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解决方案TOC\o"1-2"\h\u14803第一章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2146061.1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2299071.2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327926第二章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3147942.1大气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3191052.1.1监测设备 4115082.1.2监测技术 467552.2水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4235662.2.1监测设备 4254942.2.2监测技术 4266452.3土壤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4182442.3.1监测设备 4271062.3.2监测技术 528403第三章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5206593.1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 5290683.1.1数据采集 5127673.1.2数据传输 5268163.2环境监测数据存储与管理 5315573.2.1数据存储 55553.2.2数据管理 6179873.3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 6294533.3.1数据分析方法 6141223.3.2数据应用 610835第四章环境污染源识别与评估 6300924.1环境污染源识别方法 7154154.2环境污染源评估技术 7276164.3环境污染源监测与控制 77129第五章环境治理技术概述 8126145.1环境治理技术分类 867605.2环境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822134第六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984136.1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9223056.1.1概述 9936.1.2源头控制技术 9151726.1.3过程控制技术 9221896.1.4末端控制技术 941666.2大气污染治理设备 9121406.2.1概述 9245376.2.2吸收塔 1040716.2.3吸附塔 10150836.2.4催化反应器 10191416.2.5除尘器 10248856.3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案例 1086706.3.1案例一: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 1046456.3.2案例二:工业炉窑氮氧化物治理工程 10122806.3.3案例三: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工程 1014905第七章水污染治理技术 1085117.1水污染治理技术原理 1020467.2水污染治理设备与应用 11145197.2.1物理法设备与应用 1136757.2.2化学法设备与应用 11209817.2.3生物法设备与应用 1114807.2.4膜分离技术设备与应用 11189097.3水污染治理工程案例 1132307.3.1某城市污水处理厂 11200417.3.2某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项目 121713第八章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12214248.1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方法 12324508.1.1物理方法 12105748.1.2化学方法 12165358.1.3生物方法 12100838.1.4综合方法 12227118.2土壤污染治理设备 1242208.2.1物理治理设备 12202538.2.2化学治理设备 12178888.2.3生物治理设备 13236408.2.4综合治理设备 13124438.3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案例 1353748.3.1某工业废弃地土壤污染治理 1330128.3.2某农田土壤污染治理 139558第九章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管理 13250599.1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策划 13183379.2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实施 14242349.3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验收 1412658第十章环保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法规 152441710.1环保行业发展趋势 152276610.2环保行业政策法规 151630010.3环保行业市场前景 15第一章环境监测技术概述1.1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测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环境监测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和手段,对环境中各类污染物、生态状况和资源状况进行实时、快速、准确地监测和分析的技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如下:(1)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固废等多个领域。在监测方法、监测设备、数据处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2)监测设备更新换代。科技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从传统的手工监测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设备,如便携式监测仪、在线监测系统等。(3)环境监测网络逐步建立。我国环境监测网络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同时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新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4)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初步形成。为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利用效率,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流与合作。1.2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环境监测技术在未来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监测技术更加多样化。科技的进步,环境监测技术将不断丰富,包括生物监测、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等多种手段,以满足不同环境监测需求。(2)监测设备向小型化、便携化方向发展。为提高环境监测的实时性和便捷性,监测设备将更加小型化、便携化,便于现场快速监测。(3)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4)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将向更广的区域、更高的分辨率、更长的监测周期发展,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环境监测。(5)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深度融合。环境监测技术将与治理技术相结合,形成环境监测与治理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有力支持。第二章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2.1大气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大气环境监测是环保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实时掌握大气环境质量,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下为大气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的主要内容:2.1.1监测设备大气环境监测设备主要包括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红外光谱仪、颗粒物采样器等。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2.1.2监测技术(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该技术将气相色谱与质谱相结合,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可用于分析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2)红外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分析大气中污染物的红外光谱,实现对污染物的快速识别和定量分析。(3)颗粒物采样技术:颗粒物采样技术通过采集大气中的颗粒物,分析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2.2水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水环境监测是对水体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下为水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的主要内容:2.2.1监测设备水环境监测设备主要包括水质分析仪、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生物毒性检测仪等。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营养盐、微生物等指标。2.2.2监测技术(1)光谱技术:光谱技术通过分析水体中的污染物光谱,实现对污染物的快速识别和定量分析。(2)离子色谱技术:离子色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可用于分析水体中的离子污染物。(3)生物毒性检测技术:生物毒性检测技术通过检测水体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评估水体的生物毒性。2.3土壤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土壤环境监测是保护土壤资源、预防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土壤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的主要内容:2.3.1监测设备土壤环境监测设备主要包括土壤采样器、土壤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等指标。2.3.2监测技术(1)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可用于分析土壤中的重金属。(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具有多元素同时分析、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特点,可用于分析土壤中的多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3)微生物检测技术:微生物检测技术通过检测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评估土壤的生物学特性。第三章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3.1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是环境监测分析与处理的基础环节,其准确性和实时性对环境监测结果的可靠性。3.1.1数据采集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数据采集方式有自动监测、手工监测和遥感监测等。自动监测设备可实时在线获取环境数据,具有高效、准确、连续的特点;手工监测则通过人工现场采样,适用于无法自动监测的环境要素;遥感监测则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大范围环境要素进行监测。3.1.2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将采集到的环境监测数据实时、准确地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的过程。传输方式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有线传输包括光纤、网线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无线传输则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适用于偏远地区和移动监测设备。3.2环境监测数据存储与管理环境监测数据存储与管理是保证数据安全、完整和可追溯的关键环节。3.2.1数据存储环境监测数据存储主要包括本地存储和远程存储。本地存储是将数据存储在监测设备或服务器上,便于快速访问和处理;远程存储则将数据存储在云端,实现数据共享和备份。为保障数据安全,存储过程中需进行加密处理。3.2.2数据管理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更新和数据分析等环节。数据清洗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剔除异常值等处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数据整合是将不同来源、格式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体系;数据更新则是对数据定期进行更新,保持数据的时效性;数据分析是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3.3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环节,旨在为环境治理提供有力支持。3.3.1数据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模型预测、时空分析等。统计分析是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找出数据规律;模型预测则是根据历史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环境状况;时空分析则是研究环境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3.3.2数据应用环境监测数据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质量评估:通过数据分析,评估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2)污染源识别:通过数据挖掘,识别主要污染源,为污染源治理提供方向。(3)环境预警: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对可能出现的污染事件进行预警,为污染应急处理提供支持。(4)政策制定: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环境治理。(5)科普宣传:通过数据展示,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6)国际合作:分享环境监测数据,加强国际环境治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第四章环境污染源识别与评估4.1环境污染源识别方法环境污染源识别是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首要环节。目前常用的环境污染源识别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物料平衡法: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物料的输入和输出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污染物排放量。(2)排放系数法:根据污染物排放系数,结合生产规模和工艺特点,计算污染物排放量。(3)监测数据分析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环境污染源监测数据,识别污染物排放特征。(4)模型预测法:运用环境模型,结合污染源排放特征和气象条件,预测污染物排放量。4.2环境污染源评估技术环境污染源评估是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价。以下为常用的环境污染源评估技术:(1)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影响。(2)风险评价:分析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水平。(3)总量控制技术:通过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4)环境监测技术:通过监测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和排放量,评估污染源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4.3环境污染源监测与控制环境污染源监测与控制是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以下为环境污染源监测与控制的主要内容:(1)污染源监测: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定期监测,保证排放数据的准确性。(2)污染源治理:针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量。(3)排放标准制定:根据环境质量目标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制定合理的排放标准。(4)污染源监管:建立健全污染源监管制度,对污染源排放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污染物排放符合排放标准。(5)污染源信息公开:向社会公开污染源排放数据,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企业自律。第五章环境治理技术概述5.1环境治理技术分类环境治理技术是指采用一系列科学、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对受到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和治理,以减轻或消除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根据污染类型和处理对象的不同,环境治理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1)水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如沉淀、过滤、絮凝、吸附、离子交换、电解、生物膜法等。(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包括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等技术。(3)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包括焚烧、填埋、堆肥、资源化利用等技术。(4)噪声污染治理技术:包括隔声、吸声、消声等技术。(5)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如稳定化、固化、淋洗、生物降解等。5.2环境治理技术发展趋势我国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治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以下是环境治理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环境治理技术正朝着高效、低耗、环保的方向发展,不断涌现出新型治理技术和方法。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膜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2)集成化:为提高治理效果和降低治理成本,环境治理技术逐渐朝着集成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如将多种治理技术组合应用于特定污染治理项目,实现污染物的协同去除。(3)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治理技术正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通过在线监测、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污染源自动识别、治理效果实时评估和治理设施优化运行。(4)绿色化:环境治理技术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和方法,降低治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如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物降解材料等。(5)区域协同治理:针对区域性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治理技术逐步实现区域协同治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合作,提高治理效果。(6)国际合作与交流:环境治理技术发展需要全球合作与交流,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我国环境治理技术水平的提升。第六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6.1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6.1.1概述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以及末端控制。源头控制是通过优化生产过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手段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过程控制是在生产过程中对污染物进行捕捉和处理;末端控制则是在污染物排放前对其进行处理,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6.1.2源头控制技术源头控制技术包括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原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采用清洁能源等。例如,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设备,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6.1.3过程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吸收、吸附、催化转化等方法。吸收法是通过吸收剂将污染物从气体中去除;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将污染物吸附在表面;催化转化则是通过催化剂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6.1.4末端控制技术末端控制技术主要包括脱硫、脱硝、除尘等。脱硫技术主要有湿法脱硫、干法脱硫等;脱硝技术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除尘技术则包括电除尘、袋式除尘等。6.2大气污染治理设备6.2.1概述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是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吸收塔、吸附塔、催化反应器、除尘器等。6.2.2吸收塔吸收塔是利用吸收剂将气体中的污染物去除的设备,主要包括填料塔、喷淋塔等类型。6.2.3吸附塔吸附塔是利用吸附剂将气体中的污染物吸附在表面的设备,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塔、分子筛吸附塔等。6.2.4催化反应器催化反应器是实现催化转化过程的设备,主要包括固定床催化反应器、流化床催化反应器等。6.2.5除尘器除尘器是用于去除气体中固体颗粒物的设备,主要包括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6.3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案例6.3.1案例一: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某火电厂采用湿法脱硫技术,通过在烟气中喷入石灰石浆液,使SO2与CaCO3发生化学反应,石膏。该工程降低了烟气中SO2的浓度,有效减轻了大气污染。6.3.2案例二:工业炉窑氮氧化物治理工程某工业炉窑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通过喷射氨水或尿素溶液,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该工程显著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改善了区域空气质量。6.3.3案例三: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工程某城市采用袋式除尘技术对建筑工地、道路等扬尘污染源进行治理。通过设置袋式除尘器,有效收集了空气中的颗粒物,降低了扬尘污染。第七章水污染治理技术7.1水污染治理技术原理水污染治理技术主要针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识别、分离、转化和去除,以达到改善和恢复水体环境质量的目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法:通过物理手段对污染物进行分离、去除和回收,如沉淀、过滤、离心、吸附等。(2)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如氧化、还原、中和、絮凝等。(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如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4)膜分离技术:利用膜材料对污染物进行分离和回收,如反渗透、纳滤、超滤等。7.2水污染治理设备与应用7.2.1物理法设备与应用物理法设备主要包括沉淀池、过滤池、离心机、吸附装置等。其中,沉淀池用于去除悬浮物和部分重金属离子;过滤池用于去除细小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离心机用于分离固液两相;吸附装置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7.2.2化学法设备与应用化学法设备主要包括氧化池、还原池、中和池、絮凝池等。氧化池用于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还原池用于还原重金属离子;中和池用于调节水体的酸碱度;絮凝池用于絮凝沉淀污染物。7.2.3生物法设备与应用生物法设备主要包括曝气池、活性污泥池、生物膜法池等。曝气池用于提供微生物所需的氧气;活性污泥池用于培养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膜法池用于生物膜的和降解污染物。7.2.4膜分离技术设备与应用膜分离技术设备主要包括反渗透装置、纳滤装置、超滤装置等。反渗透装置用于去除水中的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纳滤装置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超滤装置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7.3水污染治理工程案例7.3.1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法相结合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和污泥处理四个环节。预处理环节采用沉淀池、过滤池等设备;生化处理环节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深度处理环节采用反渗透、纳滤等技术;污泥处理环节采用浓缩、脱水等技术。7.3.2某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项目某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项目针对园区内的重金属废水、有机废水和生活废水进行治理。采用化学法、生物法和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包括氧化池、还原池、絮凝池、活性污泥池、反渗透装置等。处理后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实现循环利用。第八章土壤污染治理技术8.1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方法8.1.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搅拌、土壤筛分、土壤热处理等。这些方法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从而达到治理目的。8.1.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包括土壤稳定化、土壤氧化还原、土壤淋洗等。这些方法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土壤中污染物的性质,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8.1.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资源,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和固定。生物方法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等。8.1.4综合方法综合方法是将以上各种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土壤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理技术。8.2土壤污染治理设备8.2.1物理治理设备物理治理设备主要包括土壤搅拌设备、筛分设备、热处理设备等。这些设备用于实现物理治理方法中的各项操作。8.2.2化学治理设备化学治理设备包括稳定化设备、氧化还原设备、淋洗设备等。这些设备用于实现化学治理方法中的各项操作。8.2.3生物治理设备生物治理设备包括微生物培养设备、植物种植设备、动物养殖设备等。这些设备用于实现生物治理方法中的各项操作。8.2.4综合治理设备综合治理设备是将物理、化学、生物治理设备进行优化组合,以满足综合治理方法的需求。8.3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案例8.3.1某工业废弃地土壤污染治理项目背景:某工业废弃地土壤受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治理方法: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治理方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治理设备:土壤搅拌设备、筛分设备、稳定化设备、淋洗设备、微生物培养设备等。治理效果:经过治理,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达到了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8.3.2某农田土壤污染治理项目背景:某农田土壤受到农药、化肥等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治理方法:采用生物治理方法,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土壤进行治理。治理设备:植物种植设备、微生物培养设备等。治理效果:经过治理,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农作物生长恢复正常,农产品品质得到保障。第九章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管理9.1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策划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策划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项目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策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背景分析:分析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状况、污染源分布、环境质量标准等,为项目实施提供基础数据。(2)项目目标确定: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明确项目目标。(3)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包括项目技术路线、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施工组织设计等。(4)项目预算编制: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项目预算,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5)项目进度计划:制定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保证项目按期完成。9.2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实施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实施是项目策划的具体落实,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等,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项目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施工组织:明确项目施工责任主体,制定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2)设备采购与安装:按照项目实施方案,采购合格设备,并组织设备安装。(3)项目调试运行:在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运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项目监测与评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评估项目治理效果。(5)项目变更与调整:根据项目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水泥买卖合同(含合同变更和补充条款)
- 2024年度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合作协议书3篇
- 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
-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计划
- 电话销售业务员工作计划
- 劳动合同样板
- 公司员工自我鉴定
- 制定护士的年度工作计划
- 政府公共关系(第二版)课件 第6章 政府的公众对象与舆论环境
- 经典国学教学计划
- 2024-2030年中国硅肥行业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电网行业工作汇报模板22
- 2024年度跨境电商平台承包经营合同3篇
- 2025年上半年人民日报社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85人笔试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乐考非纸笔测试题(二 )(苏教版2024秋)
- 办公楼电气改造施工方案
- 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3
- 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超龄员工用工免责协议书
- 《雁门太守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