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诗1[2021盐城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统一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许浑楚水西来天际流,感时伤别思悠悠。一尊酒尽青山暮,万里书回碧树秋。日落远波惊宿雁,风吹轻浪起眠鸥。嵩阳亲友如相问,潘岳闲居【注】欲白头。【注】潘岳闲居:潘岳,晋人,曾作?闲居赋?;庾信?小园赋?中有“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诗题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题赠对象,并在内容上统摄了全诗。B.“楚水〞自西方天际奔流而来,它的宏阔浩荡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隐喻。C.颔联对仗工整,且用“青山暮〞和“碧树秋〞的乐景衬托了诗人的惆怅。D.颈联勾勒出一幅宿雁惊、眠鸥飞的动人画卷,视野开阔,境界澄远。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诗2[2021山东局部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综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过文登营①戚继光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谁将春色来残堞②,独有天风送短笳③。水落尚存秦代石④,潮来不见汉时槎⑤。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注】①文登营:明代设置在文登山的营卫。此诗是作者巡视山东半岛东部海防营地时所作。②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③笳:指军号。④秦代石:指秦始皇所立纪功之石。⑤槎:木筏。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紧扣诗题,叙事写景,写作者乘船出海巡视海防及所见村落景象,表现了其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B.颔联紧承首联,描写春色掩映的城墙、海风吹送的军号声,既写出了军中特色,又将文登春色描写得悲壮辽阔。C.尾联抒发感慨,点破主题。遥远的海外还有许多国家对我国并不友好,因此不能忘记这些危险而虚度年华。D.本诗自然平易,不炫技巧,以情动人。作者对历史盛衰的感慨以及立志报国的雄心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2.这首诗的颈联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6分)诗3[2021江西高三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①(其二)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忆②,并觉今朝粉态新。【注】①回中:古地名。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离开京都。②前溪: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B.颔联以动衬静,诗人着重描写了牡丹为雨所败的景象:写急雨击花像玉盘上泪珠飞溅,又像急奏的锦瑟繁弦促柱。“伤心〞“破梦〞既是写花,也是诗人自叹。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的险恶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天气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瓣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D.尾联中,“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牡丹落尽时,回想今朝雨中粉态,更觉其鲜艳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2.与诗人的?锦瑟?相比,本诗意象“锦瑟〞的作用和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分别加以简析。(6分)诗4[2021洛阳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北戍琅邪城①江孝嗣②驱马一连翩,日下情不息。芳树似佳人,惆怅余何极!薄暮苦羁愁,终朝伤旅食。丈夫许人世,安得顾心臆。按剑勿复言,谁能耕与织!【注】①琅邪城:东晋在今南京北所建。②江孝嗣:南北朝时南朝齐人。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诗歌通过描述诗人北赴边城途中的典型情节和内心活动,刻画出一位戍边者形象。B.职责在身,诗人策马急赴戍所,风餐露宿,昼夜兼程,日落西山也毫无止歇之念。C.离家渐远,更兼路途辛苦,诗人见路旁的芳树不禁念起为牵挂自己而惆怅的佳人。D.诗歌最后以“安得〞“谁能〞两处反诘说明慷慨报国的志向,表情强烈。2.诗中人物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诗5[2021潍坊高三阶段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长洲①怀古刘沧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停车日晚荐藻②,风静寒塘花正开。【注】①长洲:古苑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太湖北。春秋时为吴王阖闾游猎之处。②藻:水草名,古人常采来以作祭祀之用。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描写了莽原上野火烧尽草木,留下一地灰烬,显得荒凉空旷,唯有吴王楼台高耸如初的景象。B.颔联写千年过去,吴王已经不在,只有潮水伴着明月自来自往,历史变幻之感油然而生。C.鸟儿的影子在江树中忽隐忽现,猿猴哀鸣声响彻云霄,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D.诗人黄昏时分行经长洲,怀想昔日繁华停车凭吊,落日余晖中更见苍凉,也更显怀古之意。2.请分析该诗结尾与李白?越中览古?结尾在表达技巧方面的异同。(6分)诗6[2021绵阳高中第一次诊断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观于舍人壁画山水王季友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句看似平淡实那么言简义丰,既暗示了山中环境,也反映了“野人〞的志趣。B.“朝见此山谓山晓〞说明了于舍人的画作色彩明亮,给观者以黎明破晓之感。C.独坐长松下的一人也被壁画吸引,诗人再三招手示意,他才缓慢地站起来。D.于舍人的“大笑〞,既有对“我〞的逗趣之意,也有对自己画技的得意之情。2.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此诗“看他字字是真,却字字是画〞,请结合颔联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6分)诗7[2021山东莱州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注】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钜官军收复西京洛阳后而作的。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州。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写诗人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钜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比照,强调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人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策终成空梦,一朝破灭。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传布,彰显出诗人的信心。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诗人功业无成的伤感。2.诗歌以景语结束全篇。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处用景语描写“寒食〞盛况的妙处。(6分)诗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扬州春词三首(其一)姚合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首联交代了写作的时令和地点,描写了扬州城寒食节初春的景色。B.颔联和颈联写景,由远及近,由自然景物转向城市园林,视野开阔。C.“车马少于船〞凸显了扬州城的繁华:水路交通十分兴旺,船只比车马还要多。D.尾联直抒胸臆,以游人不知疲倦地游玩衬托出扬州城初春的美丽景色。2.颔联中“凝〞“散〞二字用得很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诗92021黑龙江省高三六校阶段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渡江陈与义【注】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摇楫天平渡,迎人树欲来。雨余吴岫立,日照海门开。虽异中原险,方隅亦壮哉!【注】陈与义,洛阳人,宋代诗人。1129年夏天,诗人奉诏由闽入越,趋赴绍兴行在,任起居郎。1130年正月,诗人随车驾返回临安,渡钱塘江时而作此诗。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中的“楚客〞原指身遭放逐、流落他乡的屈原,此处是诗人自称,时中原尚未收复,诗人仕宦江南。B.颔联写摇桨渡江,远望天水相平﹔船行水上,江岸边的树仿佛迎人而来。诗人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渡江时的情景,气象苍茫,境界开阔。C.颈联寓情于景,写雨后初晴,吴山明朗,云雾尽散,红日高照,海门开敞,象征国家复兴在即,光明在望。D.尾联照应首联,抑后高扬,一扫楚客之哀,由个人前途上升到国家命运,既提升了格局,又深化了主旨。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诗10[2021陕西百校联盟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①杜牧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醺醺假设借嵇康②懒,兀兀③仍添宁武④愚。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注】①卢中丞:字子强,歙州刺史。酝:指酒。②嵇康:嗜酒,工诗文,谓己“性复疏懒〞。③兀兀:昏沉貌。④宁武: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谥号为“武〞。?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那么知;邦无道,那么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本诗描写了诗人在前途黯淡的情况下收到歙州刺史寄来美酒的心理过程。B.诗人所蒙受的不平随着一壶酒的到来而似乎全然消散,诗人感到做梦般愉悦。C.“醺醺〞“兀兀〞用词准确,既是对相关古人的描写,又是诗人自我感受的生动写照。D.“风蒲〞是一种入秋那么凋的树木,诗人将其与“悲秋〞照应,增添无限人生况味。2.这首诗在抒情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诗11[2021济南名校高三年级交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陇头水(其二)皎然秦陇逼氐羌,征人去未央【注】。如何幽咽水,并欲断君肠。西注悲穷漠,东分忆故土。旅魂声搅乱,无梦到辽阳。【注】未央:未尽,没有完结。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本诗通过“秦陇〞“氐羌〞“穷漠〞等富有边塞特色的意象,交代了写作背景。B.第一、二句先写边塞的地理环境,再点出人物与事件,意在突出征人戍边的艰辛。C.本诗对仗工整,意境苍凉,写景细腻生动,语言慷慨悲壮,颇见诗人功力。D.第七、八句通过“旅魂〞将边塞之地与故土连在一起,表达了巨大的空间跨度。2.有人说,本诗所写的主人公是征人;也有人说,本诗所写的主人公是思妇。你认为呢?请简要阐述理由。(6分)诗12[2021广州高三年级阶段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游襄阳①怀孟浩然白居易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②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蔼假设有余芳。归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注】①襄阳:孟浩然的故土,孟浩然曾隐居于襄阳城南的鹿门山。②讽:背诵。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诗歌开篇写景,“岩岩〞“汤汤〞摹写山的高峻、水的浩荡,为表达怀人之情做铺垫。B.作者游历襄阳,思念孟浩然,不禁感慨当地山水的灵秀之气,修养了孟诗的独特气韵。C.最后四句作者展开想象,鹿门山云树苍茫,孟浩然归隐之处无从寻觅,不由感慨万千。D.这首五言古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语言清新自然,于平白之中见古朴。2.“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两句是怎样表达怀人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诗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燕子楼张仲素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燕子楼白居易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注】工部尚书张愔去世后,其妾关盼盼独居在燕子楼,历十余年不嫁。曾在张愔手下任职多年的张仲素写了?燕子楼?,白居易阅后,写了和诗。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张诗巧用“伴〞字将楼外之寒冷与楼内之孤寂联系起来,为人物的出场作安排。B.张诗三、四两句直抒胸臆,言一夜相思情的长度绝对不是天涯地角的距离所能比较的。C.白诗中的两个“满〞字,写出了女主人公深感于夜晚月圆而人却永远不能再团圆的痛苦。D.无论是张诗,还是白诗,都塑造了一个能够跃然纸上的在相思中煎熬挣扎的女性形象。2.请从和诗的角度分析白诗的妙处。(6分)诗14[2021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临江仙送钱穆父【注】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元祐三年,钱穆父获罪出知越州,元祐五年徙知瀛洲,于次年春启行,途经杭州时,苏轼以此词赠行。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作者与钱穆父京城一别后,时隔三年再次重逢,今又将分别,令人慨叹。B.钱穆父如春风般温暖的笑容,与他辗转天涯、踏尽红尘的辛劳形成比照。C.作者以古井水、秋竹作比,表达了对友人品性的赞美和对其遭遇的同情。D.“淡月微云〞营造出凄清的气氛,情景交融,衬托作者惆怅、感伤的心情。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6分)诗15[2021四川内江高三上学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太原早秋①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假设汾水,无日不悠悠。【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秋天。这年夏季,诗人与友人元演同游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历时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时机,到了秋季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说明季节。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模式。B.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河〞指黄河。此联直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C.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D.虽然诗人心绪不高,但此诗风格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后半局部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尤其“悠悠〞二字更佳,请赏析其妙处。(6分)诗16[2021淄博高三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徙倚【注】陆游渔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峥嵘岁将晚,悄怆恨难平。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注】徙倚:徘徊。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本诗综合运用表达、描写、抒情等手法,既写徙倚所见,又写徙倚所思。B.本诗首联紧扣题目“徙倚〞,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又暗示诗人的境遇。C.本诗颔联写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寒露侵衣,营造了清冷阴森的意境。D.回忆往昔,诗人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此联与?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相比,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6分)诗17[2021南昌高三摸底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观李固请司马弟【注】山水图三首(其二)杜甫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注】司马弟:杜甫友人李固的弟弟擅画山水,曾任司马一职,故杜甫称其为“司马弟〞。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首联用浪漫笔法写出令人神往的美景:方丈山与茫茫海水相连,天台山于云烟中半隐半现。B.颔联写到画卷很美,但诗人认为自己年岁已高,不能亲自前去游览实景,很是遗憾。C.前四句分别用“浑〞“总〞“长〞“恨〞四个修饰性词语,传达出诗人观画的微妙感受。D.这首诗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以画中之景,引诗人之情,意境开阔,文笔回荡,令人浮想联翩。2.请分析颈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诗18[2021长春高三质量监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钟鼎〞“山林〞分别指在朝为官的生活和隐居乡野的生活,“钟鼎山林都是梦〞一句指出富贵、隐逸的生活都是幻梦。B.“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须心惊,表达了词人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C.下片前两句写词人盼望与族弟辛祐之能在风雨之夜的小窗之下温馨惬意地对床夜话,情真意挚。D.词人在下片运用虚写、设问、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族弟辛祐之的深厚情意。2.这首送别词结尾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诗19[2021山东湖北局部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①刘长卿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②心。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注】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诗人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鄂渚,即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区。②楚客:客居他乡的人。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借蔡文姬交代了胡琴弹奏的内容。颔联通过联想和想象,写出蔡文姬在匈奴生活的孤独。B.颈联虚实结合,诗人沉醉在音乐中,眼前似乎看到了边境上衰草随风摇动,天空中乌云弥漫。C.全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来描写音乐,这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有所不同。D.本诗融音乐与历史于一体,既是一首描写音乐的佳作,又兼具咏史诗的特点,构思新奇。2.本诗尾联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和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6分)诗20[2021山东枣庄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沁园春·梦孚假设①刘克庄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②就,东溟③鲸脍④;圉人⑤呈罢,西极龙媒⑥。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时机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注】①孚假设:方孚假设,名信孺,是作者的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首词作于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因梦已故挚友方孚假设而作。②斫:用刀、斧等砍劈。③东溟:东海。④鲸脍:指切细切薄的鲸鱼肉,好吃的美味。⑤圉人:养马之人。⑥龙媒:骏马。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这首词写得慷慨悲凉,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B.“唤厨人斫就〞四句,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写出了梦中人的意气豪情。C.词的上阕用刘备和曹操的典故,暗示自己跟友人和他们一样都是英雄豪杰。D.“谁信被晨鸡轻唤回〞一句,写晨鸡一叫就能唤醒美梦,说明作者虽酒酣但入梦不深。2.词中作者理想和现实有怎样的矛盾?请结合句子简要分析。(6分)诗21[2021合肥高三调研性检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薛逢马缩寒毛鹰落膘,角弓初暖箭新调。平原踏尽无禽出,竟日翻身望碧霄。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王诗先声夺人,借劲风中传来开弓放箭的声音,渲染出紧张肃杀的气氛。B.薛诗用“缩寒毛〞“落膘〞刻画马、鹰冬日里的状态,侧面衬托天气的寒冷。C.王诗以“疾〞写鹰眼锐利,以“轻〞写马蹄迅捷,细致描画将军归猎的场面。D.两首诗均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诗中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意蕴丰厚。2.两首诗同为“观猎〞,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诗22[2021湖南四校高三调研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登剑南西川①门感怀陆游自古高楼伤客情,更堪万里望吴京。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瘴疠连年须药石,退藏无地着柴荆②。诸公勉画平戎策,投老③深思看太平。【注】①剑南西川:治所在今成都市,陆游曾入蜀做地方官。②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③投老:垂老,临老。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首句点题,交代诗人处境,叙写其登楼伤情,思接千载,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B.“吴京〞运用借喻,把南宋都城比作故土吴京,抒发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牵挂。C.颈联表达诗人客居他乡,条件非常恶劣,疾病缠身,叙事中流露出伤感和无奈。D.尾联中诗人请“诸公〞努力为收复中原献策,同时表达了自己渴望国家太平的愿望。2.颔联写得十分精妙,请简要分析。(6分)诗23[2021山东滨州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古松石延年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紫鳞干。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苍藓静缘离石上,丝萝高附入云端。报言帝座抡材①者,便作明堂②一柱看。【注】①抡材:选择木材。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首联写古松高耸挺拔,以盘屈不展为耻,树皮似铁般坚硬,饱经沧桑。B.颔联视听结合,颇有气势,“龙蛇动〞“风雨寒〞写出了古松的非凡风骨和气概。C.颈联“苍藓〞“丝萝〞比喻势利小人,他们趋炎附势登上高位后,目空一切。D.这首七言律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外表上写古松,实际上另有寓意。2.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诗24[2021山东潍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①落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注】①箨(tuò):笋壳。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1.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箜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B.“鸟重一枝入酒尊〞一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杯,表现出静谧安闲的心境。C.两首诗中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状形,一摹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D.相较于第二首诗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诗中“抽千尺〞的新竹。2.竹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寄托作者的情志。此题所给的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6分)答案诗11.C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青山暮’和‘碧树秋’的乐景〞错误。“青山暮〞和“碧树秋〞渲染了暗淡萧瑟的气氛。2.①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②对友人相隔的思念之情;③对闲居生活的喜爱之情;④对仕途失意的愤懑之情。(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楚水西来天际流,感时伤别思悠悠〞描写诗人看到楚水自西方天际奔流而来,感慨时光流逝,以及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颔联“一尊酒尽青山暮,万里书回碧树秋〞以哀景衬哀情,用黄昏的青山和秋天的树木衬托诗人对友人相隔的思念之情。颈联“日落远波惊宿雁,风吹轻浪起眠鸥〞描写闲居之地恬淡的生活场景。尾联“嵩阳亲友如相问,潘岳闲居欲白头〞运用潘岳闲居的典故,一方面表达诗人对闲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又饱含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愤懑之情。诗21.A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表现了其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说法错误,首联写作者乘船出海巡视海防及在文登营所见到的村落景象,为抒发作者保家卫国的豪情做铺垫。2.①借景抒情。写潮落可见秦代刻石、潮来难见汉代船只的景象,慨叹秦汉时国力的强盛、海疆的安宁,寄托着作者对国势强盛、海晏河清的向往之情。②比照。慨叹秦汉时的国力强盛,暗喻盛衰有时,今不如昔,寄寓了作者对国势衰颓的忧思。③为尾联抒发感情做铺垫。作者思接千古,感慨万千,报国之情油然而生。(每点3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颈联借景抒情。写潮落可见秦代刻石、潮来难见汉代船只的景象,慨叹秦汉时国力的强盛、海疆的安宁。同时,这反衬明朝的衰弱,暗喻盛衰有时,今不如昔,寄托着作者对国势强盛、海晏河清的向往之情。作者由实景而引发联想和感慨。潮起潮落,掩映千古。初秦强盛,“代石〞犹存;汉代旺达,国富民强,但“槎〞筏却不见了。这里,作者追溯千古,联想到国势衰颓的现实,寄寓了深沉的忧思。同时,颈联也为尾联抒发感情做铺垫,作者思接千古,感慨万千,报国之情油然而生。诗31.B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以动衬静〞无中生有。2.作用:?锦瑟?中,锦瑟是核心意象,诗人以此来寄托情怀;此诗中的锦瑟并非核心意象,诗人只是把雨打牡丹之声喻为锦瑟奏出的急促音符,以此来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3分)情感:?锦瑟?中,锦瑟蕴含着诗人对美好年华逝去的伤感之情;此诗中,锦瑟蕴含着诗人对牡丹的怜惜,对自己仕途不顺的哀叹。(3分)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思想情感的能力。?锦瑟?一诗中,诗人年华易逝的伤感因睹锦瑟之形(五十弦),闻锦瑟之声(弦弦柱柱所发的悲声)而生,“锦瑟〞是核心意象,作者以此来寄托情怀;“一弦一柱思华年〞,既营造锦瑟所奏的迷幻、哀怨、清幽、缥缈的音乐意境,又对年华所历所感进行概括而形象的反映。“年华〞二字,意为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锦瑟〞蕴含着诗人对美好年华逝去的伤感之情。本诗颔联两句紧承首联,进一步描绘赏花人与落花的情牵意连:那点点水珠滴满花冠,如同泪洒玉盘,令人伤感;那萧萧风雨阵阵袭来,好似锦瑟哀弦,惊人睡梦。颔联无限怜惜的哀叹就由此而生:衰红满地的园圃笼罩着重重阴霾,今非昔比,一年一年的蓬勃生机化为尘埃,万事皆空,“锦瑟〞蕴含着诗人对牡丹的怜惜。本诗中的“锦瑟〞并非核心意象,诗人只是把雨打花之声喻为锦瑟奏出的急促音符,渲染气氛。另外,前六句比喻诗人自己未施展才能即遭打击而沦落,哀叹自己仕途不顺。诗41.C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念起为牵挂自己而惆怅的佳人〞理解有误。全诗都以诗人的视角来表达、抒情,离家渐远,羁旅维艰,诗人愈发思念家人,竟觉路旁的芳树似佳人,诗人写的是自己无比惆怅。2.①急迫。前两句写受命戍边,军情紧急,诗人心情急迫,马不停蹄,飞赴戍所。②消沉。第三至六句写离家渐远,诗人深知羁旅行役的奔波辛苦,以及思念亲人的惆怅感伤,情绪消沉。③激昂(慷慨)。最后四句写诗人暂时抛却个人私情,以大义为先,毅然选择慷慨报国,豪情满怀,情绪激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诗歌前两句写日落西山,诗人驱赶快马,飞奔急驰。这两句起调骤急,笔裹疾风,浓烈的紧张气氛迎面而来。第三句写飞马急驰,那在风中婆娑摇摆的芳树,多么像步履摇曳的佳人。第四句“惆怅余何极〞承接上句,戎马倥偬,无法和佳人相守,不能不生惆怅何极之慨。而且,“惆怅〞尚不止于此。第五、六句写行役羁旅之愁苦。整天的风餐露宿、艰难困苦,一时都涌上心头。这“苦〞“伤〞交加,还有那思“佳人〞之情亦在心中不时跳荡,真使人无比惆怅。第七、八句,诗人的情绪由消沉转向激昂。诗人决心丢掷种种心绪,既然以身许国,怎能瞻前顾后!诗人将“佳人〞“羁愁〞的缠绵、感伤之情煞然勒住,顿挫之间转宕出慷慨悲凉之气。全诗情感跌宕,时而惆怅感伤,时而激昂豪迈,将复杂的内心活动简略而多层次地展现了出来。诗51.A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唯有吴王楼台高耸如初〞错误。“吴王此地有楼台〞的意思是:此地曾经耸立着吴王的楼台。2.同:①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让人回味;②与前文形成比照(衬托),突出情感表达。异:?长洲怀古?结尾是乐景衬哀情,?越中览古?结尾是哀景写哀情。(6分,相同点每点2分,不同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从相同点看,本诗结尾“风静寒塘花正开〞与?越中览古?结尾“只今惟有鹧鸪飞〞都是写景句,从手法来说都是以景结情,其效果都是含蓄蕴藉,让人回味;从与前文的关系看,本诗中“风静寒塘花正开〞的美丽与前文的悲伤形成比照,?越中览古?中“只今惟有鹧鸪飞〞与前文的“宫女如花满春殿〞等形成比照。从不同点看,本诗结尾“风静寒塘花正开〞是乐景,衬托前文的哀情;?越中览古?结尾“只今惟有鹧鸪飞〞是哀景,抒发的是哀情。诗61.C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独坐长松下的一人也被壁画吸引〞错,独坐长松下的人应是画中人物。2.①字字是真:颔联紧承首联的“晓〞字,写山中早晨应有之景——天亮以后,岭上白云应该散去,鸟儿也应该飞走。②字字是画:“仍栖〞说明“云〞仍在半壁,“欲放〞说明“鸟〞依然在帘前,揭示出这两句其实为画中之景象。③颔联亦真亦画,借欲散仍栖的白云和欲飞未飞的鸟给观者营造出一种真实感,并借此赞颂了于舍人高超非凡的绘画技巧。(每点2分)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能力。题干要求针对“看他字字是真,却字字是画〞的评价,结合颔联加以说明。首先,“看他字字是真,却字字是画〞的意思是说,于舍人的画,在诗人的笔下,让人感到都是真的生活场景,但明明却是在写一幅画。然后结合颔联说明这两句评价。颔联照应首联的“晓〞字,天亮以后,岭上白云应该散去,但是仍栖在半壁;天亮以后,湖中鸟应该飞去,但是画上的鸟还在帘前,故云“开帘欲放〞。这两句明明是在写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两句暗含一个“画〞字,所谓“字字是画〞也。诗71.D此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本诗含有诗人功业无成的伤感〞错误,诗中并无此情感。2.①以寒食节时朝陵使途经的驿路上处处盛开的梨花,渲染驿路上使者奔驰的热烈气氛;②以盛开的梨花代表春日风景,暗示了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③化虚为实,通过联想,强化了诗人兴奋愉悦的情绪。(每点2分)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用景语描写“寒食〞盛况的妙处。“驿路梨花处处开〞是以景结情,描写寒食节时驿路上梨花处处盛开的景象,渲染朝祭陵墓的使者在驿路上骑马奔驰的热烈气氛;诗人预料来年寒食节,祭扫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路到达洛阳,这里化虚为实,通过联想,突出了诗人冲动、兴奋、愉悦、畅快的感情;本诗是诗人得知均州的武钜官军收复西京洛阳后而作的,以梨花处处开的春日美景,寄寓诗人对国家中兴、收复失地的美好祝愿。根据以上分析整理归纳就可以得出答案。诗81.B此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的能力。B项,“由远及近〞错误,颔联和颈联写景没有表达出“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2.“凝〞字从视觉角度写暖阳下的繁花烟柳,“散〞字从听觉角度写春风中飘散的管弦乐声,(2分)这两个字化静为动,分别赋予“暖日〞“春风〞以生命力,将平常的自然景象描写得生动形象,(2分)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扬州城美丽景致的喜爱之情。(2分)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此题要求赏析“凝〞“散〞二字的妙处,考生作答时要在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的根底上,结合诗句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态度来分析。“凝〞字从诗人视觉的角度,描绘出暖气凝聚于花柳,使得柳舒花放的美丽景象;“散〞字那么从诗人听觉的角度,写管弦乐声在春风中飘散。两个字化静景为动景,使得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意趣,也流露出诗人对扬州城迷人风光的无比喜爱之情。诗91.B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没有使用“夸张〞的手法,颔联中“迎人树欲来〞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而“天平渡〞写天水相平,是正常的视觉感受,并未使用夸张手法。2.①长期在江南避乱,客居异乡的孤独和对故国的思念。②朝廷正招揽人才,而自己即将得到朝廷重用的欣喜之情。③对国家复兴充满希望和卧薪尝胆以收复中原的决心与信心。(每点2分)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由赋情写起,说明江南地带并非不好,只是自金兵入据中原的五年间,黄淮地区大局部已非吾土。所以思念故国,仍不免使楚客生哀。“楚客〞指的是诗人自己。颔联写渡江时的情景。“天平渡〞是说天水无际,前进的水路呈现开阔苍茫的气象;“迎人树欲来〞是说行进之时,江边之树渐次和人接近。诗人以此隐喻国家正招揽人才,而自己即将得到朝廷重用。颈联融情入景,写雨停后,吴山明朗,云雾尽散,天晴了,红日高照,海门开敞。这两句写雨后景象,象征国运亦如久雨初晴,光明在望。尾联仍以赋情为主,赞美江南地带尽管险固有异于中原,但也擅有形胜,倘能卧薪尝胆以收复中原。这两句和首联遥相照应。在章法上,首尾相接,抑扬结合。诗101.B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感到做梦般愉悦〞分析不当,从全诗来看,诗人当时的心态是淡定中透着无奈与伤感。2.①直抒胸臆。如颔联中“有如无〞三字,直接表达了诗人收到太守寄来的“酒一壶〞之后对于“攻破是非〞和“削平身世〞的真实感受。②运用典故。颈联中诗人运用嵇康和宁武的典故,抒发了深沉淡定的思想感情。③借景抒情。尾联以景作结,诗人通过“夹溪红蓼映风蒲〞的描写,用秋天的凄凉景象,表现自己漂泊在外的伤感,同时表达出对卢中丞惦念自己并送来酒的感谢。(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描写了诗人在前途黯淡的情况下收到卢中丞寄来美酒的心理过程。首联简单交代诗人的处境。首句“谁怜〞透露出诗人的孤单与悲伤,衬托出下句“太守封来酒一壶〞的可贵与欣喜。颔联表达诗人喝了美酒的感受,像做梦一般,似乎连所蒙受的不平也消散了,传递出诗人当时淡定中透着无奈与伤感的心绪。颈联借用“嵇康〞疏懒、“宁武子〞愚的典故,继续描写诗人喝了美酒的感受。其中“醺醺〞“兀兀〞用词准确,既是对“嵇康〞“宁武子〞的描写,又是诗人自我感受的生动写照。尾联情景结合,以溪边的“红蓼〞“风蒲〞衬托秋天的到来,加上自己即将远行,悲伤的气氛扑面而来,此刻感念朋友分赐的美酒,百感交集。诗111.C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思想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慷慨悲壮〞错误。2.例如一主人公是征人。①从内容来看,征人离开家乡到秦陇戍边,想象妻子因思念自己到了肝肠寸断的地步,发出消沉、轻微的哭泣声;接着陈述自己一边作战,一边思念家乡亲人,羁旅情思被陇头水的水流声扰乱,让自己梦不到故土。②从构思来看,诗人由实写转入虚写,最后又回到现实,将征人浓烈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例如二主人公是思妇。①从内容来看,思妇因丈夫离开家乡出征在外,思念丈夫到了肝肠寸断的地步,发出消沉、轻微的哭泣声;接着又想象征人一边作战,一边思念家乡亲人,征人羁旅之状扰乱了少妇思念征人的梦境。②从构思来看,诗歌前四句实写,后四句虚写,将思妇对丈夫浓浓的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题干问“你认为呢?请简要阐述理由〞,解答此题首先要观点明确,比方认为主人公是征人或者认为主人公是思妇人。然后根据观点来阐释理由,理由一般不能少于两点。诗121.C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展开想象〞错误,“鹿门山云树苍茫,孟浩然归隐之处无从寻觅〞并非想象。2.①前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无人继承孟浩然情操、诗风的感伤;②用“清风〞喻孟浩然之风韵,表达了对孟浩然的钦慕景仰之情;③后一句借景抒情,表现了前贤不再的落寞。(每点3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的意思是:清风没有人继承,日暮下只留下襄阳。“清风无人继〞,指的是无人继承孟浩然的情操、诗风,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清风〞喻孟浩然之风韵,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的钦慕景仰之情;“日暮空襄阳〞以带有空凉之气的日暮景色衬托心境,诗人的情绪顿时由前面对孟浩然的高誉跌入对后继无人的慨叹之中,这一句借景抒情,表现了前贤不再的落寞。诗131.C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白诗首句是说月光透过帘隙洒了满床,霜花结在帘上,满帘皆霜。C项理解错误,两个“满〞字并不是夜晚月圆而人无法再团圆之意。2.①白居易和诗的第一、二、四句与原唱诗的第一、二、四句韵脚相同,到达了“和韵〞。②原唱诗将楼内残灯与楼外晓霜合写,将独眠人与合欢床对照;和诗那么将满床月与满帘霜合写,将被冷与灯残合写,又增添了拂床的动作,内容上与原唱诗既相衔接又不雷同。③原唱诗作为盼盼的自白,感慨天涯地角的距离都不及自己此情之长;和诗那么是感慨这凄凉秋夜竟似为她一人而显得特别缓慢,在情感表达上同中见异。(每点2分)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要求从和诗的角度分析,和诗,指唱和,和答之作。在古代诗歌里,和诗是由两首及以上的诗组成的,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首先看两首诗的押韵,白诗第一、二、四句尾字“霜〞“床〞“长〞与原唱诗的第一、二、四句韵脚相同,到达了“和韵〞;再看两首诗的内容,原唱诗“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与白诗“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都写了“灯〞“霜〞“床〞等,但也有不同,原唱诗“人起〞,而白诗“拂卧〞,既相衔接又不雷同;最后看抒发的情感,原唱诗“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直接表达相思之情绵长,白诗“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说的是这凄凉秋夜因她一人而更显漫长,抒情更为含蓄、蕴藉。诗141.C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艺术技巧的能力。C项,“对其遭遇的同情〞错误,“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的意思是: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像秋天的竹子一样高风亮节。这是说友人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没有同情的情绪。2.表达出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3分)作者和友人宦海沉浮、身世飘零,但作者认为人生犹如旅店,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表达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意思是:人生在世就好似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虽然宦海沉浮、身世飘零,但人生如寄,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不必计较眼前聚散。词的结尾,作者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其得失两忘、万物齐一、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诗151.C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的能力。C项,“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分析错误。颈联从颔联描写的“早秋〞景色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一个“飞〞字,表现出了诗人急于回到故土的心情。2.①“悠悠〞本就有忧郁的意思,但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联系“思归假设汾水〞可知,“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②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意思是说,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③诗人以汾河水不停流淌为喻,强调自己思归之情的深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品味诗歌用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起来,要放在诗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情感来分析,赏析诗句时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此题可从“比喻的修辞手法〞“叠词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分析。“思归假设汾水,无日不悠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此处的“悠悠〞要联系“思归假设汾水〞来看,“悠悠〞有连绵不断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日夜思归的情怀。诗161.C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与原诗内容不符,“清冷阴森的意境〞与原诗意境不符。“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意思是“月正当头,树木笼罩在月色中,没有树影;更深露重,时有露珠滴落在荷叶上的声音传出〞,营造了一种孤寂静谧的气氛。2.①因为挂念陷没的中原,内心怅恨,担忧自己虚度一生。(2分)②“坐念〞一句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哀,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愿望;“王师〞一句那么表达了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4分)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理解诗句意思和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的意思是“白白地担忧中原陷落,作为男子汉,恐怕要白来这世上一回〞。诗人挂念中原陷落,却又无可奈何,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哀;“男儿恐浪生〞那么担忧自己此生无法建功立业,实那么有建功立业的愿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说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王师〞这句表达了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诗171.C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C项,“恨〞不是修饰性词语;且分析诗歌前四句可知,首联诗人在描绘画中美景,颔联诗人抒写观画后的内心感受,故“浑〞和“总〞并没有传达出“观画的微妙感受〞。2.颈联连用两个典故,意思是范蠡游湖的船太小,不能载“我〞同游;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不能携“我〞飞升。尾联写诗人的内心:“我〞这一生都在随万物沉浮,怎样才能逃离这凡尘世俗呢?这两联集中表现了诗人一生只能随万物沉浮,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6分)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颈联连用两个典故:第一句中的“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大臣。传说他帮助越王实现霸业之后,泛舟五湖归隐。第二句中的“王乔〞即传说中的仙人王子乔。据传王子乔曾在嵩山修炼,后乘白鹤停歇在缑氏山山头,数日后远去。结合诗歌分析可知,颈联的意思是范蠡游湖的船太小,不能载诗人同游;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不能携诗人飞升。诗人面对画中美景,只能感慨自己一生随万物沉浮,难以逃离凡尘世俗,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诗181.C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盼望〞理解错误,“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两句,写词人回忆与族弟往昔的手足情深。2.①本词结尾写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晓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晓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表达出景色细腻、柔美的特点;(3分)②结尾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送别后,族弟一路有秀美山水相伴,来消解旅途的孤寂,虽是送别,但不作悲戚忧伤之态,写得洒脱、豁达。(3分)解析:此题考查鉴考生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尾三句的意思是:送行路上,牵挂前方不知有谁继续陪伴你,山色青翠如翠眉,秋水如同镜子清澈明净。“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将晓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答复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写祐之虽单独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虽是送别词,但不做悲戚忧伤之态。诗191.C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全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来描写音乐〞错误。全诗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描写音乐。2.①表现手法: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刘诗尾联描写了两种景象:漂泊的诗人和战马的出塞。前者是实景,后者是诗人的想象。杜诗也描写了两种景象:北方边境的战火和岳阳楼上倚着栏杆流泪的诗人。前者是诗人的想象,后者是实景。(3分)②情感:两首诗都写出了诗人自身漂泊之苦,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刘长卿由音乐想到蔡文姬因国家战乱而漂泊异乡,再到对自身漂泊的感伤,进而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身在岳阳楼,内心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至诚之心。(3分)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要求从表现手法和情感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答题也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从表现手法来看,杜甫身在岳阳楼,但是心却在边关。刘长卿身在鄂州,但是心却在边塞。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实一虛。从情感来看,杜甫颠沛流离,漂泊到了岳阳。刘长卿离开京城,到了鄂州,都有漂泊之苦。结合安史之乱后这一写作背景,可以得出虽然他们都在漂泊,但是都心系国家。诗201.D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说明作者虽酒酣但入梦不深〞错,从前面内容来看,作者是在梦境中和友人喝酒,不能说作者酒酣。2.①理想是与友人相逢,同登楼台,共享美食,一起建功立业;现实是两人阴阳两隔,自己孤身一人。②理想是报国建功,收复失地;现实是年华已逝,功名未立。③理想是有人能慧眼识己;现实是报国无门。(每点2分)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词中作者理想和现实有怎样的矛盾。答复时,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