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1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2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4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色彩观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中华民族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的色彩体系,独特的“五色体系"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重要的文化因子。弘扬色彩文化,丰富色彩的表现语言,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色体系”形成于两千年前的西周。《尚书》较早有关于“五色"文字的记载:“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由此可知,所谓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红三原色;在有色物质中,白与黑是难以通过其他任何颜色混合得到的颜色,白与黑应归属为无彩色系的原色。西周时又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正色即原色,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果。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亦即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服章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反映。

“五色体系”确立,红色被列为“正色"之首。周代章服中,以朱红服饰为尊贵。几千年来,中国人延续了祖先尚红的喜好,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革命的代名词,办喜事、过年节、庆丰收等都离不开红色。

“五色体系”成为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的。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以紫色为章服,大胆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战五色礼制,以此显示齐国的实力,色彩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孔子是“五色体系"的忠实捍卫者,他从“礼”的规范出发,为最终实现“仁"的目的,反对“以紫夺朱”。紫朱之争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色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可见一斑。汉唐之后紫色被视为代表天帝居所紫微星的色彩,天子所居之地皇宫则对应称为紫宫,明清皇宫称“紫禁城"由此而来。“紫”天、“黄"地、“红”人的“天、地、人"的色彩象征从汉唐始一直影响后世。

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集先秦五行之大成,将阴阳与五行结合形成“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五音、五德、五官等事物相配属,色彩自然也被对应配属于其中。

在秦朝,黑色是最尊贵的颜色或说是皇家专用的颜色。但凡有重大的祭祀活动,皇帝都要穿黑色的服装。宋以后,黄色象征帝王之位,成为皇室的专用色彩,是皇权的象征色彩,不可僭越。

(摘编自陈向鸿《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观念探源》)

材料二:

中国色彩观尤其是“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不仅促使了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广泛影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东方色彩文化体系。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之中。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两家色彩观记录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发展过程。

儒家色彩观的一大特色是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朝时期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儒家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他色定为“间色”,并赋予尊卑、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民上下等级关系,色彩装饰不可混淆,更不可颠倒。除了用色彩来规范“礼”这一特点之外,儒家色彩观亦推崇斑斓绚烂的“纯粹"美,追求各色颜色配合相宜,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文人山水画审美倾向上。山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人们在江河、亭台、楼宇之中游玩、捕鱼、闲谈,展现出来的是一片平和的静态之美。

孔子极力提倡中庸哲学,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儒家“中庸”观念在色彩上体现为“文质彬彬"的适度的色彩装饰,体现了“配合适宜”的审美价值标准。儒家色彩观的另一主要特色是“比德”,即用色彩暗示人的品德,这一象征性手法在后世中国色彩艺术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中国戏剧脸谱色彩,以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寓意,暗示剧中人物性格和品德,形成特有的用色程式,如红色表示忠勇,金色表示神秘威武,黑色表示刚直不阿,白色表示奸诈阴险,等等。儒家色彩观把色彩美与“仁”“德"善”融为一体,在当时是先进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道家以黑色为道的象征色彩,认为黑色高居于其他一切色彩之上。道家对黑色的选择本质上是从道家的“自然天道"观出发的,是“法自然”的色彩观。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即黑,是幽冥之色。天色为玄,因为“天”在道家思想中具有产生万物的功能,显然玄(黑)色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所以道家的建筑以及服饰多用黑色。道家对黑色的审美态度直接影响到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并奠定了黑色在中国绘画中的造型地位。

《道德经》中指出“五色令人盲目”,五色令人眼花缭乱,而趋于无彩色——黑白、玄素、水墨……中国文人画家大都政治失意,逃避社会现实,有的学道参禅,避居山林,超然物外,对黑色更为崇拜,主张“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运用墨色之变化,在浓淡间实现超然的艺术境界,追求以墨造型,达到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最先确认墨的正统地位——“运墨而五色具”,五颜六色无需色料敷染,仅用水墨便可传神写意,因而中国水墨山水画整体呈现深邃却也荒寒淡远之境。中国水墨山水画色彩是哲学色彩观,在宇宙论的深处,飘然出尘、静默如禅、空灵如水的中国画色彩开辟了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

(改编自王志惠《论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色彩体系的形成比西方早一千多年,独特的“五色体系”隶属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贯穿于民族色彩文明史。

B.较早记录在《尚书》中的“五色”,虽然表达颜色的词语与今天有所不同,但与现代色彩理论中的原色一一相对应。

C.儒家色彩观的形成,与孔子主张由“礼”达“仁”,极力维护周朝典章制度有关,也与孔子提倡中庸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D.中国水墨山水画整体呈现深邃荒寒淡远之境,是画家心灵世界、运用墨色技巧、确立墨正统地位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将五原色定为“正色”,将其他色定为“间色”,说明儒家既主张色彩有尊卑,使用有等级,又追求色彩混合形成的斑斓绚烂。

B.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五音、五德、五官等事物相配属,五色(黄、红、紫、白、黑)自然也被对应配属于其中。

C.天色为玄色,即幽冥之色,故玄色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天”也就成了道家思想中产生万物的本源。

D.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体现了仅用水墨传神写意,追求以墨造型,达到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比德"色彩观的一项是()

A.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之洁白表明自己的节操。

B.按中国戏剧脸谱颜色传统,赵高、严嵩扮演者宜用白脸,如来佛、二郎神宜用金脸。

C.《红楼梦》善用服饰色彩表现人物,如王熙凤出场是“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

D.中国文人画作者大都偏爱黑色,意在用黑色表达逃避现实、避居山林、超然物外的心灵世界。

4.根据材料一梳理我国各时期的色彩观念,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形成了五色体系,并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春秋时期:色彩与政治紧密联系。

B秦朝黑色最尊贵,为皇家专用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将“阴阳五行”与色彩对应配属。

C春秋时期: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的。汉唐以后:紫色变得尊贵,“紫"天、“黄”地、“红"人的“天、地、人”的色彩象征从汉唐始一直影响后世。

D西周时期:五原色是尊贵和权威的象征,黄色为五色之首。宋朝以后:黄色象征皇权,成为皇室的专用色彩。

A.AB.BC.CD.D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郭靖、黄蓉的色彩观。

只见数十丈外一叶扁舟停在湖中,一个渔人坐在船头垂钓,船尾有个小童。

黄蓉指着那渔舟道:“烟波浩渺,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郭靖问道:“什么叫水墨山水?”黄蓉道:“那便是只用黑墨、不着颜色的图画。"

郭靖放眼,但见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色,摇了摇头,茫然不解其所指。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三回)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狗之晨

老舍

东方既明,宇宙正在微笑,玫瑰的光吻红了东边的云,大黑在窝里伸了伸腿,把嘴更往深里顶了顶,稍微一睁眼,只能看见自己的毛。

“大黑!”

老太太!大黑的灵魂是在她手里拿着呢。假如不服从她,而她三天不给端那热腾腾的食来。好吧。夹起尾巴,到门洞去看看。顺着门缝往外看,喝,四眼已经出来遛早了!四眼是老朋友:那天要不幸亏是四眼,大黑一定要输给二青的!二青那小子,处处是大黑的仇敌:抢骨头,闹恋爱,和大黑过不去!

“大黑,到大院去跑一回!"

大概也要开门了,大黑猜摸着。这么一想,赶紧跑到后院去。果然,刚到后院,就听见开门声。大黑心中暗笑,觉得自己的智慧足以使生命十分有趣而平安。

出了街门,抖了抖身上的毛,向空中闻了闻,觉得精神十分焕发。在门前蹲坐起来,耳朵立着,坐着比站着身量高,加上两个竖立的耳朵,觉得自己很伟大而重要。

刚这么坐好,黄子由东边来了。黄子是这条胡同里的贵族,身量大,嘴是方的,叫的声音瓮声瓮气。大黑的耳朵渐渐往下落,心里嘀咕:是坐着不动好呢,还是向黄子摆摆尾巴好呢,还是以进为退假装怒叫两声呢?他知道黄子的厉害,同时又要顾及自己的尊严。他微微地回了回头,呕,没关系,坐在自己家门口还有什么危险?耳朵又微微地往上立,可是其余的地方都没敢动。

黄子过来了!几乎是要挨着大黑了。大黑的胸部有些颤动。可是黄子还好似没看见大黑,昂然走过去。

大黑不像黄子那样在道路当中卷起尾巴走,而是夹着尾巴顺墙根往前溜。这样,如遇上危险,至少屁股可以拿墙做后盾,减少后方的防务。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大黑并不“大”;大黑的“大"和小花的“小”,都不许十分较真的。可是他极不重视这个“大"字。特别和他主人在一块的时候,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狗的世界是不和平的,大黑专仗着这个“大"字去欺软怕硬地享受生命。

远处有吠声,好几只狗一同叫呢。细听,有她的声音!她,小花!大黑向她伸过多少回舌头,摆过多少回尾巴,可是她,她连正眼瞧大黑一眼也不瞧!不是她的过错。战败二青和黄子,她自然会爱大黑的。大黑决定去看看,谁和小花一块唱恋歌呢。快跑。别,跑太快了,和黄子碰个头,可不得了,谨慎一些好。四六步地跑。

看见了:小花,喝,围着七八个,哪个也比大黑个子大,声音高!无望!不便于过去。可是四眼也在那边呢;四眼敢,大黑为何不敢?可是,四眼也个子不小哇,至少四眼的尾巴卷得有个样儿。有点恨四眼,虽然是好朋友。

大黑叫开了。虽然不敢过去,可是在远处示威总比那一天到晚闷在家里的小哈巴狗强多了。那边还有个小板凳狗,安然地在家门口坐着,连叫也不敢叫;大黑的身份增高了很多。凡事就怕比较。

那群大狗打起来了。打得真厉害,啊,四眼倒在底下了。哎呀四眼;呕,活该;到底他已闻了小花一鼻子。大黑的嫉妒把友谊完全忘了。看,四眼又起来了,扑过小花去了,大黑的心差点跳出来了,自己耗着转了个圆圈。啊,好!小花极骄傲地躲开四眼。好,小花,大黑痛快极了。

那群大狗打过这边来了,大黑一边看着一边退步,心里说:别叫四眼看见,假如一被看见,他求我帮忙,可就不好办了,往后退。眼睛呆看着小花,她今天特别骄傲,好看。大黑恨自己!退得离小板凳狗不远了。唉,拿个小东西杀杀气吧!闻了小板凳一下,小板凳跳起来,善意地向大黑腿部一扑,似乎是要和大黑玩耍玩耍。大黑更生气了:谁和你个小东西玩呢?牙露出来,耳朵也立起来示威。小板凳真不知趣:轻轻抓了地几下,腰儿塌着,尾巴卷着直摆。大黑知道这个小东西是不怕他,嘴张开了,准备咬小东西的脖子。正在这个当儿,大狗们跑过来了。小板凳看着他们,小嘴儿噘着巴巴地叫起来,毫无惧意。大黑转过身来,几乎碰着黄子的哥哥,它比黄子还大,鼻子上一大道白,这白鼻梁看着就可怕!大黑深恐小板凳的吠声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把大黑给围在当中。可是他们只顾追着小花,一群野马似的跑了过去,似乎谁也没有看到大黑。大黑的耻辱算是到了家,他还不如小板凳硬气呢!

风也似的,小花在前,他们在后紧随,又回来了!躲是来不及了。大黑的左右都是方嘴——都大得出奇!小花,好像是故意的,挤了他一下。他一点也不觉得舒服,急忙往后退。后腿碰着四眼的头。四眼并没招呼他。

一阵风似的,他们又跑远了。大黑哆嗦着把牙收回嘴中去,把腰平伸了伸,开始往家跑。后面小板凳追上来,一劲巴巴地叫。大黑回头龇了龇牙:干吗呀,你!似乎是说。

回到家中,看了看盆里,老太太还没把食端来。倒在台阶上,舐着腿上的毛。

门外有人拍门。大黑立刻叫起来,往下扑着叫,觉得自己十二分的重要威严。老太太去看门,大黑跟着,拼命地叫。

送信的。大黑在老太太脚前扑着往外咬。邮差安然不动。

老太太踢了大黑一腿:“怎么这么讨厌,一边去!”

大黑不敢再叫。回去依旧卧在墙根。肚中发空,眼瞭着食盆,把一切都忘了,好像大黑的生命存在与否只看那个黑盆里冒热气不冒!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主人公"大黑是一条狗,但是经过老舍艺术化地处理,不仅使它呈现出狗的特性,而且使它显示出人性的特征。

B.老太太喊它去大院,它就乖顺地去了;有人拍门,它就往前扑着往外咬:这是因为大黑对老太太的忠诚和服从。

C.当大黑遇到黄子时,内心经历了一番斗争,它想跟黄子“摆摆尾巴”以示礼貌,却又想假装怒叫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最终它选择“置之不理"。

D.老太太给狗取“大黑”这个名字,寄托了她对狗的关爱和希望,希望大黑改变胆小怕事的性格。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用短句,使内容节奏明快,也直观地表现了大黑在面对外界形势时,思想转变之快,突出了它的性格特征。

B.小说的情节冲突主要来自性格矛盾,如大黑的自大和自卑,想象中的野心和性格上的懦弱。

C.小说以“狗之晨"为题目,“晨”既是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也展现了作者对国民精神觉醒的乐观态度。

D.小说情节简单却起伏有致,把人性的弱点放大到狗的身上,通过大黑的形象透视现实社会的世态人心,构思新奇,主题深刻。

8.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举出两处并加以分析。

9.老舍曾说过,“滑稽"可以只是开玩笑,而“幽默”则有更高的企图。请结合文本概括本篇小说的“更高企图的幽默"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高见齐王,齐王问:“谁可为临淄宰?”称管穆焉。王曰:“穆,容貌陋,民不敬也。"答曰:“夫见敬在德,且臣所称,称其材也。君王闻晏子、赵文子乎?晏子长不过三尺,面状丑恶,齐国上下莫不宗焉;赵文子其身如不胜衣,其言如不出口,非但体陋,辞气又讷讷,然其相晋国,晋国以宁。诸侯敬服,皆有德故也。以穆躯形方诸二子,犹悉贤之。昔臣常行临淄市,见屠商焉。身修八尺,须髯如戟,面正红白,市之男女未有敬之者,无德故也。”王曰:“诚如先生之言。"于是乃以管穆为临淄宰。

(节选自《孔丛子·对魏王》)

材料二:

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如何?”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过而不听A于忠臣B独行C其意D则灭E其高名F为人笑G之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为兼词“于此”,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的“焉”用法不同。

B.“刚愎”,意思是“倔强、固执”,与成语“刚愎自用"中的“刚愎”意思相同。

C.“适”,意思是“迎合”,与《屈原列传》中“适长沙"中的“适”意思不同。

D.“其”,表“婉商”,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其”语气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认为管穆容貌丑陋,百姓不会尊重他。子高从正反两方面用晏子、赵文子、屠商的事例加以反驳。

B.齐桓公向管仲问政,管仲以年老为由推辞,他告诉桓公了解臣下莫过于君主,应自己去测试他们的忠心。

C.管仲去世以后,齐桓公任用竖刁为相,竖刁犯上作乱,桓公最终落得个悲惨结局,是不听管仲之言的结果。

D.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论述了国君在用人方面应当注重德行,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借鉴意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子长不过三尺,面状丑恶,齐国上下莫不宗焉。

(2)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

14.材料二中,管仲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用人的标准,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栖梧

柳永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①数敲珠一串,梁尘②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③肠先断。

【注】①牙板,歌女演唱时用以拍节之板。②梁尘,梁上的尘土,化用了刘向《别录》“晨歌动梁尘"一句。③玉山未倒,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指人还没有喝醉。玉山,形容男子仪容之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所描写的歌声,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同时获得了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

B.开头三句虚写歌声的美妙,实写歌女之美,人美歌清,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C.歌女演唱时牙板拍节声如珍珠落玉盘,振得梁上尘土不知不觉落入晶莹碧透的酒杯。

D.词人借助凤凰非梧桐树不栖的传说,以“深”“孤"怨”传达出歌声幽怨而渺远。

16.词人是通过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音乐声的,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对鸟、兽困窘的描写,使蜀道之难更加突出。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姜夔《扬州慢》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华反衬荒凉衰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1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近年来,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的关注①,通过接受网络文学参与重要评奖、吸纳网络文学作家进入作协等方式,明确地表达了接纳并引导网络文学发展的意愿。

然而,网络文学的特殊性,恰恰也在这里。从过去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燎原之势,网络文学表面上以某种“自在”而“自为"的状态在发展,实则其内在逻辑不无矛盾。

一方面,网络文学以②的气度,容纳广阔的题材、丰富的类型和多样的风格,简直称得上是“网络文学”。随便点开一个网络文学网站,题材类型应有尽有,作品分类混乱芜杂。有人或许会认为,分类标准的杂乱反映出兼容并包的心态,这正是网络文学生长壮大的根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网络文学又始终表现出③的强烈冲动,以使自己区别于其他文学。他们发明了“传统网文"的概念,形成了一套迥异于“传统文学”的评价方法。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蒲公英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植物,①它的花朵可以用来制作茶饮料,②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③它的叶子和根部也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④可以作为蔬菜食用。⑤蒲公英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布,⑥据统计,全球有2000多种不同的蒲公英,⑦它们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各个角落分布。

蒲公英的种子传播方式独特,这是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原因之一。蒲公英的每个种子都附着在一根细长的绒毛上,①_____________,它会像降落伞一样打开,减缓下落速度,使它能够落在远离母株的地方。

蒲公英的种子在土壤中也能长时间保持活力,这是因为它的种子外壳坚硬,可以保护内部的胚芽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蒲公英的种子在落地后,会迅速吸收周围的水分和养分②_____________,然后长出绿色的叶子,不久之后,就会长成一株株高大的蒲公英。

③_____________,这也是它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蒲公英的种子发芽生长,它会迅速长出绿色的叶子和花朵。在这个过程中,蒲公英会吸收大量的阳光和水分,为它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

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褶皱也找不到。

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有一些奇怪的凹凸,越来越多,终于构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我猜了很久,又走近前去蹲下身来仔细观看,最后得出结论:那全是远年的古战场留下的坟堆。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随之,更多的图像接连而来: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国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这一切,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21.文中“烟迹"与“烟尘”都用到了“烟"字,意蕴却全然不同,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22.有时标点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冒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机”“重启"升级”是电脑运行的三种模式。人生也是如此。人生旅途中,遇到困境有的人选择关机模式,摒弃杂念,沉淀休整;有的人选择重启模式,转换思维,再启新程;有的人选择升级模式,增值更新,提升内核。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解析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色彩观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中华民族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的色彩体系,独特的“五色体系"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重要的文化因子。弘扬色彩文化,丰富色彩的表现语言,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色体系”形成于两千年前的西周。《尚书》较早有关于“五色"文字的记载:“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由此可知,所谓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红三原色;在有色物质中,白与黑是难以通过其他任何颜色混合得到的颜色,白与黑应归属为无彩色系的原色。西周时又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正色即原色,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果。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亦即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服章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反映。

“五色体系”确立,红色被列为“正色"之首。周代章服中,以朱红服饰为尊贵。几千年来,中国人延续了祖先尚红的喜好,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革命的代名词,办喜事、过年节、庆丰收等都离不开红色。

“五色体系”成为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的。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以紫色为章服,大胆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战五色礼制,以此显示齐国的实力,色彩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孔子是“五色体系"的忠实捍卫者,他从“礼”的规范出发,为最终实现“仁"的目的,反对“以紫夺朱”。紫朱之争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色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可见一斑。汉唐之后紫色被视为代表天帝居所紫微星的色彩,天子所居之地皇宫则对应称为紫宫,明清皇宫称“紫禁城"由此而来。“紫”天、“黄"地、“红”人的“天、地、人"的色彩象征从汉唐始一直影响后世。

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集先秦五行之大成,将阴阳与五行结合形成“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五音、五德、五官等事物相配属,色彩自然也被对应配属于其中。

在秦朝,黑色是最尊贵的颜色或说是皇家专用的颜色。但凡有重大的祭祀活动,皇帝都要穿黑色的服装。宋以后,黄色象征帝王之位,成为皇室的专用色彩,是皇权的象征色彩,不可僭越。

(摘编自陈向鸿《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观念探源》)

材料二:

中国色彩观尤其是“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不仅促使了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广泛影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东方色彩文化体系。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之中。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两家色彩观记录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发展过程。

儒家色彩观的一大特色是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朝时期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儒家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他色定为“间色”,并赋予尊卑、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民上下等级关系,色彩装饰不可混淆,更不可颠倒。除了用色彩来规范“礼”这一特点之外,儒家色彩观亦推崇斑斓绚烂的“纯粹"美,追求各色颜色配合相宜,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文人山水画审美倾向上。山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人们在江河、亭台、楼宇之中游玩、捕鱼、闲谈,展现出来的是一片平和的静态之美。

孔子极力提倡中庸哲学,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儒家“中庸”观念在色彩上体现为“文质彬彬"的适度的色彩装饰,体现了“配合适宜”的审美价值标准。儒家色彩观的另一主要特色是“比德”,即用色彩暗示人的品德,这一象征性手法在后世中国色彩艺术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中国戏剧脸谱色彩,以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寓意,暗示剧中人物性格和品德,形成特有的用色程式,如红色表示忠勇,金色表示神秘威武,黑色表示刚直不阿,白色表示奸诈阴险,等等。儒家色彩观把色彩美与“仁”“德"善”融为一体,在当时是先进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道家以黑色为道的象征色彩,认为黑色高居于其他一切色彩之上。道家对黑色的选择本质上是从道家的“自然天道"观出发的,是“法自然”的色彩观。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即黑,是幽冥之色。天色为玄,因为“天”在道家思想中具有产生万物的功能,显然玄(黑)色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所以道家的建筑以及服饰多用黑色。道家对黑色的审美态度直接影响到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并奠定了黑色在中国绘画中的造型地位。

《道德经》中指出“五色令人盲目”,五色令人眼花缭乱,而趋于无彩色——黑白、玄素、水墨……中国文人画家大都政治失意,逃避社会现实,有的学道参禅,避居山林,超然物外,对黑色更为崇拜,主张“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运用墨色之变化,在浓淡间实现超然的艺术境界,追求以墨造型,达到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最先确认墨的正统地位——“运墨而五色具”,五颜六色无需色料敷染,仅用水墨便可传神写意,因而中国水墨山水画整体呈现深邃却也荒寒淡远之境。中国水墨山水画色彩是哲学色彩观,在宇宙论的深处,飘然出尘、静默如禅、空灵如水的中国画色彩开辟了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

(改编自王志惠《论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色彩体系的形成比西方早一千多年,独特的“五色体系”隶属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贯穿于民族色彩文明史。

B.较早记录在《尚书》中的“五色”,虽然表达颜色的词语与今天有所不同,但与现代色彩理论中的原色一一相对应。

C.儒家色彩观的形成,与孔子主张由“礼”达“仁”,极力维护周朝典章制度有关,也与孔子提倡中庸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D.中国水墨山水画整体呈现深邃荒寒淡远之境,是画家心灵世界、运用墨色技巧、确立墨正统地位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将五原色定为“正色”,将其他色定为“间色”,说明儒家既主张色彩有尊卑,使用有等级,又追求色彩混合形成的斑斓绚烂。

B.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五音、五德、五官等事物相配属,五色(黄、红、紫、白、黑)自然也被对应配属于其中。

C.天色为玄色,即幽冥之色,故玄色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天”也就成了道家思想中产生万物的本源。

D.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体现了仅用水墨传神写意,追求以墨造型,达到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比德"色彩观的一项是()

A.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之洁白表明自己的节操。

B.按中国戏剧脸谱颜色传统,赵高、严嵩扮演者宜用白脸,如来佛、二郎神宜用金脸。

C.《红楼梦》善用服饰色彩表现人物,如王熙凤出场是“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

D.中国文人画作者大都偏爱黑色,意在用黑色表达逃避现实、避居山林、超然物外的心灵世界。

4.根据材料一梳理我国各时期的色彩观念,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形成了五色体系,并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春秋时期:色彩与政治紧密联系。

B秦朝黑色最尊贵,为皇家专用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将“阴阳五行”与色彩对应配属。

C春秋时期: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的。汉唐以后:紫色变得尊贵,“紫"天、“黄”地、“红"人的“天、地、人”的色彩象征从汉唐始一直影响后世。

D西周时期:五原色是尊贵和权威的象征,黄色为五色之首。宋朝以后:黄色象征皇权,成为皇室的专用色彩。

A.AB.BC.CD.D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郭靖、黄蓉的色彩观。

只见数十丈外一叶扁舟停在湖中,一个渔人坐在船头垂钓,船尾有个小童。

黄蓉指着那渔舟道:“烟波浩渺,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郭靖问道:“什么叫水墨山水?”黄蓉道:“那便是只用黑墨、不着颜色的图画。"

郭靖放眼,但见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色,摇了摇头,茫然不解其所指。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三回)

【答案】1.B2.D

3.D4.D

5.①郭靖的色彩现在一定意义上符合儒家的色彩观,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文质彬彬”“配合适宜”,一片平和静美,是斑斓绚烂的“纯粹”美。②黄蓉的色彩观是道家的“法自然"色彩观,青绿蓝苍与橙黄桃红尽数化为黑墨虚白,传神写意,飘然出尘,达到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但与现代色彩理论中的原色一一相对应”错误。根据原文“所谓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红三原色”,可知相对应的只有蓝、黄、红,现代色彩理论中只有蓝、黄、红三原色,并没有白和黑。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又追求色彩混合形成的斑斓绚烂”表述错误。文中(色彩)“斑斓绚烂"并非指色彩混合,而是指各种原色(“纯粹”色)配合适宜。

B.“五色(黄、红、紫、白、黑)"错误,根据原文,五色应指五原色,不包括紫。

C.因果倒置,“天色为玄”的原因在于“天在道家思想中具有产生万物的功能,显然玄(黑)色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对应材料二末段,中国文人画偏爱黑色,是因为人生失意而选择超然物外,表达的是淡远无为的心灵世界,体现的是道家色彩观。而“比德”体现的是儒家色彩观。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D.“黄色为五色之首"错误。根据原文“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五色体系’确立,红色被列为‘正色’之首”可知,西周时期五原色是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红色为五色之首。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由“儒家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他色定为‘间色’"儒家色彩观亦推崇其斑斓绚烂的‘纯粹’美”可知,郭靖眼中的“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色"在一定意义上符合儒家的色彩观,“文质彬彬”“配合适宜”,一片平和静美,是斑斓绚烂的“纯粹”美。

由“所以道家的建筑以及服饰多用黑色……主张‘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运用墨色之变化,在浓淡间实现超然的艺术境界,追求以墨造型,达到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可知,黄蓉眼中的“烟波浩渺,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符合道家的“法自然"色彩观,青绿蓝苍与橙黄桃红尽数化为黑墨虚白,传神写意,飘然出尘,达到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狗之晨

老舍

东方既明,宇宙正在微笑,玫瑰的光吻红了东边的云,大黑在窝里伸了伸腿,把嘴更往深里顶了顶,稍微一睁眼,只能看见自己的毛。

“大黑!”

老太太!大黑的灵魂是在她手里拿着呢。假如不服从她,而她三天不给端那热腾腾的食来。好吧。夹起尾巴,到门洞去看看。顺着门缝往外看,喝,四眼已经出来遛早了!四眼是老朋友:那天要不幸亏是四眼,大黑一定要输给二青的!二青那小子,处处是大黑的仇敌:抢骨头,闹恋爱,和大黑过不去!

“大黑,到大院去跑一回!"

大概也要开门了,大黑猜摸着。这么一想,赶紧跑到后院去。果然,刚到后院,就听见开门声。大黑心中暗笑,觉得自己的智慧足以使生命十分有趣而平安。

出了街门,抖了抖身上的毛,向空中闻了闻,觉得精神十分焕发。在门前蹲坐起来,耳朵立着,坐着比站着身量高,加上两个竖立的耳朵,觉得自己很伟大而重要。

刚这么坐好,黄子由东边来了。黄子是这条胡同里的贵族,身量大,嘴是方的,叫的声音瓮声瓮气。大黑的耳朵渐渐往下落,心里嘀咕:是坐着不动好呢,还是向黄子摆摆尾巴好呢,还是以进为退假装怒叫两声呢?他知道黄子的厉害,同时又要顾及自己的尊严。他微微地回了回头,呕,没关系,坐在自己家门口还有什么危险?耳朵又微微地往上立,可是其余的地方都没敢动。

黄子过来了!几乎是要挨着大黑了。大黑的胸部有些颤动。可是黄子还好似没看见大黑,昂然走过去。

大黑不像黄子那样在道路当中卷起尾巴走,而是夹着尾巴顺墙根往前溜。这样,如遇上危险,至少屁股可以拿墙做后盾,减少后方的防务。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大黑并不“大”;大黑的“大"和小花的“小”,都不许十分较真的。可是他极不重视这个“大"字。特别和他主人在一块的时候,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狗的世界是不和平的,大黑专仗着这个“大"字去欺软怕硬地享受生命。

远处有吠声,好几只狗一同叫呢。细听,有她的声音!她,小花!大黑向她伸过多少回舌头,摆过多少回尾巴,可是她,她连正眼瞧大黑一眼也不瞧!不是她的过错。战败二青和黄子,她自然会爱大黑的。大黑决定去看看,谁和小花一块唱恋歌呢。快跑。别,跑太快了,和黄子碰个头,可不得了,谨慎一些好。四六步地跑。

看见了:小花,喝,围着七八个,哪个也比大黑个子大,声音高!无望!不便于过去。可是四眼也在那边呢;四眼敢,大黑为何不敢?可是,四眼也个子不小哇,至少四眼的尾巴卷得有个样儿。有点恨四眼,虽然是好朋友。

大黑叫开了。虽然不敢过去,可是在远处示威总比那一天到晚闷在家里的小哈巴狗强多了。那边还有个小板凳狗,安然地在家门口坐着,连叫也不敢叫;大黑的身份增高了很多。凡事就怕比较。

那群大狗打起来了。打得真厉害,啊,四眼倒在底下了。哎呀四眼;呕,活该;到底他已闻了小花一鼻子。大黑的嫉妒把友谊完全忘了。看,四眼又起来了,扑过小花去了,大黑的心差点跳出来了,自己耗着转了个圆圈。啊,好!小花极骄傲地躲开四眼。好,小花,大黑痛快极了。

那群大狗打过这边来了,大黑一边看着一边退步,心里说:别叫四眼看见,假如一被看见,他求我帮忙,可就不好办了,往后退。眼睛呆看着小花,她今天特别骄傲,好看。大黑恨自己!退得离小板凳狗不远了。唉,拿个小东西杀杀气吧!闻了小板凳一下,小板凳跳起来,善意地向大黑腿部一扑,似乎是要和大黑玩耍玩耍。大黑更生气了:谁和你个小东西玩呢?牙露出来,耳朵也立起来示威。小板凳真不知趣:轻轻抓了地几下,腰儿塌着,尾巴卷着直摆。大黑知道这个小东西是不怕他,嘴张开了,准备咬小东西的脖子。正在这个当儿,大狗们跑过来了。小板凳看着他们,小嘴儿噘着巴巴地叫起来,毫无惧意。大黑转过身来,几乎碰着黄子的哥哥,它比黄子还大,鼻子上一大道白,这白鼻梁看着就可怕!大黑深恐小板凳的吠声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把大黑给围在当中。可是他们只顾追着小花,一群野马似的跑了过去,似乎谁也没有看到大黑。大黑的耻辱算是到了家,他还不如小板凳硬气呢!

风也似的,小花在前,他们在后紧随,又回来了!躲是来不及了。大黑的左右都是方嘴——都大得出奇!小花,好像是故意的,挤了他一下。他一点也不觉得舒服,急忙往后退。后腿碰着四眼的头。四眼并没招呼他。

一阵风似的,他们又跑远了。大黑哆嗦着把牙收回嘴中去,把腰平伸了伸,开始往家跑。后面小板凳追上来,一劲巴巴地叫。大黑回头龇了龇牙:干吗呀,你!似乎是说。

回到家中,看了看盆里,老太太还没把食端来。倒在台阶上,舐着腿上的毛。

门外有人拍门。大黑立刻叫起来,往下扑着叫,觉得自己十二分的重要威严。老太太去看门,大黑跟着,拼命地叫。

送信的。大黑在老太太脚前扑着往外咬。邮差安然不动。

老太太踢了大黑一腿:“怎么这么讨厌,一边去!”

大黑不敢再叫。回去依旧卧在墙根。肚中发空,眼瞭着食盆,把一切都忘了,好像大黑的生命存在与否只看那个黑盆里冒热气不冒!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主人公"大黑是一条狗,但是经过老舍艺术化地处理,不仅使它呈现出狗的特性,而且使它显示出人性的特征。

B.老太太喊它去大院,它就乖顺地去了;有人拍门,它就往前扑着往外咬:这是因为大黑对老太太的忠诚和服从。

C.当大黑遇到黄子时,内心经历了一番斗争,它想跟黄子“摆摆尾巴”以示礼貌,却又想假装怒叫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最终它选择“置之不理"。

D.老太太给狗取“大黑”这个名字,寄托了她对狗的关爱和希望,希望大黑改变胆小怕事的性格。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用短句,使内容节奏明快,也直观地表现了大黑在面对外界形势时,思想转变之快,突出了它的性格特征。

B.小说的情节冲突主要来自性格矛盾,如大黑的自大和自卑,想象中的野心和性格上的懦弱。

C.小说以“狗之晨"为题目,“晨”既是故事发生具体时间,也展现了作者对国民精神觉醒的乐观态度。

D.小说情节简单却起伏有致,把人性的弱点放大到狗的身上,通过大黑的形象透视现实社会的世态人心,构思新奇,主题深刻。

8.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举出两处并加以分析。

9.老舍曾说过,“滑稽"可以只是开玩笑,而“幽默”则有更高的企图。请结合文本概括本篇小说的“更高企图的幽默"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6.A7.C

8.①前后态度的对比:看到黄子前,大黑两个耳朵竖立起来,觉得自己“伟大而重要”,见到黄子后,“大黑的耳朵渐渐往下落”,表现得非常胆小。②思想和行为的对比:当“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但看到小花和其他狗一起玩耍时,大黑又不敢往前,表现得很懦弱。③对不同狗态度的对比:对比自己厉害的黄子,大黑躲避,害怕,对要和自己“玩耍玩耍"的小板凳却是“牙露出来,耳朵也立起来示威”。

9.①幽默风趣的艺术技巧——心理描写,如“大黑"碰到“黄子”时的心理;动作描写,如“大黑"夹着尾巴顺着墙根往前溜;语言描写,如“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情节安排,如“大黑"与“小板凳”的“玩耍"等内容可知。②寓庄于谐的主题表达——通过对大黑的形象刻画,揭露问题,透视现实,暗讽时人,揭示国民性的弱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忠诚”错误,依据文中内容,老太太是大黑的主人,饮食由老太太提供,大黑对老太太更多是依仗与服从,是否忠诚,在文中无法判断。

C.“跟黄子‘摆摆尾巴’以示礼貌"错,“跟黄子‘摆摆尾巴’”并不是“以示礼貌”,而是出于对黄子的恐惧,因为“他知道黄子的厉害”;“最终它选择‘置之不理’"错,根据“耳朵又微微地往上立,可是其余的地方都没敢动”,所以也并没有“置之不理"。

D.“寄托了她对狗的关爱和希望”错,老太太给狗取名“大黑”,结合“大黑的灵魂是在她手里拿着呢。假如不服从她,而她三天不给端那热腾腾的食来”等分析,从文中老太太对大黑的态度可以看出来并非是出于“关爱和希望"。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也展现了作者对国民精神觉醒的乐观态度”错。“晨"确是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但“对国民精神觉醒的乐观态度”脱离文本与作者原意,属于曲解臆断。小说着力揭示病态,倾向于批判而非乐观。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如“在门前蹲坐起来,耳朵立着,坐着比站着身量高,加上两个竖立的耳朵,觉得自己很伟大而重要”,大黑看到黄子前,大黑两个耳朵竖立起来,觉得自己“伟大而重要”,见到黄子后,“大黑的耳朵渐渐往下落”,表现得非常胆小。

②思想和行为的对比:当“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但看到小花和其他狗一起玩耍时,“大黑叫开了。虽然不敢过去,可是在远处示威总比那一天到晚闷在家里的小哈巴狗强多了"大黑决定去看看,谁和小花一块唱恋歌呢。快跑。别,跑太快了,和黄子碰个头,可不得了,谨慎一些好。四六步地跑”,大黑又不敢往前,表现得很懦弱。

③对不同狗态度的对比:对比自己厉害的黄子,大黑躲避,害怕,耳朵渐渐往下落;他与小板凳狗在一起的时候,对这个“小东西"十分看不上眼,傲慢地投以鄙夷的眼光,却是“牙露出来,耳朵也立起来示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①幽默风趣的艺术技巧——心理描写,如“大黑"碰到“黄子”时的心理,“是坐着不动好呢,还是向黄子摆摆尾巴好呢,还是以进为退假装怒叫两声呢?";动作描写,如“大黑”夹着尾巴顺着墙根往前溜;语言描写,如“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情节安排,如“大黑”与小板凳狗在一起的时候,对这个“小东西"十分看不上眼,傲慢地投以鄙夷的眼光,但是当大狗们跑过来的时候,小板凳噘着嘴儿巴巴的叫起来,“毫无惧色”,而大黑却怕得不敢作声,还深恐小板凳的吠声会为自己招来灾祸。性格与情境的摩擦,在变化中形成强烈对比,语言俏皮,由此生出了具有讽刺意味的幽默。

②“主人公"大黑是一条狗,老舍描写了大黑狗的欺软怕硬、奴颜婢膝等一些“小人”所具备的低劣品质,将生活中的“黑暗面"或是人性的“劣根性”向读者展露无余。这种寓庄于谐的主题表达体现了“更高企图的幽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高见齐王,齐王问:“谁可为临淄宰?”称管穆焉。王曰:“穆,容貌陋,民不敬也。"答曰:“夫见敬在德,且臣所称,称其材也。君王闻晏子、赵文子乎?晏子长不过三尺,面状丑恶,齐国上下莫不宗焉;赵文子其身如不胜衣,其言如不出口,非但体陋,辞气又讷讷,然其相晋国,晋国以宁。诸侯敬服,皆有德故也。以穆躯形方诸二子,犹悉贤之。昔臣常行临淄市,见屠商焉。身修八尺,须髯如戟,面正红白,市之男女未有敬之者,无德故也。”王曰:“诚如先生之言。"于是乃以管穆为临淄宰。

(节选自《孔丛子·对魏王》)

材料二:

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如何?”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过而不听A于忠臣B独行C其意D则灭E其高名F为人笑G之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为兼词“于此”,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的“焉”用法不同。

B.“刚愎”,意思是“倔强、固执”,与成语“刚愎自用"中的“刚愎”意思相同。

C.“适”,意思是“迎合”,与《屈原列传》中“适长沙"中的“适”意思不同。

D.“其”,表“婉商”,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其”语气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认为管穆容貌丑陋,百姓不会尊重他。子高从正反两方面用晏子、赵文子、屠商的事例加以反驳。

B.齐桓公向管仲问政,管仲以年老为由推辞,他告诉桓公了解臣下莫过于君主,应自己去测试他们的忠心。

C.管仲去世以后,齐桓公任用竖刁为相,竖刁犯上作乱,桓公最终落得个悲惨结局,是不听管仲之言的结果。

D.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论述了国君在用人方面应当注重德行,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借鉴意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子长不过三尺,面状丑恶,齐国上下莫不宗焉。

(2)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

14.材料二中,管仲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用人的标准,请简要概括。

【答案】10.BDF

11.D12.B

13.(1)晏子身高不到三尺,面貌丑陋,但是齐国从君主到老百姓没有不尊崇他的。

(2)您在家病着,假若不幸一病不起,政事移交给谁呢?

14.①对百姓,要心存敬畏,即要有“敬民之德";(或:得民心)

②对父母和国君,要亲,不可怀功利心,即要有“敬亲之德”;(或:孝父母,敬国君)

③对自己,要内心坚贞,行为廉正,少私欲,多守信,即要有“敬己之德"。(或:立场坚定、廉洁公正、诚实守信)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有过错却不听从忠臣的劝谏,按自己的意志独断专行,是丧失崇高的名声并被人耻笑的开始。

“过而不听于忠臣”是后置状语,正常语序是“过而不于忠臣听”,“独行其意”语意转折,中间应停顿,所以B处断开;

“独行其意"是完整的动宾结构,“则”是后一句的开头,两句中间应停顿,所以D处断开;

“灭"的宾语是“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是被动句,两句中间可停顿,所以F处断开。

故选BD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不同,“焉”,兼词,于此;/句末语气词。句意:在市场见到一个从事屠宰的商贩。/看不见整车的柴火,是不用眼力啊。

B.正确。相同,“刚愎”,倔强、固执。句意:刚强任性而崇尚凶暴。/倔强固执,自以为是,形容十分固执己见,不考虑别人意见。

C.正确。不同,“适”,迎合;/到。句意:想要迎合您的缘故。/到了长沙。

D.错误。不同,“其”,表“婉商”;/一定,表祈使。句意:您还是任用他吧。/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测试他们的忠心"错,“试以心决之”,是试着凭自己的心意去决断。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长”,身高;“过”,到、达到;“宗”,尊崇。

(2)“家居”,在家;“迁”,移交;“政安迁之”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是“政迁安”,政事移交给谁呢?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对鲍叔牙的评价“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鲍叔牙内心什么都不怕,而且不得民心,可概括第一个标准:心存敬畏,敬畏百姓。

从对公子开方的评价“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子开方连父母都不亲爱,只是为了讨好国君,这样的人只是利用国君得到好处,并不是亲国君,可概括第二个标准:亲父母、亲国君。

从管仲举荐贤才隰朋,及阐述的理由,“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可以概括第三个标准:内心坚定忠贞而行为清高廉洁,淡泊寡欲而很守信用。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高拜见齐王。齐王问:“谁可以做临淄的行政长官?"子高举荐了管穆。齐王说:“管穆长得很丑,百姓不会尊重他。”子高回答说:“被人尊敬是因为道德高尚,况且我举荐管穆,是称赞他的道德和才能。大王您听说过晏子和赵文子吗?晏子身高不到三尺,且面貌丑陋,但是齐国从君主到老百姓没有不尊崇他的;赵文子身体单薄好像穿不住衣服一样,说话好像说不出口,不但体态丑陋,说话又迟钝,但是他做了晋国的相国之后,晋国得以安定。各地的诸侯无不敬重钦服,这是有德行的缘故啊。以管穆的身躯相貌和这两个人相比,哪个方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前我常常去临淄,在市场见到一个从事屠宰的商贩。他身高八尺,须髯如戟,脸盘方正红润,但是集市上的男男女女没有一个尊敬他的,这是他没有德行的缘故。"齐王说:“的确和先生说的一样。”于是,齐王任命管穆担任了临淄的行政长官。

材料二:

从前齐桓公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于一致而恢复了正道,成为五霸中的第一个,管仲辅助他。管仲老了,不能治理政事了,退休住在家中。桓公去问候他说:“您在家病着,假若不幸一病不起,政事移交给谁呢?"管仲说:“我老了,不值得您咨询了。虽然这样,我听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解儿子的莫过于父亲。您不妨试着按自己想法来决定人选吧。”桓公说:“鲍叔牙怎么样?"管仲说:“不行。鲍叔牙为人,刚强任性而崇尚凶暴。刚强就会粗暴地侵扰民众,任性就得不到民心,凶暴了臣民就不听他使唤。他心里什么都不怕,所以不是霸主的辅佐。”桓公说:“这样的话,那么公子开方怎么样?"管仲说:“不行。齐国、卫国之间不过十天的行程,开方为了侍奉您、想要迎合您的缘故,十五年不回家看望他的父母亲,这不是人之常情。他连父母都不亲爱,还能亲爱君主吗?”桓公说:“这样说来,那么哪一个行呢?"管仲说:“隰朋行。他的为人,内心坚定忠贞而行为清高廉洁,淡泊寡欲而很守信用。内心坚定忠贞,就足够用来作为臣民的表率;行为清高廉洁,就可以担任重大的职务;淡泊寡欲,就能够在上统治他的民众;很守信用,就能够亲近邻国。这是霸主的辅佐啊,您还是任用他吧。”桓公说:“行。"过了一年多,管仲死了,桓公没有任用隰朋而举用了竖刁。竖刁执政三年,桓公到南方的堂阜去游览,竖刁便率领易牙、卫公子开方以及权贵大臣造反。桓公因为又渴又饿而死在南门的卧室——那是桓公的家族所守卫的房子,桓公死了三个月也没有收葬,尸体上的蛆虫都爬到了门外。齐桓公的军队曾在天下横冲直撞,他成了五霸之首,但最后却被他的臣子杀害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不听管仲忠告的过错啊。所以说:有过错却不听从忠臣的劝谏,按自己的意志独断专行,是丧失崇高的名声并被人耻笑的开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栖梧

柳永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①数敲珠一串,梁尘②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③肠先断。

【注】①牙板,歌女演唱时用以拍节之板。②梁尘,梁上的尘土,化用了刘向《别录》“晨歌动梁尘”一句。③玉山未倒,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指人还没有喝醉。玉山,形容男子仪容之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所描写的歌声,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同时获得了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

B.开头三句虚写歌声的美妙,实写歌女之美,人美歌清,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C.歌女演唱时牙板拍节声如珍珠落玉盘,振得梁上尘土不知不觉落入晶莹碧透的酒杯。

D.词人借助凤凰非梧桐树不栖的传说,以“深"孤”“怨"传达出歌声幽怨而渺远。

16.词人是通过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音乐声的,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B16.①用典。“梁尘”“梧桐"孤凤”“玉山未倒"等都属于用典,词人化用典故,不仅能引发读者的想象,而且使描写的歌声具有画面感。②比喻。“牙板数敲珠一串”用一串珠子比喻歌姬的声音圆润动听。③侧面烘托。“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侧面描写了歌声的美妙。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虚写歌声的美妙,实写歌女之美”错误,歌女演唱时能听到“清歌”,却“不见如花面”,是虚实相生,“虚”指如花面,歌女的美貌;“实"指隔帘听到的“清歌”。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用典:“牙板数敲珠一串"一句,化用《礼记·乐记》描写歌声的句子,“珠一串”形象化了歌女圆润流转、有板有眼,再妙手拈来“牙板数敲"的打击乐器伴奏,较原典增加了节拍感和音响效果。“梁尘暗落琉璃盏”一句,化用刘向《别录》的文句,词人以“梁尘暗落"渲染歌声的清脆和穿透力,再别出心裁增加了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盏”,以这器皿来承接落下来的梁尘,化虚为实,使虚拟的带有夸张意味的意象更具实感。“桐树花深孤凤怨"一句,虽没有直接运用前人写音乐的诗文,但“梧桐”“凤凰"是古代诗文中习见的意象,而且古代又有凤凰非梧桐不栖的传说,柳永借助这些绘制了一个画面,极易引发读者对歌声的诸多联想。“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一句,化用《列子·汤问》秦青歌声“响遏行云"的典故,但词人加一渐字,就写出了歌声由细到壮、由弱到强不断增大的力度。

比喻:“牙板数敲珠一串”,牙板拍节声如同珍珠落玉盘。用一串珠子比喻歌姬的声音圆润动听。

侧面烘托,“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座席上的青年男子已被这歌声深深打动,已然销魂。侧面描写了歌声的美妙。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对鸟、兽困窘描写,使蜀道之难更加突出。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姜夔《扬州慢》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华反衬荒凉衰败。

【答案】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②.猿猱欲度愁攀援③.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④.举类迩而见义远⑤.过春风十里⑥.尽荠麦青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猱"度”“指"迩”“荠"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1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近年来,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的关注①,通过接受网络文学参与重要评奖、吸纳网络文学作家进入作协等方式,明确地表达了接纳并引导网络文学发展的意愿。

然而,网络文学的特殊性,恰恰也在这里。从过去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燎原之势,网络文学表面上以某种“自在”而“自为"的状态在发展,实则其内在逻辑不无矛盾。

一方面,网络文学以②的气度,容纳广阔的题材、丰富的类型和多样的风格,简直称得上是“网络文学”。随便点开一个网络文学网站,题材类型应有尽有,作品分类混乱芜杂。有人或许会认为,分类标准的杂乱反映出兼容并包的心态,这正是网络文学生长壮大的根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网络文学又始终表现出③的强烈冲动,以使自己区别于其他文学。他们发明了“传统网文"的概念,形成了一套迥异于“传统文学”的评价方法。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①与日俱增②海纳百川③标新立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结合后文“通过接受网络文学参与重要评奖、吸纳网络文学作家进入作协等方式,明确地表达了接纳并引导网络文学发展的意愿"可知,此处语境指关注度越来越高,故此处可填“与日俱增”。与日俱增: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第②处,语境形容气度,后句有“容纳广阔的题材、丰富的类型和多样的风格”,故此处可填“海纳百川”。海纳百川: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也指心胸宽广。

第③处,语境“以使自己区别于其他文学"强调与众不同,故此处可填写“标新立异”。标新立异:原义为表明自己新颖的义理,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后来也指故意提出新奇的见解,表示自己与众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蒲公英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