。验收内容包括:工程质量、设备功能、环保设施、安全生产等。投运后,设施应按照设计要求稳定运行,保证处理效果。6.3固废处理设施运行与管理6.3.1运行管理固废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主要包括:操作规程制定、人员培训、设备维护保养、生产调度、数据监测等。运行管理应保证设施安全、稳定、高效运行。6.3.2环境保护管理固废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保证污染物排放达到标准。环境保护管理包括:污染物排放监测、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环境风险防范等。6.3.3安全生产管理固废处理设施安全生产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应急预案、处理等。6.3.4质量管理固废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管理,保证处理效果。质量管理包括:产品质量监测、工艺参数调整、设备维护保养等。6.3.5经济效益分析固废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应关注经济效益,通过优化运行参数、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手段,降低处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七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7.1国家政策法规概述7.1.1法律层面我国在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这些法律明确了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防治措施、责任主体等,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7.1.2行政法规层面在行政法规层面,我国发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条例》等,对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等环节进行了具体规定。7.1.3部门规章层面为细化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措施,相关部门制定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明确了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操作流程、技术要求等。7.2地方政策法规分析7.2.1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在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如《上海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对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具体规定。7.2.2政策措施地方在政策层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税收优惠、推动绿色采购等。这些政策措施旨在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提高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平。7.3政策法规对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影响7.3.1法律约束力国家政策法规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法律约束力,保证各类固体废物得到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7.3.2政策引导作用政策法规在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产业发展;(3)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高环保意识。7.3.3资源配置优化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对企业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能力。7.3.4环境保护效果政策法规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效果,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规范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行为,保证固体废物得到安全、高效处理,降低环境风险。第八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8.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固体废物进行降解、转化和资源化利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1)好氧堆肥:通过控制堆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将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2)厌氧消化: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将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质,实现资源化利用。(3)生物滤池:利用微生物对恶臭气体进行吸附和降解,降低固废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8.2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利用物理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物理处理技术:(1)筛分:通过筛选设备将固体废物中的有用成分与废物分离,实现资源化利用。(2)破碎:将固体废物破碎成较小的颗粒,便于后续处理和利用。(3)磁选:利用磁性材料对固体废物中的磁性物质进行分离,实现资源化利用。(4)浮选: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组分的密度差异,通过浮选设备实现有用成分与废物的分离。8.3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资源化利用。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化学处理技术:(1)中和:将酸性或碱性固体废物与碱性或酸性物质进行中和反应,降低其危害性。(2)氧化还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3)沉淀:通过添加沉淀剂,使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形成沉淀,便于后续处理。(4)絮凝:利用絮凝剂将固体废物中的悬浮颗粒聚集成絮状物,便于后续处理。8.4固废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科技的发展,固废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不断涌现,以下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1)热解技术:在无氧条件下,将固体废物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发生热分解,转化为可燃气体、焦油和炭黑等资源。(2)等离子体技术:利用高温等离子体将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资源。(3)微生物发酵技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生物能源和有机肥料。(4)纳米技术:利用纳米材料对固体废物进行吸附、降解和转化,实现资源化利用。第九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9.1生活垃圾处理案例分析生活垃圾处理是环保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某城市为例,该城市采用了“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该城市通过宣传教育和立法手段,提高了市民的分类意识,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据统计,分类收集后的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分别占总垃圾量的30%、40%和10%。该城市建立了资源化利用体系,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等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例如,将废塑料、废纸等可回收物进行再生利用,将厨余垃圾进行生物降解制肥。据统计,该城市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50%。对于无法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该城市采用了无害化处理方式。通过焚烧发电、卫生填埋等技术,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焚烧发电不仅减少了垃圾体积,还实现了能源回收,降低了处理成本。9.2工业固废处理案例分析工业固废处理是环保行业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以某化工企业为例,该企业采用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末端治理”的工业固废处理模式。该企业从源头减量入手,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设备选型等手段,减少了工业固废的产生量。例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了废水的排放量。该企业建立了资源化利用体系,将工业固废进行回收利用。例如,将废渣、废液等资源进行回收,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化工产品等。据统计,该企业的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60%。对于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工业固废,该企业采用了末端治理方式。通过固化、稳定化、填埋等技术,实现了工业固废的无害化处理。9.3危险固废处理案例分析危险固废处理是环保行业的难点和重点。以某危险固废处理企业为例,该企业采用了“严格管理、集中处理、安全处置”的危险固废处理模式。该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加强危险固废的收集、运输、储存、处理等环节的管理。例如,建立危险固废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危险固废的流向。该企业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将危险固废进行集中处理。例如,采用焚烧、化学处理等技术,将危险固废转化为无害物质。据统计,该企业的危险固废处理能力达到了年处理10万吨。该企业注重安全处置,保证危险固废处理过程中的安全。例如,采用防渗漏、防腐蚀、防爆炸等技术,保证危险固废处理设施的安全运行。同时对处理后的危险固废进行监测,保证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第十章固废处理与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