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讲人民解放战争【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学什么梳理教材主干明晰命题核点考什么命题角度解读核心素养提升练什么高考内容衍生热考命题对接目录CONTENTS/////////////////////课时训练///////知识点一人民解放战争的爆发1.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背景①国人心愿:抗战胜利后,__________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②两种前途: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而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__________》。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和平建国双十协定(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等五项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否决。
和平建国纲领案2.全面内战的爆发(1)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____________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2)全面进攻: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3)重点进攻中原解放区陕北解放区________率领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山东解放区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取得____________的胜利彭德怀孟良崮战役3.国民党的“宪政”和统治危机(1)国民党的“宪政”【链接·选择性必修1·P15-16】①确立:1948年,召开“__________”,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②评价:为国民党独裁统治披上“______”的外衣。(2)统治危机国民大会宪政经济困局原因滥发纸币、巧取豪夺影响__________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巧取豪夺造成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民不聊生政治困局1946年11至12月,国民党包办的“__________”召开,通过《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滥发纸币国民大会知识点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土地改革(1)内容:1947年夏,制定《________________》,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2)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成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国土地法大纲2.政权建设
【链接·选择性必修1·P17、89】(1)措施①解放区设置________,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②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③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________。后成为新中国的法定货币。(2)意义: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行政区人民币3.战争进程(1)战略进攻: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__________的序幕。(2)战略决战①战役
战略进攻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______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________________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基本解放______全境长江中下游以北华北②影响: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东北(3)北平和谈:1949年4月,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谈判,但谈判最终破裂。(4)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发起渡江战役。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______。南京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召开: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________召开。西柏坡城市艰苦奋斗5.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____________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毛泽东思想辨正误问题导学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积极准备发动内战。()2.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出了和平的诚意。(
)3.解放军在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4.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5.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挖教材1.阅读教材P149“北平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想一想,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原因何在?
提示
问题: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政权面临统治危机。原因: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陷入崩溃;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2.阅读教材P152“问题探究”:在材料中为什么把蒋介石称为“伪总统”?提示1946年,蒋介石召集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均不承认,称其为“伪总统”。3.阅读教材P152《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示意图》。想一想,渡江战役时国民党军队纷纷起义反映了什么?原因何在?
提示
反映了国民党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大势已去。原因:国民党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拓视野1.重要概念——第二条战线指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成功运用和影响下,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以反对国民党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而言,这是第二条战线。思考第二条战线有何作用?提示加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进程。2.重要史实——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着重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工作中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中心任务。报告中还着重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和党的经济政策。思考在解放战争完全胜利的前夕,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有什么意义?提示对党夺取全国胜利,以及胜利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推进新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3.重要时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迁思考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怎样的转变?提示从以城市为工作重心到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再到工作重心由乡村重新转移到城市。
主题一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史料探究】史料目前与共产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转移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待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共产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清剿之。——蒋介石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视角1抗战胜利初期国民党的政治策略思考据史料概括蒋介石谈判的目的。提示借谈判拖延时间,为发动全面内战作准备;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素养提升】历史解释——解放战争时期的三种建国方案(1)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2)以一些主张“第三条道路”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资本主义国家。(3)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史料探究】史料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后极端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共产党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①。而国民党却缺乏远见和诚意,在让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使国共两党失去了这次和解的机遇②。——张小满、宋广伟《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妥协与让步》视角2重庆谈判解读:
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①指签署了有利于实现和平与民主的“双十协定”。②指国民党撕毁国共协议,发动内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谈判所面临的国际背景,并谈谈重庆谈判的启示。提示国际背景:二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苏召开雅尔塔会议,形成美苏主导世界的雅尔塔体系;美国的对华政策由“援华抗日”转变为“扶蒋反共”。启示:党派利益应与民族利益、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国共合作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在国共两党关系问题上,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素养提升】历史解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主题二民心向背——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史料探究】史料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对解放区大举进攻,国内形势急剧变化,中共中央迅速确立新的工作方向。“具体条件变了,战争打到头上来了,参军参战这时应比群运还重要,一时应成为中心工作。”中共中央发出“后方比着搞生产”的号召,带领各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各军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生产支援活动。1946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传攻势,连续报道“蒋介石出卖民族利益、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坚持实行法西斯独裁的罪行”。——摘编自《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等视角1矛盾激化——全面内战的爆发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为取得胜利采取的主要措施。提示措施:参军参战,军事动员;开展生产运动;土地改革;加强在国统区的斗争;发动宣传攻势,占据舆论阵地;正确的战略战术。【素养提升】1.唯物史观——全面内战爆发的必然性(1)主要矛盾:抗日战争胜利后,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3)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4)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2.历史解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1)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为解放战争制定了正确的政治、军事方针,团结民主党派、进行土地改革,有力地保证了战争的胜利。(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3)各解放区人民以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的支援。(4)国统区的革命群众掀起了广泛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反蒋斗争的第二条战线,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史料探究】史料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本身所要实现的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的范畴。经过土改,除少数开明绅士外,整个地主阶级已成为专政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在贫农团和农会基础上的人民代表会议制的人民民主政权便在解放区农村应运而生。妇女同男人一样分得了法定的一份地,再加上参加生产劳动,妇女便有了经济地位。从前寡妇再嫁要从婆家哭着走,闺女不能在娘家生孩子,也不能同女婿一起住,轻视不生育的妇女等封建思想也有所改变。——整理自秦立海《试论解放区土地改革所引起的农村社会变革》
视角2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斗争策略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本身所要实现的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的范畴”?提示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理解:实现了农民当家作主,推动了妇女的解放及其地位的提高,冲击了封建思想。【素养提升】唯物史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
目的内容影响土地革命时期进行根据地建设,推动革命斗争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全民族抗战时期巩固抗日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解放战争时期获得人民支持,保证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史料探究】史料
抗战胜利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国民党政权就覆亡了。学术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进行了长期探讨。一种观点强调,国民党的腐败是其迅速垮台的根本原因,表现在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在政治上陷于孤立①;发动内战,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战后接收时大小官员聚敛钱财,人们失望等。有的专家强调,国民党在军事上指挥无能,上下脱节,军队内部派系林立,以邻为壑,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各个军事集团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这成为国民党垮台的主要原因。还有的观点强调,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崩溃②是国民党在大陆败亡的重要原因。——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现代卷》视角3
以史为鉴——国民党统治败亡的原因解读:
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解放战争时期,召开伪国大和炮制伪宪法导致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②指国统区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经济陷入崩溃。思考试分析史学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现象持有各种历史解释的原因。提示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研究者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对同一历史事件(现象)作出的解释不尽相同。史料中的三种观点代表了政治、军事和经济三个不同的研究角度。学者们分别从这三个角度观察,因而得出了三种不同的观点和结论。
历史解释——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1)军事上:蒋介石指挥上的失误、国民党内军队派系林立。(2)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积极反共反人民,假和平,真内战。(3)经济上:征收苛捐杂税,滥发纸币使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边缘。(4)外交上: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使美国在华攫取更多的特权。【素养提升】【练•高考真题】C命题点
从民族大义角度考查毛泽东重庆之行1.(2021·广东高考,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解题路径解析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是在三大决战之时,材料中毛泽东这一重庆之行指的应该是重庆谈判,时间是1945年8月底至10月10日,此时,解放战争还没开始,因此A错误;民主党派侧重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一致,因此B错误;结合所学,重庆谈判时抗日战争胜利,国人向往和平,渴望重建家园,民主人士、重庆《大公报》积极热烈的态度,正是这一情感的体现,此时,国内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化为阶级矛盾,因此C正确,D错误。命题点
从政治斗争角度考查解放战争的爆发2.(2022·广东高考,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
深化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
重庆谈判前后,国民党一面蚕食、侵犯关内各解放区,一面以重兵进攻刚建立的东北解放区。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和严重的军事形势,各解放区部队依据中共中央规定的“有理有利有节”和“有来犯者,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的原则,对国民党军进行坚决的自卫还击。A解析依据材料“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可知,在全面内战爆发之际,中共中央清醒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向解放区军民发出了“武装自卫”的号召,以期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恢复国内和平,A项正确;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致电新四军,发出了“向敌后发展”的指示,B项排除;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就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题,C项排除;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D项排除。命题点
从家庭关系角度考查解放区土地改革3.(2021·全国乙卷,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解题路径B解析题干中太行山区的农民所述的“新规矩”体现了在农民家庭中,女性的意见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尊重,这是由于女性也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有了与男子地位趋向平等的物质基础,故选B项;由“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中需要对方同意的米的开支数量看,男性的决定权还是高于女性,所以据此不能说男尊女卑的观念消亡,排除A项;按劳分配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实现的,而题干中“解放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项;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并没有在解放战争时期被颠覆,而且单纯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全被颠覆,排除D项。命题点
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经济政策4.(2022·湖南高考,9)1949年3月,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北京市(
) 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
B.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
解题路径B解析由题干“1949年3月”可知,题干信息发生在北京和平解放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前。私营工厂的工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是说,他们在共产党政权下可以当家作主;而“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说明还存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这说明当时的北京市允许民族资本家开设的私营工厂存在。这是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的表现,故选B项。当时北京已经解放,民族资本家是在共产党政权下的合法存在,这是巩固统一战线的举措,而不是对其“妥协退让”,排除A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政策,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之前,北京市并未准备接管私营企业,在题干中也没有体现,排除D项。C【练•经典模拟】1.(2022·江西景德镇模拟)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毛泽东此言论的主旨是(
) A.着力揭露国民党独裁的本质
B.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C.表达了中共和平建国的诚意
D.反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解析
材料“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反映了毛泽东向世界表达了和平建国的主动性和诚意,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故选C项;“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表达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意愿,无法体现对国民党独裁的揭露,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国民党提出要求,排除B项;“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不能体现反美的要求,排除D项。D2.(2023·天津市河西区模拟)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表内政策主要反映出(
)时期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质量上彻底平分土地A.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封建
B.民主革命的性质发生了重大改变C.土地改革的依靠力量发生了改变
D.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变化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土地革命时期以阶级矛盾为主,所以共产党主张“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抗日战争时期以民族矛盾为主,共产党制定了“双交双减”的土地政策,有利于团结地主和农民阶级共同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依然以阶级矛盾为主,再次强调平分土地,废除封建剥削,故选D项。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排除A项;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我国的民主革命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排除B项;土地改革的依靠力量始终是农民阶级,排除C项。3.(2022·天津河西区三模)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进行币制改革,先发行金圆券,但是,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币都能自由流通。这最可能说明(
) A.抗战胜利后国家经济恢复
B.国民党军事失败导致金融崩溃 C.官僚资本用金融手段搜刮民财
D.通货膨胀严重破坏了国家金融秩序
解析
材料“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和“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币都能自由流通”表明金圆券的过量发行使得通货膨胀的局面出现,最终导致市面上币制混乱,故选D项;币制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能表明国家经济恢复,且战后国家经济初步恢复是在1952年,排除A项;是金圆券的发行过量导致的金融市场混乱,而非战争失败,排除B项;金圆券的发行是国民政府的行为,不能简单定义为官僚资本,排除C项。
DA4.(2022·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三模)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晋冀鲁豫解放区和晋察冀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在建立华北人民政府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华北局于1948年6月发出指示:“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党外人士均应至少占三分之一。”这一指示有利于(
) A.探索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建设 B.确立共产党的主导地位 C.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 D.全面巩固革命统一战线解析根据材料“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党外人士均应至少占三分之一”,可知华北局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为新中国民主政权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故选A项;“党外人士均应至少占三分之一”说明解放区政权的民主建设是各阶级的民主大联合,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政策主要体现在反帝反封建的相关内容上,而材料中华北局的建设主要强调的是人民民主,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基本方针,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主要存在于1924—1927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C一、选择题1.(2023·山东省枣庄市模拟)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到处传扬着“毛主席来了”的喜讯,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进步知识分子说,毛主席“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这反映了当时(
) 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B.社会舆论左右政局 C.民众渴望国家新生
D.中国革命胜利在望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如“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毛主席‘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可知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众多的普通民众普遍要求在中国建立一个新型的民主政权,以实现民主政治的愿望,故选C项;根据题干内容中“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可知在农村中阶级矛盾比较尖锐,而不是“有所缓和”,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治局势,但是并不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不久,国民党于1946年6月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据此可知,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没有结束,排除D项。
A2.(2023·北京海淀区模拟)1946年7月,中共中央起草的《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等指示中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在作战中应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法”。根据以上指示,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粉碎全面进攻
B.进行外线作战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C.发起战略决战取得三大战役胜利
D.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解析
据材料“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法”,可知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集中精力粉碎歼灭敌人,故选A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攻进的序幕,排除B项;1949年三大战役才结束,排除C项;1949年4月发动渡江战役,排除D项。
A3.(2023·福建漳州模拟)对右图的寓意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党发动内战必将失败B.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C.国民党企图建立一党专政D.美国反对共产主义的扩展解析根据图片信息,美国提供武器支持蒋介石政权发动内战,但是作者认为站在“美援”基础上的蒋介石政权根基不稳必然失败,故选A项;作者的真实意图是强调蒋介石政权依赖美国援助发动的内战必然失败,而不是分析内战发动的原因,排除B项;国民党企图建立一党专政主要体现在国共关系方面,与美国无直接的关系,排除C项;美国反对共产主义的扩展主要体现在美苏关系,排除D项。
B4.(2023·江苏连云港模拟)如图是1947年春夏之际国、共双方的战场态势图。该战场态势(
)A.导致了全面内战突然爆发B.为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提供契机C.让双方在陇海路陷入对峙D.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解析由材料“1947年春夏之际”结合孟良崮、沙家店等信息,可知1947年春夏之际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中共先后取得孟良崮战役和沙家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为1947年6月的战略进攻提供契机,故选B项;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排除A项;中原大战让双方在陇海路陷入对峙,排除C项;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排除D项。
D5.(2023·河北邯郸高三摸底)毛泽东说:“大别山各兵团没有站住脚,我们不敢开这个会,我也不敢讲这个话,不敢写这篇文章,不敢讲伟大的转折点……这篇文章要等一年半载再写。因为中原的部队站住了脚,胜利靠得住,现在我们要开会分析、估计,大胆地写文章,向全国人民号召,准备在几年内取得全国胜利。”毛泽东这一论断主要基于(
) A.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结
B.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C.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
D.革命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解析
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的角度,高度评价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伟大历史转折,这说明中国国内革命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故选D。A6.(2022·江苏南通大联考)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人民将815亿斤粮食送到前线,支援了868238斤食盐和大量的蔬菜。胶东、渤海、鲁中南三个行政区的妇女给部队做军鞋7622151双,军衣735573套,军被1778855床。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B.解放区的物资条件匮乏 C.三大战役取得全面胜利
D.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
解析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人民将815亿斤粮食送到前线,支援了868238斤食盐和大量的蔬菜”说明解放区土地改革后生产力得到发展,同时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支援前线,故选A项;“815亿斤粮食送到前线,支援了868238斤食盐和大量的蔬菜”说明解放区提供物资数量大,不能说明解放区物资匮乏,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从1946年开始,无法判断三大战役取得全面的胜利,排除C项;“胶东、渤海、鲁中南三个行政区的妇女给部队做军鞋
7622151双,军衣735573套,军被1778855床”只能体现山东人民对解放战争的支援力度大,无法判断国民党此时的战略动作,排除D项。
B7.(2022·湖南省永州市三模)1948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的文件规定:在新解放区和接敌区暂停土地改革,应当充分利用抗日时期的经验,实行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此项规定的发布执行(
) A.进一步完善了土地革命的内容
B.旨在推动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C.是对错误土改政策的反思纠正
D.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析
由材料“在新解放区和接敌区暂停土地改革,应当充分利用抗日时期的经验,实行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可知,暂停土地改革、实行减租减息缓和了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推动解放战争顺利进行,故选B项;土地革命发生在国共两党对峙时期,排除A项;“错误土改政策”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由材料“暂停土地改革”可知调动了地主阶级革命积极性,排除D项。D8.(2022·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宣言是时代的象征。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宣言有利于(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巩固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扩大北伐战争的群众基础
D.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解析
据材料“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对抗蒋介石独裁政府,故选D项;据材料可知宣言的目的是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而非巩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排除B项;北伐战争时期,蒋介石还没有建立独裁政府,排除C项。
C9.(2023·广东省佛山市模拟)1949年1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名发表《对时局的意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彻底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和平、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这说明(
) A.新民主主义政策提前结束
B.国民政府撕毁双十协定 C.阶级力量对比出现新变化
D.北平新政协的胜利召开
解析
根据材料“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名发表《对时局的意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可知三大战役后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以小资产阶级为主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拥护,说明国民党的独裁统治陷入空前的孤立境地,故选C项;新民主主义政策一直延续到1949年后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A项;1946年6月,国民党政权撕毁了“双十协定”,发动了内战,排除B项;1949年9月,北平新政协在北京召开,排除D项。
A10.(2023·辽宁丹东模拟)东北解放较早的旅大地区,1948年9月召开了“旅大首届运动会”,之后规定每两年召开一次,选择适合工人的项目,并奖励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形式结合运动表演。到1949年召开了9次群众性体育大会,参加者多为工人。据此分析,这些体育运动(
) A.意在为生产建设服务
B.将生产与生活完全结合 C.直接为革命战争服务
D.旨在提高工人政治地位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历届“旅大运动会”“选择适合工人的项目,并奖励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形式结合运动表演”这种做法激发了工人的劳动热情,据此可知,这些体育运动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故选A项;根据历届“旅大运动会”所采取的形式可知,它将生产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但是并不能扩大为“完全”结合,排除B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历届“旅大运动会”是在东北解放较早的旅大地区举行的,并且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有关“战争”的内容,排除C项;历届“旅大运动会”的参加者大部分是工人,属于其生活的一部分,与“政治地位”无关,排除D项。D11.(2023·重庆模拟)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同年8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通过了《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选举产生了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这一举措(
) A.贯彻了西柏坡会议精神
B.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适应了平津解放的新形势
D.为建立中央人民政府准备了条件
解析
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末期,国民政府颓势明显,共产党即将取得胜利,因此“通过了《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选举产生了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是为了新政权的建立做准备工作,故选D项;西柏坡会议是1949年召开的,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是在1954年,排除B项;平津解放是在1949年,排除C项。
B12.(2022·福建高三4月联考)1949年4月25日,毛泽东、朱德在香山签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宣布约法八章,包括保护全体人民生命财产,保护公私学校、医院等机构及其他一切公益事业,废除农村封建土地所有权制度,保护外国侨民生命财产安全等。该布告的主要目的是(
) A.动员农民积极参军参战
B.接管城市以推动解放进程 C.展示共产党的优良作风
D.确立民主政权的政治基础
解析
根据材料“包括保护全体人民生命财产,保护公私学校、医院等机构及其他一切公益事业”,可知约法八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注重保护城市的基本公共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说明中国共产党正在为接管城市并建设城市进行积极探索,故选B项;约法八章中的内容广泛涉及教育、医疗、经济秩序和农业等多项措施,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建设问题,排除A项;展示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约法八章体现出的直接结论而不是主观目的,排除C项;解放区民主政权的政治基础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排除D项。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师德培训心得体会(15篇)
- 护士长的年终工作总结(16篇)
- 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开头怎么写(13篇)
- 2025年市场部个人工作总结(16篇)
- 小学二年级家长会发言稿(18篇)2
- 员工合同中保密协议
- 吴江区律师顾问合同协议
- 楼顶广告结构合同协议
- 欧渔民宿酒店合同协议
- 商品入驻合同协议
- DL∕T 1654-2016 磷酸酯抗燃油氧化安定性和腐蚀性试验方法
- AQ/T 2059-2016 磷石膏库安全技术规程(正式版)
- 青岛超银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阶段性调研地理试题【带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初中(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初二会考生物+地理试卷真题
-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国际视角
- 4000m3d制药废水计算书
- 越剧古装衣介绍
- 人事行政工作成功典范总结
- 英国皇室文化课件
- 咯血个案护理
- 第6课+呵护花季+激扬青春【中职专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