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沅澧共同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曾大兴《文学地理学概论》)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学界既有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价值,也有关于文学景观的数据整理与分析,更有不少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苏州的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垂千古。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东游记》其十三)。比如成都杜甫草堂,眉山的三苏祠等,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又如,敦煌的阳关,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人尽皆知;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诗称其为西湖,之后才盛传其名。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比如岳阳楼的名气是在不断累积和提升的,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朓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的综合体。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与文学景观内涵的不断丰富。
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正如尤侗所言:“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尤侗《天下名山游记序》)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以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高建新在《文学景观的生成及其条件》中说:“文学景观是审美的记忆、情感的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文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岘山,拜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也留下相关诗篇,如张九龄《登襄阳岘山》、李白《岘山怀古》、曾巩《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李曾伯《登岘山用刘清步韵》、陈与义《游岘山次韵三首》等。故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血脉相连,文学景观是文学家的创作素材,文学作品也依托文学景观而不断丰富。
既然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故当下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学景观往往包括多层文化隐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对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文学经典的热爱,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承文脉,同时也激发了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其次,文学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为当代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深挖和延续地方文脉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借鉴。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存在,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充分重视文学景观,努力打造文化品牌,重点提升旅游文化,对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摘编自李惠玲《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的双向互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学界多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本文则关注文学景观和古典文学的关系。
B.叠加效应是指先生成文学景观,在后人的不断题咏下形成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的效应。
C.文学作品凝固成集体记忆时,它就能不断得以传播并在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
D.无名敬亭山因谢朓和李白的诗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等的综合体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
A.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因苏轼贬惠州时创作的《赠昙秀》一诗而闻名,后世称其为西湖,此例符合文学景观生成的名篇效应。
B.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有重大意义,这样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
C.古典文学作品使文学景观成为某地的地域象征、文化符号。
D.岘山诗篇的创作传承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文学景观是空间层面的、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存在,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说明“叠加效应”的一项是()
A.崔颢的《黄鹤楼》,吸引李白、贾岛、陆游等人创造了大量诗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誉满神州大地。
B.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武陵人"世代居住的“桃花源”成为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象征,“桃花源"也成了常德市的名片。
C.李白的《蜀道难》以浪漫主义笔法描绘蜀道的雄奇壮观之景,如今已成风景名胜的古蜀道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游。
D.浙江绍兴的兰亭因越王勾践在此种植兰花而著名,后又有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兰亭已成了家喻户晓的著名景点。
4.请简要概述“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是如何实现双向互动的?
5.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扬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文学景观,唤醒了无数诗人曾经的记忆,激发了他们丰富的想象,激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请结合姜夔的《扬州慢》,分析词中的对于“扬州”这座城市的“记忆"想象”和“情感"。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伤逝
——涓生的手记
鲁迅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会馆里的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事情又这么不凑巧,我重来时,偏偏空着的又只有这一间屋。依然是这样的破窗,这样的窗外的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这样的窗前的方桌,这样的败壁,这样的靠壁的板床。深夜中独自躺在床上,就如我未曾和子君同居以前一般,过去一年中的时光全被消灭,全未有过,我并没有曾经从这破屋子搬出,在吉兆胡同创立了满怀希望的小小的家庭。
……
蓦然,她的鞋声近来了,一步响于一步。我的心宁帖了,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①,谈泰戈尔,谈雪莱……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这是我们交往了半年的光景,又谈起她在这里的胞叔和在家的父亲时,她默想了一会之后,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说了出来的话。其时是我已经说尽了我的意见、我的身世、我的缺点,很少隐瞒;她也完全了解的了。这几句话震动了我的灵魂,此后许多天还在耳中发响,而且说不出的狂喜,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
去年的暮春是最为幸福的时光。寻住所实在不是容易事,看了二十多处,这才得到可以暂且敷衍的处所。家具很简单,但已经用去了我筹来的款子的大半;子君还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我拦阻她,她还是定要卖;我知道她不加入一点股份,是住不舒服的。
和她的叔叔,她早已闹开,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然而这倒很清静。
子君也逐日活泼起来。她爱动物,不一月,我们的眷属便骤然加得很多,四只小油鸡,还有一只花白的叭儿狗,子君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作阿随。但我不喜欢这名字。
子君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活了,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做菜虽不是子君的特长,然而她于此却倾注着全力,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是这样地粗糙起来。况且还要饲阿随,饲油鸡,……都是非她不可的工作。
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也不想到我的构思就常常为了这催促吃饭而打断。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
使她明白了我的作工不能受规定的吃饭的束缚,就费去五星期。她明白之后,大约很不高兴罢,可是没有说。我的工作果然从此较为迅速地进行。只是吃饭却依然给我苦恼。菜冷,是无妨的,然而竟不够;有时连饭也不够,这是先去喂了阿随了。她说,阿随实在瘦得太可怜,房东太太还因此嗤笑我们了,她受不住这样的奚落。
后来,油鸡们也逐渐成为肴馔,我们和阿随都享用了十多日的鲜肥;可是其实都很瘦,因为它们早已每日只能得到几粒高粱了。从此便清静得多。只有子君很颓唐,似乎常觉得凄苦和无聊,至于不大愿意开口。
但是阿随也将留不住了。我们已经不能再希望从什么地方会有收入,子君也早没有一点食物可以引它打拱或直立起来。它的食量,在我们其实早是一个极易觉得的很重的负担。于是连它也留不住了,终于是用包袱蒙着头,由我带到西郊去放掉了。
我一回寓,觉得清静得多了;但子君的凄惨的神色,却使我很吃惊。她大概已经认定我是一个忍心的人。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虽然因为骄傲,向来不与世交来往,迁居以后,也疏远了所有旧识的人,然而只要能远走高飞,生路还宽广得很。现在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便是放掉阿随,也何尝不如此。但子君的识见却似乎只是浅薄起来,竟连这一点也想不到了。她的勇气都失掉了,只为着阿随悲愤,为着做饭出神……
我和她闲谈,故意地引起我们的往事,提到文艺,涉及外国的文人及作品,如《娜拉》《海的女人》等,称赞娜拉的果决……也还是去年在会馆的破屋里讲过的那些话,但现在已经变成空虚,从我的嘴传入自己的耳中。
“是的。"她沉默了一会,说,“但是,……涓生,我觉得你近来很不一样了。可是的?你,——你老实告诉我。”
我觉得这似乎给了我当头一击,但也立即定了神,说出我的意见和主张来:“你要我老实说;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吧: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
她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醒,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
我们总算度过了极难忍受的冬天,然而觉得要来的事,却终于来到了。
这是冬春之交的事。我照常没精打采地回来,终于走进自己的屋子里了,没有灯火;摸火柴点起来时,是异样的寂寞和空虚!
正在错愕中,房东太太便到窗外来叫我出去。
“今天子君的父亲来到这里,将她接回去了。”她很简单地说。
我的心觉得沉重。我为什么偏不忍耐几天,要这样急急地告诉她真话的呢?现在她知道,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的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虚空。负着虚空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呵!
我以为将真实说给子君,她便可以毫无顾虑,坚决地毅然前行,一如我们将要同居时那样。但这恐怕是我错误了。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
……
四周是广大的空虚,还有死的寂静。初春的夜,还是那么长。然而子君的葬礼却又在我的眼前。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
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毕
(节选自《彷徨》,有删改)
[注]①伊孛生:通译易卜生,挪威剧作家。其代表作《玩偶之家》主要围绕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君和涓生卖掉自己的首饰以购置新家具,表现子君勇于为爱付出的个性特征,这与“以我贿迁"的氓的妻子非常相似。
B.子君从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新女性转变为安于家务、平庸怯懦的家庭主妇,这让涓生对她的感情日趋平淡,爱的美梦破碎。
C.涓生赞扬娜拉,有暗示子君从家庭生活中觉醒的意味,他不希望子君为了家庭生活而失去了以往独立女性的光芒。
D.冬春之交,子君在涓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父亲带回娘家,导致子君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父亲的严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采用了手记形式,通过涓生的内心独白,展现出涓生和子君爱情勃动、枯萎和凋零的过程,行文中饱含浓郁的感彩。
B.涓生的自述属于全知视角,既描写男方的真实想法,又透露了子君的内心活动,突出了小说反思女性解放的主题,引人深思。
C.小说神态描写简练传神,如第一次写子君稚气的眼神是表现恋爱时的喜悦,第二次则是表现她梦醒时茫然无助的心理。
D.小说通过对窗外半枯的槐树和紫藤以及方桌、败壁、板床的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涓生物是人非的空虚寂寞以及对子君的悔恨和思念。
8.请分析小说为子君设置的死亡结局的妙处。
9.回顾《玩偶之家》,结合本篇小说谈谈涓生与海尔茂形象的异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式观元始①,眇觌②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远矣哉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日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
余监抚余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时更七代,数逾千祀。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
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所谓坐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其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见坟籍③,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至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纪别异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赞论之综辑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
远自周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尔。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
(节选自萧统《文选序》)
【注】①元始:即原始,指远古时代。②眇觌:远看。眇:通渺,谓远,觌:看。③坟籍:古代典籍,指的是“三坟五典”,“三坟”指的是伏羲、神农、黄帝的书,而“五典"则指的是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的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标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文之时义A远矣B哉C增冰为积水D所成E积水曾微F增冰之凛G何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及、至,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中的“逮"意思相同。
B.乎,于,引出对象,与《屈原列传》中“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中“乎"意思不同。
C.匪,同“非”,不是,与《氓》中“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中“匪”意思不同。
D.却,使……退却,与《过秦论》中“却匈奴七百余里"中的“却”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统认为原始时代,先人们茹毛饮血还没有创造出文字,文字和文学典籍是伏羲氏创作出来的。
B.萧统通过引用《易经》的句子“观察日月星辰,用来考察四季的变化;观察诗书礼乐,用来教化人民使之有成就。"认为文学的意义非常深远广大。
C.屈原为国家百姓深谋远虑,却被流放,他刚直忠正之心已经遭到伤害,抑郁不平的感情无处申诉,面对江水产生投江报国的决心,骚人的作品从此兴起了。
D.萧统在监国抚军时,平日有许多空闲时光,广泛阅读各类文章。他发现自从周、汉以来,共经历七个朝代,时间超过千年。这期间词人才子誉满文坛,写下的文章无数,需要有人进行删选,编辑一本文集,于是编选三十卷本文集,命名为《文选》。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2)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
14.萧统编辑《文选》时为什么没有选择孔子的作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霜天晓角·晚次东阿①
朱彝尊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东。过雨碧罗天净②,才八月,响初鸿。
微风何寺钟?夕曛岚翠③重。十里鱼山④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注】①次:停留,途中止宿。东阿:今属山东。②碧罗天:天之澄澈有如碧罗。北宋苏轼《哨遍》词:“初雨歇,洗出碧罗天。”③岚翠:山间青绿色的雾气。④鱼山:又称鱼条山,在东阿县西八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从“鞭影匆匆"写起,写诗人在赶路途中匆忙过铜城驿,见到了雨过天青的澄澈秋景。
B.下阕写“夕曛”点明时间,照应题目中的“晚次”,下阕的描写声画结合,具有诗意。
C.全词以时间为线索,从雨过天晴的白昼写到傍晚,描绘了不同时段的淡雅秋景。
D.最后一句写诗人远眺东阿鱼条山,看到山上枣林成熟,表达了丰收的喜悦之情。
16.朱彝尊的词作体现了“浙西词派”雅致、淡远的特点,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用典可丰富含蓄地表达情感与思想,《蜀道难》里诗人多次用典,如用“五丁开山"的传说写蜀道开辟极其艰难的诗句是“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作者的生死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务实,不空谈玄理的思想。
(3)“芙蓉”是“荷花"的别称,古人爱以“芙蓉”入诗,表达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如“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用的材料和工具很简单,只需纸和剪刀。无论是广大的劳动妇女,还是走街串巷的民间剪纸艺人,他们只用几片常见的彩纸,一把普通的剪刀,顷刻间就能随心所欲地剪出各种花样。这种A的剪纸艺术,不需用炭笔勾稿,也不需有粉本画稿,全凭B便可完成一件件艺术品,不能不令中外艺术家C。
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办婚礼、过春节的时候,红颜色的剪纸是门窗装饰的首选。民间剪纸的题材非常丰富,体裁样式相对稳定,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人们称其为“窗花”。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都是在冬天贴上去的。冬天是少花的季节。在无花的日子里,窗花却在窗格上或调皮喧闹,或平和优雅地绽放着。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
A___________B___C__
19.下列引号的运用,与文中划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无论内容多么广泛,都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
B.“时代楷模”张桂梅无私奉献,改变了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的现状。
C.云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外国地摊上的书,到国内摇身一变成为“传世经典”,真是贻笑大方。
20.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的句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熬夜抢购的东西,心心念念盼发货,结果东西到手,反而觉得没那么香了。其实,这是大脑中的“奖励回路"机制在作怪。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感到饥饿,就会去寻找食物。在你吃掉巧克力、收获饱腹感的同时,大脑会分泌大量多巴胺,让你愉悦。虽然多巴胺能使人产生身心愉悦,但是这一效应持续的时间很短,反而很快随着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而消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你得到想要的东西后,很快失去新鲜感和满足感。
越到后面,那东西越难重燃你的热情,即使它天天出现在你面前。因为对于同一事物的反复刺激,①,这时大脑会再次激活“奖励回路”,刺激你渴望拥有新事物,以便不断通过新鲜的刺激来使多巴胺水平重新上升。所以,你才会一方面觉得到手的东西“不香"了,②。
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克制对“奖励”的渴望,③,才能真正做到理性消费。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麻质画、桃源刺绣、常德木雕、花鼓戏、澧水船工号子……种类繁多的“非遗”,是常德厚重的“文化家底”,也是文旅融合的“富矿"。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德河街考察时指出,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解析版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曾大兴《文学地理学概论》)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学界既有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价值,也有关于文学景观的数据整理与分析,更有不少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苏州的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垂千古。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东游记》其十三)。比如成都杜甫草堂,眉山的三苏祠等,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又如,敦煌的阳关,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人尽皆知;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诗称其为西湖,之后才盛传其名。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比如岳阳楼的名气是在不断累积和提升的,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朓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的综合体。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与文学景观内涵的不断丰富。
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正如尤侗所言:“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尤侗《天下名山游记序》)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以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高建新在《文学景观的生成及其条件》中说:“文学景观是审美的记忆、情感的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文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岘山,拜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也留下相关诗篇,如张九龄《登襄阳岘山》、李白《岘山怀古》、曾巩《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李曾伯《登岘山用刘清步韵》、陈与义《游岘山次韵三首》等。故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血脉相连,文学景观是文学家的创作素材,文学作品也依托文学景观而不断丰富。
既然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故当下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学景观往往包括多层文化隐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对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文学经典的热爱,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承文脉,同时也激发了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其次,文学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为当代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深挖和延续地方文脉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借鉴。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存在,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充分重视文学景观,努力打造文化品牌,重点提升旅游文化,对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摘编自李惠玲《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的双向互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学界多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本文则关注文学景观和古典文学的关系。
B.叠加效应是指先生成文学景观,在后人的不断题咏下形成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的效应。
C.文学作品凝固成集体记忆时,它就能不断得以传播并在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
D.无名的敬亭山因谢朓和李白的诗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等的综合体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A.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因苏轼贬惠州时创作的《赠昙秀》一诗而闻名,后世称其为西湖,此例符合文学景观生成的名篇效应。
B.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有重大意义,这样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
C.古典文学作品使文学景观成为某地的地域象征、文化符号。
D.岘山诗篇的创作传承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文学景观是空间层面的、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存在,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说明“叠加效应"的一项是()
A.崔颢的《黄鹤楼》,吸引李白、贾岛、陆游等人创造了大量诗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誉满神州大地。
B.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武陵人”世代居住的“桃花源"成为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象征,“桃花源”也成了常德市的名片。
C.李白的《蜀道难》以浪漫主义笔法描绘蜀道的雄奇壮观之景,如今已成风景名胜的古蜀道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游。
D.浙江绍兴的兰亭因越王勾践在此种植兰花而著名,后又有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兰亭已成了家喻户晓的著名景点。
4.请简要概述“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是如何实现双向互动的?
5.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扬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文学景观,唤醒了无数诗人曾经的记忆,激发了他们丰富的想象,激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请结合姜夔的《扬州慢》,分析词中的对于“扬州"这座城市的“记忆”“想象"和“情感”。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答案】1.C2.B
3.A4.①文学景观因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而催生且不断丰富内涵。
②文学作品可再现景观,这让它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
③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
5.①记忆:“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表明因前人对扬州的吟咏诗文,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唤醒了诗人的记忆。
②想象:“过春风十里”体现作者相象扬州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体现作者相象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口,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
③情感:整首词充满了深沉黍离之悲。“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表达诗人了对战争破坏的悲愤和对百姓遭受苦难的同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借景抒情,冷月无声、红药自开,无人欣赏,烘托出一种凄凉落寞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对扬州城衰败的哀婉和无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C.“文学作品凝固成集体记忆时,它就能……形成广泛的影响”错,根据“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以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可知,缺少一个原因,形成“不断得以传播”“广泛影响"的条件还有“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选项说法绝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能力。
A.“此例符合文学景观生成的名篇效应"错,根据“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诗称其为西湖,之后才盛传其名”可知,此例应是符合文学景观生成的名人效应。
C.“古典文学作品使文学景观成为某地的地域象征、文化符号"错,根据“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可知,使文学景观逐渐成为某地的地域象征、文化符号的应是“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本的经典化不能等同于古典文学,偷换概念。
D.“岘山诗篇的创作传承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文学景观是空间层面的、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存在”错,根据“故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可知,岘山诗篇的创作传承是从时间层面来论述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关系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
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
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
A.为叠加效应。
B.为名篇效应。
C.为名篇效应。
D.为名人效应。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根据“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与文学景观内涵的不断丰富”,可以概述为:文学景观因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而催生且不断丰富内涵。
②根据“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的确是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可以概述为:文学作品可再现景观,这让它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
③根据“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可以概述为: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能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并和本文谈到的“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结合理解,根据题目从“想象"记忆”“情感"三个关键点来分析诗句。
①记忆:“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意思是: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停留一会儿。展现了扬州曾经作为繁华名城的记忆,它是令人向往的胜地。因前人对扬州的吟咏诗文,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唤醒了诗人的记忆。
②想象:“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想象当年扬州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口,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徜徉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作者借助杜牧的诗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③情感:“自胡马窥江去后”,指出了扬州遭受金兵侵扰的历史背景。“废池乔木”描绘了战争过后城池荒废、树木残存的凄惨景象。而“犹厌言兵"则采用拟人手法,赋予废池和乔木以人的情感。这句词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不仅使城市变得荒芜,也让人们的心灵饱受创伤,以至于连没有生命的景物都对战争充满了恐惧和厌恶。它传达出作者对战争的强烈谴责以及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
“豆蔻词工”指杜牧描绘少女的精妙词句,“青楼梦好"则是杜牧在扬州时的浪漫经历。然而,即使杜牧有如此高超的文笔和美好的回忆,面对如今扬州的荒凉破败,也难以充分表达内心的沉痛之情。这里体现了姜夔对扬州昔盛今衰的强烈感慨。曾经的繁华美好已不复存在,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芜,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人感到无比的哀伤和无奈。这种情感太过沉重和复杂,即使是像杜牧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也难以用文字完全描绘出来。
“二十四桥仍在”,桥依然屹立在那里,见证着扬州的变迁。然而,“波心荡”,桥下的水波荡漾,却显得空洞而寂寞,没有了昔日的热闹与繁华。“冷月无声”,凄冷的月光洒在水面上,寂静无声,更增添了一种凄凉、冷落的氛围。这几句描绘出了扬州在经历战火后的衰败与沉寂,今非昔比。曾经的繁华热闹消逝无踪,只剩下清冷寂静的景象,让人倍感沧桑。它所传达的不仅是对扬州城物是人非的哀叹,更有一种对历史无常、命运多舛的无奈和惆怅。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一句充满了凄楚与感伤。桥边的红芍药依旧每年盛开,然而如今的扬州城已繁华不再,人去城空。作者念及此,不禁发问:这些艳丽的花朵,年复一年地绽放,却不知是为谁而生。这里的红药无人欣赏,隐喻着这座城市的落寞与孤寂。它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深切痛惜,也反映出一种世事无常、命运难测的无奈。
这首词以昔日扬州的繁华同眼前战后的衰败相比,以抒今昔之感,同时也借以自述心情,表露出作者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对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的控诉、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的谴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伤逝
——涓生的手记
鲁迅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会馆里的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事情又这么不凑巧,我重来时,偏偏空着的又只有这一间屋。依然是这样的破窗,这样的窗外的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这样的窗前的方桌,这样的败壁,这样的靠壁的板床。深夜中独自躺在床上,就如我未曾和子君同居以前一般,过去一年中的时光全被消灭,全未有过,我并没有曾经从这破屋子搬出,在吉兆胡同创立了满怀希望的小小的家庭。
……
蓦然,她的鞋声近来了,一步响于一步。我的心宁帖了,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①,谈泰戈尔,谈雪莱……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这是我们交往了半年的光景,又谈起她在这里的胞叔和在家的父亲时,她默想了一会之后,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说了出来的话。其时是我已经说尽了我的意见、我的身世、我的缺点,很少隐瞒;她也完全了解的了。这几句话震动了我的灵魂,此后许多天还在耳中发响,而且说不出的狂喜,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
去年的暮春是最为幸福的时光。寻住所实在不是容易事,看了二十多处,这才得到可以暂且敷衍的处所。家具很简单,但已经用去了我筹来的款子的大半;子君还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我拦阻她,她还是定要卖;我知道她不加入一点股份,是住不舒服的。
和她的叔叔,她早已闹开,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然而这倒很清静。
子君也逐日活泼起来。她爱动物,不一月,我们的眷属便骤然加得很多,四只小油鸡,还有一只花白的叭儿狗,子君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作阿随。但我不喜欢这名字。
子君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活了,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做菜虽不是子君的特长,然而她于此却倾注着全力,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是这样地粗糙起来。况且还要饲阿随,饲油鸡,……都是非她不可的工作。
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也不想到我的构思就常常为了这催促吃饭而打断。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
使她明白了我的作工不能受规定的吃饭的束缚,就费去五星期。她明白之后,大约很不高兴罢,可是没有说。我的工作果然从此较为迅速地进行。只是吃饭却依然给我苦恼。菜冷,是无妨的,然而竟不够;有时连饭也不够,这是先去喂了阿随了。她说,阿随实在瘦得太可怜,房东太太还因此嗤笑我们了,她受不住这样的奚落。
后来,油鸡们也逐渐成为肴馔,我们和阿随都享用了十多日的鲜肥;可是其实都很瘦,因为它们早已每日只能得到几粒高粱了。从此便清静得多。只有子君很颓唐,似乎常觉得凄苦和无聊,至于不大愿意开口。
但是阿随也将留不住了。我们已经不能再希望从什么地方会有收入,子君也早没有一点食物可以引它打拱或直立起来。它的食量,在我们其实早是一个极易觉得的很重的负担。于是连它也留不住了,终于是用包袱蒙着头,由我带到西郊去放掉了。
我一回寓,觉得清静得多了;但子君的凄惨的神色,却使我很吃惊。她大概已经认定我是一个忍心的人。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虽然因为骄傲,向来不与世交来往,迁居以后,也疏远了所有旧识的人,然而只要能远走高飞,生路还宽广得很。现在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便是放掉阿随,也何尝不如此。但子君的识见却似乎只是浅薄起来,竟连这一点也想不到了。她的勇气都失掉了,只为着阿随悲愤,为着做饭出神……
我和她闲谈,故意地引起我们的往事,提到文艺,涉及外国的文人及作品,如《娜拉》《海的女人》等,称赞娜拉的果决……也还是去年在会馆的破屋里讲过的那些话,但现在已经变成空虚,从我的嘴传入自己的耳中。
“是的。"她沉默了一会,说,“但是,……涓生,我觉得你近来很不一样了。可是的?你,——你老实告诉我。”
我觉得这似乎给了我当头一击,但也立即定了神,说出我的意见和主张来:“你要我老实说;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吧: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
她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醒,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
我们总算度过了极难忍受的冬天,然而觉得要来的事,却终于来到了。
这是冬春之交的事。我照常没精打采地回来,终于走进自己的屋子里了,没有灯火;摸火柴点起来时,是异样的寂寞和空虚!
正在错愕中,房东太太便到窗外来叫我出去。
“今天子君的父亲来到这里,将她接回去了。”她很简单地说。
我的心觉得沉重。我为什么偏不忍耐几天,要这样急急地告诉她真话的呢?现在她知道,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的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虚空。负着虚空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呵!
我以为将真实说给子君,她便可以毫无顾虑,坚决地毅然前行,一如我们将要同居时那样。但这恐怕是我错误了。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
……
四周是广大的空虚,还有死的寂静。初春的夜,还是那么长。然而子君的葬礼却又在我的眼前。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
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毕
(节选自《彷徨》,有删改)
[注]①伊孛生:通译易卜生,挪威剧作家。其代表作《玩偶之家》主要围绕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君和涓生卖掉自己的首饰以购置新家具,表现子君勇于为爱付出的个性特征,这与“以我贿迁"的氓的妻子非常相似。
B.子君从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新女性转变为安于家务、平庸怯懦的家庭主妇,这让涓生对她的感情日趋平淡,爱的美梦破碎。
C.涓生赞扬娜拉,有暗示子君从家庭生活中觉醒的意味,他不希望子君为了家庭生活而失去了以往独立女性的光芒。
D.冬春之交,子君在涓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父亲带回娘家,导致子君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父亲的严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采用了手记形式,通过涓生的内心独白,展现出涓生和子君爱情勃动、枯萎和凋零的过程,行文中饱含浓郁的感彩。
B.涓生的自述属于全知视角,既描写男方的真实想法,又透露了子君的内心活动,突出了小说反思女性解放的主题,引人深思。
C.小说神态描写简练传神,如第一次写子君稚气的眼神是表现恋爱时的喜悦,第二次则是表现她梦醒时茫然无助的心理。
D.小说通过对窗外半枯的槐树和紫藤以及方桌、败壁、板床的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涓生物是人非的空虚寂寞以及对子君的悔恨和思念。
8.请分析小说为子君设置的死亡结局的妙处。
9.回顾《玩偶之家》,结合本篇小说谈谈涓生与海尔茂形象的异同。
【答案】6.D7.B
8.①呼应开头的“悔恨和悲哀”,使小说结构严谨。②丰富小说意蕴。子君由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新女性形象,到安于家务、平庸怯懦的家庭主妇形象,到最后无路可走,重返封建大家庭后死去的悲剧结局,引人深思爱情的本质,思考女性怎样才是真正的独立。③深化了主题,反思女性解放:造成“子君们"悲剧命运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落后。子君的悲剧揭示出女性解放不应只停留在婚姻自主层面,而应该彻底打破传统枷锁,改革社会观念,变革社会制度,培养女性真正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9.都有大男子主义思想,虚伪自私,在关键时刻不能承担起丈夫的责任。
不同点。涓生与子君不仅是亲密男女恋人关系,而是师与生,引导者与追随者,拯救者与被拯救者的关系。他对子君的死深感自责,能剖析自己,充满痛悔和悲哀,是有反省精神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海尔茂是一个虚伪自私的资产阶级的市侩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以权势思想为中心,维护资产阶级的秩序和道德。在家中,他像娜拉的父亲一样,也把娜拉和孩子们当作玩偶,满嘴甜言蜜语。然而,当他认为,娜拉的行为“危害”了他的名誉地位时,便火冒三丈,表现出他的卑劣和自私。是一个厚颜无耻、反复无常、冷酷自私的人。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导致子君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父亲的严威"错误,原文有“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可知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对子君的抛弃和子君自身的原因导致其死亡。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涓生的自述属于全知视角”错误,小说以涓生的回忆展开内容,是内心独白,属于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相关情节作用的能力。
①小说开头有“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而其原因就是子君被抛弃后回到娘家不久死去,交代了“悔恨和悲哀”的原因,使小说结构严谨。
意在表明传统社会处处充斥着严威和冷眼,缺乏温情与包容,这是子君抑郁而亡的重要原因。
②开始子君是一个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新女性形象,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后来子君安于家务,终日为吃饭奔波,“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她也忙到“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我们之间缺少精神上的交流,子君终于成为了一个平庸怯懦的家庭主妇形象;子君的转变引得涓生的嫌恶厌烦,“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后来涓生干脆告诉子君“我已经不爱你了!"。子君爱的美梦宣告破碎。无路可走:子君原本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但同居之后子君却延续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没有工作,只知道做家务,做饭,完全靠涓生养活,仍属于丈夫的附属品,缺乏真正的自我独立意识,终于成为丈夫的累赘,被嫌弃,被抛弃,最终才会在失去丈夫的爱后无路可走,只能重返封建大家庭而最终抑郁死去。这引人深思爱情的本质是什么,思考女性怎样才是真正的独立,结尾丰富了小说的意蕴。
③深化主题,反思女性解放:子君所谓的解放,只是做到了婚姻自主,但实际生活不可能仅仅靠爱情。涓生后来的冷漠与抛弃,封建家庭中的严威和冷眼,都是压垮子君的稻草,所以“子君们”悲剧命运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落后。子君的悲剧揭示出女性解放不应只停留在婚姻自主层面,而应该彻底打破传统枷锁,改革社会观念,变革社会制度,培养女性真正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涓生是五四时期具有新思想的小知识份子形象。他用家庭专制、男女平等、打破旧习俗等一堆抽象的新概念赢得了子君的崇敬,完成了对子君的启蒙、重塑和培养。但在婚姻生活中,当现实的残酷血淋淋的展现在眼前时,涓生可以不顾子君的苦苦挣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抛弃子君。他本质上还是个自私自利、没有担当的大男子主义者,他对子君的死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好在他能深刻剖析、反省自己,为子君的死“悔恨和悲哀”,还有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但小说中自白式的叙述话语带着涓生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并以一种唯吾独尊的姿态陈述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样看来涓生充满深情的诗意忏悔,也含有男权话语下的自我辩解,是为了减轻心灵的负罪感而为自己开脱的辩护词,自有其虚伪的一面。
海尔茂是一个冷酷、自私、伪善的男权主义者。他是虚伪暴戾的男权思想拥护者。海尔茂表面上很爱自己的妻子,叫她“小鸟儿”“小宝贝儿"等,但他从来没把妻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不允许她有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在家庭中,海尔茂处于支配地位,控制着一切,连信箱的钥匙也在他手里。当娜拉借款的事情有可能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时,他就对娜拉破口大骂,百般侮辱,暴露出虚伪暴戾的丑陋嘴脸。他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在爱情中,海尔茂是自私的,娜拉可以为他去死,他却不愿意为妻子承担责任,牺牲名誉。他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借款事发前,他说“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事发后,他面目狰狞,言语恶毒,全无平日的温情脉脉。收到柯洛克斯泰退回娜拉借据并表示歉意的信时,感到自己“没事了”,安全了,又对娜拉笑脸相迎,并表示自己的肩膀很宽,可以保护她,就像“保护一只从鹰爪子底下救出来的小鸽子一样”。在他道貌岸然的外表下隐藏着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本质。
综上可知,他二人都有大男子主义思想,虚伪自私,在关键时刻不能承担起丈夫的责任。
不同的是涓生还没有海尔茂那么虚伪和冷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式观元始①,眇觌②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远矣哉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日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
余监抚余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时更七代,数逾千祀。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
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所谓坐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其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见坟籍③,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至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纪别异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赞论之综辑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
远自周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尔。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
(节选自萧统《文选序》)
【注】①元始:即原始,指远古时代。②眇觌:远看。眇:通渺,谓远,觌:看。③坟籍:古代典籍,指的是“三坟五典”,“三坟"指的是伏羲、神农、黄帝的书,而“五典”则指的是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的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标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文之时义A远矣B哉C增冰为积水D所成E积水曾微F增冰之凛G何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及、至,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中的“逮”意思相同。
B.乎,于,引出对象,与《屈原列传》中“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中“乎”意思不同。
C.匪,同“非”,不是,与《氓》中“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中的“匪"意思不同。
D.却,使……退却,与《过秦论》中“却匈奴七百余里”中的“却"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统认为原始时代,先人们茹毛饮血还没有创造出文字,文字和文学典籍是伏羲氏创作出来的。
B.萧统通过引用《易经》的句子“观察日月星辰,用来考察四季的变化;观察诗书礼乐,用来教化人民使之有成就。”认为文学的意义非常深远广大。
C.屈原为国家百姓深谋远虑,却被流放,他刚直忠正之心已经遭到伤害,抑郁不平的感情无处申诉,面对江水产生投江报国的决心,骚人的作品从此兴起了。
D.萧统在监国抚军时,平日有许多空闲时光,广泛阅读各类文章。他发现自从周、汉以来,共经历七个朝代,时间超过千年。这期间词人才子誉满文坛,写下的文章无数,需要有人进行删选,编辑一本文集,于是编选三十卷本文集,命名为《文选》。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2)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
14.萧统编辑《文选》时为什么没有选择孔子的作品?
【答案】10.CEG
11.C12.A
13.(1)诗,大概是人的情感意志的表现,情感在心中激荡而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2)凡是编排文章的体裁,各自按照类别汇聚;诗赋的体裁既然不一样,又按照类别来区分。
14.因为萧统认为孔子的作品光照日月,无比深奥典范,不是自己能够随便芟夷剪截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可见文章的意义是非常远大的啊!冰凌是由积水而生成,积水就没有冰凌那样凛冽寒冷,为什么?
“矣哉"是语气词,表示感叹,一般位于句末而不能放在句首,故应在C处断开;
“增冰为积水所成”中,“增冰"是主语,“为积水”是状语成分,“所成"是谓语成分,句子成分完整,应在E处断开;
“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中,“增冰之凛"是谓语“微”的宾语,句子成分完整,且“何哉"表示对前面整个现象的疑问,应单独成句,可在G处断开。
故应断于C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到了伏羲氏称王天下。/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B.正确。后一个“乎”在句中表示反问之意。句意:观察天文。/忠诚却被奸臣诽谤,能不产生怨恨吗?
C.错误,意思相同,都同“非”,表否定。句意:君王不能从善如流。/原来不是来换丝,来找我就是商量婚姻事的。
D.正确。句意:鲁仲连击退秦军。/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文学典籍是伏羲氏创作出来的”说法有误。文章原句是“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可见伏羲氏创造出的是“八卦”“书契"。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者……也”,判断句;“盖”,大概;“形”,表现。
(2)“次”,编排;“体”,文体;“汇聚”,归类。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文中,萧统说“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首先点明了周公典籍和孔子作品的历史地位,然后以反问语气,说明他们的作品不是能够随便被人加删削,擅作剪裁。由此可见,他没有选择孔子的作品的原因是:认为孔子的作品光照日月,无比深奥典范,不是自己能够随便芟夷剪截的。
参考译文:
追忆太初时候,遥看远古风气,冬天穴居洞窟,夏季巢处树枝,饮食则连毛带血、活剥生吞,当此之时,世风质朴,民性淳厚,文章之事尚未诞生。到了伏羲氏称王天下,开始画八卦,造文字,代替以往的结绳记事,由此文章之事也就渐渐产生了。《周易》说:“观察天文,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观察人文,可以以教化来统一天下。"可见文章的意义是非常远大的啊!冰凌是由积水而生成,积水就没有冰凌那样凛冽寒冷,为什么?就是因为事物发展越来越趋于漂亮,事物发展现代比古代进步。一般事物已然如此,文章之事也当然符合这个规律;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就不易一一说清楚了。
试着来论述一番:《毛诗序》说:“诗有六体:一是风,二是赋,三是比,四是兴,五是雅,六是颂。”至于现今写文章的人,不同于从前。有专纪一桩事情,咏一件事物的,风云草木之赋的兴起,鱼虫禽兽之赋的出现,由此推而广之,就数不胜数了。
还有楚人屈原,胸怀忠心,行为高洁,君王不能从善如流,臣下所进忠言偏以为逆耳之听,这样一个有深谋远虑的人,被流放到湘南。忠烈之心已受挫伤,抑郁之志赴诉无门,面临深渊赋《怀沙》明志以身殉国;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骚人的作品,就从此开创为一体。
诗,就是情志之所至,人的感情激荡于胸中而形成为语言。从《关雎》到《麟趾》,以端正初始之大道著称;《桑间》《濮上》,则表明是亡国之音。所以风雅之道是可以分辨得明明白白的。颂,是褒扬功德勋业、歌颂成功的一种文体
我在从事军政工作之余,平时颇多闲暇之日。观看历代文章,浏览词章林府,经常沉思遐想,时光流逝而不知倦意。自从周汉以来,幽远渺茫,朝代更换了七次,时间跨越了千年。其间词人才子,不计其数;诗赋文章,汗牛充栋。要不是删粗取精,纵然加倍努力,也不能遍览尽阅。
至于周公的典籍,孔子的论述,光辉如同日月,深奥一似神灵,是忠君孝亲的典范,人类社会的师表,岂能妄加删削,擅作剪裁呢?老子、庄子的作品,管子、孟子等子书,大抵以立意为其宗旨,不是以能文为其根本,现在编纂《文选》,也就省而不录了。
还有贤达之士的赞美文词,忠臣的抗行直谏,谋士的话语,说客的辩论,犹如水流泉涌,金玉其声。所谓坐于狙丘而议于稷下,鲁仲连却退秦军,郦食其往说齐王,张良提出八难而不立六国之后,陈平曾出六计而辅佐汉室兴旺,这些都事美一时而语传千古,见诸文籍,别载子史。像这些,都很繁复博杂,虽然也见诸书籍,然而毕竟不同于文学作品,现在编纂《文选》也不选。至于纪事系年的史书,只是用来褒贬是非,纪述好坏,与文学相比,也就大不相同了。至于赞论之组织文采,序述之排比英华,情事经过深刻的构思,文义体现于华丽的辞藻,像这样的作品,杂取而搜集在一起。
远起周朝,迄于当代,共有三十卷,名之曰《文选》。文章的编排,各以体裁为归类;诗赋文体既然不同,其中又以类分;每类之中,又以时代先后为次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霜天晓角·晚次东阿①
朱彝尊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东。过雨碧罗天净②,才八月,响初鸿。
微风何寺钟?夕曛岚翠③重。十里鱼山④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注】①次:停留,途中止宿。东阿:今属山东。②碧罗天:天之澄澈有如碧罗。北宋苏轼《哨遍》词:“初雨歇,洗出碧罗天。"③岚翠:山间青绿色的雾气。④鱼山:又称鱼条山,在东阿县西八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从“鞭影匆匆”写起,写诗人在赶路途中匆忙过铜城驿,见到了雨过天青的澄澈秋景。
B.下阕写“夕曛"点明时间,照应题目中的“晚次”,下阕的描写声画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个人住房担保借款合同
- 个人机动车抵押借款合同
- 教育行业战略咨询合作协议
- 树木销售合同范本
- 大学班主任聘用合同
- 2024赞助协议范本
- 专利技术许可(技术进出口)合同范本
- 合伙工程承包合同
- 个人土地买卖契约
- 人才培训交流中心交流人员自主创业协议书
- 同底数幂的乘法练习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岗位竞聘课件(完美版)
-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第十四讲 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
- JJG 270-2008血压计和血压表
- 中职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课件
- 尘肺病的知识讲座
- 《上海车展报告》课件
- 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消毒供应室护理查房
- 年产十二万吨天然橙汁食品工厂设计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