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押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押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押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押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押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00529文学概论押题及答案汇总1.文本中的叙述语言和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称为()

A、时距B、次序C、频率D、视角

2.在文学形象的孕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道德律令B、人生理想C、理性认识D、艺术情感

3.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是()

A、崇尚情感B、崇尚想象C、崇尚技巧D、崇尚理性

4.“语言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意思是指()

A、意义决定语言B、语言决定意义C、语言与意义同等重要D、语言超越意义之上

5.贺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说,其代表作是()

A、《诗学》B、《诗艺》

C、《美育书简》D、《拉奥孔》

6.鲁迅说:“有害的文学的铁栅是什么呢?批评家就是”。这句话说明了()

A、作家对接受者的影响B、文学作品对接受者的影响C、文学批评家对接受者的影响D、作者对批评家的影响

7.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无动于衷”的人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恩格斯D、高尔基

8.文学风格的载体是

A、题材B、文体C、技巧D、情节

9.艺术想象的特征之一是

A、思想性B、创造性C、典型性D、真实性

10.模仿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逐渐被取代,取代它的是()

A、现实主义思潮B、浪漫主义思潮

C、现代主义思潮D、后现代主义思潮

11.司空图主张“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在意境创造中一般表现为()

A、情景相生B、情中见景C、景中藏情D、情景并茂

12.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这种批评方法是()

A、接受美学批评B、形式主义批评

C、结构主义批评D、社会批评

13.“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句话出自(

A、韩愈B、白居易C、柳宗元D、刘禹锡

14.对文学作品要能够做到“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文学的美感。而“出入说”的提倡者是()

A、​鲁迅B、梁启超

C、王国维D、宗白华

15.季羡林先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C、审美阅读D、价值阅读

16.现代风格学认为,作为未经使用的素材整体,语言是一种()

A、编码B、解码C、中性代码D、核心代码

17.将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是()

A、接受美学批评B、结构主义批评C、解构主义批评D、马克思主义批评

18.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

A、艾布拉姆斯B、艾略特C、英加登D、苏驯·朗格

19.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是()

A、诗歌B、小说C、散文D、剧本

20.在西方,“风格”这个概念最初属于()

A、哲学B、修辞学C、历史学D、美学

21.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

A、黑格尔B、希尔特C、歌德D、席勒

22.伊格尔顿所说的“语言学革命”主要发生在()

A、文艺复兴时期B、17世纪C、启蒙运动时期D、20世纪

23.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

A、意与境浑B、真情实感C、客观真实D、典型环境

24.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主题B、母题C、真D、美

25.下列选项中,对“意境”论描述不正确的是()

A、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B、意境是华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C、意境是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D、意境是一切文学类型的最高追求

26.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观念的是()

A、苏珊·朗格B、立普斯

C、克莱夫·贝尔D、黑格尔

27.杜甫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这两句诗强调了()

A、文学发展中的革新性B、只要学习古人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C、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D、文学形式的稳定性

28.“文学中的语言”是指()

A、书面语言B、文学文本的语言C、作家内心语育D、理想化语言

29.“意象”的古义指()

A、内心意象B、表意之象C、艺术形象D、心理意象

30.提出“小说界革命”口号的人是()

A、王国维B、鲁迅C、茅盾D、梁启超

31.中国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

A、意象B、意境

C、典型D、性格

32.“该你说话时你再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

A、语言组织B、语言结构C、言语动作D、言语产品

33.亚理士多德在《诗学》中谈到叙事艺术时,放在第一位的要素是

A、题材B、情节C、人物D、环境

34.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是()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C、文学风格的多样性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

35.依据“三分法”,可以把文学作品分为

A、史诗、悲剧和喜剧B、诗歌、小说和散文C、叙事类、抒情类和戏剧类D、时间类、空间类和综合类

36.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和“教化说”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重要观念的是()

A、“文以载道说”B、“寓教于乐说”

C、“言志说”D、“娱乐说”

37.刘勰认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意思是

A、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艺术风格B、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艺术思想C、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艺术形式D、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艺术趣味

38.西方最古老的艺术起源论是()

A、游戏说B、巫术说C、劳动说D、模仿说

39.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门讨论了文学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该篇是()

A、时序B、神思

C、风骨D、体道

40.“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指的是()

A、文学形象并不满足于对生活做简单的摹仿

B、文学形象是重视形似的

C、绘画形象要求与儿童的心理状态相似D、对绘画和文学形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41.西方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42.文学接受者应该()

A、具备专业知识B、接受职业化培训C、具有理论背景D、进行创造性阅读

43.“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自()

A、泰勒《原始文化》B、弗雷泽《金枝》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D、维柯《新科学》

44.“状飞动之趣”一语出自

A、王昌龄《诗格》B、皎然《诗式》C、司空图《诗品》D、胡应麟《诗薮》

45.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鲜明地体现了()

A、时代风格B、地域风格C、民族风格D、流派风格

46.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批评是()

A、结构主义批评B、英美新批评C、接受美学批评D、神话原型批评

47.“只有‘人’才独具有美的理想。”说这话的人是()

A、黑格尔B、康德C、别林斯基D、达?芬奇

48.“圣人立象以尽意”一语出自

A、《荀子》B、《周易·系辞》C、《孟子》D、《庄子逍遥游》

49.小说起源于()

A、史诗B、宗教

C、神话D、巫术

50.西方“典型”的文艺理论思想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A、鸦片战争时期B、五四以后

C、建国以后D、文革时期

51.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作家的道德情感B、作家的政治情感C、作家的自然情感D、作家的艺术情感

52.我国较早提出艺术“至境”概念的人是()

A、王昌龄B、皎然C、严羽D、叶燮

53.在西方,既是象征主义的理论纲领,又是象征主义的忠诚实践,且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的作品是

A、《神曲》B、《交感》C、《失乐园》D、《浮士德》

54.下列诗歌,属于哲理诗的是()

A、苏轼《题西林寺壁》B、孟浩然《春晓》C、杜甫《石壕吏》D、李白《望庐山瀑布》

55.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文学创作的客体是()

A、人的主观情感意念B、自然界中的事物C、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D、个体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

56.事件就是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及其

A、原因B、细节C、动机D、后果

57.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下谈论当下事件,这种修辞策略一般称为

A、反讽B、隐喻C、典故D、悖论

58.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这是指小说注重()

A、结构B、声音美C、格律D、押韵

59.艺术审美价值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

A、作品风格的独创性B、作品风格的继承性C、作品风格的民族性D、作品风格的一致性

60.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

A、情调B、气势C、氛围D、韵味

61.将典型称为“熟悉的陌生人”的俄国文艺批评家是

A、赫尔岑B、别林斯基C、杜勃罗留波夫D、车尔尼雪夫斯基

62.与自然科学相比,文学艺术关注的中心问题是()

A、自然世界的奥秘B、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C、客观世界的规律D、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视野的人

63.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

A、创作冲动B、创作动机C、创作构思D、创作经验

64.故事时间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叙述语言的排列顺序相互对照,由此形成的关系是()

A、次序B、视角C、时距D、频率

65.亚理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

A、更具有真实性B、更富于哲学意味C、更合乎美学原理D、更强调细节描写

66.创作冲动本质上是一种

A、理想追求B、现实认知C、情绪体验D、艺术直觉

67.“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康德B、黑格尔C、姚斯D、理查兹

68.“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是()

A、作家创造艺术形象的结果B、接受者再造形象的结果C、作品表现作家思想的结果D、作品反映生活的结果

69.在创作过程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

A、润色与修改B、艺术传达C、材料储备D、艺术构思

70.典型总是显示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这个看法出自

A、马克思《致斐拉萨尔》B、恩格斯《致斐·拉萨尔》C、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D、恩格斯《致敏·考茨基》

71.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字作品分为()

A、诗歌、小说利剧本B、诗歌、小说和散文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

72.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关注的是风格要素中的()

A、独特的言语形式B、作家的创作个性C、内容与形式D、读者感受

73.《民间故事形态学》的作者是

A、格雷马斯B、瓦莱里C、科林伍德D、普洛普

74.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

A、中国文学的主题B、中国文学的风格C、中国文学的美D、中国文学的文体

75.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音律上的特色是

A、双声B、押韵C、叠韵D、叠字

76.“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

A、诗歌、小说、散文B、史诗、悲剧、喜剧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D、再现作品、表现作品、戏剧作品

77.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

A、语法、逻辑、修辞B、声调、语调、情调C、词法、句法、篇法D、字法、词法、句法

78.在各种文学观念中,把“作品”提到本体地位的,是()

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

79.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世界”关系的文学观念是

A、再现说B、实用说C、独立说D、表现说

80.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说过:“诗永远应当是一个谜”,“诗写出来原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想。”此语突出了象征意象的

A、求解性特征B、写实性特征C、荒诞性特征D、哲理性特征

81.小说起源于神话,它从神话继承而来的最重要因素是

A、社会性和艺术性B、政治性和审美性C、叙事性和虚构性D、历史性和思想性

82.“文学中的语言”指的是()

A、规范化的书面语B、文学文本的语言C、作家的内心语言D、教学用的标准语

83.英加登认为“形而上特质”只有某些文本才会具有,而这些文本指的是()

A、“恐怖的文学”B、“伟大的文学”

C、“荒诞的文学”D、“经典的文学”

84.一个好的的批评家能够()

A、跳过审美体验阶段,而对作品进行评价B、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而评价作品C、以发达的美学感受来弥补思想能力的不足D、越过一般的接受过程来审视作品

85.最早提出“胸有成竹”说的是()

A、陶渊明B、苏轼C、李贽D、郑板桥

86.文学创作是一种()

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B、个人性的游戏活动C、非理性的心理活动D、概念性的思维活动

87.《典论·论文》的作者是

A、屈原B、曹丕C、刘勰D、严羽

88.狭义文化概念的涵义是()

A、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B、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C、人类的符号活动及其产品D、人所需要、制作和发明的一切

8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语·阳货》)此语中的“可以群”,揭示了文学接受的

A、沟通性和娱乐性B、通俗性和平民性C、政治性和伦理性D、社会性和交际性

90.与历史这种文化形态相比,文学更注重

A、细节B、虚构C、事实D、理智

91.使接受者明显参与叙述行为的“叙述视角”是()

A、第一人称叙述B、第二人称叙述C、第三人称叙述D、视角变换叙述

92.在西方诗学中,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

A、韵B、律C、音律D、格调

93.提出“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西方学者是

A、姚斯B、加达默尔C、韦勒克D、伊格尔顿

94.古人去“真境逼而神境生”,意思是说()

A、虚境的产生依靠实境的完美表达B、虚境是艺术表现的重心C、实境是意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D、意境的创造不应考虑虚境

95.首先受普洛普民间故事理论影响的法国结构主义学者是()

A、格雷马斯B、列维-施特劳斯C、热奈特D、托多罗夫

96.“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此语出自

A、钟嵘《诗品》B、陆机《文赋》C、刘勰《文心雕龙》D、严羽《沧浪诗话》

97.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

A、毛宗岗B、金圣叹C、脂砚斋D、张竹坡

98.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属于()

A、表情性人物B、表意性人物C、“性格”人物D、“圆形”人物

99.一般而言,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是

A、诗歌B、小说C、散文D、剧本

100.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被称为()

A、省略B、减缓C、停顿D、概略

101.在抒情理论中,可以理解为“心理画面”的范畴是()

A、意象B、隐喻C、典故D、意蕴

102.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03.文本中能够表明叙述者存在的根据是

A、故事发展B、情节变化C、叙述声音D、叙述标记

104.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主题B、母题C、美D、文体

105.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

A、故事时间的长短B、叙述语言的长短C、叙述节奏的快慢D、叙述时距的变换

106.“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

A、《周易·系辞》B、《庄子》C、王充《论衡》D、叶燮《原诗》

107.作家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是

A、较好的文化修养B、较强的思维能力C、高尚的道德情操D、强大的人格力量

108.提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这一说法的作家是()

A、德莱顿B、福楼拜C、巴尔扎克D、斯威夫特

109.德国19世纪著名作家歌德曾把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描述为()

A、艺术家必然是自然的主宰B、艺术家只能是自然的奴隶C、艺术家既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的奴隶D、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

110.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是()

A、弗洛伊德B、荣格C、弗莱D、弗雷泽

111.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B、创作动机的发生C、艺术构思过程D、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

112.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被称为()

A、文学生产B、文学消费C、文学传播D、文学创作

113.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

A、情节B、情景C、故事D、场景

114.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手段,称为抒情的

A、语义策略B、修辞策略C、语用策略D、语法策略

115.“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此语出自

A、魏尔伦B、马拉美C、柯勒律治D、华兹华斯

116.只有心理上有了“距离”,对眼前的对象才能做出审美反应,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叔本华B、卢卡契C、布洛D、沃伦

117.“艺术即直觉”这一见解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B、贺拉斯C、黑格尔D、克罗齐

118.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西方现代学者是

A、艾略特B、韦勒克C、苏珊·朗格D、霍米·芭芭

119.“韵味说”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认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是()

A、王国维B、陆时雍

C、王昌龄D、司空图

120.提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A、雨果B、别林斯基

C、歌德

D、康德

121.文学语言节奏的三种类型是()

A、低音型、中音型、高音型B、声调、语调、情调C、长短型、高低型、轻重型D、单音型、双音型、和声型

122.被称为本体论批评、文本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的是

A、精神分析批评B、神话原型批评C、后结构主义批评D、英美新批评

123.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

A、模仿说B、巫术说C、劳动说D、游戏说

124.贯穿在马克思主义批评活动中的基本观点是

A、政治的观点和社会的观点B、艺术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C、现实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

125.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

A、魏晋B、汉代C、隋唐D、秦代

126.巴赫金认为叙述语体是一种“双声话语”,意思是指()

A、叙述者与人物的结合B、情感与理智的统一C、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D、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对话交流

127.较早对“摹仿”说进行系统论述的人是()

A、苏格拉底B、贺拉斯C、达?芬奇D、亚里士多德

128.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

A、丰厚的积累B、合理的想象C、卓越的技巧D、真实的情感

129.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

A、显露情感B、投射情感C、表现情感D、传达情感

130.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是()

A、理性对情感具有绝对的优先性B、“发乎情,止乎礼义”C、情感自然流露和直抒胸臆D、表现心灵的感应

131.“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出自()

A、《周易?系辞》B、《庄子》C、《论语》D、《论文偶记》

132.《诗学》的作者是(

A、柏拉图B、亚理士多德C、贺拉斯D、布瓦洛

133.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诗歌()

A、以叙事为主流B、以抒情为主流C、以议论为主流D、以讽刺为主流

134.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叫做()

A、艺术直觉B、艺术灵感C、艺术情感D、艺术想象

13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此诗在文化意义上属于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行为文化

136.“文学中的语言”指的是

A、文学文本的语言B、规范化的书面语C、文学研究使用的语言D、文学教学使用的语言

137.强调“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活动中”,这种文学观念被称为()

A、再现说B、体验说C、实用说D、表现说

138.“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D、写实类、浪漫类、象征类

139.当今文艺学对“文本”的一般理解是()

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140.马克思认为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落后时期,这种现象表明了()

A、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没有关系C、艺术发展不必以物质发展为基础D、艺术发展只依循自身的发展规律

141.伊瑟尔提山的“召唤结构”是指()

A、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B、作品内容的总体安排C、文本的潜在结构D、文本的图式化框架E、文本的题材内涵

142.抒情的一般原则包括()

A、诚挚性原则B、典型性原则C、现实性原则D、独特性原则E、感染性原则

143.与创作个性相关的因素是

A、个性气质B、人格精神C、艺术情趣D、审美追求E、艺术构思

144.关于抒情的本质,主要的理论有(

A、表现论B、再现论C、摹仿论D、传达论E、投射论

145.艺术灵感的特征是

A、精确性B、突发性C、迷狂性D、创造性E、逻辑性

146.叙述标记的作用有()

A、提示写作意图B、显现人物形象特征C、加快叙述节奏D、变换叙述视角E、显现叙述者声音

147.《祝福》与《变形记》的共同性在于()

A、都有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B、都是对生活的模仿C、都具有审美属性D、都具有象征意义E、都是作家审美创造的产物

148.抒情的本质是()

A、宣泄情感B、表现情感C、传达情感D、投射情感E、发泄情感

149.“高雅文学”又可以称为()

A、纯文学B、大众文学C、严肃文学D、精英文学E、主流文学

150.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包括

A、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B、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C、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D、文学形象的科学认识性E、文学形象的现实批判性

151.朱光潜认为诗的节奏通常包括()

A、长短B、刚柔C、轻重D、高低E、张弛

152.对于读者而言,文学作品要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客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A、满足接受者的阅读要求B、具有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C、具有较高的伦理水平D、具有丰富的政治内容E、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153.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主要有(

A、典型性B、内指性C、音乐性D、陌生化E、思想性

154.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包括

A、思想性B、内指性C、音乐性D、陌生化E、典型化

155.格雷马斯提出的叙事行动素范畴包括()

A、主体对客体B、送信者对受信者C、助手对敌手D、英雄对假英雄E、主人公对反面角色

156.预备情绪的特征主要有(

A、审美性B、传播性C、朦胧性D、期望性E、哲理性

157.王昌龄认为诗境的层次可分为(

A、玄境B、物境C、情境D、真境E、意境

158.在叙述性文本中,故事包括()

A、环境B、情节C、人物D、事件E、情景

159.文学四要素包括()

A、作家B、作品

C、读者

D、社会

E、世界

160.关于抒情的本质,主要的见解包括

A、抒发情感即积累情感B、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C、抒发情感即酝酿情感D、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E、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

161.关于文艺的起源,主要观点有

A、模仿说B、巫术说C、再现说D、游戏说E、劳动说

162.文学接受中预备情绪的特征有()

A、哲理性B、象征性C、审美性D、朦胧性E、期望性

163.审美创作主体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A、始终关注着现实的利益B、始终保持着与童年经验的联系C、始终伴随着艺术灵感D、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E、情感始终是创作的动力

164.抒情的修辞策略包括()

A、意象B、典型C、隐喻D、典故E、悖论

165.叙事作品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采用的叙述方式有

A、省略B、概略C、场景D、减缓E、停顿

166.文学风格有机整体性的表现是

A、情感与景物的统一B、内容与形式的统一C、动机与题材的统一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E、情节与人物的统一

167.文学接受者的预备情绪具有的特征是

A、社会性B、波动性C、审美性D、朦胧性E、期望性

168.抒情的一般原则包括()

A、诚挚性原则B、写实性原则C、典型性原则D、独创性原则E、客观性原则

169.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文学形成的审美类型有()

A、写实性形象B、抒情性形象C、象征意象D、荒诞意象

E、表意性形象

170.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

A、印象式批评B、精神分析批评C、结构主义批评D、诠释式批评E、评点式批评

171.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有()

A、文学是一种文化样式B、文学是一种社会审美意识形态C、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D、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E、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172.在文艺起源的问题上,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

A、模仿说B、游戏说C、巫术说D、符号说E、劳动说

173.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包括()

A、印象式批评B、文本式批评C、诠释式批评D、形象式批评

E、评点式批评

174.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要素包括()

A、世界B、作家C、作品D、读者E、批评

175.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这就意味着()

A、重情感而轻想象B、情感是决定作品成败的惟一因素C、优秀的抒情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情感容量D、表达了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E、情感是抒情作品的根基和血肉

176.什么是借喻?试举例说明。

177.形成文学接受心境需要哪些条件?

178.简述抒情作品创作的一般原则。

179.对话语体有何特征?

180.何谓“炼字”,其目的是什么?

181.电影、电视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182.试析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异同。

183.原型意象

184.名词解释:价值阅读

185.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何在?

186.实用说

187.以杜牧《江南春》为例,谈谈文学意境中的实境、虚境以及二者的关系。附原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88.试述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189.叙事理论中“省略”和“概略”有何区别?

190.举例说明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191.文学形象唤起的美感的常见形式有哪些?

192.抒情的途径有哪些?

193.文学形象的特征是什么?

194.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195.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什么?

196.再现与表现

197.艺术灵感

198.波德莱尔“交感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9.试论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的关系。

200.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和自己的阅读经验,分析一下文学接受中审美效果的具体表现。

201.艺术传达

202.叙述时间

203.简述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204.简述艺术灵感及其特征。

205.为什么说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

206.什么是文学语言组织?它有哪些特性?

207.文学

208.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209.气势与氛围

210.试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涵。

211.联系文学实际谈谈文学思潮产生的条件。

212.试析文学风格的四种主要理论。

213.文采与韵味

214.如何理解“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215.试述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

216.什么是抒情作品的韵律?

217.为什么说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基础?

218.名词解释:文学思潮

219.叙述时间的次序

220.如何理解“叙述语言”?

221.分析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

222.文学批评的方式有哪些?

22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224.试以苏轼《海棠》为例,谈谈文学意境中何谓虚境,何谓实境,二者关系怎样。原诗如下: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25.艺术直觉

226.艺术变形

227.如何理解文学的时代风格?

228.什么是典型环境?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229.文学风格

230.文学消费

1.答案C

解析教材P206。

2.答案D

解析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艺术情感是起着主导作用的。

3.答案D

解析进入17世纪,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是古典主义文学运动。古典主义既强调“古典”,又崇尚“理性”,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布瓦洛。唯理主义是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它强调理性对情感具有绝对的优先性。

4.答案A

解析旧教材Pl26。

5.答案B

解析贺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说,其代表作是《诗艺》

6.答案C

解析旧教材P556。

7.答案B

解析审美作为一种活动必须有特定的心理时空的关系组合。马克思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无动于衷”。

8.答案B

解析文学风格的载体是文体。P253

9.答案B

解析艺术想象具有形象性、主观性、创造性三大特征,它们交织在一起,成为在文学艺术创作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心理机能之一。P298

10.答案B

解析模仿说即古典主义,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代替了古典主义文学。

11.答案C

解析教材P162。

12.答案B

解析形式主义批评:也称为英美新批评派批评、文本批评、形式主义批评,这种批评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

13.答案C

解析柳宗元自己说过“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意思就是自然的山水景物本身无所谓美与不美,美是对人来说的。

14.答案C

解析“出入说”的提倡者是王国维。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呼出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段话高度概括了作家的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15.答案D

解析“价值阅读”就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孝这种文化,是中国的一种独有的文化,所以这是一种价值阅读。

16.答案C

解析教材P316。

17.答案D

解析教材P449。

18.答案C

解析教材P17。

19.答案A

解析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20.答案B

解析“风格”一词最初属于修辞学的概念,强调语言的修辞因素。

21.答案B

解析教材P148。

22.答案D

解析旧教材P126。

23.答案B

解析教材P242。

24.答案D

解析现代作家林语堂注意到中国文学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汉语的单音节性”:这种极端的单音节性造就了极为凝练的风格,在口语中很难模仿,因为那要冒不被理解的危险,但它却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美。P115

25.答案D

解析教材P158、170。

26.答案C

解析首次对“审美情感”做出阐释的是英国学者克莱夫·贝尔。贝尔在其1914年出版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范畴。贝尔认为,艺术欣赏所引发的情感是审美情感,审美情感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的情感,而是艺术形式所引发的情感,审美情感来源于艺术品的“有意味的形式”。

27.答案C

解析教材P474—475。

28.答案B

解析教材P101。

29.答案B

解析教材P173。

30.答案D

解析19世纪以后,梁启超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论著中阐述的小说理论强调了叙事艺术与国民性的关系,进而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倡导了一种与社会改造目的直接相关的叙事理论。

31.答案B

解析中国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意境

32.答案C

解析“该你说话时你再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言语动作。P112

33.答案B

解析在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谈到叙事艺术的几个要素时,情节被置于第一位,而性格则放在了第二位。P194

34.答案C

解析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往往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

35.答案C

解析“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P207

36.答案C

解析在中国古代文论中,“言志说”和“教化说”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重要观念。

37.答案A

解析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总是因时而异,正如刘勰所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P274

38.答案D

解析模仿说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它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善于模仿,艺术即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艺术是模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

39.答案A

解析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专门列了“时序”篇来讨论了时代的变化如何推动文学的变化。

40.答案A

解析“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指的是文学形象并不满足于对生活做简单的摹仿

41.答案B

解析教材P490。

42.答案D

解析教材P428。

43.答案A

解析泰勒在《原始文化》第四章中认为:“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这是原始人思维中的“万物有灵论”和巫术信仰。

44.答案B

解析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中提出,意境要“采奇于象外,状飞动之趣,写真奥之思”。P156

45.答案A

解析教材P339。

46.答案C

解析接受美学批评这派批评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双译尧斯或耀斯)和伊瑟尔(又译伊塞尔),一般认为姚斯的论文《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为其开端。接受美学批评的宗旨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

47.答案B

解析旧教材P185。

48.答案B

解析《周易·系辞》记载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和“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观点。P106

49.答案C

解析小说起源于神话。

50.答案B

解析西方“典型”的文艺理论思想传入我国的时间是五四以后

51.答案D

解析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艺术情感起着主导作用。P297

52.答案D

解析中国古典文论称这种形象为艺术“至境”。“至境”一词,清人多有使用。除最早见于叶燮《原诗·内篇》之外,管同在《与友人论文书》中说:“文之大原,出乎天得,其备者浑然如太和元气;偏焉而入于阳,与偏焉而入于阴,皆不可以为文章之至境”。

53.答案B

解析《交感》一诗既是象征主义的理论纲领,又是象征主义的忠诚实践,被人誉为“象征主义宪章”。P219

54.答案A

解析这首诗意在揭示一种哲理,是说不跳到某种事物的圈子之外,是很难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正如站在庐山之中看不清庐山一样。但诗的意蕴并非到此为止,不要忘了这首诗的题目是《题西林寺壁》,在佛家寺庙的上题上这首诗,实际上是赞美佛徒们置身世外,才能登破红尘的超越地位。这样便引人从哲理人佛理,又深一层理趣。一首诗这样智慧选出,巧机层张,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哲理,只通过“看庐山”的形象做比,便使道理显豁易懂,而不留说教之痕,可见宋诗言理之妙。

55.答案C

解析教材P356。

56.答案D

解析事件就是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及其后果。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P190

57.答案C

解析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它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文化行为。P226

58.答案B

解析教材P109。

59.答案A

解析风格的独创性是艺术审美价值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成为许多作家自觉的艺术追求,也成为批评家们衡量艺术价值的重要尺度之一。P267

60.答案B

解析教材P322。

61.答案B

解析文学典型总是古今唯一的,以鲜活的生命形式呈现的十分独特的“这一个”(黑格尔语),别林斯基又称它为“熟悉的陌生人”。P147

62.答案B

解析教材P50。

63.答案B

解析创作动机就是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64.答案A

解析教材P204。

65.答案B

解析古希腊学者亚理士多德的话来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诗(这里指的就是叙事文学)由于不受客观事实的限制而具有了比历史更普遍的意义,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也就是说,故事的虚构要合乎客观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这样就会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因此,故事不仅是记忆和传播文化的活动,同时也是认识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

66.答案C

解析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创作冲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活动,是一种情绪体验,而且在一时之间它还居于主体心理的主导位置。P305

67.答案C

解析教材P420。

68.答案B

解析旧教材P539。

69.答案D

解析创作过程的核心部分是艺术构思。

70.答案B

解析典型总是显示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这个看法出自恩格斯《致斐·拉萨尔》。P145

71.答案C

解析教材P241。

72.答案B

解析教材P306。

73.答案D

解析普洛普于1928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对俄罗斯一百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后指出,这一百个故事表面上看纷繁离奇、变化无绪,然而它们实质上受到一个恒定结构的制约。P175

74.答案C

解析教材P108。

75.答案D

解析叠字是单音节词重叠造成的。从语音情况说,叠字也属于叠音现象。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P120

76.答案C

解析教材P241。

77.答案C

解析教材P118。

78.答案D

解析教材P27。

79.答案A

解析“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P55

80.答案A

解析在文学象征意象的求解新性中,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认为:“诗永远应当是一个谜”,“诗写出来原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想”。P165

81.答案C

解析小说起源于神话。它从神话继承了两个最重要的元素,即叙事性与虚构性。P371

82.答案B

解析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的语言,是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系统。

83.答案B

解析英加登认为“形而上特质”并不属于文学文本必有的层面构造,而仅仅在“伟大的文学”中出现。

84.答案D

解析理性分析,即批评家要跳出一般的接受过程而以冷静的审视目光对待作品。

85.答案D

解析“胸有成竹”说是郑板桥首先提出的。“眼中之竹”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胸中之竹”是艺术构思之后的艺术形象;“手中之竹”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86.答案A

解析文学创作是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精神活动。

87.答案B

解析曹丕的《典论•论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涉及了文学风格问题,也即从以风格论人转向以风格论文。P251

88.答案B

解析教材P38。

89.答案D

解析孔子“兴观群怨”中的“可以群”,揭示了文学接受的社会性与交际性,它可以把个别的分散的接受者整合进更大范围更具共同性的社会群体之中。P343

90.答案B

解析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P78

91.答案B

解析教材P208。

92.答案A

解析教材P262。

93.答案A

解析“期待视野”的概念是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姚斯提出的。P330

94.答案A

解析教材P165。

95.答案B

解析普洛普民间故事研究中功能与结构的观点首先被法国结构主义学者列维-施特劳斯(C.Levi-Strauss,1908-)接受,又通过他传播到法国学术界。

96.答案C

解析中国梁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专门列了“时序”篇来讨论时代的变化如何推动文学的变化。他认为歌谣的文采与情理,随着时代而变化,时代的政治等因素像风在上面吹动,而歌谣就像水波在下面震荡起来。所以刘勰总结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P61-62

97.答案B

解析教材P210、224。

98.答案B

解析教材P222。

99.答案A

解析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梁代沈约说:“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P371

100.答案D

解析概略: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

101.答案A

解析教材P266。

102.答案A

解析古典主义是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P378

103.答案C

解析叙述声音的作用就是凸显出叙述者,通过巧妙的修辞和横插的议论使人注意到叙述声音,从而更突出叙述者的存在。P200

104.答案C

解析现代作家林语堂注意到中国文学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汉语的单音节性”:“这种极端的单音节性造就了极为凝练的风格,在口语中很难模仿,因为那要冒不被理解的危险,但它却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美”。

105.答案B

解析教材P201。

106.答案A

解析“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所以意象的古义是“表意之象”。

107.答案A

解析作家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是较好的文化修养。P282

108.答案D

解析至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在《给某位后来任圣职的青年绅士的信》中说: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俗当的词”。

109.答案D

解析教材P60。

110.答案C

解析加拿大学者弗莱是神话原型批评这派的集大成者。

111.答案B

解析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一)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二)艺术构思;(三)艺术传达;(四)修改与润色。

112.答案B

解析教材P400。

113.答案A

解析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也就是把表面上看来偶然地沿着时间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用因東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

114.答案D

解析所谓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P224

115.答案D

解析一般说来,浪漫主义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强调直抒胸臆。华兹华斯曾经说过:“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P218

116.答案C

解析布洛认为,只有心理上有了“距离”,对眼前的对象才能做出审美反应。P327

117.答案D

解析克罗齐提出“艺术即直觉”。

118.答案C

解析美国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SusanneK.Langer)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P145

119.答案B

解析明人陆时雍认为,“韵”是意境的生命,“有韵则生,无韵则死”。

120.答案B

解析文学典型总是古今唯一的,以鲜活的生命形式呈现的十分独特的“这一个”(黑格尔语),别林斯基又称它为“熟悉的陌生人”。

121.答案C

解析教材P111。

122.答案D

解析英美新批评派批评也称为本体论批评、文本批评、形式主义批评。1920年代肇端于英国,四五十年代在美国批评界占统治地位,代表人物有休姆、瑞恰兹、兰塞姆等人。P348

123.答案A

解析模仿说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P353

124.答案D

解析历史的观点与美学的观点是贯穿在马克思主义批评活动中的一个基本方法。P351

125.答案A

解析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魏晋。

126.答案A

解析教材P311。

127.答案D

解析教材P453。

128.答案D

解析

顾名思义,抒情作品是重在抒发作者情感的作品。没有真情实感,就没有抒情作品。真情实感,是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

129.答案D

解析教材P252。

130.答案C

解析教材P257。

131.答案A

解析教材P173。

132.答案B

解析西方至少在古希腊时代,亚理士多德的《诗学》已经是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专著。

133.答案B

解析教材P271。

134.答案B

解析教材P362。

135.答案C

解析这是写杜甫眼中、心中的山,通过对泰山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里作为自然物的泰山,已经变成了诗人用他的情感掌握过的一种具有意义的符号,如果说这首描写泰山的诗是文化的话,那么是属于符号论意义上的文化,即独特的精神文化。P68

136.答案A

解析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的语言,是指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特定语言系统。P111

137.答案B

解析教材P29。

138.答案C

解析抒情作品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依据“三分法”对作品进行分类的结果。“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139.答案D

解析教材P93。

140.答案A

解析教材P470。

141.答案CD

解析无

142.答案ADE

解析无

143.答案ABCD

解析无

144.答案ADE

解析无

145.答案BCD

解析无

146.答案AB

解析无

147.答案ACE

解析无

148.答案BCD

解析无

149.答案ACD

解析无

150.答案ABC

解析无

151.答案ACD

解析无

152.答案ABE

解析无

153.答案BCD

解析无

154.答案BCD

解析无

155.答案ABC

解析无

156.答案ACD

解析无

157.答案BCE

解析无

158.答案BDE

解析无

159.答案ABCE

解析无

160.答案BDE

解析无

161.答案ABDE

解析无

162.答案CDE

解析无

163.答案DE

解析无

164.答案ACDE

解析无

165.答案ABCDE

解析无

166.答案BD

解析无

167.答案CDE

解析无

168.答案AD

解析无

169.答案ABE

解析无

170.答案ADE

解析无

171.答案ABDE

解析无

172.答案ABCE

解析无

173.答案ACE

解析无

174.答案ABCD

解析无

175.答案CDE

解析无

176.答案

借喻是不用比喻词,甚至本体也不出现,而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样式。比如李清照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句,用“花”喻作者自己,比喻自己的青春流逝。用“水”比丈夫,说丈夫远行如江水空流。教材P124。

177.答案

(1)接受者的兴趣(2)接受者的审美心态(3)接受者的对话愿望

178.答案

(1)诚挚性原则,即要求诚挚与可靠,无论是美是丑,是善是恶。(2)独特性原则,抒发的情感应该是主体在某一特定环境中为了某一特定事件而产生的某一特定的感受。(3)感染性原则,真正的抒情作品一定会使读者受到感染,消除艺术家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179.答案

(1)对话语体用于戏剧文学,戏剧文学为舞台演出而作,通过人物的直接言说来向观众展示一切,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采用对话语体(2)对话语体的特征:①动作性,对话本身就意味着内心或外部的动作,并推动剧情发展。②性格化,人物性格主要是由对话来完成的。③口语化,舞台上的对话,要求深入浅出,朗朗上口。教材P312。

180.答案

“炼字”是中国古人创立的说法,指每个词或字为着既符合节奏和音律又实现意义的表达,往往要经过千锤百炼才最终确定下来。炼字的目的不仅在于符合节奏和音律、准确地表达意义,而且也在于创新。教材P119。

181.答案

①影视传播是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②其直观性是空前的真实与虚假的混合;③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大众传播媒体,具有世界化、商业化倾向;④仍为单向传播,无法做到及时的双向交流。教材P407。

182.答案

(1)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①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而科学的中心问题则主要是自然世界,人主要作为一种自然进入科学的视野。②文学要揭示的是人的心灵方面的奥秘,科学揭示的是自然方面的奥秘。③文学追求的真主要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客观世界的规律的真。科学往往选择真而牺牲美,但文学则要求真、善、美的统一。(2)文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①文学与科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塑造人的素质这个根本点上是相通的。②文学与科学一样参与了开发世界的过程。③文学与科学有着共同的根,人类既要科学真理,也珍视艺术真理。教材P50、51。

183.答案

原型意象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答案解析:教材P277。

184.答案

价值阅读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185.答案

“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是一对经常容易混淆的概念。在专用概念层次上,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有着比较清楚的区别。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而文学作品(work)则是指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一部由作者创作出来的“语言艺术品”,当其未经读者阅读时,就还只是文学文本;而当其被读者阅读后,才变成作品。简言之,文学文本加读者阅读等于文学作品。

186.答案

“实用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187.答案

(1)实境是指意境中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虚境是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又称诗意空间。(2)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3)虚境不能凭空而生,一切还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验上,再好的虚境,也要由实境得来。(4)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握下来加工。

188.答案

①所谓“不平衡关系”是指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并非总是与社会的物质发展相一致,二者之间呈现出非正比例也非反比例的关系,②“不平衡关系”主要表现为:第一,从艺术形式上看,某些艺术形式如神话,史诗等只能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出现;第二,从整个艺术领域看,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反而出现在经济较为落后的时期;③虽然出现这种“不平衡关系”,但归根结底,经济基础决定着文学艺术的发展。

189.答案

①省略是对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在跳过的这段故事时间长度中,文本时间长度为零,因而可以说叙述的步速是无穷大的。②概略是文本时间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概略是叙述的步速加大的叙述。教材P202。

190.答案

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就是艺术概括与艺术变形。(分别阐述这两个概念。注意“艺术概括”里边又包括艺术综合和简化。举例说明。)教材P390——392。

191.答案

文学形象唤起的美感的常见形式有以下四种情况:①直接给人以美的享受。②通过批判丑恶带来美的享受。③描绘弱者的屈辱丑陋以呼唤人性中的求美向善之心。④通过对社会人生本质上丑陋和荒谬的展示,表达人类失去美的痛苦和对美的渴望。教材P144、145。

192.答案

抒情的途径有:(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声”指声律,“情”指情感。在抒情作品中,字音有序结合变化,可以构成和谐的音调,人们常把这种和谐的音调称为“韵律”。韵律是某些抒情作品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失去韵律不仅会使它失去韵味,而且还会失去生命。(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要表现情感,就必须借助某种媒介,因为,主观、情感、心性永远是“虚”的和难以直接表述的,只有借助“实”的和易于表达的外景物、场景,主观、情感、心性才能真切表达出来,才能为人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构成文学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教材P261——264。

193.答案

①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②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③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④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

194.答案

①哲理性;②象征性;③荒诞性;④求解性。

195.答案

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艾布拉姆斯的贡献在于他把这四个要素按照他的理解联系起来。一切文学作品的源泉都是社会生活,这就是他所说的“世界”。生活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和改造,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这就是“作品”。而作品还要由“读者”来接受,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因此,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艾布拉姆斯关于文学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见解,对我们是有启发性的。教材P17、18。

196.答案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也就是再现说。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西方真正的表现说产生于l8-19世纪之交兴起的欧洲浪漫主义思潮中。教材P21、23。

197.答案

艺术灵感是指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

198.答案

①“交感说”本是一种神秘主义的玄学,由l8世纪瑞典哲学家斯威斯登提出,他认为无论是在人与人之间还是人的各种感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隐秘的、交相呼应的关系。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接受了这种观念,并在《交感》一诗中表达了这种观念。他认为不同感官之间、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诗人的心灵和隐秘的世界之间都存在着交互感应,诗人可以感受到这种神秘的交互感应。③《交感》诗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象征主义强调以特定的形、色、味等去“暗示”、“阐发”微妙的内心世界,这成为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教材P258、259。

199.答案

(1)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感受到时代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2)时代文化一般是由时代的语言的新变化、时代的新风尚、时代的新信息、时代独特的心理、时代崇尚的艺术趣味、时代的新的审美理想、时代新的科学特点融合而成的。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200.答案

审美效果的具体表现包括5个:①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②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③认识空间的拓展;④人格境界的提高;⑤审美能力的提高。

201.答案

艺术传达是创作过程的最后阶段,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某种人们普遍认可的艺术形式显现出来。教材P393。

202.答案

叙述时间指的是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教材P200。

203.答案

1.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2.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例如左拉的《萌芽》。黑格尔把它称为Pathos,朱光潜先生译为“情致”。黑格尔说:“情致是艺术的真正中心和适当领域。”按黑格尔的意思,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俄国的批评家别林斯基在发挥黑格尔的“情致”说时也说:“艺术不容纳抽象的哲学思想,更不容纳理性的思想,它只容纳诗的思想,而这诗的思想——不是三段论法,不是教条,不是格言,而是活的激情,是热情……”3.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的又是有功利性的。审美活动必须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但美感可以超脱物质上的功利,却超脱不了精神上的功利。

204.答案

(1)艺术灵感是指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2)艺术灵感具有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的特征。

205.答案

①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发展提供基础,②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动力③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

206.答案

l)文学语言组织的概念: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2)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①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这里所谓语言性,是指文学文本是由语言这种符号构成的。文学语言组织不是照搬语言,每一部文学文本都有自身独特的语言性构造。②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在文学文本中,各个语言要素总要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彼此连贯和有序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又相对完整,从而具有一种整体性。但整体性不是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或相互作用的。③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目的和个性特征:文学文本中的语言是服从于表现特定意义的,同时在实现表现目的的过程中,语言呈现出作家的独特个性。教材104——107。

207.答案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教材P33。

208.答案

文学意境作为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之一,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把它与其他艺术至境形态区分开来。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四个方面。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我们有三种情景交融的不同类型:1、景中藏情式。在这类意境的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生动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意深浓。2、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的。有时甚至全不写景,但景物却历历如现。3、情景并茂式。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二、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与实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意境的结构论中也表现出来。三、生命律动何谓生命律动?即意境展示的生命本真的幽情壮采,或曰命本身的美。四、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韵味”是指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又有“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总之,意境以它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美感特征和呈现生命律动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成为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成为许多诗人作家的艺术至境追求。

209.答案

二者都是文学风格审美构成的要素。气势指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氛围指弥漫于作品中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场面、环境相结合,构成特定的意境和情境。教材P322——324。

210.答案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审美的意识形态,其审美意识形态性的内涵包括:1.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2.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3.从目的功能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注:以上要点要分别展开论述。)教材P70——75。

211.答案

文学思潮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它与特定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想相关联,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段内文学创作的主要趋向,同时它又会影响、规范同一时间中相当一部分作家的创作活动。文学思潮产生的条件是:①与社会思潮有紧密关系。文学思潮的发生往往在社会、文化发生大变动的时期,这时思想活跃,观念蜂起。文学思潮与社会、文化思潮密切关联,因而它往往在此背景下酝酿兴起。如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法国大革命、中国新文学思潮与新文化运动。②文学自身演进、变化的结果。文学思潮的发生还具有内在的轨迹与原因,如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原因之一在于后者严格的形式规程对创作造成的束缚;而“五四”新文学发生的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它是近代文学逐渐变化的结果。③对另一文学传统中的某种文艺思潮的移值。文学思潮的发生在近代世界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也会由传播移植而来,如浪漫主义在德、英、法三国就有交流汇合的情况,而中国新文学产生的一部分原因也是文学思潮移植的结果。教材P483-486。

212.答案

①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此说着眼于从作品的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特色来理解风格,认为风格就是一种言语形式。在印度和中国古代都有类似观点,但比较而言,西方在这方面有更悠久的传统。如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由于风格最终是以言语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因此从外部来研究风格是必要的,但仅从外部研究又是不够的,仅仅把风格归结为形式更是片面的。②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此说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风格联系起来。这在中外都有相似的理论,并且十分丰富。如扬雄的“言为心声”说、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刘勰的“体性”说,以及法国布丰的“风格即人”说等等。但如果只看到内心表现的一面,忽视外在表达的一面,还不能完全理解风格。并且创作个性不等于日常个性,文如其人的说法,有时也欠准确。③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此说从作家的内在个性与表现对象的结合以及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观点来理解风格,防止顾此失彼,强调有机整体性,是一种比较切近实际的解释。④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凋:即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读者在长期阅读中,对某些作家作品的特征心领神会,深有体悟,并用几个字加以概括,一经流传,就成为某些作家作品的风格命名或风格描述。风格固然有待于读者的体悟,但毕竟源于作者的创造,片面强调读者的感受,有时会流于荒谬。教材P290—301。

213.答案

二者都是文学风格审美构成的要素。文采指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文学风格的外表。韵味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它是含而不露的,特别需要读者去品味。

214.答案

这是风格诸种理论中的第四种,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读者在长期的阅读中,对某些作家作品的风格心领神会,深有体悟,所以能举一反三,很快地辨认出来,并用几个字就可高度概括,一经流传,就成为某些作家的风格命名或风格描述。中国古代文论就特别强调对作家作品的鉴赏品评,认为作品风格是读者经反复玩味后辨认的一种格调。如人们常说的:“郊寒岛瘦”、“太白飘逸”、“杜甫沉郁”等等。教材P299。

215.答案

(1)现代主义是存在于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