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押题及答案_第1页
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押题及答案_第2页
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押题及答案_第3页
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押题及答案_第4页
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押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押题及答案下列不属于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心理症状的是

A、认知偏差B、身体疲劳C、消极抱怨D、注意力不集中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组织变革的变量是

A、人员B、结构C、社区D、工作任务

3.下列不属于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症状的是()

A、认知偏差B、不良情绪C、社会退缩D、注意力不集中

4.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在的、不稳定、可控制的因素是

A、运气B、努力C、能力D、任务难度

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Mayo)曾应邀主持了管理学、管理心理学发展史上经典的实验是()

A、霍桑实验B、强化实验C、从众实验D、双生子实验

6.专门研究特定情境中最有效的领导作风和领导行为的理论是

A、领导行为理论B、领导权变理论C、领导作风理论D、领导特质理论

7.智力测验属于

A、调查法B、问卷法C、测验法D、行动研究法

8.布莱克和莫顿提出了管理方格图理论,其中9.1型属于

A、贫乏型管理B、任务型管理C、团队型管理D、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9.某同学参加考研未能被录取,他认为自己运气不好。其归因维度是

A、内部、可控、不稳定B、内部、不可控、稳定C、外部、不可控、稳定D、外部、不可控、不稳定

10.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较好的归因方式是把成败结果归因于

A、努力程度B、任务难度C、运气好坏D、天气情况

11.被剥夺食物10小时的小鼠比被剥夺食物3小时的小鼠奔向食物的速度要快,这属于动机的

A、方向性B、动力性C、复杂性D、隐蔽性

12.在社会认知中,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一个人的整个印象会产生更强烈的作用。这种现象是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

13."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种()

A、反暗示B、直接暗示C、间接暗示D、自动暗示

14.通过一定数量专家或群体成员的创造性思维来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判断的方法称为

A、决策树法B、头脑风暴法C、德尔菲技术D、名义群体技术

15.管理心理学家布莱克、莫顿的"管理方格图"理论提出,最佳的领导者行为是()

A、任务型领导B、团队型领导C、中庸型领导D、乡村俱乐部型领导

16.对教师的工作给予肯定、赞扬奖励、信任,从而保证任务目标的实现。这属于

A、惩罚B、消退C、正强化D、负强化

17.提出“性恶论”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

18.管理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它的前身是()

A、哲学心理学B、意动心理学C、机能心理学D、工业心理学

19.美国学者布菜克和莫顿提出的管理方格图理论认为,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是

A、9.9型B、9.1型C、1.9型D、5.5型

20.下列属于教育组织变革特征的是

A、广泛性B、短期性C、简单性D、示范性

21.造成从众的主要原因是

A、群体士气B、群体压力C、心理定势D、群体凝聚力

22.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中的两种期待类型,个体努力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这种期待是属于()

A、效能期待B、结果期待C、强化期待D、替代期待

23.马斯洛认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

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24.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

A、人与财之间的关系B、财与物之间的关系C、人与物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5.决策树和矩阵汇总属于

A、民主性决策理论B、描述性决策理论C、绝对化决策理论D、标准化决策理论

26.领导者最宝贵的智力品质是

A、敏锐性B、智慧性C、流畅性D、创造性

27.下列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A、个体心理B、群体心理C、领导行为D、病理心理

28.直接影响教育领导者决策效率,并使决策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

A、能力B、个性C、意志D、情绪与情感

29.下列不属于教育组织变革特征的是

A、长期性B、复杂性C、评估难D、动力性

30.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曾应邀主持了著名的霍桑实验,他提出管理的中心是

A、以物为中心B、以机器为中心C、以人为中心D、以信息为中心

31.管理应根据具体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这种管理理念的依据是

A、“经济人”假设B、“复杂人”假设C、“社会人”假设D、“文化人”假设

32.好胜的人倾向于在各种活动中同别人竞争,这说明影响竞争的因素之一是

A、个性特征B、需求动机C、组织结构D、情绪情感

33.我国的教育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诞生于

A、20世纪60年代后期B、20世纪70年代后期C、20世纪80年代后期D、20世纪90年代后期

34.某学生认真学习是获得教师的好评、家长的奖励、同学的羡慕。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内在动机B、外在动机C、远景动机D、生理性动机

35.按照管理方格图理论,管理者信任、尊重职工,职工关系和谐,任务完成得好,职工利益和企业目标相一致,这属于

A、团队型管理B、中庸之道型管理C、任务型管理D、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36.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容易变得叛逆,经常顶撞父母,这种现象属于

A、发展性心理问题B、病理性生理问题C、障碍性心理问题D、精神性疾病问题

37.学生刻苦学习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奖励,这种行为的动机是()

A、外在动机B、内在动机C、生理动机D、辅助动机

38.小李同学由于数学考试不及格,即使很努力学习仍无法获得进步,现在数学课干脆都不听课了。这种消极反应是

A、压抑B、逃避C、退行D、固执

39.如果群体目标与学校组织目标一致,则凝聚力与工作效率之间呈

A、不相关B、正相关C、负相关D、零相关

40.教育改革决策中会遭遇“下面赞扬声、中间争议声、上面不吱声”尴尬情况,这说明教育领导决策中会存在

A、群体盲思B、乐队效应C、黄灯效应D、坏情感效应

41.校园组织文化的主要内涵是

A、学校历史B、教师文化水平C、学校传统文体活动D、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行为规范等总和

42.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发生在20世纪

A、30年代B、40年代C、50年代D、60年代

43.学校培养出优秀的校友,为社会做出贡献,既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也代表了学校的()

A、教育类型B、教育特色C、教育组织结构D、教育组织形象

44.不能在教师办公室内大声喧哗,学生上课时应专心听讲、不得吵闹等,这都是学校教育管理中常见的

A、群体习惯B、群体承诺C、群体规范D、群体意识

45.主张“性善论”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孟子B、荀子C、墨子D、韩非子

46.领导因遇到挫折而对下级发脾气。这属于

A、逃避B、退行C、固执D、妥协

47.管理者采用卡特尔16PF心理量表来测试教师的人格特点,这种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问卷法D、测验法

48.学校的校历和作息时间表,按时间规定更换即可,不必每次都重新决策。这属于

A、高层决策B、程序型决策C、宏观型决策D、非程序型决策

49.下列关于管理心理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B、管理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C、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D、管理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50.心理学家谢里夫用“暗室光点"实验证明了群体规范的形成过程。其过程依次为

A、暗示-模仿-服从B、模仿-暗示-服从C、暗示-服从-模仿D、模仿-服从-暗示

51.根据“复杂人”假设提出的管理理论是

A、X理论B、Y理论C、超Y理论D、超X理论

52.人们只注意到那些特殊的刺激,如失败、不公平等,只选择现实世界中的某些特定事实进行注意,而忽视所有其他事实。这种歪曲的思维方式属于

A、过滤B、控制错觉C、极化思维D、情绪性推理

53.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维纳的归因理论观点,努力属于

A、外因一可控一稳定B、内因一可控一稳定C、外因一不可控一不稳定D、内因一可控一不稳定

54.利用计算机、多媒体App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是教育组织发展中

A、工作任务的变化B、组织机制的变化C、组织技术的变化D、组织成员更新变化

55.下列属于权力性影响力因素的是

A、品格B、资历C、才能D、知识

56.以感官或辅以录音、录像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反应进行全面、深人、细致的观察、记录并揭示其活动规律。这种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

57.学校人际关系中首要的、根本性的关系是

A、师生关系B、生生关系C、领导者之间的关系D、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58.下列不属于学校组织机构的是()

A、咨询层的组织B、决策层的组织C、管理层的组织D、执行层的组织

59.教师出现不良情绪时,健康的处理方式是

A、喝烈性酒B、吃大量食物C、压抑负性情绪D、向朋友倾诉

60.对校办工厂的产品、成本、价格、供销渠道等项目的决策,属于

A、微观型决策B、宏观型决策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

61.下列不属于勒温提出来的领导风格理论是

A、权变型B、专制型C、民主型D、放任型

62.根据“社会人”假设,管理工作应特别重视

A、人际关系B、工资待遇C、工作环境D、医疗保健

63.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了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结构是()

A、原因源—能力—稳定性B、原因源—可控性—运气C、原因源—可控性—稳定性D、原因源—可控性—任务难度

64.俄亥俄学派的管理学者提出了“领导二元理论”,他们认为最佳的领导行为是

A、低组织低体贴B、低组织高体贴C、高组织高体贴D、高组织低体贴

65.某生上课认真听讲时,老师取消了他因做小动作而罚站的决定,这种强化形式属于

A、消退B、惩罚C、负强化D、正强化

66.个体缺乏自信或过于自负,志向过高或偏低,责任目标缺失。这属于

A、心理障碍B、人格障碍C、发展性心理问题D、适应性心理问题

67.下列关于观察法描述正确的是

A、易作数量分析B、易确定因果关系C、所获得材料真实自然D、易精确地重复观察

68.在教育组织变革中,决定着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因素是

A、结构B、技术C、人员D、工作任务

69.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70.根据期望理论,一般激励力量最大的情况是

A、实际结果小于期望值B、实际结果等于期望值C、实际结果大于期望值D、实际结果和期望值不相符

71.“一俊遮百丑”现象反映的知觉模式是

A、晕轮效应B、刻板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

72.下列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最高的需要层次B、尊重的需要是人为了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C、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较晚D、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

73.将失败归因为“准备不充分”,这是

A、内部、可控归因B、外部、可控归因C、内部、不可控归因D、外部、不可控归因

74.教育群体形成的先决条件和原因是

A、群体目标B、群体规范C、群体结构D、群体交流

75.两位同学是邻居,在班上又是同桌,他们俩在学校里总是形影不离。这在人际吸引中属于

A、能力吸引B、近邻吸引C、外貌吸引D、需要互补吸引

76.管理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激励论"是属于()

A、行为强化激励论B、内容型激励论C、过程型激励论D、综合型激励论

77.在管理方格图理论中,下列属于任务型领导的是

A、1.1型B、9.1型C、1.9型D、9.9型

78.通过研究领导者个人特征来预测和选拔最合适领导的理论称为

A、领导行为理论B、领导权变理论C、领导作风理论D、领导特质理论

79.爱迪生发明电灯经历了9999次失败,但他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他对挫折的反应属于

A、固执反应B、妥协反应C、理智反应D、逃避反应

80.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旧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新的需要。这说明人的需要具有

A、对象性B、动力性C、社会性D、发展性

81.学校教育组织的理念形象常体现于

A、校风B、制度C、学生作业D、工作报告

82.教育管理的核心是

A、对物的管理B、对财的管理C、对人的管理D、对时间的管理

83.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人从出生之日就注定了是治人还是治于人”,这反映

A、领导权变理论B、领导行为理论C、领导作风理论D、领导特质理论

84.根据双因素理论的观点,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A、激励(+)导致满意B、保健(+)消除不满意C、激励(-)导致没有不满意D、保健(-)不会降低努力程度

85.下列属于校园文化建设原则的是

A、成就原则B、审美原则C、随机性原则D、普遍性原则

86.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教师在教学效果上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B、教师的个人自尊C、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D、教师的自我价值

87.下列不属于职业倦怠的是

A、情感枯竭B、去人性化C、强迫观念D、低成就感

88.在教育组织变革的四项变量中,最重要的变量是

A、人员B、技术C、结构D、工作任务

89.现代心理卫生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首倡者是

A、冯特B、比尔斯C、艾宾浩斯D、弗洛伊德

90.下列不属于教育组织变革程序的是

A、确定问题B、问题诊断C、解决矛盾D、成果评估

91.大学生在课后自发组成"无人机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交流与研讨学习活动,这种兴趣小组是属于()

A、松散群体B、参照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

92.教育工作者最常见的情绪障碍是

A、焦虑症B、强迫症C、恐怖状态D、抑郁状态

93.当冲突双方实力均等又各自占有优势时,解决冲突较为合适的方式是

A、妥协B、顺应C、退避D、竞争

94.组织文化的中心和主体是

A、制度层B、精神层C、器物层D、文化活动层

95.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用“暗室光点”实验证明了下列哪项的形成过程?

A、群体压力B、群体士气C、群体规范D、群体凝聚力

96.教育领导决策的根本任务是

A、教育政策解读B、学校规划制定C、学校组织变革D、学校相关职能决策

97.学生阶段性成果、教师课程记录视频属于组织文化的

A、精神层B、制度层C、文化层D、器物层

98.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n)和薛恩(雪恩Schein)关于组织变革的三阶段理论,下列不属于组织变革发展的阶段是()

A、解冻B、诊断C、变革D、再冻结

99.教师之间因科研、教学工作的需要,彼此之间产生不同意见,经过激烈争辩、讨论后逐渐获得共识,这是

A、服从性竞争B、从众性合作C、破坏性冲突D、建设性冲突

100.教育组织的业余文化活动及其成果,属于组织文化层次中的

A、精神层B、内隐层C、器物层D、制度层

101.教育组织的变革程序首先开始于

A、问题诊断B、实施变革C、确定问题D、效果评估

102.下列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力因素的是

A、传统B、品格C、职位D、资历

103.下列不是非正式教育群体心理特点的是

A、成员感情比较融洽B、共同活动相对协调C、彼此沟通快速有力D、内部结构相对不稳定

104.教师对自己教育能力高低的判断以及对自己教学效果好坏的认识和评价称为

A、自我归因B、主观幸福感C、个人教学效能感D、一般教育效能感

105.中小学的教务处、教导处属于学校

A、决策层的组织B、管理层的组织C、执行层的组织D、宣传层的组织

106.管理学派代表者梅奥属于

A、古典管理学派B、行为管理学派C、科学管理学派D、现代管理学派

107.提出“性恶论”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孟子B、荀子C、孔子D、韩非子

108.勒温认为让团队参与决策,所有方针政策由集体讨论做出,领导者指导、鼓励和协助。这种领导风格属于

A、专制型B、民主型C、放任型D、参与型

109.根据勒温的理论,如果个人的内部动力为负数,外部刺激可能产生

A、零作用B、正向作用C、相反作用D、超级作用

110.一般而言,每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的校训,它在学校组织文化层次中是属于

A、行为层B、精神层C、制度层D、器物层

111.“人云亦云,随大流”的个体心理效应属于

A、认同B、暗示C、服从D、从众

112.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大学生向往爱情,也渴望被团体接纳的需要,主要属于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

113.当冲突双方想要学习、获得知识的时候,有效解决此类冲突的方式是

A、合作B、竞争C、退避D、妥协

114.被称为当代心理学“第三势力”的是

A、行为主义B、构造主义C、精神分析论D、人本主义心理学

115.下列不属于职业倦怠症状表现的是

A、认知偏差B、社会退缩C、身体疲劳D、强迫行为

116.下列不属于教育组织变革特性的是()

A、广泛性B、复杂性C、长期性D、评估易

117.学校某校长在决定进行校园基础建设时,宁可选择高额利息贷款,也不愿意使用学校的存款。这种教育领导决策存在的误区是()

A、首因效应B、心理定势C、心理账户D、框架效应

118.某领导对某教师有好印象就认为他什么都好,这种知觉模式是

A、晕轮效应B、近因效应C、定势效应D、首因效应

119.“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每位员工都追求

A、物质奖励B、精神奖励C、和谐人际关系D、潜能充分表现

120.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组织机构中属于

A、监督反馈组织B、管理层的组织C、执行层的组织D、决策层的组织

121.下列不属于校园文化建设原则的是

A、特色性原则B、审美性原则C、有效性原则D、随机性原则

122.现代管理心理学正式问世的标志是1958年出版了《管理心理学》著作,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A、冯特B、梅奥C、李维特D、闵斯特伯格

123.人们通过有色眼镜看世界,只看到和听到某些事情,而不能看到和听到其他事情。这种歪曲的思维方式属于

A、过滤B、定势C、极化思维D、情绪性推理

124.下列属于“先入为主”社会知觉偏差的是

A、刻板效应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

125.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韦伯B、泰勒C、西蒙D、法约尔

126.学生自己单独做作业与和其他同学竞赛时做作业效率不一样,这种现象属于

A、群体目标B、群体意识C、群体动力D、群体规范

127.“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这种管理思想所依据的人性假设是

A、“复杂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经济人”假设D、“文化人”假设

128.下列不属于非正式教育群体作用的是

A、维护安定B、提高凝聚力C、限制工作时效D、矫正管理措施

129.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和全员聘任制度,这属于

A、组织机制变化B、工作任务变化C、组织成员更新变化D、教育组织技术变化

130.领导的本质是

A、人与财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事的关系D、人与物的关系

131.被西方心理学界誉为管理心理学的先驱是

A、泰勒B、梅奥C、韦伯D、西蒙

132.在决策会议上,可以无所顾忌地各抒己见,不需要考虑这种看法是否符合群体主流方向。这种领导决策技术是

A、德尔菲技术B、名义群体技术C、质疑头脑风暴法D、直接头脑风暴法

133.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用"暗室光点"实验说明了群体规范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

A、认知、模仿、从众B、情绪、模仿、从众C、认知、暗示、服从D、模仿、暗示、服从

134.下列挫折反应中,属于理智的、建设性行为反应的是

A、逃避B、升华C、幻想D、压抑

135.下列关于群体规范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群体规范包括风俗、文化、语言、时尚等B、群体规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C、群体规范具有群体约束、评价标准、激发创造性等作用D、心理学家谢里夫用“暗室光点”实验证明了群体规范的形成过程

136.梅奥在《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书中指出,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

A、工资和待遇B、素质和能力C、设备和机器D、态度和情绪

137.适用于中小规模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研究与改革,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边研究边行动的一种系统的、动态的研究方法是

A、案例分析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行动研究法

138.把对方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以牺牲自己利益的方式来满足对方需要,这种解决冲突的方式属于

A、合作B、退避C、顺应D、妥协

139.新教师通过观察、借鉴、模仿老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提高了自我效能,这是()

A、认知学习B、潜能学习C、归因学习D、替代学习

140.认为人际关系对于社会行为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这种观点的人性假设是

A、“复杂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经济人”假设D、“文化人”假设

141.试述教育工作者需要的特点及满足其需要的主要方法。

142.赵老师是某校初三的语文老师,一位工作オ半年多的新教师。她平时工作认真,课堂教学很负责任,对学生的学习问题也抓得很紧,经常会主动到班级辅导学生。临近期末考试前两周的某一天,她事先没有与初三(3)班主任叶老师沟通,在下午第三节的自习课自行安排上语文辅导课。不料,叶老师抱着一堆数学作业本急匆匆进入教室,看到教室的讲台已经被赵老师"占用"了,立刻面露难色说:"这节自习课是我事先安排上数学铺导课,你怎么不吭一声居然提前占用了?我是班主任,你这年轻人怎么没有礼貌?不懂得尊重人!"赵老师听罢,看着教室的学生们,委屈地隐忍着收起讲义走出教室。下课后,当叶老师刚走进年级办公室,赵老师理直气壮地找叶老师说理:"你凭什么当着全班学生批评我不尊重人?我看你オ是不尊重人,老教师欺负我年轻教师!学校有严格规定任课老师不能使用自习课吗?""我是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我已经提前安排好自习课,你必须事前告知我,否则就不能擅自占用!…"。她俩平时在工作中就有碰碰磕磕的小摩擦,为此事她们吵起来了。这件事闹到学校教导吴主任那儿,吴主任调查事情的缘由后,了解到这两个老师都希望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主动下班辅导。吴主任分别找两个教师谈心,充分肯定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但是也指出他们在沟通协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及时调适的管理建议与办法。事后,这两个老师也逐渐平息了不满情绪,继续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结合以上案例,请用冲突管理理论回答以下问题:(1)解释冲突的涵义,并分析案例中冲突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2)学校领导者怎样采取有效的冲突管理措施?

143.试比较教育领导个体决策与集体决策的区别。

144.简述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缓解策略。

145.简述教育组织领导者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146.简述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47.试述作为一名优秀学校领导者的影响力构成。148.简述组织文化的含义及其作用?149.对非正式教育群体,你认为应如何管理?150.教育管理中设置组织目标应注意什么问题?151.简述教育组织变革的特征152.什么是教育决策?如何理解教育决策?153.什么是挫折?人们受到挫折后有哪些行为反应?154.说明受挫折后的攻击反应及其表现形式。155.简述预防和避免破坏性冲突的措施。156.简述教育领导者应具备的个性方面的心理品质。157.简述教育组织包括的心理要素。158.简述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人性观点及其在管理上的措施?

1.答案B

解析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心理症状:(1)认知偏差;(2)注意力不能集中;(3)不良情绪多见:具体表现为消极、抱怨、玩世不恭、失望、不满、悲观和漠不关心等。

2.答案C

解析总而言之,一旦组织环境发生改变,组织自身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产生变革,这种变革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工作任务、结构、技术、组织人员,等等。P310

3.答案C

解析教师职业倦怠的行为症状包括:1.逃避工作,效能下降。2.社会退缩。P153

4.答案B

解析个体的努力程度是一种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原因。P83

5.答案A

解析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着重研究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研究职工及其社会需要的满足问题,所以早期行为科学理论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mayo),他于1927年冬应邀参加了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通过照明、福利、态度与意见调查和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等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力量,不在于物质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在于工人心理的或社会的因素。管理的方法,不在于个别的奖励,而在于团体力量的影响。他还发现,企业中除了正式群体以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群体,绝不可忽视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力量。P59

6.答案B

解析权变理论是集中研究特定情境种最有效的领导作风和领导行为。

7.答案C

解析智力测验(IntelligenceTest)是有关人的普通心智功能的各种测验的总称,又称普通能力测验。

8.答案B

解析①1.1型(贫乏型管理)②9.1型(任务型管理):③1.9型(乡村俱乐部式管理):④9.9型(团队型管理);⑤5.5型(中庸之道型管理):

9.答案D

解析无

10.答案A

解析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较好的归因方式是把成败结果归因于努力程度。p92

11.答案B

解析一般认为,动机水平高则行为强度大;而动机水平低,行为表现较迟缓。例如,被剥夺食物30小时的小鼠比被剥夺食物3小时的小鼠奔向食物的速度要快。P123

12.答案B

解析近因效应:是指在社会认知中,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一个人的整个印象会产生更强烈的作用。也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13.答案A

解析反暗示是指外界刺激引起相反反应的暗示。我国古代“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笑话是反暗示的绝好例证,本来为了怕被人偷而插的暗示牌子反而起到了指导偷窃的作用。P174

14.答案B

解析头脑风暴法又称作专家会议决策法或头脑激荡法,是指通过一定数量专家或群体成员的创造性思维来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判断的方法

15.答案B

解析9.9型(团队型管理):管理者信任、尊重职工,企业生产任务完成得好,职工关系协调,士气旺盛,职工利益和企业目标相一致。P232

16.答案C

解析强化是使某种心理品质变得更加牢固的手段。强化是指通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从而使该行为得到重复或制止的过程。使行为重复发生的强化称为正强化,阻止行为重复发生的强化称为负强化。P294

17.答案D

解析性恶论是与孟子性善论对立的学说,一般以荀子为代表。荀子提出:“人之学者其性恶。其善者伪(人为)也”,主张人性是生而俱有的。P69

18.答案D

解析管理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它的前身是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工业组织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学科。它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管理的需要,研究人类行为对生产、分配、劳动及消费的关系,以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为目的。P66

19.答案A

解析在上述五类领导行为中,最有效的是9.9型。P231

20.答案A

解析教育组织变革特征具有教育性、规范性、广泛性、复杂性和民主平等性五个特点。

21.答案B

解析群体中持一致意见或行为的人数及其比例影响个体的从众行为,人数越多、比例越大,群体压力也就越大,也就越容易使个别人或少数人从众。

22.答案B

解析结果期待指人对行为会导致某种结果的推测,例如努力学习会取得好成绩。P126

23.答案D

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最高的需要层次。P120

24.答案D

解析教育管理的核心仍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是对人的管理。P36

25.答案D

解析标准化决策理论是建立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理性假设基础上的决策模型,所谓的理性假设,就是在具体的限定条件下做出稳定的、价值最大化的选择。包括决策树和矩阵汇总。P256

26.答案D

解析创造性是领导者最宝贵的智力品质。P226

27.答案D

解析⑴研究教育管理系统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规律;⑵研究教育管理系统中群体的心理现象及规律;⑶研究教育管理系统中领导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28.答案A

解析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教育领导者决策效率,并使决策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P264

29.答案D

解析教育组织的变革有其自身的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组织自身的特点及教育组织内外环境因素,具体特征如下:1.广泛性。2.长期性。3.复杂性。4.评估难。

30.答案C

解析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mayo),他于1927年冬应邀参加了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通过照明、福利、态度与意见调查和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等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力量,不在于物质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在于工人心理的或社会的因素。P59

31.答案B

解析根据“复杂人”假设,管理者的职责和相应的管理方式是:①管理者要有权变论的观点,即以现实的情境为基础,采取可变的或灵活的行为反应。在一定的情境中,管理的方式要随着情境而定。②人的需要与动机都是各不相同的,管理者要根据具体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千篇一律。③管理策略和措施不能过于简单化和过于一般化,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管理人员要善于发现员工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釆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P75

32.答案A

解析个性特征:在性格方面,好胜的人倾向于在各种活动中同别人竞争,竞争能使其获得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并且在竞争中能体会到自身所具有的价值。P200

33.答案C

解析我国的教育管理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科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时值改革开放,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焕发了蓬勃的生机,也同样促进了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革新。P40

34.答案B

解析外在动机是指人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动机,它由外部因素引起,如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的好评等。P122

35.答案A

解析39.9型(团队型管理):管理者信任、尊重职工,企业生产任务完成得好,职工关系协调,士气旺盛,职工利益和企业目标相一致。P231

36.答案A

解析发展性心理咨询是对于人潜在个性的完善,是帮助一个人实现自己心里愿望的延续。具体设计到的范围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群体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早期智力开发的价值与手段;个性结构与健全人格的措施;学习困难及其影响因素;依赖性与独立性矛盾及其处理方法;性心理困惑;人际冲突的控制与社会能力的培养;个人与群体关系及其矛盾处理;直接和间接兴趣的培养;重大转折时期的环境适应与自我心理调节;升学时专业的选择与择业的心理矛盾;失恋心理的调节以及成就动机的激发与自我价值的体现等。

37.答案A

解析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它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活动成功本身就是对个体最好的奖励,如学生为了获得知识而努力读书。外在动机是指人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动机,它由外部因素引起,如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的好评等。内在动机的强度大,时间持续长;外在动机持续时间短,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必须转化为人的内在需要,才能成为行为的推动力量。P122

38.答案B

解析逃避是个体在面对挫折时不能直接面对,而是回避挫折情境,放弃目标。逃避是个体受到挫折时的另一种非理智性的行为反应。P109

39.答案B

解析第二,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是决定组织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条件。如果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则凝聚力与工作效率之间成正相关,即凝聚力越强,工作效率越高,越容易实现组织目标;如果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则凝聚力与工作效率之间成负相关,即凝聚力越强,工作效率越低,越不容易实现组织目标。P169

40.答案C

解析而且很多的教育改革决策都会遭遇“下面赞扬声、中间争议声、上面不吱声”这样的尴尬情况,说明领导集体决策中的黄灯效应还是普遍存在的。P276

41.答案D

解析组织文化就是以主导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系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行为的总和。P80

42.答案C

解析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在管理科学与心理科学的边缘上发展形成的一门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它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而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发生和发展是和经济发展的历史以及管理科学,心理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的.管理中的心理问题的研究是近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

43.答案D

解析教育组织形象是指一个教育组织在社会中,公众和组织内部成员对其行为和历史的整体印象。它是教育组织的宗旨、观念、目标、行为、风格的总和,体现了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面貌,是组织文化的概括。在现代社会中,一个良好的组织形象是一种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例如办学质量和声誉是教育管理的第一要则,市场竞争越激烈,就越需要讲究办学质量和声誉。良好的组织声誉和形象是无价之宝,有了它,就可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群众的欢迎,失去它,已经取得的声誉也会得而复失。总之,一个组织形象的好坏决定了组织的兴衰。P96

44.答案C

解析群体规范是教育群体成员共同制定的成文的或不成文的从业准则,是教育群体存续和发展的重要心理条件。例如在公共场合不吸烟,在办公室、备课室内不大声喧哗,不带酒气进学校、进教室,按时上、下课,不梳奇特发型,不穿奇装异服等。

45.答案A

解析性善论以儒家学派的孟子为代表。P79

46.答案B

解析退行又称为退化或回归,是人们在受到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例如,有的人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时,会像小孩子那样装病不起或号啕大哭。某些领导者因遇到挫折而对下级发脾气,也属于倒退之列。P109

47.答案D

解析测验法(TestMethod)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或精密的测验工具来测量研究对象在教育管理情境中心理品质、心理活动规律或行为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中,测验法多用于能力评定、人才选拔、人际关系测量等。如用个性量表测定教育领导者和工作者的性格、气质等个体心理特征。P48

48.答案B

解析程序型决策通常一般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也可以完成;非程序型决策则更多需要由教育领导者亲自完成。P249

49.答案C

解析关于管理心理学说法不正确的是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

50.答案B

解析实验研究这块主要讲述的共有三个:谢里夫规范形成研究、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51.答案C

解析1970年,摩尔斯(J.J.Morse)和洛斯奇(J.W.Lorsch)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超Y理论》一文,后来又于1974年出版了《组织及其成员:权变方式》一书,其中提出的“领导权变理论”,就是根据“复杂人”假设所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即超Y理论。

52.答案A

解析所谓过滤,是指人们通过有色眼镜看世界,只看到和听到某些事情,而不能看到和听到其他事情。在过滤的过程中,人们只注意到那些特殊的刺激,如失败、不公平等,只选择现实世界中的某些特定事实进行注意,而忽视所有其他事实。P91

53.答案D

解析1979年,维纳又提岀了另一个重要维度,即控制点。他认为,个人努力、他人帮助等因素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是可控因素;而能力、运气等因素是不受人的意志控制的,是不可控因素。

54.答案C

解析教育组织技术的变化是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开始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因此,在教育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也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接纳新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教室内教学模式,将投影等多媒体设备引入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APP、模拟实验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学生课程选择和成绩公布等方面应用互联网全程快速达成等,这些技术上的变化都是教育组织发展的动力。由于技术行为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是教育组织功能的本质表现,因此,教育组织技术方面的变革是教育组织变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或方面。P317

55.答案B

解析权利性影响力是强制性影响力的一种,其特点是:主要以外部压力的形式起作用;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力带有强迫和不可抗拒性,使其心理与行为表现为被动、单向、关系紧张;影响具有时效性。因而,这种影响力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有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P240

56.答案D

解析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被研究对象行为活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

57.答案A

解析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首要的、根本性的关系。P189

58.答案A

解析学校的组织机构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需要设置的。学校的工作任务不同,规模范围不同,组织机构也不同,一般釆用直线职能制与矩阵式的居多,但总的来说,学校的组织机构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决策层的组织。(2)管理层的组织。(3)执行层的组织。P285

59.答案D

解析精神宣泄可以釆用各种方式。可以让受挫折的人通过写信或日记等书面的方式发泄不满,也可以采取个别谈心的方法,或者让他们在一定的会议上发表意见,管理者和同事们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对其正确的方面给以充分肯定。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谈心会、生活会、意见征询会等多种方式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情绪宣泄的机会;可以建立信访制度听取教育工作者的诉求;鼓励教育工作者通过向同事、朋友倾诉苦恼、郁闷的方式释放不良情绪,以便于他们能够以理智反应来应对挫折。

60.答案A

解析微观型教育决策是指基层教育行政部门或某所学校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具体决策。如对学校的规模、发展方向,校办工厂的产品、成本、价格、供销渠道等目标的选择等。

61.答案A

解析勒温的领导风格理论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岀来的工作作风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P229

62.答案A

解析“社会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社会人”(socialman)又称为“社交人”。

63.答案C

解析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了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结构是:原因源—可控性—稳定性。1.原因源指原因是行动者自身原因还是外部环境的原因,即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如任务难度是外部原因,能力是内部原因。2.可控性指原因能否受行动者主观意志的控制,即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如努力的可控性较高,能力、运气的可控性较低。3.稳定性指原因是否随时间而改变,即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如运气很不稳定,而能力较为稳定。P83

64.答案C

解析俄亥俄学派的领导“二元”理论。194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领导行为研究者们通过对一千多种领导行为因素的概括归纳发现,领导者行为可以用结构维度和关系维度来加以描述,即有效的领导者应具有两种行为:着手组织和体贴精神。这一研究成果一般被称为俄亥俄学派理论或领导“二元”理论(TwoDimensionTheory)。研究者们用四分图的形式对这一理论加以表示,他们认为:“领导者行为是组织与体贴精神两个方面的任意组合,可用两个坐标平面组合来表示。

65.答案C

解析负强化是通过减少处罚来加强某种行为。

66.答案C

解析发展性心理问题针对的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个体,但在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待完善。

67.答案C

解析不易对观察材料进行数量化分析和处理,不易从观察资料中得到某种因果关系的推断;观察的结果也无法做精确的重复和验证,所获得的材料真实自然,所以ABD错误。P44

68.答案C

解析以人员为中心的变革。一个组织中,人员的变革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变革。因为人的因素决定着组织的成败。

69.答案D

解析任务难度是外部原因,不可控,稳定。P83

70.答案C

解析根据期望理论,一般激励力量最大的情况是实际结果大于期望值。

71.答案A

解析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些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并且还倾向于该印象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其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遮掩性,表面性,弥散性。

72.答案B

解析生理需要是人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主要指人类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和性的需要。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是层次最低、最强的需要,对于维持人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后就会上升到安全的需要。P119

73.答案A

解析将失败归因为“准备不充分”,这是内部、可控归因。P93

74.答案A

解析群体目标是群体形成的先决条件和原因,也是群体的重要特征。P161

75.答案B

解析近邻吸引。人们倾向于喜欢邻近的人,交往双方越邻近越是有吸引力。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使得相互接触的机会更多,故而容易相互吸引形成友谊,这种类型的吸引在交往的早期尤其明显。P196

76.答案B

解析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指针对激励的原因与引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这类理论侧重研究满足人们需要的内容、结构、特征及其动力作用,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即人们需要什么满足什么,从而激起人们的动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和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等。P129

77.答案B

解析9.1型(任务型管理):管理者只抓生产任务,不关心职工,只集中注意于生产的效率。P231

78.答案D

解析领导特质理论(TraitsTheoriesLeadership)又称为素质理论,是通过研究领导者个人特征来预测和选拔最合适领导的理论。

79.答案C

解析理智反应是指个体在遭受挫折以后,能够保持冷静的态度,客观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避免或减少挫折造成的不良反应。爱迪生对发明电灯失败的经历如此评价:“我只是发现了9999种无法适用的方法而已。”他从自己“屡战屡败”的经历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之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P108

80.答案D

解析人的需要具有发展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时期的不同而发展变化。当旧的需要满足,人和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就会产生新的需要。P116

81.答案A

解析学校教育是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特点: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校的产生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社会分工和剩余产品,文字发展比较成熟之后。通常认为,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由非专门教育机构逐渐演变为培养人的主要场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校教育得以逐步完善。学校按水平可分为幼儿学校、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按性质可分为普通学校、职业学校和各种专门学校。

82.答案C

解析教育管理首先而且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必须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对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总的看法,这就是人性假设问题,它是一切管理的出发点。P53

83.答案D

解析领导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个人的品质特性决定其领导行为。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人从出生之日就注定了是治人还是治于人。”P228

84.答案B

解析保健因素的满足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它从环境中消除有害健康的事物,有预防疾病的效果。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引发积极的态度。P130

85.答案B

解析校园文化建设原则(1)特色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规范性原则。(4)情境性原则。(5)参与性原则。(6)有效性原则。(7)审美性原则。

86.答案A

解析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所持的对自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学生行为的能力及信念,根据班杜拉的理论,Gibson等人认为教师自我效能感包括两部分,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其中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育能力高低的判断以及对自己教学效果好坏的认识和评价,而一般的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P95

87.答案C

解析Maslach等人认为职业倦怠包括三个方面:①情感枯竭:是指个体的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②去人性化:是指个体以一种否定、负性、冷漠、过度疏远的消极态度来对待服务对象。③低成就感:是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感下降,消极评价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P152

88.答案A

解析组织的变革包括很多方面,工作任务、技术、结构和人员是组织变革的四个变量,这四个变量是互相联系的,人员是最重要的变量。

89.答案B

解析现代心理卫生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是由美国人比尔斯(CliffordW.Beers),(1876—1943)提倡的。P139

90.答案C

解析教育组织的变革程序包括确定问题、问题诊断、实施变革和变革成果评估四个步骤。P314

91.答案D

解析非正式群体是由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组织程序和明文规定的群体。它是由一些志趣相投、信念一致、情感亲近、关系密切的个体集合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可以满足人们的社交欲望,满足人们在归属感和情感上的需要,它同样也有自己的规范和组织纪律,拥有自己的核心人物,成员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共同促进群体的持续发展。P162

92.答案D

解析教育工作者情绪障碍最常见的是抑郁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愉快感缺失、生活兴趣减退、无精打釆、悲观、沮丧等情绪方面的表现;疲乏无力、头痛、肌肉酸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躯体表现;思维迟钝、自责自罪、悲观厌世等认知方面的表现,甚至伴随自杀观念和行为。P148-149

93.答案A

解析当冲突双方实力均等又各自占有优势时,那么妥协会是一种更为合适的解决冲突的方式。P204

94.答案B

解析精神层是组织文化的中心和主体。它包括教育组织目标、教育组织哲学、教育组织精神、教育组织道德、教育组织风气等。

95.答案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L.Sayles)用“暗室光点”实验证明了群体规范的形成过程。P167

96.答案A

解析教育领导决策任务和决策内容、决策程序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具体包括政策解读、规划制定、资源调配、人事管理等,且通过校长负责制来实现。其根本任务是教育政策解读。P251

97.答案D

解析教育组织的业余文化活动及其成果,如学生阶段性成果、教师课程记录视频或记录表、学校代表参加比赛的记录,等等,也属于器物层范畴。P291

98.答案B

解析勒温(Lewin)和美国组织心理学家薛恩(Schein)都提岀了解冻、变革、再冻结三个阶段。P314

99.答案D

解析建设性冲突对于群体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P204

100.答案C

解析器物层是指组织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它包括校容校貌、人才培养的成果、教育设备特色、教育场所建筑风格、校徽、校服,学校标志性建筑等,它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P291

101.答案C

解析教育组织的变革最初就是问题的确定。P314

102.答案B

解析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有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P241

103.答案D

解析非正式教育群体的心理特点:非正式教育群体的心理特点:成员感情比较融洽;共同活动相对协调;内部结构相对稳定;彼此沟通快速有力。P180

104.答案C

解析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育能力高低的判断以及对自己教学效果好坏的认识和评价

105.答案B

解析中小学管理层的组织,根据管理任务的需要而设置的中层结钩。一般分为:教育管理机构,例如系(科)、教导处、思想教育处(组)、体育卫生处(组)等;行政管理机构,例如校长办公室、教务处、行政处(科)、人事处(科)、保卫处(科)、总务处等。各管理组织机构设领导人主持领导所属组织成员完成所承担的任务。P285

106.答案B

解析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着重研究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研究职工及其社会需要的满足问题,所以早期行为科学理论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

107.答案B

解析性恶论是与孟子性善论对立的学说,以荀子为代表。P79

108.答案B

解析民主型决策方式特点:让团队参与决策,所有方针政策由集体讨论做岀,领导者指导、鼓励和协助。P230

109.答案C

解析根据勒温的理论,环境刺激是否能够成为激励因素,还取决于内部动力的大小,两者的乘积才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方向。如果个人的内部动力为零,那么外部环境的刺激就不会发生作用;如果个人的内部动力为负数,外部环境的刺激就有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P165

110.答案B

解析精神层是组织文化的中心和主体。它包括教育组织目标、教育组织哲学、教育组织精神、教育组织道德、教育组织风气等。这五项内容中,教育组织精神最为重要,是群体价值观的主要部分。P291

111.答案D

解析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P185

112.答案D

解析爱和归属的需要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及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包括给他人的爱和接受他人的爱。爱与性有密切的关系,但不等同,性行为不仅来自于性欲,而且受爱和情感需要的支配。

113.答案A

解析例如,冲突双方想要学习、获得知识的时候,合作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冲突的方式。P204

114.答案D

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当代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P64

115.答案D

解析职业倦怠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躯体症状:1.身体疲劳.2.生理功能失调(二)心理症状;1.认知值差2.注意力不能集中3.不良情绪多见(三)行为症状:1.遮避工作,效能下降2.社会退缩

116.答案D

解析教育组织的变革有其自身的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组织自身的特点及教育组织内外环境因素,具体特征如下:1.广泛性。2.长期性。3.复杂性。4.评估难。

117.答案C

解析心理账户指人们在心里有意或无意地把财富划归到有不同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的不同账户进行管理的现象,是芝加哥大学查德-塞勒教授在1980年基于前景理论提出的经济学定律。P268

118.答案A

解析晕轮效应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给教育领导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而忽视了其他心理和行为品质。

119.答案D

解析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能充分表现出来,只有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才会有最大的满足感,工作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手段。

120.答案D

解析决策层的组织。主要是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教职工大会),其任务是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对学校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检查了解议决事项的执行情况。

121.答案D

解析特色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审美性原则。

122.答案C

解析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李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标志着现代管理心理学正式问世。

123.答案A

解析所谓过滤,是指人们通过有色眼镜看世界,只看到和听到某些事情,而不能看到和听到其他事情。

124.答案C

解析首因效应是指教育领导者在心理上对某人或某事产生的第一印象对以后知觉的情感因素定势。P266

125.答案B

解析“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Taylor)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P58

126.答案C

解析群体动力是指群体成员在群体相互作用情境中个体行为的推动力。P164

127.答案A

解析根据“复杂人”假设,管理者的职责和相应的管理方式是:管理者要根据具体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千篇一律。P75

128.答案C

解析维护组织的安定。提高组织凝聚力。增进工作时效。矫正管理措施。P181

129.答案A

解析组织机制变化: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和全员聘任制度。P317

130.答案B

解析领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领导者与组织所属成员间的人际交互作用激发集体和个人努力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人际关系。心理距离越近,越利于领导。而发生在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个人之间的领导则表现为一种组织关系,如下级服从上级或组织原则等,是顺利领导的基本保证,但不是领导的本质。P216

131.答案B

解析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梅奥所做的霍桑试验,开始了心理学对企业中人际关系的研究,心理学家开始注意动机和小群体心理对生产的影响,为工业心理学的研究增加了深度和广度。1933年他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第一次把工业中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提到首位,人们把这个学派称为人群关系学派。这实际上是管理心理学的前身或先驱。

132.答案D

解析直接头脑风暴法又称作畅谈会议法和智力激励法。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力克斯•奥斯本于1939年首创。即群体成员在决策会议中可以无所顾忌地各抒己见,无需考虑这种看法是否符合群体主流方向。P271

133.答案D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L.Sayles)用“暗室光点”实验证明了群体规范的形成过程。群体规范的形成,一般是通过相互模仿、暗示、服从而逐步形成的。在群体中尽可能保持一致性,这种趋同倾向就会产生成员在某种程度上的类化过程,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种群体规范。P167

134.答案B

解析如果调整和控制得当,可以化消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也就是精神分析所说的升华。P150

135.答案C

解析群体规范具有群体支柱、评价标准、群体约束和行为导向四方面的作用.P167

136.答案D

解析传统管理理论认为工作条件是决定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而梅奥指出生产率主要决定于职工的态度和情绪。

137.答案D

解析行动研究法又称作作业研究法、现场研究法等,是以解决教育管理实际问题为宗旨,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按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边研究边行动的一种系统,动态的研究方法。

138.答案C

解析当一方牺牲自己的利益,以把对方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的方式来满足对方需要时,便是顺应。显然,为了维持彼此的关系,一方做出了自我牺牲。

139.答案D

解析替代学习亦称"观察学习"。学习者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及其结果且无需直接强化的学习。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实验中发现,让儿童观看榜样对塑料娃娃既打又踢的影片之后,当他们单独玩同一玩偶时,虐待玩偶的攻击反应比没有看过上述影片的儿童多。尽管这些儿童没有进行直接攻击的行为练习,也未受到直接强化,却学会了攻击行为。在1965年的实验中,给3组学前儿童观看3部影片,同样有踢打玩偶场面,不同的是影片中分别出现第三者对虐待玩偶的榜样给予奖赏、惩罚或既不奖赏也不惩罚。结果,观看踢打玩偶的榜样受惩罚影片的儿童,其攻击行为少于另外两组。

140.答案B

解析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的意义,人们还有社会性需求,人际关系对于社会行为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P71

141.答案

(1)教育工作者需要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