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高考文言文:挖空真题训练与详解一、2024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句式:
)。及()贰师击匈奴,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句式:
)。愿()得()自()当()一队,到兰于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句式:
),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róu]()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句式:
)。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陵家。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句式:
),非陵也(句式:
)。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yānzhī]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句式:
)。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句式:
),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huàndí]()其污,而已缁[zī]()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句式: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担任)侍中,善(擅长)骑射。帝以为(认为)有广之风(风范),使(之)教射(于)酒泉、张掖以备(防备)胡(句式: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及(等到)贰师(即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名)击匈奴,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率领)屯(驻扎)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句式:“……者,……也”,判断句)。愿(希望)得(能够)自(亲自)当(掌管,带领)一队,到兰于山(山名,在今蒙古国)南以(来)分单于兵,毋(不)令专乡(同“向”,这里指针对)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进入,到)单于庭(边疆少数民族所辖地区)。”上(君主、帝王,这里指汉武帝)壮(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豪壮)而许(答应)之。陵至浚稽山(山名,约在今蒙古国土拉河),与单于相值(相遇),骑可(大约)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拼搏战斗)攻之,虏(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一般可译为“敌人”,此处指匈奴单于的军队)还(退还)走(逃跑)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步行作战)(于)树木间(句式:状语后置句),复(又)杀数千人。陵居(处于,可译为“在”)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箭)如雨下(落下)。士卒多死,不得行(前进)。陵曰:“无面目(脸面)报(报告,答复)陛下!”遂(于是,就)降。上怒甚(很),群臣皆罪(归罪于,怪罪)陵。上以(之)问太史令(官职名,春秋时掌管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司马迁,迁盛言(极力申说):“陵事(侍奉)亲(父母)孝,与(结交,交往)士信(讲信用),常奋不顾身(奋勇前进,不顾及生命)以徇(顺从,服从)国家之急(名词作形容词,紧急的事),其素(向来)所畜积(此处指所蕴藏的品德)也,有国士(国中才干杰出的人)之风。且(况且)陵提(带领)步卒不满(足,够)五千,深蹂[róu](踏入)戎马之地,抑(抵抗)数万之师。身虽(虽然)陷败,然(但)其所摧败(摧毁,击败)亦足暴(显露)于天下(句式:状语后置句)。彼(他)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死,宜(大概)欲得当(形容词作动词,适当的机会)以报(报答)汉也。”上以迁为(把……当做)诬罔(欺骗,诬陷毁谤),下(使动用法,使……下狱,惩罚,判决)迁腐刑(破坏人体生殖器官与机能的酷刑)。久之(语助词,无实义),上悔陵(为动用法,为李陵)无救(派救兵)。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没有成果)还,因(于是)曰:“捕得生口(活着的人,这里指俘虏),言李陵教单于为兵(训练士兵)以备(防备)汉军。”上于是(因此)族(名词作动词,灭族)陵家。既而(不久)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句式:定语后置句),非陵也(句式:“……也”,判断句)。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yānzhī](匈奴单于之正妻的称号)欲杀陵,单于匿(藏匿)之(于)北方。大阏氏死,乃(才)还。单于以(把)女妻(名词作动词,嫁给……做妻子)陵,立为右校王(即右贤王,官名,汉时匈奴置,为匈奴贵族封号),与卫律皆贵(社会地位高,可译为“尊贵”)用事(当权)。卫律常在单于左右(身边);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入王庭商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带领)七万人出(指军队出动,可译为“出兵”)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辗转作战)九日。(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参考译文材料一:李广有一个孙子叫做李陵,担任侍中职位,擅长骑马射箭。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便派他到酒泉、张掖教习士兵射箭,来防备匈奴(的侵犯)。等到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李陵叩头自己请求说:“我所率领的驻扎边疆的士兵,都是荆楚一带的勇士、奇才和剑客。(我)希望能够亲自带领一队,到兰于山南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要让匈奴专门针对贰师将军的部队。我希望能以少击多,率领五千步兵进入单于的驻地。”汉武帝认为李陵勇气可嘉,便答应了他的请求。李陵率军到达浚稽山时,与单于的军队相遇,大约有三万骑兵包围了李陵的军队。李陵拼搏战斗,攻打单于,单于的军队败退逃跑上山,汉军追击,杀敌数千人。单于大为震惊,召集了八万多骑兵进攻李陵。李陵的军队在树林间与敌人步行作战,又杀敌数千。李陵驻军在山谷中,敌人在山上,从四面射箭,箭如同雨点一样落下。汉军士兵死伤惨重,不能够继续前进(战斗)。李陵说:“我没有脸面回去向陛下报告!”于是投降了。汉武帝(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愤怒,群臣都怪罪李陵。汉武帝用这件事询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极力(为李陵)申说道:“李陵侍奉父母孝顺,结交士人讲信用,常常为国家解决危难而奋不顾身,他平时所蕴藏的美德,有国中才干杰出士人的风范。况且李陵带领不到五千步兵,深入匈奴战乱之地,抵抗数万敌军进攻。他虽然身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挫败敌人的战绩也足以在天下显露扬名。他之所以不死,大概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来报效汉朝。”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虚构事实欺骗朝廷,把司马迁投入监狱处以腐刑。过了很久,汉武帝后悔没有派兵援救李陵。汉武帝派公孙敖深入匈奴境内迎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于是(谎称)道:“捕获到俘虏,(他们)说李陵教导单于训练士兵来防备汉军。”汉武帝因此下令将李陵灭族。后来(汉武帝)又听说,(教单于布兵防备汉军的)是汉朝降将李绪,而不是李陵。李陵派人刺杀李绪,大阏氏想要杀李陵,单于把他藏匿在北方。大阏氏死后,(李陵)才回来。单于把女儿嫁给李陵,立他为右校王,与卫律都地位尊贵且当权。卫律常在单于身边;李陵在外,有大事才入王庭商议。(征和三年)三月,(汉武帝)派李广利带领七万人从五原出兵(攻打匈奴)。匈奴派大将与李陵带领三万多骑兵追击汉军,(双方)辗转作战九天。材料二:李陵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降也,罪较著(显著)而不可掩(掩盖)。如谓(说)其孤军支(抵抗)虏而(却)无援,则(那么)以(凭借,此处为带领)步卒五千出塞(边关),陵自炫(夸耀)其(自己的)勇,而非武帝命(命令)之不获(得到)辞(推辞)也(句式:“……也”,判断句)。陵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族(被灭族)也,则嫁(转嫁)其祸于李绪;迨(等到)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带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也)将委(推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制约,控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犹“岂”,难道。伊,语中助词,无义)无可信之人?令(假设语气词,可译为“假若,如果”)陵有两袒之心(指有两面讨好的心思),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托付)(之)以重兵(句式:状语后置句),使(之)深入(汉境)而与汉将相持(对峙)乎!迁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为(替)陵文(掩饰)过(过错)若(像)不及(赶得上),而抑(又)称道(称赞)李广于不绝,以(来)奖(称赞,夸奖)其世业(世代功绩)。为(担任)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献出生命)以战,虽(即使)欲浣涤[huàndí](洗刷)其污,而已缁[zī](形容词作动词,染黑)之素(白色的绢)不可复(恢复)白。大节(节操,气节)丧(丧失),则余(其余)无可浣(洗涤,此处可译为“洗刷”)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报答)汉”,愧(愧对)苏武而为(为,替)之辞(名词作动词,找借口,找理由)也。其背逆(背叛)也,固(本来)非迁之所得(能够)而文焉者也(句式:“……者也”,判断句)。(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参考译文材料二:李陵投降(匈奴),他的罪行显著且不可掩盖。如果说他是因为孤军深入抵挡匈奴而得不到援助,那么带领五千步兵出边关,是李陵炫耀自己的勇敢,并非汉武帝命令他(这样)而他不能够推辞。李陵被灭族,(他)就把祸患转嫁给李绪;等到这件事之后,李广利征讨匈奴时,李陵带领三万多骑兵追击汉军,辗转作战九天,也要把罪名推委到李绪身上吗?如果说李陵是受到单于的控制,不得不追击汉军辗转作战,那么匈奴难道没有值得信赖的人吗?假若李陵有两面讨好的心思,单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托付给他重兵,让他深入汉境与汉军相对峙呢?司马迁替李陵掩饰起罪过来不遗余力,又极力称赞李广,来表彰他的世代功绩。作为将领投降敌人,投降后又为敌人拼死不惜献出生命(与汉军)作战,即使他想洗刷自己的污点,(可是)已经染黑的白绢是不能再恢复洁白的。大的气节已经丧失,那么其余的(罪过)也就无法洗刷了。李陵说“想得到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室”,是愧对苏武而给这件事找借口。他的叛逆罪行,本来就不是司马迁能够掩饰得了的。二、江西金太阳开学联考(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殇公即位。君子曰:“宋宜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商颂》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是之谓乎!”(选自《左传·隐公三年》,有删改)材料二:盖闻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燕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经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对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曰:“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帝曰:“于公何如?”皆对曰:“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圆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臣请见太后白之。”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太后曰:“吾复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祸,祸乱后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而梁王闻其义出于袁盎诸大臣所,怨望,使人来杀哀盎。(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有删改)材料三:太史公曰:《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襄公[注]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有删改)[注]襄公,即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因坚持“仁义”而战败,被众人唾弃。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若以大夫A之灵B得保首领C以没D先君E若问F与夷G其将何H辞以对?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表达祈使语气,与《师说》“其可怪也欤”中的“其”意思不同。B.争,争夺,与《过秦论》“争割地而赂秦”中的“争”意思不同。C.美,赞美,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用法相同。D.“褒之也”与《屈原列传》“王甚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穆公生病时召见孔父,打算将王位传给殇公,认为如果不让位那就是丢掉道德,并且让自己的儿子到郑国去住。B.太后在宴会上让景帝在驾崩后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当即答应了,后来在袁盎等大臣的劝说下又后悔了这个决定。C.袁盎等大臣耐心引导规劝太后,使太后明白传位给梁王的危害,最后放弃自己的想法,并让梁王回自己的封地。D.《春秋》讥讽宋国的动乱是从宋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的;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得到一些人的称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4分)(2)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4分)14.材料一中认为宋宜公传位给弟弟穆公是合于道义的,为什么《春秋》中却要讥讽宋宣公呢?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原因。(5分)[答案详解]10.[答案]BDG[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11.[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和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认为……美”的意思,形容词意动用法,和原文中的“美”用法不同。12.[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安车大驾”是指太后自己去世后;太后在宴会上只是暗示景帝以后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也并非答应传位给梁王,只是答应了照顾梁王。13.[参考译文](1)现在汉朝的制度是效法周朝,(按)周朝的制度不能立兄弟,应当立儿子,所以《春秋》以此指责宋宣公。(2)宋襄公在泓水被打败后,有的君子仍然认为他值得赞扬,(这是因为君子)感叹当时中原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要特别注意重点词的翻译。如第(1)句中的“法”“道”,第(2)句中的“多”“阙”。14.[答案]君子遵循正道,如果打破既有规定,就会产生怨恨和不满,不克制小的事情便贻害大义,进而引发社会混乱。(2分)宋宣公传位给弟弟,其弟后来又传位给宣公的儿子,这并不符合当时的制度,导致穆公的儿子心中怨恨,最终杀了宜公的儿子,使国家大乱且延续了几代。(3分)[详解]本题考查概括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答案区域主要在材料二上,注意要结合材料中宋宣公的具体事例来分析。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挖空练习]材料一:宋穆公疾(生病),召大司马孔父而属(通“嘱”,托付)殇公焉,曰:“先君舍(舍弃)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保全脑袋)以没(去世),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回答)?请子奉(侍奉)之,以主社稷(主持国家政务),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冯(宋穆公之子)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认为……是)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让位),是废先君之举(提拔)也,岂曰能贤?光昭(发扬光大)先君之令(美好)德,可不务(致力于,追求)乎?吾子其(表祈使,还是)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殇公即位。君子曰:“宋宜公可谓知人(了解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享受)之,命以义(道义)夫。《商颂》曰:‘殷受命咸宜(都合于道义),百禄是荷(承受)。’其是之谓乎(提宾句,大概说的就是这吧)!”材料二:盖闻梁王西(名作状,向西)入朝,谒(拜见)窦太后,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可指公馀会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说贴心话)。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动词,亲近)亲(亲人,指兄弟等),周道尊(动词,尊崇)尊(名词,相当于祖先),其义(道理)一也。安车大驾(去世的委婉说法),用梁孝王为寄(寄托)。”景帝跪席(坐席)举身曰:“诺。”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通晓)经术(儒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什么意思)也?”皆对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曰:“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帝曰:“于公(你们)何如?”皆对曰:“方今汉家法(效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非议,指责)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给)弟。弟受圆(指接受君位)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争夺)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停止)。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遵循正道),宋之祸宣公为之。’臣请见太后白(禀告)之。”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太后曰:“吾复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祸,祸乱后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情况)报太后。太后乃解(理解道理)说(通“悦”),即使(就让)梁王归就国。而梁王闻其义出于袁盎诸大臣所,怨望(怨恨),使人来杀袁盎。材料三:太史公曰:《春秋》讥(讥讽)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因此)不宁者十世。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担任)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称赞)之,故追道(追述)契、汤、高宗,殷所以(……的原因)兴,作《商颂》。襄公既(已经)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赞扬),伤(感叹)中国(中原地区)阙(缺)礼义。褒(表彰)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参考译文]材料一:宋穆公生病了,召见大司马孔父而把殇公嘱托给他,说:“先君抛弃了他的儿子与夷而立我为国君,我不敢忘记。如果托大夫的福,我能得以保全脑袋不被砍下,先君如果问起与夷,将用什么话回答呢?请您侍奉与夷来主持国家事务,我虽然死去,也不后悔什么了。”孔父回答说:“群臣愿意侍奉您的儿子冯啊。”穆公说:“不行。先君认为我有德行,才让我主持国家事务,如果丢掉道德而不让位,这就是废弃了先君的捉拔,哪里还能说有什么德行?发扬光大先君的美德,难道能不急于办理吗?您不要废弃先君的功业。”于是命令公子冯到郑国去住。八月初五,宋穆公死。殇公即位。君子说:“宋宣公可以说是能了解人了。立了兄弟穆公,他的儿子却仍然享受了君位,这是他的遗命出于道义。《诗经·商颂》说:‘殷王传授天命都合于道义,所以承受了各种福禄。’就是从这方面说的吧!”材料二:听说梁王向西入京师朝见,拜见窦太后,家人相见,和景帝都陪坐在太后面前,一起说着贴心话。太后对景帝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是亲近其兄弟,周朝的制度是尊其祖先,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去世之后,就把梁孝王托付给你。”景帝跪在座席上抬起身子说:“是。”宴罢出宫,景帝召集袁盎等精通经术的大臣说:“太后说了这样的话,是什么意思?”袁盎等人一齐回答说:“太后的意思要立梁王为皇帝的太子。”景帝问其中的道理,袁盎等人说:“殷商的制度是亲近其兄弟,所以传位于其弟。周朝的制度是尊其祖先,所以传位于其子。”景帝说:“你们的看法如何?”大家一齐回答说:“现在汉朝的制度是效法周朝,(按)周朝的制度不能立兄弟,应当立儿子,所以《春秋》以此指责宋宣公。宋宣公死后,不立儿子而传位给弟弟。弟弟继位为国君死后,又把君位返回来传给他的哥哥的儿子。弟弟的儿子争夺君位,认为自己应当接替父亲身后之位,于是杀了宣公的儿子。因此国家大乱,祸患不断。所以《春秋》说:‘君子遵循正道,宋国的祸乱是宣公造成的。’臣等请求谒见太后说明这个道理。”袁盎等人入宫谒见太后说:“太后说要立梁王,那么,梁王死后要立谁?”太后说:“我再立皇帝的儿子。”袁盎等人就把宋宣公不立应当继位的嫡子而发生祸乱,祸乱延续了五代而不断绝,不克制小的事情便会贻害大义的情况告诉太后。太后听了,这才理解其中的道理,因而也就高兴了,随即让梁王返回封国。梁王听说这种意见出自袁盎等大臣,就怨恨起他们来,于是派人来杀袁盎。材料三:太史公说:《春秋》讥讽宋国的动乱是从宋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的,国家不安定达十代之多。襄公在位时,修行仁义,一心想当盟主。他的大夫正考父为了称赞他,于是追述契、汤、高宗时代殷朝兴盛的原因,写了《商颂》。宋襄公在泓水被打败后,有的君子仍然认为他值得赞扬,(这是因为君子)感叹当时中原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所以表彰他,因为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三、江西上进联考(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严遵,字君平,蜀人也。隐居不仕,常卖卜于成都市,日得百钱以自给。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扬雄少从之游,数称其德。杜陵李强素善雄。久之,为益州牧,喜谓雄曰:“吾得君平为从事,足矣。”雄曰:“君备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诎也。”强心以为不然。及至蜀,致礼与相见,卒不敢言以为从事,乃叹曰:“扬子云诚知人也。”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无以自发。”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冲曰:“吾有万金,子无儋石,乃云有余,不亦谬乎?”君平曰:“不然。吾前宿子家,人定而役未息,昼夜汲汲,未尝有足。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至,犹余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邪?”冲大惭。君平叹曰:“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时人服之。(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材料二:奉法循理,不絓世网,以无罪自尊,以不仕为逸,游心乎道义,偃息乎卑室,恬愉无遌,而神气条达,岂须荣华然后乃贵哉?耕而为食,蚕而为衣,衣食周身,则余天下之财。犹渴者饮河,快然自足,不羡洪流,岂待积敛然后富哉?君子之用心若此盖将以名位为赘瘤资财为尘垢也安用富贵乎?故世之难得者,非财也,非荣也。患意之不足耳!意足者,虽耦耕甽亩,衣褐啜菽,焉不自得?不足者,虽养以天下,委以万物,犹未惬。然则足者不须外,不足者无外之不须也。不以荣华肆志,不以隐约趋俗,混乎与万物并行,不可宠辱,此真有富贵也。今居荣华而忧,虽与荣华偕老,亦所以终身长愁耳。故《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此之谓也。(节选自嵇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君子之A用心B若此C盖将以D名位因为赘瘤F分资财G为尘垢H也I安用J富贵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具,指备办,与《苏武传》“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中的“具”词义不相同。B.人定,指夜深人静的时候,与《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词义相同。C.患,指忧虑、担心,与成语“防患未然”“有备无患”“心腹之患”中的“患”词义均不相同。D.此之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齐桓晋文之事》“牛何之”中的“何之,表示到哪里去,两者结构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扬雄非常了解严遵的志向,认为严遵不可能担任李强的从事,而李强却不以为然。后来果真如扬雄所料,严遵拒绝了李强的邀请。B.罗冲有万金之财,严遵无儋石之资,而严遵却认为自己有余、罗冲不足,对此罗冲困惑不解;后经严遵一番解释,罗冲大为惭愧。C.不知足的人索取外物贪婪无厌,即使以天下之财供养其一人,让其富有万物,他也不会满足;这种人纵然身处荣华,也会忧愁一生。D.人们能够做到不因荣华显达而快意纵情,不因困窘贫穷而迎合世俗,与天下万物融为一体,不以宠辱为意,这才是真正的富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扬雄少从之游,数称其德。杜陵李强素善雄。(4分)(2)意足者,虽耦耕田亩,衣褐啜菽,焉不自得?(4分)14.严遵的哪些做法符合嵇康的养生要求?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说明。(5分)[答案详解]10.[答案]CFI[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为:君子之用心若此,盖将以名位为赘瘤,资财为尘垢也,安用富贵乎?11.[答案]D[详解]“两者结构不同”错误,两者结构相同,都是宾语前置。12.[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严遵拒绝了李强的邀请”错误,从材料一“卒不敢言以为从事”可知,李强不敢谈论起让严遵担任从事的事情,即李强并没有真正发出邀请。13.[参考译文](1)扬雄年轻时跟随他游学,多次称赞他的品德。杜陵人李强向来和扬雄交好。(2)知足的人,即使是耕种田地,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茶淡饭,怎么会不满足呢?[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少”1分,译为“年轻时”“年少时”等;“游”1分,译为“游学”“求学”等;“素”1分,译为“向来”“一向”等;“善”1分,译为“和……交好”“与⋯⋯友善”等。(2)“意足”1分,译为“知足”等;“衣褐”1分,译为“穿着粗布衣服”等;“啜菽”1分,译为“吃着粗茶淡饭”等;“焉”1分,译为“哪里”“怎么”等。14.[答案]①严遵隐居不仕,符合嵇康“以不仕为逸”的要求。②严遵以著书为事,符合嵇康“游心乎道义”的要求。③严遵不贪钱财名声,追求精神上的富足,符合嵇康“意足”的要求。[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挖空练习]材料一:严遵,字君平,蜀人也。隐居不仕(做官),常卖卜(占卜)于成都市,日(名作状,每天)得百钱以自给(养活自己)。卜讫(结束),则闭肆(店铺)下帘,以著书为事。扬雄少从之游(游学),数(多次)称其德。杜陵李强素(一向)善(与……交好)雄。久之,为(担任)益州牧,喜(高兴地)谓雄曰:“吾得君平为从事(下属从官),足矣。”雄曰:“君备(备办)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诎(通“屈”)也。”强心(心中)以为不然(这样)。及至蜀,致(送上)礼与相见,卒(最终)不敢言以为从事,乃叹曰:“扬子云诚(确实)知人也。”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无以自发(发展)。”冲为君平具(准备)车马衣粮,君平曰:“吾病(以……为病,担忧)耳,非不足也。我有余(多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献给)有余?”冲曰:“吾有万金,子无儋石(儋受一石,故称儋石。用以计量谷物),乃(竟然)云有余,不亦谬(荒谬)乎?”君平曰:“不然。吾前宿(借住)子家,人定(是古代十二时辰制中的一个时辰,对应现代时间的21时至23时。这个时辰也被称为亥时,是古代一天中的最后一个时辰,标志着夜色的深入和人们开始进入休息状态)而役(劳作)未息,昼夜汲汲(形容急切的样子),未尝有足。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相当于起身)而钱自至,犹余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邪?”冲大(很,十分)惭。君平叹曰:“益(增加)我货(财物)者损(损害)我神,生我名(名声)者杀(毁灭)我身,故不仕也。”时人服(佩服)之。材料二:奉法循(遵循)理,不絓(相当于触犯)世网,以无罪自尊,以不仕为逸(安逸),游心(内心游于)乎道义,偃息(居处)乎卑室(陋室),恬愉无遌(烦恼),而神气条达(舒畅),岂须荣华然后乃(才)贵哉?耕而为食,蚕(作动词,养蚕)而为衣,衣食周身,则余天下之财。犹渴者饮河(饮用河水),快然(快乐的样子)自足,不羡洪流,岂待积敛然后富哉?君子之用心若此,盖将以名位为赘瘤(比喻多馀无用之物),资财为尘垢也,安(哪里)用富贵乎?故世之难得者,非财也,非荣(荣华)也。患(担忧)意(内心,指欲望)之不足耳!意足者,虽耦耕(两人并耕,后亦泛指农事或务农)甽亩(田间,田地),衣褐(穿粗布短衣)啜菽(豆类),焉(哪里)不自得?不足者,虽养以天下,委(给)以万物,犹未惬(惬意,满意)。然则足者不须(需要)外,不足者无外之不须也。不以荣华肆志(放纵情感),不以隐约趋俗(迎合世俗),混乎与万物并行,不可(把……放心上)宠辱,此真有富贵也。今居荣华而忧,虽与荣华偕(一同)老,亦所以(……的原因)终身长愁耳。故《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此之谓(提宾句,谓此,说的就是这)也。[参考译文]材料一:严遵,字君平,蜀地人。隐居不做官,经常在成都街头占卜,每天赚取百钱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占卜结束,就停止营业,放下帘幕,专心于写书。扬雄年轻时跟随他游学,多次称赞他的品德。杜陵人李强向来和扬雄交好。一段时间之后,李强担任益州太守,高兴地对扬雄说:“我如果能让严君平担任从事,就心满意足了。”扬雄说:“你要准备礼物去见他,那个人可以见面而不可使他屈服。”李强心中认为不可能这样。等到了蜀地,(李强)送去礼物和严君平见面,始终不敢说让严君平担任从事的话,这才感叹说:“扬子云确实了解人啊。”蜀地有个富人叫罗冲,他问严君平:“你为什么不做官?”严君平说:“我没有用来发展自身的资本。”罗冲于是为严君平备办车马、衣服、粮食,严君平说:“我忧虑的正是这些东西,并非我不能备办这些东西。我有余,而你却不足,为什么要让不足的人来接济有余的人呢?”罗冲说:“我有万金家产,你却没有一点家产,可你反而说你有余,这不也很荒谬吗?”严君平说:“不是这样的。我之前住在你家,夜深人静了你却仍在劳作而没有休息,没日没夜地忙碌,却未尝感到满足。我现在以占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己就来了,(除了维持生活,)还能剩不数百、放在那里尘土都积了几寸厚,不知道用来干什么。这难道不是我有余而你却不足吗?”罗冲听了大为惭愧。严君平叹息说:“增加我的财物是损害我的精神,给我名声是毁灭我的身体,所以我不做官。”当时的人很佩服他。材料二:奉守法律,遵循公理,不触犯世俗的伦理规范,以无罪保持个人尊严,以不入仕作为安逸,内心追求道义,居住在陋室,恬淡愉悦没有烦恼,精神舒畅,怎么需要荣华富贵然后使地位尊贵呢?通过辨种获取粮食,通过养蚕获得衣服,衣食无忧,那么天下之财就是多余的。就像口渴的人饮河水,非常快乐而感到满足,不会贪炎浩荡的水流,哪里需要积敛钱财然后富足呢?君子如此用心,是因为他们把名利地位看作赘瘤,把钱财看作尘垢,哪里还需要荣华富贵呢?所以当今之世难以得到的,不是钱财,不是荣华富贵。忧虑的是欲望无法满足啊!知足的人,即使是耕种田地,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茶淡饭,怎么会不满足呢?不知足的人,即使用天下财物供养他,把天下万物交给他,也不会满足。这样看来,那么知足的人不需要外物,不知足的人没有什么外物是他所不需要的。不因荣华富贵而快意纵情,不因困窘贫穷而迎合世俗,与天下万物融为一体,不把荣宠、耻辱放在心上,这才是真正的富贵。如果身处荣华富贵而忧心忡忡,即使伴随着荣华富贵而老去,也会一辈子忧愁。所以《老子》说:“没有比无忧无虑更大的快乐,没有比知足更大的富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四、辽宁省教研教改联合体一调(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节选自《宋书·陶潜传》)材料二: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求,粗为区目。(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五六月A中B北窗C下D卧E遇凉风F暂至G自谓H是羲皇上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况,比,与《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瓤乎”中“况”的意思不同。B.白,禀告,陈述,与《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中“白”的意思相同。C.致,招请,与《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中“致”的意思不同。D.适,享有,与苏轼《赤壁赋》“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中“适”的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少年时心怀高尚的情趣,曾经创作《五柳先生传》,描写了他的生存境况,表达人生态度和志向追求。B.因为陶渊明的曾祖在晋朝担任大司马,陶渊明对官场黑暗了解颇多,所以他拒绝接受江州刺史王弘的邀请。C.陶渊明在担任彭泽令时,因不愿意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向权贵低头,遂归隐田园,并创作了《归去来兮辞》。D.陶渊明在日常生活中追求自然真率,曾通过抚弄无弦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体现他对世俗礼节的超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2)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14.材料二中萧统称“尚想其德”,结合材料一分析陶渊明的“德”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案详解]10.[答案]BEG[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名标点为: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11.[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原文中“适”为“舒适”,一种满足感。两个“适”意义不同12.[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强加因果。13.(1)他喜欢读书,不追求深入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悟时,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2)州里征召他担任主簿,他不去任职。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因此患上了瘦弱的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好”,喜欢;“每”,每当;“会意”,领悟。(2)“就”,任职;“自资”,养活自己;“抱”,患上。14.①淡泊名利,不追求功名利禄。②热爱读书,追求知识和智慧。③真率自然,不拘泥于世俗礼节。④清静寡欲,追求简朴的生活。⑤有高尚的情趣,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答对三点即可。[挖空练习]材料一: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高尚的志趣),尝著(写)《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形容自己),曰:“先生不知何许(哪里)人,不详(详知)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于是)以为号焉。闲静(安闲清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十分了解,指穷根究底),每有会意(相当于有感悟),欣然(高兴的样子)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经常)得。亲旧(亲朋旧友)知其如此,或置(置办,准备)酒招之,造(拜访,去)饮辄尽,期(期望,相当于目的)在必醉。既醉而退(回),曾(竟)不吝情(留恋感情)去留。环堵萧然(相当于家徒四壁),不蔽(遮挡)风日,短褐穿结(打着补丁),箪瓢屡(常常)空,晏如(安定、安宁、恬适)也。尝著文章自娱(娱乐),颇示(很能显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过完一生)。”其自序如此,时人(当世的人)谓之实录。亲(亲人)老家贫,起为(任用)州祭酒,不堪(忍受)吏职,少日(没几天)自解(解职)归。州召(征召)主簿,不就(就职)。躬(亲自)耕自资(养活自己),遂抱(患上)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暂且)欲弦歌(《论语·阳货》记孔子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以为三径(意为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之资(资本),可乎?”执事者(管事的人)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称“官田”)悉(全)令吏种秫稻(糯稻,出自《礼记·月令》),妻子固请种粳(粳稻),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派遣)督邮至,县吏白(说,禀告)应束带(相当于现代穿正装)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弯腰,指丧失尊严)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辞职),赋《归去来》。义熙末,征(征召)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结识)之,不能致(招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老熟人)庞通之赍(携带)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邀请)之。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握着,拿着)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马上)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通晓)音律,而蓄(存)无弦琴一张,每酒适(愉悦,恰到好处),辄抚弄以寄(寄托)其意。贵贱(无论尊贵还是卑微的客人)造(拜访)之者,有酒辄设(设宴)。渊明若先醉,便语(告诉)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探望)之,值(正赶上)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过滤)酒,漉毕,还复著(相当于戴上)之。少年来(从幼年起)好书,偶爱闲静,开卷(读书)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思是伏羲氏以前的人,即太古的人;比喻无忧无虑,生活闲适的人)。元嘉四年卒(去世),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材料二:余爱嗜(喜好)其文,不能释(放下)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同时代)。故加搜(搜集)求,粗(粗略地)为区目(分类编目)。[参考译文]材料一:陶潜,字元亮,又有的说渊明字元亮,当阳柴桑(江西九江)人,曾祖陶侃,是晋朝大司马。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辞职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意译)。”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义熙末年,被征召做著作郎,他没有去任职。江州刺史王弘想要结识他,不能把他招来。陶渊明曾经运往庐山,王弘命渊明的老朋友宠通之带着酒具,在半路上一个叫栗里的地方等着他。曾经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来到户外菊丛中坐着,时间长了,满手握着菊花,忽然碰上王弘送酒来,就开始喝了起来,喝醉了就回家。陶渊明不懂音韵,却存有一张琴,每次酒喝高兴了,就抚弄着琴子来寄托自己的心意。无论是贵贱的人来拜访他,有酒就拿出来招待。陶渊明如果自己先喝醉了,便对客人说:“我喝高了想睡了,您可以自行离去。”他就是这样率真。郡将(官职名)看望陶潜时,正赶上他酿的酒熟了,(陶潜)就用头上葛布制的头巾过滤酒液,过滤完了又把头巾戴在头上。(陶潜)从幼年起就喜爱读书,只喜欢清静寡欲,读书有所获得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曾经说在五六月间,高卧在北窗之下,碰到清风突然扑面吹来,说自己像羲皇。(陶潜)在元嘉四年去世,时年六十三岁。材料二:我喜爱他的文章,喜欢得放不下,还遥想着他的德行,最遗憾的是不能跟他活在同一个时代。所以多方搜集,大致地分类编目。五、炎德英才名校入学考试(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节选自《左传》,有删改)材料二:崔杼既弑庄公而立景公,杼与庆封相之,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于太宫之坎上,令无得不盟者。为坛三仞,坎其下,以甲千列环其内外。盟者皆脱剑而入,维晏子不肯,崔杼许之。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承其心,令自盟曰:“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受其不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杀七人。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佈与崔庆者受此不祥。”俯而饮血。崔子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胆,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崔子!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摧子遂舍之。晏子曰:“若大夫为大不仁,而为小仁,焉有中乎!”趋出,授绥而乘。其仆将驰,晏子抚其手曰:“徐之!疾不必生,徐不必死,鹿生于野,命县于厨,婴命有系矣。”按之成节而后去。(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崔子为无道A而弑B其君C不与D公室E而与F崔庆者G受此H不祥。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认为……美,与“单于壮其节”(《苏武传》)中的“壮”用法相同。B.弑,意为“杀”,古代卑幼杀死尊长叫“弑”,多指臣子杀死君主,子女杀死父母。C.与,指顺从。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中的“与”字意义相同。D.疾,响亮、洪亮,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的“疾”意义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武子杀齐庄公,与齐庄公不检点有关,因为他与崔子所娶的棠姜通奸。B.晏子虽立于门外,但并不打算为庄公而死;出于礼节,他入内伏尸而哭。C.当崔杼逼众人脱剑入坎、盟誓追随崔氏、庆氏时,唯晏子没有进入坎内。D.虽然崔杼听从他人的意见没有杀晏子,但晏子对这种小仁小义不以为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4分)(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4分)14.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来看,晏子对君主的态度是否矛盾?请说明你的观点,并简要阐述理由。(5分)[答案详解]10.[答案]ACG[详解]句意:崔杼做了不仁道的事,弑杀了他的国君,不顺从公室而顺从崔、庆的人,会受到报应。(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11.[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项正确,两词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壮,认为……豪壮。B、D项正确。C项,“与”在文中意为“顺从”,而“夫人之相与”的“与”,意为“交往”。12.[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根据下文来看,晏子进入了坎内,因为他有进入坎内参与盟誓的过程,他只是没有脱剑入内,而且他所盟之誓和其他人不同。13.(1)侍奉君主的人,怎么能只为自己的俸禄?(臣子的职责是)保护国家。(2)你用武器劫持我,而使我改变心志,这不算是勇武;用利益诱惑我,使我背叛君王,这不算是仁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计分点:臣,做臣子,或意译为“侍奉”;口实,俸禄;“社稷是养”,宾语前置句式;每点各1分。句意通顺计1分)(2)(计分点:失,使……失去,意译为“改变”;回,使……回心转意,意译为“诱惑”;倍,通“背”,背叛;每点各1分。句意通顺计1分)14.这是一道开放探究性试题。考生的答案要有观点且有分析,言之成理。示例一:不矛盾。从材料一看,晏子反对“愚忠”。晏子认为君主所作所为必须符合道义,君主如果是为天下而死,则臣子应该以死效忠,如果是为了私事而死,则不必;(2分)从材料二看,崔、庆二人逼晏子等人顺从二人,背叛公室;晏子宁死不从,因为他必须对公室忠诚。(2分)效忠公室和效忠庄公不是同一件事。所以晏子对君王的态度并不矛盾。(1分)示例二:矛盾。从材料一看,晏子反对“愚忠”。晏子认为君主所作所为必须符合道义,君主如果是为天下而死,则臣子应该以死效忠,如果是为了私事而死,则不必;(2分)而材料二中,晏子在盟誓时说:“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他指责崔子的弑君行为是无道之举,是大不仁之事,又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天然石材与建筑企业购销协议
- 2024双方关于离婚后财产分配及债务处理的协议书
- 2024年房产共有权转移合同
- 2024年新建高速公路全包绿化及护栏安装合同
- 2024年房屋交易合同:个人购房指南
- 2024年新建住宅订购协议
- 2024年政府采购合同评估方法
- 2024年技术转让合同终止协议
- 2024年新型建筑劳务拓展合同
- 2024年建筑外墙清洗合同范本
- 两癌知识科普课件
- 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
- 东营港加油、LNG加气站工程环评报告表
- 2024年日历(打印版每月一张)
-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管理规范 第2部分:回收服务网点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新剑桥少儿英语第六册全册配套文本
- 科学预测方案
- 职业生涯规划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 T-WAPIA 052.2-2023 无线局域网设备技术规范 第2部分:终端
- 市政管道开槽施工-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
- 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与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