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2023七上·隆回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____的道德操守和处事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____。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传承、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普遍各地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汇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时代滚滚,家风传承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记忆,更是一种家庭共有的精神内核。周恩来总理将经常pèidài在身上的“为人民服务”像章传给侄女周秉德,希望她继续传承“为人民服务"的家风;朱德元帅生前亲笔书写“革命到底”,告诫后辈:“你们是革命的后代,要热爱老一辈的事业,不应该关注老一辈的财产,你们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而不应该是我的财产的继承人,我没有财产,我这里的一切包括我的生命都是属于党和人民,没有党便没有我的一切。"

材料四: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tíchàng家庭要“积善"。明代曾经有《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当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等等,《朱子治家格言》还涉及了家与国的关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下列给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蕴藏yùn信仰yǎng佩戴提倡

B.蕴藏rùn信仰yǎn佩带提倡

C.蕴藏rùn信仰yǎng佩戴题畅

D.蕴藏yùn信仰yǎn佩带题畅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一中的括号里,恰当的一项是()

A.传播恪守规则B.传承保守规则

C.传承恪守准则D.传播保守准则

3.材料二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普遍各地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汇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B.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C.我国各地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D.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4.在材料二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①⑤④②③B.②①⑤④③C.⑤③②④①D.④⑤③①②

5.请根据例句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家风是一丝春雨,润物细无声。

仿写:____________

6.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请说一个你知道的名人“家风”故事。

【答案】1.A

2.C

3.D

4.C

5.示例:家风是一枝梅花,为有暗香来。(家风是一缕阳光,万物生光辉。)

6.示例: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有一次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当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说到只不过是开玩笑的话。曾子却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你这次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会再不信任你。说完这句话,曾子就把猪杀了。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造句式仿写;句子排序;其他常识;词语的使用(搭配);语序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3)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4)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5)本题考查仿写。注意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语言合理即可。

(6)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1.蕴藏yùncáng(动)在内部蓄积

信仰xìnyǎng(动)对某种宗教或主张极度相信、崇拜而奉为言行的准则

佩戴pèidài(动)把符号、徽章等挂在胸前、臂上、肩上或腰间。

提倡tíchàng(动)说明某种事物的优点,鼓励大家附和或效仿

故答案为:A

2.传承,(动)传递和继承。第一空形容道德操守和处事方法从长辈传到小辈并一直传下去用传承。

传播,(动)广泛散布。

恪守,(书)(动)严格遵守。第二空形容严格遵守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用恪守。

保守,(动)保持下去,守护住。(形)维持原状,不思进取;思想跟不上发展的形势。

准则,(名)作为依据的标准或原则。第三空形容做人的原则用准则。

规则,(名)规定后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故答案为:C

3.语序不当,应该是各地普遍兴起。

成分残缺,应该是兴起......活动,在“宣传”后面加上“活动"。

故答案为:D

4.③“关系到整个家族”,⑤“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写家风对家庭的重要性。且直接决定程度更深,⑤在③前。②是指家教对人的影响。④“这”承接②解释这个影响。①“从而"承接④指出家风对人进入社会后的作用。应该是:⑤③②④①

故答案为:C

5.仿写注意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语言合理即可。如引用古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可以仿写为:家风是一枝梅花,为有暗香来。

故答案为:家风是一枝梅花,为有暗香来。(家风是一缕阳光,万物生光辉。)

6.家风故事:

①曾子杀猪,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不真诚待人的人。

②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故答案为: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有一次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当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说到只不过是开玩笑的话。曾子却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你这次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会再不信任你。说完这句话,曾子就把猪杀了。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2023七上·隆回期末)综合性学习

文学以其独特的美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七年级某班在“文学部落"实践活动中,拟创办自己的班刊,请你为班刊的创办出谋划策。

7.为了激发同学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编辑部将在班刊首页刊载几句相关的名言,下列名言中不适合的一句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B.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C.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D.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8.为了使班刊内容更加丰富,请你再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一:美文悦读

栏目二:名著趣谈

栏目三:___

栏目四:

9.为了提高栏目中文章的质量,激发大家写作和投稿的热情,班级想派你去邀请教语文的王老师于本周三第六节课来本班教室做一次写作指导的讲座,你会怎么说?

【答案】7.C

8.示例:人物评述;佳句赏析

9.王老师,您好!为了提高班刊原创文章的质量,激发大家写作和投稿的热情,我们班想邀请您于本周三第六节课在我们班教室做一次写作指导的讲座,请问您有时间吗?期待您的莅临。

【知识点】活动设计;主题活动;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点评】(1)考查对于古诗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积累,分别其中的重点信息。

(2)本题考查活动板块的设计能力。活动板块的设计需要紧密结合主题的要求,开展多样的组织形式,以促进活动有效。

(3)考查对于内容的转述。在转述过程中要考虑到人称和关系,运用敬辞和谦辞,不要忽略关键信息。注意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7.考查对于古诗的理解能力。ABD中的诗句都是表现阅读的益处,符合题目要求,C中表现的是勤俭和奢靡对于成功的关系,和阅读关系不大。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活动板块的设计能力。活动板块的设计需要紧密结合主题的要求,开展多样的组织形式,以促进活动有效。本题围绕阅读为主题,涉及到题目要围绕这个中心,展现阅读有关内容。

故答案为:人物评述、佳句赏析

9.考查对于内容的转述。在转述过程中要考虑到人称和关系,运用敬辞和谦辞,不要忽略关键信息。

故答案为:王老师,您好!为了提高班刊原创文章的质量,激发大家写作和投稿的热情,我们班想邀请您于本周三第六节课在我们班教室做一次写作指导的讲座,请问您有时间吗?期待您的莅临。

10.(2023七上·隆回期末)古诗文默写

(1)终古高云簇此城,___。(谭嗣同《潼关》)

(2)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运用想象,以未来相聚来写今日相思的诗句是:___,___。

(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探究的动力。当你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是:___,___。

【答案】(1)秋风吹散马蹄声

(2)夜阑卧听风吹雨

(3)随君直到夜郎西

(4)正是江南好风景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古诗的一般性默写。1-6题直接填写,注意其中的容易写错的字:散、阑、窗烛、郎、却等。

故答案为:秋风吹散马蹄声、夜阑卧听风吹雨、随君直到夜郎西、正是江南好风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二、阅读与理解(共52分)

(2023七上·隆回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①

春山多胜事②,赏玩夜忘归。掬③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④。

【注】①于良史:唐代诗人,其五言诗清丽超逸,讲究对仗。②胜事:美好的事物。③掬(jū):双手捧起。④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

1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开头两句统领全篇,后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赏玩忘归"的描述。

B.因为春天山中美好的事物很多,所以诗人迷恋玩赏直至天黑,竟然忘了回去。

C.颔联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D.颈联中诗人惟兴所适,不比较路程远近,他陶醉于山中月下美景,在将要离开时,产生了离愁别绪。

12.颔联意境鲜明,妙趣横生,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1.D

12.双手捧起泉水,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抚弄山花,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此联描写了一幅水清夜静,月白花香的春山夜月图,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在通读文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注意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2)赏析的时候首先翻译出句子的意思,然后可以从修辞或者其中的某个字词进行赏析。做题时候前面的选项可以作为参考。

11.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在通读文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注意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A开头统领全篇,后文都是展开的描写。正确。

B针对开头两句的回答,因为好的事物多,所以赏玩夜忘归。

C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月在手,香满衣,虚实结合,对偶句,妙趣横生。

D欲去惜芳菲,诗人不舍得离开,不是产生离别愁绪。

故答案为D

12.赏析的时候首先翻译出句子的意思,然后可以从修辞或者其中的某个字词进行赏析。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颔联采用对偶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其中“掬水”“弄花"显示了诗人的童心和逸兴。

故答案为:双手捧起泉水,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抚弄山花,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此联描写了一幅水清夜静,月白花香的春山夜月图,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

(2023七上·隆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己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抓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④,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行室:农民临时搭盖的草棚。②苫:用草编的席子。③豕(shǐ):猪。④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止有剩骨

②顾野有麦场

③屠暴起

④乃悟前狼假寐

14.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又数刀毙之B.亦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15.下列对【乙】文中划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

B.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

C.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

D.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

16.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惟有小刀不盈寸

17.【甲】【乙】两文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写出四点)

【答案】13.仅,只;看,视;突然;睡觉

14.C

15.A

16.①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②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

17.甲乙两文都一线贯穿,结构严谨;两文都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甲乙两文都先记叙故事,后揭示道理/先叙后议;两文都设置悬念,使故事情节紧张曲折;两文都运用了人物描写,把屠户杀狼的惊险过程均描写得细腻生动,使人身临其境;都刻画了屠夫和狼的形象。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5)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阅读。通读文言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两篇文言文手法相似处即可。

【译文】

【甲】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跟随屠户)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害怕,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也很狡猾,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

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逼迫。路旁有一间夜里耕作的农民搭建的临时居住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用尽全力吹了很长时间,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

13.①翻译为:只有剩下的骨头。止,仅,只

②翻译为: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顾,看,视

③翻译为:屠户突然跳起。暴,突然,猛地

④翻译为: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寐,睡觉

故答案为:①仅,只

②看,视

③突然

④睡觉

14.A翻译为: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之,代词,指狼

B翻译为:也杀死了这只狼。之,代词,指狼

C翻译为: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之,的

D翻译为: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之,代词,指狼

故答案为:C

15.例句翻译为:外出看到狼胀气像牛一样大,腿直了不能弯曲,可以进行断句。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狼胀如牛"和“股直不能屈”是狼肚子和腿的样子,并列句,在“牛"后面断句。“则”转折词,在“则"前面断句。

故答案为:A

16.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犬、惟、盈”。犬,像狗一样。惟,只有。盈,满。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①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②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

17.【甲】写了屠夫路上遇到两只狼,从刚开始的投骨头到最后用刀砍死狼的故事,一条线索明确,结构完整。通过屠夫杀狼的故事启示人们遇到恶势力的时候不能躲避退让,只能迎战。

第一段“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让人深思这两只狼一直跟着屠夫想做什么,设置了悬念,增加了恐怖的气氛。

第二段“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写屠夫投骨头给狼,狼吃了骨头还跟着屠夫,突出狼贪婪恶毒的形象。

屠暴起,神态描写。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动作描写。描写细腻,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突出屠夫机智果敢的形象特点。

【乙】写了屠夫路上遇到一只狼,屠夫躲到农民临时搭盖的草棚里,看到狼爪子从草帘中伸进来,就用刀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把狼吹死了。一条线索明确,结构完整。通过屠夫杀狼的故事启示人们遇到恶势力的时候不能躲避退让,只能迎战。

开头“一屠暮行,为狼所逼”,让人深思这只狼逼迫屠夫什么,设置了悬念,增加了恐怖的气氛。

屠急捉之,神态描写。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动作描写。描写细腻,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突出屠夫机智果敢的形象特点。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抓爪入”写屠夫都跑到屋子里了,狼还跟着,把爪子伸进去抓屠夫,突出狼贪婪可耻恶毒的形象。

故答案为:甲乙两文都一线贯穿,结构严谨;两文都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甲乙两文都先记叙故事,后揭示道理/先叙后议;两文都设置悬念,使故事情节紧张曲折;两文都运用了人物描写,把屠户杀狼的惊险过程均描写得细腻生动,使人身临其境;都刻画了屠夫和狼的形象。

(2023七上·隆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话故事

①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②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

③“妈妈!"

④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⑤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⑥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⑦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⑧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材料二:童话故事

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②“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③“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④“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⑤“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材料三:寓言故事

狗叼着肉渡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有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来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____。

18.认真阅读以上材料,选出下列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A.材料一划横线句中“人”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B.材料一“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

C.材料二中划横线句子“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说明他们既想承认又不承认这个事实的心理。

D.材料二中划横线句子“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是心理描写,揭露皇帝虚伪、愚蠢的本质。

19.“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阅读材料三的这则寓言,仿照《伊索寓言》的结尾,归纳其蕴含的道理。

20.材料一中划波浪线句子“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1.请分析材料一运用想象手法的表达效果。

22.本期学习了童话、神话、寓言故事。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文体,写出其特点并阐述喜欢的理由。

【答案】18.C

19.做人不能太贪婪!

20.心理、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女娲造人后的喜悦之情。

21.运用想象,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2.示例:我喜欢寓言。寓言都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或者句子的形式来告诉我们一个精辟的道理,或者是深刻的哲理。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考查对于文章语言的理解。做题时候要根据上下文仔细理解文章的意思,注意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2)考查对于寓言故事的理解,从小事中得到大的道理。平时注意问题的积累。

(3)考查描写。描写可以分为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描写等,通过分析上下文得出结论。做题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

(4)本文是神话传说。在写作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可以丰富文章内容,补充细节,使文章更加的生动,同时细节的补充,使文章真实可信。

(5)本题考查自由表明观点的能力。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18.考查文章的梳理和内容的理解。A考查引号的作用,此处表示特定称谓。B妈妈的称呼是在天地间没有其他生物的时候,女娲捏出的人对于女娲的称呼,充满了温情爱慕以及天伦之乐。D属于心理描写,皇帝知道了自己没有穿衣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走完路程,突出愚蠢的本质。C是老百姓的话,表现出真正意思,就是没有穿衣服,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9.考查对于文章的总结归纳和仿写。寓言故事通过故事讲述一定道理,材料三中狗看到更大的肉就去抢,但是把自己的肉弄丢了,是他的贪婪弄丢的。所以,可以归纳为不要贪婪。

故答案为:做人不能太贪婪!

20.考查描写。描写可以分为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描写等,通过分析上下文得出结论。满心欢喜,属于心理描写,眉开眼笑属于神态描写。两者表现了女娲的喜悦之情。

故答案为:心理、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女娲造人后的喜悦之情。

21.本文是神话传说。在写作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可以丰富文章内容,补充细节,使文章更加的生动,同时细节的补充,使文章真实可信。

故答案为:运用想象,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2.本题考查自由表明观点的能力。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回答问题时候可以说出三种文体的区别,简单讲一下自己的理由。

故答案为:我喜欢寓言。寓言都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或者句子的形式来告诉我们一个精辟的道理,或者是深刻的哲理。

(2023七上·隆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引路的风筝

①北方的春天,风几乎天天有,而且是很执拗的样子,这样的天气很适合放风筝。当你周末走出家门,在一个小广场上,或者田野里,但凡有一片空地,你都会看见一个个扯着长线迷恋风筝的人。

②那年我18岁,也是一个疯狂迷恋风筝的人,可惜,我还不怎么会放风筝。第一次手拎着长长的丝线在麦田里奔跑,我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小野马。而风筝更像一头不听驯服的小野兽,根本不听我的使唤,任凭我跑得精疲力竭,但风筝一次也没有飞起来。

③我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情绪坏到了极点。

④母亲的那一套理论没用。什么逆风飞翔,我一直是迎着风在拼命奔跑,而风筝呢?像只笨鸟一路跌跌撞撞,摔了一个又一个大跟头。

⑤我沮丧极了。

⑥母亲又贴上来,像一个富有多年指挥经验的教官,大声说:“不要一直跑!还要回头向天上的风筝看!缓慢放线!放线!”

⑦我照母亲的话做了。可是,风筝刚刚飞起不久,突然便一个跟头栽下来,令人猝不及防。

⑧我刚刚升起的自豪感,又瞬间降到低谷。于是,我跟风筝一起趴在地上,像一个备受摧残的伤员,再也站不起来了。

⑨这时,我多么羡慕那些手持着长线,操纵着飞得钻天眼儿高的放风筝的人,风筝静止了似的俯视着大地,地上的人仰着头,脸上荡漾着恬静的笑容,好像一幅迷人的画。

⑩母亲赶过来,蹲下身,在我胖乎乎的屁股上拍了一下,笑着说:“臭小子!就这点儿出息!起来吧!让妈妈给你做个示范。"

我抹着眼泪,迷茫地坐起身。

很快,母亲像极了一个英雄,三两下便将风筝送上了天空。风筝在母亲的手中像一个乖孩子,听其指挥。长长的线,柔柔的风,美丽的田野,清香的泥土,这一切的一切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而我一直想做这个童话中的王子。

我接过母亲手中的线,听母亲指挥着,风筝这时候似乎听话了很多,静静地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转身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风筝身上有一股劲儿,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我让它往东它偏扭着头往西?它好像要指挥我一样?

母亲笑着说:“你能有这个感觉,说明你快学会放风筝了,其实,我们和风筝是一个整体,当风突然变得强劲了,风筝会向你暗示,这时候你要听它的指挥,赶快放线;当风弱了,风筝也会提醒你,这时候你要赶快收线,这样才能保持平衡。其实,这风筝是我们的引路人啊!”

引路人,好绝妙的比喻。

我仰着头,再次向风筝深情地望了一眼,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我突然感觉,这天空中飞翔的不是风筝,而是一个人生态度。

回到家,我很快收拾好了书包,坚定地对母亲说:“我要复读!明年一定考上理想的大学!"

疲惫的母亲,脸上顿时荡漾起了甜美的笑容。

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了大学,后来我参加了工作,走上了社会,也遇到过不少的坎坷,但是我都挺了过来,因为我心中一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知道,那是风筝给予我的。

23.请细读全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放风筝的情况我的表现

风筝不驯服___

___“我”沮丧极了

风筝服从母亲指挥___

风筝就是引路人“我"坚定了信心

2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而风筝更像一头不听驯服的小野兽,根本不听我的使唤,任凭我跑得精疲力竭,但风筝一次也没有飞起来。

25.联系文章内容第③~段,说说你从“其实,这风筝是我们的引路人啊”中得到的启示。

26.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本文的母亲与《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有何相似之处?

【答案】23.“我"情绪糟糕极了;风筝摔了许多跟头;“我”感到很好奇。

2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风筝比作不听驯服的小野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第一次放风筝时不得要领、手足无措的情形。

25.风筝提示我们遇到的是顺境还是逆境,指点我们适应环境;风筝引导我们克服困境,走向成功;风筝教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坚定信念。

26.都是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讲事理,使孩子印象深刻,让孩子自己战胜困难。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比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拓展能力。解答时要求从文本中选取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启示,注意言之有理,立意积极,语句通顺、简洁。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课内知识点注意掌握。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母亲与《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相似之处即可。

23.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

③我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情绪坏到了极点。即“我”情绪糟糕极了。

④什么逆风飞翔,我一直是迎着风在拼命奔跑,而风筝呢?像只笨鸟一路跌跌撞撞,摔了一个又一个大跟头。即风筝摔了许多跟头。

我转身好奇地问母亲。即“我"感到很好奇。

故答案为:“我”情绪糟糕极了;风筝摔了许多跟头;“我"感到很好奇。

24.风筝更像一头不听驯服的小野兽比喻,写风筝不听我的使唤,其实是我不会放风筝,生动的写出了我第一次放风筝时因为没掌握技巧而手足无措的样子。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风筝比作不听驯服的小野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第一次放风筝时不得要领、手足无措的情形。

25.风就是环境,风筝就是提醒我们环境特点的,告诉我们遇到的是顺境还是逆境,指挥我们赶紧适应环境。

我突然感觉,这天空中飞翔的不是风筝,而是一个人生态度。风筝教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坚定信念。

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了大学,后来我参加了工作,走上了社会,也遇到过不少的坎坷,但是我都挺了过来,因为我心中一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知道,那是风筝给予我的。风筝教导我们正确的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困境,永不言弃。

故答案为:风筝提示我们遇到的是顺境还是逆境,指点我们适应环境;风筝引导我们克服困境,走向成功;风筝教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坚定信念。

26.《走一步,再走一步》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里引着父亲找到了他,通过父亲的鼓励他终于得以脱险。父亲并没有指责孩子胆小,而是慢慢的鼓励孩子,循循善诱,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自己战胜困难。

本文母亲也是通过放风筝这件事给我讲道理,循循善诱,告诉我面对困难时要怎么做,让我一直记着,从而在未来的人生中克服困难。

故答案为:都是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讲事理,使孩子印象深刻,让孩子自己战胜困难。

(2023七上·隆回期末)阅读下列名著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绕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

文段二:三藏叫:“通打开来看看。"卷卷俱是白纸。长老短叹长吁的道:“我东土人果是没福!似这般无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么敢见唐王!诳君之罪,诚不容诛也!”行者早已知之,对唐僧道:“师父,不消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厮,问我要人事没有,故将此白纸本子与我们来了。"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面两个文段都出自《西游记》,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B.文段一中孙悟空为了扑灭火焰山上的大火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但之前他因红孩儿事件与铁扇公主结怨,铁扇公主不愿意借给他芭蕉扇。

C.文段二所述事件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经历的最后一难,经此之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八戒被封为斗战胜佛。

D.《西游记》通过讲述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求取真经的故事,告诉人们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

28.言为心声,言如其人,语言描写往往可以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段一、文段二中的语言描写,在唐僧、孙悟空和罗刹三个人物中任选两个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答案】27.C

28.示例:唐僧:有使命感。当看到白纸本子马上想到的是欺君之罪,不敢见唐王,可见唐僧的使命感,但同时也可见唐僧的胆小懦弱。

孙悟空:机智善变。文段一中悟空在借扇时叫罗刹“嫂嫂”来拉近关系,当罗刹指责悟空坑害了她儿子红孩儿时,孙悟空“佯问道”,并赔笑辩驳,可见孙悟空的机智善变。/洞察人事,观察入微。文段二中,孙悟空分析阿傩、伽叶给白纸本子的原因,可见孙悟空洞察人事,观察入微的特点。

罗刹:泼辣犀利。尽管孙悟空施礼赔笑,好话说尽,但都难以化解心中的仇恨,言语里句句透着杀机,体现其泼辣犀利的特点。/爱子,有人情味。罗刹仇恨孙悟空,言语的泼辣犀利正是因为爱子心切。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西游记》

【解析】【点评】(1)考查名著的理解。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极具浪漫主义色彩,通过讲述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求取真经的故事,告诉人们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掌握故事就能回答问题。

(2)考查对于作品中人物的理解。作品中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需要了解他们的事迹,根据事迹进行概括。

27.ABD.正确;

C.有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经历的最后一难是通天河遇老鼍,经书被打湿。

故答案为:C

28.本题考查分析名著人物性格的能力。文段一中孙悟空去向罗刹借芭蕉扇,说明他遇到困难不退缩,敢于斗争;称罗刹为“嫂嫂”,告诉她自己和牛魔王的关系,想利用这个关系借到芭蕉扇,说明他诚恳、足智多谋;解释观音为什么带走红孩儿,说明他能言善辩;文段二中发现经书无字,知道这是阿傩、伽叶的原因,说明他机智聪慧。看见经书无字,唐僧不寻找原因,不敢责问,认为自己“没福”,没法回大唐交差,说明他软弱胆小;文段一中,罗刹骂悟空,恼恨悟空让菩萨带走了好孩儿,说明她爱子心切、心胸狭窄。

故答案为:示例:唐僧:有使命感。当看到白纸本子马上想到的是欺君之罪,不敢见唐王,可见唐僧的使命感,但同时也可见唐僧的胆小懦弱。孙悟空:机智善变。文段一中悟空在借扇时叫罗刹“嫂嫂”来拉近关系,当罗刹指责悟空坑害了她儿子红孩儿时,孙悟空“佯问道”,并赔笑辩驳,可见孙悟空的机智善变。/洞察人事,观察入微。文段二中,孙悟空分析阿傩、伽叶给白纸本子的原因,可见孙悟空洞察人事,观察入微的特点。罗刹:泼辣犀利。尽管孙悟空施礼赔笑,好话说尽,但都难以化解心中的仇恨,言语里句句透着杀机,体现其泼辣犀利的特点。/爱子,有人情味。罗刹仇恨孙悟空,言语的泼辣犀利正是因为爱子心切。

三、写作与表达(40分)

29.(2023七上·隆回期末)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亲的鼓励是莫顿·亨特心中的灯,引领他走出困境;老师的教诲是海伦·凯勒心中的灯,照亮了她求学之路;白求恩的精神是无数医者心中的灯,折射着天使的光芒……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盏“灯”,它为我们照亮道路,促进我们成长。

请以“我心中的那盏灯"为题,写一篇记述文。

要求: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⑵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⑶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答案】参考范文:

我心中的那盏灯

在你我心中都有一盏灯,这盏灯可能未曾亮起,导致你不曾发现原来你心里的灯可以给你这么多的指引……

那是一个连骆驼都耐不住的饥渴的下午,四个男子扛着沉重的箱子在非洲密林中艰难地走着。他们的队长已因坚持不住而长眠于林中,临终前队长交待:“如果你们把那只箱子交给我的朋友,你们将会得到比黄金还贵重的东西。”安葬了队长他们继续上路,在林中不论多么艰难他们都不曾放弃,等到他们把箱子交给朋友时,朋友却毫不知情,打开箱子发现里面竟是堆无用的木头。队员们得到了比黄金还贵重的东西,那就是生命。队长用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点亮了队员心中的灯,使队员有了前进的勇气。

他弃医从文,也深知要提高国民素质,文化是比生命重要的事,他便开始写文章,一篇篇辛辣的讽刺,让敌人心惊胆颤,同时让中国人民觉醒开始保护祖国。他就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思想家、革命家、白话文的先驱——鲁迅。鲁迅心中的那盏灯,就是让中国人民觉醒,让敌人打了退堂鼓。

周恩来在儿时就立下了志愿,点燃了心中的灯。一句“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打动了千万人的心。他长大后当上总理,但还是很谦虚,对各个阶层人民平等对待,与清洁工握手,连夜审阅文件,认真用红笔画疑点,提出疑问……这一切都历历在目。

她,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深闺中的她,有着常人享受不到的富贵与奢华。但为了国家太平,她远嫁出塞,她心中的那盏灯便是为了国家和平。她就是那个传奇女子——王昭君。

蜡梅点亮了心中的灯,傲雪开放博得“一任群芳妒”;小草点亮心中的灯,使大地一片春意盎然;海伦·凯勤点亮心中的灯,使自己走出心中的黑暗,得到光明。生活中有些人生理上的缺陷会使你黯淡无光,如果你心中的那盏灯也熄灭了,那么人生便真正的走不出阴霾。

你们心里的灯是否已经亮起了只有点亮你我心中的灯,我们才能获得方向。当你在人生的路口迷茫徘徊的时候,请你一定不要忘记点亮你心里的灯,让它带着你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考查命题作文。题目要求“我心中的那盏灯",同时体裁定为记叙文。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有很多人引领我们,他们的事迹或者是行为对于我们有很大的鼓舞,在我们困难中给予引领或者指引,给予希望。这些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过程如何,结果如何,有什么样的启示,这些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我们的作品。注意详略得当,充满真情实感。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1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2023七上·隆回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____的道德操守和处事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____。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传承、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普遍各地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汇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时代滚滚,家风传承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记忆,更是一种家庭共有的精神内核。周恩来总理将经常pèidài在身上的“为人民服务”像章传给侄女周秉德,希望她继续传承“为人民服务"的家风;朱德元帅生前亲笔书写“革命到底”,告诫后辈:“你们是革命的后代,要热爱老一辈的事业,不应该关注老一辈的财产,你们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而不应该是我的财产的继承人,我没有财产,我这里的一切包括我的生命都是属于党和人民,没有党便没有我的一切。"

材料四: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tíchàng家庭要“积善"。明代曾经有《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当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等等,《朱子治家格言》还涉及了家与国的关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下列给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蕴藏yùn信仰yǎng佩戴提倡

B.蕴藏rùn信仰yǎn佩带提倡

C.蕴藏rùn信仰yǎng佩戴题畅

D.蕴藏yùn信仰yǎn佩带题畅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一中的括号里,恰当的一项是()

A.传播恪守规则B.传承保守规则

C.传承恪守准则D.传播保守准则

3.材料二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普遍各地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汇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B.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C.我国各地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D.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4.在材料二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①⑤④②③B.②①⑤④③C.⑤③②④①D.④⑤③①②

5.请根据例句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家风是一丝春雨,润物细无声。

仿写:____________

6.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请说一个你知道的名人“家风”故事。

(2023七上·隆回期末)综合性学习

文学以其独特的美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七年级某班在“文学部落"实践活动中,拟创办自己的班刊,请你为班刊的创办出谋划策。

7.为了激发同学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编辑部将在班刊首页刊载几句相关的名言,下列名言中不适合的一句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B.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C.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D.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8.为了使班刊内容更加丰富,请你再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一:美文悦读

栏目二:名著趣谈

栏目三:___

栏目四:

9.为了提高栏目中文章的质量,激发大家写作和投稿的热情,班级想派你去邀请教语文的王老师于本周三第六节课来本班教室做一次写作指导的讲座,你会怎么说?

10.(2023七上·隆回期末)古诗文默写

(1)终古高云簇此城,___。(谭嗣同《潼关》)

(2)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运用想象,以未来相聚来写今日相思的诗句是:___,___。

(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探究的动力。当你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是: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共52分)

(2023七上·隆回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①

春山多胜事②,赏玩夜忘归。掬③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④。

【注】①于良史:唐代诗人,其五言诗清丽超逸,讲究对仗。②胜事:美好的事物。③掬(jū):双手捧起。④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

1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开头两句统领全篇,后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赏玩忘归"的描述。

B.因为春天山中美好的事物很多,所以诗人迷恋玩赏直至天黑,竟然忘了回去。

C.颔联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D.颈联中诗人惟兴所适,不比较路程远近,他陶醉于山中月下美景,在将要离开时,产生了离愁别绪。

12.颔联意境鲜明,妙趣横生,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2023七上·隆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己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抓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④,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行室:农民临时搭盖的草棚。②苫:用草编的席子。③豕(shǐ):猪。④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止有剩骨

②顾野有麦场

③屠暴起

④乃悟前狼假寐

14.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又数刀毙之B.亦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15.下列对【乙】文中划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

B.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

C.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

D.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

16.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惟有小刀不盈寸

17.【甲】【乙】两文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写出四点)

(2023七上·隆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话故事

①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②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

③“妈妈!"

④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⑤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⑥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⑦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⑧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材料二:童话故事

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②“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③“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④“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⑤“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材料三:寓言故事

狗叼着肉渡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有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来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____。

18.认真阅读以上材料,选出下列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A.材料一划横线句中“人”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B.材料一“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

C.材料二中划横线句子“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说明他们既想承认又不承认这个事实的心理。

D.材料二中划横线句子“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是心理描写,揭露皇帝虚伪、愚蠢的本质。

19.“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阅读材料三的这则寓言,仿照《伊索寓言》的结尾,归纳其蕴含的道理。

20.材料一中划波浪线句子“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1.请分析材料一运用想象手法的表达效果。

22.本期学习了童话、神话、寓言故事。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文体,写出其特点并阐述喜欢的理由。

(2023七上·隆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引路的风筝

①北方的春天,风几乎天天有,而且是很执拗的样子,这样的天气很适合放风筝。当你周末走出家门,在一个小广场上,或者田野里,但凡有一片空地,你都会看见一个个扯着长线迷恋风筝的人。

②那年我18岁,也是一个疯狂迷恋风筝的人,可惜,我还不怎么会放风筝。第一次手拎着长长的丝线在麦田里奔跑,我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小野马。而风筝更像一头不听驯服的小野兽,根本不听我的使唤,任凭我跑得精疲力竭,但风筝一次也没有飞起来。

③我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情绪坏到了极点。

④母亲的那一套理论没用。什么逆风飞翔,我一直是迎着风在拼命奔跑,而风筝呢?像只笨鸟一路跌跌撞撞,摔了一个又一个大跟头。

⑤我沮丧极了。

⑥母亲又贴上来,像一个富有多年指挥经验的教官,大声说:“不要一直跑!还要回头向天上的风筝看!缓慢放线!放线!”

⑦我照母亲的话做了。可是,风筝刚刚飞起不久,突然便一个跟头栽下来,令人猝不及防。

⑧我刚刚升起的自豪感,又瞬间降到低谷。于是,我跟风筝一起趴在地上,像一个备受摧残的伤员,再也站不起来了。

⑨这时,我多么羡慕那些手持着长线,操纵着飞得钻天眼儿高的放风筝的人,风筝静止了似的俯视着大地,地上的人仰着头,脸上荡漾着恬静的笑容,好像一幅迷人的画。

⑩母亲赶过来,蹲下身,在我胖乎乎的屁股上拍了一下,笑着说:“臭小子!就这点儿出息!起来吧!让妈妈给你做个示范。"

我抹着眼泪,迷茫地坐起身。

很快,母亲像极了一个英雄,三两下便将风筝送上了天空。风筝在母亲的手中像一个乖孩子,听其指挥。长长的线,柔柔的风,美丽的田野,清香的泥土,这一切的一切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而我一直想做这个童话中的王子。

我接过母亲手中的线,听母亲指挥着,风筝这时候似乎听话了很多,静静地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转身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风筝身上有一股劲儿,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我让它往东它偏扭着头往西?它好像要指挥我一样?

母亲笑着说:“你能有这个感觉,说明你快学会放风筝了,其实,我们和风筝是一个整体,当风突然变得强劲了,风筝会向你暗示,这时候你要听它的指挥,赶快放线;当风弱了,风筝也会提醒你,这时候你要赶快收线,这样才能保持平衡。其实,这风筝是我们的引路人啊!”

引路人,好绝妙的比喻。

我仰着头,再次向风筝深情地望了一眼,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我突然感觉,这天空中飞翔的不是风筝,而是一个人生态度。

回到家,我很快收拾好了书包,坚定地对母亲说:“我要复读!明年一定考上理想的大学!"

疲惫的母亲,脸上顿时荡漾起了甜美的笑容。

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了大学,后来我参加了工作,走上了社会,也遇到过不少的坎坷,但是我都挺了过来,因为我心中一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知道,那是风筝给予我的。

23.请细读全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放风筝的情况我的表现

风筝不驯服___

___“我”沮丧极了

风筝服从母亲指挥___

风筝就是引路人“我"坚定了信心

2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而风筝更像一头不听驯服的小野兽,根本不听我的使唤,任凭我跑得精疲力竭,但风筝一次也没有飞起来。

25.联系文章内容第③~段,说说你从“其实,这风筝是我们的引路人啊”中得到的启示。

26.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本文的母亲与《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有何相似之处?

(2023七上·隆回期末)阅读下列名著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绕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

文段二:三藏叫:“通打开来看看。"卷卷俱是白纸。长老短叹长吁的道:“我东土人果是没福!似这般无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么敢见唐王!诳君之罪,诚不容诛也!”行者早已知之,对唐僧道:“师父,不消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厮,问我要人事没有,故将此白纸本子与我们来了。"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面两个文段都出自《西游记》,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B.文段一中孙悟空为了扑灭火焰山上的大火向铁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