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_第1页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_第2页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_第3页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_第4页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教材分析《17记金华的双龙洞》是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的一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和所见所闻。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和奇特景观,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本节课将围绕这篇文章展开,让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感受作者的文字魅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语言素养、审美素养和思维素养。

1.语言素养:通过阅读和理解《17记金华的双龙洞》,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审美素养:通过欣赏和分析文章中的生动描绘,让学生感受自然美景的魅力,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和感受能力。

3.思维素养: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他们通常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理解文章中的某些细节和修辞手法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素质与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阅读习惯不佳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阅读、做好笔记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等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

(2)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文章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播放与文章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设计互动环节,如填空、选择题等,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参与度。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金华双龙洞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激发他们对文章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金华双龙洞吗?它有什么特色和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或对美丽景色的印象,为学习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描绘,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如“这里的山峰奇特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解释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内容,如“作者为什么用‘叹为观止’来形容双龙洞的山峰?”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目,如填空、选择题等,让学生即时检测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确保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

5.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分享对双龙洞美景的理解和感受。

6.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游览过的美丽景点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知识点梳理本节课《17记金华的双龙洞》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文章背景知识:了解作者叶圣陶以及金华双龙洞的相关背景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历史传说等。

2.阅读理解技巧: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掌握快速捕捉文章主题和大意的能力。

3.描绘手法分析:学习并理解文章中的生动描绘,如对双龙洞山峰、洞穴的描绘,掌握作者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词汇积累:学习和掌握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和表达,如“叹为观止”、“奇峰异石”等,加强词汇量。

5.语法结构:分析文章中的句子结构,了解不同句型的运用,如陈述句、感叹句等。

6.写作技巧:通过分析文章的构思、选材、表达等,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7.审美与情感:感受文章中表达的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8.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文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景观的描写和赞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课后作业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布置以下课后作业:

1.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美景”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心中最美丽的景色,可以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描绘手法和写作技巧,字数在150-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我心中的美景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这座城市历史悠久,保存着许多传统的建筑和文化遗产。走在街道上,我可以看到古老的石板路和精致的木质门窗。人们穿着传统的服饰,忙碌地买卖着商品。城市的中心有一座古老的庙宇,香火旺盛,人们在那里祈福和祭祀。每当夜幕降临,城市的灯光璀璨,给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感觉。这座城市的美景让我感到自豪和幸福,我希望能够一直生活在这里,传承这座城市的文化。

2.阅读理解练习:

请阅读以下段落,并回答问题:

“双龙洞的洞穴宽敞而幽深,洞顶上挂满了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我们沿着曲折的石阶向下走去,一路上欣赏着洞穴内的美景。突然,一股清凉的山风吹来,让人感到无比舒适。”

问题:

(1)双龙洞的洞穴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山风让人感到舒适?

答案示例:

(1)双龙洞的洞穴宽敞而幽深,洞顶上挂满了奇形怪状的钟乳石。

(2)山风让人感到舒适,可能是因为洞穴内气温较低,山风带来了清凉的感觉。

3.词汇练习:

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的词汇填空:

(1)我们游览的地方叫做金华双龙洞,它位于()的山谷中。

A.浙江省B.金华市C.双龙洞D.山区

(2)作者用“()”来形容双龙洞的山峰,让人叹为观止。

A.石头B.奇峰异石C.平坦D.洞穴

答案示例:

(1)A

(2)B

4.语法练习:

请找出文章中的一个句子,并分析其句型结构。

答案示例:

句子:“这里的山峰奇特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句型结构:主语(这里的山峰)+谓语(奇特壮观)+宾语(让人叹为观止)

5.综合练习:

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文章内容和知识点,并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答案示例: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的《17记金华的双龙洞》,通过阅读理解,我们了解到了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和奇特景观。文章中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修辞手法,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双龙洞的美景之中。通过学习文章,我掌握了一些阅读理解技巧,如如何快速捕捉文章主题和大意,以及如何分析文章的描绘手法和写作技巧。同时,我也学到了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自然美景有了更深的欣赏和感受,也激发了我对旅游的兴趣。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如对双龙洞美景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学到的阅读理解技巧和写作手法。

-教师强调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在作业中加以巩固。

2.当堂检测

-教师设计一些当堂检测题目,如填空、选择题等,让学生即时检测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学生完成检测题目,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确保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

-根据学生的检测结果,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作业,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游览过的美丽景点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提交,并注意在作业中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4.课堂反馈

-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情境教学:我在教学中尝试了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以后我会在教学中继续运用,并尝试加入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

2.师生互动:我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种互动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未来我会进一步优化提问和讨论的设计,让师生互动更加高效和有深度。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过于活跃,影响了课堂秩序。我需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2.教学方法:我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上还存在困难,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阅读指导还不够到位。我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3.评价方式:我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可能过于注重词汇和语法错误,而忽略了他们的表达和创造力。我需要调整评价方式,更全面地考虑学生的综合表现。

(三)改进措施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