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简答题文档_第1页
教育学简答题文档_第2页
教育学简答题文档_第3页
教育学简答题文档_第4页
教育学简答题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

径。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主

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时受教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多元化:是当代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它要求人们的教育观念、

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内容与形式,以及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民办教育(学校):非政府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在国家法律的保障下,自愿办

学、自筹资金、自主管理。其固定资产的主要比重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教育经费形成的学校级

教育机构。

全民教育:最近10你那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概念。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

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科学知识再生产:是将科学生产的主要产品经过合理加工和编排,传授给更多的人,使他们

能够掌握前人创造的科学成果,为进行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打下基础。

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

教、正党不得敢于教育,教育目标和内容等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教育民主化:是20世纪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

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

自由选择的机会。

教育的国家化:是教育由单纯私人经营教育向教育由政府通过立法、资助、规划等手段予以

宏观管理和调控,并部分由公共部门经营的过程。

教育的起源和出现

起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人类生产劳动和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重要条件。人

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出现:当生产力发展一定水平时,学校出现。自此,教育就有了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非学校

教育两种形态。

论述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有何联系与区别?P130

答:二者的联系

广义的教育与狭义的教育都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

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两者紧密联系,具体表现在:

1、从本质上说,两者都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主要解决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2、狭义教育实际上是广义教育的部分,而广义教育史狭义教育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延伸。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缺一不可。

二者的区别

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还存在许多差别,主要表现在:

广义的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而狭义的教育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

会有能力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来兴办学校和聘清教师时才出现的。

1,广义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加广泛、教学形式也更加多样,教学场地则因时因地而异。狭义

教育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有比较严格的选择和限制,同事也要求有想对固定的

场所。

2、广义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而狭义教育则仅仅局限于青少年时期的学校教育阶段。

论述有关教育学起源的几种观点。P143

答:

1、生物起源说: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育

学家沛西.能等人都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

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甚至在人类产生之前,教育就早已存在于动物界。老动物对小动物的

爱护和照顾就是一种教育,人类教育只不过是在承袭动物教育基础上的某些改善和发展。他

还把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说成是教育起源与存在的基础。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他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教育的生

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

育的基础。不论成人愿意与否,儿童都在模仿他们。因此,依照孟禄的意见,模仿是手段,

是教育过程的实质。

孟禄的心理起源说和利托尔诺的生物学说教育起源在实际上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同样抹

杀了教育的社会性,把受教育者当成无法控制的对象。

3、劳动起源说:这是十月革命后苏联一些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观点。他们在批判资产

阶级教育思想的同时,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明教育的起源,特别实运用恩格斯在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提出教育起源于劳动。

他们主张,教育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开始了,同时认为教育是人类特有

的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论述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P149

答:

1、教育独立论:1922年,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议》首次提出,“教育独

立”思想一直延伸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其核心是仿效西方“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模式,

力主教育摆脱来自政治的、宗教的束缚,从人类文化传承、人类社会发展、人类自身完善的

终极高度,提出发展教育的主张。这一教育思潮的出现于形成对提高教育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对促进教育与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教育万能论:(代表人物:爱尔维修):认为教育是万能的,可以不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

约。但现在来看,教育功能时能无限制的发挥,它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的制约。

而且教育功能还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之分。

3、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舒尔茨):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以及

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人的资本形态;该理论重视教育的作

用,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

4、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工具,揭示了内涵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

征,表明了人的固有生产力,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

它是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

5、劳动力市场理论:包括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代表人物:皮奥雷、多林格和戈登)和人

力资本模式以及工作竞争模式等;二元劳动市场理论认为教育是决定劳动者在哪个劳动力市

场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和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

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从而

提高生产力,增加金钱和精神收益。

人力资本:值得是人们拥有的诸多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它是资本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体上,

属于人的一部分。

简述教育学产生于发展的阶段及特点P119

答: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这一阶段,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均是作为他们的哲学思想或政治思

想中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

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育学逐渐从哲学、宗教、伦理等学科中分化出来,在学科与内容上走向

独立,形成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

3.科学教育学的建立阶段

在这•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

立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教育上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得到了科学的解释和

论证。

教育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1、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历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述二战以后教育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哪些趋势?)(简述现

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P123)(论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P198)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论述古代学校的基本特征P175

答:古代学校教育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教

育上是: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简述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代表性定义。P125

答:在中国主要有:

1、《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4、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在西方主要有:

1、夸美纽斯:“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

2、裴斯泰洛齐:“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教育意味着完成的人的

发展”。

3、斯宾塞:“教育的任务是教导每一个人怎样生活,训练他们去过‘充满’的生活”,“教育

即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

4、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简述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答: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

简述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如何严重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际的。

答: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

封建社会学校教育主要是内容是:“四书”、“五经”,都与生产劳动毫无关系。

在欧洲,不论雅典、斯巴达教育还是中世纪的教育,也都是只重视思想统治教育和军事

体育,而蔑视生产知识的学习。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中的“七艺”的王冠是神学,“七艺”

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论证神学的合理性。这都说明了古代学校教育都是与生产劳动、社

会实际想脱离的。

请结合史实,简述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出现的历史背景。P103

答:学校教育正式产生于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上出现了脑

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也为专门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的出现,提供了物

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我国奴隶社会就有了养世制,所谓“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国老、庶老专门从事知识经验的记载、整理和传授,“庠”就成为最初的学校教育机构,诸

老便成为了专职的教师。我国的夏朝已有了“庠”、“序”、“校"、“塾”等专门的施教机构;

商周时代又出现了“学”、“辟雍”、“泮宫”等学校教育机构。可见,古代学校的出现,是社

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教育史和教育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

简述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特点

答:公元前30年,罗马已成为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适应帝国政治统治的需

要,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形成了一些特点:

1、建立国家教育行政制度,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2、改变教育目的,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训练顺民和培养官吏;

3、教学内容日益脱离实际,教学方法日趋形式主义。

简述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教育主张P102

答:

1、“不拘一格降人才”

2、复兴“经世致用”学风

3、“师夷长技以制夷”

简述早期改良派的基本教育主张。PU8

答:

1.全面学习西学

2.改革科举制度

3.建立近代学制

4.倡导女子教育

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答: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5、刻板性

论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是什么?P163

答:隋唐以后实行的科举取士的制度,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权中央、

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科举制度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多少要凭才学,与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严格等级制相比,比较公正、合理,为扩大

的中小地主阶级子弟进官为吏开辟了道路,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由于选才与育才的标准和要求较为一致,科举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但科举考什

么,学校教育也跟着注重什么,便使学校教育完全屈从于科举要求,沦为科举的附庸。国家

只重视科举而忽视学校教育;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由于科举的指挥棒作用,影响了自

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论述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P178

答:

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从时间上说,现代学校最早出现在18世纪,是应现代大工业生

产的要求而产生的;

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生产性

2、教育的科学性

3、教育的国际性

4、教育的未来性

5、教育的公共性

6、教育的终身性

论述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P131

答:16世纪世界进入近代社会后引起教育的巨大变化,表现在: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并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2、教育的世俗化,不少国家规定宗教不得干预教育;

3、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实施以法治教。

论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P134

答:20世纪后的现代教育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述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P127

答: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

3、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4、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点;

5、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6、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

论述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特点P139

答: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论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内容。P189

答: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基于自己的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

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1、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2、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3、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4、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5、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论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P161

答:

1、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日益高涨

2、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化和现实化

3、教育与社会生产的联系更加紧密

4、终身教育思想正在逐步实现

5、提高教育质量成为重点

6、教育技术日益现代化

7、教育国际化湿透日益强劲

8、更关注全球命运和未来发展

论述如何看待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争议?P155

答:

1、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

“形式教育论”者认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智力,因此强调对学生进行“心能”

的训练,即智力的训练,

2、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

塞是其主要代表人物。“实质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意义在于积累知识,只要有知识就行,

有了知识,能力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发展了。

3、这两派的主张都是片面的。

形式教育论者强调了智能训练的必要性,但他们看不到智能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错误地

把智能发展与知识掌握割裂开来。由于他们不重视知识自身的价值,不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

选择教材,结果是削弱了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实用知识,使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而实质教育论者虽然强调了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性,但是他们看不到知识的掌握和智能发

展的区别,错误地认为掌握了知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发展了能力,只重视知识传授,不重视职

能培养,结果使许多学生虽然满腹经纶,却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束手无策。

简述形式化教育形态的形成的特点。P116

答:

1.教育主题确定;

2.教育对象相当稳定;

3.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4.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非形式化教育:是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形式化教育是指有相对稳定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场所与设备,以及有相对规范化教育

内容的教育。制度化教育是指已经形成学校教育制度的教育,学制是这种教育的典型表征。

形式教育说:课程论中另一个长期引起争论的问题,是怎样看待知识在教学中的作用。一种

观点认为,选择某种知识作为课程,就是因为这种知识可以训练人的智力,使人变得聪明。

这就是所谓的“形式教育说”。

形式教育论:相信在认知中理智的可靠,主张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和能力得到发展,

强调心智的练习及其迁移是发展官能的惟一途径。在课程问题上,形势教育论强调古典语言、

文字和古代历史、数学、逻辑学等学科的教学,强调形式训练。

教育现代化:即在观念、制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有相对■稳定的指标,它更是一个不

断发展的过程。

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属性,主要表现为: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

手段。2、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3、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

力的发展。

教育改革:是对落后的教育状况或思想乃至教育理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变革,使其获得预

期的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

答:1、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要提供现成的答案。

2、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

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统地总结先秦时代教育力量和

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

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1、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

2、在教育目的上,他认为教育“于其之外无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组织力量保证

儿童的成长。

3、在师生关系上,他主张以儿童为中心。

4、与其教育基本观点相•致,在教学上他倡导“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强调教法与

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形成了以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

学为特色的教学思想。

论述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193

答:杜威使用注意教育学基本要点是:

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

2“从做中学”:学校中的教学过程应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在儿

童自身的活动中学习。

3、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交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

掌握发现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他的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对20世纪的教育和教育学有着巨大的深

远影响。

论述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P155

答: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的学者、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

1、教育适应自然

2、和谐教育

3、文雅教育

简述洛克教育思想中的合理主张P102

答:

1、反对娇生惯养,特别重视儿童的体力锻炼;

2、重视道德教育的“及早实践”,重视榜样的作用,反对体罚;

3、重视发展儿童热爱求知的习惯,不强迫儿童学习等。

洛克“白板说”: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是来自后天,

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

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论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在《理想国》中表达了怎样的教育思想?P156

答:国家化的教育思想是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在他看来,理想国家的建立与稳定

有赖于教育;而教育应由国家负责,由国家为公民举办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

构成•个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他还主张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受国家的严密控制,这

是因为教育是建立理想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它阐述了他对理想政体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其中也表达

了他的教育观:理想国家教育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一哲学王,强调通过教育使理

性在人的灵魂中起主导作用,使人成人一个正义的人。

论述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的“产婆术”的特点是什么?P160

答: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突出的是提出了“智德统一论”,

影响深远的是“产婆术”。

1、道德修养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2、“产婆术”是苏格拉底进行讲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般称为“苏

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

苏格拉底问答法:可分为三步:第一步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反复诘难

和归纳,得以明确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苏格拉底产婆术:即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

所说,他自己虽然无知,但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像其母亲是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

育,但能接生,能够帮助新生命诞生。

论述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196

答: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突出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

价值论建立在伦理学上,并在理论上构建了教育学体系,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他

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看作传统教育的代表作。

《普通教育学》共分三编:

第编:为“教育的一般目的”,论述了儿童管理的目的和方法,发展多方面的兴趣是教学

的目的;

第二编:为“多方面的兴趣”,论述了多方面兴趣的对象与教学的进程等,提出了教学的4

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第三编:为“性格的道德力量”,论述了通过教育形成儿童品德、性格的理论。

总体来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反应了德国国家主义的思想,在教育中特别强调道德教育

和培养对社会的有用之才;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且这种教育是强迫性的,纪

律和管理是它的主要手段。赫尔巴特认为纪律的木质是约束儿童的意志,使其与国家的意志

相一致,提出威吓、监督、命令、禁止和惩罚等都是管理的有效方法。

教学的教育性: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率先提出的观点,反应的是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统

一的规律。赫尔巴特认为,理性、情感、意志都是在知识基础上产生的,教学是形成人的品

德的基本途径,不能把教学的教养作用与教学的陶冶品性的作用分割开来,应该把知识汉阳

与人的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中。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是不存在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论述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203

答:夸美纽斯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特别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首先,他认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天赋予人的自然本性是同样的,人应受到同样的教育;

其次,人与自然均应遵循同样的法则一秩序

再次,提出“把一切只是交给一切人”的口号,不仅拓宽了教育的知识范围,也提出来教育

普及的理想;

最后,以“泛智论”和教育适应“自然”为依据,阐述了学习的程序,提出了统一学制系统。

他把学习分为四个时期:婴儿期(出生至6岁)、儿童期(6至12岁)、少年期(12至18

岁)和青年期(18至24岁),相应地成立四种学校,即母音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

和大学。同时规定了各级学校学习的不同内容。

简述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

答: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

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

论述比较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奇在“自然教育”思想上的不同点。P197

答:他们都强调“自然教育”,但到具体的内容与方式又有所不同,表现在:

1、夸美纽斯

自然性首先是指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赋予人的自然本性是一样的,人应受到同样的

教育,其次是说人与自然遵循同样的法则,教育可从自然的法则中找到教育法则,教育要遵

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卢梭

对自然性的强调到了使之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他所理解的自然,是指不为社会和环

境所歪曲,不受世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强调得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

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3、康德

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

任务在于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4、裴斯泰洛奇

进行了多次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教育试验,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

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

自然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卢梭、康德等均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对教育的自然性思想作新的

解释,并使之哲学化,认为教育的根本属性在于充分发挥人的自然禀赋。

简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含义P122

答:

1、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2、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3、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这一思想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并比较他们的异同。P164

答: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的理论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

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

本为中心。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才是值得向

往的,教育怎样为创造美好生活尽力,教育又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不足和弊端,尤其是,教育

本身怎样才能成为美好生活的典范。

两者相同点:承认教育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反对将教育与生活分离;认为生

活含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成人教育对改造生活的重要作用。

不同点:

(1)定位不同:前者认为教育应该以生活为核心,后者认为教育也是生活的一个过程,

学校是生活的•种形式,生活包含教育。

(2)前者强调了生活的重要性,对系统教育的重要性有所忽视,后者更强调两者的契

合。

(3)后者更注重把教育本身作为一种美好的生活。

简述凯洛夫教育学的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P116

答:

1.国家行政领导与学校的关系上,忽视了学校自主性;

2.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

3.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4.过去强调了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严肃性,忽视了他们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

的必要性。

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P126

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应区别两种不同的发展水平。

第一种发展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

独立解决智力任务;

第二种发展水平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在成熟的过程中正在

形成的东西。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某一问题,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

动中通过模仿,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维果茨基强调指出,教育活动应建立在儿童的第二种水平之上,应立足于不断将其“最近发

展区”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使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教维果茨基提出的一种儿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对儿童

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

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

童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

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答:内容:“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

礼乐、射御、书数;

特征:1、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2、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3、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4、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1、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习相

远”);

2、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与仁爱;

1、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育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

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2、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成人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3、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想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他还很强

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简述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答:“学而优则仕”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

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

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4、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

5、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

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业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1、对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

观念;

2、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

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论述孔子教育思想的观点P166

答: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

在《论语》中,归纳起来,其主要观点是:

1、在教育目的匕宣扬巨涌“贤才”,主张“学而优则仕”,大办创办私学,培养“贤才”

和“君子”

2、在教育对象匕宣扬“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有教无类”

3、在道德教育思想上: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

4、在教学内容上:继承西周“六艺”教育传统

5、在教学思想上:注意个性差异,重视因材施教

6、作为教师,他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答:“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

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习、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

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

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简述影响学制制定的因素

答: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

4、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

5、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

简述学制确立的依据。P116

答:

1.学制的确立,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制的确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3.学制的确立必须考虑到人口状况。人口状况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质量等。教育的对

象是人,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改革等都必须考虑到人口的状况。

4.学制的确立,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

校的分段,都要考虑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切合他们智力、体力等的发展水平。

5.学制的确立,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每个国家的学制都

有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在学制上也常用相同的形式。

论述何谓学校教育制度?决定学制建立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根据我国实际,参照现在学

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你认为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需要怎样进一步改革?P152

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

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由各种社会因素决定。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又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人口的文化素质是学制确立忖应该考虑的

重要因素。

4、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

级各类学校的分段,都要考虑儿童和青少年是身心发展的特点,切合他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

水平。

5、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为此,学制的制定和改革应中医以下儿方面:

1、考虑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社会申长礼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2、学制改革要走自己的路,避免完全照搬西方;

3、学制改革要科学化、理性化。

世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大致有以下新的趋势:

1、提高入学年龄,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2、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论述学校教育的个体个性化与社会化功能。P150

答:学校教育同时具有个体个性化与社会化功能。

1、现代学校的政治职能是通过培养人实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青年一代传播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促使其政治社会化的职能;

(2)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统治而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

(3)营造和推进社会舆论,促进或改变政治发展的职能;

2、现代学校的经济功能

(1)为社会生产各部门提供劳动力后备军的职能;

(2)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职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改善全民素质,储备经济发展潜力的功能。

3、现代学校的文化职能

(1)整理和保存文化职能;

(2)传递和传播文化职能;

(3)创造和更新文化的职能。

4、学校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哥特个性化的过程,现代学校应在以下儿方面担

负起发展人的身心的职能

(1)学校应能使个体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2)学校应促进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

(3)学校应充分挖掘人的发展的潜能,指明发展的方向以减少发展的盲目性。

论述我国教育本质讨论的始末及其主要观点P160

答: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教育界深受苏联教育理论的影响。1952年《人民教育》杂志提

出了以下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又具有自己的专门特点;教育无疑是与生产力相联系

的,因为它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之一,但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同生产力没有直接的联系,

教育必须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才能发挥作用,教育不直接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些观点,

当时基本上为我国教育界所接受。

1978年首先对教育简单的归结为上层建筑的正统观念提出了挑战,认为教育包含了上

层建筑的东西,但不能说教育就是上层建筑。其后出现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和教育属于生产力

两种观点的讨论。至今,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尚未定论。

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1、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2、教育是社会生产力;

3、教育本质一部分是上层建筑,一部分是生产力;

4、教育本质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不断演变过程中,在某些历史阶段其本质是生产力,

在另一些历史阶段其本质是上层建筑;

5、教育是促进人体社会化的过程;

6、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论述“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P184

答:

1、教育先行是当代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现代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使科学知识

与人才结合,同时实现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在生产。在科学知识广泛运用于生产过程的现阶段,

教育对于生产、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更为突出。

2、教育是为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培养人才。由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教育工作效益

的滞后性,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必须先于经济发展。不能等经济发展了,再发展教育,而是要

使教育的发展在适当程度上优先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发展准备好适当的人才。

3、教育发展要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教育先行决不意味着可以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

制约。教育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并不是要消极等待经济条件,跟在经济后面,而应当在现时经

济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经济条件,使教育的发展先走一步,为经济发展做

好人才准备。教育先行也正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推进,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推动作用和先导功效。

因此,教育绝不能滞后于经济建设,而必须适度超前于经济的发展。

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

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

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

面适当超前。

论述当前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如何解决?P170

答:从全国来看,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如沿

海与内地教育、城市与农村教育、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重:点与一般学校教育发展水平呈现

出差异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发展的地区间的不平衡,东西部教育水平在硬件建设和软件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2、教育发展阶段的不平衡。

3、教育城乡差距依然突出。

4、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依然存在。

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必须从普及小学教育做起,一定要在普及小学教育的基础上普及中学,

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和特点办事,不能操之过急。

2、必须加强教师的培养,造就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改进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管

理,增加教育经费,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供可靠的保证。

3、与此同时,还要发展幼儿教育,发展肓、聋、哑、残疾和弱智儿童的教育。

4、再有,各级政府要认真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确保适龄儿童和青

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在当前义务教育中还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影视教育风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重教学轻教研。

3、重传授轻反馈。

4、教育的评价体制单一,大多数情况下奉行的是结果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

义务教育的顺利进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简述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P117

答: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规定者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论述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发展中起主导作用。P182

答: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

思想政治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年青一代健康地成长。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

教育对人的发展主导作用,在年青一代的成长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他们在知识的获得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除依靠所受的教育外,更多地依靠工作的实践、自学

和自我修养。因而,教育对年青一代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比成年一代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大

一些。

简述当前我国的几种主要学校系统。P114

答:

1.普通教育的学校系统。

山小学、初中、高中组成,对学生实施基础教育。血脂主要有六三三制和五四三制两种。

2.专门教育的学校系统。

由各种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各种全II制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组成,实施专业

教育和职业教育。

3.成人教育的学校系统。

由各种成人初等学校、中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组成,向成人实施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补偿

教育和中等、高等专业教育。

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

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论述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P148

答: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

成果的人才。

学校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是:

1、确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床戏能力并取得

创新成果的人才。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探究性学习,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4、重视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5、改善教育教学管理,营造宽松自由的人才成长环境。

论述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

P181

答:当前,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育观念特别是人才陈旧观念;

2、教学管理制度僵化、划-;

3、教学模式单一;

4、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忽视探究式学习;

5、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教育创新的基本措施包括:

1、观念创新,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学习观、教育观;

2、制度创新,建立灵活多样的管理制度;

3、内容创新,建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平衡的课程体系;

4、方法创新,加强个性化教学与探究性学习;

5、评价创新,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6、文化创新,营造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

论述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P192

答:创新型人才主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三个方面的素质。

所谓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索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制作追

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去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进行创新的动力。

所谓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创造性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

活动的能力。

所谓创新人格:主要包括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执着的爱、顽强的意志、毅力,能经受

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韧顽强的性格。

为此,创新教育应具有以下特征:

1、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教学。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营造一个开放的大环境,就是要给学校尤其是学生自主

的空间,给学校自主权,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建立一套合适的教育机制。

4、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还应关注测量和评价的研究,编制出一套符合我国学生

特点的测量工具。

论述分析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P165

答:长期以来,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

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挥着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具体体现在:

1、教育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

2、教育是自主创新的主阵地;

3、教育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站”和传统技术改造的服务站。

4、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的推广站;

5、教育是创新文化的中心。

论述新科技革命改变人的教育观念的主要表现。P163

答:新的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2、教学形式个别化。

3、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加受到关注。

4、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述教育应对社会发展和人的需求的挑战时应采取的策略。P195

答:社会的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社会与多元文化都对教育的发展

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变得非常重要,而培养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这体现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且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方面,教育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继承本国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借鉴

外国的先进教育理念,来充实本国的教育教学,但不能照抄照搬,在现在的教育基础上进行

合理的创新,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大继续教育力度,树立终身教育意识,让人的

知识和素养跟得上时代的前进步伐。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教育是推动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主

导力量,教育的现代化是应对社会发展和人的需求的重要策略。

总之,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依靠创新教育;迎接社会的挑战和需求,教育要进行创新。

论述为什么说教育具有创新文化的功能?P193

答:教育具有创新文化的功能,其原因在于:

1、教育自身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如新的教育思想、学说和方式方法的创新等,以科学研究

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创造活动,构成了社会总体文化创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少教育工作

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者。

2、现代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培养了一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文化的创造提供了可能性。

人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一旦为人所掌

握,就会产生创造新文化的动力。而教育无限地发掘了人创造文化的潜能,增强了人创造文

化的能力。

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P207

答:

1、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

首先,教育是一种公共资源

其次,教育具有通过促进社会流动和改变收入分配,进而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第三,教育具有复制和放大现有社会智育的作用

第四,教育凝结着社会对未来的期望,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体现,也是人发展的起点

2、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教育机会公平。

第二,教育过程中,受教者均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

3、当今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4、在教育机会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论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和主张:

第一,从实现社会公平的理想出发,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公平为最高原则;

第二,必须以效率为最高原则,教育机会的公平程度应绝对服从经济效率的需求

第三,公平与效率并重,互相兼顾。

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P123

答: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的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论述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P189

答:当代教育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从微观的教育教学过程扩展到宏观的教育规划,从教

育的内部关系扩展到教育的外部关系,从既基础教育扩展到高等教育,从正规教育扩展到非

正规教育,从学校教育扩展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教育扩展到特殊儿童教育,

从儿童教育扩展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等。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不仅以哲学、心理学为教育学研究基础,而且还

包括诸如生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更为广阔的学科领域:与之相关的研究模式呈现为多样

化,有的从科学主义视角研究,强调对教育活动中数量关系的描述;有的则从人文主义视角

研究,强调教育中非效益关系的质的东西的分析等,或者介于两者之间,或偏向一方,或两

者结合等;研究层次出现了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行动研究、咨询开发研究等多种

类型。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研究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教育学的元研究:是对某类研究活动本身存在问题(元问题)的研究,教育学的元问题的研

究就是教育学的元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反思和指导教育研究行为,间接影响教育知识的生产

以及教育实践。最早提出教育学元问题和元研究的是德国教育学家布雷钦卡。

论述教育的功能。P145

答: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

共有以下集中分类:

1、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

论述分析教育的文化功能。P185

答: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对文化起着承传、改造和创新。

1、教育具有问哈传承的功能

是传递人类文化特别是人类文化精华的重要手段或工具。

2、教育对文化的改造表现为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

(1)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和对教育方式的选择来实现。这种

选择主要包括:

第一,选择社会的主流要素和基本精神:

第二,选择能有效促进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的基本文化要素;

第三,选择有利于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实际应用效率较高的文化要素。

(2)教育对文化的整理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之所以具有整理文化的功能,首先是因为它本身具有整理文化的需

要,文化只有经过教育的整理。才易于被年青一代理解和接受。其次是因为教育者具有整理

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文化创新的功能。新的教育思想、学说和方式方法是世界总体文化中创新的一

个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教育为文化的不断更新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新活力的人;现代教育

的许多活动已与科技发明、文化更新融为一体。

论述教育的政治功能。P186

答: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作用主要是通过培养人

来实现的。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

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

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都是宣传某种思想,形成某种舆论,藉以影响群众,

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P190

答:

1、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

(2)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3)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4)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2、教育的政治功能

(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

(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

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5)教育推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4、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2)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

(3)教育可使人U结构趋向合理化

(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5、教育的科技功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教育是科学文化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促进科技革命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能直接生产科学技术。

教育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本身就具有生产力的性质。

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具体体现。P111

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

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3)培养人是在教育学的时立统一中实现的。

(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1)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

(2)教育要注意集成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3.教育有相对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1)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简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P112

答:

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

2.人口增多是求学者渴望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求知识的获得;

3.现行学校的种种限制使终身教育成为•个有效的补充形式;

4.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智力投资,改变人口素质的需求使终身教育具有广泛的生长土壤;

5.大众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使终身教育成文可能。

终身教育:是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曼城的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

练和培养的总和。终身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贯穿人的一生;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体化,

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体化。

基础学力: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首要关注点,指青少年儿童在读、写、算等方面的能力及

信息素养,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完善的基础。

简述“教育机会均等」P120

答:《联合国人权宣言》第26款中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括:“不论社会阶层,不论经济

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论述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和教育公共性的看法。P141

答: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乡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都要

统筹规划,实现均衡发展;

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得均衡发展;

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

个学生。由于各地经济社会文化的长期不平衡发展,加上义务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的地方化,

基础教育领域的非均衡发展已经是一个工人的事实。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区域

内部的差别上。而在同一地区内,由于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存在着一批薄弱学校,保

障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的平等,教育公共性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现实问题上学难带来的受教育不公平增加了社会负担。实现教育公平,保障公民的受教

育权是政府办学的重要任务。对教育质量的追求决不能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牺牲教育公

平为代价换来的教育质量是得不偿失的,也不可能真正的教育质量。

为此,我国制定了一下对策:

1、保证适龄儿童入学人口比例逐年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有利促进了我国公众接

受教育机会的扩大;

2、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指出的不断增长,加强对落后地区教育的重点扶持;

3、加强对义务教育工作的监督和督导,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论述构建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187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学研究逐渐

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经验,继承发扬中华民族

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着力研究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这便是构建具

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为此,我国的教育学既要体现时代的共同特征和

世界学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又要反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

观实际;既能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和操作的规范,又能给实践者主体创造性改造和发挥的广

阔空间。人们期盼着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影响的若干本教育著作的问世。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P125

答:教育科学研究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序,研究课题不同,程序也可以有所不同。一般来说,

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大个环

节。

论述谈谈你对教育学的认识。P142

答:学习教育学必须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历史与未来、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教育学的若干问题等。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它的研究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

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

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3、20世纪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的未来发展阶段:

1、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3、教育学研究规范的多样化;

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和综合;

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1、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

2、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

3、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教育基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因为教育支出是一种投资活动,所

以教育支出与资本形成及国民收入有密切的关系。

科学技术: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

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发展而

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简述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要求。P127

答:

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

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

的精神。

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

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让学生具

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是通

过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其他劳动实践,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并养成良好的

劳动习惯,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的教育。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其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

的联系或关系。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

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

《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其核心精神是

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

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论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P180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制约作用)

答:政治经济制度决定:1、教育的领导权

2、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目的的性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