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提升练(三)C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山东青岛模拟)《三国志》记载,孙权封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今安徽省),而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孙权该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瓦解分化曹魏政权
B.阐明政权的合法性 C.表明统一南北的意志
D.制造统一全国的舆论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吴政权定都建业,即今江苏南京,孙权封孙奋为齐王,封孙休为琅琊王,但是“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据此可知,这说明孙权的主要意图是统一南北方,故选C项;齐王孙奋的居所在武昌,琅琊王孙休的居所在虎林,都处于东吴的统治区域之内,也就无所谓“瓦解分化曹魏政权”之说,排除A项;魏蜀吴三个政权都是割据一方,其政权的存在都是时势之必然,并且在题干内容中述及的是孙权所封的两个儿子,与东吴政权是否合法没有关系,排除B项;孙权封其儿子为“齐王”“琅琊王”,这是其实际行为,不属于“舆论(公众的言论)”的范畴,排除D项。D2.(2022·山东德州高考诊断性测试)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卤城之战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司马懿)还保营。《汉晋春秋》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晋书》辛巳,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首三千,懿还保营。《资治通鉴》A.诸葛亮技高一筹击败司马懿
B.蜀军魏军互有胜负最终魏军取胜C.司马懿老谋深算且击败蜀军
D.诸葛亮与司马懿进行了正面作战
解析据材料“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首三千,懿还保营”可知,三则材料都说明诸葛亮与司马懿进行了正面交战,故选D项;据材料“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可知,《晋书》中记载诸葛亮战败,排除A项;三则材料对魏军、蜀军胜负表述不一,排除B项;C项说法只符合《晋书》记载,排除。A3.(2022·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模拟)祝总斌在《试论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中谈道,中古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渐派生的。据此可知(
) A.政治地位决定了士庶的差别
B.士族因免徭役而经济实力强大 C.婚姻关系固化了当时的阶级
D.门阀政治是当时政治的主流
解析
题干强调士族的诸多特权源于门第下的政治特权,可知A正确。士族本身经济实力就强大,排除B。C项因果倒置,应是“阶层的固化影响了婚姻”,故排除。中国古代政治的主流是皇权政治而不是门阀政治,排除D。A4.(2023·四川绵阳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
) A.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B.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 C.佛道两家发展为时代主旋律
D.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解析由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可知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影响,阶层固化现象逐渐严重,平民阶层不能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遂出现了读书无用论,说明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A项;“社会共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魏晋时期儒家思想依然是传统主流文化思想,排除C项;爱国情怀是热爱、维护自己的国家的一种情结,材料并未涉及爱国情怀,排除D项。A5.(2022·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曹丕时采用尚书陈群建议的九品中正制,“此制大体,就当时在中央任职、德名俱高者,由各州郡分别公推大中正一人……由大中正下再产生小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写出评语,吏部据此考核授官。据此可知,该制度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门阀势力 C.重建儒家正统
D.扩大选官范围
解析
据材料“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写出评语,吏部据此考核授官”体现的是中央掌握着官员的选拔权,是中央集权的表现之一,故选A项;加强门阀势力属于中正制度起到的客观作用,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儒家在这一时期仍然占正统地位,并不需要重建,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正制度缩小了选官范围,排除D项。
B6.(2023·北京市朝阳区模拟)人物品题,也称之为臧否人物,是汉魏六朝士族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风尚之一。有曰,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其实质是(
) A.强化对官员的监察
B.控制选举的话语权 C.提升社会理学水平
D.抨击专制强调自由
解析
据材料“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可知,材料中不同朝代及政权对于人物进行评判的原则不同,如何评判的权力掌握在品评官手上,是控制选拔官员话语权的象征,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品评官员的原则,没有明确对官员的监察,故“强化对官员的监察”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理学是在宋朝出现的,材料时间为魏晋时期,故“提升社会理学水平”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品评官员的原则,没有明确对于专制抨击的态度,故“抨击专制强调自由”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A7.(2023·天津市和平区模拟)北魏太和九年颁行《地令》,共15条。《地令》第1条前部,第2、4、5、7、8、9、10、13、14诸条款,都有关于国家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内容。《地令》第3条后款规定各户原有桑田“不在还受之限”,第6条规定“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这表明当时(
) A.土地国有与现实存在冲突
B.自耕农经济出现了衰退 C.国家土地政策并不够完备
D.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废弃
解析“国家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内容”体现的均田制即土地国有制,国有土地不得买卖,后面规定的“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却是允许土地买卖的,体现了现实和政策相矛盾的地方,故选A项;“关于国家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内容。《地令》第3条后款规定各户原有桑田‘不在还受之限’”这些内容从国家授田到允许桑田私有均是为了保护小农的利益,排除B项;从《地令》的内容来看,主要是适应当时北方大面积田地荒芜的情况,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适合当时的现状的,排除C项;“《地令》第3条后款规定各户原有桑田‘不在还受之限’”是农民的私有财产,但占国家主流的土地形式是均田制,而且对当时作用非常大,直到隋唐一直在沿用,排除D项。D8.(2023·湖南郴州模拟)唐长孺在《均田制度的产生及其破坏》中认为:均田制与拓跋鲜卑内部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有关。同时,虽然在均田制施行前,中原地区封建生产方式已占统治地位,但并不妨碍农村公社残余顽强地保留下来,这是使来自拓跋鲜卑的均田制得以推行的社会基础。材料认为均田制得以推行的原因是(
) A.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
B.拓跋鲜卑内部农村公社的余留 C.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的全面改革
D.小农经济适应鲜卑的社会结构
解析材料认为“中原地区封建生产方式已占统治地位,但并不妨碍农村公社残余顽强地保留下来”是均田制得以推行的社会基础,由此可知中原式、封建的小农经济与鲜卑社会结构的融合和互相适应是均田制推行的原因,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中原农业生产方式的先进性,排除A项;鲜卑内部农村公社仅是当时北魏社会状态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材料中未提及孝文帝的其他改革,也未提及孝文帝的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排除C项。B9.(2022·广东江门模拟)东晋早期,北方南渡的侨居人口,被称为“白籍”,无需承担赋役。东晋后期,白籍人口不断地被所居郡县编入需要承担赋役的户籍之中,被称为“土断”。这一变化(
) A.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B.减缓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D.动摇了门阀士族的地位
解析
根据材料“白籍人口不断地被所居郡县编入需要承担赋役的户籍之中”,可知“土断”政策的执行有利于扩大政府的征税对象,进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故选B项;“白籍人口不断地被所居郡县编入需要承担赋役的户籍之中”,可知“土断”政策的执行有利于北方人口尽快地融入南方地区,缓和当地的社会矛盾,排除A项;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C项;庄园经济、九品中正制是维系魏晋时期士族门阀制度的经济和政治基础,而“土断”政策的执行有利于增加南方地区士族庄园经济的劳动力,排除D项。B10.(2022·山东临沂高三模拟)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却是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
) A.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 B.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C.货币的功能和价值下降 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力减弱
解析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较多,政权更迭频繁,币制混乱,因此主要使用谷帛等实物作为交易媒介,反映出受社会环境影响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而南方地区由于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北人南迁等因素影响开发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因此金属货币的使用不断扩大,由此反映出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故选B项;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始开发,但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北方主要是受战乱的影响,货币的使用较少,不能体现货币本身的功能和价值的下降,排除C项;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强弱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否,与货币是否流通关系不大,排除D项。B11.(2023·重庆巴蜀中学测试)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以至有“皇帝菩萨”之称,但他却决不敢忘记“事衣冠礼乐”。他多次舍身出家,同时又立孔庙,置五经博士,并自编了《周易讲义》《中庸讲疏》。这表明当时(
) A.儒佛共同维护传统伦理 B.儒佛思想上逐渐合流 C.儒学居于政治优势地位 D.统治者实行外佛内儒C12.(2022·江苏南通通州区高三期末)阅读下表史料,可以推断出(
)《宋书·周朗列传》“今天子以炎、轩之德,冢辅以姬、吕之贤……”《南齐书·百官志》“建官设职,兴自炎、昊,方乎隆周之册,表乎盛汉之书。”《北史·魏本纪》“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周书·文帝纪》“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子孙遁居朔野。”A.炎黄血统决定了君位的合法性
B.炎黄的始祖地位得以确立C.奠定隋唐统一的文化心理基础
D.民族凝聚力源自祖先崇拜
解析据题表,可知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都以炎黄子孙自居,说明当时民族认同感加强,为隋唐统一奠定心理文化基础,故选C项;炎黄血统只能增强君位的合法性,而不是决定,排除A项;先秦时期炎黄始祖地位就得以确立,排除B项;民族凝聚力是在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并不只有祖先崇拜,排除D项。13.(2023·山东省菏泽市模拟)下图是学者阎步克对南北朝时期新兴的政治文化的比较。这反映出(
)DA.南朝政治文化的成熟 B.南北实力的此消彼长C.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D.北朝政治文化的优势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内容可知,南朝人的政治生活较为单一,比较侧重于文化方面,相比较而言,北朝人不仅锻炼各种技艺,如“武艺绝伦”“工骑射”,而且还关心政治,积极参与政治,如“善于决断”“敏于从政”等,据此可知,北朝人的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的优势,故选D项;题干图片中述及了南朝人的性格特点及成就,极少涉及政治层面,反映出其政治文化的不成熟,排除A项;虽然在题干图片内容中述及了南朝人和北朝人的性格特点及成就,但是看不出“此消彼长”的趋势,排除B项;在题干图片内容中仅是述及南朝人和北朝人的不同,没有任何有关“民族交融”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14.(2022·广东汕尾调研)汉代,公卿大夫靡不“穷经”,魏正始以后却是“公卿士庶,罕通经业”。阮籍、鲍敬言甚至言称无君无臣,天下太平。南朝官员王琨还曾因遵循“男女无亲授”的规则而遭众人“嗤笑”。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儒学面临着信仰危机 B.儒学满足了统治的需要 C.思想文化趋于保守化 D.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解析
据材料“‘公卿士庶,罕通经业(经业指儒家经书的学业)’……无君无臣,天下太平……因遵循‘男女无亲授’的规则而遭众人‘嗤笑’”并结合所学知识,儒家主张君为臣纲、男女授受不亲,可知材料反映了魏晋时期儒学受到冲击,面临信仰危机,故选A项;“满足了”表述绝对,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魏晋时期三教并存,思想文化趋于开放,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排除D项。
A15.(2022·天津和平区三模)有一本著作,记录了我国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涉及畜牧业等。它的内容中“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产生了一定影响。该书作者为(
) A.王祯
B.贾思勰
C.徐光启
D.沈括
解析
据材料“记录了我国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涉及畜牧业等”可知,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了北方农业生产经验,故选B项;元代王祯编写《农书》,集北方和南方农业生产技术于一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明朝徐光启编写《农政全书》,囊括了明朝农业生产和生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沈括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著有《梦溪笔谈》一书,被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B16.(2023·山东滨州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莲花、忍冬、飞天和缠枝花等成为基本纹饰,逐渐成为石窟、工艺美术方面的主流图案。这表明(
) A.外来文化丰富了艺术创作
B.艺术创作走向自觉 C.政权更迭阻断了文化传承
D.南北经济交流频繁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兴起,莲花、忍冬、飞天、缠枝花等成为该绘画艺术的基本纹饰,这表明外来的佛教文化丰富了中国的艺术创作风格,故选A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艺术新元素的增加,即莲花、忍冬、飞天和缠枝花等“逐渐成为石窟、工艺美术方面的主流图案”,与艺术自觉无关,排除B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外来佛教文化丰富了中国的艺术创作,属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范畴,与国内政权更迭无关,排除C项;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而不是“南北方经济的交流”,排除D项。
A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塑造华夏正统过程中,北魏政治文化具有特殊性,其礼仪仍保留有拓跋鲜卑旧俗,但北魏吸纳华夏礼仪、开创新局的态势不容小觑。虽偏安江南,东晋南朝在礼仪制度上居于优势地位,仍以华夏文化正统自居。道武帝开国以后,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潜滋暗长。延至孝文帝,自觉塑造华夏正统的意识更为突出。中书监高闾认为判别华夷的标准在于是否“地据中夏”,具有鲜明的政治地理的概念。同样在文化标准上,北魏虽然有限度地承认南朝作为华夏政权的合法性,但以“中夏”自居,视南齐为“南夏”。由此可见,北魏正统观念存在地域与文化两种不同的判别标准,但无论具体标准为何,均凸显出孝文帝积极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的强烈意识。——摘编自赵永磊《争膺天命:北魏华夏天神祭祀考论》(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6分)(2)据材料概括北魏政治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政权塑造华夏正统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答案(1)有利因素: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和意识逐步增强;孝文帝迁都洛阳,占据传统中国的政治中心,具有政治地理优势。不利因素: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北魏在礼仪文化方面居于劣势地位;北魏政权中的守旧势力较强。(2)特点:吸纳华夏礼仪的同时保留鲜卑旧俗。积极影响:增强北魏各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汉化)进程;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18.(2022·广东茂名五校联考)(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204年,为稳定自耕农生产,曹操在平定袁绍占据河北后,颁布了对自耕农剥削的田租户调令,法令规定:“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户调制的剥削形式实际上是从两汉时代的人头税改革而来。所不同的是,曹操为首的统治集团这次征收的是租谷、绢布而非货币,对于“调”则以“户”而非“丁”为征收单位,并定其名为“户调”,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破碎不成匹的绢布带来的莫大浪费和计算起来存在的困难。这种新的赋税制度,直到唐代两税法颁发,一直是封建政权对人民进行剥削的主要内容。——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1)概括曹操推行的田租户调令的特点。(6分)(2)指出田租户调令存在以上特点的原因。(6分)答案(1)特点:保护自耕农,抑制豪强;禁征苛捐杂税;以户为征收单位;以实物税为主。(2)原因:两汉税制存在弊端;豪强地主威胁国家统治;自耕农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人口流动频繁,减员严重。19.(2022·河南开封高三模拟)(14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交融,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己有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交融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交融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摘自许树安、刘玉才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樟树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医院临床科室管理
- 2024年毕节市精神病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攻略05 临考解题技巧篇(小论文解题技巧+预测)(原卷版)
- 2024幼儿园幼儿综合素质评价与激励合同3篇
- 中国医科大基础医学免疫学课件应答的调免疫节
- 第二章 问题研究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01
- 2024清洁服务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粤教沪科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培训的收获总结
- 暖通工程合同
- 2024年营销部工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篇)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3:4组织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年国家低压电工电工作业证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上半年山西吕梁市柳林县招聘毕业生70人到村(社区)工作(第二批)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非煤矿山年终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研发部年终总结(33篇)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集锦
- 2024年高考物理模拟卷(山东卷专用)(考试版)
-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