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4高一下·沂水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人说:“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一犯在违制。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名,“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三犯在“颓丧”。在蘅芜苑一处拟联,有人道:“麝兰芳霭科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指出“斜阳”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蘼芜满院泣斜阳"句,众人皆云:“颓丧,颓丧!”
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红院之处,有人提出“蕉鹤”,有人提“崇光泛彩”,宝玉就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后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二联。说“不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
从根本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而只在“外部"的典故、概念和比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尤其彰显宝玉才华的,或者说特别表露出“雅”的含义的,是连贾政也比较欣赏的“沁芳"桥之命名以及“蘅芷清芬”的对联。“沁芳"之名拟出后,贾政的态度是“拈须点头不语”,脂评“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提出,“雅”虽要切景,但却不能太“实”,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却是一种真正的“实在”。之所以“含蓄”,乃在于命名不能是对眼前景致的一般描述或比拟,而要将自我的生命经验沉浸于作为整体的园中世界,并前追古人之生命,将之也化入此刻自我的生命中来。
所谓“无有一字入俗”,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主人"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真实的此刻的显现。然而古今鲜有人可做到极致,又知这一“真实”是极难寻找的。这一回的叙事展现出,对真实的意义的寻找乃是基于对许多“不真"的表达的涤除与反省,在这种反省之后重新回归到本真的存在中来,回归到在此的自我中来,世界的“真”使从被遮蔽的俗套和成见中显露现身了。
(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
材料二:
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沧浪亭的“沧浪”二字取自屈原《渔父》中的典故,园中临水的“观鱼处"得名于《庄子》“观鱼于濠梁之上”;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拙政园“留听阁"用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园林中的对联、刻石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留园五峰仙馆题有“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这与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袁圆《从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
材料三: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对大观园各处命名的品评鉴赏,依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雅俗之辨。
B.因为认识到园林命名的关键因素,张岱提出了“无有一字入俗”的园林命名的最高标准。
C.“淇水遗风"睢园遗迹”被认定为“俗”,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
D.“稻香村”拟题“杏花村"获赞赏,贾政却认为不宜用“杏花村”这类已有实指的名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关于匾额和对联命名的记述,展现了园林命名是如何在细致的审思及体悟中诞生的过程。
B.园林中匾额和对联为了追求文辞华美,从而生造出此地没有的景致,这不应该归于“俗"的命名方式。
C.蘅芜苑处宝玉化用旧联拟对“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是为了证明“编新不如述旧"的观点。
D.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因为出自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的一项是()
A.宋代司马光定制过一套古代衣冠,“人独乐园,则衣之”,表达对董仲舒、陶渊明、王子默,白居易等七位先贤的敬慕。
B.“园林文学"是园林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园林文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培养园林类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C.古典园林中洞门有种“穿越”性,“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与古人造园反复借用的“桃花源”意境有关。
D.未来的园林设计建造者,要想提高园林艺术的理论水平,必须广泛地阅读中国古典园林文学,站在更高层次上来鸟瞰园林艺术自身。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5.《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桥上亭的拟名先是“翼然”,后改拟为“泻玉”,最后改拟为“沁芳"。请结合材料观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1.B
2.A
3.C
4.①首先通过引用张岱名言以及与现代“主题园”的对比,表明园林命名的关键在于雅俗;②然后以“曲径通幽"和“沁芳桥”两处命名为例驳斥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的认识,指出《红楼梦》第十七回所涉园林命名用典之俗有三个角度。
5.①“翼然”有“不中"的缺点,不如“泻玉”更切合实际;②“泻玉"粗陋不雅,犯在违制;③“沁芳”既切景又没有太“实”,做到了“蕴藉含蓄”,体现出了“雅"的真意。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论点、论证方法;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先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再组织语言,先回答文本的结构,再具体解释文本的内容。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因为认识到园林命名的关键因素,张岱提出了……"说法错误,强加因果。材料一第一段只是说“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可见张岱提出这一标准与是否认识到园林命名关键并无因果关系,张岱的观点不能与本文作者观点混为一谈。
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这不应该归于‘俗’的命名方式"说法错误,由材料一第四段“‘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可知,这种为了追求文辞华美生造出此地没有的景致也应该归于“俗"。
C.“是‘编新不如述旧’的观点的体现”错误,由材料一第四段“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如在蘅芜苑中……‘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可知,蘅芜苑宝玉化用旧联拟对“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是为了证明用典要“中”,即根据景来命名。
D.“……因为……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知,应该是给人“中"的感受。
故答案为: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材料二中提到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如“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
A.是司马光对先贤的敬慕,与园林造景无关。
B.是“园林文学"的概念知识,与园林造景和诗文关系无关。
C.洞门“穿越性”是与“桃花源"意境有关,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
D.是对园林设计建造者的要求,与园林造景和诗文关系无关。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这是引用张岱的名言,同时将张岱的观点和现代“主题园"进行比较,第二句指出二者的区别点,“后者……而园林命名的关键……更在于雅俗”,指出园林命名的关键在“雅俗”,这两句为第一层,即首先通过引用张岱名言以及与现代“主题园”的对比,表明园林命名的关键在于雅俗;
第三句先指出“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接着列举《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两处题名驳斥这一观点,最后以“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指出《红楼梦》中所涉用典之俗的三大问题,这是第二层,即然后以“曲径通幽"和“沁芳桥”两处命名为例驳斥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的认识,指出《红楼梦》第十七回所涉园林命名用典之俗有三个角度。
故答案为:①首先通过引用张岱名言以及与现代“主题园”的对比,表明园林命名的关键在于雅俗;②然后以“曲径通幽"和“沁芳桥”两处命名为例驳斥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的认识,指出《红楼梦》第十七回所涉园林命名用典之俗有三个角度。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知道园林命名的规则,然后结合具体的名字进行分析。
如材料一中提到园林命名要“雅”,用典要有新意;不能“犯忌”,一犯在违制,二犯在重名,三犯在“颓丧”;不能“不中”,就是要切合景物;不能太“实”,要含蓄。
再看材料三第一段中,当诸人认为当名“翼然"时,“翼然”是指“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而贾政说“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可见这“翼然"与此处景致特点不合,也就是犯了“不中”这一条,所以从“中"这一方面来看,就不如“泻玉”更切合景致;
材料三第二段中宝玉认为“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可见这“泻玉”粗陋不雅,犯了应制这一条;结合“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可知,这“沁芳"切合此处景观,同时又含蓄蕴藉,非常雅致。
故答案为:①“翼然”有“不中"的缺点,不如“泻玉”更切合实际;②“泻玉"粗陋不雅,犯在违制;③“沁芳”既切景又没有太“实”,做到了“蕴藉含蓄”,体现出了“雅"的真意。
(2024高一下·沂水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节选)
曹禺
景——全屋的气象是比较华丽的。这是十年前一个夏天的上午,在周宅的客厅里。屋中很气闷,郁热逼人,空气低压着。外面没有阳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神气。
……
鲁贵你还别忘了告诉你妈,你在这儿周公馆吃的好,喝的好,就是白天侍候太太少爷,晚上还是听她的话,回家睡觉。
鲁四凤那倒不用告诉,妈自然会问你。
鲁贵(得意)还有啦,钱,(贪婪地笑着)你手下也有许多钱啦!
鲁四凤钱!?
鲁贵这两年的工钱,赏钱,还有(慢慢地)那零零碎碎的,他们……
鲁四凤(赶紧接下去,不愿听他要说的话)那您不是一块两块都要走了么?喝了!赌了!
鲁贵(笑,掩饰自己)你看,你看,你又那样。急,急,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钱。喂,我说,我说的是——(低声)他——不是也不断地塞给你钱花么?
鲁四凤(惊讶地)他?谁呀?
鲁贵(索性说出来)大少爷。
鲁四凤(红脸,声略高,走到鲁贵面前)谁说大少爷给我钱?爸爸,您别又穷疯了,胡说乱道的。
鲁贵(鄙笑着)好,好,好,没有,没有。反正这两年你不是存点钱么?(鄙吝地)我不是跟你要钱,你放心。我说啊,你等你妈来,把这些钱也给她瞧瞧,叫她也开开眼。
鲁四凤哼,妈不像您,见钱就忘了命。(回到中间茶桌滤药)。
鲁贵(坐在长沙发上)钱不钱,你没有你爸爸成么?你要不到这儿周家大公馆帮主儿,这两年尽听你妈妈的话,你能每天吃着喝着,这大热天还穿得上小纺绸么?
鲁四凤(回过头)哼,妈是个本分人,念过书的,讲脸,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家使唤。
鲁贵什么脸不脸?又是你妈的那一套!你是谁家的小姐?——妈的,底下人的女儿,帮了人就失了身份啦。四凤(气得只看父亲,忽然厌恶地)爸,您看您那一脸的油,——您把老爷的鞋再擦擦吧。
鲁贵(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她要脸!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
鲁四凤(忍气)爸爸,您留几句回家说吧,这是人家周公馆!
鲁贵咦,周公馆也挡不住我跟我女儿谈家务啊!我跟你说,你的妈……
鲁四凤(突然)我可忍了好半天了。我跟您先说下,妈可是好容易才回一趟家。这次,也是看哥哥跟我来的。您要是再给她一个不痛快,我就把您这两年做的事都告诉哥哥。
鲁贵我,我,我做了什么事啦?(觉得在女儿面前失了身份)喝点,赌点,玩点,这三样,我快五十的人啦,还怕他么?
鲁四凤他才懒得管您这些事呢!——可是他每月从矿上寄给妈用的钱,您偷偷地花了,他知道了,就不会答应您!
鲁贵那他敢怎么样,(高声地)他妈嫁给我,我就是他爸爸。
鲁四凤(羞愧)小声点!这有什么喊头。——太太在楼上养病呢。
鲁贵哼!(滔滔地)我跟你说,我娶你妈,我还抱老大的委屈呢。你看我这么个机灵人,这周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哪一个不说我鲁贵呱呱叫。来这里不到两个月,我的女儿就在这公馆找上事,就说你哥哥,没有我,能在周家的矿上当工人么?叫你妈说,她成么?——这样,你哥同你妈还是一个劲儿地不赞成我。这次回来,你妈要还是那副寡妇脸子,我就当你哥哥的面上不认她,说不定就离了她,别看她替我养个女儿,外带来你这个倒霉蛋的哥哥。
鲁四凤(不愿听)哦,爸爸。
鲁贵哼,(骂得高兴了)谁知道哪个王八蛋养的儿子。
鲁四凤哥哥哪点对不起您,您这样骂他干什么?
鲁贵他哪一点对得起我?当大兵,拉包月车,干机器匠,念书上学,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过?好容易我荐他到了周家的矿上去,他又跟工头闹起来,把人家打啦。
鲁四凤(小心地)我听说,不是我们老爷先叫矿上的警察开了枪,他才领着工人动的手么?
鲁贵①反正这孩子混蛋,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好好地,要罢工,现在又得靠我这老面子跟老爷求情啦!
[鲁大海进——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他身体魁梧,粗黑的眉毛几乎遮盖着他的锐利的眼,两颊微微地向内凹。显得颧骨异常突出,正同他的尖长的下巴一样地表现他的性格的倔强的。……现在他刚从六百里外的煤矿回来,矿里罢了工,他是煽动者之一……]
鲁大海(冷冷地)他在哪儿?
鲁贵(故意地)他,谁是他?
鲁大海董事长。
鲁贵(摇头)哼,我怕他不会见你吧。
鲁大海(理直气壮)他应当见我,我也是矿上工人的代表。前天,我们一块在这儿的公司见过他一次。
鲁贵(犹疑地)那我先跟你问问去。
鲁四凤你去吧。
[鲁贵走到老爷书房门口。]
鲁贵(转过来)他要是见你,你可少说粗话,听见了没有?(鲁贵很老练地走着阔当差的步伐,进了书房)
鲁大海(目送鲁贵进了书房)哼,他忘了他还是个人。
鲁四凤哥哥,你别这样说,(略顿,嗟叹地)无论如何,他总是我们的父亲。
鲁大海(望着四凤)他是你的,我并不认识他。
鲁四凤(胆怯地望着哥哥忽然想起,跑到书房门口,望了一望)你说话顶好声音小点,老爷就在里面旁边的屋子里呢!
鲁大海(轻蔑地望着四凤)好。妈也快回来了,我看你把周家的事辞了,好好回家去。
鲁四凤(惊讶)为什么?
鲁大海(简短地)这不是你住的地方。
鲁四凤为什么?
鲁大海我——恨他们。
鲁四凤哦!
鲁大海(刻毒地)周家的人多半不是好东西。这两年我在矿上看见了他们所做的事。(略顿,缓缓地)我恨他们。
鲁四凤你看见什么?
鲁大海凤儿,②你不要看这样威武的房子,阴沉沉地都是矿上埋死的苦工人给换来的!
鲁四凤你别胡说,这屋子听说直闹鬼呢。
鲁大海(忽然)刚才我看见一个年轻人,在花园里躺着,脸色发白,闭着眼睛,像是要死的样子,听说这就是周家的大少爷,我们董事长的儿子。啊,报应,报应。
鲁四凤③(气)你,——(忽然)他待人顶好,你知道么?
鲁大海他父亲做尽了坏人弄钱,他自然可以行善。
……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贵开头所说的“那零零碎碎的,他们……”,“他们"重点指的就是周公馆的周老爷和周太太。
B.面对女儿不留言面的斥责“喝了!赌了!”,鲁贵结结巴巴的回应,展现了他急于掩饰和辩白心理。
C.破折号多用于行文中的解释说明,如“我说的是——(低声)他——不是也不断地塞给你钱花么?"。
D.“他是你的,我并不认识他”这句话表现了鲁大海因为与鲁贵没有血缘关系而产生的隔阂和冷漠。
7.文中大量使用了舞台说明,为舞台人物表现提供了补充和提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交代的既华丽幽深又灰暗沉闷的背景,有利于营造紧张压抑的气氛,暗示情节的发展。
B.鲁贵跟女儿要钱时,“得意"贪婪地笑着”等神态说明,刻画出他恬不知耻、贪婪成性的嘴脸。
C.“(惊讶地)他?谁呀?"此处神态说明与台词相得益彰,表现了年轻女孩的羞赧与狡黠的心思。
D.文中关于对鲁大海身材、眉毛、眼睛等外貌的说明,能让读者快速地感受到鲁大海的性格特征。
8.《雷雨》的台词作用丰富,历来为人称道,请对划线句子分别进行分析。
9.选文中四凤“自己并无过咎”,但夹在各种矛盾中左右为难,请简要分析有哪些矛盾。
【答案】6.B
7.C
8.①有利于突出鲁贵自觉顺从的奴性的形象特点;
②凸显了鲁大海(工人)与周朴园(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也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现象以及资产阶级的冷酷残忍;
③揭示了四凤既有对哥哥诅咒周萍的气愤,又有喜欢并维护周萍的复杂心理。
9.①父母认识观念不同的矛盾。鲁贵以服侍有钱人家为荣,鲁侍萍却要女儿远离伺候主子;
②父兄之间伦理矛盾。鲁贵以封建家长的地位要求鲁大海顺从自己,而鲁大海有觉醒意识、独立主张而并不顺从;
③雇主与兄长的阶级矛盾。一面自己从雇主那得到薪酬和照顾,另一面是哥哥作为工人代表和雇主斗争;
④情感与现实的矛盾。自己喜欢周家少爷,而自己身份低下,不能跨越阶层去追求这份爱情。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舞台说明的作用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内容、结构和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内容上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结构上一般为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或标题,和文中的某情节形成对比等;效果上一般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引人深思等。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文章情节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重点指的就是周公馆的周老爷和周太太"错误。“他们”主要指周少爷。
C.“我说的是——(低声)他——不是也不断地塞给你钱花么"本句的破折号不是解释说明,表停顿。
D.“因为与鲁贵没有血缘关系而产生的隔阂和冷漠”错误,“产生的隔阂"不是因为没有血缘关系,因果适当。
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舞台说明的作用的能力。
C.“表现了年轻女孩的羞赧与狡黠的心思”错误,表现了四凤内心的担忧。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①“反正这孩子混蛋,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好好地,要罢工,现在又得靠我这老面子跟老爷求情啦!"这是鲁贵对于鲁大海罢工的不满的表达,“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突出鲁贵自觉顺从的奴性的形象特点;
②“你不要看这样威武的房子,阴沉沉地都是矿上埋死的苦工人给换来的!"这是鲁大海在明白了周朴园的发家史之后对于周朴园的评价,鲁大海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与周朴园作为资本家的代表之间的矛盾,“阴沉沉地都是矿上埋死的苦工人给换来的”能够揭露旧中国的黑暗现象以及资产阶级的冷酷残忍;
③“(气)"这个舞台说明能揭示了四凤对哥哥诅咒周萍的气愤,“(忽然)他待人顶好,你知道么?”能表现出四凤对于周萍的喜欢和维护周萍的复杂心理。
故答案为:①有利于突出鲁贵自觉顺从的奴性的形象特点;
②凸显了鲁大海(工人)与周朴园(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也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现象以及资产阶级的冷酷残忍;
③揭示了四凤既有对哥哥诅咒周萍的气愤,又有喜欢并维护周萍的复杂心理。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文章情节的能力。
①“你没有你爸爸成么?你要不到这儿周家大公馆帮主儿,这两年尽听你妈妈的话,你能每天吃着喝着,这大热天还穿得上小纺绸么?"鲁贵以服侍有钱人家为荣,“哼,妈是个本分人,念过书的,讲脸,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家使唤。”鲁侍萍却要女儿远离伺候主子;四凤因父母认识观念的不同而左右为难。
②“那他敢怎么样,(高声地)他妈嫁给我,我就是他爸爸"鲁贵以封建家长的地位要求鲁大海顺从自己,“哼,他忘了他还是个人。”鲁大海有觉醒意识、独立主张而并不顺从;“哥哥,你别这样说,(略顿,嗟叹地)无论如何,他总是我们的父亲。"四凤因因父亲和哥哥之间激烈的矛盾而左右为难。
③“反正这两年你不是存点钱么?(鄙吝地)我不是跟你要钱,你放心。我说啊,你等你妈来,把这些钱也给她瞧瞧,叫她也开开眼”“每天吃着喝着,这大热天还穿得上小纺绸么?"自己从雇主那得到薪酬和照顾,“荐他到了周家的矿上去,他又跟工头闹起来,把人家打啦。”哥哥作为工人代表却和雇主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四凤作为雇主的雇佣看到自己的兄长与雇主之间激烈的阶级矛盾而左右为难。
④“他待人顶好,你知道么?"自己喜欢周家少爷,而自己作为周家的女佣身份低下,自己不能跨越阶层去追求这份爱情,产生了情感与现实的矛盾而左右为难。
故答案为:①父母认识观念不同的矛盾。鲁贵以服侍有钱人家为荣,鲁侍萍却要女儿远离伺候主子;
②父兄之间伦理矛盾。鲁贵以封建家长的地位要求鲁大海顺从自己,而鲁大海有觉醒意识、独立主张而并不顺从;
③雇主与兄长的阶级矛盾。一面自己从雇主那得到薪酬和照顾,另一面是哥哥作为工人代表和雇主斗争;
④情感与现实的矛盾。自己喜欢周家少爷,而自己身份低下,不能跨越阶层去追求这份爱情。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2024高一下·沂水月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材料二: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B.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C.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D.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气: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侯之术,据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祥云,方士能够看出来。
B.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文中即如此。
C.再拜:古时常礼,两拜稽首称为“再拜”,是大礼,有时亦为敬辞。
D.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得闻刘邦准备自立为关中王的消息后,非常愤怒,准备次日晨攻刘邦,这个计策是范增贡献的智慧。
B.在《鸿门宴》中,项羽的“为人不忍"主要表现在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听信刘邦,不应范增: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
C.“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范增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D.范增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十分了解,鸿门宴时以命令的口吻要项羽攻打刘邦;在席间“数目项王"要项羽按既定方案办;擅自布置项庄舞剑等做法,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为陈平抓住项羽多疑、自大的特点,成功利用反间计间项羽同范增的君臣关系,埋下了伏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14.刘邦有言“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请根据文本内容加以概括项羽不能用范增的例子。
【答案】10.B
11.B
12.A
13.①趁机把在座位上的沛公杀死,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②使者回去向项王报告,项王竟真的怀疑范增和汉王有私情,渐渐地把他的权力剥夺了。
14.①不听范增劝其杀刘邦的劝告;②怀疑范增和汉王有私情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社会习俗;古代礼仪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军队中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很生气,说:“明天犒劳士兵,为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驻军十万,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沛公在崤山以东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
刘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骑着马跟从他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没有料到自己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羽、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对待他人仁慈。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完酒,请让我舞剑。趁机把在座位上的沛公杀死,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羽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
刘邦离去后,密密地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当面告辞。谨慎地让我带了一对玉璧,拜两拜敬献给大王;一双玉斗,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项王援救彭城,追赶汉王到达荥阳,田横也乘机收复了齐地,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汉王在彭城战败,诸侯们又都亲附(跟从)楚王而背叛了汉王。汉军驻扎在荥阳,修筑了一条甬道,与黄河相连,以便运取敖仓的粮食。汉高祖三年,项王屡次侵夺汉军的甬道,汉王粮食缺乏,恐慌起来,请求讲和,划分荥阳以西归汉。项王想要答应他。历阳侯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现在放掉他们,不予以消灭,以后一定要懊悔。”项王就和范增加紧围攻荥阳。汉王深为忧虑,就采用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王和范增。项王的使者来了,给他准备了猪、牛、羊齐全的丰盛筵席,打算端上去。端饭菜的人一看使者,假装惊愕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是项王的使者。"把饭菜又端了下去,拿粗菜恶饭给项王的使者吃。使者回来报告了项王,项王就怀疑范增私通汉军,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的形势,大局已定,君王好自为之。请让我回家吧。”项王答应了他。范增走了,还没有到彭城,因背上长毒疮死去了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项王去援救彭城,追赶汉王到荥阳,这时田横也得以恢复了齐地,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汉王在彭城失败的时候,诸侯又都归附楚而背叛了汉。
“彭城"是“救”的宾语,“彭城"后断开,排除AD。
“追……至……”结构紧密,中间不能断,另外“田横亦得收齐”,“田横”应做下一句的主语,在他之前需断开,故排除C。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即如此"有误。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而汉代刚好相反。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这个计策是范增贡献的智慧”错误,由原文“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可知,项羽得闻刘邦准备自立为关中王的消息后,非常愤怒,准备次日晨攻刘邦,是项羽自己的想法。
故答案为: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坐”,同“座”,座位;“若属”,你们;“为所”,被。
(2)“报”,报告;“乃”,竟然;“稍”,渐渐地。
故答案为:①趁机把在座位上的沛公杀死,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②使者回去向项王报告,项王竟真的怀疑范增和汉王有私情,渐渐地把他的权力剥夺了。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可知,不听杀刘邦。
②由原文“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可知,不听劝告。
③由原文“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可知,怀疑范增和汉王有私情。
故答案为:①不听范增劝其杀刘邦的劝告;②怀疑范增和汉王有私情
(2024高一下·沂水月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岳阳楼①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乙
念奴娇·过洞庭②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712-770)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一首即景抒情之作。②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途经洞庭湖时,即景生情,写下这首《念奴娇·过洞庭》。
15.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两诗的题目和诗句可知,两诗作者观察洞庭湖景色的角度有所不同:前者登楼俯瞰,后者荡舟平视。
B.甲诗首联虚实结合,蕴含强烈的今昔对比:早闻盛名却暮年才见,表面写喜悦之情,而内含复杂之意。
C.“近中秋”看似平淡,却有多重作用:交代节令时间,又便下文写月;此时月明,又呼应下阙“孤光自照"之意。
D.“不知今夕何夕”与《赤壁赋》里的“不知东方之既白"都写了诗人饮醉后宠辱皆忘之状,皆有曲终奏雅之效。
16.甲乙两首诗都写到洞庭湖的恢弘之气,诗人由此抒发的感情一样吗?请结合诗歌加以简析。
【答案】15.D
16.①不一样。②甲诗作者由洞庭湖的壮阔恢宏,联想到自身的病老之悲,进而抒发了对国家安危和时局动荡的忧思,有着心系天下的胸怀。③乙诗通过“悠然”“妙处"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而“肝肺皆冰雪”“稳泛"独啸”等则彰显了他磊落的襟怀,以及虽受冷落却依然超脱的气度。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项,“都写了诗人饮醉后……"错误,后者是赞叹夜色美好,沉醉其中,并没有饮酒。
故答案为:D。
16.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指出甲乙两首诗的诗人抒发的感情不一样,然后结合诗词内容进行分析。
甲诗中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对洞庭湖浩瀚无边的描写。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从而引出颈联和尾联的抒情,颈联直抒胸臆,多年战乱和漂泊,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尾联提到国事,并为之涕泗纵横,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所以甲诗通过描写洞庭湖的恢弘之气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乙诗中上阕重在写景,描写了洞庭夜月空阔、高远的意境,最后一句用“悠然"妙处”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而下阕重在抒情。换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三句,反顾词人的心路历程。词人借助月光自照,虽然仕途失意却光明磊落。“肝肺皆冰雪”一句,既与上阕“表里俱澄澈"相照应,又显示出词人的心胸坦荡,襟怀洒落。“尽吸西江”,这是借用佛教禅宗一口吸尽西江水来形容豪饮的气概。“细斟北斗"是把天上的星斗想象为人间的酒器,用来慢慢地斟酒畅饮。这种幻觉中的意象,显示词人早已把人间的宠辱、荣华富贵抛之九霄云外。“扣舷”二句作为全篇的结尾,把读者的思绪也一同拉到了物我两忘的超尘绝俗的境地。所以乙诗通过描写洞庭湖的恢弘之气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以及磊落的襟怀和超脱的气度。
故答案为:①不一样。②甲诗作者由洞庭湖的壮阔恢宏,联想到自身的病老之悲,进而抒发了对国家安危和时局动荡的忧思,有着心系天下的胸怀。③乙诗通过“悠然"妙处”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而“肝肺皆冰雪"稳泛”“独啸"等则彰显了他磊落的襟怀,以及虽受冷落却依然超脱的气度。
17.(2024高一下·沂水月考)默写题;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春游图:暮春时节,穿好春服,老少郊游,“,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两句融情入景,将词意从古代牵回到现实,把深深的古之幽情寄于寒烟、衰草等凄清意象。
(3)《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天光水影,上下通明,一片冰清玉洁的琉璃世界。
【答案】(1)浴乎沂;风乎舞雩
(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3)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沂、雩、凝等。
故答案为:(1)浴乎沂风乎舞雩
(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3)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和开放性默写三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三、语言表达(20分)
(2024高一下·沂水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日前,有媒体报道,谈到境内的旅游商品时,经常听到的负面评价是:做工粗糙、千篇一律、性价比不高。对境外旅游商品的评价则正好相反,往往包装精美、商品精致。按说,以中国如今的经济实力和制造能力,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商品,不在话下。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感到尴尬。最为游客所诟病的是,多数文化旅游商品缺乏创意,设计粗糙。____。比如,各地的土特产商店、纪念品商店看似____,但其中所出售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在全国各大景区皆____。反观其他一些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商品,且不论其创意水平的高低,就其所显示出的地域特色,可以说是让人过目难忘。为国人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等,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游客在原产地购买这些商品,一来价格比较优惠,二来独具纪念意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国外旅游产品的质量胜于国内。事实上,受到不少游客交口称赞的国外旅游产品,往往是由国内厂商加工制造的。归根结底,一件旅游商品的灵魂在于其文化内涵,这也正是旅游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根本特点。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更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
B.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这是比较糟糕的事
C.比较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
D.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这是最糟糕的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被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等商品,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
B.为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等,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
C.被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等,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
D.为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等商品,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
【答案】18.琳琅满目;大同小异
19.A
20.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文段中此处指商品说多,用“琳琅满目"恰当。琳琅满目:形容美好的东西很多。
第二空,文段中此处说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含品虽然多,其实差不多,用“大同小异”恰当。大同小异: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故答案为:琳琅满目;大同小异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从上文来看,上文先说“现实情况”,然后说“最为游客所诟病的是”,语意上是递进的形式,因此所选句子应与上文构成递进关系,“更……"符合要求。再结合下文来看,下文的例子说的是各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似乎很多,却没有什么特色,呈现一种同质化倾问,据此可确定,所选句子中对“同质化”的阐述应放在后面,领起下文。
A.“更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吸引力"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A。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题画线句子语病有:
“为国人熟知的”成分找缺,此处应使用固定结构“为……所”,把“为国人熟知的”改为“为国人所熟知的";
“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不合逻辑,并列不当,“瑞士旅游商品"包括“手表、军刀”,应改为“瑞士手表、军刀等商品"。
只有D项修改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下·沂水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的大脑每秒都会收到无数信号。多数时候,①____,譬如树叶轻柔的沙沙声;与此同时,大脑会对一些重要的线索保持关注,譬如汽车喇叭的声音、敲门声等。
大脑对信息流的筛选主要是通过数十亿个突触组成的复杂神经网络实现的。突触是调节细胞间信号传输的专门连接,它们中的一些会抑制信号传输,②____。这种瞬息间即可完成的“平衡行为”,是大脑高速运行的保障。
科研人员发现,大脑中的这种微妙平衡,③____。这些常驻免疫细胞通过与抑制性突触的互动,减缓信息在细胞间的流动,对建立平衡的大脑布线至关重要。
21.下列与文中画横线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B.正如那位老乡所说,老根据地的百姓们做的鞋是“量天尺”。
C.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答案】21.C
22.人脑会忽略无关紧要的线索;另一些则会加速信号传输;与某些常驻免疫细胞有关。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引号的作用,引号一般有以下作用:一、表示引用的部分;二、表示特定的称谓;三、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四、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五、表示讽刺或否定的。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解答时一是要考虑整个文段的写作对象;二是要注意文段的叙述层次,即考虑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三是注意特殊词语的提示,比如关联词和代词。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引号的作用是强调。
A.引号的作用是引用;
B.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
C.引号的作用是强调;
D.引号的作用是讽刺或否定。
故答案为:C。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首句说人类的大脑每秒都会收到无数信号;通过分析层次结构,后面二句话是对前面“无数信号"的一种态度和选择。结合后一句“与此同时,大脑会对一些重要的线索保持关注,譬如汽车喇叭的声音、敲门声等等”可知,前一句应是和它对应的一种情况,所以第一空应是大脑对“无关紧要的线索"的态度,后文是“保持关注”,那前一句对应的应该是“忽略掉”,即可推断第一空应填“我们会忽略无关紧要的线索”;
结合后一句“这种瞬息间即可完成的‘平衡行为’"可知,既然是“平衡行为”,前一句是“抑制信号传输”,那所填空这一句应是“加速信号传输”才能构成“平衡行为”,即可推断第二空应填“另一些则会加速信号传输”;
最后一空可通过后一句中的代词“这些"作为入手点判断,既然后句出现“这些常驻免疫细胞”说明前文出现了这个词语,所以才会随之出现“这些常驻免疫细胞"的表达形式。前句意思是“大脑中的这种微妙平衡”,结合两个判断点,此空应为论述大脑中能保持微妙平衡的原因,即可推断第三空应填“是大脑的常驻免疫细胞维持的"。
故答案为:人脑会忽略无关紧要的线索;另一些则会加速信号传输;与某些常驻免疫细胞有关。
四、材料作文
23.(2024高一下·沂水月考)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烛之武临危受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退却了虎狼之师,留下了光辉形象;在推行仁政的道路上,孟子坚定信念,奔走呼号,却又屡屡碰壁,但其思想却永远闪耀后世;在攻克疟疾的道路上,屠呦呦肩负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最终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帮人类渡过一劫……古往今来,无数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中华民族的天空中留下了绚丽的色彩。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题干分析】
文章首先讲述了烛芯、孟子、屠呦呦为了民族大义、理想信念、造福人类而挺身而出、振臂高呼、不懈努力,最终名留青史、彪炳千秋的故事。然后得出结论:古往今来,无数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留下了灿烂的色彩。这启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把自己的才华、热情和意志与时代、家国结合起来,肩负使命、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写作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肩负使命的重要性、如何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等角度进行具体论证。在讨论“肩负使命的重要性”时,我们可以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角度展开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加深入。在论证“如何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比如,肩负民族复兴的使命,需要我们的年轻人挺身而出,无私奉献;我们需要坚定信念,砥砺前行;我们需要淡泊名利,并为之不懈努力。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理由论证和比较论证等。例如,可以引用黄文秀和其他扶贫干部投身农村,奉献爱心,为扶贫事业奉献青春甚至生命;张贵梅奔走筹款创办华坪女子高中,帮助山村女孩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彰显了年轻一代肩负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使命。还可以引用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万世开太平”,来论证年轻人要有天下之心,勇于担当。
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引用鲁迅“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也可以立足于当下,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躺平”“摆烂"精致利己主义者”等社会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提取】
1.踔厉奋发承使命,栉风沐雨勇担当。
2.坚定理想信念,青年砥砺前行。
3.燃青春之火,担时代之责。
4.传承先辈精神,助力民族复兴。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1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4高一下·沂水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人说:“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一犯在违制。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名,“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三犯在“颓丧”。在蘅芜苑一处拟联,有人道:“麝兰芳霭科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指出“斜阳”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蘼芜满院泣斜阳"句,众人皆云:“颓丧,颓丧!”
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红院之处,有人提出“蕉鹤”,有人提“崇光泛彩”,宝玉就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后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二联。说“不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
从根本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而只在“外部"的典故、概念和比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尤其彰显宝玉才华的,或者说特别表露出“雅”的含义的,是连贾政也比较欣赏的“沁芳"桥之命名以及“蘅芷清芬”的对联。“沁芳"之名拟出后,贾政的态度是“拈须点头不语”,脂评“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提出,“雅”虽要切景,但却不能太“实”,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却是一种真正的“实在”。之所以“含蓄”,乃在于命名不能是对眼前景致的一般描述或比拟,而要将自我的生命经验沉浸于作为整体的园中世界,并前追古人之生命,将之也化入此刻自我的生命中来。
所谓“无有一字入俗”,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主人"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真实的此刻的显现。然而古今鲜有人可做到极致,又知这一“真实”是极难寻找的。这一回的叙事展现出,对真实的意义的寻找乃是基于对许多“不真"的表达的涤除与反省,在这种反省之后重新回归到本真的存在中来,回归到在此的自我中来,世界的“真”使从被遮蔽的俗套和成见中显露现身了。
(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
材料二:
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沧浪亭的“沧浪”二字取自屈原《渔父》中的典故,园中临水的“观鱼处"得名于《庄子》“观鱼于濠梁之上”;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拙政园“留听阁"用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园林中的对联、刻石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留园五峰仙馆题有“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这与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袁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白城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分析风险的报告范文
- 2025年吉林市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下载
- 2025年滨州货运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
- 2025年衡水货物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 《摩擦力受力分析》课件
- 《设计暴雨》课件
- 2025企业融资典当借款合同
- 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 2025合同协议书及合同条款
- 企业信息管理考试试题含答案
- 整合后的山西煤矿名单
- 2023年电大财务报表分析形考鞍钢偿债能力分析
- 台达变频器说明书
- 企业民主管理规定总工发
- 2023年汕头市潮阳区政务中心综合窗口人员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39069-2020商务楼宇等级划分要求
- GB/T 21238-200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试题- unit1 Did you come back yesterday- 外研社(含答案)
- GB/T 16571-2012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 2023年电大建筑制图基础专科必修期末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